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67400000014

第14章 欧战前后国人的现代性反省(8)

值得指出的是,艾恺说得没有错,时人的反省现代性与主张中西文化融合,是先得到了西方有识之士的鼓励与支持,而后才得以进一步发舒的。梁启超在欧洲就得到了包括柏格森老师在内许多西方友人的鼓励,希望他重视保持中国文化优秀传统并助益欧洲,不要重蹈西方覆辙。梁自谓深受感动,并缘此油然生沉甸甸的使命感。倭铿致书张君劢说,西洋近世文明“唯力是尊,至于无所不用其极”,结果弊端百出,故“为中国计,应知西洋文明之前因后果,而后合二者而折衷之”。[36]罗素也持同样的见解:“可以说,我们的文明的显著长处在于科学的方法;中国文明的长处则在于对人生归宿的合理理解。人们一定希望看到两者逐渐结合在一起。”[37]与此同时,胡适诸人的“西化”论,在欧美却受到了批评。贺麟回忆说,时在哈佛留学,曾与几位中国学生拜访英籍名教授即罗素的老师怀特海,后者说:“前些时你们中国出了个年轻人胡适,他反对中国传统的东西,什么都反对,连孔子也反对了。你们可不要像他那样,文化思想是有连续性的,是不可割断的。”贺麟接着评论说:“可以想见在那个时期,胡适的学说在欧美已引起了重视和异议。”[38]由此引出的结论,不应是胡适诸人所说,是战后欧洲某些不负责任学者的言论,重新激起了中国守旧者的傲慢心,而应当是:它反映了“欧洲文化中心”论的动摇与东西方文化开始走向了对话。

[1][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论文化守成主义》,14页。

[2][德]于尔根·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19~20页。

[3]梁启超:《欧游心影录》,见《饮冰室合集·专集》(23),15页。

[4]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见《梁漱溟全集》,第1卷,533页。

[5]参见拙文:《梁启超与新文化运动》,载《近代史研究》,2005(2)。

[6]梁漱溟:《答胡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见高平叔编:《梁漱溟全集》,第4卷,743~744页。

[7]陈独秀:《宪法与孔教》,见《独秀文存》,79页。

[8]胡适:《新思潮的意义》,载《东方杂志》,第17卷第2号,1920-01-25。

[9]杜亚泉:《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见许纪霖、田建业编:《杜亚泉文存》,338页。

[10]蓝公武:《破除锢蔽思想之偶像》,载《国民》,第1卷1号,1919-01-01。

[11]梁启超:《欧游心影录》,见《饮冰室合集·专集》(23),26~28页。

[12]张君劢:《欧洲文化之危机及中国新文化之趋向》,载《东方杂志》,第19卷第3号,1922-02-10。

[13]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见《梁漱溟全集》,第1卷,539页。

[14]唐德刚:《胡适杂忆》,82页,北京,华文出版社,1990。

[15]常乃惪:《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见陈菘编:《五四前后东西文化问题论战文选》,267页。

[16]参见李石岑:《学灯之光》,见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研究室编:《五四时期期刊介绍》,第3集下册,499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8。

[17]君劢:《学术方法上之管见》,载《改造》,第4卷第5号,1922-01-15。

[18]张君劢:《欧洲文化之危机及中国新文化之趋向》,载《东方杂志》,第19卷第3号,1922-02-10。

[19]陈嘉异:《东方文化与吾人之大任》,载《东方杂志》,第18卷第1、2号,1921-01-10,25。

[20]君劢:《学术方法上之管见》,载《改造》,第4卷第5号,1922-01-15。

[21]蔡元培:《五十年来中国之哲学》,见高平叔编:《蔡元培全集》,第4卷,382页。

[22]转引自[美]艾恺:《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135页。

[23][英]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352页。

[24]章士钊:《新时代之青年》,载《东方杂志》,第16卷第11号,1919-11-15。

[25]汪叔潜:《新旧问题》,载《青年杂志》,第1卷1号,1915-09-15。

[26]独秀:《调和论与旧道德》,载《新青年》,第7卷1号,1919-12-01。

[27]常乃惪:《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见陈菘编:《五四前后东西文化问题论战文选》,267页。

[28]东荪:《突变与潜变》,见陈菘编:《五四前后东西文化问题论战文选》,180页。

[29]张东荪:《现代的中国怎样要孔子》,载《正风半月刊》,第1卷第2期,1935-01。转引自张耀南编:《知识与文化:张东荪文化论著辑要》,411页,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

[30]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见《梁漱溟全集》,第1卷,528页。

[31]张君劢:《欧洲文化之危机及中国新文化之趋向》,载《东方杂志》,第19卷第3号,1922-02-10。

[32]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见《饮冰室合集·专集》(50),1页。

[33]张君劢:《张东荪〈思想与社会〉序》,载《东方杂志》,第40卷第17号,1944-09-15。

[34]梁启超:《欧游心影录》,见《饮冰室合集·专集》(23),35页。

[35]陈嘉异:《东方文化与吾人之大任》,见陈菘编:《五四前后东西文化问题论战文选》,297~298页。

[36][德]倭伊铿:《倭伊铿氏复张君劢书》,载《改造》,第3卷第6号,1921-02-15。

[37][英]罗素:《中国问题》,153页。

[38]贺麟:《我和胡适的交往》,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编》,第28辑,165页,北京,北京出版社,1986。

四、追求现代性与反省现代性:新文化运动的内在张力

对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现代思潮的变动,曼海姆曾作这样的概括:“马克思主义和生命主义的实在概念都来源于同一种对理性主义的浪漫主义反抗。”“尽管一些历史学家一直企图用浪漫主义、反理性主义、文化保守主义、批判现代派以至文学现代派等术语来描述这一感情的种种表现。”[1]马克思主义是否是一种浪漫主义,可不置论,但他强调其时欧洲对理性主义的批判,存在着马克思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反省现代性两种取向,却是正确的。20世纪初,国人对于欧洲现代思潮变动的这两个取向,都各有评介与吸纳。长期以来,学术界关注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东渐,研究成果丰硕;但是,对于反省现代性思潮在中国的反响,却付之阙如。事实上忽略了这一点,我们对于包括新文化运动在内20世纪初年中国社会文化思潮变动的理解与把握,就不可能是准确的。

西方反省现代性思潮所以能在中国产生相当的影响,主要原因有三:其一,应乎国人渴望变革、争取解放的社会心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西方尽管存在着时代的落差,但彼此都面临着一个“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大变革的时代。柏格森、倭铿的生命哲学是反省西方文化的产物,它倡导行动、奋进的人生,在大战前后人心思变的欧洲,自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年轻一代知识分子趋之若鹜。“以‘解放者’著称的柏格森,变成了‘使西方思想摆脱19世纪科学宗教’的救世主”。“柏格森借助消除‘决定论者的噩梦’而解除了整个一代人的痛苦”。[2]此一学说批判现代性的价值取向,也应乎当时中国社会渴望变革、争取解放的普遍社会心理。故章士钊说,达尔文讲“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所谓“择”与“适”,“全为四围境遇所束缚,不能自主”;柏格森则不然,强调吾人自有活力,自由创造,无所谓天择,使人相信“前途实有无穷发展的境地,而一切归本于活动”。这显然有助于打破国人的“惰性力”,催其奋起。[3]张君劢后来也回忆说,当年自己所以欣然接受柏氏哲学,不是为了步其后尘,去批判黑格尔哲学,而是因为柏氏主张自由、行动、变化,“令人有前进之勇气,有不断之努力”,“正合于当时坐言不如起行,惟有努力奋斗自能开出新局面之心理”。“在主张奋斗者之闻此言,有不为之欢欣鼓舞不止者乎?”[4]如果我们注意***、陈独秀等人,早期都借用了柏格森的理论,以激励青年自主进取、自觉奋斗;那么,我们便不应怀疑其言之真诚。这说明,时人反省现代性与新文化运动之缘起,实应乎共同的社会心理。

同类推荐
  • 汉乡

    汉乡

    我们接受了祖先的遗产,这让中华辉煌了数千年,我们是如此的心安理得,从未想过要回归那个在刀耕火种中苦苦寻找出路的时代。反哺我们苦难的祖先,并从中找到故乡的真正意义,将是本书要讲的故事。张佳宁、王天辰主演的《唐砖》网剧2018年10月29日起爱奇艺全网独播,更多消息请关注公众号孑与不2......
  • 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下)

    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下)

    《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下)》讲述了中国的近代历史,主要内容包括:晚清七十年——侵略、反抗与近代化探索相互交织;民主共和与专制复辟博弈的十年;国共两“兄弟”的合作与内战三部分,能让读者了解到历史中的重大事件、经典典故、著名人物乃至文化内涵。本书中源远流长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动力,作为中华儿女,了解中国过去所发生的大事,体味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 汉末将星传

    汉末将星传

    天下大势,乱极入治,治极而衰,持续了数百年的汉王朝也终于走向了衰亡,值此天下将乱之际,天现异象,辽东人士殷魁在机缘巧合下识破天机,并预言数十年后必有英杰起于梁沛之间,他的话预示着乱世的到来,还有无数即将活跃在那个时代的将星们。多年之后,乱世已然来临,人人皆不能独善其身。一个名叫郭嘉的年轻人,为了寻找能终结这个乱世的明主,而四处游历。
  • 历史的拐点:改变中国历史的偶然事件

    历史的拐点:改变中国历史的偶然事件

    曾经的历史,包含了无数的可能,某一历史事实,只是在众多可能中实现了的一种可能。而在实现与未实现之间,有一个拐点,它充当着很有可能改写历史的重任。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拐点:或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或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影响了后来的历史。历史已潜藏的必然变化,终于因为一些偶然因素的介入而赫然凸现出来了。就让我们在这些拐点之处,体会历史变化的魅力吧!
  • 无可奈何桃花落

    无可奈何桃花落

    等若三生桃花源,自现桃花缘第一世:张白宇x许容第二世:张白宇x陈阿娇第三世:张白宇x许容一位冰心如玉壶,长像不凡纯情少年。一位坚韧不拔,逆境成长清秀姑娘。一位千古一帝,助攻皇帝……(现已更第一世)
热门推荐
  • 要么芬芳,要么枯萎

    要么芬芳,要么枯萎

    本书是作者的中篇处女作,约五万字。 这是一个乡村凄婉的爱情故事,情节曲折,妙趣横生。以历史上“白莲教”为背景,讲述了一位自尊心极其强烈的晓辉在追求盲女之间产生的恩恩怨怨的故事。生于农村的主人公晓辉,在意外认识盲女之后,突然意识到她是孩提时代在一次放鞭炮中导致意外失明的女孩,而晓辉记得那段经历,出于一种内疚和爱恋,让晓辉放不下这个女孩。当盲女生病住在小镇上的医院里时,照看她的这位已婚的大夫也爱上了盲女,大夫的潜意识里是否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这时大夫的妻子玲玲会做出何种抉择呢?他们之间会产生何种矛盾纠结呢?什么才是人真正要追求的目标?
  • 乱世文宗洪迈

    乱世文宗洪迈

    本书应该说是一部洪迈传论。其前七章是以洪迈的生平为纲,阐述洪迈生命的各个重要时期最为重大的事迹,涉及时代、文学审美观、治世观念、历史观,可说是一部内容丰富而清晰的洪迈评传;其后二章《容斋随笔》、《夷坚志》则是对洪迈在文化史上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的综合评价了。如果有人想对洪迈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读一读此书必定会得到很大的满足。
  • 百发百中攻心术

    百发百中攻心术

    所谓攻心,就是利用心理战术来不战而胜。攻心的目的是驾驭人的思想,从思想上使其畏惧,甚至使其诚服,而非利用职权或是武力使其屈服。攻心的关键是根据不同对手的心理对症下药,从而达到你所想要的效果。攻心成功否,效果如何,只看你会下哪种“药”,下“药”的量有多少,“药”性有多大。
  • 名门禁爱:恶魔总裁别放肆

    名门禁爱:恶魔总裁别放肆

    别后重逢,唐晚从厉城挚爱的女人,变成他随叫随到的玩物。他是锦城无所不能,冷酷狠厉的商业帝王,却独独对她毫无办法。他变着花样地占有她,只为自己一人独享,却换不来她的爱“唐晚,你是我的,永远都是我的。”"厉城,你做梦。"
  • 这样鼓励孩子最有效:最完美的鼓励式教育法

    这样鼓励孩子最有效:最完美的鼓励式教育法

    给孩子一个赞赏的微笑,就像阳光照耀含苞欲放的花蕾:给孩子一句鼓励的话语。就像甘露浇灌干涸开裂的土地。父母们要意识到“教育不等于教训”后者只能成为前者的障碍。事实上,全世界最优秀的孩子都是被“鼓励”出来的,鼓励教育是第一家庭教育,它能使孩子获得勇气、自信自主性和上进心这是成功的重要基石。
  • 女法医之骨头收藏家

    女法医之骨头收藏家

    本书所讲述的案件均由真实事件改编,数起重大凶杀案,就发生在你我身边。为避免对号入座,地点和人物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繁华的都市突然出现了一名令人恐惧的变态杀人犯,他喜欢将被害人身上的肉一片片切下,就像技术娴熟的厨师,再把骨头留下,最后将肉寄给被害人家属,媒体冠以“骨头收藏家”的称呼。他为什么喜欢这样做?是有特殊嗜好,还是受过某种刺激?
  • 樵谈

    樵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万界微信红包群主

    万界微信红包群主

    见过观音菩萨把玉净瓶借给你装水没有,海神唐三的三叉戟借给你玩,盘古的斧头拿给自己开山,轩辕皇帝的轩辕剑那给自己打太极剑…………这一切都在万界微信红包群主里面,至于我就是群主,谁不爽直接屏蔽!
  • 女人简单易学的赚钱经

    女人简单易学的赚钱经

    女人需要赚钱,只有经济上的独立才是真正的独立。女人的幸福可以不靠男人而自己去争取。而且,女人在赚钱上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本书就是从女人的特点出发,教女人学会最简单最有效的赚钱方法。
  • 规培医生

    规培医生

    “青山一道,同担风雨。”这是梁博和他的同学们经历生死离别之时感悟到的哲理。健康与病痛相连,生命与死亡并存,每天有很多人拖着一身的病痛走进医院,又有很多人从医院里治愈后健康地走出医院。肝胆外科规培医生梁博和他的研究生同学们都怀揣着梦想与希望,带着医生的使命进入医院这个神圣的殿堂。即使曾经有过迷茫与困惑,即使遭受生命的威胁,他们从未忘记自己的使命和职责以及时常萦绕着心中的那个苏格拉底誓言。规培这些年,梁博终于懂得了什么才是医生真正的使命和职责,决心在医疗这条路上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