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9700000006

第6章 朱子“中和说”略论(2)

朱子新说的最大特点是,以体用释“未发”和“已发”。“未发”是寂然之体,“已发”则是日用流行,“未发”借“已发”来体现,在“已发”之外别无所谓“未发”。因此,“未发”和“已发”之间不能用时间(“拘于一时”)或空间(“限于一处”)关系来界定,所谓“未发之前”或“未发之时”压根儿就是不存在的事儿。所有对“未发”的了解都必须借助于“已发”。

相对于李延平所传而言,朱子的这种新说的确新,它差不多彻底推翻了道南一派所共守的宗旨。既然“未发之前”或“未发之时”是不存在的,那么“危坐终日,以验夫喜怒哀乐未发之前气象如何,而求所谓中者”,非惟无意义,而且也根本不可能。既然只能从“已发”者来指其“未发”者,那么涵养和察识的关系也必须调转过来:不是先涵养后察识,而是先察识后涵养。朱子曾经说:“中和二字,皆道之体用。……旧闻李先生论此最详。后来所见不同,遂不复致思。”这些大概就是最根本的“所见不同”了。

在朱子的这种思想转变过程中,湖湘学派的张栻起了关键的作用。正如前揭文中提到的,朱子在思想最困惑的时候,首先求教的是张栻,当他有了自己的新见解时,首先告诉的也是张栻。正是通过与张栻的书信往返,朱子对自己新说的表述才越来越清晰。这也难怪此时的朱子会对张栻的学问再三致意了:

敬夫学问愈高,所见卓然,议论出人意表。近读其语说,不觉胸中洒然,诚可叹服。

钦夫之学所以超脱自在,见得分明,不为言句所桎梏,只为合下入处亲切。今日说话,虽未能绝无渗漏,终是本领是当,非吾辈所及。

张栻给朱子的最大影响体现在“先察识后存养”的说法,这也是湖湘学派的学术宗旨之一。从理论上讲,湖湘学派“先察识后存养”的背后还有一个心性论的基础。用胡宏的话说,就是:“未发只可言性,已发乃可言心。”性由心显,所以识性必先从已发之心上开始,然后以诚敬存之。按照朱子自己的说法,他得出“心为已发,性为未发”的结论,完全是个人沉思的结果。当他发现胡宏也有同样的说法时,更加增添了对新说的自信。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朱子的自述,他和胡宏之所以得出同样的看法,那只能说明“察识于已发”是“性体心用”说的必然结论。

三、“中和”新说

丙戌之悟标志着朱子在“中和”问题上由道南向湖湘学派的倾斜。它增加了朱子的自信,也进一步拉近了与张栻的距离。在随后的湖湘之行中,朱子与张栻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相约一起做圣贤工夫。对于这次访学,朱子自觉相当满意:

去冬走湖湘,讲论之益不少。然此事须是自做工夫于日用间行住坐卧处,方自有见处。然后从此操存,以至于极,方为己物尔。敬夫所见,超诣卓然,非所可及。

这时的朱子同时还忙着另外一项工作,即整理二程的著作。无论是出于根深蒂固的章句训诂之癖也好,还是出于对二程思想的重视也好,这次整理工作却成了朱子重新反省自己“中和说”的导火索。

早在丙戌之悟时,朱子就发现他“性体心用”说与二程有不一致之处。他当时的解决办法是:“虽程子之言有不合者,亦有以为少作失传而不之信也。”现在当他系统地整理程氏遗著时,已经没有了上次的那种自信:

程子之言,出其门人高弟之手,亦不应一切谬误以至于此。然则予之所自信者,其无乃反自误乎?

这种自我怀疑的结果便是他的第二次“中和”说:

乾道己丑之春,为友人蔡季通言之。问辨之际,予忽自疑。斯理也,虽吾之所默识,然亦未有不可以告人者。今析之如此其纠纷而难明也,听之如此其冥迷而难喻也。意者乾坤易简之理,人心所同然者,殆不如是。……则复取程氏书虚心平气而徐读之,未及数行,冻解冰释。然后知情性之本然,圣贤之微旨,其平正明白乃如此。而前日读之不详,妄生穿穴,凡所辛苦而仅得之者,适足以自误而已。至于推类究极,反求诸身,则又见其为害之大,盖不但名言之失而已也。

这一次也是朱子在这个问题上的最后定论,它是朱子思想成熟的重要标志。朱子时年刚好40岁。朱子自己曾把丙戌之悟称为“中和旧说”,那么,这次的自然也就是“中和新说”了。

在《与湖南诸公论中和第一书》中,朱子对他的“中和新说”有一个系统的概括:

按《文集》、《遗书》诸说,似皆以思虑未萌、事物未至之时,为喜怒哀乐之未发。当此之时,即是此心寂然不动之体,而天命之性当体具焉。以其无过不及,不偏不倚,故谓之中。及其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则喜怒哀乐之性发焉,而心之用可见。以其无不中节,无所乖戾,故谓之和。此则人心之正,而情性之德然也。然未发之前,不可寻觅;已觉之后,不容安排。但平日庄敬涵养之功至,而无人欲之私以乱之,则其未发也,镜明水止;而其发也,无不中节矣,此是日用本领工夫。至于随事省察,即物推明,亦必以是为本,而于已发之际观之,则其具于未发之前者,固可默识。故程子之答苏季明,反复论辨,极于详密,而卒之不过以敬为言。又曰“敬而无失,即所以中”,又曰“入道莫若敬,未有致知而不在敬者”,又曰“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盖为此也。向来讲论思索,直以心为已发,而日用工夫亦止以察识端倪为最初下手处,以故阙却平日涵养一段工夫。

与旧说相比,“中和新说”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就本体而言,旧说以未发为性、已发为心,新说则认为,未发、已发均属心。未发和已发的区别在,前者是心之体,后者为心之用。心之体是寂然不动的,心之用则感而遂通。

新说的这种改变一定程度上是对延平之教的回归。承认心体寂然不动,就意味着心有“思虑未萌、事物未至”之时。因此,“求喜怒哀乐之未发”就不再是不可能的事儿。朱子和延平的区别只是所“求”方法不同而已。

新说以心之体用释未发已发还有另一个好处,那就是使性、情问题有了着落。《中庸》讲喜怒哀乐本来涉及情的问题,但过去人们太执著于“未发”而使这个问题差不多完全被忽略了。按朱子的新说,在寂然不动的心体里面,天命之性当体而具,它们构成了喜怒哀乐之性;随着心体的感而遂通,喜怒哀乐之性发而为喜怒哀乐之情,因而有种种欲望活动。由于喜怒哀乐之性属于心的本体,不会有过或不及的问题,所以它也被称做“中”。喜怒哀乐之情当然会有偏至之处,但通过自觉的修为可以实现“中节”、“无所乖戾”,那就叫做“和”。从这种论述中可以看出,朱子后来所特别重视的“心统性情”基本上已经呼之欲出了。

第二,就工夫而言,旧说主张在已发处用功,先察识而后涵养。新说则认为,无论是未发已发,都必须涵养在先,察识在后。

相对于第一点来说,朱子在工夫论上的这种改变尤其重要。一方面它拉开了朱子与湖湘学派的距离,另一方面也没有简单地退到延平的立场。这一次,朱子直接追溯到小程的主敬说,从而摆脱了多年来在道南和湖湘两派之间的游移立场。

朱子认为,湖湘学派从“察识端倪”入手,最大的毛病在“阙却平日涵养一段工夫”。朱子担心的是,“察识”容易导致过分地偏重穷理、认知,使得洒扫应对进退这些小学的工夫失去着落,所以朱子坚称:“洒扫应对进退之间,便是做涵养底工夫了。”

但是,朱子也不愿意回到李延平的静坐。终其一生,朱子对“静中体验”之类的东西一直没有什么体会,所以他始终认为,主静是逃禅的方便法门。

在小程那里,朱子终于找到了不落两边的“中道”,那就是“主敬”。一方面,“敬”属涵养的工夫,可以贯彻于已发和未发,也就是说,可以贯彻于“心”的一切活动。另一方面,“敬”因为包含有收敛身心、专一、自主等涵义,也能够同佛教的虚静分别开来。

从下面对小程“主敬”说的评价,我们就大体可以看出朱子自己对“敬”的重视程度:

敬字工夫乃圣门第一义,彻头彻尾,不可顷刻间断。

圣人言语,当初未曾关聚。如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等类,皆是敬之目。到程子始关聚说出一个“敬”来教人。

因叹敬字工夫之妙,圣学之所以成始成终者,皆由此。

朱子高足李果斋曾这样总结乃师的一生:

先生之道之至,原其所以臻斯域者,无他焉,亦曰主敬以立其本,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而敬者又贯通乎三者之间,所以成始而成终者也。(《朱子年谱》卷四)

明乎此,“中和新说”的提出对朱子自己思想发展的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

同类推荐
  • 理想国(经典超译本)

    理想国(经典超译本)

    《理想国》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柏拉图最重要的一篇对话录。在这个对话录里柏拉图建构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人类的正义与善是这个乌托邦的主题。这部作品不仅是柏拉图对自己此前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而且是当时各门学科的综合,它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等各方面的问题,是西方哲学家公认的“哲学大全”。译者在领会原著者思想脉络的同时,于编译中巧妙加入了现代理解与思考,缩小了阅读中的历史距离。行文简洁、有力,一改以往译文的晦涩拗口。该译本可从任何一页翻开阅读,精致的排版与精巧的开本适合随时、随地、随意、随性翻阅,特别适合非专业、非学术人群。
  • 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

    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

    《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选择以清末民初三十年间的社会与文化为背景,通过对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代表的“晚清”与“五四”两代学人的文化理想、学术思路、治学方法以及文化心态的描述,展现中国现代学术转型的复杂性,揭示、发掘各种被压抑、被埋没的声音,挑战以“西学东渐”为代表的“现代化叙事”。
  •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2018年第1期/总第1期)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2018年第1期/总第1期)

    本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与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合作主办,属于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专业集刊,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化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与政策、中外文化发展现状、中国传统文化、多领域文化问题(比如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外交、军事等领域的文化问题)、国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世界文化思潮等。
  • 卓尔不群的世界思想

    卓尔不群的世界思想

    思想家代表了他所在的时期的智慧最高水平,思想家的贡献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甚至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本书介绍了重要的思潮和思想家,为读者了解思想史提供了捷径。
  • 快乐的知识

    快乐的知识

    《快乐的知识》是尼采后期的重要作品,创作于其大病初愈之后,浓缩了尼采思想的精髓,对诸如生命、个体与群体、爱情、文艺、哲学、科学、道德、法律等问题都进行了简明而深刻的论述。语言凝练而隽永,思想鲜明而锐利。本书又名《快乐的科学》,尼采意在将哲学经由犀利的批判而升至与科学同样严谨的地位,这也是他的经验主义热血达到鼎沸的表征。
热门推荐
  • 快穿之男配大大你别跑

    快穿之男配大大你别跑

    她身为一个杀手,被最爱之人背叛任务失败而死,为了能重生报仇,她与系统签订了契约,穿越位面攻略男配。她以为此生再也无法爱上别人了,可是他却成了她生命中一束光,温柔了她的岁月。问世间情为何物?不过是一物降一物。
  • 大哥

    大哥

    大哥今年正好六十周岁,也终于在北京的一所大学的计算机学院院长位置上退休了。想想大哥这一生,真的是让人不能不说几句了。打小就看大哥不一般,到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在中学学习的大哥不知道怎么回事就爱上了数理化,那个时候,讲究的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虽然大哥的智力也看不出什么出奇的地方,小时候还可以说玩各种游戏都是一般水平,根本就不是孩子头那种样样顶尖的主儿;但就是有那么一股子犟劲儿,认准的事情谁也说不得,非要干出个名堂才罢休。要说大哥那才是真正的高干子弟,父亲是当时所在城市的一所正牌大学的党委书记兼校长,用现在话说那叫“文革”前的省军级干部。
  • 何处风景如画

    何处风景如画

    爱情是一种态度,人生是一道风景。金融男邢程觉得自己是一棵树,为了寻找一块肥沃的土壤,让自己成为云端上的风景,他选择忽视暗恋着自己的秘书画尘。留美医学博士何熠风觉得自己并不是超人,无法拯救全人类,能够守护在自己深爱的画尘身边,就是美丽的风景。于是,他弃医回国来到了画尘的家乡滨江。
  • 三界最强继承人

    三界最强继承人

    听说是您将要继承那一百个亿的家产是吗?哦,我没有继承一百个亿的家产!我只是继承过漫威英雄的能力,萧炎的异火,唐三的秘籍,林叔的道术,哦,还有很多人求着我去继承他们的妞!
  • 独宠晓蛮妻:腹黑BOSS太危险

    独宠晓蛮妻:腹黑BOSS太危险

    【萌萌哒的宠文,喜欢的朋友进(求票求收藏求打赏,各种求)】她只是落魄的富家小姐,却赢得了他的青睐!他是风氏集团的继承人,在商界呼风唤雨,几乎无所不能。传闻他唯利是图、手段狠辣,更是视女人如无物,却偏偏对她宠爱有加……“老公,我要你陪我看电影!”“好,Jack,包场今天京城所有的影院。”…“老公,有人欺负我!”“哼!是谁?老公帮你欺负回去!”…“老公,我要吃肉!”听见这话,某男奸计得逞般的腹黑一笑“好,老公这就来喂你!”………【欢迎入群:273049686(密码:风漠寒,注意不能错字)】
  • 仙剑尊者

    仙剑尊者

    不一样的热血男子,不一样的激情时代,都在异世杀手之王!
  • 清溪驿

    清溪驿

    那块被人们坐得光溜溜的青石头名叫娘娘石,依附于娘娘石上的故事也就变得实实在在了。相传很久很久以前,皇帝一位爱妃从古驿道经过,不知这位娘娘是从北而来,还是从南而回,反正她在这块青石上坐过,据说她坐在这块青石上,面朝着下面的水潭,水潭清澈如镜,映照着她那羞花闭月倾城倾国的容颜,溪水也为之欢笑,鸟儿也为之歌唱。于是这块青石头就叫做娘娘石了,下面的山溪也就叫做清溪了。
  • 公子风华落

    公子风华落

    这是一本死得只剩下书名的小说……战歌起,天下争,她蒙神相助,穿越时空,想要扭转败局,却意外发现了尘封于岁月缝隙里的巨大秘密……眼前人不是心底人,心底人却又变了模样,你不是你,我也不是我,那我们又是谁?且看公子风华无双,搅弄天下,成就一段惊世传奇。
  • The Divine Husband
  • 说呼全传

    说呼全传

    小说家千态万状竞秀争奇,何止汗牛充栋,然必有关惩劝、扶植纲常者,方可刊而行之,一切偷香窃玉之说、败俗伤风之辞,虽工直,当付之祖龙尔。统阅《说呼》一书,其间涉险寻亲、改装祭墓,终复不共戴大之仇,是孝也﹔救储君于四虎之口,诉沉冤于八王之庭,愿求削佞除奸之敕,是忠也。维忠与孝,此可以为劝者也。至庞氏专权,表里为奸,卒归于全家殄灭,其为惩创,孰大焉?维遐及史册,其足以为劝惩者,灿若日星,原无庸更藉于稗宫野乘,然而史册所载,其文古,其义深,学士大夫之所抚而玩,不能挟此以使家喻而户晓也。如欲使家喻而户晓,则是书不无裨于教云。乾隆四十有四年,清和月吉,滋林老人出于西虹桥衅之罗翠山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