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33800000006

第6章 时中(1)

本章提出了“时中”的概念。《论语·先进》记载:“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这是对“中”解释的根据之一。然而“中无定体,随时而在”,是说中是处于变动不居之中,这就需要随时处中,这就是“时中”。“时中”和“在中”是两种不同的存在形态,但都是“中”,只是有已发与未发之别罢了。君子有此德行,而又随时处中,戒慎恐惧,所以能体现中庸。小人不知修养,任意妄行,自然会肆无忌惮,好走极端,和中庸相反。

“君子而时中”,“时”不仅指时间、时代,也指时机。既不要超越阶段,也不要被时代抛弃;既不能急躁冒进,也不可固步自封。超越现实是偏激,跟不上步伐是落伍。就如组织一场音乐会,指挥就是调动各方面的因素,达到“中”与“和”的境界。这个“指挥”就是“中”,是各位演奏者注目的中心。指挥是以演奏内容的节奏与情绪表达为“中”;而对于广大听众来说,能够享受到精美的艺术熏陶则为“中”。

【原文】

仲尼曰:“君子中庸[1],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2];小人之【反】中庸也[3],小人而无忌惮也。”

【注释】

[1]中庸:儒家思想中的最高道德境界,即包容与利用。就是对于一切的客观存在都予以包容并合理使用。在具体的事件中,无论其性质如何,其中都含有一定的必然意义,就应接受。而在具体的运作中,应做出恰当的抉择,适时适度,就是说在具体的时间空间条件下,做出适宜的行为。许慎在《说文》中讲:“中,和也。”又曰:“庸,用也。”程颐认为:“庸”就是“常”。庄子在《齐物论》中说“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因此,中是原则,庸是实践。中庸,就是知与行的统一。朱熹注“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2]时中:时刻符合中庸之道。[3]小人之中庸也:王肃本作“小人之反中庸也”,程、朱皆从之。

【译文】

仲尼说:“君子的言行都能符合中庸的准则,小人的言行却违背中庸的准则。君子的言行之所以能符合中庸之道,是因为君子能随时按照所处的环境做到合度适中。小人的言行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小人无所顾忌肆意妄为。”

【历代论引】

郑玄说:庸,常也。用中为常,道也。“反中庸”者,所行非中庸,然亦自以为中庸也。又说:“君子而时中”者,其容貌君子,而又时节其中也。“小人而无忌惮”,其容貌小人,又以无畏难为常行,是其“反中庸”也。

孔颖达说:庸,常也。君子之人用中以为常。小人则不用中为常,是“反中庸”也。又说:君子之为中庸,容貌为君子,心行而时节其中,谓喜怒不过节也,故云君子而时中。小人为中庸,形貌为小人,而心行无所忌惮,小人将此以为常,亦以为中庸。

朱子说: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精微之极致也。唯君子为能体之,小人反是。又说:君子之所以为中庸者,以其有君子之德,而又能随时以处中也。小人之所以反中庸者,以其有小人之心,而又无所忌惮也。盖中无定体,随时而在,是乃平常之理也。君子知其在我,故能戒谨不睹、恐惧不闻,而无时不中。小人不知有此,则肆欲妄行,而无所忌惮矣。

智慧运用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典句札记】

这一章告诉我们“中庸”这个词的由来,是由孔子这位圣人说出的。中庸,其实就是不偏不倚,无过之亦无不及的平常道理。孔子认为,能否做到中庸是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中庸就处在君子与小人之间,虽然没有如楚河汉界一样有明确的分界线,使人们一目了然,但是,两者的行为风格,总是截然不同。

君子的行为着眼于维护众多人的利益,君子以中庸作为自己处事的原则,所以,人们受到惠泽而不以为恩;小人则只是看重小团体的好处,行事以培植党羽、罗树私恩为重,以小恩小惠收买人心,反而会得到一些人的感激。

中庸的本质,就是包容以为用,因其势而利导之。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注重适度,即历来认同的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进而寻求内在的平衡。

君子拥有博大的胸襟,卓越的见识,能够从伦常大道出发包容众长,容纳众意,处事既不极端,也不偏激,既不专擅,也不投机,顺应自然发展之道。而芸芸众生,则只注重眼前的利益,急功近利,以现时的占有为得,既不能包容他人,又不愿与人共享,忽视他人的存在,结果与“中庸”之道渐行渐远。

谋略无所谓邪正,也无所谓阴谋或正略,在于运用之心。心正则德着,意舛则恶生。同样的计策,由于不同的人使用于不同的时空,君子运筹于帷幄之中,小人设计于阴暗角落,所导致的结果和对事物发展方向的影响则截然不同。

如果是维护天地正义,那么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手段,都是符合道义的行为,也就是替天行道。如果只是出于一己的私利或是小部分人的利益,那么不论他的所作所为打着何种光明正大的旗号,都无异于攫取与鲸吞,都是抢掠与窃取。

是做君子还是做小人,取决于我们自己,取决于你的行为代表着谁的利益,取决于你获取了什么,拿走了什么。

【史例解读】

智者中庸

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中庸之道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和最大学问。

历史上,立下绝世功勋却由于做事忽略“中庸”二字而没能逃脱“狡兔死,走狗烹”厄运的人不胜枚举,然而有一个人却是例外。

清朝末年,重臣曾国藩回湖南组建湘军,先后攻克太平军控制的几个重要城市,最后攻陷金陵,曾国藩也因此而受封一等侯爵。也就是在这时,曾国藩发现他的湘军总数已经达到30万人,并且成为一支只听命于曾国藩本人、除此以外谁也调动不了的私人武装。曾国藩深知顾命大臣功高震主的利害关系,于是开始自削兵权,目的就是要解除朝廷对他的顾虑,使自己依然能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也正因这一举动曾国藩更受皇帝信赖。曾国藩的“好运”就在于,他深知中庸之道,善于把握做事情的尺度与分寸。

俗话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人的一生不可能一直春风得意,这是自然的规律,所以适可而止是最明智的。历史也有着相似的必然规律,这也是中庸之道,遵循中庸之道为人处世,就等于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在佛教中,也提倡类似中庸之道的智慧。佛经中记载了一个很有启发性的故事:释迦牟尼有一个弟子名为二十亿耳尊者,有一次释迦牟尼发现这位弟子诵经时表现得十分悲切、激昂,释迦牟尼于是问道:“你诵经如此悲切,心中一定有很多烦恼,你这些烦恼因什么而起的呢?”二十亿耳尊者说道:“世尊,我出家修行很久了,眼看别人行到了三昧,证得了禅定,乃至于成道、证果,而我不但没有成道证果,连三昧都得不到,所以觉得很悲伤,心也静不下来,诵经也诵不下去,请世尊慈悲开示。”释迦牟尼又问:“你没有出家以前是做什么的呢?”二十亿耳尊者回答:“世尊,我没有出家以前是弹琴的。”释迦牟尼便问他说:“好,我现在问你,怎样才能把琴弹得很好?如果琴上的弦太松了,会不会发出声音?”二十亿耳尊者回答说:“世尊,弦太松了就根本没有声音。”“那么,把这根琴弦上得很紧,声音好不好听呢?”尊者回答说:“世尊,弦太紧了弹出来调子不正确,甚至弦还会崩断。”于是释迦牟尼说:“我们修行也是一样,心不能太紧张也不能太懈怠。太紧张容易生无明、起烦恼,反而定不下心来;太松懈了,又容易懈怠散漫。所以我们的心应当保持不松不紧。诵经的时候也应当这样,做到了就自然有证果可以得到。”

能海上师说:“般若无相。”意思就是说,般若智慧没有什么形象,表现在人身上则是如果这个人做事情有条有理,恰到好处,和谐适度,就是般若智慧的表现。

所以说,做事情是否合中庸之道,不仅仅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也是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区别,是智慧与愚蠢的区别。

【现代活用】

君子行中庸之道

为了适应市场变化,公司需要重组。于是公司决定裁员50%,更残酷的是,我和明浩成了竞争对手。多年来,作为公司的技术骨干,我和明浩同在一间办公室,为着同一个目标共同努力。我们是一对相互协作的兄弟,所有的设计图稿中都饱含着他的智慧和我的心血。在公司这架庞大的机器中,我和明浩是两个相依互动的齿轮。

那天主任找我们谈话的时候,我们惊呆了。其他部门员工的去留,均按各自的业绩进行量化对比,很容易就可以决定,唯有我和明浩,作为公司的技术骨干,我俩工作合作性很强,难分高低,因此,老总决定亲自考核我们,并安排一次留岗竞争。

同类推荐
  • 名城胜地对联(下)

    名城胜地对联(下)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关于名城、胜地的对联,如“太白楼(歙县)”、“西湖桂斋(福州)”、“白居易墓(洛阳)”等等。
  • 世界文化博览4

    世界文化博览4

    带你领略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享受精神的盛宴,浓缩世界文化知识精粹。旨在为读者提高文化修养、丰富人生内涵、添加知识储备、准备写作素材、增加聚会谈资……
  • 傅斯年讲国学

    傅斯年讲国学

    本书收纳了傅斯年在诗经、《史记》以及对于诸子百家的研究论述,重新解读诗经,更深层次地理解《史记》的价值,以及了解春秋战国时期文化争鸣现象的历史根源。本书以简体横排的方式,方便读者阅读,对于晦涩难懂的部分给予读者注释。
  • 盛唐见证:大明宫(文化之美)

    盛唐见证:大明宫(文化之美)

    在大唐几百年的历史洪流中,大明宫始终巍然屹立。王维曾写道“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足以窥见当时之盛况。作为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这里曾经充满了后宫的勾心斗角,朝廷的尔虞我诈,也见证了一代代帝王的文才武略,感受到黎民百姓的悲苦与安康。推开大明宫的斑驳城门,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朝代的恢弘盛世。
  • 召树屯:傣族民间叙事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召树屯:傣族民间叙事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召树屯》是一部傣族民间叙事长诗,它源于傣族佛教典籍《贝叶经·召树屯》,是一部佛教世俗典籍故事。王子召树屯与天上的仙女喃婼娜相爱,喃婼娜为他留在了人间。父亲为了寻回女儿,发动了对召树屯部落的战争,召树屯率军出战,喃婼娜在家中受到奸人污蔑,险些丧命,无奈飞回天上。召树屯得胜归来,得知妻子离开,踏上了寻妻的道路,历尽千辛万苦,他来到天上,寻回爱妻,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
热门推荐
  • 大药叉女欢喜母并爱子成就法

    大药叉女欢喜母并爱子成就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红月亮:一个孔子学院院长的汉教传奇

    红月亮:一个孔子学院院长的汉教传奇

    本书是作者在被委派到土耳其中东技术大学孔子学院担任院长两年间所撰写的教育经历及教育感悟。目前汉学热正在国外流行,本书对传播汉学文化,让国内人士了解汉语在国外现状,以及了解汉学工作者的生活及工作也大有帮助。
  • 1Q84 BOOK 1:4月-6月

    1Q84 BOOK 1:4月-6月

    村上春树创作30年宏篇巨制,一部绝爱之书、时代之书、命运之书!BOOK 2的最后,女主角青豆在高速公路上掏出手枪,枪口伸进嘴里,扳机上慢慢用力……有怎样的命运在等待青豆?她能否与天吾一见?天吾是否能穿透《空气蛹》的所有疑云?村上春树如何完成一次突破性结局?现在,随着再度走进1Q84年,一切都有了答案!不管喜欢与否,我们已置身于1Q84年。空气变了,风景变了,规则也变了。我们必须尽快适应这个带问号的世界。像被放进陌生森林中的动物,为了生存,我们必须尽快了解并顺应1Q84的规则。
  • 心想事成的富足之道

    心想事成的富足之道

    本书是参与了新思潮运动的美国作家奥里森·斯韦特·马登的最后一本著作。新思潮运动的核心思想就是人生的成功是从拥有积极的心理态度开始的。这种积极的心理态度展现在积极的行动乃至最后取得的积极结果之上。《心想事成的富足之道》一书以震撼人心的方式阐述了这种思想。
  • 穿越火线世界

    穿越火线世界

    一部穿越火线的角色剧情小说。从开始,出生在内战频发的“T国”的黑鹰怎样加入“CF佣兵公司”到以后.................
  • 关爱·时光里的那些老师们

    关爱·时光里的那些老师们

    关爱,是黑暗中的一道光,照亮你要走的路;关爱,是冰冻世界的一把火,温暖你冰凉的心;关爱,是沙漠里的一汪清泉,滋润你干涸的喉咙。正是因为有关爱,世界才会五彩缤纷,才会充满爱的颜色。也正是因为有关爱,生命才会有活力与希望。《青少年成才励志馆·关爱:时光里的那些老师们》中的小故事,会与你一起去探寻关爱之旅,当你认真地读完这些小故事,你的心定会为之所感动。而书中的小哲理同时会为你的感动升华。众所周知,关爱他人之心的培养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 暴皇的养女

    暴皇的养女

    他权倾天下,性格看似温柔似水,与世无争,然,内心却是冰冷无情,毫无温度,女人于他,是消遣,也是禁忌。但十五岁的他却收养了五岁的她,从此人生改写.她以为他对她好,会一直宠她,在世人的眼中,她就是百姓们的女神,因为只有她能让这‘笑面虎’言听计从。******************************************特别推荐:紫树叶子:《一夜成欢》紫树叶子:《'狼’君,未成年》落雪轻盈:《爱'上'黑道老公》落泪乔:《恶男戏凤之诱惑情妃
  • 暮焚绡情,腹黑将军别宠我

    暮焚绡情,腹黑将军别宠我

    他本是手持长枪的战神焚暮,在战场上骁勇善战杀敌无数,屡建奇功,却在一次征战意外中被奸人所害掉落悬崖被她所救。她本是在山谷里长大的少女萧绡,却在采摘药草中遇无意中发现了身受重伤的他。他本是才艺双绝的梅子轩,一向深谋远虑的他从没想过有朝一日在遗落的棋局中竟然把她也算进去了。为了给与她想要的自由,宁可负天下人也绝不负她。而等她满怀欣喜去找她所爱的那个人时,她深爱的男子却娶了别的女子,她黯然神伤悄然离去,却被人陷害毁掉了容貌废掉了武功。等他找到他时却发现她已对他恨之入骨,只是一心想要杀了他。可有一个人从头到尾默默守护,纵使心已经千疮百孔,他也一直都原地等着他。既然如此,黄泉路上,究竟她会如何选择?
  • 共和国之最

    共和国之最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积弱百年的文明古国,从此开始了充满希望的新纪元。今天,历史推进了半个世纪,共和国经风雨而茁壮,历磨难而弥坚,以崭新的姿态迎来了它的五十华诞。回顾半个世纪的历程,可谓风云变幻,波澜壮阔。
  • 李嘉诚人生哲学课

    李嘉诚人生哲学课

    “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都知道李嘉诚这个名字。做为华人首富,李嘉诚的名字都知道。尤其是他从一无所有,凭借着自己的奋斗,一步步迈入富豪榜,并最终成为华人首富。精明的商家,总是知道如何将商业意识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中去,甚至是一举手一投足;充满商业细胞的商人,赚钱可以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李嘉诚作为华人世界最成功的商人,不仅创造了大量的财富,而且还身体力行地创造了一套具有丰富内涵的人生韬略和经商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