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67400000012

第12章 欧战前后国人的现代性反省(6)

[25]菊农:《杜里舒与现代精神》,载《东方杂志》,第20卷第8号,1923-04-25。

[26]梁启超:《欧游心影录(节录)》,见《饮冰室合集·专集》(23),10~12页。

[27]梁漱溟:《我的自学小史》,见《梁漱溟全集》,第2卷,667、668页,第1卷,491页,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28][美]艾恺:《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王宗昱、冀建中译,93~94页,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

[29][德]于尔根·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2页。

[30][美]白璧德:《白璧德中西人文教育谈》,胡先骕译,载《学衡》,第3期,1922-03。

[31]徐志摩:《罗素又来说话了》,载《东方杂志》,第20卷第23号,1923-12-10。

[32]杜亚泉:《新旧思想之折衷》,见许纪霖、田建业编:《杜亚泉文存》,404~405页。

[33]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见《饮冰室合集·专集》(50),86~87页。

[34]“进步”已不再是西方文化的最高价值之一。1980年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倪思贝(Robert Nisbet)著《进步观念史》(History of the Idea of Progress),宣布“进步”的信念在西方已不再是天经地义,因为物质上的进步与精神上的堕落常成正比。如果说在现代化的早期,“止”、“定”、“静”、“安”等价值观念不适用,那么在即将进入后现代的今天,这些观念十分值得我们正视(转引自岳庆平:《中国的家与国》,215~216页,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

[35]张君劢:《再论人生观与科学并答丁在君》,见《科学与人生观》,80~81页。

[36][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论文化守成主义》,167页。

[37]君劢:《学术方法上之管见》,载《改造》,第4卷第5号,1922-01-15。

[38]宰平:《欧游之感想》,载《晨报》,1921-12-01,8、9版。

[39]梁启超《东南大学课毕告别辞》,见《饮冰室合集·文集》(40),12页。

[40]梁启超《治国学的两条路》,见《饮冰室合集·文集》(39),115页。

[41]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见《梁漱溟全集》,第1卷,494页。

[42][美]丹尼尔·贝尔(Danilel Bell):《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第4章,赵一凡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

[43]梁漱溟:《在晋讲演笔记·沈著〈家庭新论〉序》,见《梁漱溟全集》,第4卷,671、695页,第1卷,537~539页,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44]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见《梁漱溟全集》,第1卷,324、326、547页。

[45]徐志摩:《罗素又来说话了》,载《东方杂志》,第20卷第23号,1923-12-10。

[46]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见《梁漱溟全集》,第1卷,537页。

[47]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讲演录》,见《梁漱溟全集》,第4卷,579页。

[48]君劢:《倭伊铿精神生活哲学大概》,载《改造》,第3卷第7号,1921-03-15。

[49]梁启超:《孔子》,见《饮冰室合集·专集》(36),59页。

[50]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见《饮冰室合集·专集》(50),182页。

[51]梁启超:《治国学的两条大路》,见《饮冰室合集·文集》(39),116~117页。

[52]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见《饮冰室合集·专集》(50),73、184、182页。

[53]严既澄:《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见陈菘编:《五四前后东西文化问题论战文选》,452页。

三、反省现代性视野下的中西文化关系

艾恺的观点认为,“反现代化”(“反省现代性”)与“现代化”(“现代性”)一样,“也是一个空前的‘现代’现象”。因为二者都植根于启蒙运动,“就他们关于人类价值或对社会事实的解释而言,他们和启蒙思潮始终维持着一个共同基底,认为全体人类在任何时代其终极目标——在实际上——是一致的”[1]。哈贝马斯也指出:“黑格尔发现,主体性乃现代的原则。根据这个原则,黑格尔同时阐明了现代世界的优越性及危机之所在,即这是一个进步与异化精神共存的世界。因此,有关现代的最初探讨,即已包含着对现代性的批判。”[2]这即是说,反省现代性与现代性并生互动,都是在现代社会同一层面上运作的两大现代思潮。据此可知,杜亚泉、梁启超、梁漱溟、张君劢等,这些原是坚定的现代性倡导者,转而皈依反省现代性,并不意味着他们离开了现代社会的“基底”或“原则”,即科学与民主。梁启超说,“自由平等两大主义,总算得近代思潮总纲领了”;[3]梁漱溟也强调,科学与民主“这两种精神完全是对的,只能为无批评无条件的承认”,“怎样引进这两种精神实在是当今所急的;否则,我们将永此不配谈人格,我们将永此不配谈学术”。[4]反省现代性的本意在消解现代性的弊端,而非为倒脏水连盆中的孩子也倒掉了。

笔者曾在一篇文章中探讨了梁启超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肯定他是新文化运动的一员健将。[5]实际上,国人反省现代性同时即构成了新文化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1923年,梁漱溟曾在北京大学作题为《答胡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演讲,其中对胡适、陈独秀将自己及张君劢斥为新文化运动的反对派、障碍物,作了回应,心胸开阔,意味深长。他说:“照这样说来,然则我是他们的障碍物了!我是障碍他们思想革新运动的了!这我如何当得起?这岂是我愿意的?这令我很难过。我不觉得我反对他们的运动!”“我们都是一伙子!我总觉得你们所作的都对,都是好极的,你们在努力,我来吆喝助声鼓励你们!因为,你们要领导着大家走的路难道不是我愿领大家走的么?我们意思原来是差不多的。这是我们同的一面。”“我们的确是根本不同。我知道我有我的精神,你们有你们的价值。然而凡成为一派思想的,均有其特殊面目,特殊精神……各人抱各自那一点去发挥,其对于社会的尽力,在最后的成功上还是相同的——正是相需的。我并不要打倒陈仲甫、胡适之而后我才得成功;陈仲甫、胡适之的成功便也是我的成功。所以就不同一面去说,我们还是不相为碍的,而是朋友。”[6]梁漱溟公开说自己与陈、胡的“思想革新运动”目标完全一致,同时也不否定作为“一派思想”,别具个性;但是,他最终仍强调,殊途同归,相辅相成。他的回应是诚恳的,也是合乎实际的。应当说,梁等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健将,但因站立在了反省现代性的思想基点上,其对中西文化的审视,便具备了不同于陈、胡主流派的视野,从而凸显了个性。这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在思想层面上,提出了一个新的思想解放的原则:“对西方求解放”。

陈、胡主流派主张激烈地批判旧文化,提倡新文化,功不可没;但也无可讳言,奉西方文化为圭臬,不免盲目崇拜心理。他们强调,要建设西洋式的新国家、新社会,不能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一切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的旧文化,都必须清除,“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7]西方可学,但一切以西方的为“新”,为“标准”,便成了盲目的教条。这实浸成了一种思想范式。1919年底,胡适发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将尼采所说的“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确立为一个思想解放的原则。在欧洲,尼采的这句名言是批判理性主义的宣言书,而胡适引以概括新思潮的意义,目的却是要彰显其反传统的锋芒。他在文中列举了诸如孔教、旧文学、贞节、旧戏、女子问题等等,以为都是必须加以重新估定价值的许多事例,唯独不涉及西方文化。这就是说,对于西方文化,无须持“评判的态度”,“重新估定一价值”,因为它是标准。说到底,胡适的这个思想解放的原则,只是强调“对中国固有文化求解放”。有趣的是,随后蒋梦麟也发表了《何谓新思想》一文,重申自己先期提出的“新思想是一个态度”的观点,他说:“若那个态度是向那进化方向走的,抱那个态度的人的思想,是新思想;若那个态度是向旧有文化的安乐窝里走的,抱那个态度的人的思想,就是旧思想。”以所谓“态度”“向”哪里走,作为判分一个人新旧思想的标准,蒋梦麟实际上也提出了一个思想解放的原则。不过,他强调自己的观点与胡适《新思潮的意义》文中所说“新思潮的根本意义只是一种新态度”,“不谋而合”。[8]显然,蒋梦麟强调“态度是向旧有文化的安乐窝里走的”便属旧思想,其思想解放的原则与胡适的主张,同样“不谋而合”,只强调“对中国固有文化求解放”。这不是巧合,说明它成为了陈、胡主流派追求思想解放的基本理路。

反省现代性思潮,在欧洲表现为对理性主义的批判,而在东方,则逻辑地同时复衍生出了“对西方求解放”的内驱力。固然,这有一个逐渐自觉的思想发展过程。杜亚泉早在1916年就提出,国人崇拜西洋文明,无所不至,而于固有文明,几不复置意;但欧战之后,“吾人对于向所羡慕之西洋文明,已不胜怀疑之意见”,“则吾人今后,不可不变其盲从态度,而一审文明真价值之所在”。[9]他对普遍存在的盲目崇拜西方文化的现象,明确表示了不满,但毕竟还没能从理论层面上提出正确对待西方文化应有的思想解放的原则。1919年初,蓝公武发表《破除锢蔽思想之偶像》,批评国人缺乏破除偶像的自觉:“彼数千年礼数之偶像固足为吾文化进步之梗,即新自西方输入之学说,转瞬亦化为锢蔽思想之桎梏。”[10]他指出自西方输入的学说与传统思想一样,都可能成为国人思想之桎梏,此种识见固然较之杜亚泉又进了一步,但也仍然没有概括出应有的思想解放的原则。这个思想原则,最终是由梁启超首先提出。他在《欧游心影录》中,以一个专节的篇幅,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既讲思想解放,就必须要“彻底”。他指出:“提倡思想解放,自然靠这些可爱的青年,但我也有几句忠告的话:‘既解放便须彻底,不彻底依然不算解放。’就学问而论,总要拿‘不许一毫先入为主的意见束缚自己’这句话做个原则。中国旧思想的束缚固然不受,西洋新思想的束缚也是不受”。“我们须知,拿孔孟程朱的话当金科玉律,说它神圣不可侵犯,固是不该,拿马克思、易卜生的话当做金科玉律,说它神圣不可侵犯,难道又是该的吗?”在这里,梁启超提出了一个“彻底”的思想解放的“原则”:“不许一毫先入为主的意见束缚自己。”这个原则具有普适性,适用于古今中西,所以他主张要鼓励“对于中外古今学说随意发生疑问”,使自己的思想摆脱“古代思想和并时思想的束缚”;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梁启超强调的重点,显然是要打破国人对西方的“盲从”心态。他以为,这是当务之急:“我们又须知,现在我们所谓新思想,在欧洲许多已成陈旧,被人人驳得个水流花落。就算它果然很新,也不能说‘新’便是‘真’呀!”他新归自欧洲,亲身感受到了欧洲现代思潮的变动,所谓已成明日黄花的欧洲“新思想”,无疑是指19世纪盛行的理性主义与“机械的人生观”。梁启超肯定研究西方的思想是对的,特别是它的科学的研究方法,但他强调,“研究只管研究,盲从却不可盲从”。[11]胡适曾写过长文《易卜生主义》,“新思想”更是新文化运动中的流行语,梁启超甫归国即郑重揭出上述“彻底”的思想解放的“原则”,并专门点到了“易卜生”与“所谓新思想”,显然是有所指而发的。他将胡适提出的“评判的态度”和“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思想解放的原则,扩大到了同样适用于西方。《欧游心影录》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下篇“中国人之自觉”。“自觉”,就是一种“解放”。在当时的语境下,梁启超揭出“彻底”的思想解放的原则,其本质就在于:“对西方求解放”。他不反对国人“对中国固有文化求解放”,但主张同时还应当打破盲从西方文化的心态,“对西方求解放”。这是了不起的。追求“思想解放”是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原则,但这个原则只是到了梁启超,才有了更全面的表述。长期以来,这一点却被人们忽略了。继梁启超之后,此种原则与观点被逐渐传播开去。例如,张君劢回国后,就努力宣传这一点。他在演讲中说:国人对于固有文化好持批评的态度,“然对于西方文化鲜有以批评的眼光对待之者”。引进西学是必要的,但是,“与批评其得失,应同时并行”。对于中国文化要持评判的态度,“对于西方文化亦然”。[12]

同类推荐
  • 隋唐庶子为皇

    隋唐庶子为皇

    重生隋末李渊庶子李智云,父亲造反,被大哥李建成抛弃,生命危在旦夕,打碎宿命的死亡,在隋末展现不一样的风采,开创属于自己的盛世。
  • 人类最重要的99个考古发现

    人类最重要的99个考古发现

    考古本身是对真相的负责,没有天马行空的幻想,没有逃避现实的揣测。当你翻开这本书,接受一个个来自远古的视觉冲击和精神震撼时,一定会感慨历史迷人的魅力和生命的神奇。它们跨越了时空,在千万年后的今天出现在我们眼前,却丝毫没有阻隔感,而让距离消失的正是人类文明共同的生命温度。
  • 战国策(中国古代经典集粹)

    战国策(中国古代经典集粹)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失臣

    失臣

    君策制衡天下,臣策扶君天下,若无天下,何为君臣,哪有权谋
  • 霸者三国

    霸者三国

    他,作为现代人时,是一个不择不扣的小混混,可是机缘巧合之下,我来了到一个战乱纷纷的年代:三国。面对着众多的三国名将,他竟然成了三国的第一武将吕布,面对感情,他是一个情种,爱美人不爱江山的那种,江山,美人,他会选择什么?
热门推荐
  • 佛说银色女经

    佛说银色女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祖亮启禅师语录

    祖亮启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最强王牌教练

    最强王牌教练

    一个数次被炒鱿鱼的三流教练,在得到了一个职业教练系统之后,就开始了他咸鱼翻身的机会,从而成为傲视整个足球界的王牌教练!
  • 影视世界当神探

    影视世界当神探

    书名——影视世界之辣手警探。(上架后,很难改书名了,特此说明)路克重生了,还重生到了美国。但他渐渐发现,这个美国并不是上一世的那个美国。这里有着影视世界里的超凡能力和人物,他要如何在这个力量体系极其可怕的世界存活下去?幸好,他还有一个金手指——神探系统。一切,从当个小警探开始……
  • Three Ghost Stories

    Three Ghost Stori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明末之中州崛起

    重生明末之中州崛起

    明朝末年的河南,是灾难轮番肆虐的地方,是各路豪杰争雄的战场,更是无数百姓的苦难之地。那是不堪回首的岁月,那是混乱无比的时代,可是,却有英雄悄悄在这块大地上崛起。
  • 我的青春我做主之不完美的我

    我的青春我做主之不完美的我

    是谁说过,花开花落终有时,夏天里无数开放的花,冬天里迎风而过的悲伤。我们走过了千上万水,才能到达心里的那个彼岸;我们经过了无数风雨,才能来到彼岸的那个终点,最后,所有的瞬间化为了虚无。我不完美,但……雨后,总会见到彩虹的,对吗?
  • 总裁的抢钱甜心

    总裁的抢钱甜心

    胡灵本想做个女英雄,结果成就了一场大乌龙!她本意是要找白蒙讨回孤儿院的土地,怎么最后反倒被他吃干抹尽了?哼!孤女不发威,当她是HelloKitty?等等,等等!你说什么?她的身世其实是……
  • 重生之配角也有春天

    重生之配角也有春天

    如果人生可以重来,钱梦然想自己绝对不会再为了一颗叫杨安钦的歪脖子树放弃整片森林。于是钱梦然重生了,她还没找到那片森林却又吊死在了另一棵叫做容瑄的参天大树上。
  • 光阴渡

    光阴渡

    老衫老被沤老屋,老箱老柜放老谷。老茶老酒叙老情,老夫老妻享老福。一位普通的八十一岁的老人,在一个普通的早晨醒来。有一刻,这位叫曾丰庆的老人,像婴儿一样的懵懂。再一刻,他回过神来,目光随即像是蒙上了一层滤色镜,暗淡而柔和。身边的被窝已空,老伴高彩英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起床离开了。他穿衣,梳洗,打开房门,踱到阳台上,伸了几个懒腰。这是松口古镇上一栋三层的小楼,独门独院,半新不旧的。院子里散落地种着几棵荔枝和黄皮果树,枝繁叶茂。楼外,几百米远的地方,能看到一条清澈的大河,绵长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