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79800000004

第4章 也说人死观

所谓人死观,是与人生观类似的一种观念。人生观是关于人生目的、价值、态度和理想等问题的观点;人死观则是关于人死目的、价值、态度和理想的观点。因为未曾见过别人提到过“人死观”一词,所以笔者想当然的以为该词语是呆家的独谋,可是上网一查,才发现自己孤陋寡闻,其实早就有人提过人死观(例如一百年前著名学者梁遇春的随笔《人死观》),故在这里冠以“也说”一词。

思考和研究人生观是人们毕生的课题,具有重大而积极的意义。而研究所谓的人死观,则可能会被人讽为无聊。但细想起来,问题好像远没有那么简单。愚以为,生与死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只想生,不想死,似乎不符合系统论的思想,由此做出的结论也未免限于偏颇、局限和单薄,只有把死的问题也一并想透了,人生观才可能变得充分、深邃和饱满。

可以说几乎99%的人都很怕死,甚至都很忌讳这个“死”字。笔者在此实话实说,与写作其他文字时常常会收获愉悦的心情不同,在写作关于人死观的文字时,内心却很忐忑,担心会受到他人的责备谓之不吉。即便如此,我还是认为不能象鸵鸟一样自我麻痹,而是应当勇敢的直面问题。其实,这就象日常生活中的刺激性问题一样,随着刺激频次的增加,对该类刺激的敏感程度就会逐步下降,反应也会变得迟钝起来——就像一些专事临终关怀和料理后事的人们那样。当然,对于死亡,通常不可能靠增加体验的次数来提高抵御恐惧的阈值和降低恐惧的程度。心病还需心药医,比较有效的办法还是要靠心理的锻炼来解决,深入地思考和研究人死观,可以说就是一副对症施治的良药。

假如我们跳出生命个体的尺度,将生与死放到时空历史的长度中去观察,就会发现,无论寿命的长与短,终究不过是一瞬间的事情,他(它)留下的痕迹看起来最多只有出生和死亡两个节点。若问,为何要有生?因为大自然要保持生态的进动平衡。为何要有死,答案还是要保持生态的进动平衡。因此,从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无论是生是死,都具有积极的意义。生代表了新活力的加入,死代表了落后者的淘汰。由此可见,生是一种进步,死也是一种进步,面对死亡,不管是生者还是死者,都不必那么悲伤。

在生与死之间,哪里是他们交接的边界地带,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从常识上来说,生与死的交接地带应该就是生命体死亡的那一刻,最多加上所谓的濒死阶段,除此之外,都属于生的范畴。但如果从“死亡代表了落后生命体被淘汰”的角度来理解死亡,那么生与死的交接地带就不能简单的归结为生命死亡的那一刻,也不限于濒死阶段。原则上可以说,凡是生命体开始进入被淘汰的倒计时阶段,就是死亡的开始,最多只是快和慢的区别,用哲学的语言来说,就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因此,那些致力于挽救将被淘汰的生命的努力,不过是在拖慢生物界进化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类对于生命挽救的理论、技术和做法都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冷静的看,有些所谓科学的做法其实并不符合自然法则。我始终认为现代医学与自然法则的矛盾就体现在淘汰二字上,按照自然法则,是否可以这么理解,凡是生物的自愈能力无法修复的慢性老化、退化和疾病化的东西,都属于进入了自然淘汰的过程,任何过分阻挡这个过程的行为,都不符合自然法则,都可以认为是非生态的行为。

说到这里,我们不妨再来概要的讨论一下关于人死目的、价值、态度和理想的问题。

站在生命体之外来看生命体死亡的目的和价值,如前所说,就是为了维持自然界的进化平衡。可以说,死亡过程就是落后生物体的淘汰过程,因而也是新的进化的开始,就这么简单。当然,如果我们站在人类自身的立场上来看,那自然还有诸如“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意识形态追求。换作佛家,则还有另一番说法,认为死即去到下一个轮回。

从网上看到如下一段关于西方先圣苏格拉底的文字:苏格拉底认为,死亡只有两种可能状态:一是死后无知觉,二是死后灵魂从一个世界移居另一世界。如果死亡是前一种失去知觉的状态,那其实是一种安详得连梦都不会来打搅的深睡,这样的深睡是一种收获——难以言说的安然无梦的愉快收获——永恒不过就是一夜。这样地“深睡”的“一夜”有什么可怕呢?如果死亡是死者迁往另一世界永居,那么死亡就应该是像旅游观光和搬迁新居一样令人高兴,这样地从“生”到“死”的旅行和迁居,也没有什么让人可怕的。死亡的两种状态都不存在可怕的理由,因此当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时,他便毫无惧色地把毒酒喝下:“分离的时刻到了,我们各自上路吧。”伟人就是与众不同,他在人生的最后一刻还在给后人添加宝贵的精神财富。

对待死亡的态度,不要说普通的老百姓,就是许多社会精英也未必具有正确的态度。历代皇帝中不乏寻求长生不老之灵丹妙药者,但结果还是天子与平民殊途同归。再看看当今的医学界,似乎都在费心的研究所谓“抗衰老、斗死神”的办法,但也未见得找到什么妙招。其实,衰老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谁都无法抗拒,因此“抗衰老”的说法并不科学。人类该做的和能做的最多只能是延缓衰老,而延缓衰老的最好方法恐怕还是保持身体的健康,尽可能做到不生病或少生病,而不是在进入病程后再去与病魔抗争。“斗死神”就更不科学。“死神”的本职工作是掌管淘汰落后的生命体,你要与其斗争,不就是要阻止淘汰落后吗?死不死,何时死,那是阎王爷的事情,我们最好全力以赴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努力把自己的名字挪到远离阎王视线的地方,大可不必去想何时会受到阎王的召见。因此,无论是“抗”还是“斗”,都不符合顺应自然、优胜劣汰的法则,都不是科学的态度。当然,强调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并不是要否定医疗技术对于人类的重要作用,而是希望人们摆正医疗技术与自然规律的关系。当人们认识到自然规律的不可抗拒性,那么我们重点要做的就是尽量远离被淘汰的境地,努力将自身的健康水平维持在健康的近中心地带,而不要随意地让身体进入亚健康地带。事实上,即使对于一位具有深厚修养的智者来说,就算他可以凭借强大的内心从容应对生活中的任何挑战,也难以应对死神的威胁,当遭遇即将被淘汰的命运时,纵然内心再怎么强大,能做的最多也只是坦然面对,淡然处之,欣然接受。

有一门叫姑息医疗的学问很有意思。姑息医疗是一门研究和管理一类特殊病人的学科。世卫组织对姑息医疗的定义是“对那些对治愈性治疗不反应的病人完全的主动的治疗和护理。控制疼痛及有关症状,并对心理、社会和精神问题予以重视。其目的是为病人和家属赢得最好的生活质量。”并进一步解释说:“姑息治疗要坚定生命的信念,并把死亡看做是一个正常的过程,既不促进也不推迟死亡,把心理和精神治疗统一在一起。提供一个支持系统使病人在临终前过一种尽可能主动的生活,对病人家属也提供一个支持系统,使他们能应付及正确对待病人生存期间的一切情况,以及最后自己所承受的伤痛。”我认为这是一门值得大力发展的生态科学,很可惜目前还只是处于医学研究的边缘,我甚至认为这门学问应该在整个医学体系中占有三分之一的位置。

那么人死的理想又是什么呢。我觉得,对于死亡,我们普通人最基本的想法应该是尽量把身体搞得棒一点,心情好一点,老得慢一点,希望离去的时候痛苦少一点,折腾少一点,给后人留下的记忆好一点。如果能够在基本没有痛苦的情况下走完人生的路程,实在应该让活着的人为其好好地庆祝。我非常钦佩一位先人对自己后事的安排,这位先人要求在其离世后不要奏哀乐而要放欢快的音乐。想想也是,生命的结束其实仅仅只是完成了一个人人都要完成的过程,甚至可以认为这是为人类的进步所做的最后一点贡献,因此没必要为离去而悲伤——摒弃哀乐,让快乐充满人生的全过程!

比这更高尚的理想,有赖于意识形态方面的追求,那些具有高尚理想的人,可以以己之死换他人之生,一如毛泽东对刘胡兰的赞扬——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当然,具备至死都有那样崇高理想的人,毕竟只是少数,他们可以成为众人的榜样,但他人很难追随。还有一些也算是比较崇高的安排,例如器官捐献,他们可以在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同时,不顾自家的全身而退,还能为别的鲜花的长久盛开提供支持,也是值得赞扬的。即使不能做得那么崇高,但也能做到在死神面前坦然面对、淡然处之、欣然接受者,也算是难能可贵了。

同类推荐
  • 残雪文学回忆录

    残雪文学回忆录

    《残雪文学回忆录》收录了中国著名作家残雪的文学回忆代表作。《残雪文学回忆录》叙事风格,有点点滴滴的回忆,有灵动的随笔,有随心所欲的创作谈,有坦诚的对话访谈。残雪说,写作就是一种表演和突围。《残雪文学回忆录》放言无忌,指点文学江山。
  •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集外集拾遗补编:鲁迅作品精选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集外集拾遗补编:鲁迅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
  • 贵平吟草

    贵平吟草

    主要包括:无题;登庐山感赋;清明扫父墓;寻诗;七回乡偶书;重走砍柴路;重游黄龙寺;三过双井村(三首);读《石湾诗草》(两首);一二怀乡;赠妻;修江月夜等。
  • 剧作三种

    剧作三种

    乡间诊所。一张方桌,上面摆放几瓶类似酒精、碘酒、药剂的物品。两边各摆一个长条木凳。六七位候诊的病人或站或坐,有男有女,有老有小,乡下人打扮,穿着简朴甚至有些寒酸破烂。安东·契诃夫医生正弯腰给躺椅上的马车夫看喉咙。契诃夫(一手轻扶患者的头部,一手将压舌板伸进病人张开的嘴里)说“啊——啊——啊啊”……马车夫(发出一串怪声)咿——咿——哎一鸣——呀……契诃夫(身子向后退了两步,用手在鼻子前扇动)您到底喝了多少酒,我的主啊?难道您一大清早就喝酒?马车夫(一手捂着腮帮子,从椅子站了起来)我亲爱的契诃夫医生,谁规定早晨不能喝酒,难道喝酒还要挑个良辰吉日?
  • 信仰之海

    信仰之海

    马休 阿诺德在维多利亚的盛世,听到了代表基督精神的“信仰之海”落潮的哀声,于是呼吁用真诚的爱来拯救那表面上光明的世界。如果说,《信仰之海》作者也有自己的“信仰之海”,那一定是诗歌,毕竟“温柔敦厚,诗教也”。这里的大部分文字,都与诗歌有关,涵咏经典诗文,足见作者滋养性情之用心。还有小部分文字是关于翻译和读书的随笔,是现实生活的点滴侧影。《信仰之海》可以说是作者对“诗性人生”的诠释与见证。
热门推荐
  • 给女装大佬递茶

    给女装大佬递茶

    当林一穿上女装,整个世界都变得不一样……
  • 你靠什么打动世界

    你靠什么打动世界

    比尔·盖茨根据自己创业过程中与最好、最杰出的员工相处的经验,归纳出一个优秀员工所应该具备的特征,如:拥有明确的职业目标、积极的心态和火热的激情,善于动脑思考和高效行动,善于抓住机会、创造机会,能够合理有效地利用时间,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关注公司的发展态势,能将自己融入到团队中,并懂得从竞争对手那里取经等。当然,一个优秀的员工还要具备一些不可或缺的职场品质,如责任心、忠诚、诚信、勤奋、节俭、敬业等。
  • 成为你这一代人的1%(财蜜eMook)

    成为你这一代人的1%(财蜜eMook)

    这期周刊分两个部分,一是她理财的财蜜们对自己年代的回顾,属于带着自我色彩的年代秀;二是她理财近期对70后、80后、90后调查问卷之后的深入访谈,属于比较偏报道类的年代探索。 你以为70后的偶像是居里夫人就很可笑,其实真有人脚踏实地去做;你以为80后夹缝生存各种苦逼就悲观了,其实逆风飞翔的人早就不在乎你给的“独生子女”标签了;你以为90后是脑残一代不可理喻,其实人家也许早把你这种“老人家”哄得团团转了。
  •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腰酸背痛一扫光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腰酸背痛一扫光

    书中内容介绍了作者多年精心收集的最齐全的腰酸背痛老偏方,经过医学证明是最安全、最有效、最实用的。
  • 无限之回忆录

    无限之回忆录

    若是能够选择,那么你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人生面临着很多选择,可不论如何选择,都需要有所坚持。这是一个超脱者的回忆录,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 辣妈搞定抠门爸

    辣妈搞定抠门爸

    她拥有辣妈三要素,未婚,彪悍,儿子帅。然而,被一个富可敌国却超级抠门的富豪逼婚。订立婚姻合约,她只写了三条:第一,不能爱上我;第二,同样不能爱上我;第三,请把前两条坚决执行。某抠门看后脸色黑沉。从此,他们的生活就丰富多彩,鸡飞狗跳起来,他给她喝他洗过澡的牛奶,她给他吃麻辣鸡屁股,他想要毙了跟她相亲的男人,她就狂虐坏小三。小三装可怜跪下求她,她就一脚把她踹飞。她拒绝做被女配欺负得惨兮兮的大老婆,她要做威风凛凛,强悍无敌的女主!
  • 从末日崛起

    从末日崛起

    本文随缘更新,反正会在八点之前!如果上了这台车,请各位男神女神点点关注收藏,小的给你们喊666!车门锁起来,一个都别想下去!一本非主流的末日小说,女主很傲娇,冷漠,心硬,禁欲系,不接受辩驳,我说的都有道理,谁觉得不对?neng死!排雷:1,丧尸也有社交活动,会搞事情围城,还会有十八房姨太太2,本文有恶俗烂大街修炼重生穿书情节,主角金手指比女娲补天的柱子还要粗。3,女主是个修炼狂,前期不谈恋爱,升级打怪复仇。4,男主非人,字面意思。作者婊出天际,所以主角也暗搓搓的婊里婊气,没圣母家人没拖后腿猪队友,经常自己打脸自己,前面不甜,后面高甜。(反正没写到,就先画一个饼)
  • 邪王宠狂妻:恶魔五小姐

    邪王宠狂妻:恶魔五小姐

    她,是21世纪的金牌杀手,却惨遭好友残杀。她是将军府的五小姐,预言说她是凤女转世,却从小性格软弱,备受欺凌。当她变成她,凤临天下之时,唯独他在一旁笑道:“本王的眼光果然不错。”
  • 广播电视法律制度概论(第2版)

    广播电视法律制度概论(第2版)

    本书介绍了中外广播电视立法制度、监管制度、许可制度、所有权制度、节目制度、网络制度、从业人员制度、涉外制度、法律责任与法律救济等,并配有该领域的法律案例和简评,从理论和实践上论述广播电视法律制度及其运用。本书可以作为高等学校广播电视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以作为广播电视业界及关注广播电视的人士了解和研究广播电视法律制度的入门书。
  • 佛说过去世佛分卫经

    佛说过去世佛分卫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