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67400000013

第13章 欧战前后国人的现代性反省(7)

其二,在目标层面上,提出“今后新文化之方针”:走民族自决的道路,发展中国民族的新文化。

陈、胡主流派因存在明显的民族虚无主义倾向,其所主张的“新文化”,实际上是被等同于西化。梁漱溟批评说,“有人以五四而来的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其实这新运动只是西洋化在中国的兴起,怎能算得中国的文艺复兴?”[13]其实,胡适也不否定这一点,他始终强调“西化”就是“科学化”、“民主化”。[14]更不必说常乃惪径称“东方文明”四个字甚至都不能成立,[15]其主张“全盘西化”的倾向愈加明显。梁启超诸人反省现代性,并不影响他们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甚至对陈、胡主流派的功绩深表敬意;[16]但是,他们对于上述的西化倾向不愿苟同,明确提出“今后新文化之方针”,当在突出文化的民族自决,并确立发展中国民族新文化的远大目标。

在他们看来,陈、胡主流派显然于欧战后现代思潮的绝大变动,无所容心,而固守戊戌以来的定势思维,唯西方是效,这已落伍。梁启超说,那些老辈人故步自封,说西学是中国所固有,诚然可笑;但“沉醉西风”者,把中国文化说得一钱不值,似乎中国从来就是个野蛮的部族,岂不更可笑吗?他强调,欧战后“民族自决”四字所代表的民族主义,“越发光焰万丈”,正无可阻挡地在欧洲以外的世界兴起。讲“中国人之自觉”,就是要实现中国民族自决,这不光体现在政治上,同时还应当体现在文化上。他说,要国家做什么?要国家就是为了能够“把国家以内一群人的文化力聚拢起来,继续起来,增长起来”,然后去为世界作贡献。与“民族自决”的观念相联系,提升国家“文化力”的提法,已经包含着发展中国民族新文化的思想。不过,真正精彩的概括,还当归功于年轻的张君劢。他归国前为留法学生讲演,就已明确提出了“吾国思想界之独立”的问题。他指出,欧洲正面临着深刻的思想文化危机,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一书之风行,足以说明了这一点。欧人既彷徨无主,习惯于一味效法西方的中国思想界,岂能不改弦更张,自谋独立发展?“则吾国今后文化,更少依傍,舍行独立外,尚有何法乎?”“总之,今日之急务,在求思想界之独立。独立以后,则自知其责任所在,或继续西方之科学方法而进取耶?或另求其他方法以自效于人类耶?凡此者,一一自为决定,庶不至以他人之成败,定自己之进退,而我之文化乃为有源。盖文化者特殊的独立的,非依样葫芦的。此言新文化最不可不注意之一点焉”。[17]因欧人自顾不暇,故吾人当谋自立,所言不差,却不免消极。次年初,张君劢归国再度讲演,持论有了很大的变化。前面的讲演题目为《学术方法上之管见》,尚着眼于思想方法问题;而后者则为《欧洲文化之危机及中国新文化之趋向》,径直提出了中国新文化发展的“方针”与“趋向”问题,自觉干涉现实的新文化运动发展之旨趣,十分鲜明。他说:“欧洲文化既陷于危机,则中国今后新文化之方针应该如何呢?默守旧文化呢?还是将欧洲文化之经过之老文章抄一遍再说呢?此问题吾心中常常想及。”最终,他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认为的中国新文化发展应有的“方针”,这就是:走民族自决的道路,发展中国民族的新文化。他说:“吾国今后新文化之方针,当由我自决,由我民族精神上自行提出要求。若谓西洋人如何,我便如何,此乃傀儡登场,此为沐猴而冠,既无所谓文,更无所谓化。”[18]可以说,其时还没有哪一个人,能像张君劢这样,以如此清晰的语言明确提出,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必须自我反省,摆脱盲从西方的思维,走中国民族新文化发展自己的道路。

年轻的张君劢虽提出了上述重要的见解,却未能进一步作有力的论证。但是,“一叶知秋”。重要在于,张君劢道出了时人的心声。时人对此一问题的思考已达何种程度,两个有代表性的作品,足见一斑。一是陈嘉异的长文《东方文化与吾人之大任》。[19]陈生平待考,但从已发表的几篇文章看,他与章士钊、钱智修诸人相善,通晓英、日文,不仅旧学深厚,且熟悉近代学术的发展。当时的讨论文章多属泛论,因而一般都并无注文,但是文不同,长达3.4万字,注文却占了近2万字,说明这是一篇十分严肃的专论。作者在综合史乘的基础上,强调中国文化有四大“优点”:(1)“为独立的创造的”。因之,晚清以来所谓“中国文化西来”说,纯属子虚乌有,常乃惪等人所谓“东方文明”四字本身不能成立,也大谬不然。(2)“有调和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之优越性”。吾国早在远古时代即已实现了宗教与政治的分离,为世界所仅见,故“常能举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熔而为一”。(3)“有调节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之优越性”。戊戌以降,旧制度所以能迅速倒地,归根结底,是说明了中国的民族精神具有应乎时代精神和“开拓未来世界的活力”。(4)“有由国家主义而达世界主义之优越性”。中国文化富有大同理想,超越国家主义而具有世界精神。这些见解,即便在今天看来,也不乏其合理性。陈嘉异开宗明义即声言:本文所谓“东方文化”非指“国故”,实含有“中国民族之精神”、“中国民族再兴之新生命”的意蕴。所谓“吾人之大任”,是对中国民族而言,同时也是对世界人类而言,故其目的不在存古,而在存中国和助益人类。不难看出,他所强调的“吾人之大任”即国人的文化使命,就在于弘扬民族精神和发展中国民族的新文化。二是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是书风行,但也引起了包括张君劢、张东荪等在内许多人的批评,主要是以为,“三种路向”说虽整齐好玩,却不免师心自用;在中国文化尚且自顾不暇的情况下,侈谈未来世界文化的“东方化”与“中国文化之复兴,”也不免自我拔高,恭维过度了,等等。这些批评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但人们忽略了重要一点:这是国人从哲学层面上宏观考察世界文化发展的第一部大书,它提出的“三种文化路向”说,具有世界文化模式论的意义。欧战后,在东西方同时出现了风靡一时、讨论世界文化的两本大书: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与梁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不是偶然的,它反映了“欧洲文化中心”论的根本动摇。张君劢曾谈道:《西方的没落》一书的流行,虽不足以判定欧洲整个文明的得失,“然自斯氏书之流行,可知其书必与时代心理暗合,而影响于世道人心非浅”。[20]但是,他却忘了,对梁的著作同样也应作如是观。梁著容有不足,但他提出“东方化”与“中国文化之复兴”的构想,目光锐利,思想深邃,不仅更加鲜明地表达了“对西方求解放”的时代取向,同时也为时人业已提出的要求民族自决、发展中国民族新文化的思想主张,提供了硕大的理论基石。蔡元培高度重视梁的著作,以为“梁氏所提出的,确是现今哲学界最重大的问题”,[21]并将这段话作为自己长文《五十年来中国之哲学》的结语。当时一位在华的美国传教士,则认为梁的著作的风行,是中国人文化自觉的重要表征。他说:这部著作意味着“中国人在与西方文明的接触中进入了反思的阶段。他们现在已经开始对西方文明、印度文明以及自己国家的文明进行批判和科学研究,以希望能在将来为他们自己建立一非常好的文明形式”。[22]足见梁书的风行,同样是反映了时代的心理,于世道人心影响非浅。

其三,在实践层面上,主张中西文化融合,并助益于世界。

欧洲反省现代性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批评理性主义摧毁了传统。柏格森生命哲学强调生命的“冲动”、“意识流转”、“绵延”,突出的也是新旧的嬗递与有机的统一。所以,罗素评论说:柏格森的“纯粹绵延把过去和现在做成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存在着相互渗透,存在着无区分的继起”。[23]新旧文化能否调和,曾是新文化运动中争论的一个热点问题,说到底,实际上就是怎样处理中西文化关系的问题。人所共知,这场争论因章士钊的《新时代之青年》一文而起;但论者多忽略了,章氏是文提出新旧时代延续的观点,其重要的哲学依据,恰是柏格森“动的哲学”:“宇宙最后之真理,乃一动字,自希腊诸贤以至今之柏格森,多所发明。柏格森尤为当世大家,可惜吾国无人介绍其学说。总之时代相续,状如犬牙,不为栉比,两时代相距,其中心如两石投水,成连线波,非同任何两圆边线,各不相触。”[24]所以,我们看到,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派,除***外,多认新旧水火不相容,反对中西文化调和,主张以“西化”取代中国固有文化:“所谓新者无他,即外来之西洋文化也;所谓旧者无他,即中国固有文化也如是。二者根本相违,绝无调和折衷之余地。”[25]胡适所谓“西化”就是“科学化”、“民主化”,即是这个意思。也因是之故,陈独秀斥“中西文化调和”论为“不祥的论调”,[26]常乃惪也强调“实在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27]与此相反,反省现代性者则多主张新旧、中西文化调和。张东荪虽在哲学层面上不赞成章的新旧“移行”说,但“很承认调和”。[28]所以他明确表示:“一方面输入西方文化,同时他方面必须恢复固有的文化。我认为这二方面不但不相冲突,并且是相辅佐的。”[29]受自己的“路向”说制约,梁漱溟表面上不赞成中西文化调和的主张,但他既强调“对于西方文化是全盘承受,而根本改过,就是对其态度要改一改”,[30]说到底,也仍然是主张中西文化调和。

斯时,所谓中西文化“调和”,也就是“融合”。这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借助西方文化尤其是它的科学的方法,来重新激活中国的固有文化。张君劢说:“据我看来,中国旧文化腐败已极,应有外来的血清剂来注射它一番”,故西方文化应尽量输入,“如不输入,则中国文化必无活力”。[31]梁启超所谓中国旧有文化犹如富矿,亟待借助西洋科学的方法与机械加以开采,也是一个意思。二是中国文化有自己独特的智慧,可助益西方消解现代性的弊端,从而实现中西文化互补。梁启超曾这样提出问题:中国文化诚然落后了,但它在全人类文化史上还能占一席之地吗?并理直气壮自答道:“曰:能!”因为它的独特智慧正在于人生哲学。[32]对此,张君劢的表述更显透彻,他说,儒家之所谓“不必藏己,不必为己”;老子所谓“为而不有,宰而不制”,正为东方之所长,而为西方之所短。反之,西方的科学方法论,上天入地,穷源竟委,又非东方所能及。二者调和、融汇,实可互补:“东方所谓道德,应置于西方理智光镜之下而检验之,而西方所谓理智,应浴之于东方道德甘露之中而和润之。然则合东西之长,熔于一炉,乃今后新文化必由之途辙,而此新文化之哲学原理,当不外吾所谓德智主义,或曰德性的理智主义。”[33]陈嘉异所谓实现东西文化“菁英”的“相接相契”,与之也是一脉相通的。有趣的是,在众多主张中西文化调和者中,唯有梁启超与陈嘉异各自都提出了此种调和应有的思想进路。梁说:“拿西洋的文明来扩充我的文明,又拿我的文明去补助西洋的文明,叫他化合起来成一种新文明。”[34]陈讲得更具体:第一,“以科学方法整理旧籍”,使人了解东方文化的真相;第二,在此基础上,择善而从,“建一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第三,借助译述与团体的宣传,“以为文化之交流”;第四,“以极精锐之别择力,极深刻之吸收力,融合西方文化之精英,使吾人生活上内的生命(精神)与外的生命(物质),为平行之进步,以完成个人与社会最高义的生活”。同时,借东西文化交流,“创造一最高义的世界文化”。[35]二人的构想,详略不同,却都让我们进一步看到了:其时反省现代性者的中西文化调和论,与所谓顽固守旧,渺不相涉,鲜明地表达了融合中西文化并助益于世界的情怀。

同类推荐
  • 逍遥小书生

    逍遥小书生

    21世纪工科男,穿越古代成为一名穷书生。大脑里面居然装着一个图书馆,各种知识应有尽有!这辈子不说封侯拜相,怎么也得当个大官玩玩吧?迎着初升的朝阳,李易发下宏愿,勇敢的迈出了在这个世界的第一步。“站住!”高头大马之上,一绝色女子身着劲装,细细打量一番,素手轻挥:“绑了!”身后的凶恶山贼一涌而上……洞房花烛夜,看着推门进来的绝色女子……李易的宏愿发生了小小的改变。官居一品,算什么?封侯拜相,没意思!我可是要成为山贼王------的男人!书友群:686508501,欢迎大家加群!(郑重提醒:本书轻松使用,切勿较真!)
  • 无双猛将

    无双猛将

    散打高手遭人暗算,意外穿越到了乱世三国。任你笑傲群雄,所向披靡,难逃我手中霸戟!任你阴谋诡计,奇策迭出,我自一力降十慧!我便是这天下最强的男人,便要掌握这天下最强的权势!且看霸气无双的乔玄如何谈笑间纵横天下,挥手间枯骨成山!为了生存,为了爱人,他踏上了一条铁血不归路......
  • 崇祯十五年

    崇祯十五年

    穿越回崇祯十五年,崇祯、多尔衮、李自成、张献忠、且看如何在这天崩地裂、枭雄奸雄并起的大时代中,卷起千堆雪!公布一下群号,有疑一起聊694049059,补充一下,小白文喜好勿靠近,系统ak敬而远之,本书的金手指只在于历史的熟知,喜欢无脑杀和暴君文的勿要靠近,请转往隔壁的暴君狠人或者ak系列
  • 长袍与牢骚

    长袍与牢骚

    民国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时代,也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本书聚焦普通教科书上看不到的人与事,被遮蔽与被掩盖的历史真相。本书分三编。上编“社会思想”介绍了林森、张澜、张君劢、胡适等人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他们致力于推动现代中国的转型,其情切切,其心拳拳。中编“文化传奇”讲述了成舍我、夏衍、柳亚子、张伯驹等人的风骨铮铮,蕴藉风流。下编“时代变迁”讨论了物理学家饶毓泰、新闻人杨刚、地方绅士牛友兰等人的坎坷命运,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 原始之王

    原始之王

    夏穿越到了石器时代。作者:没有系统,没有超能力,你给我建个房子看看。夏眼眸微开:呵呵。作者:没有窑没有煤你烧个砖烧个陶看看。夏眼眸再开:呵呵。作者:没有粮食作物,你建个国家看看。夏眼眸再开:呵呵。作者:鉴于你的态度,你开局连狗都没有了,自己打去吧。夏眼眸大开:那就试试看。
热门推荐
  • 傲娇大叔有点甜

    傲娇大叔有点甜

    新书(重生后我成了霸总的小娇妻)欢迎品鉴!“白浅浅,我大你十岁,都可以当你的叔叔了,”面对小姑娘的猛烈追求,寒冬深沉着一张俊脸拒绝。后来,他将她吃干抹净,还日日都不让她下床。不是说大她十岁的吗?不是说要当她叔叔的吗?她揉着酸疼的小腰,气的跳脚。他盯着她那圆润的身材,笑的腹黑又温柔,“如今你长“大”了!”她顺着他的视线看向自己的身材,突然明白了什么,瞬间脸颊爆红,跳脚大骂:“寒冬深,你不是人……”提及寒冬深,他可是京都赫赫有名的人物,当初在部队时,杀伐果断、铁血手腕,让那些歹徒闻风丧胆。后来继承家业后,更是大展身手,铲除异己,就连自己的亲哥哥都不放过,更是让人谈虎色变!据传闻,他不止不近人情,还不近女色,可是自从有了小娇妻后,立马化身成了妻管炎。助理说:“寒总,今晚约在KTV谈事,您看行吗?”寒冬深:“我先问问我妻子。”助理说:“寒总,需要出差两天,可以不?”寒冬深:“还是你替我去吧,我怕我妻子不同意。”助理又说:“寒总,刚来的秘书是个女的,您看行吗?”寒冬深:“还是换成男的吧。”
  • 血宋

    血宋

    一部集历史、军事、推理和悬疑等诸多题材,包含围棋、算数、易理、茶道、琴棋书画和古代科学等多方面的社会百科全书式武侠。本书所展现的将是历史的的厚重与沧桑之感,喜欢爽文流的勿进。一个初入江湖的梁山之后,如何一步步成长,背负家国使命的同时却遭遇坎坷,执着的理念,坚毅的性格和不离不弃的爱情让他坚持,但坚持换来的一定是收获么?本书在回目标题上,致敬金庸先生《天龙八部》,回目成词。
  • 靠近

    靠近

    刘浪,生于70年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十五期高研班学员。若干诗歌、中短篇小说发表于《飞天》《文学界》《山花》《作品》等数十家期刊,多篇小说被《小说选刊》等报刊转载。
  • 本草撮要

    本草撮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世界科学博览3

    世界科学博览3

    本书是一部融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的科普类图书。力图全方位诠释科学领域的种种现象,引领读者进入精彩玄妙的科学世界,更加立体、真实地感受奇妙的科学之旅,使大家在享受阅读快感、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审美享受和想象空间。
  • 道经

    道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灵境虚天

    灵境虚天

    我命由我不由天,天若灭我我灭天。小小年纪便是经历灭族之痛,被所有人蔑视的他在悬崖上立下那有些狂妄的誓言。跟随神秘男子外出修习,集灵珠,收魔兽,且看他如何扭转乾坤,最终站在位面的巅峰!面对其他位面的入侵者,身为位面主宰的他,又将如何抉择?
  • 亚瑟王的综漫之旅

    亚瑟王的综漫之旅

    穿越成阿尔托莉雅.潘德拉贡(女)带着系统的综漫旅行事先声明,本书不嫁人(八成没有不会写感情戏九成单身文。)1斗罗3(一小段)2FGO特异点f3我的世界4Fatezero5卡美洛6斗罗3天海联盟大比7卡美洛VS卡美洛 8斗气大陆 9精灵宝可梦 10第七特异点最终魔兽战线魔改 11游戏人生5000年前(一小段) 12FGO冠位神殿 13约会大作战里的圣杯战争 14崩坏3(卡莲奥托时期) 15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生活书友群,群聊号码:965053610,顺带一提,我不是群主,是个书友创的,所以他经常会改问题,要是进群的问题和本书没关系的话,等第二天,我每天都会修改一次的。 这些剧情下面剧情世界与剧情世界的中间在后面一般都有其他的一些小剧情。 建议在41章或者61章又或者是105章的时候开始看,从头开始看的话会出现,因为作者是萌新写手的原因,写文的时候自嗨过头,前面世界各种乱穿很乱,劝退极高,41章后就没有太多这种结果(作者自以为) 精灵宝可梦章可以选择不看,劝退极高。 简介修改时间:2020:2:16
  • 丧尸惊魂:Z因子病毒系列之三

    丧尸惊魂:Z因子病毒系列之三

    就在杰克·克朗上校和本杰明·利伯博士通力合作、试图稳定局势的期间,引起丧尸爆发的Z因子病毒依然在迅速蔓延。三百英里之外,一位少女及其父亲正与丧尸殊死搏斗,情况十分危急……
  • 封神演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封神演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封神演义》,俗称《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封神传》,中国神魔小说,为明代陈仲琳(一说是许仲琳)所作,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全书共一百回。《封神演义》的原型最早可追溯至南宋的《武王伐纣白话文》,可能还参考了《商周演义》、《昆仑八仙东游记》,以姜子牙辅佐周室讨伐商纣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阐教、截教诸仙斗智斗勇、破阵斩将封神的故事。包含了大量民间传说和神话。有姜子牙、哪吒等生动、鲜明的形象,最后以姜子牙封诸神和周武王封诸侯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