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花了整整20年的时间,拜访了美国504位成功人士。漫长的走访中,他发现许多被外人认为是一夜成名的人,其实在功成名就的之前就为自己的腾飞夯下了坚实的基础。换句话说,那些成功人士早就悄悄的把弓弦拉满,蓄势待发,只要机会一来他们就能奋力一击,获得丰厚的回报。
被喻为“台湾第一打工王”、“台湾亿万富翁”的台湾川惠集团总裁刘延林说:“机遇,对每个人来说应该是平等的,但为什么有人捕捉不到,有人捕捉得到呢?关键在于:你是不是积累了捕捉机遇的本领。就像狩猎,等了很久很久,猎物来了,你却放空枪,只能眼睁睁卡着猎物消失。捕捉猎物的本领,就是及时抓住机遇的本领。同样发现了机遇,有的人能够牢牢抓住,有的人却眼睁睁的看着机遇溜走。”刘延林所谓的“积累了捕捉机遇的本领”,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蓄势”——时刻准备着,蓄势待发。
树立良好的声誉
良好的声誉,可以算是人生难得的一张巨额信用证。它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资产,它构成了人的地位和身份本身。它比财富更具威力,它时时刻刻对周围的人产生影响,因为它是一个被证实了的信誉。而一个人的品格,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显著地影响别人对他的信任和尊敬。
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就像一个强有力的磁场,吸引着无数的追随者与拥护者。这种吸引力胜过冠冕堂皇的口号,也胜过金钱与美色。
高尚的品格不能遗传继承,也无处购买掠夺,唯有一点一滴的,不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方能一寸一寸地垒起自九尺之台的良好声誉。
1.做一个正直的人
正直的品行会给一个人带来许多的好处:友谊、信任、钦佩和尊重。人类之所以充满希望,其原因之一就在于人们似乎对正直的品行更具有一种近于本能的识别能力,而且不可抗拒的被它所吸引。
无论你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和什么人在一起,都要坚守自己的道德、言行一致,坚守自己的信仰及价值观,这便是正直的表现。
如果你不正直,最终将失去一切。因为,别人无法相信你,不愿和你一起工作,或跟你进行交易。如果没有人愿意和你共事,你的事业将会失败,无论从事任何一种事业其结果都将一样。
2.做一个真诚的人
要真诚的做人处事,思想、品格、言行都要真诚,都要发自内心、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不加修饰,由内而外散发的美,才是最吸引人的、光彩夺目的美。而真诚的反面是虚伪,自欺欺人。靠戴假面具过日子,虚伪矫饰的人一生都在演戏,给人留下伪佞可憎的形象,只有真诚坦率的人才不会丧失本色,才能自然具有吸引人的魅力。
3.做一个诚信的人
有些人认为现在的社会环境很浮躁,是一个诚信稀缺的时代,那么在这种大环境下,一个人若将就诚信未免容易“受伤”。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一个不诚信的人,“讲话无人信,喝酒无人敬”,在这个人与人互动互助更加密切的今天,更想获得事业、爱情、友谊的成功是很困难的。
诚信是做人原则中最根本的一条。一个人如果时时、处处、事事讲信用,那么他的事业将一定会走向成功,他的人生将会靓丽多姿。
诚信乃做人之本,这是多少成功人士恪守的人生准则。人生向上的基础是诚、敬、信、行。诚是构成我们中国人人文精神的特质,也是中国伦理哲学的标志。诚是率真心、真情感;诚是择善固执;诚是用理智抉择真理、以达到不疑之地。不疑才能断惑,所谓“不诚无物”就是这个道理。而“信”则是指智信,不是迷信、轻信,这种诚信依赖智慧的抉择到达不疑,并且坚定地践行。
4.做一个负责的人
俗话说:一人做事一人当。不管你的言行为你带来了怎样灾难性的结果,你都要直面承担。一个负责人的人,给他人的感觉是值得信赖与依靠的。而对于一个说话办事不负责任的人,没有人愿意走近他,支持他,帮助他。
“一切责任在我”。1980年4月,在营救美国驻伊朗大使馆人质的作战计划失败后,当时的美国总统吉米·卡特立即在电视里作了如上的声明。
在此之前,美国人对卡特总统的评价并不高,甚至有人评价他是“误入白宫的历史上最差劲的总统”。但仅仅由于上面的那一句话,支持卡特总统的人居然骤然增了10%以上。
韦恩博士说:“把责任往别人身上摊,等于将自己的力量拱手让给他人。”年轻人必须学会承担起你行动的责任。
5.做一个宽容的人
古人说“有容德乃大”,又说“唯款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从社会生活实践来看,宽容大度确实是人在实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素质。做人要胸襟宽广,要有宽容平和之心,这不仅是一种魅力,更是社会成功的一种要素。
一个以敌视的眼光看世界的人,对周围人戒备森严,心胸窄小,处处提防,他不可能有真正的伙伴和朋友,只会是自己陷入孤独和无助之中;而宽宏大量,与人为善,宽忍待人,能主动为他人着想,肯关心和帮助别人的人,则讨人喜欢,易于被人接纳,收人尊重,具有魅力,因而能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喜悦。
6.做一个谦逊的人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谦逊是藏于土地中甜美的根,所有崇高的美德都由此发芽。谦逊是人格恪守的是一种平衡关系,它能使周围的人在对自己的认同上达到一种心理上的平衡,让别人不感到卑下和失落。非但如此,有事还能让别人感到高贵,感到比其他人强,产生任何人都希望获得的所谓优越感。所以,谦逊的人不但不会受到别人的排斥,同时更容易得到社会和群体的吸纳和认同。
为自己拼几枚勋章
军人,尤其是那些身经百战的战士们,在正式的场合,都会在胸前佩戴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勋章,让人羡慕得不得了。当他们在重要场合出现时更是壮观非常,也令人从心底敬佩。
他们为什么能佩戴勋章?说得好听一点是用自己的血汗,甚至是生命拼搏而来的,说得实在一点,他们是在享受社会对他们的感激和给予他们的荣耀。只有立功才有勋章可得,立功越多,勋章也就越多;立功越大,勋章的等级也就越高。所以光看胸前勋章的多少,你就可以知道这个人的身份和地位,而这个人自然也就应该受到他人的尊敬和礼遇。
也许我们不是军人、警员、但照样可以拿“勋章”,为自己建立地位与身份,让别人认识自己,尊敬自己,礼遇自己!
这里所谓的“勋章”是指工作上的成就或贡献,虽然这不能像勋章那样挂在胸前炫耀,让所有的人都看得到,但在同行之间,你的成就或贡献他们都知道,因此这也带有“勋章”的意义。
作为一个军人,为国家流血流汗是他的本分与天职,因此只有战功赫赫才够格得到勋章。同理,每个人把日常工作做好并不稀奇,因为这本来就是应该做的。立功必须有特殊的表现,也就是做出别人做不到、不敢做,货还没做,但被你抢先一步做出来,对整体有贡献的事,这样的人才能过拿“勋章”。这些事一般来说有下列数种:
●比别人高得多的业绩。如果你是业务人员,你那让其他人“可望而不可即”的业绩就是“勋章”。
●解决重大的问题。无论是老问题还是新问题,普通问题还是棘手,如果你能解决别人不能解决的问题,你的工作能力就是“勋章”。
●高效益的发明或设计。如果你是公司设计研发部门的人员,你研发出来的产品让公司赚了大钱,那么你的成绩就是“勋章”。
●增加所属单位的荣誉。如果你的贡献得到社会的认可或者有关部门的奖励,你的单位因你而增光,那么你的得奖就是你的勋章。
……
如果能得到上述的“勋章”,那么你在团队里自然会有一定的地位,你也就有了号召力与凝聚力。当然,若因得了“勋章”就得意忘形,目中无人,那就不好了,就算你是得“勋章”能手,这一点也是必须注意的。
那么,该如何去得“勋章”呢?
军人要立功拿勋章需要勇气、决心、智慧和胆魄。同样,在工作上要“勋章”也需要勇气、决心和智慧,其中尤其数勇气和决心最重要。也就是说,如果你有心去做,并辅以你的智慧,那么就有可能有一番成就。当然这个过程可能会充满挫折,好比立功多的人士往往都是伤痕累累,但只要熬得过,经得起,经验、见识就会一天天丰富起来,自然也就造成了拿“勋章”的条件和机会。
此外,还要强调一点,拿了“勋章”以后,可能在团体里一时会得到尊敬,也可能在团体外的同行之间为人所知,成为你的标志和形象,这应该是你日后继续创功立业的很好本钱;而且,这“勋章”会跟你很长一段时间。但是要注意,时间久了,人们会见见忘记你的“勋章”,所以,只有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创造功绩,配上一枚有一枚的勋章,才能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不过,争取成为英雄,也就成为你人生的挑战了。
业精于勤荒于嬉
人的本性之一是趋乐避苦,惰性也就荣影子一样时常左右纠缠,烦扰折人们的心灵。但正如歌德所说:“我们的本性趋向于懒怠。但只要我们的心向着活动,并时常激励它,就能在这活动中感受真正的喜悦。”正因为这样,勤奋的人才能获得多余别人的成果,没有人能只依靠天分成功,上天给予了人天分,勤奋将天分变为天才。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极有影响的湖湘子弟之一,据说他小的时候天赋并不高。有一天他在家读书,一篇文章朗读了不知多少遍,却还没能背下来。这时候家里来了一个小偷,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曾国藩睡觉之后行窃。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覆去的诵读那篇文章。小偷终于忍无可忍,跳出来怒斥曾国藩:“你这么愚钝还读什么书?”斥完后将那篇文章一字不差地背了一遍,扬长而去!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那小偷的记忆力真好,听过几遍的文章就能背下来,但是遗憾的是,他名不见经传。曾国藩却成为了晚清的中兴名臣。
天道酬勤,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可以创造出来。反之,即使你有再高的天赋,没有加进自己的辛勤努力,那也是白白浪费。
“勤能补拙”已是一句老话,但你若是刚从学校毕业进入社会,这句话就不一定能经常记住了。
现在能承认自己有些“拙”的人不会太多,特别是在进入社会之初,能认识到自己“拙”的年轻人更少。大部分人都认为自己不是天才至少也是个干将,也都相信自己在接受社会几年的磨练之后,便可一飞冲天。但能在短短几年即一飞冲天的人又能有几个呢?有多少人飞不起来,有多少人刚展翅就摔了下来,能真正飞起来的实在是少数中的少数。为什么呢?大多是因为社会磨练不够,能力不足。
一个人能力的增强是一点一滴汇集的,一夜之间功力猛增只是武侠小说中虚构的情节。业精于勤荒于嬉,这是一句老话,千百年来一直在人们中口耳相传,历久弥新。为什么这句话有如此强的生命力?因为它反映了一种朴素的哲理。
终身学习无止境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笔巨大的财富,只不过我们尚未意识到或是尚未开发出来而已。
也许有人会问:这笔财富究竟是什么?为什么我没有觉察到。
这笔财富其实就是隐伏于每个人身上的巨大潜能:自我学习的动力和能力。之所以没有觉察到的原因,是因为它犹如一座深埋的矿藏,并不是俯身可拾的,是需要一个从开发利用的过程。而成功者在现实生活中必须是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素质,并采这座矿藏。这种内在的潜能一旦与现实环境结合,便以财富的形式固定下来,包括无形的和有形的财富。
据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调查,半数的劳工技能在1~5年内就会变的一无所有,而以前这段技能的淘汰期是7~14年。特别是在工程界,毕业10年后大学里所学的知识还能派上用场的不足1/4。因此,学习已变成生存必要的选择。
年轻时,究竟懂得多少并不重要,懂的不断学习,才能获得足够的知识,大凡杰出的人,都是终身孜孜不倦追求知识的人,在漫长的人生经历中,即使再忙再苦再累,他们也不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学习既是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又是他们在逆境中的精神支柱。在他们看来,知识是没有止境的,学习也应该是没有止境的,学习使他们的思想、心理和精神永远年轻,也使他们的事业日新月异。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一旦离开学校,就不再继续学习了。几年前,中央电视台做了一次调查,发现许多人成家后家里根本没有买过什么新书,书架上放的几乎全是在校学习期间的课本。这反映了一个事实:上班后许多人不再读书,不在工作之外求知,往往把时间浪费在闲聊与看电视上。电视节目固然也是具有一定的教育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电视节目都如此。我们更应该学一些工作之外的新东西,以增强自己的综合能,不断提高自己适应这个社会的能力,这样才能在飞速发展的21世纪中立于不败之地。
学习并非单停留在书本上,社会是一所大学,到处都有学习的机会。向成功者学习就是一个不错的学习方法。
每个人成功的方法都不一样,譬如说,有的人成功是因为背后有一个“有能量”的爸爸,有的人是因为去了一个能干或很有钱的老婆,有的人是因为有熟人提拔,但也确实有人从基层一步一步通过自己的苦干实干努力上来的……
面对未来,遥想“成功”二字,你是不是也有无从迈步的迷惑?如果有,不妨看看别人成功的原因,学习一下他们的“成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