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6700000006

第6章 凡人凿死混沌(1)

《庄子》在《应帝王》篇中有一个凿死混沌的故事。混沌为什么死了?因为破坏了他原本的样子,损害了他自身的本性。他原本是混混沌沌、无所分别的,现在有了七窍,有了分界,失去了原貌;他原本是混混沌沌、无所分辨的,现在有了七窍,开始辨物,失去了自性。也就是说,从他有了人形之后,他自身便不再存在了。

故事中的混沌代表的是道,代表的是宇宙的原本,代表的是人类之初,代表的是人生之始。凿开七窍而混沌死,意思是说,大道本来是浑然一体、无所分界的,宇宙本来是混混沌沌、无有南北的,人类本来是懵懵懂懂、无知无识的,婴儿本来是迷迷昏昏、无心无欲的,可是由于天地的开辟,破坏了大道的同一,由于万物的滋生,破坏了宇宙的混蒙,由于人类的开化,破坏了原始的敦厚,由于智能的开发,破坏了孩提的童真。从此大道的同一隐没了,宇宙的混沌消散了,人类的纯朴泯灭了,婴儿的童真遗失了。说得简单一些,也就是说,凿死了混沌才出现了天地,凿死了混沌才出现了凡人。

1.内与外兼修

大道破碎了,宇宙剖裂了,但它们有一点却没有变化,这就是自然而然。自然而然破裂,也自然而然回归。它们从不会拿出自己的主观意念来,非要这样而不要那样,追求这样而逃避那样。从这一点来说,它们虽然从体态上变得面目全非了,然而在本性上还是混沌的。

可是人类却不是如此。人类开化了,有了聪明和技巧,不但失去了纯朴,而且去追求奢华,努力使用自己的聪明智慧,使自己离自然越来越远;

人类开化了,有了聪明和技巧,不但失去了纯朴,而且去追求奢华,努力使用自己的聪明智慧,使自己离自然越来越远。婴儿长大了,知道了彼此,懂得了利害,利用自己的智能,趋利避害,争荣避辱,唯恐自己处贱受贫、短寿早死,将自己的自然本性丢得一干二净了。庄子认为,这就是人的可悲之处。

之所以说人可悲,是因为他表面聪明而实际愚昧,本来逃避不了自然大道却偏要想入非非,自以为是,希望荣华永久、生命长驻。为此,庄子提出了体验大道、回归混沌的问题。认为只有在体道的功夫修炼到家、将天地万物视为一体、关闭自己小小聪明、言谈举止随从自然的人,才是辨物透彻、识事原本的人,才是真正的人。他把这样的人称为“真人”、“至人”、“神人”和“圣人”。

《天地》篇中讲了一个修炼混沌之术的故事。文中说:有一次子贡到南方旅游,之后从楚国返回晋国。经过汉阴这个地方时,见有一老丈正在浇灌菜园。只见他凿了一个隧道,直通井底,顺着隧道爬上爬下,抱着一个瓦罐从井里打水浇园,哼哼哧哧的,很是费劲,可功效甚小。子贡告诉他说:“有一种机械,一天可以浇一百畦菜地,非常省力,功效又高,先生是不是愿意使用呢?”

浇园的老丈抬起头来看看他,问:“你有什么办法?”

子贡说:“把木头凿个洞,做成机械,前头轻,后头重。往上提水就像是往上抽水一样,那个速度犹如沸水上溢。这种机械的名字叫做桔槔。”

老丈听后气愤地变了脸色,嘲笑子贡说:“我听我的老师说过,有机械的人必定要用机械做事,用机械做事的人必定有机巧之心。机巧之心存于胸中,内心就不会纯洁;内心不纯洁的人,精神就不能稳定;精神不稳定,那就要脱离大道了。我并不是不知道使用机械的道理,我是为使用机械而羞愧,所以不使用它。没想到今天你却来教我!”

子贡听后很惭愧,低着头在那里不说话。老丈问他:“你是做什么的?”

子贡回答说:“我是孔丘的学生。”

老丈一听好似恍然大悟,说:“哦,我说呢!你不就是那自以为博学而模仿圣人的人吗?你不就是那人唱自和而求超众的人吗?你不就是那自拉自唱卖名于天下的人吗?

有机械的人必定要用机械做事,用机械做事的人必定有机巧之心。机巧之心存于胸中,内心就不会纯洁;内心不纯洁的人,精神就不能稳定;精神不稳定,那就要脱离大道了。如果你能忘掉自己的精神,抛弃自己的形体,也许就能接近大道了。可惜你连自己的身体都料理不好,又怎么顾得上治理天下呢?你快快走吧,不要妨碍我干活!”

子贡那个难受劲儿就别提了,脸色一会变红,一会变白,真是不自在,低着头走了三十多里才慢慢缓过点劲来。弟子见他有了好转,才开口问道:“方才那是什么人呀!为什么先生见了他之后面色都变得没有光彩了,到现在都一天了还缓不过来?”

子贡说:“原先我以为天下就孔老夫子一个人高明,没想到还有比他更高明的。我听孔老夫子说过,事情要做得适当,功果要求个圆满,用力少而功果多,这是做圣人的道理。今天见的这个人却不这样看,他认为,遵循大道的人本性齐备,本性齐备的人形体完全,形体完全的人精神圆满。精神圆满,这才是做圣人的道理。像他这样的人,虽然托生在人世上,与众人一同走着人生的道路,但却不知道自己往哪里去,混混茫茫,淳厚质朴,本性完备无损,从来不会有功利机巧之心。像他这样的人,不是他自己愿意去的地方是绝对不会去的,不是他自己愿意做的事情是绝对不会做的。说到夸奖,如果夸奖得符合他的情趣,即使是天下的人都夸奖他,他也会像没有人夸奖他一样,不理不睬;说到批评,如果批评得不合他的情趣,即使是天下的人都批评他,他也会像没有人批评他一样,不纳不受。像他这样,不因天下的夸奖而自负,不因天下的批评而自卑,可以说是本性齐备的人了。与他相比,我只不过是随风摆动而没有定性的人罢了。我怎么能不羞愧呢?”

回到鲁国后子贡把浇园老丈的事情告诉了孔子,说话之间又难免感慨一番。没想到孔子却说:“老丈只不过是表面上得到了混沌之术,有什么值得惊奇的呢?”

子贡不解其意,于是问道:“先生此话怎讲?”

孔子说:“他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只知内心融于混沌而不知外形也要融于混沌。真正的混沌之术,就像雪那样白,就像绢那样素,行无造作,回归纯朴,真正的混沌之术,就像雪那样白,就像绢那样素,行无造作,回归纯朴,融于自己的本性,蕴涵自己的精神,自然而然地处世随俗。融于自己的本性,蕴涵自己的精神,自然而然地处世随俗。既然将自己的内在精神融于大道,将自己的外在形体汇于世俗,你怎么还会感到惊奇呢?遇到真正怀有混沌之术的人,你我都是辨认不出来的呀!”这个故事分三个层次,像是阶梯一样,一层又一层地将人们引入了很难理解的混沌之术。

第一层是子贡的观点。他要浇园老丈凿木为机,省时省力、事半功倍地浇灌菜园。自然界有自己原本的存在秩序,也有自己内部事物的原本和谐关系。可是子贡却主张使用机巧之心,凿破混一之木,造作机巧之物,以求省力多利。这种投机取巧的行为不但破坏自然的原貌,而且破坏人与自然之间的原有关系,代表一种世俗人的观点。人从自然界分化出来,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有智能。如果把无知的自然界视为一个彼此不分、懵懵懂懂的混沌世界,那么,人一旦开始使用自己的智能,开始划分彼此和你我,他便会打破混沌。他不但会打破混沌,而且还会沿着破坏混沌的道路越走越远,因为他还在不断地有意识地使用自己的智能,制造机械,损物利己。这是一般凡人都在遵循的道路。子贡的观点正是凡人观点、凡人行为的反映。

第二层是老丈的观点。他不但用自然赋予的人力挖隧道,用自然赋予的人力汲水浇灌,尽力维护自然的原本面貌,而且以使用机巧之心、制造机械、破坏自然的混沌状态为羞耻。在他看来,人虽然有智能,但却不能使用,因为一使用就离开了大道的混沌境界,就脱离了人的自然本性,就成了一个凡夫俗子,就失去了淳朴和纯洁。在子贡看来,老丈不但比自己高明,而且比孔子也高明,是本性齐备、深得大道的圣人。

第三层是孔子的观点。他认为,老丈虽然在努力修养混沌之术,但却没有修养到家。在他看来,如果真正修养到家,那就不但内心与万物融为一体,而且外形也与万物融为一体。所谓内心与万物融为一体,就是把天下看成一片白雪,把万物视为一块素绢,无分无界,无人无我。所谓外形与万物融为一体,就是无为自然、就物随俗。而所谓无为自然、就物随俗,也就是不追求、不背逆,去之不留而来之不拒。按照这种标准来衡量,老丈只是一个致力于修养大道,致力于修养混沌之术的人,但却没有真正得到大道,没有真正修成混沌之术。因为他虽然努力于维护自然,注意内心上的修养,但在外形上却与物相背,不能就物随俗,顺应自然。世界上已经有了省力而高效的机械,社会的发展已经到了使用机械的时候,而他不但拒绝使用,而且以用为耻。所以孔子说他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只知内心融于混沌而不知外形也要融于混沌。

故事中的孔子是庄子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而编造的。真实的孔子是儒家的代表,与道家持有的观点完全不同,在这里我们不去讨论。需要说明的是,庄子编造这样的故事是在表述自己的一种学术观点。在他看来,宇宙原本是混沌的,与现实的世界大不一样。要从根本上把握世界,就要站在宇宙原本的角度、用宇宙混一的观点来观察,将自己的心境与宇宙融为一体;要将自己造就成圣人,还要用宇宙混一的观点指导自己的行动,使自己的形体与万物融为一体。将自己的心境与宇宙融为一体,这是内心的修养;使自己的形体与万物融为一体,这是外形修养。内心修养取得最终成果的标志是心境白素,无所分别;外形修养取得最终成果的标志是自然无为,就物随俗。内外双成也就达到了庄子所说的混沌之境。为此庄子还把这种境界称为“外化内不化”,称为“内圣外王”之道。所谓“外化内不化”,是说形体随着天地万物的变化而变化,内心却混蒙无别,无所谓变化。所谓“内圣外王”,是说内心处在平静、素朴、无彼无此、浑然一体的圣人境界,形体却随着处境的变迁而变迁,该为帝则为帝,该为王则为王。

将自己的心境与宇宙融为一体,这是内心的修养;使自己的形体与万物融为一体,这是外形修养。内心修养取得最终成果的标志是心境白素,无所分别;外形修养取得最终成果的标志是自然无为,就物随俗。

2.天然与人为

外化内不化、内圣外王,都是庄子为修养混沌之境提出的基本标准。说到具体要求,还有很多需要辨析的问题,比如:什么是人为造作的外化?什么是与内不化相照应的外化?什么是人为追求的外王?什么是与内圣相照应的外王?这些问题至关重要,分辨不清这些问题,也就分辨不清什么是真正的真人、神人,什么是世人、凡人,也就得不到修养混沌之术的诀窍。

在庄子看来,人活在世上,肯定不能脱离尘世的活动,否则的话,人也就不能生活下去。而参与尘世活动就涉及参与尘世活动的身体器官、身体性能及大脑的智能。要做到随俗,要做到外化、外王,也就需要使用自己的身体器官,发挥自己身体的性能,运用自己大脑的智能。凡是人在世界上生活,都须如此,怎么区分凡人与真人、世人与神人呢?庄子认为,这里有一个基本的界限,这就是在实际的举止中,有没有超越自己身体器官、身体性能、大脑智能的主观欲求和行为。有,则是主观造作,则是人为,则是凡人的外化、世人的外王,这样的人是凡人、世人;没有,则是自然,则是无为,则是真人的外化、神人的外王,这样的人是真人、神人。不仅如此,庄子还把这样的标准推广到人与外物的关系中,认为在人与外物发生关系时,要看人有没有超越外物形体、性能的欲求和行为。有,则是主观造作,则是人为,则是凡人的外化、世人的外王,这样的人是凡人、世人;没有,则是自然,则是无为,则是真人的外化、神人的外王,这样的人是真人、神人。庄子还分别给自然无为、人为造作起了一个名字,将前者称为“天”,将后者称为“人”。

所谓“天”,是天然如此、自然如此、顺天然而行、顺自然而行的意思;所谓“人”,是人为造作、强用人意、背天然而行、背自然而行的意思。

所谓“天”,是天然如此、自然如此、顺天然而行、顺自然而行的意思;所谓“人”,是人为造作、强用人意、背天然而行、背自然而行的意思。庄子以牛马四蹄为例说明了这一观点。《马蹄》篇中发表了这样的一番议论:马,蹄子可以践踏霜雪,皮毛可以抵御风寒,吃草喝水,撒开蹄子在陆地上奔跑。这是马天生下来的自然真性呀!虽然有高台大殿,对于它们来说,那有什么用处呢?到后来出了一个名叫伯乐的人,说:“我会驯马。”于是在马身上打上烙印,在马蹄上钉上马掌,在马头上罩上笼头,在马嘴上系上缰绳,把它们拴在马槽上,还编上号码。这样一来,看上去还是原先的马,而实际上马的自然真性已经被阉割去了十之二三。又饿着它们,渴着它们,让它们快跑,让它们骤停,让它们列队,让它们齐步,前面有马嚼的牵制,后面有皮鞭的胁迫,到这个时候,马的自然真性差不多被阉割去了一大半。

同类推荐
  • 钱玄同思想研究

    钱玄同思想研究

    本书叙述钱玄同一生思想之形成、发展、演变、特色及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正文有五章:第一章从家庭及时代因素探讨钱玄同早年思想的形成及发展。第二章论述辛亥革命前后钱玄同的无政府主义思想、保存国粹思想和经学思想。第三章论述新文化运动时期钱玄同关于文学革命和思想革命的主张。第四章论述新文化运动时期钱玄同的自由主义思想、疑古思想、学习西方思想和汉字革命思想。第五章论述钱玄同的晚年思想。附录部分是对一些在正文中没有展开的内容所做的进一步的研究。
  • 现实主义的美学思考

    现实主义的美学思考

    本书第一编是“现实主义原则的特点”。在“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章中,著者认为,作为创作方法的现实主义,是从许多非常相近的文艺创作经验中抽取出来的对于艺术与现实关系的基本实践原则,这就是客观真实地再现现实。
  • 中国伦理思想简史

    中国伦理思想简史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自先秦至近代中国伦理思想的演变,着重对每个人物的经历及其道德思想、实践予以叙述与分析,特别注重对伦理概念的解析。本书体例恰当,观点中道,行文流畅,界定清晰,适合大学生学习参考和伦理学爱好者乃至思想教育工作者阅读。
  • 孟子

    孟子

    《孟子》以对话体散文的体裁,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活动和言论,讲述了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他的哲学体系和伦理教育思想。全书行文大气磅礴,极具感染力,与《论语》《大学》《中庸》并称为“四书”,是历代儒家学子必读必考的经典著作。
  •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马克思主义综论Ⅲ(第25卷)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马克思主义综论Ⅲ(第25卷)

    本卷收录关于马克思主义具体理论问题的研究资料,内容涉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伦理学、政治学以及人类进步和历史发展等问题上的一些基本观点和理论贡献,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宏大视野。
热门推荐
  • 男儿河

    男儿河

    哲学博士蒋公理坐在省委大楼宽大的玻璃窗前,双手托住下巴,眼睛盯住楼外大街上川流不息的各色汽车,嘴角闭了又闭,嘴巴合了又合,怎么也控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还是笑出了声。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他一点准备也没有,他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这个认死理,钻牛角尖,一根筋的倔驴,居然也能当上个县级领导。虽说女为县是全省最穷的山区县,可是能派到那里任县委副书记也算得上是祖上积德,伯乐慧眼。老爹一辈子的清廉做人,为人师表的学究风范,祖宗三代的修行,坟地里才长出这棵挺拔葱绿的蒿子来。听说这女为县有一条流经全县的河流叫男儿河,女为县,男儿河,很浪漫,这里一定有很多奇异的传说吧。
  • 朕的冷妃太嚣张

    朕的冷妃太嚣张

    【穿越史上第一本第一人称小说,更真实的体会穿越的爱恨情仇】“雪爱妃,这是什么?”某男举起一张纸:我的墙,任你爬。“额,这是采花贼的!呵呵。”“那么这是什么?”咬牙切齿举起一张纸:欢迎光临,随时恭候!“这是我的崇拜者的!”某女心虚。
  • 戴明贤集(第七卷):走进云里去

    戴明贤集(第七卷):走进云里去

    本书系《戴明贤集》第六卷,收录戴明贤曾出版过的《岔河涨水》《走进云里去》二书以及一些散见于报刊中关于儿童题材的文章。作者对这种题材进行的创作并不是严格的儿童文学,就像他说“写孩子的小说不一定就是给孩子看的‘儿童文学’;而写孩子的小说应该写得让成人也喜欢看。”例如他的《金牌》,就是一篇极其适合父母看的小说,是作者对社会上各种培优、攀比、望子成龙等等风气的忧心之作。《走进云里去》特意安排了一个城里的小孩到山中体会乌蒙大山的生活,用他的眼睛观察充满着乐趣和新奇事物的山城和山民,也“描写几个小孩子对于一片小天地的感受”。
  • 天涯海角也要抓住你

    天涯海角也要抓住你

    陈穗没想到小小一个“星火”行动,点燃了她的生命,她的理想,她的爱情,她的信仰他是她的欢喜冤家,一腔深情抵不过命运的无常。他是她围追堵截的目标,情爱纠葛敌不过心中的信念。说白了就是一个卧底小马甲看什么时候会掉的小故事。
  • 超级神仙召唤系统

    超级神仙召唤系统

    【神话召唤系统流巨作】获得无敌系统,召唤各路神仙,打怪升级轻轻松松,且看悟空大战阿瑞斯,二郎神脚踩盖亚,玉皇大帝血虐神王奥丁,元始天尊暴打无上魔祖……剧情精彩,热血沸腾,不容错过哟!
  • 九间棚采风

    九间棚采风

    在一个勃勃春天里,在冰雪还没有消融时,日子被悄悄打开。九间棚就开始生长了勃勃向往,放飞阳光与不懈的追求。这片曾经荒芜的山地,蓄意地追求着美好。
  • 投辖录

    投辖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母后不靠谱之超宝夺位记

    母后不靠谱之超宝夺位记

    某男紧盯银幕,高级会议中。蓦然铃音大作,为“老婆老婆我爱你”。各高级管理当场雷倒。镇定自若接起,彼边传来超宝的紧急呼救:“报告父皇,母后把她三年的卖笑钱输光了!”超宝的语气显露出可疑的兴奋。男人面色无波,无动于衷:“嗯。”带上无线耳机,继续会议。五分钟过后,超宝惊呼:“父皇,不好了!母后把你们的定情之物押上了。”超宝的语气略显激动。男人蹙了蹙眉,此时银幕指数暴闪,他:“哦。”十分钟后,超宝大吼:“不得了啦父皇,母后把自己押上赌桌了!”超宝的语气兴灾乐祸。“什么?!你顶住,老子马上到!”某男中止会议,气急败坏。一众管理呆若木鸡。超宝:“我勒了个去,不介意换爸比。”男人咬牙切齿:“赢了,老子退位给你上!”超宝欢呼:“收到,一手交圣诣一手交货。”当某女哀呼天亡我也之时,帝王宝宝从天而降:“这女人我要啦!”全场雷绝。赌局惊心动魄进行中,某女盯着超宝急呼:“哎呀,先别管其他,先赌老娘!”而后,男神黑脸而来,震慑全场。「独家构思,请勿雷同。」
  • 绿色未来与新思维(人与环境知识丛书)

    绿色未来与新思维(人与环境知识丛书)

    《绿色未来与新思维》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米阐释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以很火篇幅来阐述环保对生态、家居环境、生活习惯、生命健康等的影响,突出了主题,阐明立场。另外,还适当地介绍了与环保相关的环保组织的建立、结构、功能等问题,对主题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 明伦汇编交谊典趋附部

    明伦汇编交谊典趋附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