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6700000007

第7章 凡人凿死混沌(2)

不仅马的命运是如此,其他东西也是一样。比如陶匠说:“我会整治陶泥,把圆形陶器做得圆圆的,把方形陶器做得方方的,使圆者中规而使方者中矩。”木匠说:“我会整治木材,该弯曲的地方让它弯曲,该平直的地方让它平直,使弯者中钩而直者中绳。”可是就陶泥和木材的自然真性而言,它们愿意让人按照规矩钩绳的样子摆弄自己吗?不过世人却不理会它们的自然真性是否受到损害,世世代代都说“伯乐善训马,陶匠善治泥,木匠善治木”,这也真是那些一心想要治理天下的人之罪过呀!

按照我的看法,善于治理天下的人不这样做。天下的老百姓都有天生的自然真性,这些自然真性是不可改变的。比如织布穿衣,耕田吃饭,这些都是每个人的天生禀性。人们的禀性都是一样的,都自然而然地顺着自己的禀性生活,用不着拉帮结派,用不着一部分人去强制另一部分人做这做那,这就叫做“天放”。所谓“天放”,也就是随从天禀,自然放任。所以,在完全遵从天然禀性的那个时代,人们在行走的时候悠闲自在,在视物的时候漫不经心。那个时候,山上没有道路,湖中没有行舟,万物众生都混杂在一起,没有区划界限,禽兽结群而行,草木自由丛生。所以,人们可以牵着禽兽自由闲游,可以攀上鸟巢自由观看。

在完全遵从天然禀性的那个时代,人与禽兽混居在一起,人与万物混同为一体,哪里知道有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呢!天地万物、人类禽兽同处在无知的状态,都与天然的真性融合在一起;同处于无欲的境界,都保持着原本的敦厚素朴。保持着原本的敦厚素朴,就得到了人的自然真性。到后来出现了所谓的圣人,孜孜不倦地在那里提倡仁,慷慨激昂地在那里倡导义,也就从那个时候开始,人们相互之间产生了猜疑;随心所欲地创作乐曲,不厌其烦地制作礼仪,也就从那个时候开始,天下万物之间划分了界限。试想一想,树木不裂,怎么会成为酒器!白玉不毁,怎么会成为玉饰!道德不损,哪里需要仁义!性情不谬,哪里需要礼乐!五色不乱,怎么会有纹彩!五声不乱,何用正以六律!剖裂树木,制作器物,这是工匠的罪过呀!毁损道德,造作仁义,这是那些所谓圣人的罪过啊!

马生活在陆地上,饿了就吃草,渴了就饮水,高了兴就用脖子相摩相蹭,发了怒就掉转身子以蹄相踢。马原本也就知道这些而已。到后来,在它们的身上架上衡杠,在它们的额上装上铁箍,这时候马才知道自己身被束缚、体负重物,于是也才有了挣脱笼套、咬断缰绳的行为。所以说,马之所以懂得强力抗争、与人为敌,这是伯乐的罪过啊!

在远古赫胥氏那个时代,人们停下来不知道要做什么,走起来不知道要去哪里,一边吃着东西一边玩耍,挺着吃饱了的肚子到处闲逛。人们悠闲、自在,达到了如此的境地。到后来出现了所谓的圣人,教人们拱手作揖,以礼节匡正人形;让人们修养道德,以仁义安抚人心。这个时候,人们才开始施展技巧,耍弄聪明,趋利避害,无所禁止。这也是那些所谓圣人的罪过啊!在庄子看来,所谓“天”,也就是天生下来是什么样就让它是什么样,不要去增加一分,也不要去减少一厘;所谓“人”,也就是用人的意志和行为去改变天然。庄子主张维护“天”而免于“人”。

所谓“天”,也就是天生下来是什么样就让它是什么样,不要去增加一分,也不要去减少一厘;所谓“人”,也就是用人的意志和行为去改变天然。庄子主张维护“天”而免于“人”。按照他的想法:马天生下来就有四蹄,善于奔跑,那就让它自由自在地奔跑好了,不要人为地去改变它;牛天生下来就是慢慢腾腾,从不着急,那就让它悠然自得地慢慢去走好了,不要人为地去干扰它;泥土本来是泥土,为什么要把它团弄成形,造成陶器?素朴本来是素朴,为什么要把它剥离开来,雕琢成玉?要知道陶器一成,泥土也就失去了自己的真性;玉器一成,素朴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原形。失去真性也就是背天而行,失去原形也就是人为而动。有鉴于此,《秋水》篇中给“天”与“人”下了一个形象的定义,说“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也就是说,按照天生原原本本的样子生活,不要将人为的因素强加于物,这就是天然,这就是所谓“天”;将人为的因素强加于物,强给赤身裸首的马戴上笼套,强给无孔的牛鼻穿上孔,拴上绳子,这就是人为,这就是“人”。

《秋水》篇还讲了一个故事,说: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古代有一种独脚兽,名叫夔。它见万足虫用万只脚在地上爬动,觉得很奇怪。于是说:“万足虫,万足虫,你看我用一只脚跳跃而行,已经觉得再方便也没有了,你何必要用万只脚爬行呢?”

万足虫回答说:“你这个话问得不对!不是我要用万只脚爬行,而是我天生就有万只脚,自然而然用万只脚爬行。我只知道我在用万只脚爬行,而不知道为什么用万只脚爬行。先生不是看见过人们吐唾沫吗?吐出来的唾沫,有大有小。有的像珠子那么大,有的像雾气那么小。是大是小,都不由自己,大者自然是大,小者自然是小。我用万只脚爬行也是这个道理。”

万足虫见蛇一只脚也没有,可是比自己还要爬得快,非常奇怪。于是问道:“蛇呀蛇,你看我用万足爬行,可是还没有你无足爬得快。这是为什么?”

蛇回答说:“依靠天生的机制爬行,谁能改变得了呢?天生下来就让我这个样子,我何必要用脚行走呢?”

蛇看见风在那里呼呼地刮着,转眼之间就从北面刮到了南面,可是既没有脚,也没有体。觉得不可理解。于是问道:“风啊风,你看我虽然没有脚,可是却像有脚一样,用脊肋爬行。而你呼呼地从北海旋起,呼呼地刮到南海,可是却像什么也没有似的,这是为什么?”

风回答说:“的确是这样。我呼呼地从北海旋起而刮到南海,虽然气势很磅礴,但是却有比我还要厉害的东西,比如手指可以戳我一个洞,双脚可以踩我一个坑,它们都比我厉害。虽然如此,可是能够折断大树、掀开屋顶,只有我有这样的能力。由此可见,战胜不过小东西的东西却能战胜大的东西。而战胜大的东西,只有圣人能够做到。”这个故事是说,世界上的事物是纷繁复杂、千奇百怪的。可是有一点是一样的,这就是都照着天生的样子而存在,都按照天然的性能而运变。夔天生长着一只脚,所以它就自然而然地用一只脚跳跃而行;万足虫天生长着万只脚,世界上的事物是纷繁复杂、千奇百怪的。可是有一点是一样的,这就是都照着天生的样子而存在,都按照天然的性能而运变。所以它就自然而然地用万只脚顺次爬行;蛇一只脚也没有,天生具有脊肋交错的功能,所以它就自然而然地用脊肋错行;风一无所有,所以就顺自然而起,顺自然而止,不损手脚却可折树掀屋,自然呈能。这些都是天然造就的,自然如此。遵照这个原则存在,就是自然而然地存在,遵照这个原则变化,就是自然而然地变化。这样的存在和变化就是与内不化相照应的外化,就是与内圣相照应的外王。做到了这一点也就成了真正的圣人,也就进入了真正的混沌。

3.相忘于江湖

在庄子看来,混沌无知的状态,是万物最为适宜的状态。不管是什么东西,不管它与其他东西的处境是多么不同,或高或低,或热或凉,或干或湿,或净或脏,只要是合于自己的原本真性,它就会生活得很自在,以致达到什么都不感觉,什么全都忘记的程度。庄子把这种情况称为“相忘”,意思是完全适宜、无所感知。与此相反,一旦脱离了与其原本真性相适应的环境,它就会感到不适,甚至受到伤害,不管它眼下所处的环境在旁人看来多么优越,多么令人羡慕,也毫不例外。换个角度说,一个东西一旦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有所感觉的时候,这个环境便与它的原本真性产生了距离,感觉越大,距离也就越大,到它的感受达到不能再忍受的时候,那它就难以存在了。

庄子在《大宗师》中用鱼的处境变化来说明这个道理。他说:

湖泊干涸了,原先在水中嬉戏的鱼都被搁浅在了陆地上。它们快要干死了,相互之间吹出湿气呵护着,吐出唾沫湿润着,多么友爱!多有亲情!可是它们都不愿意这样,在它们看来,与其在干涸的陆地上如此友爱亲情,还不如在江湖水中各自游走、相互忘却。

也就是说,当它们相互牵挂,相互怜悯的时候,也就是处在最不适宜、最为危险的境地的时候。一旦脱离了不适和危险的境地,它们就忘记了对方,甚至也就忘记了自己。而当它们忘记了对方,忘记了自己,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知的时候,它们也就完全回归到了自然而然、自由自在的境界。这种境界也是最符合它们真性、它们最为适宜的境界。所以庄子说,鱼儿相濡于陆地,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说,鱼儿相濡于陆地,不如相忘于江湖。

按照这样的道理来观察社会和人情,友爱和亲情并不是一种好现象,它是真性受损、环境恶化的象征,是混沌消散、人心奸巧的结果。假如不是如此,大家都自然而然地生活,自然而然地交往,都在与自己真性相适的环境里自由成长,哪里用得着故意亲近?庄子由此得出结论说,最好的生活是自然而然、无感无知的生活。一旦打破了这种生活环境,哪怕是进入一种看上去很为豪华、很为荣耀的境地,那可就要注意了,它很可能带来与自己的追求完全相反的结果,因为这种环境的改变与自己的本性、真性不相适应。

《至乐》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的弟子颜回要去齐国宣传孔子的学说,孔子面有忧色。子贡离开自己的座位悄悄地问孔子:“先生在上,学生想问一个问题,不知是否妥当。颜回要去齐国,先生面有忧色,这是为什么呢?”

孔子说:“这个问题问得好!过去管子曾经说过一句话,我很赞赏。他说:‘小口袋不可以用来装大东西,短绳子不可以用来汲深井水。’这是说,每种东西都有固定的性能,都有一定的形体,最好的生活是自然而然、无感无知的生活。一旦打破了这种生活环境,哪怕是进入一种看上去很为豪华、很为荣耀的境地,那可就要注意了,它很可能带来与自己的追求完全相反的结果,因为这种环境的改变与自己的本性、真性不相适应。只能从事与其性能相适应的工作,只能办成与其形体相适应的事情,既不能超越,也不能不及,超越和不及都会给它带来危害。现在颜回要去齐国了,我怕他向齐王讲什么尧舜事迹、黄帝功果,再加上有关燧人氏和神农的业绩。如果讲这些,齐王一定会用来反省自己。反省而不得要领,那就会对颜回讲的道理产生怀疑。一旦有所怀疑,颜回就有可能被处死。你不是听说过吗?过去有一只海鸟落在了鲁国的郊外,鲁侯将它迎入庙堂之上,给它奏最高雅的音乐,给它吃最精美的食物。可是海鸟却感到满眼昏花,忧愁悲哀,不敢吃一嘴肉,不敢喝一杯酒,没有过三天便死了。鲁侯这是以养活自己的方法来养活鸟,不是以养活鸟的方法来养活鸟,与鸟的本性不相适应,所以鸟不能生活。用养活鸟的方法养活鸟,那就是让它居住在深林里,漫步在沙滩上,漂浮在江湖中,觅食于鱼鳅间,与自己的同类共飞同止,与自己的伙伴同游共处。它最怕人声嘈杂,为什么要用那嘈杂的声音来招待它呢?《咸池》、《九韶》这些人们认为高雅的音乐,在洞庭的旷野中弹奏,鸟听到后会吓得高飞,兽听到后会吓得逃走,鱼听到后会吓得深潜,就连一般的人刚刚听到,也不过是围观而已。鱼在水中才能生活,人在水中就会淹死。他们的性能不同,所以彼此的好恶也就相异。正因为如此,所以圣人不要求不同的事物有同样的性能,不要求不同的人做成同样的事情。他只要求名誉与实际相符合,做事与能力相适应。这就叫做理通情顺而福气常存。”这个故事是说,一种事物有一种事物的特性,一种东西有一种东西存在的特殊环境。如果想要维持一种事物,保存一种东西,就不能脱离了它的特性,不能改变其存在环境,也不能用其他事物的特性要求它,用其他东西存在的环境对待它,否则的话,就会适得其反,事与愿违。也就是说,事物存在的最佳环境,就是与其原本真性相适应的环境。处在这种环境中,事物就安闲自在,这就叫做顺其自然;安闲自在,也就既不觉得甘甜,也不觉得苦涩,无知无觉,这就叫做混沌。自然、如果想要维持一种事物,保存一种东西,就不能脱离了它的特性,不能改变其存在环境,也不能用其他事物的特性要求它,用其他东西存在的环境对待它,否则的话,就会适得其反,事与愿违。混沌就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孔子所以为颜回担心,就是怕他不懂得这个道理,用齐王听不懂的道理去教育齐王。如果这样就会引来两个恶果:一个是齐王更加迷惑不解;一个是颜回遭到杀身之祸。

《达生》篇讲了一个类似的故事。说:有一个名叫孙休的人前来求教扁子。他说:“请问先生,我住在乡里,没有听人们说过我没有道德,也没有听人们说过我不勇敢,可是我种田老是遇不到好年成,做官老是遇不到好上司,乡里把我当外人,州郡不让我驻留,我怎么得罪了老天爷,为何命运这样坏?”

同类推荐
  •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纵横家与合纵连横》纵横家指春秋战国时期从事合纵或连横外、交运动的政治家、外交家及军事家。纵横最初只是表方向的概念,南北向称为“纵”,东西向称为“横”。到战国时期,演变成政治概念,当时割据纷争,王权不能稳固统一,需要在国力富足的基础上利用联合、排斥、威逼、利诱或辅以兵法不战而胜,或以较少的损失获得最大的收益。于是,熟悉政治形势,善于辞令和权术,充分利用智谋。思想、手段、策略处理国与国之间问题的纵横家就应时而生。《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纵横家与合纵连横》适合大众读物。
  • 韩非子大讲堂

    韩非子大讲堂

    韩非子说:“人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也。”你死我活的权力之争使他明白,要想使人俯首帖耳,必须有一种深藏于胸、变幻莫测、凶狠刁钻而又充满智慧的心计和手腕,这就是领导人的统御之道、经世奇略。
  • 和南怀瑾一起读《老子》

    和南怀瑾一起读《老子》

    老子之道,高深精微,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正所谓一百个人读《老子》,便会有一百种不同的感悟,因为每个人都在著述中寻找着自己的人生痕迹,无论是《老子》的原文,还是南怀瑾先生的解读,细细品味,语有回甘,掩卷而思,幡然有悟。本书作者在南怀瑾先生解读《老子》的基础上,融会儒佛之道,结合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进行拓展,在博大精深的道家学说中领悟处世智慧,解决现代人心灵空虚、灵魂无所归依的困惑,为我们开辟了一块心灵栖息地。
  • 黄石公语录:素书

    黄石公语录:素书

    “西晋时,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时有盗墓贼掘西汉留侯张良之墓,在玉枕中发现黄石公著《黄石公语录(素书)》,从此,《黄石公语录(素书)》》流传世间。《黄石公语录(素书)》仅有六章,一百三十二句,一千三百三十六字。字数虽少,但字字珠玑,语语精华。内容融汇儒、道、兵、术、势诸家之精,重德、崇义、讲谋略。书中语言精炼,人性把握精准,处世谋略独到。史传,张良得此书,遂辅佐刘邦,成就霸业。”
  • 论魏晋自然观:“中国艺术自觉”的哲学考察

    论魏晋自然观:“中国艺术自觉”的哲学考察

    《论魏晋自然观:“中国艺术自觉”的哲学考察》主要是考察魏晋哲学自然观的转变。全书从中国艺术何以在魏晋时期达到自觉这个问题入手,采用一种超越具体历史的内在把握——哲学的把握,对代表性哲学家进行个案考察,探讨中国哲学自然观在魏晋时期的转变及其本质特征,揭示其对于中国艺术自觉的意义。
热门推荐
  • 在耶鲁听演讲

    在耶鲁听演讲

    耶鲁大学是美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三所大学。迄今为止。耶鲁大学的毕业生中共有5位曾当选为美国总统。除了政界领袖,耶鲁大学也培养了众多在其他行业发光发热的名人,其中还包括奥斯卡影后梅丽尔·斯特里普。这个被莘莘学子所向往的教育殿堂也吸引了众多有声望的名人前去演讲,对这些社会未来的栋梁之才一吐肺腑之言。本书独家精选了18篇各界名流在耶鲁经典、励志的演讲。中英双语,让你体验双重震撼!
  • 妾心如故

    妾心如故

    他恨她,一夕之间便屠戮了她举家上下。他恨她,恨不得将她折磨致死,日日取她心尖血,只为了他的心头爱。直到他用那双沾满她亲人鲜血的手,杀死她的孩子时,她凄然大笑,一朝青丝变白发。这次,换她来恨他,可他却后悔了。“凌煜墨,这恨,溶于血,刻入骨,你告诉我该如何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的救赎你的爱

    我的救赎你的爱

    初见孟观涛,我是被闺蜜跟丈夫联手背叛的“怨妇”,前夫的一脚,踢掉了我三年好不容易怀上的孩子。鲜血染红白裙,我挣扎求助,却只落得一纸离婚协议。产后大出血,婆婆跟丈夫却选择袖手旁观,坐等我死!他英雄一般的出现,不但从鬼门关把我拉了回来,还给我一顶“孟太太”的帽子!走投无路的我,只好选择成为他的太太,却没想到这男人娶我是别有用心!“婚前协议一,必须每天打理丈夫的饮食起居生活。”“没问题。”“二,必须每天打理好小主子的饮食起居生活,每天负责陪他们玩,保证小主子们心情愉快开心!”“额,你有孩子?”“小主子是我的狗跟猫!”
  • 浮生六日闲

    浮生六日闲

    晴天的烦恼,大概是没有白云来点缀吧。师父将徒儿辛辛苦苦养大,却有个劳什子西海二龙皇子想拐骗去。平日木讷高冷清贵的师父立即决定,肥水不流外人田!自家徒弟当然是留着给自己的啦。师徒恋从温馨爆笑慢慢变成……尽情期待!
  • 草根石布衣

    草根石布衣

    诸葛亮在《前出师表》里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天下谋士皆以布衣自谦,这就是退则独善其身,进则兼济天下的布衣精神,千百年来一代代传承。而到了2000年:“职业”“……军师、幕僚、谋士?”“开什么玩笑,这什么年代了!学历,特长!”“我……是师父教出来的,没有学历,特长鉴人……”“什么?”“就是观人……”“滚!骗子都骗到这里来了!”“我真不是骗子!我是讲科学的!”草根石布衣的现实生活。
  • 星界王者

    星界王者

    大灾变后,人类的科技飞速发展。伴随着一种全新能源“原力”的开采,一个特殊的职业——原力师,崛起了我本善人,奈何其欺人太甚。既然说不通道理,唯有用拳头,让他们的嘴统统闭上!群号:167490939
  • 妙手之超凡圣手

    妙手之超凡圣手

    拥有超凡医术,一双圣手走遍天下!身为炎黄子孙,就是要振兴传统文化,嗯,就从给人针灸开始!
  • 奸诈胡儿

    奸诈胡儿

    大唐玄宗天宝二年,幽州节度使张守圭在开元二十七年与库莫奚战败却又冒功领赏的事件被揭露,玄宗十分震怒,接受了宰相李林辅的建议,在八月初一的朝会上,让太监高力士宣布了一道措词严厉的谕旨,大意是:免去张守圭辅国大将军、幽州节度使之职,调任江州刺史;幽州节度使一职由平卢节度使裴宽接任;营州都督鲜于仲通升任平卢节度使。让满朝文武大臣惊奇的是两个名不见经传的胡人将领突升高位:一个是幽州节度使衙门折冲校尉、捉生将安禄山提升为平卢节度副使,另一个是捉生将史思明升做平卢兵马使。
  • 绝色凤妃逆天下

    绝色凤妃逆天下

    [已弃勿入]她——苏浅浅,21世纪金牌杀手,招人暗算,悲剧穿越。他——南宫傲,集冷漠智慧于一身天才修炼师,专情一人。双眸倏然睁开,浑身无力……虾米?废材?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睁大你们的狗眼看清楚了!废材逆袭!绝世天赋!回眸一笑百媚生,倾国倾城,失了多少男人的心。她嚣张,她狂妄;他纵容,他成全。欺她?辱她?你确定你们够格?终有一日,待她站在神天巅峰,冷眼睥睨众生,朱唇轻启——我的男人吗……比我强,哪怕孑然一身,也能护我周全!且,承诺过爱我到海枯石烂,绝不变心,弱水三千只取我一瓢!【简介无力,坑品保证!】【柒落新文开更,求亲们勾搭眼熟!月票打赏礼物虾米的,来者不拒呀!】
  • 仙法惊世

    仙法惊世

    民间常闻有会仙法之人,被好事者怂恿,时常弄出一些斗法之事,导致血案时有发生。但仙法虚无飘渺,难以取证,不被世俗认可,要报仇只能去寻得仙法,用仙法与之斗法。于是引来无数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