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83300000010

第10章 《我们》里的散文

《我们》里的散文,叙景兼事的很炫目。俞平伯为其老师周作人新文学散文观做“实验”,朱自清试着做“白话美术文”。俞的《湖楼小撷》《西湖的六月十八夜》《芝田留梦记》,朱的《温州的踪迹》等篇什,皆不难看出为之跋涉的足印。其中《西湖的六月十八夜》作为范文,被周作人在燕京大学讲授新文学时采用。是篇堪称名作,王哲甫言及《我们》作品时拿它举证;赵景深编《现代小品文选》选了它;阿英的《现代十六家小品》亦选录它。钟敬文更是学着它的模样,写了《西湖的雪景》,竟被当时的好些读者传诵。可谓风头出足。俞平伯该篇之佳在于它充满苦涩。周作人提出新散文“必须有涩味与简单味,这才耐读”,文章试验了,故意弄得很驳杂,不像透明的水晶体,“每每写到渐入佳境,忽然考据几句,拦腰里插进去,便立刻把读者美妙的世界打破”(赵景深:《〈现代小品文先〉序》,上海北新书局1933年10月版。)。在“行文之中,将掌故、叙事和议论,糅合在一起,而且插入了一些离题的话,作者意思,并不畅达地表现出来,而形成一种涩味”(朱金顺:《五四散文十家》,百花文艺出版社1990年12月版,第80页。),殊有一种特别的格调和风采:虽有苦涩,却很雅致,真正造出有雅致的俗语文来。作者写此文时已住在北京,然他心在杭城,更思乡味,因而情不自禁地忆起“楼外楼”菜馆:黄昏时,“楼外楼高悬着炫目的石油灯,酒人已如蚁聚。小楼上下及楼前路畔,填溢着喧哗和繁热”。“和平素萧萧的绿杨,寂寂的明湖大相径庭了”,作者“不自觉地动了孩子的兴奋”。但因为没有船而“感到轻微的失意”。后来乘船泛湖了,直至深夜,他们坐着自己的小划船,从三潭印月回到俞楼岸边,只见“楼外楼仍然上下通明,酒人尚未散尽。路上行人三三五五,络绎不绝”。此插叙了“楼外楼”的热闹景象,显得驳杂,然这是作者追求涩味所致。总之,老师要涩味,学生“实验”了。而这正是周作人所倡行的。这也证明,俞平伯的散文,其实是周作人这派散文的一条支流。

俞平伯的叙景兼事之文,另外如《湖楼小撷》《芝田留梦记》均写得秾丽馥郁。《湖楼小撷》之二的《绯桃花下的轻阴》浓墨重彩,描绘了绯桃和轻阴这“湖上春来时的双美”,“桃花仿佛茜红色的嫁衣裳,轻阴仿佛碾珠作尘的柔幂”,既细腻地描述了西湖春来的美景,又委婉地吐露了自己惜春的情愫,显示出一种绵密的风韵。《芝田留梦记》更是一个细腻的梦。作者叙梦时,写心情、写环境、写人物,每每述来,都是细致绵密。“我宁耐着心情,不厌百回读似的细听江南的雨”,于江南的雨,不是观,也不仅仅是“听”,而是“读”,是很显现“描写的才力”的。描写吴苑西桥旁的旧居:“萧寥而明瑟,明瑟而兼荒寒的一片场圃中,有菜畦,晚菘是怎样漂亮的;又有花径,秋菊是怎样憔悴的。”叙景状物,绚丽而繁缛。俞平伯描写的才力似有浓淡两手。像《雪晚归船》《月下老人祠下》只是“印象的抒写”,“淡淡地说,疏疏地说”,散淡闲适中有着素朴的趣味。这和《湖楼小撷》《芝田留梦记》显然是两种境界。

O·M社时期,新散文创作还处于荆棘丛生的野径中,大家都在努力开辟和耕耘。“在这寥寥的几个走荒径的人中,却有一位已获到了很好的成绩,那就是周作人”。周写了不少艺术闲谈的“趣味之文”,诸如《苦雨》《北京的茶食》《故乡的野菜》《乌篷船》《鸟声》等名篇,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大家地位。还有属于周作人一派的钟敬文更是加倍用力。且不说他写下了冲淡、清隽的文字,单说他对俞平伯刊发在《我们》里的散文所作的评鉴,亦有着许多独到而精准的见解:《文学的游离与其独在》《析“爱”》这类分析明理的文章,在平常人手下,无非是写得简当明了,就算已尽能事的,不意竟能创制成这样绝妙的抒情妙品,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才思的瞻美了。这是缘于他对小品散文认识的精到。他说:“我以为做小品文,有两个主要的元素,便是情绪与智慧……它需要湛醇的情绪,它需要超越的智慧,没有这些,它将终于成了木制的美人,即使怎样披上华美的服装。”(钟敬文:《试谈小品文》,《文学周报》第七卷,第780页,上海书店印行。)在《柳花集》的序言里他又说:“中间有几篇,颇自己地抒写着一己的情怀或见识,朋友们说它很能昭彰地表现出自个的风调。”“情绪和智慧”(或曰“情怀和见识”)是写散文所必备的,这“情智合一”,换言之,则要至理与人情并列,广大清明而具美相,即神思、感情、美致三者处于一个美妙的均衡之中。它揭示并强调了散文文体的审美特性,使得现代散文的魅力因此滔滔不绝地涌现出来。

《我们》里朱自清的叙景兼事之作,宛如工笔画,精细切实。俞平伯说它“比较的精细切实”,司马长风说它“过于精细,密度过大,如煮粥,因水少太稠了”,皆很有道理。不过,还得加上一句:不仅精细,尤为传神。这可从《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得到佐证。你看,对这青光淡淡的圆月、红艳欲流的海棠、两只入梦以前的八哥的描写,是何等精细传神!特别是作为该文灵魂的引申段:

试想:在圆月朦胧之夜,海棠是这样的妩媚而嫣润,枝头的好鸟为什么却双栖而各梦呢?在这夜深人静的当儿,那高踞着的一只八哥儿,又为何尽撑着眼皮儿不肯睡去呢?它到底等什么来着?舍不得那淡淡的月儿么?舍不得那疏疏的帘儿么?不,不,不,您得到帘下去找,您得到帘中去找——您该找着那卷帘人了?他的情韵风怀,原是这样这样的哟!朦胧的岂独月呢,岂独鸟呢?但是,咫尺天涯,教我如何耐得?我拼着千呼万唤,你能够出来么?

想象真是巧妙得如有神助。如是,便把画面表现出月是朦胧的,鸟是朦胧的,人也是朦胧的,而朦胧含蓄到未着一笔,这种深意极为自然地、层层递进地揭示出来。文字能够表达出比画面更多的美感和意蕴,怕只有朱自清才有此才力。这显然得益于作文者的“情怀与见识”合二为一的思维运作。审视画作,“情智合一”是关键,在“审视”的过程中,智性得以延长,“视”的感觉强化了,文也便传神了。难怪乎王哲甫要惊呼:“那么美丽活泼的文字,在新文学创作上,实在是一种稀有的收获。”

《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写于1924年2月1日。仅隔了七天,即2月8日,朱自清又写下了《绿》,也是一篇工笔画式的文章,读着简直把你带入了画境。这浓墨淡彩所描绘的不正是画境吗?兴许他本来就是把它当作一幅画的,开头和结尾的重叠,便是镶上的画框儿。该篇辞藻多、渲染重,反映了那个时期的流行风格,此时的他正热衷于“绘画使散文更臻优美”的为文之道,欲做成“白话美术文”。《山野掇拾》折射了这个意思,《“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也有所表露。他以为写散文应提倡写实,作者务必深入观察,多所描绘,写成美文。朱之所作,虽略嫌过于重于修辞,然崇尚情致,内质是清秀隽永的,外形只是为了表现蕴藏在作者心底的情感的内美。要说他“做”的吃力相(俞平伯回忆初学白话文的情形,说写第一篇白话文时,标点符号还不知如何用,最后是请朋友帮忙才得以完篇),正是他披荆斩棘时所留下的背影。须知,这在白话文尚且十分陌生、无章可循的境地下,是多么不易呀!我们实在没有资格去讪笑前人。有一位名曰红孩的当代散文家发自肺腑地说:“在古代文学面前,我们只能趴着;而在现代文学面前,我们只好跪着。因为,前人太会侍弄文字了。古文自不必说,就说现代作家们。他们倡导白话文写作,用白话文写作,有的三五年,有的一二十年,就写出那么多的杰出作品。而我们当代作家,在白话文使用了七八十年,一百年后,反而不怎么会驾驭文字了。”(红孩:《朱自清先生教我写散文》,《文学报》2016年4月7日,第15版。)朱自清“教”会了他写散文,他亦悟出了朱先生散文的真谛:一个“情”字,一个“韵”字。他以为,朱先生的散文在这两字上还是比较克制的,充分掌握了读者接受的火候。就是说,散文的真正魅力不在于怎样的填满,而在于怎样点燃。他是真正读懂了朱自清在O·M社时期所写的散文,也领略了散文表露“情韵”要掌握的“度”:“过了就有虚假感,不足又不够力道”。朱自清在谈及《我们的七月》时曾说,“我觉创造社作品之轻松,实是吸引人之一因;最大因由却在情感的浓厚”,并言情感“不可强为”。在为文研会宁波分会讲演时又云,“觉得感情无谓者,宜节产”。(朱自清:《朱自清全集》第9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9月版,第7页、120页。)这就是说,写散文要能把握情感抒发的“度”,既不能为文造情,也不能下笔无情,而贵在自然流露:“表现自己,尽力而行”。正由于这种“克制”又经营的为文之道,这才把现代散文写到了极致。要说《我们》里的朱自清散文的价值,恐怕也就体现在这里。

O·M社时期的散文,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俞平伯和朱自清之作,其风格上似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其起因于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为人们提供了比照的材料。成书于1932年的李素伯的《小品文研究》,最早瞧见了这一点,作者以为,他俩的风格是很相似的。如将这两位作家的散文放在一起读,事先不知道是谁,“看它描写的细腻,情致的缠绵,诗意的茏葱,词采的风华,即使不是一人所作,也当是互有影响的了”。接着就“描写的细腻”作了些许区别:“同是细腻的描写,俞先生的是细腻而委婉,朱先生的是细腻而深秀;同是缠绵的情致,俞先生的是缠绵里满蕴着温煦秾郁的氛围,朱先生的是缠绵里多含着眷恋悱恻的气息。如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则俞先生的是‘朦胧之中似乎胎孕着一个如花的笑’,而朱先生的是‘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作者列举俞朱的不少篇什,作了饶有趣味的比较,实是俞朱并存之说的一种刻苦探讨的收获。

同年,苏雪林在武汉大学教新文学的讲义——《新文学研究》中也作了类似的比较:

朱氏与俞平伯为好友,文体亦颇相类……但俞氏虽无周(作人)广博之学问与深湛之思想,而曾研哲学,又耽释典,虽以不善表现之故有深入深出之讥,而说话时自然含有一种深度。至于朱氏则学殖似较俞氏为逊,故其文字表面虽华瞻,而内容殊嫌空洞。俞似橄榄,入口虽涩,而有回甘;朱则如水蜜桃,香甜可喜,而无余味。俞、朱笔法都是细腻一路。但俞较绵密而有时不免重滞,朱较流畅有时亦病其轻浮。俞似旧家子弟,虽有些讨厌的架子,而言谈举止总是落落大方;朱似乡间孩子初入城市,接于耳目,尽觉新奇,遂不免憨态可掬。

苏氏之言风趣又唐突,然很有眼光,她能凭借意象呈现作品的整体气韵。这是依赖直觉顿悟的印象式批评,颇具文学质感。此乃批评是科学,亦艺术也。

苏雪林的这段文字后来写入《俞平伯和他几个朋友的散文》一文,该篇载于《青年界》1935年第七卷第一号。

《我们》里的“说理的序文”,当以朱自清的《〈忆〉跋》最惊艳。该作写法别致,无抽象说理,更无径直推介,像是背离了序跋的本体,而作成极富情致的怀友散文,充溢着对知根知底的友人其人其文的透彻理会,真性情铸就了它的风格。这种写法似乎只有夏丏尊的《〈子恺漫画〉序》,可与之媲美。古云,序跋之文,善叙事理为上。而他俩之作,看似不合规矩,其实为另辟蹊径,其内涵紧扣题旨,仍是以书为标的。

同类推荐
  • 南河古话

    南河古话

    全书共16万字,收录了《南河谣》、《刺猬告状》、《猴王抢亲》、《罗大人的亲家》、《蜘蛛精深潭捞金船》、《大雁往南飞》、《牯牛坟》、《驴头狼》等作品,荟萃了鄂西北地区的风俗、语言、自然环境、民间传说等。作者写得亦真亦幻,妙趣横生,可谓一部百读不厌的民间神话集、鄂西文化集。
  • 院墙

    院墙

    吴佳骏是当代散文新俊,本精品集以幽微的洞察、冷静的笔调,叙写了生活卑微者的血泪与悲歌,写到了人的局限与可十白。这里,没有田园的牧歌,没有抽象的抒情,只有实实在在的苦难与困境,其中充满宗教情怀的思索,以及颇具深度和诗意的人性开掘。让人看到在生存的磨难和耻辱面前,如何有尊严地活着。同时,书中还充满了作者对物性的体悟,对于人之外的动物和生物的体恤与深情,这是中国作家最为缺乏的。这反映了作家的天地情怀,一种“天容地载”的担当与超越性意向。
  • 我最初的日子

    我最初的日子

    《我最初的日子》是青年诗人杨子婴的诗集,收录了90余首中文诗歌和4首英文诗歌,这些诗歌有的曾发表于《星星诗刊》,有的在美国文学刊物上发表过。这本诗集带给人不小的惊喜,作者的语言干净剔透,既有少女情怀的书写,在诗歌和语言技巧上也有有意识的训练和实验。作者的优点非常明显,语感轻松如鹿,意象选择有少女的清浅,如发表于《星星》诗刊的《白鹤语录》一诗,“雨后的棚屋杏花泥土浅浪”“蚕豆粒只等七分饱才摘来吃/黄瓜南瓜刚摘来尝时新”,用词和语感清新仿佛带有清香。字条系列的几首诗散落在诗集中而前后呼应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也体现了作者的用心和匠意。《海岛数日》充满童话色彩,颇富想象力。
  • 拯救大地

    拯救大地

    一个迄今为止对极大多数哲学家、文学家仍然淡漠的命题,实际上已经困扰人类很久了如何拯救大地,这种报告性环境保护文学值得我们认真拜读思考。
  • 我们生命中的九一八

    我们生命中的九一八

    本书为纪念201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而出版。十四年抗战不仅撼动世界,更影响了一代中国人的命运。本书精选几十位名人关于“九一八”的记载文字,令人重新感受“九一八”事变之于时代及其个人的意义,再次见证那段感人肺腑的民族记忆。
热门推荐
  • 论与死神谈恋爱的方式

    论与死神谈恋爱的方式

    她以为,父母的死,是天灾人祸,是不可逆之的人生劫数,却不想,这场看似意外的灾难,竟是被刻意策划的一场阴谋。为了查清父母死亡的真相,她决定找出这场阴谋背后的主使。一次次的,她凭借自己睿智的头脑和异于常人的身体力量,破解了一桩桩麻烦而又匪夷所思的死亡事件,可最后得到的真相,竟让她无法接受……男女主天才,从相杀到相爱,再到携手拯救地球,欢迎各位看官前来围观!
  • 最棒店长的200个管理工具

    最棒店长的200个管理工具

    《最棒店长的200个管理工具/零售商学院百分百系列》内容提要:很多企业都发现,店长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对于一个门店的持续经营往往显得非常重要。以前,很多企业都认为,一个好的店长只要会卖货,能把货品{肖售出去就行。 但现在评价一个好店长的标准不仅仅是会卖货了,更多的是看他的管理,看他能否带出一个好的团队。 本书囊括了一系列店长的管理技术与工具,有了这些管理技术和工具,可以迅速提升店长的管理能力,提升店员的工作效率,增强店面的竞争力。
  • 奇门旨归

    奇门旨归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不败魔尊

    不败魔尊

    诸天万界,神魔为尊。姬冥,为魔界第一大将军,号称诸天万界第一大魔。功高震主,臣子大忌,姬冥被魔主伙同奸人迫害,死于非命,后转世重生于废人之身。这一世,姬冥欲杀上魔界!这一世,姬冥再也不做人下之人!吾既然重生,势必做主宰!
  • 你问我爱你有多深

    你问我爱你有多深

    算起来已经有三年了,作为网上通缉的逃犯,一直没有张英俊的消息。就在前一段时间,刑警队得到可靠消息,有人在新疆的石河子见到了一对男女,很像张英俊和田一梅。于是,纪大成就奉命去执行这一项秘密任务。他们来到预先了解到的那家东北菜馆,果然,见有俩东北人在经营,男的做菜,女的招待,看上去很默契、和睦的样子。有一个小男孩总是坐在门前玩,他大概两岁的样子,孩子大眼睛,高鼻梁,特别漂亮,长得非常像他的爸爸。
  • 高老头(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高老头(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高老头》是法国19世纪伟大作家巴尔扎克的优秀作品之一,它入木三分地刻画了资本主义世界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高老头的两个女儿,在高老头的养育下一贯过着奢华的生活。她们一个高攀贵族,进入了上流社会,成了新贵雷斯托伯爵太太;一个喜欢金钱,嫁给了银行家,成为纽沁根夫人。她们出嫁时,每人得到了80万法郎的陪嫁,因此对父亲百般奉承体贴。但不久,这对宝贝女儿双双将父亲赶出大门,让他在破旧的伏盖公寓过着寒酸的生活。《高老头》通过高老头的悲剧,细致入微地描写了统治阶级的卑鄙罪恶,抨击了物欲横流、人性丑恶的社会现实,暴露了在金钱势力支配下资产阶级的人格沦丧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 布衣神族

    布衣神族

    北木雨,南萧霄,木雨龙武艺平平,却在江湖上有通天的名气,同时他的一举一动也受到人们的监视,其中隐藏着什么样的阴谋?为了寻找自己的仇家他接连的奇遇,且总是受到各路高手的保护,到底他的真正身份是什么?
  • 重生之异界纪元

    重生之异界纪元

    18岁的少年,为了爱情,却因烈火将一切的一切燃烧殆尽。一颗星辰般璀璨的神秘宝石的陨落,却再次给与他重新来过的机会!虽然失去一切,但又何妨,他要做回自己,异界召唤,在这个刀剑与魔法充斥的世界里他要找回他前世所失去的东西。他的一生注定着不平凡,在异界又将兴起何等波澜。
  • 小鬼为宝宝寻娘

    小鬼为宝宝寻娘

    凌子的圈子:有时间的进来逛逛吧,嘿嘿!(若是作者,更要进哦,哈!)圈子连接:http://m.wkkk.net/小鬼系列文之《小鬼为宝宝寻娘》******——————————醒来第一眼…“你是谁?干嘛睡在我身边!”“你说呢?连自己丈夫都不记得,看来你病的不清。”“草?我怎么会有你这种鸟人丈夫,别给我瞎说,滚,给老娘的滚出去。”“你没看我们两身上都是啥?我能胡说吗?”低头仔细一看,本姑娘昏袭…再度醒来…“娘,你醒了!”“你在叫我吗?”“对啊,爹叫我转达给娘听,别睡懒觉,要不然他会继续陪你干昨天晚上的事情。”“陪我干昨天的事情?慢,小孩,你认错人了吧,我不认识你,还有,你爹是谁?”“我爹就是他啊,爹…”抬头一瞧,天地在旋转,再度昏袭…★醒来就是一丝不褂的跟一个陌生男子睡在一起,后冒出一个小娃来认她当娘;天呐,她一定还在做梦,否则,不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更可悲的是,没结过婚、没生过孩子的她,就被眼前这个看上去,不知道像什么的男人逼着背负照顾小娃和他的责任。她不活了,那有这样的世界,居然不分清红皂白就乱栽赃名义给她…这还少事,居然还被那对父子给利用,明知道他们是在利用,却傻忽忽的还为了他们父子放弃回自己的家的念头……她中邪了吧,要不然怎么会同意去当他的娘,做他的妻子呢!★☆★☆★☆★☆★☆★☆★☆★☆★☆★☆★☆★☆★☆★☆★★☆★☆★☆★☆★☆★☆★☆★☆★☆★☆★☆★☆★☆★☆★☆★☆★☆★☆★☆★★☆★☆★☆★☆★☆请继续关注本人之作:★★最新作品:穿越文——《真假夫君》——现代文——《美男属于我》——这作品是凌冒着危险,大胆的创作,希望各位要是看了,可别埋怨凌!!!!穿越文——《小鬼的宠爱》(完结文)青春校园系列——《彩色羽翼》http://m.wkkk.net/info/m.wkkk.net(完结文)现代都市系列——《爱上帅气哥哥》(完结文)穿越时空系列——《穿越之煌龙传说》(完结文)凌为各位推荐下友人的佳作:零的小白文——《娘子两岁半》很不错的,偶自己也有追着看呢,值得期待哦!古怪——《我不要穿越》一部与人之争,与鬼拉扯的可爱文文,值得各位去欣赏的呢!!!咖啡姐的《魅囚凰》虐文——偶有追,不错,各位也可以去欣赏一下!小怜怜的《律政俏妈咪》——
  • 我的北师大年华:庆祝政治教育系成立60周年

    我的北师大年华:庆祝政治教育系成立60周年

    本书是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为庆祝政治教育系成立60周年出版的文集,围绕梦圆师大、校院史话、恩师教诲、同窗好友、学有所成、教育实习、文体生活、社团活动、轶闻趣事等专题的回忆录、访谈、故事、口述、诗歌、散文、专论等展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