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9700000004

第4章 周敦颐思想在儒家道德形上学中的地位(2)

其次,《通书》非常强调天道对人事的决定作用,遵从天道运行的原理行事本身就是仁义,就是道德,而圣人所能做的也只不过是“希天”(《志学》第十)、“法天”(《刑》第三十六)和“同天”(《圣蕴》第二十九)而已。圣人的作用在于给天的这种生成作用以辅助:“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成,义也。故圣人在上,以仁育万物,以义正万民。天道行而万物顺,圣德修而万民化”(《顺化》第十一)。这样,天道本身获得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所谓善恶,所谓道德,所谓教化都无不以天道为标准,留给人的只不过是对于“仁义中正之道”在行为上,包括动静、言貌、视听上均无违而已,其结果便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万物各得其理。”(《礼乐》第十三)

总的来说,周敦颐通过融合儒道,建构了比较系统的宇宙生成模式,然后又把这种模式提升到天道的高度,以作为道德原理和价值准则的终极根源,从而继承和发展了《易》《庸》一系的天道观。他所提出的许多问题都成了后来道学家们热烈争论的中心。

但有意思的是,周敦颐的这种思想系统并没有得到他自己的两位著名学生——程颢、程颐的理解和认可。

从现存材料的记载看,周敦颐和二程的关系颇为微妙。史载:大程“自十五六时,与弟正叔闻汝南周茂叔论学,遂厌科举之习,慨然有求道之志”。程颢自己也说:“昔受学于周茂叔,每令寻仲尼、颜子乐处,所乐何事。”“自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似乎在精神生活和境界追求上,大程深受周敦颐的影响。但在述及个人思想发展的历程时,大程却明确地说:“吾学虽有所授受,但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的。”小程在提到道统时,亦清楚地把其兄称为孟子之后一人,其中并没有周敦颐的位置。小程提到周敦颐的地方不多,《宋元学案》中有这样一条材料:

伊川见康节,伊川指食桌而问曰:“此桌安在地上,不知天地安在何处?”康节为之极论其理,以至六合之外。伊川叹曰:“平生唯见周茂叔论至此。”

似乎小程对周邵之学相当叹服,可我们又知道,二程虽与邵雍私交不错,但对其象数学始终抱有微词。大程说:“尧夫欲传数学于某兄弟,某兄弟哪得工夫?”小程甚至称:“某与尧夫同里巷居三十余年,世间事无所不问,惟未尝一字及数。”从程氏兄弟对邵雍太极先天之学的态度其实已不难推出他们对周敦颐《图说》的看法了。更何况,邵氏的先天图与周敦颐的太极图还有一个共同的来源呢。

据宋祁宽的记载,周敦颐的《图说》和《通书》均始出于程门侯师圣和尹和靖,他们并云得自程氏,但二程平生并无一语道及这两篇著作。如果原因并不像朱熹所推测的,二程之所以秘不示人是因为他们一直没有发现能受之者,那么二程对这两篇著作肯定有保留意见。这一点借助于二程和周敦颐生活态度及思想倾向上的异同比较还可以得到更进一步的说明:

首先,在生活态度上,周敦颐俨然一副道家气象,而二程,特别是小程,却一步也不越出儒者的矩镬。周敦颐不但乐游山水,而且多方外之交,除《太极图》相传是由道士穆修所传外,他和佛家寿涯、慧南、祖心等和尚都有来往。所以蒲宗孟(周的妻兄)说他“生平襟怀飘洒、有高致,常以仙翁隐者自许。尤乐佳山水,遇适意处,终日徜徉其间”,并“与高僧道人跨松萝,蹑云岭,放肆于山颠水涯,弹琴吟诗,经月不返”,当是可信的。这从周敦颐的诗文中也可找到佐证。周留下的诗文不多,其中大部分是游记性质的,主要抒发其寓怀于尘埃之外的愿望,如:“朝市谁知世外游,松杉影里入吟幽。争名逐利千绳缚,度山登水万事休。野鸟无语似得伴,白云无语似相留。傍人莫笑凭栏久,为恋林居作退谋。”(《同石守游》)因为对尘世中的争名夺利太厌倦了,他竟至于真的要为高栖遐遁“作退谋”了。这点恰好和二程形成鲜明的对照,程颢有诗云:“襟裾三日绝尘埃,欲上蓝舆首重回。不是吾儒本经济,等闲争肯出山来?”(《下山偶成》)尽管山中美景让人流连忘返,但儒家经邦济世的责任感却驱使他不得不重登蓝舆。程颐更是言必忠信,动遵礼仪,一举一动都坚守儒者规范:“衣虽布素,冠襟必整。食品简俭,蔬饭必洁。致养其父,细事必亲”,而当别人说他谨于礼四五十年应甚苦时,他却答曰:“吾日履安地,何劳何苦?人日践危地,此乃劳苦也。”正因为如此,二程坚决排斥异端“自私自利”之害,并在当时佛教势力极盛的情况下,率先在行动上进行变革:“某家治丧,不同浮图。在洛,亦一二人家化之,自不用释氏。”由此看来,二程之所以把攀僧挟道的周敦颐骂为“穷禅客”也就毫不奇怪了。

其次,在思想倾向上,周敦颐融合儒道,旨在描绘一幅宇宙生成图景,从而为儒家伦理道德规范寻求一形上的基础;而二程却直接把儒家伦理道德规范提升到“天理”的高度,从而建构了一独立的本体论系统。在周敦颐那里,所谓“无极”和“太极”,都是实体性的范畴,譬如“太极”不但能动静,而且能生阴阳,因此它和阴阳五行仍然是属于同一层次的范畴。而在二程,“天理”是一个超越性的范畴,它与具体事物是本体和现象之间的关系,因此,天理本身既不能说动静,也不能说存亡加减,即使现实中并没有任何具体的事例存在,天理仍然有其客观实在性:“天理云者,这一个道理,更有甚穷已。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百理俱在,平铺放着,几时道尧尽君道,添得些君道多,舜尽子道,添得些子道多?元来依旧”。正因为如此,周敦颐热衷于无极-太极-阴阳-五行-万物的生成模式的推演,而对《易传》的形上形下的区分并不注意,而在二程看来,追寻万物背后所包含的理才是更根本的:“离了阴阳更无道,所以阴阳者是道也。阴阳,气也。气是形而下者,道是形而上者。”在周敦颐看来,既然天道运行的原理是我们一切价值判断和道德原则的根源,那么圣人所能做的也只是“希天”、“法天”和“同天”而已;而在二程看来,因为理在天下,只有一个,推之四海而皆准,那么我们也就不必过分执著于外在世界,只要反观自身就可以了:“近取诸身,百理皆具”、“学者不必远求,近取诸身,只明人理,敬而已矣,便是约处”。

最后,周敦颐由于把无极作为宇宙万化的终极根源,所以在修养方法上主张主静以立诚;而在二程看来,“才说静,便入于释氏之说也”,因而他们更强调由“敬”和“定”来代替“静”,心中先存乎天理,然后无论动也好静也好,才不至于堕入邪念。

由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从学理上,还是从生活态度上、修养方法上,二程和周敦颐都有明显的差异。特别是在价值观念和道德原则之所以如此的根据问题上,周敦颐和二程的讨论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层次,周敦颐主要借助于宇宙论的推演从外在方面为道德和价值问题进行定向,而二程更多的是通过内部的提升从本体论的角度切入问题。因此,相比之下,二程似更能契合于孔孟的心性传统。

另外,在涉及与佛道的关系时,周敦颐兼收并蓄,心态比较开放,而二程门户壁垒森严,并以排斥异端为己任。这也就难怪周敦颐不为二程所重视了。

由于二程本身不甚重视周敦颐,所以程门后学也就常常把他们的关系淡化,更多地强调二程的独创性,如吕希哲说“二程初从濂溪游,后青出于蓝”。其孙吕本中也进一步强调“二程始从茂叔,后更自光大”。这种状况一直持续近百年之久,直到朱熹才断然确定二程之学导源于周敦颐,并把周的地位抬高到二程之上,从此,周敦颐为“道学宗主”的地位才得以确立。

作为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对周敦颐可谓情有独钟。早年求学时,他就经常和李延平讨论《太极图说》和《通书》;成年后更孜孜于考证、编订和注解周敦颐的著作;直到晚年弥留之际依然在病榻上向弟子讲解《太极图说》。在“北宋四子”中,他对二程和张载均有批评,唯独对周敦颐没有任何微词。为了避免启人疑窦,他对蒲宗孟的《周敦颐墓碣铭》不惜大加斧正,删掉了其中所有关于周敦颐与僧道往来的记述。为了确定《图说》的正统地位,他曾和陆九渊兄弟反复辩论,以至于有伤友情。在发明濂溪学方面,朱熹可以说真正做到了尽心尽力。

之所以如此,考其原因,一方面固然是由于朱熹对宇宙论方面的兴趣特浓;另一方面,为了建构一综合的体系,这里面恐怕也有不得不然的理由。在“北宋四子”中,二程虽然确立了天理的本体地位,但却疏于论证;张载的气化流行论虽驳斥了释氏轮回之说,但自身却有失去形上形下之分的危险;唯有周敦颐承袭《易传》的传统建立了一系统的宇宙论,其概念的模糊性又足资不同意义的发挥和解释,所以朱熹要建立一完整的道德形上学体系,也就不得不以《图说》和《通书》作为最基本的起点和素材了。

但平心而论,朱熹对《图说》和《通书》的解释在许多方面和周敦颐原来的思想并不相符。《图说》本来描绘的只是一个宇宙发生模式,而朱熹却顺着二程本体论的立场给以诠释,结果《图说》中“无极”、“太极”这两个实体性的范畴就被改造成本体“理”的两个描述词:“无极”表示理的超越性即理无声、臭、形体可言,“太极”表示理的实在性即“有此道理”。“无极而太极”被转换成“无此形状、有此道理”的绝对本体。按周敦颐,既然太极本身是一种实体,它通过动静而产生阴阳五行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儿。但对朱熹来说,因为太极为理,阴阳是气,理是形而上者,气是形而下者,理无动静可言,气则有变化造作,所以如何从不动不变的太极推出能动能变的阴阳五行来始终是一大难题。他以“天命之流行”来解释《图说》的太极有动静完全是含糊其辞,直到后来他才清楚地表示道:“盖谓太极含动静则可,谓太极有动静则可,若谓太极便是动静,则是形上形下不分”,而“易有太极之言亦赘矣”。但这种说法固已与《图说》的本义大相径庭矣。

其实,在当时,很多人已经对朱熹的解释有所怀疑,为此二陆曾和他反复辩论,但朱熹始终坚持“不言无极,则太极同于一物,而不足为万化之根。不言太极,则无极沦于空寂,而不能为万化之根”不变,以至于有伤双方的和气。遗憾的是,二陆始终没有注意到朱熹这里实际上是借古人之口来发挥自己的思想,因而所谓《通书》、《图说》都不过是他自己思想的注脚而已。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不能忽视周敦颐对朱熹的巨大影响。事实上,从儒家道德形上学的角度看,朱熹所偏重的仍旧是周敦颐由天道以推人事的路线,从而与孔孟以来的心性传统有一定的距离,只不过这其中经过了二程的改造和提升而已。因此,在朱熹那里,我们可以看到,理作为一种客观实在,它不但独立于人的存在,而且也是我们一切价值判断的标准,它因气质的精粗偏塞而实现与否更是一切善恶的最终根源。固然朱熹也曾提到“理具于心”,并主张“主敬”、“格物”、“致知”、以“穷理”,但在他看来,心只不过是“气之精爽”者,“理具于心”同“理附于气”并没有任何实质的差别,因此“心”不同于“理”,它只是理的挂搭和存贮之处,而不是理的根源,而所谓“致知”、“格物”只是“心”(知觉能力)接近、认识“理”的功夫入路而已。因而,从根本上说,朱熹所选择的仍是从外部为价值标准和道德原则寻求基础的路线,这却是与周敦颐一脉相承的。所以,个人以为,要判定周敦颐在儒家道德形上学中的地位,与其说他“上继孔颜,下启程氏”,倒不如说他“上接易庸,下启朱子”来得更为确切。

同类推荐
  • 天下第一法术:王阳明心法

    天下第一法术:王阳明心法

    王阳明的心学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心即是理”的人生论;“知行合一”的认识论;“致良知”的修养学说。他认为,心,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心外无理,心外无物,这也是其心学说的基本观点。知行要合一,言行要一致,每个人都要践行自觉的道德规范。任何外在的行动、事物都是受思想支配的,一切统一于心。善与恶产生的源头是人们自己的心,从“良知”出发,人人皆是平等的,凡人也可以成为圣人。
  • 哲学的慰藉(译林人文精选)

    哲学的慰藉(译林人文精选)

    《哲学的慰藉》既是一部论述哲学和神学问题的经典名著,也是文学史上的伟大篇章,以散文与诗歌交替的形式描述作者在狱中绝境对人生终极问题的思考。涉及命运与天命、上帝的预知与自由意志、上帝的永恒性与时间等重大问题。
  • 天下第一诡术:鬼谷子的智慧

    天下第一诡术:鬼谷子的智慧

    《鬼谷子》原典作为纵横家的代表著作,哲理深厚,融会了鬼谷子毕生纵横思想的精华。《鬼谷子》总共三卷,三卷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上卷以权谋策略为主,中卷以言辩游说为主,下卷则以修身养性、内心修炼为主。本书针对每卷的侧重点进行解读,并相对应地总结出了上、中、下三篇纵横捭阖之诈术。每一篇都从不同的方面,运用翔实有力的案例和分析,为读者阐述鬼谷子在做人做事方面的思想,尤其是那些让人意想不到的辩诡之策、揣摩心理之术和长赢之道,以供不同领域的人士参考。
  • 宇宙之问·《天问》新考

    宇宙之问·《天问》新考

    何新是名振中外的著名学者,其在政治、经济、国际关系方面的研究早已素为人知。他在中华古典方面的研究,更为独树一帜。“何新国学经典新解”收入近二十年来,何新研究古学的全部重要著作。何新认为:中华乃是“日华”贵胃。惊世之论,石破天惊,欲寻民族文化之根者,不可不读这一套千古奇书!
  • 禅修养心

    禅修养心

    禅是达观处世的态度,禅是养心怡性的指南;禅是慈悲为怀的仁心;禅是励志修身的妙悟,禅是执着追求的精神;禅是优势生存的智慧。用禅的精华来浣洗我们的心灵,教你学会做淡定的自己。平常之人常有,而平常之心难得。反过来讲,正是因为心难平常,人才变得如此平常。常怀悲悯之心则恶念不生,人便活得踏实、平和,人才有感恩心。善与恶、爱与仇,在人心里此消彼长,你必须谨慎把持,以使佛心常驻。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这是十分明显的道理。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能做些有意义的事,为后人留下点有价值的东西,就是我们要追求的正道。珍惜生命、顺应自然,该来的终归会来,该去的终归会去。我们无法挽留,也无法驱散,平心对待,一切随缘!
热门推荐
  • 佣兵首领也穿越:佣兵皇后

    佣兵首领也穿越:佣兵皇后

    她是令人闻风丧胆的佣兵界首领,想不到有一天,不幸的穿越到一个废物公主身上。“刷”当痴傻公主的痴呆的目光,被锐利的眼眸代替,现代佣兵王者降临异世。痴也好,傻也罢,现在既然自己占了这副身体,那当然是:“欺我者死”且看现代佣兵首领,如何在异世一步一步走上权力巅峰,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蓬莱岛原创社团出品][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妇人集

    妇人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搞鬼:废柴道士的爆笑生活1

    搞鬼:废柴道士的爆笑生活1

    史上最废柴的道士——马力术,是一个以贴小广告为生的“文化工作者”。他出生在一个历代都有一个有通灵能力传人的道士世家,而这一代的通灵能力又刚好遗传到了马力术身上,于是他继承了他爷爷的二叔的大爷的曾孙子留给他的一座二层小楼,开始了他的道士生活。这座二层小楼位于极阴之地,里面住着一个大舌头吊死鬼、一个男人头、一个没舌头的小鬼、一个狐狸精、一个画皮妖,还有一个神兽——貔貅,这些鬼和妖各自都有一段既纠结又爆笑的故事,请听马力术为您娓娓道来……
  • 豪门冷少:恩宠新妻

    豪门冷少:恩宠新妻

    如果月汐知道爱上蓝枫是自己的宿命,知道会遭到情敌的百般蹂躏,她依然不会后悔最初的选择。果照、暗杀、屈辱……每一次让她痛不欲生的伤害都让他们的心更近一些,他们能不能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呢?
  • 万界科技系统

    万界科技系统

    史上最牛的黑科技系统!抽到可以秒杀法拉利488的R86型号四缸燃油发动机。抽到可以干掉世界任何软件硬件公司的红后和贾维斯。黑科技汽车,黑科技电脑,黑科技材料,黑科技药剂,黑科技飞船!秦海浪要缔造一个万界黑科技公司,一个无敌的黑科技公司!本书群号:312069345
  • 中国报告文学的世纪景观

    中国报告文学的世纪景观

    本书收录的是作者1996年到2000年间的一系列研究报告文学的文章,是作者对世纪转折间报告文学发展的追踪、观察和思考,其中既有宏观的报告文学理论及发展流变、创作潮流的梳理、总结,也有对当下的报告文学创作,甚至是微观的报告文学作家、作品的剖析、评论。作为一名新时期文学的参与者,本书作者长期身处报告文学创作、研究的前沿,因此这些文章表现出了深厚的理论素养,其中一些篇章是对报告文学理论建设的丰富、发展和补充。同时,这些研究文章还向读者传递了大量的信息,具有相当的资料文献性。可以这么说,这本书既是作者的一个阶段性研究成果,同时也是这几年报告文学理论界的一个阶段性成果。
  • 横河民间故事集

    横河民间故事集

    张水洲编的《横河民间故事集》是叙述横河境域内人事景物的民间故事集子。本书分为神话、传说、故事和笑话四个体裁类。其中分为几个小类,即传说分为人物传说、风物传说、景观传说、生物传说和历史传说五个小类;故事分为生活故事、俗语故事、幻想故事和抗日故事四个小类。神话和笑话因篇数不多,就不再分小类了。此书共计编入民间故事244篇(则),30万余字。前面附横河镇镇域图、横河民间故事分布图和人物、山水、景观等的照片,在分布图中标出了主要的民间故事传说产生地,故事传说中主要的人物、山水和景观等也以照片展示出来,以便读者形象地认识之。
  • 52栋(连载1)

    52栋(连载1)

    江西。广丰。卧龙城小区。52栋。102室。妻颇为得意地说:“三个月,没拖工期,十万元,没超预算,周老板,麻烦您仔细瞧瞧,看看可不可以验收?”我和二老从客厅到卧室、从厨房到餐厅、从门窗到阳台、从墙面到地板、从家具到电器、从灯具到餐具……里里外外、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看了个遍。妻接着说:“水、电、电视都开了户,冰箱、空调已经调试好,电热水器随时可用,全天都有热水,床上所有用品都是新的,厨房里的餐具也是新买的。”
  • 像天使一般美丽

    像天使一般美丽

    年仅16岁的她,竟有了幻影圣物蓝蝶恋,不肯露出真实面貌的他,遇见了她,到底会发生怎样的故事?从被父母遗弃的女孩,一夜间变成了富有的杨家二小姐。当蓝蝶恋在空中破碎,也就意味着她生命的结束。5小时20分钟加1分钟,诠释着伤痛的爱恋。就像电视剧里催泪的爱情片一样,她和他终究不会在一起。没有人相信的结局,化作悲伤成流。
  • 快捷做汤

    快捷做汤

    轻轻松松学厨艺,快人快手做佳肴。家常食材,厨技简单,快捷做汤,美味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