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894400000002

第2章 薛忆沩采访薛忆沩

1999年9月10日下午2点,薛忆沩在深圳文华花园景华阁一间简陋的房间里采访了薛忆沩。我们之间隔着一面稍带油垢的镜子。我们的交谈进行得非常流畅。

薛忆沩,我注意到最近这一年来,你的作品引起了媒体和读者的关注。但是,你并不是突然冒出来的“新人”,对你的第一轮关注其实发生在九十年代初期。你能够谈谈你自己的文学经历吗?

我的文学经历有时候会令我自己非常泄气。我走的是“较少人走的路”中更少人走的路。我的所有作品总是与“时局”关系紧张,发表起来都很不容易。中篇小说《睡星》是我的“处女作”。它完稿于1986年1月。它开始被当时很有影响的《中国》杂志接受,但是,那家杂志后来因为“自由化”而被迫停刊。一年之后,《芙蓉》杂志准备将它刊出。可是,北京突然爆发了规模不小的学生运动,它再一次失去了出版的机会。1987年8月,小说由思想解放的《作家》杂志以头条刊出。那被许多人看成是我文学生命开始的标志。其实我更愿意将自己文学的起点定在1988年夏天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和耐力写出的长篇小说《遗弃》,以及1989年春节前夕,也就是《遗弃》完成不到半年之后,我写出的第二部长篇小说。《遗弃》于1989年3月顺利“自费”出版,而后来定名为《一个影子的告别》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历经坎坷,至今仍不能出版。1990年12月,台北的《联合文学》和广州的《花城》杂志同时发表了我的中篇小说《一九八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联合文学》杂志将它作为当期唯一的“小说精选”,在封面上推荐。而《花城》杂志也将小说题目列在封面的要目里。半年之后,我的名字出现在《收获》杂志上,这是当时的文学青年“前途无量”的标志。很快,当年的台湾《联合报》小说奖揭晓,我的微型小说《生活中的细节》与王小波的长篇小说《黄金时代》一起得了奖。

在那之后,你突然就从文学的视野里消失了……

那是被迫的消失,正像红军长征一样。原因与我的中篇小说《一九八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有关。有人称那篇小说是“一个敏感年份的抒情诗”。但是,它明确的时间标志和情绪指向让我和发表我作品的杂志都遇到了很大的麻烦。“前途无量”的文学青年前进的道路突然间就被堵死了。我的第一次文学生命在极度恐惧和绝望的状态中结束。这文学生命仅仅维持了四年。它的结束当然应该定性为是夭折。

可是经过六年的消失,你居然又“回来”了。这是生命的奇迹。你的那篇题为“重返文坛”的短文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是的,六年过去了……那篇短文同时发表在《深圳商报》和台湾《联合报》上。那是我为自己吹响的冲锋号。我的“重返”其实早在短文发表之前就已经开始。1996年7月,《湖南文学》杂志发表了我的一组小说,其中题为“走进爱丁堡的黄昏”的一篇是我搁笔六年之后的新作。这次发表可以看作是我的第二次文学生命的开始。这一次,我很清楚自己行囊的重量和价值。我感觉自己很像是《百年孤独》中那位死而复生的吉普赛浪人梅尔基亚德斯。

“重返文坛”并不是一个准确的说法,因为你从来都不属于文学界。

你说得很对,我过去和现在都不属于文学界,将来也不会有那种归属感。除了在属于文学界的杂志上发表作品以外,我没有参加过任何官方文学组织的活动。准确地说,在消失六年之后,我是重返“文学”,而不是重返“文坛”。

《遗弃》的发现当然是这次重返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

是的,从1997年底开始,沉寂了将近九年的《遗弃》突然被几位国内知识界的知名学者注意。他们在北京、广州、香港等地很有影响的报刊上撰文评价和推荐这部作品,完成了我戏称为“世纪末的知识考古发现”。这成了中国的一个文化事件。经过将近九年的考验,《遗弃》像它的作者一样获得了第二次生命。它的修订本上个月出版并且迅速销售一空。《遗弃》的新生真是让我感慨万千。我记得卡尔维诺曾经说过,十年是对人写作才能的考验期。如果一个人写了十年,还能写,还在写,他就是一个注定的写作者。卡尔维诺的这种“算术”正好能够让我对号入座,对我是一种极大的激励。

一本书也有自己的生命期。你估计《遗弃》的生命会有多长?

这很难说。我当然希望它走得更远。我希望有更多的读者能够读到它,有更多的学者能够研究它。《遗弃》可能是一部需要被不断发现的作品,它里面隐藏着关于生命和写作的许多奥秘。

除了《遗弃》之外,你的短篇新作更是让你的重返充满了活力。

是的,从这一批新作里可以看出我写作的多样性。《出租车司机》写现代人日常生活的凄凉;而《历史中的转折点》是一个以北伐为背景的故事,写个人在历史中的无奈;《两个人的车站》由发生在巴黎、北京、伦敦和东京的四个故事组成,表现死亡、爱情和信仰在时间中的变迁;《流动的房间》通过爱情和欲望的不同形态来追寻个人与城市和历史之间的关系;还有《广州暴乱》,一个十六世纪的悲剧,关于权力和恐惧;还有《深圳的阴谋》,又回到了现代,表现人对爱情和记忆的狂躁……这些都是短篇小说。我对自己的写作非常苛刻,短篇小说正好满足了我的这种“病态”心理。我喜欢用不大的篇幅去审视很大的问题。我的作品总是在表现历史的荒谬和生命的复杂。

你刚才的这句话总结了自己的写作风格。

我认为小说要去揭示历史的荒谬和生命的复杂。在我看来,这就是“小说的使命”。小说应该通过灾难性的生活细节、简洁又紧张的语言手段以及狡黠和逻辑的叙述策略来完成这一使命。我想做的与我能做的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我知道,只有不断地付出时间,不断地付出努力,才可能不断地缩小这种差距。写作是需要用一生来专注的事业。

有人说你的作品太理性,你怎样回应这种说法?

我受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训练,我喜欢学习西方的语言,我在大学里任教,我十二岁就读过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理性”当然会成为我的特点。但是,认真的读者很容易在我冷静的叙述中体会到情感的细腻和热烈。我是一个极度敏感的人。我的每一篇作品同时又都是我的这种敏感的见证,充满了脆弱的感性。

我同意你的这种自我评价。我想这种理性与感性的交织也是你的作品能够获得台湾文化人认同的原因。

在重返的途中,台湾的《联合报》副刊给了我很大的支持,我投寄过去的所有作品都被刊用,其中包括大陆的报刊不敢刊用的《不肯离去的海豚》。我的作品也首先是在台湾被译成英文的:《与狂风一起旅行》的英译,刊登在齐邦媛女士主编的杂志上。还有,香港的《纯文学》杂志去年以来也在不断登出我的作品。在大陆,对我的重返给予最大支持的是《天涯》杂志。

你对自己的这第二次文学生命有什么期待吗?

发表的艰难不能扼杀我写作的激情,却扼杀了我对文学生命的许多期待。《遗弃》出版将近九年之后才被社会注意,而紧接《遗弃》之后完成的第二部长篇小说至今都不能出版(尽管这部小说的评论都已经在香港的学术杂志上发表),我还能期待什么呢?或者说,我有对创作本身的期待,却没有对“市场”的期待。我期待着能够在这来之不易的第二次生命中创作岀令自己满意的作品。我肯定会写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曲折和坎坷的道路磨练了我的耐力。我有时候会感谢自己好文学的“坏运气”。

你经常强调自己是个人主义者。个人主义对写作很重要吗?

我从来没有参加过作家协会,也从来没有参加过官方组织的文学活动,也很少与文坛里的人物来往。我相信文学是个人的事业,是孤独的事业。就像独立的意志和自由的精神一样,孤独也是艺术家保护精神世界的“铜墙铁壁”。

你还是一个悲观主义者。

是的。我从小就对历史和科学有浓厚的兴趣。而这两方面的兴趣让我很早就看到了暴力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灾难。历史在不断地重复非理性的暴力(如战争、专制等),而科学的许多成就最后会演变为理性的暴力(如原子弹、敌敌畏等)。历史与科学好像在用不同的语言创作同一部悲剧。它会将人类引向何处?我的许多人物也都是悲观主义者。他们对生活的悲观看法经常会令我震惊。在短篇小说《两个人的车站》的结尾处,叙述者说:“生活是最真实的赝品。”这是多么深刻的绝望啊。

让我们躲开这种绝望吧。你喜欢哪种类型的作家和作品?

我喜欢表面很冷,里面很热的作家和作品。最近在读的博尔赫斯和纳博科夫都属于这种类型。

你拥有复杂的学历,在中国的小说作者中,你是一个罕见的例子。

我在本科阶段就读于北京航空学院(现在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工程。而我的博士学位完成于广州外国语学院(现在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专业是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复杂的教育背景对我的文学创作有复杂的影响。

《遗弃》的主人公是一位“业余哲学家”,你自己现在也是用业余时间从事写作。你能谈谈现在的本职工作吗?

我现在是深圳大学文学院的教师,主要上写作课,有时候也教一点文学理论。我以前一直是做不好(不能也不愿做好)本职工作的人,但是这一次,我做得很好。我相信我的课给学生们带来了多方面的启发。我还有机会开了一个学期符号学的课。这让我很开心。我曾经非常着迷符号学,总是盼望着有机会能够在那个领域里做点什么。

在你游历过的西方城市中,哪一座城市对你的文学最有影响?

莫斯科、伦敦、爱丁堡、巴黎、阿姆斯特丹、波恩、旧金山……最令我着迷的还是爱丁堡。前面讲过,《走进爱丁堡的黄昏》是标志着我重返文学的第一篇作品。也许可以说,我的第二次文学生命就诞生于爱丁堡。

而深圳是你现在的居住地,你的第二次文学生命在这里发育成长。你对这座城市应该有特别的感情。

谁都知道深圳是一座时尚又浮躁的城市,对我来说,这不是这座城市的坏处,而是好处。一座时尚和浮躁的城市是不需要写小说的人的,所以写小说的人也不会受到太多的打扰。在深圳,我可以安心于自己的冥想,安心于自己的孤独,安心于自己的写作。这些年来的作品就是我与这座城市感情的见证。

后记

这是我有生以来“接受”的第一次采访。它“自言自语”的特殊形式决定了我随后一些访谈的性质。这次采访的原稿曾经在《万科周刊》1999年第18期和香港的《纯文学》杂志2000年第2期上发表。

同类推荐
  • 流芳

    流芳

    作者对一百多位中外名人的传奇爱情故事,作了细腻、感人、真挚的抒发和阐释,一百多个催人泪下的爱情经典,尽现“流芳”的生动,不一样的经典诠释相同的真谛——最深的爱和最重的情,会随时日一起成长,永世流芳。我们都曾经拥有美好的、纯纯暖暖的、如淡蓝天空般清澈的爱情。现在,无论那份爱怎样,无论对方怎样,无论自己怎样,无论时空、际遇怎样,我们依然相信真爱的存在,真心爱过,就是高贵的。总有这样一个人,在你的生命里,在我们的生命里,流芳……
  • 拾味纪 唯爱与美食不可负

    拾味纪 唯爱与美食不可负

    这不只写给女人看的书,而是适合男人和女人看的爱情良方。独木不成林,爱情是男女两个人的事,如果我只教女人如何在爱情里找到真爱,那是把男人当傻瓜显然是不行的。本书是与美食有关的爱情手册,在作者看来,爱情不是兵法,不是改造,也不是控制,爱是润物细无声的心灵甘露。没有谁非得吃定谁的道理。
  • 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我的梦树开满了花

    我的梦树开满了花

    《我的梦树开满了花》收录了作者五年来创作的散文精品,涵盖其读书、写作、生活、旅行和交游等方方面面。“人生也是一棵梦树,我们一腔天真地在上面结满了梦疙瘩,那些梦境像花儿一样,开开落落。”
  • 当代文坛点将录3

    当代文坛点将录3

    《当代文坛点将录》共五卷,收录五十位作家。文章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或为文坛名家或传主的亲友,或同被写的传主关系密切。他们写出的关于某一名家的创作背后的故事或花絮都是第一手材料,对于了解被写名家的创作与生活均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满足一般读者对著名作家的窥私欲。
热门推荐
  • 道陵尸经

    道陵尸经

    一桩离奇案件,牵出一个已经失踪半年之人一朱慈烨:当荷心看见朱慈烨时,他已是半人半尸,极难治愈:为了帮其清除体内的“七阴尸毒”,荷心与沈珂雪等人勇闯将军墓,决命燹嘏滩,险渡澜沧江,巧离普陀岛,最后到得西湖之下的水晶龙宫,与“鬼影黑藤”、恶蛟、尸人等凶残之物展开殊死搏斗:然而主谋之人术法高强,荷心一行佛、道、术、蛊联手皆不是其对手:正当众人步步后退,性命堪忧之际,神秘莫测的水晶龙宫,突然来了位极其神秘的人物:此人是敌是友?众人能否化险为夷?这一连串险恶用心的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阴谋?面对灭族之恨和复国大业,南明后人朱慈烨又将何去何从?
  • 念佛超脱轮回捷径经

    念佛超脱轮回捷径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风尘舞女

    风尘舞女

    在国府任职的林恒源,受命先期撤往台湾,临行时派副官南下广东,将定居在梅县的家室子女取道香港接往台湾。在广州乘车时,其五岁小女林丽芳(后改名张丽丽)不幸失散。后被逃往香港一对夫妇收养。十多年后,张丽丽淪为舞女,被香港老大诱奸后,为其长期占有,在一次晚宴上,张丽丽认识了台北经理林祥琦,由于她的容貌与其胞妹容貌相似,他联想起他母亲曾与他讲述过三十年前在广州失散的姐姐。林祥琦即将离港返台前夕,到张丽丽居寓借故从其处取走她女童时代的照片,带回台北让他家母相认。老大发现张丽丽叛逃,派亲信手下,布下天罗地网。为了让张丽丽逃出香港,经男友与新华社香港分社联系,让其逃往大陆避难。
  • 彼岸忘川:下载你的爱

    彼岸忘川:下载你的爱

    韶华不及你眉眼纤长,倩影浮华惊梦,奈何彼岸花落,许你忘川黄泉。你是我一直收藏的秘密,生怕被自己遗忘,秘密的尽头,你还好吗?佐边忘川,彼岸花落,那一刻的相遇注定了今生的纠缠,一场青春一场盛宴,一场游戏一场心伤。今生无法再续的情缘,来世让我为你唱一首情歌。许念炀,就算你走了,也别忘记,这里有个女孩,那样爱着你,她叫苏洛洛。
  • 感谢你路过我整个青春

    感谢你路过我整个青春

    你有没有喜欢过一个人,为他燃烧了自己整个青春。默凝是个话不多非常内向的女孩子,她期许着性格自己能有所改变,当她尝试着一步步的去走出自己的世界,改变自己,有个男孩闯入了她的内心。张子阳是让默凝逐渐心动的男生,而他追她只不过是为了一个赌注。……在这场爱情的角逐里,谁先迈出了勇敢的第一步?谁又是这场爱情赌局里的赢家?
  • 靖康纪闻

    靖康纪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精神分析引论

    精神分析引论

    《精神分析引论》是弗洛伊德的代表作,被认为是标准的精神分析学的入门教材。精神分析是一种治疗精神疾病的方法,也是研究心理功能的技术,后来形成一种心理学的理论,成为现代心理学的—个重要学派,对心理学、医学、人类学乃至历史学、文学艺术和哲学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书是弗洛伊德在1915—1917年的两个冬季在维也纳大学讲授精神分析理论的三部分讲稿,因而全书也分为过失心理学、梦和精神病症通论三篇。在前两部分,他假定听者对精神分析学的知识毫无所知,所以从入门讲起。第三部分讨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也就是神经病的精神分析和治疗。
  • 修仙之田园辣妻

    修仙之田园辣妻

    云家村天煞孤星命的老实猎户云烈意外救了个落魄小姐,白捡了个媳妇儿!本以为新媳妇儿温柔婉约,没想到不过三天时间,媳妇儿的性格就来了个大反转!明明又泼辣又凶残,可他居然还觉得好喜欢,他是不是病了?天赋极佳的连凤华冲击金丹失败,睁开眼变成了云家村一个猎户刚过门的小媳妇儿。上辈子光顾着修炼,连恋爱都没谈过的雏儿,现在不但结了婚,男人居然也有灵根可以一起修炼!双修提高修为什么的,简直是意外惊喜!穿越大神GJ!只是,男人家里家徒四壁,内有早了分了家的亲戚坏名声,外有深山里的野兽时不时下山袭村,更坑爹的是,饮食水平也堪比原始社会!除了煮煮煮,就是烤烤烤!这特么的还能不能愉快地玩耍了!?*问——妹妹病弱怎么办?炼个丹药,百病全消!野兽袭村怎么办?画个大阵,神鬼莫侵!极品找茬怎么办?撸起衣袖,揍不死你!且看连凤华如何重拾修为,改善生活,和丈夫携手走向人生巅峰,分分钟成为人生赢家!*男女主片段:面对难以下咽的饭菜——云烈一脸无辜:媳妇儿,我不会做。凤花斗志高昂地撸起衣袖:你不会我会啊!放着我来!煎炸炒煸焯,焖涮熏烩焗、一桌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分分钟搞定!云烈吃的眼睛放光,满是自豪地竖起大拇指:“媳妇儿真棒!”凤花得意地一撩长发:“那当然!不看我是谁”云烈目光一闪,意味深长地笑道:“媳妇儿,其实我也很棒。”凤花狐疑地上下打量他:“你棒?你指,哪方面?”云烈憨笑两声,直接把人扛回房间,用行动来告诉她。第二天,凤花扶着小蛮腰怒比中指,悲愤呐喊:“——棒你老母!”-这就是个男女主一边修炼一边做美食致富,谈谈情,寻寻宝,虐虐渣,炼丹炼器,霸气侧漏的故事。【种田美食+修真、前期主种田,后期主玄幻!男女主双洁,温馨互宠爽文向!】***推荐如歌其他完结文:《田园乞丐婆》:《盛世田园之天才小酒娘》:
  • 姑娘,你穷是你故意的(财蜜eMook)

    姑娘,你穷是你故意的(财蜜eMook)

    看着别人开豪车、穿名牌、吃大餐、住洋房;你却只能挤地铁、穿淘宝、吃泡面,找合租。菇凉,你是不是曾经仰天感叹,人和人生活的差距咋就那么大?你肿么就辣么穷咧? 你也许会说:谁让老天既没给我个貌似天仙的面容,也没给我个丰乳翘臀的身材。 你可能还会说:不是伦家不努力,是现实太狗血,出生普通,学业一般,老公平凡……再怎么奋斗,也终究是个跑龙套的。 或者你也会默默地看着工资条感叹:谁让我当初入错了行啊。 关于没钱,我们总能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说服自己和别人,可是,当你意识到了这些原因之后还要坚持你过苦日子的思路,辣么,你穷就不能怪别人了。 那个谁谁谁说,没钱就是一拖二懒三没文化。
  • A Woman of Thirty

    A Woman of Thirt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