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66700000010

第10章 传统与现代——阿伦特的“事件”史观与政治史观(1)

第一节传统的断裂

19世纪末尼采宣布“上帝死了”,说出了一个西方社会走向衰败的事实,或者说预言了即将走向全面崩溃的时代的到来,这个时代就是20世纪。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研究了17世纪至19世纪的欧洲,称其为“极端的年代”、“帝国的年代”和“革命的年代”,列宁则直接宣称20世纪的主题是战争和革命。现代政治的危机也正是在战争和革命中愈演愈烈,直到极权主义统治几乎彻底摧毁了西方世界。

汉娜·阿伦特作为这场空前的政治灾难的受害者和见证人,对现代政治的思考无不与思考极权主义现象密切相关。这种思考并不是意识形态化的理解,阿伦特认为纳粹主义和斯大林统治是极权主义的体现,但她并没有仅仅局限在政治统治的表面,比如残酷的暴政、对人性和人权的摧残、控制思想等,而是在对整个现代政治传统的批判中展开了她对政治的思考。“理解极权主义,就等于理解我们这个世纪的核心,它与整个传统断裂,它使我们政治思想和道德判断的准则完全崩溃。”[1]如果说极权主义在阿伦特看来是“极端的恶”,它最大的启示就在于,现代政治传统本身无法解决现代政治的危机。这也是阿伦特为什么说自己既不是自由主义者,也不是保守主义者的原因。因为它们都没有超越现代性框架的限制。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等各种现代主义都无法解释极权主义现象,无法深入到现代政治的病根中去。

“极权主义的实质不是在于其残酷,而是在于它跳出了我们与历史的关联性,跳出了我们政治思想的概念和范畴。”[2]这种政府形式,我们不能用自由派或保守派、民族主义或社会主义、共和制或寡头制、独裁主义或民主主义来解释,正是因为它们的失败才造成了极权主义;也不能用守法或违法、独断或合法来理解,极权主义统治是通过合法途径掌权的政府,却以法律的形式践踏法律应保障的公正;极权主义超越了近代道德观念中的功利主义,它甚至不以利益作为衡量标准。这种非功利性和超民族性,吸引人们去迎合意识形态构建的一个虚幻世界。这些都表明我们政治思想的概念和范畴已经无法适应现实,无法理解现代人的危机。

阿伦特对极权主义现象的理解指向了欧洲的病根——虚无主义。虚无主义不仅潜藏在知识分子的思想中,而且在当时各个阶层的人中都弥漫着绝望与虚无的情绪。在魏玛共和国的时代里,资本主义的危机不断深化,工人不断失业、被抛向社会的边缘,战争的失败,政府的懦弱和无能,这些社会中蕴含的对现实的不满最终通过虚无主义的方式爆发出来。当时社会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观念和道德标准的厌恶,使任何极端的反叛,都不过是在推倒虚假的文明、虚假的社会和虚假的生活方式。托马斯·曼说战争是“净化剂”,“战争本身比胜利更能给人灵感”,战争被体验为最有力的大众运动,知识分子以反叛的方式投入这场运动,并与大众结成“命运共同体”。他们无法逃避由有教养的谈吐构成的虚假文化掩饰下的日常生活中的悲哀、卑微、失败和厌恶,似乎只有通过毁灭性的力量才能消灭虚假和邪恶。[3]我们看到虚无主义背后的问题在于,一切传统的价值和规则都化为乌有,一切皆有可能。无论是左派的革命还是右派的政治,所揭示的共同问题在于,现代西方政治已经与古老的政治和思想传统断裂。

阿伦特触及到了这个问题。传统的断裂,在她看来首先是理解的危机。理解源自从习俗中产生的现实感和共通感(common sense),极权主义摧毁的正是我们得以理解的基础。“我们已经失去了理解的工具,我们寻求意义,同时却受阻于我们没有能力产生意义。”[4]换言之,我们无法理解,正是在于我们无法与传统对话。无法理解过去,也就无法理解现在。理解的危机体现在政治中,“政治领域的基础已不再稳固,由此产生了这样一个社会,尽管当它受到严重挑战时,或许还能理解和判断,却不能给出判断和理解的理由……问题在于,当我们受到当今道德和政治问题的挑战时,在我们的回应中明显缺少传统的声音。伟大的传统寂静无声”[5]。

传统的第一层意义正是在此基础上凸显出来,它思考和要解决的是我们时代的危机,这些危机已经不能仅仅在现代性的框架中理解,而必须把现在置于过去与未来之间。“过去与未来之间的裂隙,在古罗马时期只能靠传统来弥补。到了现代,传统逐渐断裂,直到成为无人所知的秘密。结果这种令人困扰的裂隙,仅仅成为少数思想家的体验。”[6]这表明,现在蕴含在过去与未来之中。现在的基点(即阿伦特所说的开端)是从传统中生长出来的。开端的力量蕴含在传统中。现代人就像卡夫卡所描述的,在与过去和未来的斗争中,力图跳出传统,回到自我。现代人的狂妄自大在于以为自己已经找到了阿基米德支点,以为由此可以主宰天地万物。这种力图从传统中跳出、又以展示人的“伟大的创造性”自居的行为是虚无主义的根源。

由此,传统的第二层意义逐渐明晰,我们是与传统共生的。传统是我们的守护神,我们是传统的看护者。我们行动的力量来自传统。传统不是外在于我们的东西。我们不是把它当作工具使用。传统也不是一个“先验的概念”,不是“思想家虚构的神话”[7]。现代人以为,我们从神权和王权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而获得自由,成为自身的立法者。传统是我们要挣脱的东西;或者我们要对传统加以批判和改造,为我所用。传统是我们的对象和客体,成为以我为中心加以裁剪的东西。正是对自我的张扬,使我们逐渐远离传统。现代人离开了传统,才造成了世界的异化和丧失。

传统的第三层意义在于,它是我们进行价值判断的基础。“没有传统来选取和命名,传递和保存,来指明什么是财富及其价值所在,就不会有我们当今的共同体,也不会有过去与未来,只有世界的永恒变化和生命在其中的生物进程。”[8]但是,当传统的价值都已瓦解时,我们怎样去理解传统?在对本雅明的历史观的精彩阐释中,阿伦特说:“历史本身,也就是始于本世纪初的传统的断裂,已经使他(本雅明)的任务不再是摧毁,他只需要弯腰去选择废墟中珍贵的碎片。”[9]这些思想的碎片,就像沉到海底的珍珠一样,等待着潜入海底的人去发现。“碎片”的收藏者要重新发现旧的东西的独到之处,要对这些“碎片”命名和阐释,从而赋予它们以意义。

阿伦特对传统与现代的思考给我们的启示在于,对传统既不能只是反叛,极端的反叛导向虚无主义,又不能不假思索地接受所谓的古典传统与启蒙传统。对阿伦特而言,传统可谓是“音调未定的传统”。她既不是在柏克这样的保守主义者立场上看待传统,以为革命者的反叛摧毁了古典的贵族政治,殊不知贵族德性本身的瓦解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也不是在后现代主义者的立场上解构传统,以为民族国家是“想象的共同体”,一切宏大的历史叙事不过是个人英雄的权力意志和欲望的体现,殊不知那些与历史和传统断裂而毫无根基的个体实践更加虚幻,最终也难逃虚无主义的命运。

阿伦特思考的核心问题是现代性危机与虚无主义的关系。虚无主义是由于传统与现代的断裂所引起,传统的意义在虚无主义的危机中彰显出来,由此我们必须要与传统进行对话。但是怎样甄别传统中有价值的“碎片”?阿伦特发现和收藏了什么样的“碎片”?阿伦特的作品多运用现象学的方法,对于重要的政治现象进行剖析。她首先指出当今人们对这些现象理解的误区,然后把问题追溯到其源头,阐明其最初的理解,发现其问题,再带着问题考察这些现象在历史过程中如何呈现,为什么会走进今天理解的误区。这种方法最典型的运用是《过去与未来之间》,在其中阿伦特对历史、传统、权威、自由、真理等重要政治现象进行了解读。

如果说传统的断裂还只是传统与现代问题的表面,那么阿伦特更深层的努力则是要回答究竟是什么样的传统,为什么传统会断裂。探讨这些更深层的问题,必然要考察阿伦特的历史哲学,以及她如何理解西方政治哲学的传统,由此我们才能体会阿伦特从古典传统中寻求思想资源的良苦用心,才能把握阿伦特在传统与现代、拟或“古今之争”问题上的根本立场。

第二节传统与历史

尼采在《历史的用途与滥用》中提问,历史对于人生的意义是什么?黑格尔的“世界历史”观在19世纪的“回光返照”已经充分暴露了历史主义的危害,这就是过量的历史感使人失去了行动的力量。尼采认为,回忆与遗忘对于一个民族文化体系的健康成长,同样必需。问题是决定历史的意义的是我们的生活。历史应该是行动者的榜样,教师、安慰者,应该赋予行动者以力量。[10]但是当一个绝对的“历史过程”高悬于人的生活之上,历史则失去了它本真的意义,而是由外在的目标和终极意义来决定。

尼采的问题可谓是振聋发聩,以历史进步论为主调的近代历史哲学在20世纪初已经面临崩溃。当时影响很大的斯宾格勒的历史哲学其实是黑格尔历史哲学的最后挣扎。斯宾格勒把历史指向未来的时代,他寄希望于人类的意志能改变未来的命运,尤其是通过一种浮士德式的灵魂来支配未来。[11]海德格尔对此洞若观火,他指出斯宾格勒等人的历史哲学恰恰最缺乏历史感,我们需要对整个传统和历史重新加以审视。在传统的问题上,海德格尔早期的讲稿已经触及“传统的意义和正确性”的问题。“过去的历史为何成为决定我们今天的生活的决定因素?”这个问题正是针对历史主义提出,海德格尔提出传统,实际上和尼采的动机一样,那就是过量的缺乏生命力的历史会毒害人的生活。他由此提出“传统是一种生活的关联”(Lebenszusammenhang)。传统在事实(faktisch)的生活中。生活的事实性——此在,其自身就是历史的。[12]海德格尔指出的历史感,即所谓的“时间性”,也就是尼采所说的“非历史”的生活,强调的是“当下”的生活,“当下”是生活与世界的统一。海德格尔的哲学致力于解构西方形而上学,恢复苏格拉底之前的“自然”(physis)之道,旨在解除压在人们身上的形而上学思想包袱,使当今生活重新焕发出充满生机的生命力。

阿伦特对于历史与传统的重新审视与尼采和海德格尔对此问题的思考一脉相承。阿伦特更是将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推进到历史哲学与政治哲学上。她所思考的问题的核心在于历史与政治的关系。

一、现代历史与政治

现代历史意识如何产生?历史意识又是如何在“历史过程”中被体验?这个外在于人的生活的“历史过程”又如何决定人的生活?阿伦特认为,现代历史过程的形成与“非政治”密切相关,历史过程代替了政治。历史意识的出现与基督教的末世论有关。在基督教中,个体的“不朽”被天国的“永恒”替代。人生活的意义由彼岸的世界提供。基督教设置了过去与未来的端点,从而将人的行动置于确定性中。[13]但是,阿伦特并没有把现代历史意识仅仅局限在宗教体验中,而认为它与现代世俗化过程相关。世俗化的过程将政治从宗教中隔离出来,用自然法或主权为现实政治提供基础,这就使个人的不朽,亦即在宗教中的灵魂的不朽,失去了与政治联系的力量。

阿伦特想表明,黑格尔和马克思的历史哲学不仅与基督教有关,而且与世俗化过程有关。世俗化意味着无神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权威的转化,从宗教的威慑性转化到对人本身的恶的畏惧,即新的权威建立在对暴力的畏惧的基础上。这样,现代历史的非政治性就表现在它始终想借助于外在于政治的力量进行统治。如果说,黑格尔的国家是“神在地上的行走”,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批判则已表明,这个神就是现代民族国家本身。而“世界精神”,正如黑格尔本人所说,是“马背上的精神”,是民族国家的精神。

同类推荐
  • 听朱光潜讲美学

    听朱光潜讲美学

    对于如何处理中西关学关系的问题,长期以来众多美学家从各自的学术观点和立场出发,做了积极的探讨和研究。
  • 荣耀之重:暨其他演讲

    荣耀之重:暨其他演讲

    该书收录C.S.路易斯1939至1956年间的9篇著名演讲稿。这些演讲稿之论题,与现代中国思想密切相关。如,《荣耀之重》谈德性伦理的古今之别:今人以为最高德性乃“无私”,古人以为最高德性乃仁爱;《战时求学》一文谈的则是,保家卫国与大学求学两不相妨;《我为何不是和平主义者》谈和平主义之纰缪;《高下转换》一文则针对现代哲学之主流:还原主义(reductionism),等等。
  • 孟子与滕文公、告子

    孟子与滕文公、告子

    本书分为两部分:《孟子与滕文公》、《孟子与告子》。在这本书里,南先生对于中国历史上对人性善恶的辩论做了令人信服的裁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人应有的立身、处世精神,结合历史上正反两面的实例,进行阐发。读来意味深长,令人警醒怵惕。
  • 鬼谷子

    鬼谷子

    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纵横家的鼻祖。《鬼谷子》一书是其后学者根据其言论整理而成,被完整地保留在道家的经典《道藏》中。全书内容十分丰富,涉及政治、军事、外交、商场等领域比较多,主要讲述有关游说、辩论、韬略的理论,另外,还讲述了如何修炼自身、养神蓄锐;其中修炼自身、养精蓄锐部分,是全书其他部分内容的基础。
  • 得与失

    得与失

    《得与失:智慧人生的加减法》想要告诉广大读者的是,把握得与失的辩证关系,就能悟透人生成败的必然因果。书中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得与失对人生的不同影响。深刻而简明地介绍了如何正确面对得与失的考验,如何聪明地应对得与失的结果,让读者在新情明理中感悟人生的真谛,把握命运的机遇,从而创造完美的人生。
热门推荐
  • 绝色帝师红颜

    绝色帝师红颜

    为人冷傲,淡漠是她的保护色,其实她一直希望有一个人可以和她逐鹿天下,并肩看天地浩大。一朝穿越,她竟然成为了云染大陆最为出色的学院帝师,与一群将来要成为帝王的男人打成了一片,但是却没有一个人知道她竟红妆,只因她冷酷傲气,自有一股帝王的威严。这是一片奇幻的大陆,有着不可思的异能和凶兽。她一步一步走向世界的顶端成为众人心中的神。众多的王者是她的门生,因为她是不折不扣的帝师!他是九五至尊,帝王之像,霸气横生,器宇轩昂,生来就是坐拥万里江山如画,三千后宫粉黛,只是他的眼中却只容得下那个教他帝王之术的人,纵然冒天下之大不韪,袖手天下,他只愿意换她倾心一笑。妖娆异世,她是一抹孤魂,游遍天下也只为找到一个能够与她共度一生的人,她只想要一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为何如此困难?领略奇幻异世风采,尽在绝色帝师红颜!
  • 南少的冷艳娇妻

    南少的冷艳娇妻

    她身世成迷,不堪卑微,用尽手段只为寻找初恋男友;他是商界权贵,出身名门世家,一直高高在上独独独爱她成痴;他拿着那部手机,脸色铁青,质问她:“原来这都是你计划好的,你一直都在利用我!”她站在墙角,纹丝不动,坦然承认,“不错,南世城,从开始到后来,都是我计划好的,是我在一直利用你!”婚礼上,他霸道抢婚,威胁她:“蓝月,你这辈子!下辈子!以后的每一辈子!除了我,你谁都不能嫁!就算你不爱我,你也别想逃出我的手掌心!”
  • 名缰利锁

    名缰利锁

    在西方绘画作品中,命运女神总是蒙着双眼(表示不偏不倚)、脚踏圆轮(象征祸福无常),一手持丰裕之角,一手在抛撒钱币。假如命运具象化后就是这样一位女子,那么作者相信,本书男女主人公的经历为命运女神的行为作了最好的注解。
  • 女校之噬梦诡歌

    女校之噬梦诡歌

    四年前,一场招灵游戏风靡校园,却为一所大学招来了一场场的诡异事件;四年后,几个新生卷入其中,一次鬼楼的历险,一封神秘的来信,究竟把他们引到何方?而他们最终又能否解开这一团团的迷雾,找到最后的真相?
  • 未知的远古文明(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

    未知的远古文明(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

    《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未知的远古文明》编排体例合理,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易懂,可以满足青少年读者的求知欲,激发其探索“谜底”的兴趣。同时也可作为中小学教师进行科普教育的参考书,配合学校素质教育的目的,提高青少年素质与思想素质。
  • 刺杀何思源

    刺杀何思源

    国民党特务刺杀何思源的事,妇孺皆知。但是,刺杀何思源的那个特务是谁?他们又是怎么实施行动的,特务的命运后来如何了,等等细节,知道的人却微乎其微。有人曾问过特务刺杀行动中幸存的何思源的女儿何鲁丽,当年的行刺内幕究竟是什么?何鲁丽回答:我和你们知道的一样少。
  • 普京的男人法则

    普京的男人法则

    本书首次全面揭秘强人普京的22大男人法则,彰显普京刚柔并济的人格魅力、拼搏奋斗的人生历程、铁血柔情的王者风范,让每一位男人都能成为内外皆修、卓越非凡的完美男人。
  • 予长安

    予长安

    予我长安又如何,我不屑长安,不过是想同你一起湮灭在红尘中罢了。
  • 猎爱倾城痞后

    猎爱倾城痞后

    女强,男强,绝对强。女强,男强,绝对强。片一~“不好了,不好了,皇上和皇后娘娘又打起来了!!!”御花园,宫女们惊慌失措。“你这个贱人竟敢打朕?朕是皇帝!!!”某大爷怒,无耻的亮出帝王身份压制某痞子女。结果,某痞子女丝毫不买账,嚣张狂妄道“是皇帝又怎样?”“来人,把这个贱人的手脚给朕砍了。”尉迟大爷素来火爆,果断怒了!!!暴君发飙,云小姐涨气势了“你打女人已经够无耻了,姐还没见过哪个皇帝会像你这么小气!”“云兮儿,别摆出一副高傲的摸样来教训朕,朕恶心。”尉迟大爷大怒,教训他?她不配。“高傲?别说姐高傲,姐只是拒绝和禽兽打交道。”尉迟大爷咆哮“该死的,你说朕是禽兽?!.”见大爷怒了,云小姐邪笑“好歹曾经也兄弟一场!话说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老娘又没穿你衣服让你裸奔,你凭毛砍老娘手足?”尉迟大爷“......”
  • 多情少东俏管家

    多情少东俏管家

    他是浩瀚帝国的总裁,更是黑道老大,阴冷霸气,身边的女人多如浮云,他从不会付出任何的感情,他不介意女权主义者扔他砖头,他会用钱狠狠的砸下去,天下所有的女人都会用金钱来收买。她从没有见过这么无聊的人,而她是他的女佣,并且是他买来的女佣,没得跳槽,没得薪水,甚至没有公假!因为她的父亲是烂赌鬼,欠了浩瀚帝国的钱!过分,真的过分,她虽然卖身为奴,却是待字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