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69200000007

第7章 抗战时期的香港文学(4)

1942年春天,日军在攻陷香港后,将留港的各界知名人士逐一逮捕审问。戴望舒也被日本宪兵逮捕入狱,在狱中遭受几个月的酷刑折磨。后经叶灵凤托人营救,才得以保释出狱。出狱后,他住在叶灵凤家里,先是与人合伙开了一家书店,后来担任了《华侨日报·文艺》的编辑工作。除了这家副刊外,他还相继主持了另外三家报纸的副刊,即《香港时报》的“香港文艺”副刊,《香岛日报》的“日曜文艺”副刊,以及《新生日报》的“新语”副刊。其中“新语”副刊于日本投降后的1945年底出版。

戴望舒的诗先后结集出版的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其中《灾难的岁月》收入他在1934年至1945年间所写的共25首诗,除前面9首外,其余的全是他在香港期间的作品。在日军的牢里,他创作了著名的《狱中题壁》,这首诗写于1942年4月,一直被视为戴望舒的不朽之作,诗人对于祖国的拳拳之心,对于自由的深切渴望,以及对于胜利的百倍信心,都在这字里行间跳跃着。从这首诗还可以看出,诗人已经从过去的灰色和落寞人生的泥淖里毅然跨出来,从“血染的土地”看到希望,从苦难人民中感受到“新的力量”,从而展示了一种对于人生价值的肯定的乐观主义精神。

抗战期间,戴望舒在香港还做了翻译外国文学作品和整理文学遗产的工作。译诗和他的创作几乎是同步的。由于他精通法文和西班牙文,并得到“庚子赔款文化委员会”的翻译合约,他把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译成中文。这本书到1938年11月时已译了3/10,本来按他的估计,“大约尚须两三年”,可是不知什么原因,此译本一直没有问世。除此之外,他还翻译了《西班牙抗战谣曲选》和《苏联文学史话》等。

戴望舒对中国通俗文学的史料研究具有浓厚的兴趣。他于1941年1月4日,在《星岛时报》上开设一个“俗文学”周刊。该周刊以中国古代戏曲、小说为研究对象,相继发表了容肇祖、孙楷第、柳存仁、赵景深、谭正壁、吴晓铃、杨荫深、罗常培、冯沅君及戴望舒等的学术论文。戴望舒在这期间对于中国俗文学所作的考订工作,后来由吴晓铃编辑而成《小说戏曲论集》,于1958年由北京作家出版社出版。

鸥外鸥

鸥外鸥(1911—),本名李宗大,另有笔名林木茂、江水涣、鸥外鸥等。原籍广东东莞县虎门,30年代开始创作,曾加入广州诗坛、诗场、中国诗坛等诗歌组织,并主编过《诗群众》月刊。广州沦陷后到香港主编《中学知识》月刊,后任国际印刷厂总经理,刊印过邹韬奋主编的《大众生活》周报、茅盾主编的《笔谈》月刊及其他进步期刊。1943年在桂林出版《欧外诗集》。

在艺术上,他以现代派的手法去表现生活,从而对传统诗歌形式进行了大胆的反叛。在当时的香港诗坛上,他的尝试是引人注目的。1942年,朱自清在《朗读与诗》一文中,特别赞赏了鸥外鸥诗作中使用词汇的独创性,艾青在《诗》月刊附刊《诗新闻》中,也撰文盛赞鸥外鸥的诗“有他的革命性、战斗性、创造性”。

蒲特

蒲特(1913—1970),原名饶彰风,广东大浦县人,曾用笔名追光、普特、可飞、张枫等,在30年代初至1949年活跃于广东,香港及东南亚文坛。30年代初在中山大学读书时,就和邝阳、杜埃、江穆、楼栖主办大型刊物《天王星》。1937年9月与薛尚实、连贯、杜埃一起来到香港,组织中共南方临时工作委员会,并主编“临委”刊物《大路》,后又主编《激流》等进步刊物。抗战爆发后,他主持并与陈华、梁威林、李育中、龙世雄共同编辑《抗战大学》刊物。

蒲特在香港创作的诗,富于激情,时代性极为强烈。《时代的号角》是他的一首著名诗作:

火山找着地壳的弱点爆发了

喷出了光亮的火花!

这火花一直到现在还没有停止

地壳的弱点将延长到全个世界!

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时代大变迁具有浓烈的诗意感受,内心激荡着一股狂飙突进般的热情,由此而抒发了他对未来的坚定信念。诗人的乐观主义情绪,在诗歌中有突出的表现。

徐迟

徐迟(1914—1996),原名徐商寿,原籍浙江吴兴县。曾肄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文学院。1933年开始发表作品。抗战时期辗转于上海、香港、桂林、重庆等地。香港沦陷前夕,他在1941年12月10日《星岛日报》发表了一首抒情诗《太平洋序诗——动员起来,香港!》,诗中以奔放的气势,喊出了民族的心声:

战争飞翔着!

恐怖飞翔着!

饥荒飞翔着!

中国流血,流泪,流亡,

但是支持着。

……

如果香港燃烧,

东京也要燃烧,

太平洋,歌唱吧!

全诗洋溢着一股爱国主义的激情,诗人以贲张的血脉,燃烧的情绪,把抗战这一时代强音唱到了香港,唱到了整个太平洋。整首诗意境开阔,一气呵成,节奏粗犷而雄健。由于是急就章,在诗歌语言的锤炼上还欠功夫,尚嫌粗糙,然而诗本身所产生的情绪上的共鸣,是当时的不少读者所共有的。

袁水拍

袁水拍(1916—1982),原名袁光楣,笔名马凡陀,原籍江苏吴县。1935年考入上海沪江大学。抗战爆发后开始诗歌创作。其《马凡陀的山歌》影响较大。1939年居港期间,以香港现实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一组诗,其中长诗《后街》描绘下层社会的浮世图。从赌场的烟和妓院的卖笑声中,诗人看到“街心的浪汉是丈夫,他们有压扁的脸,压扁的性情”。诗的最后颇具意味:

短促的生命

用最长的尺子量

用最长的鞭子抽

过去在那里

那面有林荫路的晴日

红砖教堂的尖塔上

滑着亚热带的风凉

一排伟大的印度兵的

保持清洁的马厩那面

大道带着勋爵骑士的

才有缭绕诗情的绿树叶

诗人对现实充满着一种悲剧般的感受,心灵有着沉重的压迫,从而能够对殖民社会进行抨击以及对下层劳动人民表示同情。在明快而质朴的民歌风形式中,表现出了诗人驾驭诗歌语言的功力。

陈残云

陈残云(1914—2002),原籍广州。1930年中途辍学后从广州来到香港,一边打工,一边阅读新文学作品,并尝试写诗。1935年考入私立广州大学中文系后,与温流、黄宁婴,芦荻等青年诗人一道参加广州艺术工作音协会诗歌组,在广州掀起一股诗潮,创办《今日诗歌》、《诗场》和《广州诗坛》。抗战爆发后,在蒲风的帮助下,这些刊物合并为《中国诗坛》,陈残云一直担任该刊主要编辑及作者。1939年夏,陈残云在香港参加文协香港分会的一些活动,并和黄婴宁等复办《中国诗坛》,和司马文森创办《文艺生活》。后来出版了诗集《铁蹄下的歌手》和《黎明散曲》等。在《黎明散曲》中有一首《都会流行症》,这样刻画出殖民地都市香港:

明灭的灯,梦幻的灯

彩色的龙,彩色的人影

游离于错杂的街道上

像游一个人间的梦境

流线型的少年

带一个轻飘的面

流线型的奥斯汀

香与香的交流

色与色的交流

……

呵呵!都会的流行症

长期的都会流行症

诗人从香港的流行色中看出了“它的流行症”,却无法为它开出诊冶的药方。从诗本身看,诗人对香港社会的透视是准确的;而且,他对香港市民在抗战初期的心态的把握也是准确的,像《向远方》之一唱道:

当那亮闪闪的倨傲的眼色

像英格兰绅士一般

落在我们没有油光的

染满微尘的头发上

我们咧开嘴唇笑

仰向晨风轻拂的

血红色的天空

诗的语言十分含蓄。诗人用这样的语言去描绘香港同胞对于处在民族危难中的祖国的眷念之情,真实地表达了他们的心愿。抗战爆发后,陈残云还同黄药眠、晦晨、袁水拍等八位诗人集体创作了一部歌颂苏联反***战争的长诗《保卫莫斯科》,1941年11月由香港星群书店出版。

香港青年作家的创作

青年诗人彭耀芬是香港文艺青年中的佼佼者,他在战时的香港诗坛发表了不少作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在一首诗中高歌道:“为了整个民族/我应该把血流尽/为着整个国家/我们不愿意生还/今天,我为国家加强生产/明天,我去流血的战地/同志,你是勇敢的,/就明天我和你在一起,/我们不死/鬼子休想活啊!”尽管诗歌的艺术技巧尚嫌不足,口号式的倾向还很明显,然而洋溢着一种抗争的情绪。

彭耀芬的另一篇发表在1941年12月《文艺青年》第10、11期合刊的《给“香港学生”——给殖民地根下的一群之一》,则表达了对于香港青年学生的希望:

你在物质的乐园中

豢养了你傲慢的习气

你的生活永远在没规则的线上爬行

你一天的功课,除了“格线”式的教条

画几个修整的图案表

你便是假效泰伦鲍华的动作

和你的恋友唱一首《爱之歌》

……

今天晚上,你回去再把历史重温一遍吧

你读了那些有红线条的

你该好好地记在心上

该有几多页是叙述出了学生运动的光荣史?

那么,明天你便晓得怎样生活

晓得怎样学习和斗争

看吧:殖民地的萎靡教育

将以二十万双手来粉碎

这首诗把当时一些青年学生失落的灵魂作了亮相,目的在于拯救那些被萎靡的教育扭曲了的性格。诗人由此而希望他们能够战胜内心的焦灼,走向关注现实,关注民族斗争的战场。

战时的香港,其新文学的创作刚刚从萌芽走向独立,由于南来作家的主阵,原先比较活跃的一些文艺青年纷纷退却,致使在30年代后期至抗战胜利前夕,香港本地的作家的创作处在了一种休眠状态,这种状态在战后的香港文坛也依然存在着,对于这种情形,从一个方面说内地南来的著名作家,在整体的意义上是提升了香港文学的水准;然而从另一方面看,内地南来作家的创作在香港本地作家的眼里,又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客观上使他们胆怯而转移到另一些领域。比如战前开始创作的黄天石,这时改用杰克的笔名在《大光报》写流行小说。张吻冰以“望云”之名写的流行小说《红巾三月》,成为香港小说第一次改编为电影剧本的先例。而岑卓云也改用“平可”的笔名,在1939年的《工商时报》和《大光报》连载流行小说《山长水远》和《锦绣年华》。由此看出,香港本地原来的那些比较活跃的作家,在内地南来作家的主阵之下,在正统文学的边侧开了一条生路,即在通俗文艺方面得到了某些发展。这种情形,到了抗战胜利,还一直延续。甚至,望云和杰克的流行小说,竟一直延续到60年代。这可以说是香港文学史上一种独特的现象。

当然,也有一直在香港本地坚持正统文学创作的作家。如侣伦,早在1930年,他写的小说《伏尔加船夫曲》就获得了上晦《北新杂志》“新进作家特号”征文第二名。1935年,他又在上海《中华日报》发表短篇小说《超吻甘》。1941年,他的小说集《黑丽拉》由上海中国图书公司出版。香港沦陷后,他创作了中篇小说《无尽的爱》、《残渣》、《永久的故事》等,直到1948年,创作了一部极有影响的长篇小说《穷巷》。侣伦无疑是一位坚持在正统文学领域里辛勤耕耘的香港本土作家。

同类推荐
  • 小事物语(读者精品)

    小事物语(读者精品)

    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回家人事,算起来也很不少;但在我心里,都不留什么痕迹,倘要我寻出这些事的影响来说,便只是增长了我的坏脾气,老实说,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
  • 日本作家三题

    日本作家三题

    春名先生文质彬彬,不苟言笑,就像一个听话而腼腆的大孩子。但他的夫人、作家入江曜子女士却与他相反,开朗而健谈。她告诉我,去年发表了一部以(伪)满洲国皇后婉容为题材的长篇历史小说《我的名字叫伊丽莎白——(伪)满洲国皇帝之妻的生涯》,不到两年,再版十次,并获得了第八届新田次郎文学奖。现在正着手准备写一部关于溥仪的第四个妻子李玉琴的长篇,计划到长春实地采访,希望能得到中国作家协会的协助。
  • 孟浩然集

    孟浩然集

    说起孟浩然(689—740),许多人首先想起的是他著名的五言绝句《春晓》(按,题应作《春晚绝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确,这首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落英缤纷的图画的小诗,几乎我们呀呀学语时便牢牢地定格在了记忆中,成为我们许多人启蒙教育中接受的第一首诗。因而,对于这位写出了伴随我们许多人成长的诗歌的诗人,我们没有理由不进入他的诗世界,在对他作进一步了解的同时,继续从他的诗中汲取更多的精神营养——这其实也是我们评解孟浩然诗的目的所在。既然如此,还请先允许我们对孟浩然其人其诗作一概括的介绍,作为前言,弁于其首,权当是我们立足自己的理解为读者所描绘的孟浩然的画像吧!
  • 自然与人生

    自然与人生

    德富芦花意在“将几页关于自然界以及人生的写生文字公布于众”,这是德富芦花对自然的写生,也是对其人生态度的写生。书中无处不承接着他坦荡的自然情怀、浪漫精神及哲学思想,在日本文坛有着深远影响。其两眼所及之处,两耳可闻之声都被他以从容不迫的灵秀笔墨记录下了来:富士山的黎明、相模滩的落日、京都避暑的寺院、屋外的蝉鸣蛙叫……日本水软山温之景、刚中柔外之人跃于纸上,令人难忘。
  • 观察:玛丽安·摩尔诗集

    观察:玛丽安·摩尔诗集

    本书薄而精美,极富设计感,是摩尔本人最看重的一部作品。玛丽安·摩尔的诗用词精准,语言冷静克制,看重句式结构,精于对意象的揣摩和应用。相比较于传统的抒情诗人,她的诗歌更为理性、确切,并善于通过观察来反思生活。《观察:玛丽安·摩尔诗集》由旅美诗人明迪操刀翻译,译本可靠、简洁凝练。
热门推荐
  • 天冷就回来

    天冷就回来

    凉夏自幼远离父母随寡居的外婆生活在江淮之间的小城,性格坚硬古怪,一直对外婆口中含糊的祖宅,往事心存迷恋。中学时遇到从北京而来的男孩昭阳,从对抗到成为少年时代唯一的陪伴。只因一张四时西湖的宣传单,凉夏与昭阳彻夜出逃去考远在杭州的高中,凉夏考上,昭阳落榜。父母的阻拦,外婆的去世,北京的召唤,两个人从此走上了各自的人生路途,并且失去了所有的联系。凉夏与昭阳两条线索各自平行进行展开。
  • 弘明集

    弘明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忽然

    忽然

    三个女同学约好,周五带孩子去木兰山下的农庄住两天,摘草莓啦,看水稻啦,摸鱼儿啦,如果不嫌酸,还可以尝青橘子。这样,陈小竹下午三点从单位溜出来,幼儿园四点放学,时间绰绰有余,谁知,车堵在大桥上动弹不得。四点过后,每隔几分钟,幼儿园管生活的齐阿姨就会来个电话,催命似的。陈小竹给家里打电话,想让婆婆去接朵朵。想着朵朵要哭个泪人儿,她的胸口就一起一伏。电话是通的,总不见接听。一向温柔的她,捶起了方向盘,有点抓狂,邻车男人歪着身子冲着她歪瓜裂枣地笑。她没好气地爆了一句粗口,惹来邻车男人快活无比的笑声,也许在他看来,被人骂一顿也算是堵车的乐趣了。
  • 亿万小老婆

    亿万小老婆

    她是电脑黑客,他是她的新目标。
  • 明觉禅师语录

    明觉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2016中国年度儿童文学

    2016中国年度儿童文学

    受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托,《2015中国年度儿童文学》由高洪波、方卫平主持编选,由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儿童文学研究所师生承担具体编选工作。编选团队在广泛阅读浙师大国际儿童文学馆本年度订阅的数十种儿童文学、儿童教育及综合性报刊和大量图书的基础上,对入选篇目进行了反复的讨论和推敲;选文忠实地反映和呈现了2016年度中国儿童文学的短篇小说、儿童诗、散文等短篇作品的创作概貌。
  • 隐婚老公:席少强势婚恋

    隐婚老公:席少强势婚恋

    精心准备的豪华婚宴上,妹妹挺着肚子来送祝福,一场蹊跷离奇的车祸,她锒铛入狱,三年铁窗生涯,她的心已冰冷如铁,出狱之日,竟是未婚夫与妹妹的大婚之日;“昔日所欠,必加倍讨还,一日不死,定永不罢休。”心寒如铁,冷眸如冰,无心无情,只为复仇,“我们结婚吧,你帮我应付我的家人,我帮你复仇,这是一笔好买卖。”原本只是一笔单纯的交易,可是……“你要去哪儿?”“与你无关。”“当然有关了,我是你丈夫。”“该狠的时候就不能心慈手软,除非你对他还余情未了。””你吃醋了?““这是我作为一个丈夫的权力。”拥她入怀,宠她入骨,再大的风雨,再远的路,有你相伴,便是晴天……
  • 圣诞婚礼:圣诞爱情喜剧之六

    圣诞婚礼:圣诞爱情喜剧之六

    婚礼筹办师夏娃已经订好计划去夏威夷过圣诞节,连最后要喝的鸡尾酒品牌都考虑好了,可计划没有变化快:她那已经怀孕的商业合伙人坚持要她去北极帮圣诞老人侄女的一个忙!可圣诞老人只是传说中的人物呀!绝不相信!可她突然发现自己和前男友亨特坐在一辆雪橇上,八只毛发蓬松的驯鹿正拉着雪橇飞奔!奔向北极!任务是参加一场平安夜婚礼!时间非常紧急!结果呢?还真的有圣诞老人!夏娃以前不相信的一切都受到了挑战,包括她一直坚信的亨特不可能和自己在一起……请欣赏圣诞爱情喜剧之六:《圣诞婚礼》,回味五味杂陈、含泪带笑的青春。
  • 处世艺术模板

    处世艺术模板

    年轻人在社会上如何学会立世安身,如何学会为自己营造和谐有利的社会环境,如何学会自处与处人,应该先从模板起步,先从模仿中学起,这与具体实践中必须拥有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创造性操作方法并不矛盾,因为任何灵活、变通或创造陸方法都不能超越基本的原则框架和起码的规范要求。处世艺术模板就是为人们在为人处世方面提供一种有资可鉴、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的基本套路、基本模式、基本方法和基本策略。
  • 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