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6700000008

第8章 凡人凿死混沌(3)

扁子说:“先生没有听说过至人的行为吗?至人忘记了自己的肝和胆,遗弃了自己的耳和目,迷迷糊糊地漫游于尘世之外,逍逍遥遥地从事于无事之事。这就是所谓创作了东西而不把持那东西,培养了东西而不主宰那东西。而你却不是这样,有了一点聪明就在愚人面前卖弄,修养身形是为了显示自己洁净,这就好像是举着日月在街上行走一样,为的是炫耀自己。像你这样的人,能够保存一个完整的身体,维持九窍的齐备,没有中途聋哑盲瘸,那就很不错了,哪里还有资格埋怨老天呢!你快快走吧!”

孙休走后,扁子回到屋里,坐了一会,若有所思,仰面长叹了一声。弟子问他:“先生为什么叹息呢?”

扁子说:“刚才孙休到我这里,我告诉他至人的德性,我怕他不能理解反而更加疑惑,于是在此叹息。”

弟子说:“不会的。假如孙休说的话对而先生您说的话不对,那么,说话对的不会被错话所迷惑。假如孙休说的话不对而先生说的话对,那么在先生说话之前孙休就是迷惑的,在先生说话之后他仍然迷惑,那也怪不得先生。”

扁子说:“你这个话不对。过去有一只鸟落在了鲁国的郊外,鲁君喜欢它,把它迎入台阁之中,用最精美的食物招待它,奏最高雅的音乐给它听,最后这个鸟悲哀眩目,什么也不敢吃,什么也不敢喝。这就是以养活自己的方法来养活鸟,而不是以养活鸟的方法来养活鸟。孙休本来是一个寡闻少识的人,而我却给他讲做至人的道理,这就像是用豪华的马车载乘老鼠,用高雅的音乐招待家雀一样,他怎么能不迷惑呢?”家雀只适宜于跳跃于枝头,老鼠只适宜于居于洞穴。在人看来,枝头、洞穴是那么简陋、寡淡,而对于家雀和老鼠来说,却犹如高堂、宫室。如果非要将家雀、老鼠请到高堂、宫室中来,待之以美味馔肴,闻之以高雅音乐,在人看来,那可是非常优厚的了,而家雀和老鼠却接受不了,它们会非常难受,以至死亡。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那是因为人的这种行为违背了家雀和老鼠的真性,使它们脱离了最适合它们真性的环境。孙休本是市井粗人,扁子却以至人的道理去开导他,这就像让老鼠乘车,让家雀听乐一样,离开了本人的真性去对待他,其结果也就可想而知的了。所以扁子为之担忧,为之叹息。

这是告诉人们,无论对己还是对人,都要顺应其原本真性,不要人为造作,主观行事。

无论对己还是对人,都要顺应其原本真性,不要人为造作,主观行事。什么是原本真性?原本真性就是天生原有的、没有被人为改造过的形体、特质、性能和喜好。

如何判定是否符合原本真性?最好的方法,就是看自己或对方有没有异样的感觉。没有异样的感觉,说明自己或对方是处在与环境融为一体、不分物我的自然混沌状态,说明原本真性自然存在,没有受到损害;出现了异样的感觉,说明自己或对方与环境有了隔阂,发生了错位,说明原本真性受到了制约和伤害。

《达生》篇中用脚和鞋的关系说明了这一点。文中说:有一个工匠名叫工倕,他用手指画圆画方比用规矩还要准确,手指行止随着物件的变化而变化,从来不用心来计量,所以他的心境自由自在,从来不受外物制约。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在于他适应事物自身的本性。正因为适应事物的本性,所以也就用不着用心计量,所以也就没有什么感觉。这就像穿鞋子一样,当人忘掉自己脚的时候,也就是鞋子最合适的时候,当人忘掉自己腰的时候,也就是腰带最合适的时候。由此推论,当自己忘掉是非的时候,也就是心境最舒适的时候;当自己内心不烦乱、外物无牵挂的时候,那就是与外物最吻合的时候。一旦到了连舒适都忘掉的时候,那就没有什么不吻合的东西了。没有什么不吻合的东西,也就是自身与一切东西相吻合。自身与一切东西相吻合,那就是自身处在与自己本性完全适宜的环境之中。处在这种环境之中,自己便失去了一切感受和知觉,也就是说达到与外物混为一体、内心无知无识的境地。这就是混沌的境地。达到了这种境地,也就成了扁子所说的那种至人。所以扁子在描绘至人时说:至人忘记了自己的肝和胆,遗弃了自己的耳和目,迷迷糊糊地漫游于尘世之外,逍逍遥遥地从事于无事之事。

4.真人才逍遥

理解了庄子的混沌学说,也就理解了《庄子》书中那许许多多的神仙形象。

《庄子》书中有很多地方谈到神仙,不过在不同场合他们的名称不同,有时称为神人,有时称为真人,有时称为至人,有时称为圣人。不管名称如何,他们的特点是一样的,那就是无心无意、无知无欲、无为无事、无所不能。所以在庄子的笔下,他们不饮不渴,不食不饥,处火不热,处水不溺。这并不是说环宇之内真的存在这样的神仙,借助于神仙只是一种艺术手法,是用神仙的形象来表述一种思想。这种思想就是:无论什么事情,只要处在与自身原本真性相适宜的环境中,它就能成功;无论什么物件,只要处在与自身原本真性相吻合的环境中,它就能存在。正因为它们的原本真性与周围环境完全融通,所以它们能在其中无忧无虑、无知无觉、安闲自在、自由翱翔,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把这种思想概括成一句话,也就是说,适应自性、逍遥自在就是神仙。

适应自性、逍遥自在就是神仙。

《逍遥游》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说:列子驾风而行,那可真是轻巧美妙啊!一飞就是十五天,然后返回来。他对那些求福致幸的事情,从来不挂于心上。这样的人可以说是非常潇洒自在了,连行走都可以免掉,可是他还没有达到顶点,因为去什么地方还得依赖于风,还没有完全摆脱外物的制约。如果能做到顺应天地的真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漫游于无穷无尽的环宇之中,那还有什么依赖呢?所以说,至人心中没有自己,神人心中没有功果,圣人心中没有名声。没有自己,也就是忘掉了自己的存在,将自己浸透在了天地万物之中,与整个宇宙融合成了一体。这就是庄子所说的天下同一,无此无彼,物我两忘,万物一齐。

没有功果,也就是无意于事物的成功和结果,将自己融于天地万物之中,随其漂泊,随其漫游,没有自己的主观目的,漂到哪里是哪里,游到哪里算哪里。这就是庄子所说的逍遥、自在。

没有名声,也就是无意于人们的称道和赞赏,将自己与天地万物合为一体,不分是非,不别善恶,随万物之自然,任天下之非誉。这就是庄子所说的无名。

顺应天地的真性,驾驭六气的变化,也就是天地万物是什么样就让它们是什么样,天地万物如何变化就让它们如何变化,不加人为的造作,不以人意去扭曲。说到底,也就是对外物的存在和变化不干预,对自己的存在和变化不悖谬,将自己作为一个没有主观意志的自然存在物。

对外物的存在和变化不干预,对自己的存在和变化不悖谬,将自己作为一个没有主观意志的自然存在物。人达到了这种境界,自然也就与天地万物混而为一了。与天地万物混而为一,也就自然没有了自己,没有了功果,没有了名声。这就是混沌的境界。这也就是至人、神人、圣人的境界。

从这样的观点出发,庄子认为,列子虽然超脱于人世,可以不求人间幸福,可以不用步行,但是他还没有达到至人、神人、圣人的境界,因为他还有物我之分,还要借风而行。也就是说,他还没有完全把自己融于自然。只有将自己完全融于自然,才能达到逍遥自在,才能成为真正的“神仙”。

《齐物论》中记述了啮缺与其老师的一段谈话,其中涉及了至人对于是非标准的看法问题,并对至人作了一番描绘。文中说:啮缺问他的老师王倪说:“先生知道事物共同的是非标准吗?”

王倪说:“我怎么能够知道!”

啮缺又问:“先生知道您为什么不知道吗?”

王倪说:“我怎么能够知道!”

啮缺感到疑惑,于是又问道:“难道事物是不可知的吗?”

王倪回答说:“我怎么知道!不过既然你再三地问,我就试着说一说。怎么才能知道我所说的知道不是不知道呢?怎么才能知道我所说的不知道不是知道呢?我且来问你:人睡到潮湿的地方就要腰痛、偏瘫,难道泥鳅也是这样吗?人到了树枝上就感到惴惴不安,难道猕猴也是这样吗?这三种东西,究竟是谁知道最好的住处呢?人以粮食为食物,鹿以茂草为食物,螂蛆以蛇为食物,猫头鹰以田鼠为食物,这四种东西究竟是谁知道最好的食物呢?公猿以母猴为配偶,麋鹿与麋鹿交朋友,泥鳅与鱼结伴游;毛嫱与丽姬是人所称颂的美人,可是鱼儿见了她们会吓得潜入水底,鸟儿见了她们会吓得飞上高空,麋鹿见了她们会吓得飞快逃跑。这四种东西究竟是谁知道天下的美色呢?以我看来,仁义的头绪、是非的道理,杂乱无章,我怎么能知道它们的关系呢!”

啮缺又问:“您不知道天下的是非和利害,难道至人也不知道天下的是非和利害吗?”

同类推荐
  • 南怀瑾:真正的修行是红尘炼心

    南怀瑾:真正的修行是红尘炼心

    都市的繁华、漂泊的迷茫、生活的压力,让我们逐渐失去了品味幸福的能力。为了找回内心的宁静,有的人到处奔走寻求,可是修了很多年,没有任何改变。因为,这不是真正的修行。真正的修行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现实,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人生本就是一场修行,面对工作、生活中的各种境遇历事炼性,对人炼心。做到心中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多一些责任和义务。当你不求回报地给予奉献的时候,这就是修行。你会得到无比的快乐,你的事业、家庭等都会顺利。
  •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理论研究

    本书立足当代辩证法研究的前沿理论,在深入发掘、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献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辩证法,如马克思的“批判本质”的辩证法、恩格斯的“理论思维”的辩证法、列宁的”三者一致”的辩证法。同时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理论遗产、实践基础、批判本性、当代课题等重要内容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凸显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理论魅力,对于掌握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精髓和实质、深化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 魏晋时期《庄子》阅读史

    魏晋时期《庄子》阅读史

    魏晋时期是《庄子》阅读史上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庄子》不仅由汉代的一门子学变成当时最重要的玄学文本之一,而且《庄子》的版本以及对《庄子》的解读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这些变化与《庄子》的阅读热又在当时的文学、知识分子的行为模式、文艺理论以及佛教传播等方面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本论文借鉴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对《庄子》在魏晋时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包括文本流传、阅读模式、读者对象以及阅读效果等。
  •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研究

    本书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研究前沿,在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中关于人的属性、人的本质、人的主体性与主体问性、人的需要、人的价值、人的权利与义务、人的自由、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民主、平等、公正等重要问题,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形成、发展、内涵、特质、方法论原则、社会意义等内容进行了全面阐释。
  • 哲学大师谈人生

    哲学大师谈人生

    吴光远主编的《哲学大师谈人生》立意在于聆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们讲人生哲理,包括四篇内容:《尼采:不做“好人”做强者》《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马基雅维里:我就是教你“恶”》《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尼采、弗洛伊德、弗洛姆、马基雅维里等思想大师的人生观由他们自身的文化环境所决定,未必全然适应今天的中国人,读者朋友们在阅读《哲学大师谈人生》,了解西方哲理时,务必带着自己的眼光,批判地吸收。
热门推荐
  • 超品修仙

    超品修仙

    “少年,你渴望修仙吗?”“不,我渴望妹子……”陆锋意外获得功德法器,从此走上一条特殊的修仙之路。
  • 洪荒纪事录

    洪荒纪事录

    盘古开天辟地之后身化万物创立洪荒世界,有生灵的地方就有斗争,当洪荒世界经历龙凤争霸之后变得满目创伤,在休养中巫,妖两族正在迅速发展,不久一场争霸的局面又将展开!
  • 吕布之雄图霸业

    吕布之雄图霸业

    掌中方天戟,胯下赤兔马,三国第一神将吕布!这是一本重生吕布vs拥有武将召唤系统刘辩穿越者VS爆表乱入的天骄的书。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且看飞将乱舞。刘辩:“我有召唤武将系统,天下在手。”读者:“干死带外挂的穿越者。”撒花~撒花~干死外挂穿越碧~~~~书友群:377054633
  • 挑剔文坛:孙绍振如是说

    挑剔文坛:孙绍振如是说

    从激情澎湃的诗人到深刻睿智的学者,从当初宏观体系的建构(“新的美学原则”、“变异论”、“错位说”等)到今天微观部件的磨洗(“如是说”、“挑剔文坛”等),孙绍振的每一步都在创造。《挑剔文坛》便是其十多年来执着于建构理论大厦之余的一些“微雕”。书分二辑:“挑剔文坛”和“文苑探幽”。无论是“挑剔”还是“探幽”,无不体现着作者对艺术奥秘的深刻体悟,无不呈示着作者对艺术创造力的深刻同情。
  • 娶个蛊女做老婆

    娶个蛊女做老婆

    阴差阳错上了女友的闺蜜竟然中蛊了,之后我走向了一条逆袭之路。
  • 九星修魂诀

    九星修魂诀

    一个万剑争锋的剑修世界,一个绝世天才层出不穷的时代,一名看守剑库的少年,偶然得到一部绝世秘籍,从此剑破九天,唯我独尊!
  • 隐婚掠爱:冷面总裁的小骗子

    隐婚掠爱:冷面总裁的小骗子

    几年前她带着一百万逃离他的身边,几年后她带着孩子兜兜转转又重新回来,而一场早有预谋的隐婚让两个本该形同陌路的人重新走在了一起。他以为自己对待这个满口谎话的小骗子会足够铁石心肠,但是在看到她狡诈灵动的眼眸时那些狠心的话全都说不出口了,更何况她身边还带着一只软软糯糯的包子。当一切误会被解开,他才知道自己对她的伤害,刻骨铭心,鲜血淋漓,幸好,还为时不晚。“你放开我。”女人嘴里说些拒绝的话身体却柔软地如同一汪泉水瘫软在了男人怀中。“小骗子,这时候还不说实话。”男人暧昧地吻上了她的唇角说:“正好惩罚你,咱们再来做一只二宝吧。”幸好时光不晚,你还在我身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安徒生: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

    安徒生: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

    安徒生是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图说世界名人:安徒生(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多为简历式的的介绍和事件的记叙与说教式叙述,多从日常生活曲折有趣、多姿多彩、富有启发性的小故事中传达伟人不同的特质及取得成功、成就的道理,把传主不平凡的一生经历,全面、立体、多彩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于愉快轻松阅读中吸取养分,得到启示。
  • 生意经故事

    生意经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 快穿之养成主角

    快穿之养成主角

    她,是一个异类,最终被那个男人所杀。--"放心,孤不怪你"艾卿有些自嘲的说。"可是,我倒希望你怪我,怎么办?"--他杀了她,但却为她创建三千世界。可,这有用吗?从此,艾卿穿梭三千世界做任务,收集从前缺失的记忆,养成并保护男女主,但,为什么,每次都要选一种特殊的死法死呢?好累哦!1V1男女主双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