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05200000007

第7章 中国的政治制度(2)

当地方各级官吏自主地处理本区域内的事务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行政区域就已经形成了一个自治单位。在本区域内,上级官吏只对重大事务及其处理的结果负责。至于其中所采取的手段和措施,需要由下面的官吏们自行裁夺。而当他们这样做的时候,必须保证不要让老百姓感到不满,闹到京城里去。所以,他们在管辖区域内一定要主持公道,维持好社会秩序。此外,他们还有一项重要的职能:按时征税以及向皇帝申请减免税收。对于其他的朝廷政令,他们尽可以充耳不闻,坐视不管。

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得国家出现了两种局面:一是,地方政府拥有很大自由空间的同时,不得不考虑民心所向;二是,有些贪污腐败的官员乘机作乱,滥用权力为自己谋利。当然,还有一个意料之中的结果,就是老百姓会把不满发泄到某个官吏身上,而不会追究到皇帝本人。这样看来,中国的政治体制不是那么严密,职能运作存在很大的漏洞。不过,当这种不满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中国的老百姓也是会爆发出来的。他们这样做,不是因为政府对他们实行专制,而是政府不管不问他们。有意思的是,真正拥有专制权力的皇帝,其实很少实行专制。这样,他倒显得有些徒有虚名了。

有一点我们不要忘记,与亚洲其他国家相比,清朝的法律还是充满人道主义的。这一点,比其他国家要高明得多。翻译过《大清律例》的乔治·斯丹东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过:“从古代波斯袄教经典《阿维斯陀》,或者印度《往事书》中,我们发现的全是一些杂乱无章的东西。直到我们看到了中国的这部法典,感觉就像从黑暗当中找到了光明。这是一部较为正式且充满智慧的法典,虽然它在许多细节上存在诸多缺点,但是与我们欧洲的任何一部法典相比,它的内容和体系都要丰富、严谨得多。字面上的模糊含义,主观上的凭空假设以及偏颇观点,这些在欧洲法典中经常出现的情况,在这部法典中几乎找不到任何影子。”

中国的老百姓对于统治者的统治以及政治体制,很少有挑剔的时候。这种情况的背后,肯定存在着不少原因。各种各样的预防监督和制止权力滥用的措施,在清朝统治期间发展到了极致。谁要是想去控告或者申诉,可以直接去北京。非但如此,路上的所有费用都由官方支付。虽然地方上的事务很少遭到中央政府的干预,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央政府置之不理。它专门成立了一套缜密细致的刺探侦察系统,可以应对所有官员的行为。此外,京城还设置了一个部门,专门负责考察并记录整个国家所有官吏的行为。

一般来说,官吏获得的奖赏和惩罚,都会记录在案。就连他们日常的所作所为以及所管辖的区域内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有详细的记录。有时候,这些记录可以决定一个官吏的仕途命运,虽然有些内容在西方人士看来简直荒谬绝伦。有些事情是任何官吏都无法掌控的,但是一旦发生了,地方官吏或者某些朝廷重臣都会主动申请降低职位。即便像李鸿章这样的斗士和政客,曾经也不止一次地向皇帝请命,要求贬黜他的职位,因为在他管辖的区域内有条河流因为降水而不断发洪水。还有一位地方官员,虽然没有李鸿章位高权重,但是也因为所治理的地方出现大旱,导致许多人饿死而深感不安。他自认为,他的个人过失造成了这一切。于是,他上奏皇帝,请求被撤职。

对于那些勤于政务的官吏,政府也有奖励的措施。第一种奖赏就是,授予官员三眼花翎、双眼花翎、单眼花翎或者无眼花翎;第二种奖赏就是,允许官员在紫禁城内骑马;第三种奖赏是,给官员一件貂皮大衣;最后一种奖赏是给官员一件黄马褂,这是最为优厚的奖励。黄色,历来是皇家使用的颜色。这些皇家所赐予的奖赏,可随时颁发,也可随时撤回。但无论怎样,接受人的地位和身份都不会有丝毫影响。在这四种奖赏里面,后两种只给高级官员。有时候,针对一些确实需要褒奖的官员,皇帝会加封他们一些荣誉。一般说来,这些荣誉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只是表明他们在皇帝面前的忠心得到了认可。

几千年来,中国的政治制度得到了社会各个阶层的拥护和支持。这种政治制度能长久地存在,有两个因素必不可少。现在,我们就对这两个因素进行一次深入的探究。

前面,我们已经谈过,这种政治制度是一种绝对的家长式统治,其基础是每个人心中对宗法制观念的认可。研究它的学者估计会有以下两种观点:第一,他认为,这种制度是中国人自然而然的发明,或者是由于他们性情中存在某种偏好;第二,他还可以这么想,这是一次人类历史上早期无意识的创造。而它之所以长时间存在,是因为整个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教育体制,导致每个人的心态与之相适应。

总而言之,不管怎样,学者们对于这样一种观点保持高度的一致。那就是,中国的政治观念深入人心,并且有很深厚的基础。就普通民众的生活特点和适应能力而言,这种政治制度完全与之符合。两千多年以来,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所接受的教育,一直没有发生什么明显的变化,唯一变化的只是朝代的更替。中国人从小就被教育,要对家人尽孝道,这也是他们教育内容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孝道,被中国人看做一切善良行为的开端,有道德涵养的标志,甚至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

可以说,孝道是中国人的一种宗教。这种宗教从中国人在这个国家开始生活时就产生了。在学校中,你会发现,课堂上的每一本书都有讲孝道的内容。孝道的说教,伴随着教育活动的进行,从始至终都有渗透。如果在孝道方面,有人做的比较突出,就会把他及其事迹报送给皇帝。然后,皇帝根据实际情况给这个人嘉奖。这种惯例古已有之,一直持续到现在。孝道,已经成为中华帝国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一个小孩子都必须接受它。学校、家长和社会不遗余力地向他们讲述孝道方面的突出事迹。这些故事经常更新变换,使得孩子们从小就记住了那些人及其他们孝顺长辈的事迹。像这样的事实,举不胜举,但较为出名的有二十四个。在《康熙圣谕》中,就有专门的章节论述,要人们一定要尽自己的努力做到孝顺。其中,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说有一户姓陈的人家,住在常州地区。家里面有好几代人,总共大概有七百多口人。尽管如此,他们每天还是在一张桌子上吃饭。此外,家里还养有一百十五到一百二十条狗,每当人一起吃饭的时候,狗也一起吃饭。这时,如果还有一条狗没有赶来,其他的狗就不会吃,一直等待那条狗的到来。这时候,当政的老皇帝便对此事颇为赞赏,他说这户姓陈的人家和睦相处,连狗的本性都在这种氛围中得到了改变。这个故事意在向人们表明,尽孝是有因果报应的。

对于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我们没有必要进行追究,更没有必要去调查一番,看看康熙皇帝是否受到了愚弄。重要的一点是,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得知朝廷竭尽所能地向人们灌输孝道的观念。他们试图把这种伦理观念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心中,甚至成为规范人们日常言行的一种宗教。

关于孝道的存在,孔子早就发现了它的功效。于是,他在自己的著作中对孝道又做了一番详尽的论述,并使之越来越具体。在孔子看来,无论对于国家还是个人,孝道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一切道德的智慧,乃至人生的精神境界,都可以用孝道来衡量。两千多年以来,历朝历代的民众和国家政策,都受到了他所创立的孝道理论的影响。上至皇室家族,下至黎民百姓,无一不熟知他的理论。就连路上的叫花子,也能说出他的一两句话来。有许多纷争与不和,只要随便从孔子的著作或语录中,随便找出一句话来,就可以平息或者定夺它们。中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一种亘古不变的教育方式。这与中国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是紧密相关的。可以说,就维持这一政治体系不变,牢牢掌控民众思想而言,这一教育制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一政治制度之所以永恒持久,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政府官员绝大部分来自民间。一方面,在整个皇室宗亲中,只有皇帝一人义不容辞地管理着国家,其他的人对国家大事没有什么兴趣,几乎没有什么人担任重要的职位。另一方面,没有一个官吏可以独占某个爵位,以至于他的后世子孙可以不断承袭,甚至于连皇族中的人也没有这样的特殊权力,用以长时间地占据一个要职。实际上,皇帝平时给官吏加封的称号,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它们的作用,仅仅起到表扬那些作了杰出贡献的官吏而已,但绝不是提升官位的实际依据。虽然这种封号可以无限期地传承下去,但是每传承一代,它的等级就要降低一级。即便是皇族中的人,也是这样的待遇。作者曾经雇用过一个泥瓦匠,他虽然与皇帝一个血统,并且被允许腰束黄带,但收入很微薄,每天仅有六个铜板。

在皇帝和黎民百姓之间,那些被加封特殊荣誉的人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甚至还能随时转化为任何一个社会阶层。一般说来,皇帝的位子是由他的大儿子来继承,每一代都是如此。事实上并非总是这样,老皇帝的大儿子,并不一定就是未来的皇帝。根据每一个皇子的性格、能力,老皇帝会挑选他最为中意的一个儿子来继承他的皇位。挑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期间,老皇帝要仔细观察和研究他的每一个孩子。于是,便出现了一种情况:长子经常受到冷落,甚至完全被扔在一边。在清朝,有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就是老皇帝的第四个儿子。此外,还有一种说法,皇位继承人可以从臣民的家庭中选出。不过,像这样的情况,历史上很少出现。

谈到这里,中国的政治体制基本上已经十分清楚了。在这种体制下,皇帝位居最高的地位,他是上天的儿子,也是全体臣民的衣食父母。在他的下面,是无数的黎民百姓。作为皇帝的耳目和手足,各级官僚机构及其官员们都是通过一整套严格的选拔系统任命的。可以说,几乎每一个人都有做官的机会。每一个少不更事的孩子,在未来很有可能是一个位高权重的大臣。尽管如此,每一个人都必须从最低的官吏做起,然后一步一步向上升迁。他所能达到的位置,全凭他的个人能力以及对皇帝的忠心。这不是什么空洞的理论,而是活生生的事实。历史上,有很多元老级别的大臣,都是从穷乡僻壤中走出来的。他们从最底层做起,逐渐成为重要的大臣。关于他们的贫穷程度,我们难以想象。这里,我们可以举出一两个实例进行说明。文祥,清朝时期有名的政治家之一,出自农村,曾经担任总理衙门和军机处大臣等要职。他的父亲是一个佃户,靠着租种十亩来地,维持着整个家庭的生计。还有一个例子,是文祥官职的继任者沈桂芬。他的父亲是个小商贩,经常在大街上叫卖。一天之内,如果他的父亲能赚到十个铜钱,那就算得上是奇迹了。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决不在少数。

如果我们仅从高级官吏的任命来看,在东方的中国,皇帝确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中国的皇帝一样,美国的总统也亲自任命政府官员。就这一点来说,两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是很相似的。但是,西方实行的选举制度,是中国所没有的。在中国,就像在我们的国家一样,政府官员也是来自民间。一个人,如果他迫切地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从一个被统治者转变为统治者,那么他几乎不会受到什么阻拦,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意愿。当官,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可以的。意识到这一点后,人们便疯狂地谋取权力和地位。关于官吏的政绩和才能,人人都有权发表议论,提出意见。在西方人看来,这种普遍民主的精神已经完全被扭曲。当他们无法解释中国的政治体制时,只好用专制政治来称谓它了。

其实,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可以对各级官员甚至皇帝大加评论,而不管每个人究竟采取什么方式和态度。只要一开始评论,就不会有什么顾虑。他们可以对各级官员的职责失误和私生活提出批评和指责,甚至还可以给他们随便起外号。当然,这些行为都是出于善意,而官吏也被他们看成是自己人。当说到皇帝时,人们就会变得很老实,说话的声音会变得很小,语气也变得异常恭敬。因此,中国人完全能理解这一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政府体制。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在这种政治体制下,蕴藏着一种力量。它使得统治者过分依赖它,并不断使其增强。然而,即便这样,我们对这种力量的评价也不能过高。政治事务的荒废以及专制统治的增强,都是可以得到谅解和宽容的。因为这种结局的出现,往往是由于执政者的个人错误所致。我们不能把所有的罪责都归咎到这一政治制度上。在中国内部,每一个家庭都希望结交几个这样的人。他们正在谋求权力或者已经是一个有官职的人。正因为这样,老百姓逐渐接受了一个早已存在的事实。那就是,任何正义的扭曲,权力的腐化以及各种阴谋算计,只要是为了达到升官的目的,就不算是太大的过错。从民间走出来的官吏们,由于他们自身是老百姓的一部分,因而也对官场的这种勾当予以默认。

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会探讨中国官僚的选拔制度。这种制度意义重大,长久地维系着中国政治制度以及政府官员的存在。

同类推荐
  • 奉化民间文艺·地名故事卷

    奉化民间文艺·地名故事卷

    该套书共三卷,分别是《谜语卷》《歌谣卷》《地名故事卷》,收录了奉化区谜语近1200条,歌谣340余首,地名故事150余则。
  • 宁夏长城

    宁夏长城

    本书属“塞上江南神奇宁夏”丛书之一,以宁夏境内长城为叙述对象,较为全面、详细地描述了宁夏境内长城的历史沿革、建筑形制、结构和材料等。书中附录的长城图片具有一定的价值。
  • 看不懂的日本人

    看不懂的日本人

    “中国”这个题目,日本人不晓得放在解剖台上解剖了几百次,装在试管里化验了几千次。对于日本,我们中国人却只是一味的排斥反对,再不肯做研究工夫,几乎连日本字都不愿意看,日本话都不愿意听,日本人都不愿意见……今天,不论你喜欢日本也好,讨厌日本也好,你都应该了解她。因为中国和日本不可能不接触,只有更好的了解日本,了解日本人,才能在联系与合作,矛盾与斗争中取得主动。
  •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发展过程中精神的内在动力。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将意味着失去了这个民族的根;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对下一代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这个民族的发展将失去内在的动力。中国文化既是中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基础,也是历史、现代和未来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本书内容丰富全面,涉及到思想文化、汉语汉字、姓名与称谓、礼制与职官、衣食与节日、天文与历法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 论语日记(下册)

    论语日记(下册)

    《论语日记(全2册)》以日记的形式把《论语》二十篇作别开生面的解读,如道家长里短般向读者娓娓道来。作者注重对《论语》每一个重点字词和句子的详细解读,且汇集历代儒学名家的不同解构形式,让读者可以从不同角度梳理《论语》所反映的内涵。同时,作者还深挖《论语》中每一个字的来源及引申义,让读者可以了解汉字的由来和该字的微言大义。《论语日记(全2册)》在阐述《论语》文本所包含的深意时,还结合经典佐证,以及史料、文献、文学资料进行侧面的阐述和对比,读者从中得到的不仅是视野的扩增,更重要的是知识的累积和智慧的提升。总之,《论语日记(全2册)》堪称一本阅读《论语》的工具书。
热门推荐
  • The Duchess of Padua

    The Duchess of Padu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之五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之五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编选了经典的故事,让学生从中明白道理,学会成长,体会人生。
  • 静静地躺在尘封的画面里

    静静地躺在尘封的画面里

    1987年春,我上高三。周末与几位要好的女同学相约,各自带着一摞书,来到了史河边,坐在草地上,认真地复习功课,准备迎接高考。史河来自大别山的梅山水库。河水清澈见底,沙锥鱼在沙滩里捉迷藏,倘若从上游飘来腥物,它们就会你争我夺起来;河床上,偶尔露出水面的大块沙滩,一群野鸭落在上面,它们警惕地望着四周,有时,它们又潜到水底捉鱼。春风拂来,万物苏醒,垂柳舒展着秀发,小鸟清啼着欢乐。
  • 关于人生道路的格言

    关于人生道路的格言

    名人名言是古今中外仁人志士的精辟妙语!名人名言,集丰富的内涵、深刻的哲理、简练的语言于一身。读名人名言,如同和名人名家做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就好像聆听圣贤智慧的谆谆教导。人生道路难免会有各种迷惘,听前人的警句,可让我们路途不再迷惘和不知所措。看《关于人生道路的格言》让读者对生活、对人生都充满了探索的兴味,而不再是徘徊与无措!
  • 我在慈禧身边的两年

    我在慈禧身边的两年

    本书作者德龄公主是大清驻法大使的女儿,后被慈禧选作贴身女官。德龄公主以一个接受过西方自由平等教育的“普通人”的角度,以大量篇幅描述了慈禧的饮食起居、服饰妆扮、兴趣爱好、性情品格和内心世界,展现了慈禧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同时,书中还记录了给太后画像、太后过寿、皇帝过生日、祭奠咸丰、过中秋节、过年等一系列事件。其中许多内容和发生过的重大历史事件相互印证,对于研究晚清宫廷及社会政治生活,极具历史价值。
  • 宛君来

    宛君来

    有一些事情是上天注定,一旦发生便不可挽回.....但是偏偏林曦葶不相信上天注定跟命中注定......她相信事在人为,她终于在她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找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
  • 我和自己抢男人

    我和自己抢男人

    婚礼上接到一个陌生女人的电话,她奔了出去,一辆汽车疾驰而来……当她再次醒来后,竟然回到了大学时期,和四年前的自己做了同学。“从此以后,白若泠就是我莫洵的女人!”一个霸道的男生当着所有同学面宣布。“你为什么总要和我抢,上次是莫洵,这次是古顾临风……”最好的朋友,也是以前的自己从此后再也不拿白若泠当朋友看待。白若泠满肚子的委屈,她这么做是有原因的啊!
  • 仁医劫

    仁医劫

    在青云镇,提起陶掌柜,可谓无人不知。十几年前,陶掌柜只身来到青云镇,开了间小药铺,没几年便在当地声名鹊起。药铺叫“仁妙堂”,陶掌柜人如店名,妙手仁心,医术精湛。陶掌柜还有一不传之秘,只需将手掌覆于孕妇的肚皮上,感受胎动,结合望闻问切的结果,便可断定腹中胎儿是男是女!正因此故,前来问诊的人络绎不绝,陶掌柜因而得了一个“只手断阴阳”的称号,赞其一掌断阴阳,从无过错。陶掌柜来到青云镇后,对自己的过往讳莫如深,只字不提。一开始,还有人问及,但陶掌柜总是顾左右而言他。后来,渐渐便没人关注其身世过往了。陶掌柜在当地扎下根来,娶妻成家,十几年来,已经和当地人并无二致。
  • 皇者召唤系统

    皇者召唤系统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穿越异界,重现大唐盛世,大唐必定携带天子之威,重铸世界格局。笔墨新书,带领大家再现大唐繁华
  • 穿越之爱你成瘾

    穿越之爱你成瘾

    她,因父母离世,亲戚抛弃性格变得冷漠淡然。一场意外穿越到星月大陆成为将军府不受宠的四小姐!不受宠又如何,学武经商,偶尔虐虐小姐妹,玩得不亦乐乎!明明看起来温软和善,实则却掌控着天下第一的杀手组织。更是天下文人心中的神明!本以为可以低调安稳的过完一生。哪知皇帝陛下的一道圣旨竟从天而降!幸亏遇见的是他!那个宠她如命,爱她入骨的男子。既然爱上了,就要护他一世周全。可为何总有不长眼的人出现?杀了!斩了!却发现一切都是一个人的阴谋……本文一对一宠文,男强女强。随着文章的发展,会揭示一场巨大的阴谋,万事又因既有果,与世界有关、与命运有关、与人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