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11100000004

第4章 古代礼制(3)

【什么是“节烈”】

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坚守节操,宁死不受辱。“节”指女子守贞操,不事二夫,夫死不再改嫁,“烈”指女子在丈夫死后,自杀殉节。“节烈”是男权社会的产物。在我国历史上,并不是每个朝代都如此讲求“节烈”。在宋代以前,像卓文君、蔡文姬都曾改嫁,曹植《洛神赋》的人物原型甄氏为曹丕的夫人,她原是袁绍的儿媳,被曹操掳来做了自己的儿媳。即使到了唐代,唐玄宗贵为天子,却也娶了寿王(玄宗之子)之妃杨玉环。到了宋朝,随着理学的兴盛,“节烈”开始被日益看重。欧阳修在修《新五代史·冯道传》时,曾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官员王凝在北方任上病故,其妻李氏携幼子带着亡夫的遗骨东归,过开封时,到一家客店投宿。店主见她独携一子,心生疑惑,不准她投宿。由于天色已晚,李氏不肯离去。店主见赶不走便拉扯其手臂,硬将她拉出了客店。李氏悲痛欲绝,仰天叹道:“我身为妇人,不能守节,竟让别的男子来拉我的手,我不能让这只手玷污我的全身。”于是竟持斧自断手臂,开封府为之轰动。开封府尹将此事上奏朝廷,李氏因此得到厚恤,店主人则被处以笞刑。作为文坛大家的欧阳修将这一小段故事记在正史中,可见其时士大夫阶层对女性贞节的分外看重。

有人曾问宋代理学家程颐:寡妇如果不改嫁,那么饿死怎么办?程颐回答说: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到了明清时,程朱理学被定为官学,“节烈”之德更为统治者大力提倡。如果哪家出了贞节烈妇,不但会被表彰,还给立贞节牌坊,俨然一种无上的荣耀。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亦有这样一个片断,有个叫王玉辉的秀才,他女儿死了丈夫,悲痛之时想寻短见。他对女儿说:“我儿,你既如此,这是青史上留名的事,我难道反拦阻你?你就这样做罢。”于是女儿果真死了。作者运笔写实,对所谓的“节烈”进行了辛辣的嘲讽。由于“节烈”是特定历史时期,即家天下时代君臣关系的产物,其本质是约束、扼杀人性的,因此随着传统社会的土崩瓦解,它也就不复存在了。

【什么是宗法】

“宗法”是以家族为中心,根据血统的远近区分嫡庶亲属的一种等级制度。它萌发于商周时期,成熟于西周、春秋时期,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中几经演变。在商代,宗法制出现了以子继父为主,并有了直系旁系、嫡庶、大宗小宗之分。到了西周、春秋时,宗法制度趋于完善,明确了嫡长子的优先继承权,“立子立嫡之制”成为了宗法的核心。明确这样的继承法是吸取了前代的教训。商时,王族的子弟们虽有长幼之分,但还没有法定的继承人。每位王子都有继承权,所以商代王位继承法是兄终弟继,父死子继。“父子”未必是亲父子,可以是族父子,因为商王称父亲的兄弟为“父”,称自己兄弟的诸子为“子”。随着个人欲望的膨胀,已获得王位的人更愿意由亲子来接替自己。所以到了商代后期,内乱爆发频繁。武王灭商后,遂推行等级尊卑制:让嫡长子(正妻所生的长子)世袭为宗主,其余诸子不能与嫡长子享受平等地位,只能另立小宗作氏族延续的旁支。

对于“大宗”与“小宗”的关系可以这样理解:大宗,为嫡长子孙一系,是宗族或家族的合法继承人,即“嫡传”,其余子孙为小宗。二者的概念是相对的,如周天子的王位是由嫡长子世袭的,是天下的大宗,余子分封为诸侯,对天子来说是小宗;诸侯的爵位也由其嫡长子世袭,在本国为大宗,余子分封为卿大夫,对诸侯来说又是小宗;卿大夫的爵位亦由嫡长子世袭,在本族是大宗,余子为士,对卿大夫来说自然又是小宗。这样一来,一个国家变成了诸个有血亲关系的兄弟小国。

进入战国时期,宗法制度进入演变期。各国为争雄而变法图强,主张削弱宗族势力,趋向于废除分封制。秦汉以后,由宗法而来的血缘纽带、尊卑有序、尊长特权久盛不衰,一些宗族由于政治地位、经济力量的优势,形成了强宗大族。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以世族的身份迅速崛起。人们分外重视宗族渊源,大姓、名门纷纷修家谱,明统系,以防血统混淆。与春秋时的宗法制度有所区别的是,这时的宗族制度更偏重于政治、经济实力。

唐代以后,科举兴盛,宗法制度走向衰落。到了宋代,理学兴盛。宗法以礼教与政权、神权、夫权、族权相结合的形式再次粉墨登场,并一直延伸到古代社会结束。宗法观念对我国传统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什么是五礼】

中国古代对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的总称。吉礼,指祭祀仪礼;凶礼,指丧葬仪礼;军礼,指与军事相关的仪礼;宾礼,指宴请宾客的仪礼;嘉礼,指成年和婚姻仪礼。另外,古时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五个等级所行仪礼,亦称五礼。

吉礼,是祭祀天神、地祗、人鬼等的礼仪活动,虽历代兴革不一,但都极受统治者重视。其行礼十分考究,《通典》曾云:“大唐开元年之制五礼,其仪百五十有二。一曰吉礼,其仪五十有五:一,冬至祀昊天于圆丘;二,正月上辛祈谷于圆丘;三,孟夏雩祀于圆丘;四,季秋大享于明堂;五,立春祀青帝于东郊……王公以下拜扫、寒食拜扫。”《周礼·春官·大宗伯》则云:“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祗之礼,以佐王建保邦国,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祗。以礼祀祀吴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以狸沉祭山林川泽……以祠春享先王,以尝秋享先王,以蒸冬享先王。”从上述可知,祭天、祈谷、大享明堂、春祭、大蜡、祭社稷、祭山川、祭天子宗庙、功臣配享、释奠、上陵、祀孔子、祀先代帝王、巡狩封禅等都是吉礼的内容。

凶礼,是用于吊慰的礼仪活动。包括丧葬礼(对死者表示哀痛与哀悼之情的礼仪)、荒礼(遇到荒年饥馑或瘟疫流行时,统治阶层表达体察灾情、与民同苦之意的礼仪)、吊礼(当他国或他人遭受自然灾害后,统治阶层派人慰问的礼仪)、恤礼(邻国遭乱时,统治者派人慰问的礼仪)、袷礼(当他国遭敌人袭击而残破后,同盟诸侯筹集财物予以援助的礼仪)等五个项目。后多指丧葬、持服、谥号等礼仪。《周礼·春官·大宗伯》:“大宗伯……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以丧礼哀死亡,以荒礼哀凶札,以吊礼哀祸灾,以袍礼哀围败,以恤礼哀寇乱。”《通典》云:“大唐开元年之制五礼……五曰凶礼,其仪十有八:一,凶年赈抚;二,劳问疾患;三,中宫劳问;四,皇太子劳问;五,服(丧服)制度;六,皇帝为小功以上举哀;七,敕使吊;八,会丧;九,册赠;十,会葬;十一,致猷;十二,皇后举哀吊祭;十三,皇帝太子举哀吊祭;十四,皇太子妃举哀吊祭;十五,三品已上丧;十六,五品已上丧;十七,六品已下丧;十八,五公已下丧。”概括来说,凶礼都是他国或他人遭受不幸时表达慰问的礼仪。

军礼,是有关军事方面的礼仪。《通典》云:“大唐开元之制五礼……四曰军礼,其仪二十有三:一,亲征类于上帝;二,宜于太社;三,告于太庙;四,杩于所征之地:五,较于国门;六,广告所过山川;七,宣露布;八,劳军将;九,讲武;十,田狩;十一,射宫;十二,观射;十三,遣将出征宜于太社;十四,遣将告太庙;十五,遣将告齐太公庙;十六,祀马祖;十七,享先牧;十八,祭马社;十九,祭马步;二十,合州伐鼓;二十一,合朔诸州伐鼓;二十二,大傩;二十三,诸州县傩。”《周礼·春官·大宗伯》云:“大宗伯……以军礼同邦国。大师之礼,用众也;大均之礼,恤众也;大田之礼,简众也;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封之礼,合众也。”

【社稷的本意】

社,指土神;稷,指谷神。由于古代君主都要祭祀社稷,因此到后来,“社稷”就成了国家的代称。“社”字最早可追溯至商周时代,其源起与原始时代的生殖崇拜密切相关。春秋时代,这种原始崇拜还可以看见。在一些国家(比如齐国),每逢社祭考日,青年男女就自由地聚在一起,尽情欢爱,无所顾忌。鲁庄公听说后,抵挡不住诱惑,竟亲自跑去看个究竟。后代儒家曾力斥的“桑间濮上”之“淫声”,实际上就多是少男少女们在社日这天所唱的流行歌曲。“社”与土地有关,而“稷”原是周民族的始祖后篓,他在西周时被尊为五谷之长,与“社”并祭,合称“社稷”。据《周礼·考工记》记载,社稷坛设在王宫之右,与王宫左侧的宗庙相对,社稷坛代表土地,宗庙代表血缘,二者同为国家的象征。

【帝王为什么要封禅】

封禅,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典礼。封禅的对象是特定的,专指泰山。在泰山上筑坛祭天叫封,在泰山南梁父山辟场祭地叫禅。为什么封禅的一定是泰山呢?因为在古人心中有“中国人死后魂归泰山”的说法,从而可见泰山在国人心中的特殊地位。另外,君主在天下一统之时登封泰山,可以彰显奉天承运;在天下太平时封禅,可以向天帝汇报凡间文治武功的盛况。无论哪一条,都代表着无上的荣耀。因此历朝历代,不乏蠢蠢欲动,想登顶泰山者。当然,封禅泰山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根据儒家的通行说法,自古以来,只有受命帝王(神授君权)或盖世英主才有资格举行封禅大典。《汉书·郊祀志》载,春秋时,齐桓公称霸,会诸侯于蔡丘打算封禅泰山。管仲听后,历数上古以来登封泰山的帝王,婉言规劝。齐桓公知道自己资格还不够,只好作罢。到了西汉武帝时,国力空前强盛,群臣纷纷劝进。司马相如临死前留下的遗文就是《封禅文》。后来汉武帝听方士说,封禅泰山可以成仙上天,于是欣然登山。成行之际,举国狂欢,当做盛大的节日。太史令司马谈因抱病在身,不能前往,竟引为终生憾事,拉着儿子司马迁的手感动至深。封禅的意义可见一斑。在汉武帝之后,只有为数不多的君主进行过这一仪式,如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等。

同类推荐
  • 类书之最:古今图书集成

    类书之最:古今图书集成

    类书之最——古今图书集成》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故事的构架和枝叶,可以追溯到《尚书》、《吕氏春秋》、《史记》和《帝王世纪》等秦汉古籍。如《尚书》中《武成》篇有一句:“维尔有神,尚克相予,以济兆民,无作神羞。”说周武王求助于鬼神讨伐殷纣。这已经是一种神话传说。《孟子》有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专家们且认为《武成》篇经东晋人改窜。又如《逸周书》之《克殷篇》说周武王攻四方,凡憝国九十有九国,馘魔亿有十万七千七百九十有九,浮人三亿万有二百三十。这里把魔与人分说,已经具备神魔打斗的雏形。
  • 先秦学术概论

    先秦学术概论

    本书为吕思勉先生之代表作,亦为我国论先秦学术之名著。全书既详叙各家学术之要旨,细探其发展之源流,亦深究诸派相互之错综关系,力辨其主要著作之真伪。尤为可贵之处在于,本书诸多探索性论述,均为后来之考古发现所确证。本书论证精当可靠,稳健之中又每有新见,是欲了解先秦学术者之必读且易读之书。
  • 白话聊斋(上下卷)

    白话聊斋(上下卷)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部非常有特色的作品,它是以传统文言写成的短篇小说集。共分十二卷,五百多篇小说故事。在这本谈狐说鬼的小说集中,作者用孤愤的心情和讽刺的笔法,尖锐地揭露和抨击了满汉官僚大地主的凶横残暴,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科举、婚姻等各个方面,具有很高的思想和艺术价值,也是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文学名著之一。
  • 论语新校释

    论语新校释

    《论语》是一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书,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练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本书对原著行了详细地注释,是文学工作者及广大文学爱好者值得珍藏的艺术经典。
热门推荐
  • 道元论

    道元论

    北溟的鲲鹏,掀起垂天之云,便是一场天池的浪歌怒飞在彼苍;埃达的黑龙,啃蚀尼伯龙根,便是一幕诸神的黄昏倾塌在中庭。星空彼岸,诸天降临。神话篇章再被续写,英雄史诗又将吟诵。远古圣人,西方众神。这是愚者的时代,这是圣人的余晖,击壤之歌,又一次回荡在河洛的墓巅。
  • 超级粉丝

    超级粉丝

    故事会编辑部编著的《超级粉丝》为“中国当代故事文学读本”幽默讽刺之六,不仅收入了当今故事界优秀作者的短篇精品力作,还首次整合了《故事会》杂志创刊以来尚未开发的幽默讽刺中篇故事资源。故事情节幽默诙谐,蕴含辛辣讽刺,读来笑中有泪,让热爱幽默讽刺故事的读者尽享故事的乐趣。
  • 快穿之男神等下我

    快穿之男神等下我

    简简单单过着自己小日子却意外死亡的苏苏招来一个快穿系统……什么!让她去攻略男神?完成任务就可以获取生命值?好吧,为了自己养的猫不被饿死,从此苏苏怂怂的踏上了一条攻略男神的不归路……(作者是一只小萌新第一次写,文笔不好的地方请见谅)
  • 我们的少年时代之陶冉

    我们的少年时代之陶冉

    本文男主:邬童女主:陶冉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春乔夏有明

    春乔夏有明

    陆乔说自己曾经也是颗痴情的种子,可惜后来下了场暴雨被淹死了!当有了“向钱看,向厚赚”的人生目标后,男人是个啥啊?560325825欢迎来QQ群各种吹!
  • 魔戒魔戒告诉我

    魔戒魔戒告诉我

    少年:“魔戒魔戒告诉我,谁是这个世界上最腻害滴银?”魔戒:“啊,嗯,哦!”少年:“啥意思啊?魔戒?”魔戒:“最厉害的人我不记得了,不过我知道你是这方圆十里最弱的人。”我们的故事就从帝国第一高手的独子,少年公爵,被坑买到一个木戒开始。木戒一定要说自己是魔戒,并励志要培养少年成为一代大魔王。从此少年从一个不会任何灵力的普通人,走上一条“黑暗”的道路。(群号:384096304)
  • 发明简史:听房龙讲发明的故事

    发明简史:听房龙讲发明的故事

    人类从兽皮到摩天大楼,从步行到飞行,这些奇迹是如何诞生的?房龙以其广博的知识、独特的视角为我们讲述了人类发明的进步历程,每一项小的发明都蕴含着人类无穷的智慧。本书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对其进行科学而形象的阐述。作者突破小我,站在全人类的高度上,对人类的过去进行审视,展现出人类文明发展的光辉进程。
  •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才是广播影视事业的第一资源。为提高广播影视从业人员的素质,加强广播影视人才培训工作,我们针对当前广播影视岗位对人才能力和素质的要求,组织编写了“广播影视业务教育培训丛书”。
  • hello我是小神仙

    hello我是小神仙

    莫名其妙,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穿的奇怪也就算了,成了神仙什么情况?还有身边这个长耳朵的是谁,有尾巴的那个又是谁,这里又是哪里?好吧好吧……看在你是美男的份上,你说我是神仙我接受了,但是一个妖怪怎么敢欺负神仙,大妖怪了不起啊!吃我一擀面杖,快跪下来叫神仙大人,哈哈……看似简单的一切背后,隐藏着千年前的爱恨纠葛,六世好人六世却不得善终,因果轮回为何要报应在她身上,银发美男,邪魅妖王,神仙师兄,下凡童子,纠缠不清的关系,还差一步就成神的她,为何会丢了自己的心?千年以前,究竟发生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现今社会她顶着妖仙之名又该如何选择?
  • 巧联珠

    巧联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