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82900000002

第2章 心旌摇荡(2)

【相见不如怀念】

真正和她相恋还是在她父亲去世后,我只身一人去安慰她。见到她时我惊呆了,几天不见,本就瘦弱的她更消瘦了,两只眼睛中透出的伤痛让人为之震撼。见到我她眼神一亮,流露出一种复杂的感觉,我知道从那一刻起我们俩的故事开始了。

几天后她回到了学校,在她悲伤的日子里,我尽可能地帮她做一些事情。我想她是被我感动了,眼光中不再是感激了。于是,我邀请她共进晚餐。我买了9支玫瑰,当她走进餐厅的一刹那,看到了手中的玫瑰,她的脸立刻变得绯红。那一晚,我们的关系由同学变成了恋人。幸福填满了我的大学生活的每一天。

毕业时,一个出国的机会来到了她身边。在她告诉我这件事时,她留学的各项手续已由家人办齐了,面对这些我能说什么呢?临上飞机前她留给我一封信,并留下了一个深深的吻,她在信中要我等她3年,3年后回来我们就结婚。

以后的日子我是在苦涩的期盼中度过的。每星期一封的跃洋书信持续了半年,她的信就越来越少了。又过了几个月,我接到她的分手信。

我想这一切我能预料到,而我又想她一定是另有原因,她不会这么无情。分手后,我总是安慰自己她是有难言,我竭力为她所做的事辩护。如果不是再遇到她,她在我心中永远美好的。但我偏偏又遇上了她。

我现在的妻子是个美丽大方、善解人意的女孩,结婚前她知道我有过这段恋情,却从不提起。当我接到她打来电话说她想见我一面时,我告诉了妻子。于是,我们一同见了她和她带回的金发碧眼的“洋鬼子”。我们共进晚餐的地点是当年我和她确定恋爱关系的那家餐厅。当她和她的洋丈夫一走进来时,她的表情告诉我她已经忘记了过去。饭桌上,她不停地称赞她所在的国家如何如何美丽、强大,而把养育她的中国说得一无是处。在吃饭的两个小时中,我只看到她的嘴不停地动着,那丰富的表情把我心底珍藏的一点牵挂完全打碎了。

回家后,我一直紧紧搂着妻子,善解人意的妻子说了一句话:“相见不如怀念。”

【最美的回忆】

也许每个女人都有自己心底最美的回忆,而就沉睡在我温暖的记忆当中。亮父亲与我的父亲是一起扛过枪的战友,所以当父辈们在部队里过着军营生活的时候,亮就已经肩负起照看我的重任。亮比我大3岁,我永远也忘不了他把我扛在肩上玩打仗的情景,那时候和他一般大的男孩子都不愿意带着我这个小丫头玩,但是亮宁可为了我和他们决裂,也从没有松开拉着我的手。

我还以为这双手永远也不会松开,以为我们的一生早早就拴系在一起了。直到我接到亮牺牲的通知书,还一直不敢相信强壮的亮驾驶的飞机掉进了海里。

是航救了我,当我准备把自己投入到无边的大海中的时候,他拉住了我。在那一瞬间我甚至以为那双有力的手是亮的,所以我拼命地抓住。直到清醒过来才明白我和亮真的是天人永隔了。

我一直不能忘记和亮在一起的每一个片断,可是我又不忍心伤害航。所以我隐忍着,我掩藏着,我不能让任何一个人知道,深处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呼唤着亮。

航从来没问过我为什么要轻生,他也从来不探寻我心底的秘密。我想他是知道亮的存在的,他应该可以感觉得到,但是他不曾追问过我。我很感激他的这份善良,可是总觉得亮的眼睛一直在注视着我,我不能想象脱离亮的生活可以寻觅得到幸福。

直到亮的母亲病重,我再也不能保持缄默。我把所有的往事告诉了航,然后就卷起行李住到了医院。我知道我欠着航的,也许只有来生才能还报。

可是在那个闷热的下午,我给亮的母亲买西瓜回来,却在病房门口看到航正在为老人梳理头发。双目失明的老人神志不清地叫他亮,航就与她呼唤应着。

自此之后,航就如同亮一样,一日不曾间断地照顾着老母亲。直到她突然过世的那天,我难过得昏过去,在意识完全丧失的时候,我仿佛又看到了那双有力的手。

当我清醒的时候,我看到了航,他的双眼布满血丝,而他的又手紧紧地握着我的。我终于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自从亮离开,我还不曾落过一滴眼泪,可是这一刻我忽然觉得我所有的苦难都终于走到了头,我发现航的手掌是这么温暖,这么让我心动。

我才明白原来我的幸福,是贪睡的安琪儿,她一直在沉沉地睡着,做着五彩斑斓的美梦。直到航的出现,他用他宽厚的胸膛赶走了我生命中的阴霾,他用他坚定的热情给了我一整片幸福的森林。

【我要带你回家】

透着沧桑,如同此时此刻我颓废失落的心。我漫步穿行在一条条狭窄潮湿的雨巷里,耳畔一直回响着风铃一样动听的声音“亲爱的,你什么时候带我走?”终于,我目的地到了那座古石桥,形似古代的半只钥匙,恍惚中一身白裙的她,正调皮地坐在桥头,向我微笑。她纤长的手轻轻地放在我的手心,安心又任性地斜倚在我的肩膀上,眯着眼睛看斜阳。黑色的柔发在风中飞扬,轻佛我的脸,撩拨我的心,欢笑和温情像阳光一样洒落一地。此时,心被懊悔一寸寸地切割,我徒劳地发现自己再也无法调匀呼吸。灰色,到处弥漫着灰色,雨也是灰色的。已经把我生命中所有的彩色带走了。

一年前的今天,她曾经独自来过,也是一个下雨的黄昏,她曾在这里徘徊很久。所有镇上的人都记得这个美丽哀伤的女人,一身白色的衣裙,一捧黄色的金盏花,她微笑着问每一个路过的人:“告诉我,雨有心吗?”没有人能够回答她,身穿斜襟衫的水乡女人们憨厚地笑着摇着头走过去,艳羡着城里女人奢侈的浪漫和忧愁。从没有人再见过她,她悄无声息地从我的生命中走开。雨还在下,身上的衣服已经湿透,我拉住一个过路的大婶,低低地问告诉我,雨有心吗?”她诧异地看我一眼,窃窃地笑着摇头走开。我将额头贴在冰冷的桥身上,终于泣不成声。我终于体会了那夜的绝望。

木然地离开古石桥,向着雨巷尽头那片昏黄的灯光走去。《橄榄树》的歌声从老街的茶楼里飘出,我仿佛听到ECHO正轻轻地附和着唱。我被歌声牵引,踩着嘎吱乱响的木梯,坐到了老地方。窗外的雨敲打着屋檐,绿色的香樟树在雨中诡异地摇曳。茶楼已更换主人,相似的模样,一看便知是老楼主的儿子。时光如梭,我已经有4年没有来古镇。茶楼依旧沿袭着古老的习惯,大大的留言簿上,记录了每个茶客的心情。记忆里早已抹不去她的清秀的字体亲爱的,你什么时候带我走?”那时的我们多么年轻。可是,忙于奔波谋生的我,无力承担一个家庭,看着她日渐憔悴和寡言,我外表冷漠,心却在滴血。这就是生活!

我开始流泪。

“等我们结婚的时候,再来古镇好吗?”是她的声音!我的心砰砰狂跳,只见一对年轻的伴侣正相拥着走上楼来。失望,绝望。“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

我想我已经永远错过了她,在这样一个雨夜里,在这凄美的歌声里,她妩媚的笑脸早已成为一张旧照片,永远地悬在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突然很想留下点什么,给已失踪一年的她,我生命中最爱的女人。我落寞地翻开桌上的留言簿,蓦然发现一行熟悉的字体亲爱的,你什么时候带我走?2003年10月1日,无心的雨。”

是她!我无法抑制狂泻的泪水。

雨还在下,但好像是彩色的雨。我奔跑着穿过无人的老街,看到古石桥上一个悠长的白色身影在雨中静静伫立。……

【有情书的日子真好】

整理书橱时,意外发现一摞包好的信物。打开一瞧,却是结婚前丈夫写给我的情书。仔细数了数,有37封。信上那些炽热的言语、大胆的表白让我至今读来仍然耳赤。突然发觉已有五六年时间没有这种羞涩又幸福的感觉了。

屈指算来,结婚已六载有余,儿子都上了大班了。我昔日的一切像风一样从身边飘逝。生活不再是聊聊我我,两情相悦,而是为柴米油盐操心,为家庭为子女教育费心,为分配不上福利房堵心,为下岗为再就业担心,为丈夫宴请多闹心……别说见不到情书踪影,就连情书是何物都忘得干干净净了。

生活可以改变一个人。这话若放在几年前,我是断不肯承认的,在我看来,人可以生活,一如热恋那阵,任何人都无法阻挡我们相爱。事实总是在无情中矫正我们认知的偏差。结婚后才发现生活远非想象的那个样子。当初的信誓旦旦变成一纸空谈,遥远而不可及。别说“甘心为你洗一辈衣服”了,就连“宁愿失去朋友也陪你慢慢变老”也变得不可能。过多的应酬让他极少能在家吃顿团圆饭,更可气的是,有时刚辛辛苦苦炒完菜,筷子还未摆好,一个传呼就让他匆匆离去。“工作忙”成了他一成不变的理由。

有情书的日子真好!那时我上大二,他念大三,因为同乡的关系,我们在一家聚会上认识了。本以为他这个中文系高材生文思泉涌下笔万言,谁料他第一次给我写情书才小半张,且还是他毕业后的事。收到情书最多的日子是在我工作后,他被公司派到江西搞市场拓展,一去就是一年。几乎每周一我都能收到他从不同城市寄来的信件。虽然大多两页,但幸福却溢满了我整个心房。毕竟有个你爱的人在远方牵挂着你。记着最后一封信只有一句话:“你愿嫁给我做新娘么?”那封信让我看了不下百余遍,一想披上洁白婚纱、踏上红色的地毯的那一瞬间,巨大的幸福感便包围了我。

情书,在你打开的刹那,展开前的胡乱猜测,阅读时的惊喜交加,这是一个让人多么歆羡的过程啊!

【我已经很知足了】

我离婚后,经过几年漂泊,和他相识。一年后,我们结婚了,他带着儿子宝宝。

刚迈进华的家门时,他郑重其事地对宝宝说:“从今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她就是你妈。”他用手指指我。我微笑着看看宝宝,他命令儿子道:“别饶舌,叫妈!”宝宝向后退了一步,轻声说:“要是叫,就叫后妈。”“你……”他急了,伸手要打,我忙拦住,说宝宝说得没错,本来我就是他的后妈嘛。”我又转向宝宝,和蔼地说今后你就叫我阿姨,好吗?”

有一天他早早离开了家,我下地去栽春葱。临近中午,我回家给宝宝做午饭,却不见宝宝的影子。邻居提醒我说这小子是不是看他妈去了。”我恍然大悟,他们已经几个月没见面了,孩子哪有不想妈的。这么想着,心里还是没有底,万一孩子丢了麻烦就大了。我打听了宝宝妈的住处之后,就沿着大路奔市区走去。

走了一会儿,远远地看到了一个小小身影,正是宝宝。一颗悬起来的心终于放下了。我兴奋地迎上前,一把搂住他,泪水情不自禁地流下来。宝宝既吃惊又冷漠地看着我阿姨,你咋在这里?你哭啥呀?”我抹去泪水,说阿姨没哭,我在等你回家啊。”宝宝看看我,低下头再没说话。回到家,我把饭菜重热了一回端上桌。走到桌前。“宝宝,我们吃饭吧。”宝宝走到桌前,犹豫着说:“阿姨,我不饿。”我问你吃饭了吗?”他说吃过了。”我说:“吃过就去玩吧。”然后一个人吃饭,宝宝没走,站在我面前,眼睛一眨一眨地盯着我。忽然他开口了:“阿姨,你为啥不问我刚才干啥去了?”我说:“我知道你去看妈妈了。”他又问你会告诉我爸吗?我爸不让我去看我妈妈。”

我放下筷子,摸着宝宝的头说:“孩子去看妈妈没错,要是你爸不愿意我就不告诉他。不过下次去看妈妈一定要先告诉我一声,要不我会急死的,你说对吗?。”宝宝点点头,头一次用感激的目光看看我。

我遵守了自己的诺言,没有将白天发生的一切告诉他。从这以后,宝宝对我友好了许多。重新组合的一个家庭能够和睦相处,我已经很知足了。

我和他毕竟都已结过婚、离过婚,又带着各自的历程重新聚首。我只能面对今天的现实,付出更大的努力,哪怕是遭受些委屈,也要让我们今后的生活更美满。命运可选择人,人却不能选择命运,剩下的只是顽强地活着,顽强地改造命运。

【爱,没有遗憾】

其实我心里一直喜欢一个女孩,已经6年了,而那个女孩一直也没表示过什么,我就放弃了。我觉着,找女朋友也得找个漂亮点的,我就选择了她。

第二天早晨我发现,她是第一次,我心里有点伤感,我觉得自己挺不人的,二话没说,我们就出去找房子,开始了我们的同居生活。

开始很温馨,她还学着给我做菜吃,后来,我发现她的脾气不太好,动不动就发火,像个无知少年似的,我开始有点烦她。我们住的是地下室,没有热水,每次吃完饭,她都抢着去洗碗,回来的时候,她的手红红的,我用手一摸,像冰块一样,其实,也难为她了。

每次,我们出去玩,如果公共汽车上只有一个座位的时候,她来是让我坐,我也理所应当的坐着。我想吃麦当劳时,她总会陪我去,然后,我在嚼着,而她只吃一个小汉堡。我和她收人都不高,为了她,我出去找兼职,挣的钱也不太稳定,和她同居的事儿,不能断了让家里知道,但两个人在一起的开销太大,她背着我,竟然也去找工作。我开始渐渐原谅她的坏脾气了,至少,我知道,她对我好。

一个月前,我在去上班的路上,被车撞倒,司机无德地跑了,结果锁骨断了,在医院里住院时,我就心想,完了,哪里有那么钱啊,她脸色不太好看,但敢没哭天抢地的,这让我心里很安慰,我把自己的存折给了她,我知道还是不够。还想着出什么主意能让我们把钱揍齐呢。她却说,你不用管了。已经够了。

同类推荐
  • 人生不过如此

    人生不过如此

    我们认为一个对于自己的生命与生活,应该可以有一种态度,一种不必客气的态度。谁都想好好的活着的,这是人情。怎么样才算活得好好的呢?那就各人各说了。我们几个人之间有了下列相当的了解,于是说到“吾庐。”一是自爱,我们站在爱人的立场上,有爱自己的理由。二是和平,至少要在我们之间,这不是一个梦。三是前进,惟前进才有生命,要扩展生命,惟有更前进。四是闲话,“勤靡余暇心有常闲”之谓。在此,我们将不为一切所吞没……
  • 三余堂散记

    三余堂散记

    推荐一商震本性是诗人,诗人的性情、才气、胆识,诗人的思绪绵延、情思丰沛,甚至诗人的醉意、童心与悲伤,都可在《三余堂散记》读到。推荐二出没典籍,触摸现实,是笔记体随笔最常挥洒的空间。《三余堂散记》亦然,上起《左传》《史记》,下抵诗酒酬唱,一则一则记下,读者可随时随处随意翻阅,偶得一二,乐不可支。诗人以笔记的方式写诗论,因其发散性思维,也因其不时的灵光闪现,历来都兼具了思想性与可读性,颇值一看。商震在《三余堂散记》中,出没于中国古典文论与当下生活现场,全书有仙气、有地气,也有锐气。合而观之,则是以性情胜。有性情则有活色,有活色必能生香;活色生香。
  • 沧浪诗咏

    沧浪诗咏

    沧浪诗社和沧浪区有缘,它也是因沧浪亭而得名,而且就在沧浪区辖区内办公。因此一向多情的诗人就对沧浪区特别多了一份关爱。以弘扬旧体诗词为己任的沧浪诗社自1984年成立以来,诗人们就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出了大量讴歌沧浪区发展变化、民情风物的诗篇。
  • 红楼钟声燕园柳

    红楼钟声燕园柳

    本书是谢冕先生关于北大的一本散文集。谢冕先生用诗意的语言来描述他工作和生活了将近50年的北大。那湖,那塔,那园,那月,只要是北大的一草一木都让他笔尖充满情感。北大在他的叙述中充满迷人而纯粹的美……
  • 生命第一:5·12大地震现场纪实

    生命第一:5·12大地震现场纪实

    许多人不想重现汶川大地震的灾情,是因为人的生命在那一刻变得极端的脆弱与痛苦、无助与悲恸。但这是历史,这是客观。不记述这生命之苦,就不知道人类从动物世界走向衣冠楚楚、讲吃讲穿的文明历程的每一步痛苦与辉煌,这对人类更好地走向未来也是无益和有害的。
热门推荐
  • 中国军旅文学50年

    中国军旅文学50年

    《中国军旅文学50年》编写前后历时7年,数易其稿,以新中国1949——1999为期50年的军旅文学发展历程为考察对象,以62万字的篇幅,全面梳理了半个世纪以来军旅文学的历史,深刻总结了军旅文学发展进程中的若干重要理论问题,以系统的理论规范和宏阔的学术视野将诸如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理论批评、戏剧、电影、电视剧等不同文体的创作悉数纳入研究范围,以客观的批评品格和敏锐的审美视角将产生过重大社会影响的作家、作品和独具艺术特色却被长期忽略的作家作品一并纳入研究的范畴。
  • Struts & Frets

    Struts & Frets

    Music is in Sammy's blood. His grandfather was a jazz musician, and Sammy's indie rock band could be huge one day—if they don't self-destruct first. Winning the upcoming Battle of the Bands would justify all their compromises and reassure Sammy that his life's dream could become a reality. But practices are hard to schedule when Sammy's grandfather is sick and getting worse, his mother is too busy to help either of them, and his best friend may want to be his girlfriend. Told in a voice that's honest and wry, Struts & Frets will resonate not only with teenage musicians but also with anyone who ever sat up all night listening to a favorite album, wondering if they'd ever find their place in the world.
  • 冥想的力量

    冥想的力量

    冥想,是人们普遍感兴趣的主题。所有传统的灵性探索者,为了宁静、和平和幸福都以某种方式实践冥想。因古老而受仰的冥想教导,就像体现在瑜伽和吠檀多中的那样,充当了全界灵性探索者的灵感之源。在印度教众多冥想传统中,瑜伽传和吠檀多传统普遍被视为两个主流的教导。瑜伽和吠檀多都力争达到同样的目标,它们的区别在于抵达目标的方法。本书将随这两个体系的方法和教导,研究冥想及其实践。 瑜伽和吠檀多有四个普遍的原则,即:个体灵魂的神性、生存的统一性、终极实在的单一性和诸宗教的和谐。灵魂的神性自由和自我实现不可动摇的灵性基础。生存的统一性是所有伦理美德的基础。
  • 武王伐纣平话 吕望兴周

    武王伐纣平话 吕望兴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造物主说

    造物主说

    造物主也不能无中生有,祂要先知道万物的构成。……穿越成骑士之子的邓恩,发现自己的家族经营着一家冒险者公会,但他还来不及享受生活,就走上了一条搜刮知识、招募从属的求索之路。——————书友群:788137367
  • 圆觉经道场修证仪

    圆觉经道场修证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新零售时代

    新零售时代

    零售业适合不同资金人群的创业者,可以是大型连锁零售商场,也可以是一家低门槛的网店。零售业的每一次变革和进步,都带来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甚至引发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本书主要讲述在国内知名连锁零售企业的管理培训生,将传统的“店商”和“电商”深入联合,完成从线下零售到新零售产业升级的创业励志故事,见证我国新零售时代的到来。
  • 隐世黑龙

    隐世黑龙

    故事的主调是生存和战争这是一个奇异的地方,和任何位面都不同更新时间:晚上6点后一更。7-12点两更。没写完第二天补上o(* ̄︶ ̄*)o
  • 释门正统

    释门正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夜航船上(百花谭文丛)

    夜航船上(百花谭文丛)

    《夜航船上》是一部关于书人、书事的精美散文集,所收文章皆属于“书话”类,视角独特,独具内涵,往往从一本藏书、一位文化名人切入到对中华传统文化及历史宏观背景的娓娓叙述上,反映的是历时关节、人生片段、世相掠影,强调文人高雅的趣味与不俗的境界,使读者在欣赏优雅文字的同时体味到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