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885700000016

第16章 其实我是个读书人

马小年惋惜,激动之余更是悲哀。

无论是古今中外,艺术、戏曲歌剧等等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是不可小觑的。

这一刻曲艺戏曲世家出身的马小年才发现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不但要带来后世更完美的戏曲曲艺,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保护和传承!

不能丢,这些古代的艺术瑰宝,不能丢!不仅仅是戏曲等方面的东西,其他方面的东西也要传承下去,系统的传承下去!

现在大唐的人不知道,千百年之后,后世的人是多么想看到这些东西!

“好!好!”想到此,同时第一次看到近乎原汁原味的《大面》风格的唐朝戏曲,这一刻的马小年也情不自禁的喊了出来。

而且喊完了之后还在带来的纸上记录着什么。

这一喊不要紧,别说赵家戏班的班主赵春阳了,就连马家戏班的成员们也被自家少班主这一嗓子喊懵逼了。

“什么情况?少班主脑子又抽风了?”马家戏班的贺铸更是忍不住问道,看了其他人一眼。

只有胡春清、萧九娘以及宫伯看出来了,那就是少班主入戏了!

此刻的少班主入戏了,他的眼睛中只有戏,根本没去关心其他细枝末节。

“少班主对戏是真喜欢啊。”看到这一幕,胡春清更是忍不住感叹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胡春清知道少班主肯定是发现了斗山坡里面一些好的东西!

这一刻胡春清生平第一次感觉到自己家少班主的不同。那种感觉就好像少班主跟大家不是一个境界的一样。大家唱戏只是图个温饱,最多图个出名,可是少班主好像想的更多。

萧九娘也忍不住看了马小年一眼,看到马小年那欣喜和激动的侧脸,萧九娘的表情中也露出了一丝疑惑。

“什么情况?这货是来给咱们捧场的?”

“班主,我看不像。这个马小年肚子里肯定揣着坏水呢。”赵春阳班主则是跟他的戏班交流到。

二楼的包厢中,听到马小年的一句好,那高县尉也是目光在马小年身上停留了很久。

同时看到马小年往纸上写东西,在马小年身边一个二十一二岁岁左右,儒雅的书生模样的看客忍不住看了过去。

“马班主读过书?”一边看着,这书生忍不住问了一句。

且不说刚刚进戏楼马小年的表现,就说马小年来了对手戏班竟然由衷的替对手感叹了一声好,而且,而且竟然还记录写字,这些就吸引到了这个叫王兆功的书生的兴趣。

对读书人或者说读过书的人,王兆功是有着天然的好感和亲近感的。

而在马小年年纪只有十五六的样子却如此好学,更让王兆功好感度增加。

而在问着的同时,王兆功也看向了马小年之上记录的文字。

这不看还好,一看王兆功的脸色都变了!

“恩,跟随家父走南闯北的时候读过几年。”就在这个时候马小年也回话了,同时转头微笑着看了他一眼。

“怎么了王公子?”刚刚两人已经打过招呼,所以马小年知道这王兆功的姓氏。

同时看到王兆功的表情,马小年一脸诧异到。

“这!这是马班主你写的字?”再看王兆功忍不住惊呼道。

“自然是我写的。”马小年一愣笑着回到,心想墨迹还未干,不是我写的是谁写的啊。

马小年不知道,不能怪王兆功这么问,而实在是马小年的字实在是太过惊艳了!

只见马小年的楷书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

这真是一个十五六岁少年的字?

只见那王兆功看向马小年,眼睛瞪得大大的,全是不敢相信!

这也就是亲眼看见了,要不然王兆功打死也不会信的!

他们不知道,后世戏曲和曲艺界的人都喜欢舞文弄墨。另外因为出身戏曲曲艺世家,再加上从事的是戏曲,马小年从小也习练毛笔字。

而且马小年学习的还是柳公权的字,从小模仿,大了之后又跟其他一些书法家请教过,融入了自己的感悟。

柳公权,正是书法界颜筋柳骨的柳公权,楷书四大家之一。

只不过柳公权还有数十年才会出生,而颜真卿现在应该才十八岁,要在几年后的开元二十二年才会等进士第,并且在安史之乱时,率义军对抗叛军。

另外无论是颜真卿还是柳公权,两人不仅仅是书法上登峰造极,而且两人在官场上也曾经达到过很高的位置。柳公权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

而现在只有十八岁的颜真卿更是曾经担任过吏部尚书。

马小年虽然只是模仿,虽然距离柳公权的字还差很远,但毕竟也模仿了十几年,而且现在的马小年才十五六岁而已,未来难说。

何况现在的颜真卿也不过只有十八岁而已,他的楷书也远远没到巅峰,没形成自己的风格,说不定比这个年龄段的马小年强不了太多。

书法,是需要阅历和感悟的。现在的马小年和颜真卿,恐怕都是在起步阶段,而且马小年的感悟阅历还要多一些。

另一边。

“刘兄,刘兄你快来看!”震惊之余,王兆功更是拉了拉旁边一个姓刘的书生好友的衣袖。

“怎么了王兄?这!这是马班主的字?”又一个被震惊到的。

“怎么了怎么了?嘶嘶嘶,风骨遒劲、洒脱出尘,好字,好字啊!”又是一人!

目视过去,这些字给大家的感觉就好像生了骨骼一样,别具一格,别有风流!

“怎么了那边?”见几个书生惊叹,其他看客也忍不住朝这边看着问道。

“不知道,他们好像在谈论那马家戏班少班主的字。”

“一个唱戏戏班班主的字有什么好看的。”

“你没看到吗,连王兆功公子都惊叹!”

“王兆功公子!”

王兆功,是塘阳县士子和读书人中声望可不低,又是大户人家。文采诗赋在塘阳县也是颇有名气。

连王兆功公子都这么惊叹,甚至于激动的拉着友人观看,可见这个马少班主应该是真有些本事。

现场,只有那赵春阳脸黑的能滴出水。

好好地戏风头都被马小年抢走了。

这个混蛋果然没安好心。有什么好看的,这个混小子的字有什么好看的,赵春阳气的想到。

因为正在看马小年的字的都是读书人,赵春阳也不敢上前,毕竟地位有别。但是赵春阳是把马小年给恨死了。

同时赵春阳也是纳闷,尤其是看到感叹的人越来越多。奇了怪了,这马小年的字有什么好看的,而且还能让这群塘阳县的读书人奉若至宝,差点把现场搅混了的感觉?

即将开演的时候,宫伯站了起来“诸位看客,在戏开场之前,还烦耽误大家些许时间,我家少班主有几句话要说。”

然后,然后宫伯竟然当着现场所有人的面,代少班主宣布家规,正式宣布,将王白逐出马家戏班,并且永远不准再回马家戏班!

那一刻,赵春阳的脸都青了。

“赵班主,在下可以看一看吗?”再看那王兆功那边竟然忍不住请求看一看马小年的字!

这戏有的是机会看,而且还是老戏改编的,但是这字说不定以后就没机会看了啊。

待马小年那出其中一张让大家看看的同时,现场看客们尤其是读过书的看客彻底热闹了起来。甚至于关注字的比看戏的还多,还热闹。

这一刻,赵春阳终于坐不住了。

“马小年!你干什么?你是来捣乱的是不是!”管不了那么多了,赵春阳铁青着脸走了过去,怒视马小年。

见赵春阳过来,大家这才稍微安静了一下,同时看向马小年。

再看马小年则是看了一眼黑着脸的赵春阳笑了笑。马小年对天发誓,自己真没想用这种方式捣乱。

“赵班主何出此言啊?马某只是跟王公子他们交流一下书法诗词心得而已,怎么是捣乱呢?”马小年根本没被影响笑着说道。

“哼!还谈论书法诗词?就你马小年?你懂书法诗词吗?你能谈论出个什么东西来!”赵春阳气的说道。

所有人都看向马小年,包括哪些书生看客们。

文人清高,其实他们对马小年是更有好感的。这么年轻,而且字这么好,而且言谈举止不卑不亢,几分洒脱,而且之前蹦出那一句’山不在高……有龙则灵‘,不由的现场不少书生看客有了亲近感。

所以这一刻有的看客有点想提马小年说几句话,不过他们还是忍住了。毕竟他们知道赵春阳和马小年的身份与过节。

“就是,你就是个破戏班班主,你谈论个什么诗词书法,你能谈出个什么来。”赵春阳的跟班也在后面跟着补刀,一副替主人出气的节奏。

在这个世界,唱戏的自己尚且自轻,又如何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这一刻,所有人都看向了马小年。

而马小年开口了。“谈出什么来?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你怎么知道我和王公子他们就谈不出什么来?”

“哼,还文章,还妙手,还……”

赵春阳这个文盲还在嘟囔着,脸色挂着不屑,还准备嘲笑。

可是,可是现场的书生看客们脸色已经变了,更是互相看了一眼!

这一刻,他们看向马小年的眼神是真的不同了!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好句子,好句子啊!说得好,说的好啊!

这真是个戏班班主吗?出口成章,妙语连珠,这真的是个唱戏的吗?

如果说之前马小年的陋室铭还不够,那么这一句后世大宋诗人陆游的一句‘本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终于征服了大家!

“赵班主,大家还在听戏看字呢,安静些吧,不要扫了大家的雅兴。”终于,有人开口了,塘阳县去年刚刚考中了进士的孙有成公子的父亲,孙连成孙员外开口了,替马小年出头了!

说话间,这位在塘阳县颇有地位和威信的孙员外表情还十分的不满。

你个大老粗,你个文盲!这小郎君出口就是文章如果不懂诗词,难道你个文盲懂?快滚一边去,孙员外心中更是骂道,脸上带着不屑和不耐烦。

同类推荐
  • 温故(之三)

    温故(之三)

    人类始终生活在历史的投影里。这投影,既非上帝的恩赐,也不是什么神做的手脚,而是源自人类将自己与动物区分开来的那个重要特征——记忆。历史的投影有过远有近,远的如原始祖先迈向文明渺然足迹,所的如昨天刚刚发生的事情。时间之流,不舍昼夜,不仅把已经发生的,而且终将把正在发生的以及行将发生的一切,都裹挟而去,统统融入历史的投影。最早意识到这投影价值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夫子,他老人家一句“温故而知新”,虽平白如话,却如醍醐灌顶。历史既是人类活动的归宿,更是面向未来的智慧之源。谈到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英国作家奥威尔的表述则更加直截了当,他说:谁掌握了历史,谁就掌握了现在。
  • 北洋觉梦录·袁世凯卷(全集)

    北洋觉梦录·袁世凯卷(全集)

    本书沿着这样一个思考路径进入,重返历史现场,重梳历史脉络,再思历史事件,再现历史风云,向人们展示一幅军阀混战的全景画卷。然而,作者梳理军阀混战和“抛砖”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向世人展示一个有血有肉的袁世凯或段祺瑞等,更是为了“引玉”,是想让人们看到盲目引入西方制度会带来什么样的恶果,西方制度到底适不适合中国国情,从而引起读者对历史事件的科学分析和理性思考。
  • 穷鬼的上下两千年

    穷鬼的上下两千年

    她曾经历了长平之战,见证了数十万人的坑杀。她曾率领大秦铁骑,与六国逐鹿天下。她见过天下三分,山河破碎。也听过那袅袅的隆中琴音。贞观盛世她曾一醉今朝,那千古女帝又是如何芳华?她鲜衣怒马过,也曾羽扇纶巾。做过田舍农,也为过教书生。却没人知道,这么一个人,活了两千年。嘛,比较轻松悠哉的历史文吧,因为个人原因可能并不能做到完全符合历史,经得起考证。但我会尽力查全资料来写的。第一次写这种文章,我还是希望写的有趣一些,哈哈。最后,变身慎入哈,单身向的。书友群:239590070二群:256080940应援群:242771856
  • 汉末天子

    汉末天子

    【新书《回到古代当匠神》已签约上传】时空穿梭,魂回汉末,一觉醒来成了皇帝,这个可以有,只是这皇帝的处境貌似跟说好的不太一样,外有诸侯裂土封疆,山河破碎,内有乱臣胁迫,不得自由,刘协表示压力很大,为了改变自己悲惨的命运,为了能够享受帝王应有的待遇,刘协觉得自己应该拼一把,名臣猛将,必须有,三宫六院……咳咳,这个可以有,总之,这是一个傀儡皇帝一步步崛起的故事
  • 西晋世子

    西晋世子

    这是一个故事得从公元265年的上元节说起。。这个故事就从,司马衷遇到蘭妍开始讲起。
热门推荐
  • 灭秦(6)

    灭秦(6)

    大秦末年,神州大地群雄并起。在这烽火狼烟的乱世中,随着一个混混少年纪空手的崛起,他的风云传奇,拉开了秦末汉初恢宏壮阔的历史长卷。大秦帝国因他而灭,楚汉争霸因他而起。因为他——霸王项羽死在小小的蚂蚁面前。因为他——汉王刘邦用最心爱的女人来换取生命。因为他——才有了浪漫爱情红颜知己的典故。军事史上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他的谋略。四面楚歌、动摇军心是他的筹划。十面埋伏这流传千古的经典战役是他最得意的杰作。
  • 唐诗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唐诗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唐诗是汉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汉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周边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唐代被视为中国各朝代旧诗最丰富的朝代,因此有唐诗、宋词之说。《唐诗精品鉴赏》所选诗歌都是唐诗中脍炙人口、妇孺能详之作,诗是好诗,赏析亦高雅成趣,相信会给读者带来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上的无限美感。
  • 异想天开,来拾材

    异想天开,来拾材

    一个人穷疯了,天天梦想发财,经过各种搞笑事件,此人还会发吗?感谢大家对我作品的支持,现在已经开新书《老公我要宠你》,欢迎大家围观。
  • 彼岸的时间

    彼岸的时间

    见过秋叶悲欢,才明白时光不在,在记忆的城市里,我们没有挽留的余地,只能看见时光将一切抹去,我们或许曾频繁回首,却也只能载着无人问津的泪踽踽而行。
  • 彼得原理:方法、实务、案例

    彼得原理:方法、实务、案例

    这是一本管理学普及读物。本书通过10大原则49个方法为你解决管理中90%的问题,为在不胜任职位上痛苦挣扎的人开出获得快乐的处方,为滞留在企业底层郁郁不得志的人指点晋升的捷径,为管理者提供知人善任的方法,是所有中层必读书。
  • 主子她总是很嚣张

    主子她总是很嚣张

    宗家的能力很奇怪,任何人向她许下的愿望都会实现,不管事杀人放火,还是如意郎君,求子嫁女,财宝金银皆无不可。但她会从他们身上拿走一样东西,作为报酬。从前有个人在死前,用灵魂,向宗家许下了一个愿望。宗家花了那一辈子,都没有完成复活后的多年,系统指派的一个任务,宗家又回到那个世界。同一个时间,相同的对象,交错的任务相续的愿望。这让有选择困难症的宗家犯了难,这就有了余下……刚醒来的宗家指着面前的任务对象,很凶的警告他:“我给你一千年的时间,一千年后……你是我的。”渊归满心的无奈。不必等一千年,现在本君就可以是你的。
  • 我是我的神(上)

    我是我的神(上)

    《我是我的神(套装上下册)》是一部读后让人觉得异常沉重的小说,全书弥漫英雄之气和悲悯情怀,讲述了在巨大的历史变革下乌力图古拉一家两代人的坎坷人生。小说用动人的笔调阐释了生命与情感、罪恶与救赎、战争与和平、存在与死亡的关联与对抗。
  • 娑婆路

    娑婆路

    天界神秘的老者到底是谁?奇幻的轮回石又是什么?为何陆风反复天界徘徊了九次,却又每次都失去了以前的记忆?无尽的杀戮,难道真的能达到修行的终点?一切尽娑婆路
  • 巫墓

    巫墓

    二十世纪中的青年,误闯入大巫之墓,学得无数巫族绝技,同时在墓中渡过了五十年。五十年后,林醒白重回世间。
  • 安徒生童话(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安徒生童话(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安徒生童话》的作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1805年,他生于一个贫苦的鞋匠家庭,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在父母宽松的教育环境下,安徒生很早就展现了其非凡的想象力。他在家中搭起了玩具剧场,并且给他的木偶做衣服,同时他还阅读所有能借到的戏剧剧本。他的父亲去世较早,全家靠母亲给人洗衣服的那一点微薄收入维持生活。尽管安徒生过着十分贫穷的生活,但他却有着远大的理想。经过十几年的奋斗,他终于踏进了文坛“为了争取未来的一代”,安徒生决定给孩子写童话,出版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