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05200000006

第6章 中国的政治制度(1)

对于一个西方人来说,中国的一切都是那么与众不同。当他们接触到中国的事物时,难免会产生一些不恰当的看法,似乎已经成了一条尽人皆知的规律。

对于中国政府而言,西方人所产生的偏见,通常是可以理解的。哪怕是一个专门研究政治制度的西方学者,对于延续几千年的中国政治系统也是一筹莫展,因为这种政治系统繁冗复杂,仿佛就是一个永远无法解开的谜。

在西方人看来,政府是这样一种组织:它的领导人首先需要通过一部分或者全部公民投票选举;当组建政府完毕后,还要按照不同的职能,划分不同的部门。每一个部门都有明确的权限,依据相应的权力,对全体公民负责。这样一来,各个部门,互为分工,相互制约,这就是西方所实行的分权制。此外,各个部门在履行职责的同时,还必须随时接受公民的监督。正因为如此,西方的学者认为,中国的政治系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杂乱无章,彼此冲突。他们试图从理论上理清中国的政治体制,但是发现自己很快就陷入了徒劳的境地,于是不得不放弃这种尝试和努力。原因很简单,面对这种政治体制,他们不知从哪里下手,几经辗转,便有些不知所向了。在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或地区,如果有像中国这样的一种政治体制,那简直是无法想象的。因此,为什么中国的政治体制一直能够延续,为什么这个国家的人们能够在此体制下生存,对于西方的学者来说,始终是一个大大的问号。最后,他们把中国的政治体制划分到“专制政治”的行列。这种最为人熟知的说法,其实是他们的无奈之举。之后,他们就置之不理了。

作为一个局外人,仅仅从外部的条件考察,而没有进行深入的内部探索,便轻易地得出上述结论,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做出来的事情。在中国,人们不像西方人那样,渴望拥有一些基本的权利。这些基本的权利对于其他民族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东西,并被认为是上天赐予的,而在中国人那里,可有可无,或者说一点用都没有。

在中国的法庭上,人们不知道有陪审团这回事。倘若给被告提出陪审这一建议,他们会像拨浪鼓那般摇着头。他们觉得把自己的案子托付给十二个人,是一件极为不妥的事情。因此,他们宁愿委托给一个人。在中国人的语言系统中,没有一个表示人身保护的字眼。像这样的情况,曾经在英国和美国也出现过。对于西方人熟知的怎样保护基本权利,中国人一点也不知道,更别提《大宪章》之类的东西了。我们西方人实行的选举制,他们只当是一件有趣的事,从来没有认真地思考过。无论是选择统治者,还是制定政策制度,中国人向来不直接参与,没有一点发言权。皇帝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其意志就是一国的法律。皇帝每一次处理案件,就按照自己的意志发号一次命令,积累起来,就是整个国家的法律。这其中有一部叫《大清律例》的法典,那只不过是历代皇帝意志的综合表述。这部法典的内容,都是从历代的案件处理中整理而来的,几乎涵盖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连最细微的可能发生的情节都包含了进去。与中国的司法审判程序不同,西方人通常会设置律师这一行业,并允许律师参与到审判中来。这一点,是中国人无法容忍的。他们对律师极其厌恶。曾经有一位中国的政治人物对作者亲口说道:“我们有自己的判断力,并且能够依据常识解决每一个案件。至于那些律师,则会把正义和谬误混为一谈。”

“政府的一切权利,全都出自于人民”,已经是全体美国人民的共识。实际上,就整个西方世界而言,人们越来越认同上述政治观念,而中国人对此却一无所知,更不要说让他们行使自己的权利,明辨其中的得失。不过,在他们曾经读过的一本古老书本里,有这样一句话:“人世间的一切权力,全都出自上天。”这与我们的政治观念虽然只差两个字,但背后的含义却迥然不同。几千年来,不管是改朝换代,还是风俗变迁,中国人一直恪守这样的政治观念:他们会遇到圣明的贤君统治,但也会遭到昏庸的暴君奴役。这样一种风风雨雨的历史变迁,在他们那里逐渐演变成一个个神话或者传说。然而,这其中亘古不变的还是他们的那套政治理念。在历史上,我们没有发现中国人对他们的政治制度做出过任何改动或变革。与四千多年前的尧舜时代相比,他们的政治制度实际上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几千年过去了,没有一项记载表明,中国人想要改变这种政治体制。这一制度代代相传,并得到了统治者的认可。他们一再采用,从不感到有任何不妥。另外,这种制度向外延伸,对周边的小国家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们认为这是最好的政治制度,并积极模仿采用。这一种制度曾经统治着占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还给它统治下的臣民们带来了适度的安居乐业。这样一来,它的存在历史远比任何一种政治制度都要久远。前文已经说过,统治者们乐于采取这种制度,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今天。既然它存在这么长时间,一定有它存在的某种价值,甚至还保存有人类天性中美好的东西。

对于中国的政治制度,不管你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阐释,与之相关的在中国人的性格当中,除了有甘于忍受的一面外,也有奋起反抗的一面。因此,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至于说其他民族面对同样的压迫时,早就进行反抗,打倒执政者的说法,也是失之偏颇的。中国人的骨子里,流淌着一种性情:谨言慎行,深思远虑,同时又刚愎自用,不听劝告。但是,与其他民族一样,他们天性热爱自己的正当权利,并竭力维护。一旦权利受损,他们也会当机立断,奋起捍卫。这又是他们性格当中坚强果敢、独立自主的一面。尽管都为了达到同样的目的,但他们可能会采取不同于他人的手段或方法。在许多反抗或斗争的事件中,中国人针对的是他们现行体制下的某一个弊端,而不是这种政治制度本身。某个地方的主要官员,由于其行为超越了他们的职责范围,就有可能遭到老百姓们的撕扯,甚至是被他们扇耳光。他们对付这些官员的方法,也使得这些官员臭名远扬。可以说,这是他们一种最为民主,也最为无礼的方式。除此之外,他们还会给这些官员起一些绰号,通常形象地反映出这一官员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与民众交往的方式。甚至有些时候,他们还会给皇帝起绰号,诸如“我们的总管家”这样的称谓等。不过,几乎没有一个人敢在公众场合使用。

从理论上讲,西方学者将中国的政治制度划分到专制政治里,并不是没有一点根据的。不过,就中国整个政治体制的运行规律来看,这一结论却是失之偏颇的,甚至还会引起人们的误解。在中国,社会以每一个家庭为基本的单位。这种单位不只有单独的个人,而是涵盖了所有的家庭成员。所以,中国的政治可以说是家长制统治,且结构非常简单、明晰。而社会政治和政府体制的理论基础也是家长制。从古至今,中国人一直对一家之长怀有敬畏之情。在整个家庭里,家长的权威和地位是极为崇高的。对于孩子,父母有绝对支配性的权力,这是家长制中唯一比较专制的地方,也是家长制赖以存在的基础。

目前,在中国较为盛行的仍是宗法制。比起其他的法律或者政策,宗法制更容易得到维护和加强。那么,宗法制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实,在中国,宗法制很简单,它就是父亲对儿子的绝对支配。只要儿子还有一口气息,他对父亲就必须百依百顺,丝毫不能违背父亲的意志。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儿子在父亲面前,永远是儿子,从来不会变老。因为只要老子还活着,儿子就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甚至在必要的时候,儿子可以牺牲自己的妻儿来保全父亲的利益。

倘若父亲死了,做儿子的还必须为父亲大办丧事。只有这样做,才能提升死者的荣誉。接着,在三年的时间内,儿子绝对不允许自己的妻子生儿育女,这种做法便是常说的为父守丧。此外,只要儿子还活着,每年必须祭奠父亲的坟墓。废纸烧香,一年不得少于两次。

中国的法律曾经规定,如果他人的父母、祖先,遭到任何人的辱骂,或者丈夫的父母和祖父母遭到妻子的谩骂,那都是大不敬的行为。咒骂的人将会被处以绞刑。法律上还明确规定了其他的惩罚措施,不管是哪一种违反孝道的行为,都有相应的处罚。清朝时期,有关孝道的法令执行起来比其他法规更为严厉,其程度是后者所无法比拟的。

另一方面,按照政府的规定,父亲还要对儿子的所作所为负责。于是,便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儿子犯了法,他的父母和祖父母活着的话,一家三代都要受到惩治。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作为父母和祖父母,他们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儿子,使得朝廷少了一个忠臣顺民。

1873年,北京发生的一桩事件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当时,这件事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有位皇子的坟墓被一个中国人偷盗了。其实,整个事件没有一点证据表明,犯人的家属们参与其中。然而,最后的处理结果是,犯人的整个家庭成员,包括一个九十岁的老人和一个不满两个月的婴儿,整整五代人全部被处死。其中,犯人和他的父母被凌迟处死。其他的人,男人被砍头,女人则被绞死。

整个中国的政治体制,就是建立在这种树立家长绝对权威的宗法制度上,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家庭就是一个小世界,如果这个小世界的权力分布不变的话,往外扩充,就形成了整个清朝帝国的权力分布。

每个家庭就是一个权力单位,家长的权力最大,处于独裁的地位。家庭组成村落,村落彼此联合,又成为另一个权力集团的基本单位。这种单位在我们看来,可以称作是一个地方自治政府。同样,老人在这里拥有一定的权力,控制和管理着整个村落联合体。对于年轻人,老人们担负着一定的责任,必须保证他们恪守国规和家法。这种由老人组成的半官方、半民间性质的组织,可以独立自主地处理社区中的一些事务。当然,这些事情不算很大。但是如果有重大事件出现的话,他们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不但朝廷的高层官员认可这种组织,就连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也不得不承认其存在的价值。

两百多年以前,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位最英明的康熙皇帝,他亲自起草并颁布了十八篇法规政策,其内容主要阐述了臣民应该做的各种事情,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应该怎样相处。此外,关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也是一个重要内容。这些法规政策出台后,康熙皇帝又命令各个村落的老人们,在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两天,召集全村所有的年轻人,将这些法规政策宣读给他们。就这样,从村落开始实施,逐渐扩大到整个省份。说到中国的省份,其实就是我们美国人所说的州。清朝初年,共设置了十八个省份,一起构成了整个帝国庞大的版图。

当然,中国的皇帝一直处于整个政治体制的中心。他是国家的创始者,是全体黎民百姓的衣食来源。就像所有中国人自称是炎黄子孙一样,他们也把皇帝摆放在最高的位置。皇帝昭告天下,自称是上天赐予他的权力。因此,他就是权力的来源,而他的意志就是国家的法律。整个国家内部的所有东西,都是他的财产。这是他拥有至高权力的应有之义。照此说来,中国是不会出现内债的。当皇帝需要某些财产时,他根本用不着向臣民打欠条,只管拿来直接使用。因为那些财产名义上是臣民的,但实质上是皇帝他本人的。除此之外,对于整个国家的人力和财富,皇帝都有绝对支配性的权力。当他需要建造某个大工程时,可以动用整个国家十六岁到六十岁的臣民。更为重要的一点是,由于皇帝是上天的儿子,只能由他代表所有人祭拜天地。在天坛举行这种仪式时,没有一个人可以代替他,而他的身边也不能有任何仆人。就这样,在天地之间,只有他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那里。

皇帝对百姓拥有无限的权威,他的手中掌握着无数人的生死权。因此,他就是一位理想的大法官,铁面无私,奖善罚恶,简直就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他是上天的儿子和仆人,同时又是黎民百姓的代表,他站在祭坛上祈祷,其实就相当于黎民百姓在与上天交流。在黎民百姓看来,上天不但是历代皇帝的老祖先,还是他的父亲。

从上面的描述中,我们感觉皇帝拥有无限大的权力,但实际上却不是那么一回事。皇帝与每个家庭中的家长一样,所扮演的角色相差无几。无论他们所拥有的权力,还是怎样实施这种权力,两者基本上是相同的。在整个“中华帝国”这个家庭中,皇帝就是全体臣民的家长,行使着一切权力。即便是在贫穷落后的地区,随便一位家长所拥有的权威,几乎与皇帝没什么两样。整个国家划分为若干个省份,在必要的时候,皇帝会把这种宗法制的权威下放到各个省份的官吏那里。于是,每个省份的官吏就成为那里的父母官。

想要理解中国的政治体制,宗法制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因为只有从宗法制出发,我们才能发现并解释这种政治体制存在的合理性、永久性,以及它对臣民所具有的无限约束力。可以说,宗法制是中国整个政治体制的最根本的理论基础。

同类推荐
  • 腊八节

    腊八节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毓老师说老子

    毓老师说老子

    《毓老师说老子》以1978年7月至11月毓老师讲学内容整理而成。毓老师强调,《老子》是一部言政治之术的书,讲的是政治之术而非政治之学。不读《老子》,不知中国文化之精深。研究《老子》必知“以静制动、以弱胜强、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等几个原则;“无为”的境界就是最高的境界,一个人到“无为”的境界,则没有不能做的事。
  • 识事之见

    识事之见

    本书是作者姜忠彦根据自身的学习和对生活的体验而写成的一本识事之见。世界的根本问题,永恒的问题就是人的问题。人是问题的发起者,制造者,也是问题的解决者。这一切都源自人们的思想,源自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认识是行动之始,行动是认识的延伸或表现。有什么样的认识,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认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正确与否是决定其行动正确与否的前提条件。全书围绕着认识决定行动这个主题来探寻现实生活中的识本求正,行是止非之道。
  • 山海雅韵

    山海雅韵

    从吴越文化的荟萃,到历代文人雅士的遗韵,金山的海派文脉源远流长,历久而弥新。数千年的人物风流,可制皇皇巨著,而薄薄一册解读的只是金山文化发展的脉络和其中一些刹那的闪烁。跟着本书去了解、熟悉金山的前世今生,比如:明长城“金山卫”砖刻与金山的故事、上海硕果仅存的最后一座渔村、妈祖文化在上海的发端演变……与此同时,可边读边走去看看:最具吴越文化交融特色的千年古镇枫泾、黄公望潜心绘制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的吕巷……放下书本,可以去尝美食、看农民画展、听金山故事……
  • 中国人的精神

    中国人的精神

    《中国人的精神》又名《春秋大义》,由国学大师辜鸿铭的一系列英文论文结集而成,是东西方文化比较的早期代表作品。辜鸿铭在书中把中国人同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进行对比,指出中国人同时具备深刻、博大、简朴和灵性四种美德,并主张用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解决西方社会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改造。本书力图捍卫中国传统文化,出版后在西方社会引起巨大反响,先后被译为德语、法语、日语、汉语等多种语言,并多次再版。德国因为本书面掀起数十年的辜鸿铭热。
热门推荐
  • 杀出生机

    杀出生机

    在人族联盟遭遇生死威胁之际,一群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挑起了这个重担,演绎着爱恨情仇、谋略对决、科技和法术碰撞,精彩正在上演。
  • 故事会(2017年11月上)

    故事会(2017年11月上)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7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 绝密试验档案

    绝密试验档案

    新书《谋断星河》已经发布,请书友们多多支持!书友群:114906232。大学毕业生鲍帅意外目击碎尸案,但报警之后案发现场却诡异消失,之后他更是遭到神秘凶手袭击,身体发生可怕变异,在获得力量的同时也正一步一步迈向死亡。保护自己的警察突然变成了监视自己的眼睛,重重监视之下突然出现诡异字条,凶案现场出现的神秘标记竟然涉及六十年前的失踪大案。鲍帅意识到眼前的事情绝不简单,他必须自救!凭借变异所得的力量一路追查,与死神赛跑,终于发现一切都源于一场恐怖的绝密试验……
  • 魔尊又来抢人了

    魔尊又来抢人了

    一朝重生,她的命运由她来改变--------------------------------自叶清鸾重生以来,每天都要做的事有三件撩魔君,修炼,撕白莲--------------------------------魔君每天要做的事也有三件陪叶清鸾,保护叶清鸾,爱叶清鸾(本文男女主双洁,双强,甜文)
  • 穿进书里心慌慌

    穿进书里心慌慌

    人家穿越,她也穿越,人家要么介入夺嫡之争,活出自己的精彩。要么穿越平凡农家,农夫山泉有点田。她捏?她竟然穿进了自己刚刚看完的文,恐怖有没有,焦虑有没有,听者伤心闻者流泪有木有?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她不是女主,不是女主啊不是女主,但是,反面女一号也没有好到哪儿去,好不好?恶毒女配也不是你想当,想当就能当。真是,真是,真是无语问苍天啊!
  • 非常试题大公布

    非常试题大公布

    “更快,更高,更强!”奥林匹克的格言充分表达了奥林匹克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它已成为人类战胜自我、奋勇向前的精神力量。奥林匹克运动的倡导者顾拜旦说,奥林匹克精神是人类吸收古代传统构筑未来的力量之一,这种力量虽“不足以确保社会和平”,但仍可促进和平;虽“不能更加均衡地为人类分配生产和消费物质必需品的权力”,但仍可促进公平;虽“不能够为青少年提供免费接受智力培训的机会”,但仍可促进教育。和平、公平性、教育性,在他看来就是完整、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
  • 仙师无敌

    仙师无敌

    都市少年,遭遇九世魔头夺舍失败,从此手掌阴阳灵犀,纵横天下
  • 纳尼亚传奇(全7册)(中文朗读版)

    纳尼亚传奇(全7册)(中文朗读版)

    《纳尼亚传奇》系列作品对后世作家影响深远,包括《哈利波特》系列的作者J·K·罗琳都曾表示自己深受C·S·刘易斯作品的影响。随着《纳尼亚传奇》系列故事改编成电影,全世界更多观众和读者开始认识这部不朽的作品。穿梭在一个又一个的纳尼亚冒险故事中,这绝对是你一生难忘的神奇旅程……
  • 诸天至神

    诸天至神

    祈天大陆,各国混战,万妖横生,主角楚天从现代穿越至此,成为异世战神,横扫天下。
  • 月笼斋

    月笼斋

    阴阳界之月笼斋,姬之美人,娼女无华,是夺命的索魂女鬼,还是引渡亡魂的良人。这,也许只有死了的人,才清晰与明了。他,连青尘,一个男人,名声满贯天下,白衣冠玉,俊雅非凡,文韬武略,天下无双。她,月笼,一个女人,生者俱,死者畏,无生无死,不鬼不人,冷如淡月,貌若天女,下到凡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