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06000000006

第6章 北京城市地理(5)

这期间,她回来过两次。每次都给我打电话,说要来看看我。我说好呀。但是——住得实在是远,相距四五十公里。这个距离似乎比中国与美国还遥远,她说,她根本不敢在北京开车了,总觉得大街上的车横冲直撞的。我还不理解,我说北京的交通秩序多好啊,比其他地方强多了,还限行呢。她说,那也不敢。和美国不是一个节奏,也不是一个规矩。

约好见面的事情就这么无限拖延着。我要开车去接她,然后再送她回去,对我来说也是个巨大的工作,来回两趟就是两百公里。而她打听了地铁的线路,说下决心哪天坐地铁过来,但终于没有来。

两次回国,相距两年。这两年都是这样的情况。等再在MSN上见面聊起时,她已经又在美国了。

另外一个朋友,是以前的同事,比我还大几岁。他去年去了加拿大,几个月后回来,是要接母亲去那边探亲。这回是因为住得近,所以能经常见面,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他半夜打电话过来,问我想不想去吃消夜。一打听,他竟然已经从六环外的家跑到了四环边上的亚运村,就为了喝口粥。我问他为什么不就近找个饭馆叫个餐,他想了想说,觉得不卫生。

这就是变化。来得特别快,源自不同的生活质量,一些很普通的事情,已经让人感到不适应原来的环境。他告诉我,在那边扔垃圾都是有规矩的,即便是用塑料袋包垃圾,工人也不会收走,规矩就是没有塑料。在习惯了新的规则之后,他当然对门外垃圾袋乱飘的郊区饭馆,难以接受。

不能接受的还有空气。他回来几天后,开始每天咳嗽,就像一个老烟枪。实际上他从来没有抽过一支烟。当然,他的皮肤也开始起皮儿,起了小包。这么说吧,他在北京待了二十多年,出去了几个月,脑子洗没洗还看不出来,肺是先给洗清爽了,回来以后,就感觉到非常刺激。

“我总觉得空气里有一股糊味儿。”他说。这说法还是第一次听说,以前我听从外国回来的人普遍反映,都说空气里有股汽油味儿。

我赶紧跟他说,你别念叨了,再忍个几天你就回去了。你让我们这些没地方去的人怎么办?听你们说得多了,我都觉得喘不过气来,该憋死了。

北京是个乐土吗?很多年轻人都跑到北京来讨前途,忍受拥挤,抱怨房价。但也有很多人忙不迭地在离开北京。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它开始留不住那些有积淀的人了。新来的人带着希望和征服欲,成熟和追求;与世无争的人带着财富离开,它以后的文化就永远是浮躁的、变化的,没有根基。

几个已经出国的朋友,在MSN上的签字都挺有意思。有人写着: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还有人写:出来了我爱国,不出来我没法活。

北京买房地图

(本文写于2013年初。北京的房价一会儿一蹿的,现在早又升了,不是这个价了,里面的数字,也就仅供参考吧。)

不实地看一看,就不知道房子有多贵。看报纸或者网站都是虚的,写稿子的人本身就不靠谱,想知道房价,就得找中介直接问。

北京是个千层饼,一圈圈由内到外,二环、三环、四环……直到六环。如果手里有五十万,那么在二环内能买到十平米多点的平房,也就搁下一张床吧,就转不开身儿了。五十万的百元钞票,都未必铺得开。所以,二环以内有房产证的人都是百万级富翁,如果他们把房子变现的话。

百万能买什么房子呢?二环边的楼房,二手的,基本是三万八九千一平米,百万连三十平米都买不到,到了三环附近,则是三万二三了,将将能买下小型一居室。9月末的时候我看房子,一个小女孩想买一套37平米的一居,房主开价120万,她还110万,房主降到116万,她涨到112万,实在谈不下来了。她没钱了。现在再去看,同户型的房子,138万售出了。

这些房,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算是旧房。

二手房的价格,四环外是二万四五千一平,五环外大约是一万七八千一平。这里离市中心已经有二三十公里的路程。东边和北边的房子更贵些,西边和南边的要便宜一点,下风口嘛。如果是新房,就要贵些。若是把二手房当基准,得减去一环。若是学区房,也得减去一环。总之,一百万确实算不了什么。我记得刚工作几年的时候,攒钱攒到一万块了还沾沾自喜来着,觉得自己是个“万元户”,了不起,现在看来,有一百万也算不得什么。难怪有些人干脆不买房,愿意拿钱去全世界旅游。一套房够转好几圈的。

北京的三环以内,已经不再批住宅用地了。换句话说,现在三环以内的宅子,有一套算一套,全是有限资源,只会少不会多。三环边上外企多,公司多,所以房价也会高。一出东三环有个霄云路,那里有个霄云路8号,著名豪宅,精装修12万一平方米,最小的户型也得四五百平米吧,没个六七千万拿不下来。出于好奇,我在网上看了看户型图,看晕了,在屋子里曲里拐弯还真容易迷路,看来住那样的房子,必须得有管家和仆人,否则收拾不了啊。

原来城里住的,都是普通老百姓。比如二环和三环之间的三里屯十字路口,西北角有个幸福三村。那住的大多是工人,一大片小平房。由于从机场高速下来,必然经过此地,经常有外宾外商路过,看着路边实在不美观,于是砌上了一堵墙,跟万里长城似的,把小平房们挡住。当然这都是老皇历了,现在那里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平房早已不见踪迹。人也换了,老住户都搬迁了,这里变成富丽堂皇的商场、餐厅、酒吧、写字楼。

北京就是这样变化的。所谓“皇城根儿下”,已经不存在了,人们被分散到郊区。老北京和他们的后代唯一能聚起来的地方,就是工人体育场,他们常在那里看国安队的比赛,所以工体又叫“最后的四合院”。但国安队里,纯北京土著也不多了。每个城市都有自己长期以来形成的气场,北京正处在气场大变化之中,原来的气场不可逆转地消失着,不知道新的气场是什么味儿的,是山西味儿的,还是内蒙古味儿的?

三环边上有处一居的房主,我和他们谈过,他们卖房的原因是孩子大了,住不下了,想卖掉小房,到远处去买个大些的房子。一家老实巴交的人,都在工厂里干了一辈子。他们也开始了自己的漂移。能守住北京城的老北京人,以后越来越少了。

北京的宅子

电台里有一档节目,征询大家每天上下班的距离,结果听众发来的短信不停地刷新纪录。当有人说自己每天往返120多公里的时候,主持人已经有点把持不住了,但最后的纪录是200多公里。这个人住在北京北边的沙河,要到北京南边40多公里的河北涿州上班。

“究竟是什么样的工作能支持他每天这样往返呢?”主持人不解地问。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回答,沙河的房子是自己的,不愿意出租出去,所以就宁可忍受长途奔波。

北京的门槛已经越来越高,能在沙河买房,已经具有相当的实力了,那个五六环之间的普通住宅,已经飙到每平米两万上下。别说买房,租房价格都很凶狠。三环内的一居室,不到40平米的,租价在3500元到4000元之间,已经不是一般人能扛得住的了,基本都是些公司的主管和外国人在租,他们觉得在北京买房不太合算,干脆就先租着,省下钱来回家乡买房子。

一般的北漂,基本都得合租。有报道说,东三环有个80平米的两居室,住进了25个人。之所以这么做,就图个上下班方便。要是对居住品质要求高点,想弄个单间什么的,非得五环外不可了,每天六七十公里上下班很正常。干了十年八年,有力气买房子了,基本也都置在燕郊、涿州这些地方,七八千一平米,至少比北京界内的房子便宜一半。

其实,也有人完全生活在另一个气场中。这些人都是沾了前些年囤积房子的光。因为想换房,前一阵我在郊区看了不少房子,实在是有趣得很。有些小区已经建起了十几年了,竟然还有不少毛坯的二手房出售。一看房主就是囤房子的。还有一个小区更为极品,是联排别墅。那个房主嫌房子的布局不合理,竟然自作主张把房子拆了,准备重新盖。可拆到一半,估计是觉得房价涨了有利可图吧,变了主意,又想出售。所以,我就被中介带到了颓垣断壁荒草丛生的房子前——这样的“房子”,还好意思拿出来卖吗?

坐地涨价的人也有。

有一次我看上了一房子,要价两百多万。我觉得还成,想约房主见见。中介打电话去约,那边说自己在出差,一周后回来。结果一周以后,反馈回来了,想要的话再添二十万。我琢磨了两天,觉得房子好还是第一位的,也咬牙答应了。不想房主说,他这房子卖得太便宜,老婆抱怨了,真想买,就再加二十万。

这算是做交易吗?中介都生气了,建议我别买。后来打听出来了,这哥们儿哪有老婆啊?就是前几年,几个朋友凑了点钱,买了套房想做投资,结果限购风声出来了,怕砸手里,就准备挂牌卖掉,可卖着卖着又觉得后悔,所以玩起了这手。

现在那房子还没卖掉呢,因为真的限购了。

还有一次,说是一个煤老板为女儿准备的婚房,可女儿嫁了个如意郎君,一起去美国了,这婚房就没用上。因为房子是豪华装修,所以卖得就格外贵些,我就去看了,买不下来还不兴学习学习装修吗?结果进去一看就傻了,这位老板真把自己闺女当公主了,还是欧洲的公主,全房就俩颜色:粉色和白色。屋里各种曲里拐弯的铁艺,全刷了白油漆或者粉油漆,各种纱各种流苏,让人觉得活像进了欧式家具布艺店。这……还真不太像人住的地方。

当然也有混搭的,中式的竹木地板,加欧式的窗帘浴缸,古老的红木家具,加卡通的灯具墙纸……转的房子多了,就会有这样的感慨,文化人真买不起大宅子,只有没文化,才能无顾忌,才有买下大宅子的希望。

多少好房子,就这么被糟蹋了啊,看着让人心疼。

这个城市就是这样,让房子给分了层次。有在蜗居里挤着的,有拼命往上冲期望住上像样宅子的,也有拿宅子不当回事的。每个人都在拼命向上一个阶层爬,生怕自己被落下,而且都在鄙视和攻击比自己层次高的人……我也一样。

北京是两个城市

去办理公积金贷款,人家经常会问个问题:你的公积金是市属的还是国管的?

这个问题就说明北京是两个城市。一套系统,是中央机关;另一套系统,是北京市。两套系统按照各自的规律运行着,风格截然不同,当然外人也看不出来,一码说北京人多官多。当然多了,两套人马都要吃喝行嘛。

举个简单的例子。多年以前,肉蛋菜什么的涨价了,市属系统会直接给些补助,弥补一下人们的损失。国管系统呢,则直接发东西——从自己的基地里调货,不在市场买了还不行吗?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媒体。市属的一拨,那就比较琐碎,管得相当严;中央的好一些,相对信息量大些。读者分不清楚啊,总觉得一些媒介风格不一样,其实是系统不一样而已,要不怎么分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呢。高校也一样,带中字头的和带北字头的不是一个系统。

中央级的行政单位,大多集中在西边,三里河一带。北京市的,则集中在东边,王府井以南的正义路。比较简单的划分方法,带“中”字头的,基本是中央系统的单位或企业,其他则归北京市。但也有例外,比如北京师范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就总让人糊涂——要全弄清楚管理的归属,还真不容易。

这就是北京的一个难处,什么都得去协调。相当于两个城市建在同一个地盘上,地方服从中央,还得发展地方,那就得多下一番功夫。如果再算上军队系统,那就更热闹了。

好的办法,是两个行政中心在地理上离得稍微远点,别都挤在市中心,这样可以把人群和车都分流。曾经一度有把北京市的行政中心东迁到通州一带的建议,导致了通州大发展,房地产搞得风生水起。现在很多人住到通州去了,通州进城的路天天水泄不通,可机关们并没有搬迁。人们差不多已经把这事儿忘了。

两套也有两套的好处。办个事情,犯不着赶飞机火车了,打个车就能跑通关。还比如,恰巧你有个亲戚朋友同学熟人在中央系统工作,聊个天,瞬间就可以有全国视野。房产调控还会不会加紧啊,石油两巨头到底怎么回事啊,经济发展什么的是快还是慢啊?这么一说,对自己以后的投资理财都有帮助。什么都得往两方面想,有不便利的地方,就有便利的地方。

另一个有趣的事情是,可以经常遇到一些神神秘秘的人物。例如饭桌上,就会见到些满面红光的老中医(或者气功师)。他们的一大特色是,身边总跟着一个特别能说的人。这位充满江湖气的大忽悠会跟你探讨周易八卦之类的理论问题,然后会聊到“首长”或“首长家属”们的奇闻异事,五光十色。当饭桌上有人特配合地发出惊叹时,大忽悠会不失时机地表明,之所以知道这么多内幕消息,全是因为身边这位大师总给首长看病(或发功)。这时候,大师便会颔首微笑……相信饭后,就会有人求他了。也许不是看病,只是在搞什么活动的时候,走动一下,请个首长出面,再不济请个首长题词也行。

总之,你永远也搞不清,水有多深。

同类推荐
  • 中国未解之谜(下)

    中国未解之谜(下)

    本书精心遴选了众多中国最经典的未解之谜,内容涉及自然地理、科技发明、考古发现、思想文学、历史人物、书画建筑、民风民俗等诸多领域。用通俗流畅的语言、科学的视角,探索世人瞩目的、尚未破解的神秘现象与谜题。结合诸多文献资料、考古发现与最新的研究成果,生动剖析种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揭示谜题后隐藏的事实。
  • 四川客家“崇文重教”的历史重构

    四川客家“崇文重教”的历史重构

    从“崇文重教”的角度,运用比较研究方法,探讨四川客家教育的族群性和区域性特色。即从族群比较的角度,将四川的客家人与湖广人作比较,分析客家文化在与巴蜀文化的融合与冲突中,为了保存自己的文化特色,四川客家教育所充当的角色及发挥的功能,突出客家教育的族群性特色;通过区域比较,即在比较四川客家聚居区与客家散居区以及四川客家与闽、粤、赣客家的基础上,初步分析出四川客家教育的地域性特色,揭示了四川客家教育的时空差异,分析四川客家教育发展模式与特色,从而勾画出四川客家的教育史轮廓。
  • 世界文化博览1

    世界文化博览1

    带你领略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享受精神的盛宴,浓缩世界文化知识精粹。旨在为读者提高文化修养、丰富人生内涵、添加知识储备、准备写作素材、增加聚会谈资……
  • 管子(精粹)

    管子(精粹)

    《管子》一书是先秦时期各学派的言论汇编,内容庞博,包括法家、儒家、道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和农家的观点。《管子》的成书过程是历史发展的结果。管仲在世时由于功业显赫、立言精辟,他的追随者便开始收集整理其言行,春秋中后期管仲的事迹和学说被管仲学派丰富和发展。战国时期管仲学派及其学说进一步发展,并与诸子百家争鸣交流,进一步完善了这一学说体系,从而为《管子》一书的完成提供了坚实基础。本书从《管子》中精心遴选43篇精华篇目,并对原文逐一进行注释和翻译,力求从政治、经济、礼仪等各个角度,全方位展示管仲的执政见解与措施,准确阐释管仲的伟大思想,是现代人研究先秦时期政治经济的珍贵资料。
  • 手相与面相

    手相与面相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手相与面相》对人的手相与面相进行了科学系统的分析,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各种新的内容对人的手相和面相进行详尽细致的归类,并加以逐条分析归纳,书中还特别提到国外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而得出的关于人的手相和面相的一般规律,总结出了一些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可以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指导与参考,不再是以往的那些把人的手相和面相与人的命运定数、凶吉绝对联系起来的迷信说法。
热门推荐
  • 比丘避女恶名欲自杀经

    比丘避女恶名欲自杀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缘是天外仙

    缘是天外仙

    与心爱的人一起穿越,按正常剧本就当同甘共苦,患难真情吧?偏偏他们刚穿越就莫名失散;成了修真界第一人的衣钵传人应当耀武扬威,横行无忌吧?偏偏师父已死了400年,倒是各种仇家怨侣还留了一地;蓝元珠里封印的是个来历大到惊天的家伙,可惜只剩残破魔魂,终究也还是个招灾惹祸的魔星;半路入伙的凤羽公子,在俗世中倒是顶尖的高手,可哪个修真人士在俗世不是万人敌?……好在这里世界架构还算稳定,没有战争没有末日没有崩坏,师北北可以愉快地(?)进行被调教以及反复被调教的穿越日常。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一名合格的继承者(大雾)!总之,这是个缺爱的姑娘得到很多爱的故事。
  • 凤凰斗:蛇蝎帝后谋天下

    凤凰斗:蛇蝎帝后谋天下

    重生前,她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长公主,却被自己的娘亲当作夺权的筹码扼死在软榻之上。重生后,她沦落为冷情王爷身边低贱侍妾,他却一反常态宠她入骨。这看似无边的恩宠,实则却是将她推向风口浪尖。想害她?照单全收。想阴她?放马过来。想除她?有胆便试。拆阴谋,除异己,迫亲母,诛皇兄,纵使十恶不赦,血染天下,她也要逆天复仇,在所不惜!【支持正版,支持作者劳动果实,谢谢各位亲。】
  • 诸葛后传

    诸葛后传

    十几年前的阴谋,一个难以逃脱的命运,让一个本迷失在乱世的年轻人明白了生存的意义,为了伟大的梦想,三国之后真正的乱世才刚刚开始!君主们心中的小算盘,征服与背叛,奇攻妙计,强横的军队并不一定可以战胜少数人的智慧,和平的愿望是否可以实现呢?……
  • 虎丘茶经注补

    虎丘茶经注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名师范志

    大名师范志

    大名七师党组织建立后,以扩大“读书会”名义吸收更多学生参加革命活动,组织他们阅读《新青年》、《向导》等进步书刊,宣传革命思想,抨击黑暗势力,在社会上颇有影响。至1927年1月,大名七师党组织在校内又发展10多人,其中有解蕴山、裴志耕、曾则西等。此时,赵纪彬、刘大风和李大山三人到北京,经李素若、刘伯庄联系,找到了中共北方区委、汇报了大名七师党组织的工作,并提出去武汉学习的要求。
  • 悠悠田园药草香

    悠悠田园药草香

    李芸穿越了。亲叔欺辱,她凶悍操刀护母。祖母恶毒,她强硬逼她退步。幼弟纨绔,她冷酷饿他肚腹。开荒地,种药材,努力变成白富美。悠悠田园药草香,引来采花俊儿郎。【片段1】“芸芸,你终于对我有感情了,我好欢喜。”“我一看到你这张脸就觉得讨厌。”“嘻嘻,还说对我没感情?要知道,讨厌也是一种情感。”“…”【片段2】“我发过誓不嫁人。”“那我嫁给你。”“不怕我克死你?”“石榴裙下死,做鬼也风流…哎哟,捏我做什么?”“你死了,我娶谁?”
  • 榜样的力量

    榜样的力量

    职场上,一个有感召力的领导,是团队的核心,是团队成员的效仿对象;生活中,一个有感召力的人,是圈子中的焦点,是周围人眼中的榜样。感召力是一种领袖气质,只有不断追求超越的人才能驾驭它,用好它。《榜样的力量》共十二章节,内容包括超越自我,追逐成功、理想是船,信念是帆、精神凝聚力量、魅力即是引力、形象营造气场、做最好的自己等。
  • 名门宠婚,甜到齁

    名门宠婚,甜到齁

    人都说,男人到了中年,颜值和体力就都不行了。叶倾心不觉得,最起码景博渊就不是,人到中年颜值和体力依旧好得不行。景博渊举手反驳:“我才三十五,离中年还远。”……景博渊,出生勋贵世家,白手起家创立博威集团,在商界呼风唤雨。大众谈起他:成熟稳重、严肃刻薄、背景深不可测的企业家。就这样一个严肃到近乎刻薄的成功男人,忽然就老牛吃嫩草,老不正经地娶了个小自己十四岁的小妻子。叶倾心,在风雨里飘摇的坚韧小草,一场豪娶,她嫁入名门,成了人人羡艳的名门阔太。……传言,景太太就是一只狐狸精,勾得清心寡欲、严于律己的景先生丢了魂。又传言,景先生宠自己的小妻子宠得没边没际。一次访谈。主持人:“都说景先生娶景太太是因为她年轻貌美,是这样吗?她除了漂亮,还有其他优点吗?”景博渊:“我爱她,不管她漂亮不漂亮,我都会娶她,她也不需要有什么优点,爱上我,就是她最大的优点。”主持人猝不及防吃了把狗粮,心有不甘继续问:“景先生和景太太第一次见面是什么时候?你们怎么认识的?”景博渊:“第一次见面,在十五年前……”主持人:“……”十五年前,他救了她一命,十五年后,他要了她一生。……二十一岁的叶倾心成了景家的家宠。景老太太:“心心啊,快把这碗燕窝喝了。”景老爷子:“心心啊,这祖传的镯子给你。”景爸爸:“心心啊,这卡给你,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别省。”景三叔:“博渊,你可不要欺负心心,不然我跟你三婶不饶你!”景三婶:“嗯嗯嗯!”景二叔:“我也没什么好表示的,送你俩保镖,打架一个顶十。”叶倾心:“……”不就怀个孕,至于么?【一对一,豪门婚恋甜宠文】
  • 开心笑话

    开心笑话

    英国作家萨克雷有句名言:“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生活总是充满了无尽的酸甜苦辣等各种滋味,但即便如此,我们也没必要将自己陷于生活烦恼和困惑的无奈中,而应挣脱困苦的牢笼,坦然地笑对人生。《开心笑话》中收集了大量的幽默故事,为您寻找块能够彻底释放压力的自由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