阴风凄冷的大理寺地牢中,李秸依然在津津乐道。几人走了三十步远,地牢的门又一次被打开,霎时一道阳光从门缝里渗进来,左子丘一时睁不开眼睛,但能依稀看到一名身材魁梧的大理寺少卿上前禀报:“李大人,陛下圣旨到。”
于是整个大理寺有品级的官员都前去寺门候旨,地牢里一时间只剩下几名看守的狱卒。
“在这里。”
左子丘快速走着,直到在一处角落里,透过依稀的光才能勉强看到倚在墙角里沉沉坐道的欧阳淳。
宇文云庭快步跟上前去。
“欧阳大人。”左子丘脸庞靠近牢门,弱弱的火光下映着他修长的面容,就这么静静呼喊了一声。
欧阳淳慢慢睁开眯合的眼睛,许久才缓缓扭过身子,眼睛好好端详了良久,才发现靠在狱门前的是左子丘。
“左先生,少将军。”欧阳淳走到牢门前,一一向二人弱弱行了礼,喉咙间不禁轻咳了两声。
“欧阳大人有什么需要的吗?”左子丘将身子靠过去轻问道。
“让先生费心了,李秸寺卿有意照顾老夫,特地给老夫多加了两床被褥,比府上条件自然差些,”欧阳淳并无失意神色,反而徐徐侃侃而谈道:“不过我年轻时也是周游天下,风餐露宿过的人,这点苦还是吃得的。”
“大人放心,左某一定尽快救您出去。”
“我相信先生,”欧阳淳的眼睛徐徐望向窗外,又沉沉叹了口气:“其实先生也不必太过操心,若是赢王紧追不舍,我欧阳家也都不是苟且之人。”
左子丘心中一震,继而将眼睛紧紧锁在欧阳淳身上:“大人勿言此……如今六部之中,大概也只有老尚书您恪尽职守,您若不在其位,未央朝何有翻身之日?”
“天下才子如是之多,少了老夫一个俗人也无妨。”
“未央朝千百年来,几时缺过人才?大人离职,奸佞得逞,尸位素餐的人越来越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人心中度量,必知其中利害。不日,左某必救大人出狱。”
“我明白了,先生放心,”欧阳淳声音坚定,毅然道:“就算撑到最后一刻,我也会好好活着。”
左子丘目光离开欧阳淳三寸,确认四周的狱卒不在旁边,才将脸庞又靠近牢门,低声道:“欧阳大人,还有一事左某要告知大人。”
“先生请讲。”
“‘追星阁’的目的旨在扳倒公孙羽,届时若公孙羽咄咄相逼,大人可将责任向他身上推揽,我这里有一封公孙羽和他师父南岭仙人的密信,大人切记,您什么也不知道。”左子丘凝神道。
“嗯,”欧阳淳点点头,嘴角露出久违的笑容:“若能扳倒这个蝇粪点玉的国师,老夫纵死也无悔!”
左子丘目光如炬地向欧阳淳行了大礼。李秸自外领了圣旨,又快步赶回地牢,狱门再度被打开,左子丘眯着眼睛淡淡离开了欧阳淳的牢房,候在一旁。
“陛下圣旨过来,怠慢了先生和少将军……”李秸箭步迎过来,又一边双手叠礼。
“李大人日理万机,左某唐突来访,给大人添了麻烦,大人莫要怪罪才是。”
李秸巡视一圈,发现地牢并无异样,又将目光在宇文云庭身上停留了片刻道:“宇文少将军曾来过这里,想必少将军已经带先生浏览过一遍了吧?”
“大理寺果然名不虚传,方才少将军已经带左某观摩过一遍,“左子丘一边侃侃道来,一边还不忘多留意两眼,赞不绝口道:“大理寺不愧为历代陛下最信任的官署,方才左某斗胆勘验一遍,这寺邸从内到外竟无丝毫破绽。今日左某有幸一睹李大人治理风采,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受益匪浅哪!”
大概是连宇文云庭都觉得这波马屁拍的响亮,忍不住将身子侧过去笑出声来,李秸则是仰天长笑,口里赘述着什么话,左子丘听不大清,也只能笑脸回应。
三个人有说有笑的离开地牢,回到大理寺院中来了。
“想必李大人还有其他事情要忙,左某今日眼界已开,就不多打扰了。”三个人行到正寺门前,停在獬豸石像前,左子丘对李秸欠身作揖道。
“先生这么说便太客气了,”李秸吞了口气,面带微笑道:“先生一代才子,本官也是久闻先生盛名,想交这个朋友,却苦于无人介绍,几日方知少将军与先生素有来往,方才借此机会能认识先生。”
“承蒙大人高看,左某就此告退了。”
远离大理寺庄严的寺门,直到回头看不见阳光下烁烁闪光的“大理寺”三个金篆字,左子丘才可以长长呼出一口憋了许久的气,双手握着缰绳轻轻扯了一下。
“看老尚书的样子,李秸应该没有为难他吧?”离开大理寺所处的街区,转过第一个街角,宇文云庭才缓下来马速道。
“左某听说李秸曾是宇文将府麾下一名部将,后来是被令尊宇文老将军举荐才当上的大理寺卿,是有此事吗?”
“嗯,”宇文云庭快速回答,神色没有丝毫犹豫,也没有想起要多几分疑问,只是随心一句道:“先生对京城时局还真是了如指掌啊……那李秸本是我父亲麾下的兵营副将,善于刑律之职,为人品行也端正,后来父亲向先帝举荐,从大理寺少卿开始,短短两年就当上了三品大理寺卿,不得不说,此人着实有一番能力。”
对于宇文轩看好的人,宇文云庭嘴里永远只有三个字:有能力。
这是作为一名将帅之子对父帅的绝对信任。
但左子丘只是嘴角淡淡一抹笑,眸中却无笑意:“照少将军此言,左某还真的应该好好和这位寺卿大人搞好关系呢……”
“先生这就言重了。”宇文云庭意识到自己方才说的话有些偏颇,却认为只是谬赞了李秸的德行,方才缓缓挽回一句。
大概所有人都没有注意到,看似独立的大理寺,实际上早已在赢王的掌持之下。
十年前萧山的那桩案件,负责主审的就是大理寺。但大理寺却好像事先谋划好的一般,先是寺卿病重不能主事,后来东宫太子莫名死亡的诡异案件竟荒唐地交给了一个小小的大理寺少卿。而这名最终判决太子死于山火天灾的少卿,正是李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