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08400000010

第10章 丨忠义余烈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苗祀惊讶的抬头,匆匆一瞥后又再度低下,这还是那个庸庸诺诺的皇帝么?如果不是经常侍奉,苗祀险些以为皇帝被掉包了,这样貌还是那个样貌,只是眉宇间的精气神却是往日没有的。

他不确定继续跟皇帝抬杠会有什么后果,但若为了一个尚药监的宦官而得罪皇帝,实在不划算,更何况他现在没有足够站得住脚的罪名扣下穆顺。

正当他发愁不知该如何转圜的时候,王斌的到来恰好给他解围脱身的理由。

苗祀怀着不甘与怨怼告退离去,穆顺却被刻意留下,皇帝主要是为了提防苗祀会在私底下惩罚穆顺;这个伎俩他见得多了,若是就这么让二人一起退下,未央宫恐怕就再也不会有穆顺这个人了,届时问起了,一句失足落水就可让皇帝无可奈何。

而在穆顺眼中,王斌身为国舅,此时前来必有要紧事密谈,没见苗祀都识趣的退下了么?皇帝能让穆顺留下,等若是不把他当外人,引为亲信了。

穆顺的过度臆测让他心潮澎湃,自觉饱经磨难,终于得到了一飞冲天的机会。他激动莫名,垂下的手在衣袖中不住的颤抖,一时间,他竟连行礼都忘了:“奴婢、奴婢……”

王斌侧目,投以好奇的目光,他自觉明白了皇帝的深意。

其实也不难理解,汉室历代皇帝,自和帝起,便开始了借助宦官与外戚等士族大臣抗衡的过程,如今宦官势力一蹶不振,王斌虽是外戚,但却是天然的士族盟友,对于今后可能再现的宦官干政,他心底没来由的掠过一丝忧虑。

“你不要愣在这,速去少府传诏太官令和汤官令,命他们准备两份膳食来。”

穆顺反应倒是极快,领了口谕便一溜烟的跑下去了。

王斌把忧虑压在心底,说起了自己的来意:“臣奉诏送黄门侍郎张昶出宫,特来复命。”

“张昶与其兄张芝耽于书法,不理朝局,这也是董卓放心让他们随侍的缘故。自觉才不堪位,便不愿多惹是非,他是个聪明人,一定是回绝你了。”皇帝背靠在钉在坐榻上的半圈椅背,晒着暖暖的夕阳,漫不经心的说道。

“唯,君上圣鉴,张侍郎确实是回绝了老臣。”皇帝的脸沐浴在余晖中,让人觉得他是一尊遗世出尘的神祇。

王斌虽没有在其面上看出表情,却敢肯定皇帝此时心情必然不佳,他心头一抖,竟不知该如何是好;“君上曾言;‘攻取者先兵权,建本者尚德化。’老臣以为甚是精粹,要知太师能有此权势,全赖手下精兵。若君上有员战将,得掌兵权,又何惧天下?说到底,还是老臣无能,不得劝其投效。”

董卓死后必然在朝堂留下巨大的权力真空,皇帝手中无人,朝臣无一可用,所以这政权在最初便不利于皇帝。

而皇帝也索性懒得在这上面耗神,他与王允争夺的主战场,则是兵权,历史上这些军队在董卓死后群龙无首,人心惶惶,就连李傕郭汜都曾盼求赦诏,皇帝只要利用这点,就能牢牢把握军权,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还需要人教么?

王允身边有吕布等一干并州武将,皇帝则是一穷二白,本来利用射坚接近皇甫嵩,让皇甫嵩统带军队是最好的办法,但皇甫嵩目标太大,声望又隆,成本和风险让皇帝不敢花太多时间去观察其是否可靠。‘’

跟见识过君主雷霆雨露的老油条皇甫嵩比起来,拔于行伍起于微末的小鲜肉张猛,对皇帝将更为感恩戴德。只是没料到,一番口舌,终究是没能打动张猛之兄张昶。

皇帝有些灰心,却不忍因自己的情绪影响到王斌,他出言劝道:“张昶要谨言慎行,保全家室,我不怪他;你没能说动张昶,也不是你的无能,不用自责了。”

话毕,皇帝伸手往案上缣帛一点;“你且看这个。”

王斌抬眼看去,缣帛上密密麻麻排列着清丽俊秀的八分楷法,所谓八分楷法,是隶书不断发展演变后所形成的一种书写方式,也是后世楷书的雏形。

而皇帝所写的字,与当下盛行的汉隶不同,横直折勾,细长肥瘦,说不出的飘逸潇洒。王斌虽不懂书法,此时也深觉黄门侍郎张昶和钟繇二人见了皇帝的字后是由衷的赞佩,而不是什么阿谀奉承。

素闻孝灵皇帝善书法,好辞赋,皇帝身为灵帝子,在书法造诣上可谓得其父真传。只是这治国的本事可别像灵帝那样不堪才好,王斌这样想着,缣帛上的内容出现在眼前。

“三明。”

王斌眉头紧皱,初是不明所以,突然,脑中像是灵光突现,立即明白了皇帝反复练写的‘三明’是什么缘故了。

三明者,凉州三明也。

凉州三明是桓、灵二帝时期朝廷的大将,战功赫赫。其中皇甫规字威明,张奂字然明,段颎字纪明,三人的表字都有个‘明’字,又都是凉州人出身,同时都在平息羌乱的战争中为国家立下功勋,故而在当时被称为‘凉州三明’。

“此三人都是一代名将,然而时不利兮,对阵羌乱,未竟全功,不禁令人扼腕。”皇帝将手收回宽袖中,复又躺回先前惬意的姿势,皇帝面南而坐,南边正对着浩瀚的沧池,波澜万千,在夕阳的映照下金光粼粼。前殿在龙首山上,皇帝居高临下,还未体会这座古都的繁华,便先感受到长安的壮丽。

皇帝沉浸在沧池熔金般的美景里,出神的说道:“皇甫嵩是皇甫规的侄子,张昶、张猛是张奂的后人,他们迫于时势,不敢相投。我本欲从三明后人中择选良将为我所用,如今看来,却只有段颎其族未有动静了。”

王斌顺势想起一人,拱手答道:“太师去年退守长安,沿途散兵数万布防,中郎将段煨在其麾下,受诏命屯驻弘农华阴。段煨字忠明,是太尉段颎的族弟,君上若能感之以忠义,弘农万余部众,皆将奉国家之命。”

不料皇帝摇头反对道:“我无权无势,张猛一介白衣都不得跟从,何况拥兵之将?如若诛董事成,王允避让,我以势迫之,当有可为。现在董卓势大,司徒他们准备的谋算迫在眉睫,牵一发而动全身,还是暂且不要想这事了。”

“唯。”虽然不愿,王斌也不得不承认皇帝说的在理。忽然,他又想起一人,精神又再度振奋起来:“老臣在归来途中得遇一人,既是忠臣之后,又有才干,君上不妨用之。”

“国家可曾还记得议郎盖勋?”王斌卖了关子,有心提示道;“此人曾任汉阳郡长史,后为讨虏校尉,在凉州征讨叛军,颇有威名。”

皇帝在记忆中搜罗了半天无果,摇头道:“许是当年幼小,未曾闻过此人大名。”说完,皇帝把身子往前倾,认真了少许;“此人还有什么著称的事迹吗?”

盖勋,字元固,敦煌广至人。孝灵皇帝建西园军,将其征召入朝,因为他在应答时耿直刚正,敢言时弊,被灵帝称赞‘恨见君晚’。后来受到宦官嫉恨,进谗言将其外放为京兆尹,当时长安只有五千虎牙营官兵,为了对抗凉州叛军,盖勋便征募士兵凑齐一万人,其中征辟了扶风士孙瑞、京兆杜楷、弘农杨儒、长陵第五儁等五人为都尉,各领兵两千。

董卓入洛阳擅专废帝,人皆畏其势,唯独盖勋写信责骂董卓,让董卓非常忌恨。考虑到左将军皇甫嵩在右扶风统领雍营及各郡兵马共三万人防备凉州叛军,加上京兆尹盖勋手下的虎牙营一万士卒,这四万精兵实在是董卓心腹大患。更何况此时袁绍已逃出雒阳,正在集结关东各州郡军队,董卓担心盖勋与袁绍等人两面夹击,于是征召盖勋为议郎、皇甫嵩为城门校尉,解除二人兵权。

盖勋当时在暗中联络皇甫嵩,意图讨董,却被皇甫嵩拒绝。盖勋因为兵少不能起事,只好跟从皇甫嵩一同前往雒阳。在朝堂上,盖勋依旧是耿介不苟,敢对董卓直言强谏,不改颜色。由于盖勋出身凉州大族,无论是军中还是朝野都很有人望,董卓虽然记恨,但也无可奈何。随后盖勋一直郁郁不得志,直到去年五月死在长安,享年五十一岁。

听完了盖勋生前事迹,让皇帝感慨万千,想不到在汉末还有盖勋这样的忠烈大臣,只可惜死于忧愤,一身未被重用。盖勋这样的人,是所有士人敬佩的对象,就连王斌都忍不住夸赞了几句:“先帝在时,对盖议郎很是倚重,每逢军国大事,其虽远在长安,先帝也常常下手诏去询问意见。”

王斌将往日所见所闻的有关盖勋的事迹说得如此详细,无非是想让皇帝重视盖勋,哪怕这个人已经死了,但仍能发挥余热。

皇帝总是能捕捉到对方话语中的关键和潜台词;“你先前所言,盖勋在京兆重整虎牙营,择选名士为都尉。这其中的扶风士孙瑞与如今的尚书仆射士孙瑞是何关系?”

“盖议郎于尚书仆射有提携之恩,议郎死后,其子盖顺孝期一满,士孙仆射曾想举荐为孝廉,提举为官,却被太师阻挠,只得改任宫门司马,盖顺年过及冠,智勇足备,其手下宫门卫士,个个骁健,足堪使指。君上若能设法优待,一来能遂士孙仆射所愿,二来又能示以天下,君上不忘忠臣子孙。投桃报李,千金市骨,尚书仆射再不报效,便实属不智了。”

皇帝大有所悟,尚书台秉政理事,总理万机,皇帝不能过度的依赖尚书杨瓒一个人,更何况杨琦身为侍中,位置同样机要。放任杨氏坐大,这不是皇帝所乐见的,而笼络了尚书仆射士孙瑞就不一样了,只要运作的好,士孙瑞完全可以与杨瓒在尚书台抗衡。于是皇帝刻意表现的大为痛心:“忠臣义士,不能为我所用,徒呼奈何!盖勋衔愤而死,良可嘉悼。其子盖顺既然尚在长安,我当恩宠优待,以旌忠烈之名。”

同类推荐
  • 少年纵横家

    少年纵横家

    大道凋零,玄机暗生~~没有成长,没有小白,没有单一恋爱脑。。鬼谷弟子,出现就是高手,深邃昂藏,不畏非议,不畏纷争,挺身入局~~~为方便大家阅读,说明下:鬼谷子是暗线大boss,明线一号主角:张仪、钟离春。(非恋爱关系)二号:孙膑、苏秦。三号:周朝公主墨玉,杀手青龙皇天惟德是辅,至人感天而生。事有定则,谋无常局,故能捭阖。
  • 历史名人之谜(求知探索)

    历史名人之谜(求知探索)

    当我们以惊叹的目光回望这段遥远的历史时光时,我们发现,这里有高贵优雅的汉谟拉比王,正以恢宏的气势写就人类史上的第一部法典;这里有从容安详的释迦牟尼佛祖,正端坐在菩提树下凝思;这里有聪明睿智的阿基米德,用纤细的杠杆撬起地球。
  • 明初的人物、史事与传说

    明初的人物、史事与传说

    《明初的人物、史事与传说》针对明初若干重要人物、事件在不同史籍记载中的异同,探讨它们如何在后世被渲染、附会、扭曲而呈现出彼此迥异的状貌,从而在政治生活以及民间传说中发挥影响。通过考证史料,寻根溯源,辨析真伪流变,以揭示不同时代及层次的历史价值观,探寻中国文化中历史与民俗传统交融的特质。主要论题包括明代的"国号"与"德运"问题、朱元璋酷刑考、刘伯温的传说、蒙古流传的北京城建城传说等。
  • 历史(上下)

    历史(上下)

    《历史》,又名《希腊波斯战争史》,大约写于希罗多德住在萨摩司的一段时期,生前没有完稿,后来亚历山大里亚的注释家将全书加以整理,分为九卷,每卷都冠以一位文艺女神之名。这种格局和分卷方法沿用至今。
  • 状元之死

    状元之死

    书中以丰富翔实的历史资料、风趣浓郁的社会逸闻和力透纸背的笔力,重点描写了宋代状元、招远人王俊民的坎坷悲壮命运、南宋状元丞相文天祥的忠烈之气和中国惟一女状元、太平天国女丞相傅善祥的花开花落,以及明代解元唐伯虎的状元梦殇、明代状元赵秉忠殿试状元卷的扑朔迷离、清代康熙皇帝亲自审理江南科考弊案的曲折离奇等,同时概括了颇具传奇色彩的中国状元之最等精粹珍闻、悠悠1300年科举历史的历史梗概,并集纳了迄今为止最完备的中国文武状元全名录,勾勒出了一幅昔日科举的全景图,描绘了一群古代状元的众生相。
热门推荐
  • 战族传说(1)

    战族传说(1)

    洪荒岁月,涿鹿一战,战神蚩尤虽亡,却留下不灭魔志,战族子民重承魔志,隐匿于武林之外,成为超越武林的隐世武门,只待五星逆行之时乘时而作,东山再起。岁星、荧惑、填星、太白、辰星五星逆行之日终至,千古战意随着时光的轮回而再现武林,一位神的传人,一位魔的后人,在经过无数次武林纷争后慢慢崛起江湖,而世间的种种魔缘机遇终究将两人铸成了左右武林的盖世高手。
  • 伊川易传

    伊川易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秋枫季

    秋枫季

    我和你,都有自己故事。金烁从小在晚城这个平静的小城里生活,他与周围的朋友们又有着什么被剥开的回忆?
  • 小白花重生

    小白花重生

    阿络的感情史可以用又潮又简单的两句话来形容。前半段“霸道总裁爱上我”后半段“霸道总裁抛弃我”。重回高一面对前男友的真情告白,阿络只想呵呵。做王后还不如做女王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黄帝问玄女兵法

    黄帝问玄女兵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凤凰台

    凤凰台

    五年前,新婚洞房,红烛高照,他一把掀掉她的盖头,告诉她,他不行!五年后,三军阵前,兵临城下她诘问他,世子不行,造什么反!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歇后语(民间幽默笑话集)

    歇后语(民间幽默笑话集)

    笑话在古今民间文学中都大量存在。为了给读者提供精神食粮并使之读后内心发笑、精神受益、心灵得到陶冶,编者从古今笑话中精选了一些优秀篇章,根据现代人口味作适当修改,并根据国内外笑话分类学的方法,主要从便于读者阅读的角度出发进行了分类。
  • 侠义榜

    侠义榜

    天降流星,侠义榜出世!一个文弱青年丁耒,从此踏入武林至高道路。这个世界,是为架空。穿梭世界:大明世界,大唐世界,西汉世界,春秋世界,每一个世界,每一部历史,每一部传说,都有我,丁耒。天下之大,没有朋友,没有酒,怎么叫做武侠?这个世界没有妖魔,但别的世界却有。这个世界太多人性复杂,杀戮,孽缘,前世今生。问剑在何方,我丁耒一剑破万法!
  • 七世王绝

    七世王绝

    不知是阴差阳错还是命中注定,失去一切记忆的熙若冥,身体偏偏里多了一个男孩,每天不得不参与争抢身体主权的战争。然而强行居住在其他人身体里的人,绝不是等闲之辈——至少,不会是普通的人类。“修,一定要用你潜伏在冥身体里的空间能力,保护好冥的火......千万不要被人发现你的存在。”——修:“为什么我和熙若老是被关在这个地方被测试?”修躺在测试机上一脸不悦,“就是因为,学院怀疑我是其他的种族?”“不是怀疑,你一定是啊!”“所以,我们很警惕你也是应该呀!毕竟人类是不可能做出共享身体这个行为的。”——与此同时,修和冥所在的时代,种族矛盾却异常尖锐。——“地下生活很艰难呢。水、食物都需要靠上面的地面人类提供,过着计划分配辛苦的生活,”“我们来到人类的领地,帮助人类生活与学习,来获取更多地上资源。”修:“还真是,chiluo裸地被人类奴役呢。”——第七位魔君的死亡,人类和魔族的战争暂时停歇,无影的硝烟却在两族之间持续打响。为了找到种族问题的关键,找寻失去的记忆,寻找修的身份,熙若和修踏上了在迦斯学院变强的征途。一切,会如他们预想的那么顺利吗.......
  • 花千骨(下)

    花千骨(下)

    她是世间最后一个神,也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天煞孤星。由于身上有着易招引鬼怪的特殊气味,所以自小便被妖魔缠身。出生时,满城鲜花尽数凋零,故取名花千骨。性格天真,敢爱敢恨。原本心无杂念的她,自从在群仙宴上初遇白子画时,便注定了她此生为他沉沦……一百零一剑、八十一根销魂钉、十六年的囚禁……她依然固执的不肯放弃。然而,当白子画削去那块绝情池水所留下的伤疤时,当逼着白子画在天下苍生和自己之间选择之一,白子画最终选择了天下苍生,而忍痛将轩辕剑刺向她时,她终于绝望了,对他下了一道神的诅咒:“白子画,我以神的名义诅咒你,今生今世,永生永世,不老不死,不伤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