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81500000006

第6章 关于人生(5)

一个农民,终生局限于土地,其最大的欲望是温饱,至多是温饱思淫欲,此外的痛苦是少有或没有的。如果有一天走出农村了,便涉足更大的空间,欲望的风帆也可能由此升起来,随着眼界的进一步扩大,欲望更其膨胀。但是,不论是自然规律还是社会规律都限定人的意志和欲望,客观规律更不能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于是便发生客观存在与个人意志的矛盾,这种矛盾在人的内心形成强烈冲突,令人陷入不可超越的痛苦。一位平民,一直局限于平凡的岗位,其欲望是小康生活,至多是更加宽裕,此外的痛苦也是少有或没有的。如果有一天走上了领导岗位,便涉足了权力的舞台,悟到了上层的秘密,一方面欲望升腾起来,一方面不忿起来。一无所有时要求不多,欲望不高,所有很多时要求更多,欲望更高。做平民时充实而平静,幸福而快乐,做了官却浮躁而无聊,失落而痛苦。

人生犹如看风景,看景总是不如听景。已经见过的风景总是没有新奇之感的,兴趣和欲望总是在听到的风景中。虽然人都具有看景不如听景的经验,但人的本性是不满足于听景的,非要坚持耳闻不如眼见。但见到了,经历了,却更加失望。因此,人生就不是一个欲望满足的过程和幸福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失望的过程,一个痛苦不断放大的过程。

过来人还会留恋过去的,犹如结婚的人怀念恋爱的时光,成年人怀念儿童的岁月,这是眼前的景象给予了过多的痛苦的原因,但回到过去是绝对做不到了,犹如真正不婚是再也做不到了,回到儿童是绝对做不到了。人是一旦复杂起来就难得单纯,一旦明白起来就难得糊涂了,于是痛苦便浸漫着感觉世界,感觉便浸泡在痛苦的海洋。

人生做不到倒退,明白是必然的趋势,那么如何面对现实就具有了决定性的意义。其中的关键是理解,也即做到更加明白。对现实存在理解了明白了就会面对现实,就会产生和谐:与自然和谐,与社会和谐,与人和谐,身心和谐;不理解就产生冲突,带来痛苦。自然、社会和人都是人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自然给人带来的困惑是一种必然,人是要以忍耐来对待的,社会和人给予人的困惑是一种人为,所以,人就不甘于忍耐。不忍耐难免产生矛盾,矛盾其实也是一种必然,如果善于处理,矛盾一是不会激化,二是可以转化,出现有利的局面;如果不善于处理,矛盾就会升级,就会陷于冲突,就陷于斗争。斗争的结果是健康受影响,工作受影响,人际关系受影响,斗争就像洪水,把情绪把健康,把现实把未来统统淹没了,最终把一切努力摧毁。

个人的冲突不同于集团的斗争,其严重者往往牺牲个人,而集团的斗争是一种集体力量,这种力量的胜败取决于根据,也取决于强弱。集团是个人利益共同体,所以,为了个人利益,便以集团形式投入战斗。集团斗争成为必要而又必然的行为,力量的消长是必经的过程。正义的力量终于强大起来,代表正义的集团也强盛起来,个人便生活在正义的环境当中。但集团中的个人也不是利益绝对一致,个人利益始终相互冲突,人始终就在矛盾中生存。所以,人生不仅要善于解决矛盾,而且要能适应矛盾,人生才能过得去。

可见,人生难得糊涂之难就难在无法超脱于社会之外,无法超脱于矛盾之外,无法超脱于环境之外,也就是无法超脱于糊涂之外。其实,难得糊涂的本质也就是还不明白,甚至不可能明白!

环境与人生意义

人是脱离不开环境的,不管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物质环境,还是精神环境,人都是一定环境中的人,所以,人生意义也就与环境很有关系了。

人生意义应该包括贡献与享受。贡献就是发明创造,就是使他人得到,所以,人生要有意义,就必须贡献出力量,贡献出才华,贡献出财富,贡献出爱心,富于成就感;享受就是自己得到,所以,人生要有意义,就是要得到人生幸福必须的要素:感情有所得,能力有所得,知识有所得,财富有所得,还要身体健康,身处优美而自由的环境。环境既是人生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决定人生意义的重要因素。

人的环境是变化的,不是静止的。所以,对具体的人,就会有许多环境,但任何人的第一个环境都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人来到世间,也就同时来到了自然和社会中,这种自然和社会都是不可选择的,犹如父母是不可选择的。人在自然和社会中成长起来,自然和社会在发生变化,人也在变化,同时,人还要选择环境。于是,人便有了第二环境,第三环境……

人对环境的选择规律是:人往高处走,人往富处走,人往安全处走,人往平安处走,人往美丽处走,人往和谐处走,人往有用武之地走。

但是,具体的人所具有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是历史的,而且这种状况已经被社会所确认并维持和保护,所以,现实中的人要想使人生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就必须改变所处的环境。而要跻身优美的自然环境,跻身理想的社会环境,甚至获得美好的文化环境,首先必须从改变自己在社会中的身份地位开始,途径就是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本领,抓住机遇。随着自己社会身份地位的改变,也进入富裕的自然环境中。比如,一个农民出身的人,通过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强自身素质,进而改变自己的农民身份进入上层社会,进入民主文明的社会环境,也进入富饶美丽的自然环境,使自身的物质与文化环境都得到改善,实现更大人生价值,让人生更有意义。

于人类而言,要进入美好的自然环境和文明的社会环境,就不仅要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而且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使人类的环镜不断得到改善;不仅要认识社会改造社会,而且人类社会要和平共处,使人类社会文明不断提高。

但是,环境毕竟具有客观必然性,优美和优越的环境得不到怎么办?就要认识,就要改造自己。

于人生意义而言,客观环境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人不一定在富庶的自然环境生活人生必然有意义,人也不一定在大都市生活人生必然有意义,人也不一定在高的地位生活人生必然有意义;人不一定在贫穷落后的地方生活人生就没有意义,人也不一定在小城市生活人生就没有意义,人同样也不一定在平凡甚至低贱的岗位生活人生就没有意义。

城市是经济中心,商品集散地,但许多人却生活在财富的边缘;城市是文化中心,繁华似锦,但许多人却生活在精神的边缘;城市是人多民众之地,熙熙攘攘,但许多人生活在感情的边缘……

人生的意义与环境有关但不取决于环境,与地位有关但不取决于地位,与财富有关但不取决于财富。马克思出生于德国的一座小城特利尔,但成长为一名伟大的思想家,他身处资本主义社会,却成为一名共产主义者。大都市居多的是贫民,小城市也不无富翁;富庶环境中也有碌碌无为之人,贫困环境也造就优秀人才;地位极高的人也难免平庸,地位低下的人也不无创造发明,这都是普遍现象。所以,在客观条件一定的情况下,人生的意义就完全取决于人身,也取决于人心,取决于人之身心的统一。

马克思认为,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利益;毛泽东倡导,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可见,这人生意义的标准就有两条:一条是于社会于人民是否有益,另一条是于自己是否有益。因此,这人生意义的实现就是不讲条件不论时间的了,只要在群众中间,只要自己的能力能达到,只要自己心力能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就能实现。健康和智慧就是人生的意义,自由与平安就是人生意义,事业有成和有所创新就是人生的意义,财富充裕就是人生的意义,家庭和睦、亲朋友好就是人生的意义,社会关系和谐就是人生的意义。

因此,人生的意义正在于超乎地域、地位和贫富生活。心安即富地。大都市的无为哪有小城市的有为更令人生有意义?富裕的无聊哪有贫穷的充实更令人生有意义?有权的不安哪有无权的踏实更令人生有意义?

道理似乎就是这样,但人还是要必须选择环境,不断选择环境:选择生存环境,选择工作环境,选择自然环境,选择社会环境。这也应该是实现人生价值,让人生更有意义的追求,因为有理想有能力有作为的人在一般环境、平凡岗位就能干出不平凡的事业,但在更好环境和岗位能做出更大成就,这就是人往高处走的必然性。

但是,如果不能改变环境怎么办?必须做到两点:一是不要因此气馁、自卑和懈怠,二是要正确认识,保持一颗自信、平衡而健康的心理。

人生意义不仅在于作为,而且在于认识。认识到一切皆身外之物,那么一切财富、权力、地位、环境都不是具体人的内在因素,不是具体人的内涵,也不是人生幸福和人生意义的必需要素。只要具备了高的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只要表现出高的表达能力,只要有高的道德修养,只要有高的创造能力和贡献,总之,只要具备较高的认识和改造能力……那么,就具有了不同寻常的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

但现实的悲哀正在于人总是忽视人,在于把人之外的因素视为人内在的要素。所以,权力、地位、金钱甚至生产生活的环境始终成为人的标准甚至标签,人生意义和价值在其中,人生价值的评价也在其中。于是,人的内涵就被人彻底忽视或抛出人的评价体系,不管有无内涵,人都在金钱、权力、地位的道路上拥挤:出人头地了,一身光彩;淹没在其中了,便蓬头垢面。

人总是形象大于本质的,所以俗语便有“人活脸树活皮”的概括,这人生真是面子大于一切了,也即形式大于内容,现象大于本质了。作为世俗价值观必有其社会历史原因的,但存在的未必就是合理的,只要认识了,就不为其所惑,也不为之所动的。

人生意义的至高境界在于对社会对人类的贡献,这贡献可分为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物质贡献的直接意义是有限于时间和空间的,对未来和广域意义是间接的,精神贡献的意义则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技术进步可能把人类社会推进到极文明的高度,把生产力推进到极发达的程度并为人类社会创造出极大财富,而且这贡献是极其有意义的。所以,做出物质贡献与做出精神贡献的意义还是不同的。比如设计并建造了一座桥梁,发明了一项技术与哲学对人类的思想和精神的影响,孔子儒学对中国人思想道德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的影响……都是有意义的,但意义又是不一样的。

存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精神。任何意识都是存在的反映,但是,认识是怎样地改变着自然,精神是怎样地创造着物质!

精神财富的创造并不是唯条件和环境的。在落后的时代,贫穷的地方,创造出丰硕的精神成果,不朽的精神作品,建立起跨越时空的思想理论体系,这不仅可能,而且已经客观存在,创造者的人生意义也就在其中。

在任何环境、岗位,在任何时间和空间都可以实现人生意义,富裕与贫穷,有权与没权,位尊与位卑……都不是人生意义的绝对条件。有位而无为,有权而乱用,贫穷而成就大业,位卑而未忘忧国,都是人生意义的普遍表现。

最大的领导就在最大的都市,身居最高的职位,行使最大的权力;最小的领导就在最小的单位,身居卑位,行使最小的权力。但优秀的人可以在任何环境实现人生意义,体现人生价值;平庸的人即使身处都市、位居高职、手握重权,也只能享受生活,度过人生时光。

马克思反对地理环境决定论,也坚持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实践也一再证明,身在同样的环境中,确实有人成功了,有人却很平庸甚至很失败。这说明人生意义和价值的实现是既系于环境,也系于自身努力的。而且,在一般环境要取得成功,不仅仅需要努力,而且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付出同样的努力,在优良的环境会取得更大成功,而在一般环境效果可能会很一般。所以,不仅人的素质与汗水决定效率和效果,而且环境也决定人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

一定环境中的人要实现其更大的价值,让人生更有意义,就必须既认识环境,又改造环境。

社会与人生

人始终是社会中的人,人的命运始终任社会制度摆布,不管是《巴黎圣母院》的爱丝美拉达,还是《林家铺子》的林老板,抑或是文革时代的“牛鬼蛇神”,他们自己无奈于现实,人也可以同情他们,但却无助于他们。因为制度左右个人的命运,而不是人左右人的命运。所以,社会制度环境于人生意义更其重要。

一种社会制度令绝大多数人无法生存时,人们会起来变革或革命,革故鼎新,使人和生产力获得解放,但一种制度还存在时,必然对个人产生不同的影响,并决定个人的命运。

人首先是自然中的人,接受自然的哺育,人当然也受到自然的限制甚至灾害,但自然加于人的祸福正在于自然。因为自然,所以人只要大难不死,就可以通过自己的选择改变自己的命运,比如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实在不行,还可以选择逃避,离开干旱、风沙、雨涝、霜冻,等等。因为自然是不平衡的,资源不平衡,气候不一致,地形有差别,有平原也有高山,有干旱的西北,也有葱郁的江南,所以,人只要逃离了恶劣的自然环境,也就逃离了厄运,命运也就由此改变,由此苦尽甜来。

同类推荐
  • 众说钟叔河

    众说钟叔河

    本书收录了1981—2014年间评介钟叔河出版成就及创作成果的文章,根据文章内容共分为四辑。辑一“先行者并不孤独”,多为综合性文章,纵论钟叔河其人其书;或集中一件事情,一项话题,一次见面,一点印象。辑二“现代读书人的胸襟与眼界”,主要谈钟先生所编书籍。辑三“青灯有味忆当年”,偏重于钟先生自己的著作。辑四“温和的意义”,专收商榷、批评、讨论类文章,力图呈示全貌,保全“众说”况味及“百家争鸣”之追求。钱钟书、杨绛、张中行、黄裳、朱正等大家云集,字间行里,时间深处,诉说钟叔河先生的文人本色、编著成果,以及不绝如缕之文化回响,极具可读性与史料价值。
  • 活出那份娓娓道来

    活出那份娓娓道来

    有这样25个人,要么他们的名字让你如雷贯耳,要么他们的作品让你如雷贯耳。李健、刘若英、孟非、林青霞、汪涵、陈道明、吴秀波、史铁生、麦家碧张充和、韩再芬、老树、阿城……其实你还不够了解他们,真正打动你的是他们的植物系属性,拒绝嘈杂和喧哗,静水深流在自己的河道。他们呈现了生命最自然的状态:不喧嚣、不攀比、不攻击、不急功近利,像一株植物自然生长。这是一个找自己的过程,他们找到自己,并与自己和解。于是任生活匆忙、人心浮躁,他们内心有自顾自的坚持,在这个浮躁快速的社会中专注地、慢慢地、简单地过自己最想过的生活。
  • 后顾之忧

    后顾之忧

    班车从城里出发,走了两个小时才到这座郊县县城。沿着新中路向左,转入新西路,尽头便是一座军营;继续向左拐,穿过一片小树林,再沿着一条干涸了多年的满是白沙和大块鹅卵石……
  • 名家名作精选:老舍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名家名作精选:老舍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北方的春本来就不长,还往往被狂风给七手八脚的刮了走。济南的桃李丁香与海棠什么的,差不多年年被黄风吹得一干二净,地暗天昏,落花与黄沙卷在一处,再睁眼时,春已过去了!
  • 潘家华诗文选

    潘家华诗文选

    潘家华诗文选是潘家华的一部纪实文学作品,生活气息浓烈,文学功底深厚,内容真实感人。管道作家杨德勇为文选作序。潘家华希望在纪念“八三”工程会战40周年的时候,将这本书奉献给为中国能源通道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石油管道人。
热门推荐
  • 东野圭吾作品系列(七部)

    东野圭吾作品系列(七部)

    东野圭吾,日本推理小说无冕之王,直木奖、吉川英治文学奖、江户川乱步奖等重要文学奖项得主。本系列收录东野圭吾的《变身》《圣女的救济》《只差一个谎言》《名侦探的守则》《祈祷落幕时》《麒麟之翼》《红手指》等七部小说。
  •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老人言”是老祖宗用鲜血和脑浆写下来的忠告。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为什么他们会落得如此境地?究其原因,还是对老祖宗留下来的处世之道悟得不深。有句常常在我们耳边响起的俗话说得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老人们经过的事多,走过的路多,接受过的历练多了,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也就深刻得多了。这些口耳相传的智慧,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去领会。
  • 家有功夫女友

    家有功夫女友

    一个是乡村女孩,一个是京城阔少,怎奈命运百般撮合,竟然不期而遇,不期再遇……
  • 北方的相思

    北方的相思

    与“下半身”写作不同,与晦涩、冷冽不同,女诗人桑小燕这本诗集充满情意——对万物有情,对亲人有情,对岁月有情,对一切生命有情……这一切温暖、深情,充盈着满满的爱。《北方的相思》一书,作者选择了近年来诗歌创作中的精华作品,以细腻的情感,生动的语言,心旷神怡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爱情、忠善的理解和追求。诗集分五辑,共195首诗歌。诗歌内容丰富,上天入地,表外里内,动物植物,山川河流,老人孩子,男人女人,思想情感,物质精神,几乎无所不包,饱含了诗人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作者简介桑小燕,山西黎城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四世三生几回欢

    四世三生几回欢

    诛仙台上销魂柱边,她受贬谪,抽去根骨,失仙散神,落凡成妖。他说:“你为何如此执迷不悟!”她不可置信:“你...你竟不信我...”五百年后,九难山下。一念之差间,他收转世重生的她做了徒儿。师姐排挤,师兄捉弄,满门上下避之不及。更有同门师妹栽赃陷害。她委曲求全,小心侍奉,为的不过是他能信她,能说一句:“妖儿,我信你。”可是到了最后,妖凰出阵,天下大劫。不是她,明明不是她。错了,都错了,他竟还是这句话:“你为何如此执迷不悟...”
  • 名家教子书:父亲的榜样(中国篇)

    名家教子书:父亲的榜样(中国篇)

    古语说:“子不教,父之过。”从古到今,父亲在孩子成长教育中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责任重大。父亲如果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教育子女的责任和义务,那将是非常严重的过失,父亲是孩子人生的导师,孩子的点滴进步离不开父亲对他的科学培养。本书介绍了近现代中外36位成功父亲的教子经验,这些“榜样父亲”的教子经验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教育哲理,在中国家庭教育的历史上、在今天都有着广泛的影响,意义深远,而且他们的教育智慧在今天的实践中依然不断地被运用。本书可读性强,指导意义深远,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力求对中国的父母起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子指导作用,是当代父母不可多得的重要参考。
  • 仙风媚骨

    仙风媚骨

    修仙路上,别人弹指之间便能变昼为夜,撒豆成兵,挥剑成河,呼风唤雨。而叶青双,为什么这一切都只能用拳头解决?不用法术也行,反正别人也不能对她用。罢了罢了,既来之则安之,大不了咱不要优雅的姿态,做个暴力女修。于是,她扛上了一把比自身还大上两三倍的斧头,开始了崭新的修仙生活。诶诶,那边几个骚年,看什么看,没见过妩媚女子拿彪悍兵器吗?——————书友交流群:191963217,暂时空无一人,期待你加入……
  • 天种

    天种

    天启四千一百零七年。三宗避世不出,淡眼俯瞰赤芒。为的就是等到这人。因天而生之种,荡起大陆的逐鹿之战,就此拉开。启明之时,有人应运而生,最后却众叛亲离,人所不容,他又该如何选择,或者,这还是一个阴谋?...轻轻淡雾乱神楚楚青天人寒,幽幽白发乱世,茫茫尸海不尽。
  • 恶魔谋妻行动

    恶魔谋妻行动

    报复一个男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嫁给他,从此吃他的,玩他的,还能虐待他的女儿,顺便爬墙摘几朵红杏,闹得鸡飞狗跳再拍拍屁股走人,可是安心没料到她非但走不了,她还是当着全国人民的面被他抓回去的,彼时大街小巷都在播放他的御妻名言:童安心,你老公喊你回家跪搓板!
  • 霸道总裁看上我:你别想跑

    霸道总裁看上我:你别想跑

    新手入坑,请多多指教。传说最神秘最有钱的陆少,手段狠毒,没有一个人敢惹他。从小到大身边没有一个女的,甚至被人怀疑是GAY的人,此刻为什么抱着她?又亲又搂的?有谁能给她解答吗?这根本跟传闻不符啊好不好。陆堇煜:唯一,往后余生让我守护你。安溪:谢谢你重新找到了我,我也找到了你。(甜文,偶尔有点小虐,宝宝们放心入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