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84700000011

第11章 古代文化的交流与五尺道(1)

古代文化的交流与五尺道

陈显丹

在川、滇的丛山峻岭之中,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的古道,它就是“五尺道”。它是连接四川、云南、贵州及广西、越南缅甸等地区和国家之间一条重要的经济、文化通道。这条古道的名称记载最早见于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之中,其他文献记载非常少,因此,这条古道在先秦以前的历史也一直隐藏在“茫茫迷雾之中”,为此,后人对司马迁所提到的“五尺道”也产生了歧义。为了弄清“五尺道”的“是与非”,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组织了有关方面的专家进行了实地考察。下面就文献记载五尺道的情况和实地考察五尺道的情况进行简要地梳理。

一、文献记载的五尺道

“五尺道”一词,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始楚威王时,使将军庄将兵循江上,略巴、黔中以西。庄者,故楚庄王苗裔也。至滇池,地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饶数千里,以兵威定属楚。欲归报,会秦击夺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还,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秦时常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十余岁,秦灭。及汉兴,皆弃此国而开蜀故徼。巴蜀民或窃出商贾,取其笮马、僰僮、髦牛,以此巴蜀殷富”。《索引》谓:“栈道广五尺。”

晋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译注》称五尺道:“始建于秦朝,北起宜宾,南至曲靖,途经盐津,大关,昭通,鲁甸,宣威等县,现残存长约350米,道宽五尺,每级天阶宽窄高矮不等。从关河东岸上缘三曲而至摩崖,路面留有马蹄痕数十个,这是蜀地到滇东北的必经要冲。”

唐初,颜师古始为《汉书》作注:“其处险厄,故道才五尺。”

《辞海》:“五尺道,古道路名。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加强中原地区和西南地区的联系,开筑了一条由四川盆地通向云贵高原的重要道路,因道广五尺而得名。当即汉武帝时唐蒙所修治的西南夷道和隋、唐时代石门道的前身,北起今四川宜宾市,南抵进云南曲靖。”

江西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中国历史地名词典》“五尺道”条:“秦筑,北起今四川宜宾市,南抵今云南曲靖县。为四川盆地通往云贵高原的交通要道。”

二、有关五尺道的讨论

长期以来,史家就秦开“五尺道”争论不休,集中表现在对五尺道的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人认为:秦开五尺道之道是道路,以郭沫若、谭其骧最早提出。

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中以文字的形式描述“五尺道”:自今四川宜宾,经云南镇雄、贵州威宁、云南宣威,抵达曲靖。

郭沫若先生在其主编的《中国史稿地图集》中用较形象的线条将“五尺道”标注为一条由今四川宜宾经云南昭通、东川,至昆明晋宁的古道。

二位先生所描述的五尺道线路虽有异同,但不难看出,两位先生都认为它是古代存在的一条交通线路。

第二种观点认为秦开的五尺道为一级“行政单位”。对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地图集》和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把“五尺道”视为交通线的观点进行了否定。认为,尚无其他可靠史料来证实“秦‘五尺道’确是一条交通要道”,接着又说:“五尺道解释为一条交通道路,失其原意,令人难以置信,必须深入研讨以识本意。”然后列举《汉书·百官公卿表》记:“县大率方百里,……有蛮夷曰道。”《后汉书·百官志五》指出汉代的“道”系承秦制而来:“凡县主蛮夷曰道……皆秦制也。”且班固《汉书·地理志》云:“自高祖迄于孝平,凡郡国一百三,县邑千三百一十四,道三十二,侯国二百四十一。”但是检阅其文,只有三十道,尚缺两道。又根据《水经注》和《华阳国志》认为蜀郡下辖的青衣和旄牛两县也称道,于是“记三十一道”,“尚缺一道”,接着就想到了五尺道。傅于尧先生认为《华阳国志·南中志》载的晋宁州建宁郡今滇东北曲靖诸地有居民属称“五蔡夷”或“五茶夷”,而“五尺”和“五蔡”读音相近,“五尺”即“五蔡”,“五尺道”便是在“五尺夷”居民区所设的县级行政区。于是,五尺道就成了那仅缺的一道,如此一来三十二道就齐全了。据此,其最终结论是“秦之‘五尺道’,并非道广五尺的一条交通线,而是秦时设置的行政单位的地名,因其地的主要居民为‘五尺夷’人而故名”。“道”,是秦汉时期地方行政区划中与县相当的一级建制。

其后,宜宾学院的屈川先生撰文说:“秦始皇即位时间是在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庄襄王去世当年。”按屈先生所言,那开五尺道的时间应在前247年前后,即在秦统一天下之前26年,比司马迁所说的时间要早。秦始皇即位时年仅13岁,当时正面临东方六国的威胁,不大可能立即将视线转移到西南地区并修筑工程如此巨大的道路。以不可信的论点支持五尺道不是交通线路的学说。

还有人认为,五尺道应为秦始皇之前110余年的秦惠文王时期由古蜀国人凿通的汉中入蜀道路,也就是汉以后所称的“石牛道”、“金牛道”。

关于“五尺道”的解释,后人虽互有差异,但多数学者从郭、谭二老之说。也就是说“五尺道”就是一条道路而不是行政区划的“道”。笔者从道路之说。

三、五尺道修建年代的讨论

既然是道路,这就必然要涉及到它的开凿建造的年代,有许多人认为五尺道是常在秦时蜀守李冰所修的“僰道”之基础上继续凿修而完成,常并非最早开凿者。在《云南各族古代史略》一书中有学者却认为李冰才是修五尺道的鼻祖。该书说:“在秦始皇即位前后李冰担任蜀郡太守期间,即开始在川、滇交界的僰道今四川省宜宾市地区开山凿崖,修筑通往滇东北的道路。这一带山势险阻,工程艰巨,当时采取了积薪烧火办法。崖石经过火烧,质地疏松,易于开凿,或火烧后再浇以冷水,即可使石裂开……李冰用火烧的办法在这一带修凿道路,就是兴修五尺道的开始。”

马耀先生主编的《云南简史》一书也有类似的提法:“秦始皇统一全国的时候,又派常继续修筑道路,常把李冰在僰道修筑的道路向前延伸,一直修到今曲靖附近。”

但也有人认为李冰不是修五尺道的第一人,五尺道的修建还是始于常。吴春宏在《论五尺道》一文中说:《集解》注引《汉书》说:“冰姓李。”又《正义》注引《风俗通》云:“秦昭王使李冰为蜀守,开成都县两江,溉田万顷。”这些材料只交待李冰名姓,是水利家。《华阳国志·蜀志》有几条与李冰有关的史料:僰道“其崖渐峻不可凿,冰乃积薪烧之。故其处悬崖有赤白五色”。又说:“滨江有兵栏——李冰所烧之崖,有五色,赤白,映水玄黄。鱼从楚来,至此而来,畏崖映水也。”此处仍没有说修五尺道之事,而是指李冰凿僰道西北青衣江旁的山崖,即宜宾西北的赤岩山。可见五尺道在长江之南,而李冰烧的赤岩山在岷江之滨。李冰不是修五尺道的第一人,与五尺道无关。李冰约公元前256年—前251年任蜀郡守,不仅修过都江堰,且曾开凿古道(今有学者称之为“僰道”),所以,秦时的常借鉴其经验是完全有可能的。

有的学者从秦法的角度研究认为“五尺道的开凿不始于秦,秦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怎么会修与秦法不符的“五尺道”,从而否定了五尺道始建于秦。

还有的学者根据史籍关于杜宇入蜀的记载,认为这条交通线路开凿的年代在商代晚期。

四、考古调查所见的五尺道

2010年4月10日上午8点整,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国家博物馆、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内蒙古博物院、南京师范大学、首都博物馆、四川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盐道、石门道、五尺道考古探险团对有争议的“五尺道”展开了实地的调查研究。考察队重点考察了筠连镇白杨村、果木村、盐津县高桥村、朱提江、豆沙关、大关、寿山乡甘海村、宣威可渡遗址、沾益县九龙山古道及关口。

根据现场的调查情况来看,道路的现存状况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原路面尚存;第二种是路基原貌尚存,但路面铺路石块大部被撬走;第三种是路基路面均遭破坏,或被垦为耕地、或改为城乡间道路、或因公路、铁路的修建而破坏。

现保存下来的这些古道的共同特点都是由天然青石岩凿铺而成,基本宽度为60-80厘米,转角最宽处可达165厘米,铺砌的青石材都是一些不规则的石头,大小宽度和厚度多为40×70×10厘米左右,现保留长度未被破坏连续长度的有2—3千米左右,有的长达15千米以上。被保存下来的这些古道都是位于现代工农业还未开发的山区里面。古道沿山势开凿,穿梭在崇山峻岭的半山腰之间。在这些古道上,许多地方还保留有当年沿山壁开凿的凿痕和断切面,有的地方还有排水沟。有的地方还可以看见不同时期对该路段加宽、砌“保坎”的遗迹。有的地方可以明显的看出有三次以上的拓宽道路的现象。在青石的道路上留有许多马蹄印和马蹄打滑留下的滑痕。马蹄印的大小在10厘米左右,深0.5—3厘米左右,有的马蹄印深达5厘米以上。

调查结果,大家一致认为这次考察的古道就是史书里记载的“五尺道”,它不是一级行政单位,而是一条道路。就五尺道的开凿年代来讲,我个人认为它应该早于秦代。

从我们的考察来看,从宜宾到云南昭通、曲靖的五尺道,早在秦开五尺道之前已有,并非秦开,也非李冰时期开凿,而在很早时期就已有这条道路。公元前286年楚国庄率大军入滇时,首先是想经“灵关道”入滇,未果,后经湖北、湖南、进贵州沿牂牁道过毕节至宣威汇五尺道入滇。由此可见早在公元前3世纪时,当年的秦、楚等已知蜀地有路通向云南,但有可能不知道他一直能通往南海的水路和印缅的陆路。理由有如下几点:

同类推荐
  • “三言二拍”与拟话本

    “三言二拍”与拟话本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广大民众对重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愿望日益迫切。作为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继承并传播给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一代,是我们出版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第3辑)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第3辑)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系列书是海内外公认的易学大家刘君祖先生历时四年多,对《易经》六十四卦作透彻详尽的解读,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洞悉决策模式,把《易经》智慧延伸在现代生活中,更进一步通过依经解经的方式,以易理和其他学术相印证,如儒家、道家、佛家、兵家,以及中医养生与企业管理等,在在圆融无碍,使得我们对《易经》六十四卦爻符号的无字天书不再陌生,进而欲罢不能、意犹未尽。
  • 汉学研究新视野

    汉学研究新视野

    著名汉学家顾彬教授以丰富的外文资料、融贯中西的学识,对近年来德语、英语世界所出版的汉学新书中所涉及的新译本、新材料、新观点进行了介绍和讨论,其中绝大多数的材料都是第一次被介绍到中国来。同时,他也对中西文化在文、史、哲等领域的异同进行了深入探讨。材料新颖别致,分析鞭辟入里,是了解西方汉学界学术前沿的最佳捷径。
  • 祠庙陵墓对联(上)

    祠庙陵墓对联(上)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地方的对联。
  • 千年一坊:水井坊千年醇香

    千年一坊:水井坊千年醇香

    成都两大珍世活体文物——都江堰和水井坊。都历经千年而今仍在辛勤劳作,为人类奉献,一个灌溉着美丽富饶的天府之国,一个灌溉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我们可以这样形容,都江堰是成都农耕文明的后坊,水井坊则成为成都农耕文明的前店。汉代古井在成都市区范围内数量众多,它们就像草垛布满田野一样布满壮丽的汉代成都城郭。正是这些潜移默化的耳濡目染,奠定了千年成都独特的魅力与气质。就像一个人所在的家族需要追根溯源一样,血脉的尽头便是一个人真正的根脉所在。《千年一坊:水井坊千年醇香》中,水井街酒坊遗址所揭露的遗迹、遗物现象,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中国传统白酒酿造工艺演进历程的生动画卷。
热门推荐
  • 弗洛伊德9:自我与本我

    弗洛伊德9:自我与本我

    此卷收录四部分内容。《超越快乐原则》修正了弗洛伊德早期的本能学说,第一次提出人存在着死的本能与生的本能,并把这两种作用相反、同时并存的力量的斗争视为整个生命运动历程的决定者。《群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系统论述了关于“群体的本质就在于它自身存在的力比多联系”的理论。《自我与本我》谈及意识、前意识、潜意识,阐述了自我从本我、超我从自我分化的过程。《抑制、症状与焦虑》是弗洛伊德对压抑与焦虑及心理防御机制关系理论进行修正与补充的主要论著。
  • 多元化趋势

    多元化趋势

    本书力图将多元化转化为现实可见的、可度量的成果和业绩。它是一本指导手册,能够帮助个人和组织超越最初的多元化活动和意识培训阶段,使之系统化、程序化,而且发展成包含持久的实质性变革的行为方式。本书强调效果(做正确的事)、效率(正确地做事)和持久性(使有益的变革制度化)。做到了这三点,我们就为生活、学习和工作创造了一个更加健康的环境。
  • 如娇似妻,一念成婚

    如娇似妻,一念成婚

    夜幕沉沉,烟雾缭绕。整个M城像是蒙上了一层面纱,潮湿的空气,蒙得人喘不过气来。江……
  • 明辨是非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明辨是非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每一个好故事,都会带你种下完美人生的种子;每一个好故事,都是我们领悟人生的一盏明灯;每一个好故事,都是我们人生的一块基石。它给我们智慧的启迪,让我们抓住希望,对今天更加珍惜,对明天充满自信!
  • 英雄无敌之穷途末路

    英雄无敌之穷途末路

    没有bug的运气,没有神一样的技能,更没有引无数美女竞折腰的风采,无奈再次进入虚拟世界,为的也只是一份工作而已。而有的只是曾经的一份经验,一份坚持,一份渴望,以及赌上一切的理由。主角不会是无缘无故的好人,更不会是无缘无故的恶人,主角拼上了一切,却一直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一篇类似英雄无敌的网游
  • 人性的优点

    人性的优点

    本书通过一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成功案例,教会经理、营销人员、工程师、会计等各行业的人如何避免情绪烦躁,如何即刻消除工作中50%的焦虑,如何善加利用别人的批评等的好方法,让人们立即采取行动,调整心态,给人们带来平和、快乐。拥有更加开阔、幸福的人生。
  • 佛眼看人生

    佛眼看人生

    佛法,就是智慧。生活中处处皆是佛法,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佛法的妙处:如果把“明心见性,本来清净”用在人生上,每个人都能享受天伦之乐;如果把“回归自然,返本还元”用在生活上,遇到挫折我们就能泰然自处……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法的妙用,使佛光普照在南赡部洲,让更多的人早日摆脱痛苦的煎熬,也为了继承大德们弘法利生的事业,我们编写了这本《佛眼看人生》。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借鉴了大量佛学大师的语录、开示、演讲录、文集等。
  • 恼人的路

    恼人的路

    不就是四五里长的事情么?不就是水泥跟沙子的事情么?虽说时间紧张了些——只有半个月;虽说资金也紧张了些——要几十万呢。可是跟古代的太行王屋二山相比,这一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噢?再说了,过去人家愚公老前辈用的可只有两双肉手,如今还有现代化的机器呢,有自卸王、推土机、搅拌机、挖掘机呢。就这么定了。而且要马上部署,立即实施,昼夜奋战,确保完成……半个月后,让赵顺利乡长——当然也包括小胡庄的百姓——饱受困扰的那四五里黏土路,从地球上彻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宽阔平整而坚固漂亮的水泥路。
  • 我与僵尸有个约定

    我与僵尸有个约定

    公元前221年,这一年是嬴政征服六国,统一天下登基称帝的元年。同年,百家魁首太上道,盖势大欺政,受始皇帝打压,一分为二,隐没南北,不问世俗。以南者,居越地,识天地奇术,御无形之剑,可制鬼神,唤“上清道”;以北者,隐于燕赵,通符文咒法,修“真言”之术,言出而法随,更能召唤神物驱魔辟邪,名“太一道”。缅怀《我和僵尸有个约会》之作,不乱搞男女关系。
  • 阿毗昙心论经

    阿毗昙心论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