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76200000009

第9章 王希廉《红楼梦》评点新议

王希廉,字雪香,号护花主人,江苏吴县人。他大约生于嘉庆年间,卒于光绪年间。关于王希廉的生平事迹,我们所知甚少。据他的朋友赵同钧说,王希廉是个知识渊博的人,“博极群书,尤爱读史”,“工诗善古文,著作甚富”。(《孪史》序)但遗憾的是,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除他的《红楼梦》评点外,就只有一本《孪史》了。王希廉在《孪史·自序》中说:“余自束发后,爱观诸史,虽有一知半解,而愚钝善志,每事之相烦者随手记下,以备参考,名曰《孪史》,积之久而案头盈尺许矣。”《孪史》就是这样的一本读书摘要。

王希廉在学术上的贡献和影响,主要是他的《红楼梦》评点。

王希廉《红楼梦》评点,首次附刊在道光十二年(1832)双清仙馆本《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上,包括批序、总评、摘误和回末评,约五万字。其中总评有十一条,约2800字,阐述了王希廉对《红楼梦》的基本看法,内容涉及思想、艺术、人物、结构等各个方面。每回回未评的字数不一,总计45000余字,反复阐发批序和总评中的基本论点,并对每一回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做进一步的分析。摘误有19条,指出《红楼梦》“脱漏纰缪及未惬人意处”。

载之书前的《护花主人批序》,是一篇值得重视的文字,在这里王希廉不仅谈了对《红楼梦》的基本评价,同时又阐述了他对小说的社会功能的看法。他首先引用《南华经》的话:“大言炎炎,小言詹詹”。认为仁义道德,羽翼经史,“言之大者也”。而诗赋歌词,艺术稗官,就是“言之小者”了。如此说来,《红楼梦》自然是属于“小言”了。或者有人会问:“《红楼梦》虽小说,而善恶报施,劝惩垂诫,通其说者,且与神圣同功,而予以其言为小,何徇其名而不究其实也?”王希廉的回答是:“语有大小,非道有大小也。”在他看来,《红楼梦》虽为小说,但其“道”并不小,这就如同以管窥天,以蠡测海是一样的道理。因为管内之天,即管外之天;蠡中之海,即蠡外之海。他在第一回回末评中,在谈到葫芦庙时更进一步地说:“葫芦虽小,其中日月甚长,可以藏三千大千世界,喻此书虽是小说,而包罗万象离合悲欢,盛衰善恶,有无数感慨劝惩,……”王希廉对《红楼梦》的高度评价,对小说作用地位的充分肯定,这在小说不为人们看重的那个时代,还是很了不起的。当然,王希廉是从劝善惩恶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出发来评价《红楼梦》的,并说“余于批本中已反复言之矣。”的确,封建说教在王希廉评点中常可见到,这对一个封建文人来讲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但王希廉毕竟知识渊博,有较高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理论水平,他从文学的角度对《红楼梦》作出的分析评价,仍有不少精彩的见解。

《红楼梦》是一部什么书,写的什么事,这似乎是每一个《红楼梦》的读者、研究者都首先碰到的问题,王希廉也不例外。他认为:“《红楼梦》专叙宁、荣二府盛衰情事。”但他在总评中又说:

《红楼梦》虽是说贾府盛衰情事,其实专为宝王、黛玉、宝钗三人而作。若就贾薛两家而论,贾府为主,薛家为宾。若就宁、荣两府而论,荣府为主,宁府为宾。若就荣府一府而论,宝玉、黛玉、宝钗三人为主,余者皆宾。若就宝玉、黛玉、宝钗三人而论,宝玉为主,钗黛为宾。若就钗、黛两人而论。则黛玉却是主中主,宝钗却是主中宾。……

王希廉的看法是比较切合实际的,他既指出《红楼梦》是写贾府盛衰事,又指出在描写贾府盛衰过程中,是以宝、黛、钗为主要角色,用今天的话来说,王希廉实际上提出了主题与主线的问题。尽管王希廉不可能有主题、主线这样的概念和说法,但做为一个具有相当理论水平的《红楼梦》评点家,他正确地指出了宝玉、黛玉、宝钗三个主要人物在《红楼梦》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了主要人物与主旨的关系,这还是值得肯定的。

前些年,人们关于《红楼梦》第四回是总纲的问题,曾有过热烈的讨论。其实“总纲说”并不是毛泽东同志的发明,早在一百五十年前,王希廉就有了明确的说法,不同的是,他认为前三、四回只是叙述宝钗、黛玉与宝玉聚会之因由,第五回才是“一部《红楼梦》之纲领。”在第五回回末评中他进一步分析说:

一回至四回,已将贾、王、史、薛亲戚家世,大略叙明。黛玉、宝钗已与宝玉合并一处,入后应细叙居恒情事。然十二金钗尚未点明,若逐人另叙,文章便平芜琐碎,故以画册、歌曲将各人一生因果逐一暗暗点出,后来便都有根蒂。但又不便如贾氏宗支可借冷子兴口中细说,所以撰出一梦,在虚无缥缈之境。梦是幻仙。笔亦仙幻。

又说:

第五回自为一段,是宝玉初次幻梦。将正册十二金钗及副册、又副册二三妾婢点明,全部情事俱已笼罩在内,而宝王之情窦亦从此而开。是一部书之大纲领。

王希廉从小说结构的角度。强调了第五回在全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有道理的。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是一次人物关系的交代,但那次主要是介绍贾、王、史、薛四大亲戚的家世及其关系,而十二金钗中的参数人物,由冷子兴口中说出来就不合情理,所以第五回中“撰出一梦,”将《红楼梦》主要人物和盘托出,因而称之为纲领,不无道理。当然,总纲或纲领说,如仅限于小说结构安排,是可以理解的。如扩大到对全书主旨的概括,无论是第四回还是第五回,称之为《红楼梦》总纲,都不是正确的。

如果说王希廉主要是从小说结构艺术的角度提出第五回是总纲的说法,那么“真假说”则完全是从对《红楼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上提出的了。他在总评中说:

《红楼梦》一书全部最关键是“真假”二字。读者须知,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不是真,假不是假。明此数意,则甄宝玉、贾宝玉是一是二,便心目了然,不为作者冷齿,亦知作者匠心。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是越说越玄,越说越让人糊涂。其实,王希廉的说法并不难理解的,他并没有将“真假”二字纳入虚幻的概念中去,而是提醒读者注意《红楼梦》中这一种真真假假之间的奥妙关系。真与假的艺术表现是《红褛梦》本身客观存在的。第一回甄士隐梦游太虚幻境,见到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这副对联又一次出现。不仅如此,书中还有甄士隐与贾雨村,甄宝玉与贾宝玉,金陵甄家与京中贾家等等。真与假不断出现,表明作者并非故弄玄虚,而是深有意蕴。王希廉看到了这一点,并强调对真假的认识,是理解《红楼梦》全书的关键所在。因而,真假说的提出不是王希廉的杜撰。

在王希廉看来,真真假假是《红楼梦》作者独具匠心的艺术表现手法。所谓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不是真,假不是假,首先是一种创造素材的来源模型与小说艺术虚构的关系。王希廉未必了解曹家的历史和曹雪芹的身世,但他凭着敏锐的观察能力,发现了作者的经历对小说创作的影响。在总评中王希廉谈到甄士隐、贾雨村、茫茫大士、空空道人、警幻仙子等俱是平空撰出,并非实有真人,这都是小说中的虚构。这几个人是假,但其中确有真,在第一回回末评中他就明确地说:“《石头记》者,缘宁、荣二府在石头城内也。悼红轩,似即是怡红院故址。当是曹雪片先生曩年目击怡红院之繁华,乃十年之后,重游旧地,风景宛然,而物换星移,园非故主,院亦改观,不禁有满目山河之感。故题其轩曰悼红,以见鸟啼花落,无非可悼,此一把辛酸泪不由人不落也。”因此,王希廉认为,《红楼梦》“虽是荒唐,却是实录其事,并非捏饰”。当然,这种实录其事,不是对生活真实的照搬,而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正是“虽实录其事,而隐藏真迹,假托姓名,演为小说”。这是王希廉对真假的一种理解,而实质上,王希廉已经提出了艺术创作中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即虚构与真实的关系。其次,所谓真真假假,又是艺术表现手法中虚象与实象的巧妙运用及内在的联系。关于这方面,王希廉特别指出了甄宝玉与贾宝玉两个人之间的关系,认为他们是一是二,是真是假是不能分的。在《红楼梦》第五十六回回末评中,他说:“甄夫人进京,遗人间安。说起家中亦有宝玉,而面貌情性,与贾宝玉无异。按写湘云戏言‘好逃往南京’,又接写宝玉一梦,与甄宝玉梦中彼此拉住,读者试想,两个宝玉是一是二?若仅作后文甄府被抄,及甄宝玉入都看,见未免为作者暗笑。”又说:“此回下半段专写两个宝玉,与上半探春兴利、宝钗得体绝不相属,而一回标题却止说探春、宝钗,此作者因下半段颇有关系,不便标题,另有一片深心,不可不知。”王希廉的意思十分明白,他认为甄宝玉的出现,是暗喻贾宝玉的后事,如果读者不能理解这其中真真假假的关系,就不能理解《红楼梦》,也不能理解作者的艺术匠心。这样看来,王希廉的“真假说”是并没有闹玄的。当然,《红楼梦》中有关真与假的内容及提法,带有浓厚的佛学迷雾,王希廉没有也不可能像今人一样做出正确的解释,而对艺术创作中真实与虚构、虚象与实象的关系,王希廉在理论上的解释也是很不够的,是比较简单的。

王希廉评点中对《红楼梦》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极为惊叹,他说:

一部书中,翰墨则诗词歌赋、制艺尺牍、爰书戏曲,以及对联匾额、酒令灯迷、说书笑话,无不精善;技艺则琴棋书画、医卜星相,及匠作构造、栽种花果、畜养禽鱼、针黹烹调,巨细无遗;人物则方正阴邪、贞淫顽善、节烈豪侠、刚强懦弱,及前代女将、外洋诗女、仙佛鬼怪、尼僧女道、娼妓优伶、黠奴豪仆、盗贼邪魇,醉汉无赖,色色俱有;事迹则繁华筵宴、奢纵宣淫、操守贫廉、宫闱仪制、庆吊盛衰、判狱靖寇,以及讽经设坛、贸易钻营,事事皆全;甚至寿终天折、暴病亡故、丹戕药误,及自刎被杀、投河跳井、悬梁受逼、吞金服毒、撞阶脱精等事,亦件件俱有。可谓包罗万象,囊括无遗,岂别部小说所望能其项背。

的确,《红楼梦》实在是太丰富了,曹雪芹以其天才的笔力和渊博的知识,真实生动地描绘了十八世纪中叶封建社会中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画,这在中国古典小说中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当然,《红楼梦》的伟大并不仅仅在于它的包罗万象,而更在于它的精和深,在于它的真和美,在于它艺术的绝妙,如艺术结构、人物刻画、语言等等。

关于《红楼梦》的艺术结构,王希廉是最早的一个做出系统分析的评点家。他认为:“《红楼梦》一百二十回,分作二十一段看,方知结构层次。”王希廉认为第一回为一段,说作书之缘起;第二回为二段,叙述宁、荣二府家世及林、甄、王、史各亲戚;第三、四回为三段,叙述宝钗、黛玉与宝玉聚会之因由;第五回为四段,是一部《红楼梦》之纲领;第六回至十六回为五段,了解秦可卿诲淫丧身之公案,叙述王熙凤作威造孽之开端;第十七回至二十四回为六段,叙元春省亲、宝玉等移住大观园,此时为荣国府正盛之时;第二十五回至三十二回为七段,是宝玉第一次受魔几死,虽遇双真持诵通灵,而色孽情迷,惹出无限是非;第三十三回至三十八回为八段,是宝玉第二次受责几死,虽有严父痛责,而痴情益甚,又值贾政出差,更无拘束;第三十九回至四十四回为九段,叙刘姥姥、王熙凤得贾母欢心;第四十五回至五十二回为十段,于诗酒赏心时,忽叙秋窗风雨,积雪冰寒,隐寓泰极必否,盛极必衰之意;第五十三回至五十六回为十一段,叙宁、荣二府祭祠家宴,探春整顿大观园,气象一新,是极盛之时;第五十七回至六十三回上半回为第十二段,写园中人多,又生出许多事件,所谓兴一利即有一弊;第六十三回下半回至六十九回为十三段,写贾敬物故,贾琏纵欲,凤姐阴毒,了结尤二姐、尤三姐公案;第七十回至七十八回为十四段,叙大观园中风波迭起,贾氏宗祠先灵悲叹,宁、荣二府将衰之兆;第七十九回至八十五回为十五段,叙薛蟠悔娶,迎春误嫁;第八十六回至九十三回为十六段,写薛家悍妇,贾府匪人,俱招败家之祸;第九十四回至九十八回为十七段,写通灵走失,元妃薨逝,黛玉夭亡,为荣府气运将终之象;第九十九回至一百三回为十八段,叙大观园离散一空;第一百四回至一百十二回为十九段,写宁、荣二府一败涂地,不可收拾,及妙玉结局;第一百十三回至一百十九回为二十段,了结凤姐、宝玉、惜春、巧姐诸人,及宁、荣二府事;第一百二十回为二十一段,总结《红楼梦》因缘始末。以上二十一段是大段落,而于每回中又分了小段落,“或夹叙别事,或补叙旧事,或埋伏后文,或照应前文,祸福倚伏,吉凶互兆,错综变化,如线穿珠,如珠走盘,不板不乱。”

王希廉对《红楼梦》结构层次的分析,显然以“盛衰”为理论依据,因而有些分段相当有道理。如认为元妃省亲是荣府正盛之时,从七十回至七十八回一大段,大观园风波迭起,显出荣、宁二府将衰之兆等。但总的看来,王希廉的分段显得比较肤浅勉强,他没有看到《红楼梦》织锦式的艺术结构特点,只是一般地从情节进展划分段落。而有些分段,由于受到王希廉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分法和说法都值得讨论,如他认为第七段宝玉是色孽情迷,第八段又说宝玉痴情益甚,不仅分法不妥,说法更糟,完全歪曲了宝玉的叛道性格及此时期宝黛之间的爱情发展。另外,王希廉将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看成一个整体,因而分段时没有区别,没有看到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在艺术结构等诸方面的不同,这也是一个缺憾。但我们应该看到,王希廉的分段是严肃认真的,是真正下了功夫的。他不仅在当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对我们仍有启发。

王希廉把《红楼梦》当作文学作品看,在他的评点中,对《红楼梦》的艺术成就十分重视,简直是赞不绝口。他一再惊叹《红楼梦》“文人心思,不可思议”,说《红楼梦》文笔曲折生动,有正笔,有反笔,有衬笔,有借笔,有明笔,有暗笔,有先优笔,有照应笔,有着色,有淡描写,总之是各样笔法,无所不备。王希靡还十分欣赏《红楼梦》写“梦”,认为写得好,他说,从来传奇小说,多托言于梦。如《西厢》之草桥惊梦,《水浒》之英雄噩梦,则一梦而止,全部俱归梦境。《还魂》之因梦而死,死而复生,《紫钗》仿佛似之,而情事迥别。《南柯》《邯郸》,功名事业,俱在梦中,各有不同,各有妙处。而《红楼梦》说梦,与以上传奇小说都不相同,立意作法,别开生面。如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甄士隐梦中遇见一僧一道,香菱梦里做诗,甄贾宝玉梦里相会,小红私情痴梦,柳湘莲梦醒出家等,真是千姿百态,主意作法与别部小说迥然有别。王希廉对《红楼梦》作者的才华和传神之笔,也多有评论,如第三回王熙凤出场,王希廉评说:“王熙凤出来,另用一副笔墨,细细描画,其风流能干、有权阴薄气象,已活跳纸上,真是写生妙手。”第六十七回王熙凤审兴儿,王希廉评道:“写凤姐怒诘兴儿,先后画活,将一副凶恶面孔,一副畏惧形状,描画入神,丹青不及。”这些评语都显示出王希廉确有很高的艺术鉴赏水平。

在王希廉的《红楼梦》评点中,对人物的议论最多,其中又以宝、黛、钗三人最为集中。与许多评点家不同,王希廉对宝玉,尤其是黛玉评价不高,贬语不少,对宝钗则十分赞赏。所以过去曾有人说他:“大致持论和平,于林薛之间力事调停,遂使尊林者群起诟之,其实雪香本意并无轩其间也。”他是不是持论和平?他尊薛贬林是否有道理?看看他的评语问题自然清楚。

王希廉虽然左钗右黛,但他认为这三个人在《红楼梦》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不完全相同。宝玉自然是最重要的角色,是第一主人公。若就钗、黛比较而论,王希廉并没有“感情用事”,而是认为黛玉比宝钗更重要,是“主中主”,宝钗却是“主中宾”。在这方面的分析评价可以说“大致持论和平”。

然而,当对人物做具体分析的时候,王希廉尊薛抑林的倾向就表现得十分严重。王希廉一方面认为“情痴、情种,是宝玉黛玉一生品题”。又说,“描写黛玉形容,可怜可爱,的确是痴情人。另一方面又百般指责黛玉小气,不知正道,不如宝钗大方,正大光明,认为薛宝钗与林黛玉是两种人。比如,第十六回宝玉将北静王送给他的皇帝的香串,又送给黛玉,遭到黛玉的拒绝,并斥之为什么臭男人的东西。对于这件事王希廉承认黛玉品高情深,但又批评黛玉过于自矜。”对宝黛共读《西厢》,王希廉也颇有微词:“宝玉一见小说传奇,便视同珍宝。黛玉一见《西厢》,便情意缠绵。淫词艳曲,移人如此,可畏!可畏!”相反,在王希廉的眼中,薛宝钗处处合适得体,如第二十一回,宝玉一大早跑到黛玉房中,让湘云梳头,惹的袭人满肚子不高兴,恰巧宝钗走来碰上,袭人向宝钗说道。“姊妹们和气,也有个分寸礼节,也没个黑家白日闹的!”宝钗对袭人的“言语志量”十分佩服,对此,王希廉评道,“宝钗听袭人说话,有心赏识,留神探向,为后文伏笔。且暗写宝钗端重,与湘云、黛玉不同。”在第三十二回,金钏投井身亡,宝钗将自己的衣服拿出妆裹金钏,王希廉对其此举大为赞赏,认为宝钗“深得王夫人之心,已隐然是贤德媳妇”。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后,对黛玉和宝钗探望宝玉的不同,王希廉也忍不住评论几句,认为,“宝钗探望送药,堂皇明正。黛玉进房,无人看见,又从后院出去,其钟情固深于宝钗,而行踪诡秘,殊有泾渭之分。”很显然,王希廉论钗黛,完全是以三从四德的封建正统伦理道德为标准,用这个标准来衡量,宝钗当然事事处处符合标准,而具有叛逆性格的林黛玉就不合封建正统的要求。按照王希廉的眼光,宝钗、袭人都是贤妻好妾,贾母王夫人选中他们,是在情理之中。相反,像黛玉、晴雯、司棋都不合妇道。比如,对晴雯之死,王希廉也承认晴雯是屈死,但从顽固的封建伦理道德出发,又认为晴雯的死轻如鸿毛,林四娘的死才是慷慨激烈,重于泰山。再如,对司棋之死与尤三姐之死,王希廉认为“激烈相似”,但他又认为,尤三姐是正式受聘于柳湘莲的,而司棋与潘又安则是私许终身,故邪正不同。王希廉就是这样一个封建正统的维护者,他对钗黛等人物的评论,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他对宝钗、袭人多有美化,不愿看到她们的冷和虚伪;而对黛玉、晴雯又多有歪曲,不可能正确地认识人物品德和性格,所以,王希廉这些方面的评论是不那么“和平”的。

对《红楼梦》中另一个重要人物王熙凤,王希廉的评点自然不会漏掉,他对凤姐的批评最为严厉。在第十回回末评中他写道:

贾瑞固属邪淫,然使凤姐初时一闻邪言,即正色呵斥,亦何至心迷神惑。至于殒命?乃凤姐不但不正言拒斥,反以情话挑引,且两次诓约,毒施凌辱,竟是诱人犯法,置之死地而后已。不但极写凤姐之刁险,日以描其平日钟情之处,亦必如此引盗入室。

王希廉的分析是有道理的,贾瑞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固然可恶,但凤姐一再诱其上钩,置贾瑞于死地,的确是刁险之极。王希廉的看法是符合《红楼梦》实际描写的,这比那种认为凤姐是正当防卫。甚至认为是“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的理论,显然要实在得多,高明得多。对王熙凤在铁槛寺的所作所为,王希廉也不客气地进行了批评,指出,“凤姐一生舞弊作孽,不可胜言,若逐事细说,冗杂琐烦;若一概不叙,又似虚枉。故就铁槛寺弄权及后文尤二姐事最恶最险者,细写原委,以包括诸恶孽。”在王希廉看来,王熙凤的作孽,莫过于贾瑞之死、铁槛寺弄权和尤二姐之死这三件事,尤其是害死尤二姐,更是恶极。但王希廉没有仅仅停留在对凤姐的批评上,在第六十五回回末评中,他一方面指出凤姐害死尤二姐的罪孽,同时又尖锐地指出:“尤二姐、尤三姐之死于非命,祸胎皆种于珍、琏二人,宁府淫恶,造孽无穷。”批评的锋芒从凤姐转向贾琏、贾珍之流,这就非同一般了。

王希廉对《红楼梦》中的男男女女几乎都有所批评,唯一的例外只有一个贾母。对贾府中的男人,他认为贾敬、贾赦无德无才,贾政有德有才,贾琏小有才而无德,贾珍亦无德无才,贾环无足论,贾宝玉虽说有德有才,但是另一种才德,于事业无补。说到贾府中的女人,王希廉亦有一番评说,他认为邢夫人、尤氏无德无才,王夫人虽似有德,而偏听易惑,不见真德,才亦平庸。并认为金钏投井,晴雯屈死,司棋殒命,以及芳官出家,都是王夫人所造的孽。至于金陵十二钗中的人物,王希廉认为王熙凤无德有才,故才亦不正;元春才德固好,而寿既不永,福亦不久;迎春是无能,不是有德;探春有才德,非全美;惜春是偏僻之性,非才非德;黛玉一味痴情,心地偏窄,德固不美,只有文墨之才;宝钗却是有德有才,虽寿不可知,而福薄可见;妙玉才德近于怪诞,故陷身盗贼;史湘云是旷达一流,不是正经才德;巧姐才德平平;秦可卿更不足论,都是没有福寿的人。所以金陵十二钗都是薄命司里的人。说来说去,《红楼梦》中诸多人物,都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只有贾母福、寿、才、德四个字,都占全了,是个完美的人物。王希廉说:“福、寿、才、德四字,人生最难完全。宁、荣二府,只有贾母一人,其福其寿,固为希有,其少年理家事迹,虽不知,然听其临终遗言说:‘心实吃亏’四字,仁厚诚实,德可概见;观其严查赌博,洞悉弊端,分散余资,井井有条,才亦可见一斑,可称四字兼全。”王希廉的见解的确与众不同。不过平心而论,王希廉对贾府诸人的分析,有些人物是相当有道理的。如贾府中诸男人,差不多就是那么些货色,对邢夫人、王夫人的见解也颇为深刻。但是,王希廉完全是用封建正统的才德标准来衡量人物,他对贾母那种令人费解的赞美,对宝钗才德的肯定,如同对宝玉、黛玉才德的歪曲一样,正是他满脑子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突出表现。戴着封建正统的有色眼镜,自然不能对《红楼梦》中的人物做出平实的分析,更不能真正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悲剧的命运。

王希廉《红楼梦》评点的主要成就,是对《红楼梦》艺术方面的评价,他说《红楼梦》“结构细密,变换错综,固是尽美尽善,除《水浒》、《三国》、《西游》、《金瓶梅》之外,小说无有出其右者”。但作为一个严肃的评点家,王希廉并没有采取一种盲目崇拜的态度,而是“细细翻阅”,发现《红楼梦》“亦有脱漏纰谬及未惬人意处”。王希廉共说出十九条,如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说贾赦有二子,次子贾琏,长子是谁却没说明,似属漏笔。又如第十二回说是年冬底林如海病重,贾母叫贾琏送林黛玉去扬州,至第十四回中又说,贾琏遣昭儿回来,说林如海于九月初三日病故,贾琏同林姑娘送灵到苏州,年底赶回,要大毛衣等,先后所说,似有矛盾。再如,第三十六回宝钗代替袭人给宝玉绣兜肚,“文情固妩媚有致,但女工刺绣,大者上绷,小者手刺,均须绣完配里,方不露反面针脚。今兜肚是白绫红里,则正是两面已经做成,无连里刺绣之理,似于女红欠妥”。这些方面,王希廉所说都是对的,可见他读书之细。当然,王希廉所说的十九条,也不是条条都在理,比如说第七十七回宝玉探望晴雯,两人换穿小袄,王希廉认为,宝玉回来,临睡时袭人断无不见红袄之理,宝玉必向说明,书中未写,实为缺漏。这其实不能算是“脱漏纰谬”。《红楼梦》是小说,不是流水账,不是生活起居录,王希廉未免太坐实太认真了。

总之,王希廉《红楼梦》评点,是《红楼梦》评点派中代表之一,有一定地位和相当大的影响。他基本上是从文学欣赏的角度去评点《红楼梦》的,他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评价是应该肯定的,但他对人物,特别是对宝、黛、钗主要人物的评价上,既有他的平实,又有明显的偏颇,他从三从四德的标准出发,尊薛抑林,反映了他思想的落后和保守。

(原载《红楼梦学刊》1994年第1辑)

同类推荐
  • 徐志摩散文

    徐志摩散文

    《中华散文珍藏版:徐志摩散文》属于“中华散文珍藏版”系列。本书收录的徐志摩的著名散文有《泰山日出》、《落叶》、《秋》、《天目山中笔记》、《泰戈尔》、《我的祖母之死》、《情书一束》、《西湖记》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 冯霞是谁?

    冯霞是谁?

    一辆小车出太原驶向阳曲县中社北国书画院。我对赵学文说:“赵总,我们这次有点像是一次打捞行动。”近些年,蓦然间时兴起一个词:打捞。打捞思想界的失踪者,打捞文学界的失踪者,打捞科技界的失踪者等等。有遮蔽就有打捞,有遗失就有打捞,有边缘就有打捞。赵学文是山西出版传媒集团报刊公司的老总,麾下分管着十三个期刊两份报纸。多年来致力于发现人才推出人才,其中作为《名作欣赏》别册推出的书画界人物,已经出到第72号。
  • 播州土司民间传说

    播州土司民间传说

    本书系“海龙囤土司遗址文化价值系列丛书”之一,考察的对象是有关海龙囤遗址的民间传说。本书所载的民间故事即传说具体可分为:第一部分播州杨氏的传说,第二部分海龙囤的传说及第三部分播州地名的传说。这些民间传说可以与正史记载、遗存及出土文物相互印证。既有文献价值,又有文学价值,是贵州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结晶。这本书的整理与出版对播州土司文化及海龙囤遗址的研究与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对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 优美的校园散文

    优美的校园散文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感悟亲情:感人肺腑的106个回忆

    感悟亲情:感人肺腑的106个回忆

    用诚挚的心拥抱这个世界,用生命的画笔为世界添上一笔色彩,世界会因为你而变得更加迷人、美丽!
热门推荐
  • 白夜纪年

    白夜纪年

    一个双灵魂的恶魔首领化为长剑。一面温柔贤惠体贴善良大方......(此处略万字夸奖)一面卑鄙小人无耻龌龊下流......(此处略万字唾弃)附身在一个“普通”的少年身上,一人一柄剑队友全靠打,装备全靠抢!一人两魂去寻找失去了的记忆,还有少年的妹妹。强不强是位面版本的事,沙雕不沙雕是一辈子的事。(以上看看就好了,少年光挨打了,后面也光挨虐了。)本书基本上很多角色的故事都会写一下,有的时候并不会写太多主角的戏份,只是我觉得小人物也有他的大梦想,有属于他的故事,也应该写下来!世界之大并不能只有主角的故事。书友群:321522871
  • 滴天髓

    滴天髓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傻王鬼妃

    傻王鬼妃

    他生于血月红时,乃千年煞星,她来于地狱九泉,乃是恶鬼重生,他是天煞克星,为全国所厌的傻王,她是恶鬼重生的嗜血疯子,嚣张至极,众人避之不及,当同样孤寂的心紧紧贴在在一起时,他便是她的全部,而她也是他的性命,☆☆☆☆一场穿越,一次庶姐恶毒的设计,当她再次醒来,她清冷的眸子中,不见半点的软弱傻气,只是闪烁着一片让人畏惧的寒光,太子悔婚,却换来一纸诏书,一场赐婚,让她成为了全国笑话,只因天煞傻王配极品疯子,乃绝配!而当顾傲霜接下圣旨时,那清冷的面容上,也终染一抹怒意,今日之辱,她会一点一滴的要回来,只是当洞房花烛之时,那紫色妖异却又空洞的眼眸,却撞进了她的心头,也让她决定护他一生,从此便走上了一条,誓要将绝世乖巧小相公,教导成一个人见人怕的,混世小魔王的到道路,“他是我夫君,便只可让我一人欺,要是别人敢欺他!辱他!害他!我必除之,人欺我只是一死,人若欺他,她必定会让他生不如死!”“她是我妻,你们欺我!辱我!负我!我都可以不计较,不过若是有人敢欺她半分,伤她半毫,我必定让整个天下为她陪葬!”本文男主喜爱扮猪吃老虎,女主则是一天到晚惹祸,男主天天暗中收拾残局,绝对宠文,无小三,无虐,无误会,乱乱旧文,【末世狂女之召唤男色】女主重生美男环绕,千年阴谋纠葛不清,【毒后为祸之嫡女心机】无情阴毒女VS鬼畜谪仙男【随身空间之末世丧尸女皇】美男都想要娶她
  • 炮灰娇宠记

    炮灰娇宠记

    要是有后悔药,林曼曼绝对会把爱看言情小说这毛病给戒掉,这样,她就不会手贱去评论,就绝不会穿进书里,成了一名炮灰。这是一手烂牌,穿进的这书里,被书里重生的主角报复的一名炮灰,因为跟姐姐抢对象,被重生回来的姐姐设计报复,成了家里最不受待见的孩子,最后炮灰,下场凄惨。她该怎么办?PS:林曼曼是别人对象的时候,某人觉得她又矫情又作,当林曼曼成了自己对象的时候,某人觉得怎么看怎么可爱!
  • 轻拂黄沙之封神

    轻拂黄沙之封神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历史是胜利者打扮的小姑娘,自然看到的是想让你看到的东西。多少真相,悄然掩盖在黄沙之下。讲礼的周从不正面回应自己造反的不合理,也不敢取而代之称帝,只是默默给自己加了王爵。经历不一样的封神年代,他来了!
  • 清梦之境

    清梦之境

    做一位普爱众生的女侠?对不起,没兴趣!清梦之境被毁,现实世界被祸乱,与我有何干?被人算计,遭人利用又如何?我只想成为考古学家,找到父母下落!谁知梦中捡到一只小奶狐身份竟然还不低。某狐:“你帮本尊解除封印拿回妖力,本尊帮你复习功课,怎么样?”某女:啥?妖尊也会史、地、政?我一定是遇到了一只假妖狐!“女人你敢摸本尊?”某只狐狸冷着脸。“摸你又如何?信不信我还敢把你那啥了!反正这只是个梦!”某女脸皮厚到极点。梦?某狐狸嘴角扬起坏笑,那本尊就让你知道这究竟是不是做梦。
  • 毗耶娑问经

    毗耶娑问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黎

    重黎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幼真先生服内元炁诀

    幼真先生服内元炁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海伦

    海伦

    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绶克西斯(Zeuxis),一个德高望重、精神矍铄的老年画家,童颜鹤发,须眉斑白。满脸皱纹,线条生动,活像刻出来的一般。一身亚麻布长袍,颇具希腊古朴风范。他的画室里,琳琅满目,挂满了他的各种画作。他从其中取下一幅刚刚完成的新作,一边端详着,一边健步走出屋外,把它挂在宽敞院落的一棵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