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92000000008

第8章 回忆胡适之先生——如沐春风二十年(5)

胡先生生平出国六次,其中:第一次一九一〇年至一九一七年(清华官费在美留学七年);第二次一九二六年至一九二七年(赴英出席中英庚款董事会,道经莫斯科,畅游欧洲,经美回国);第三次一九三三年(应邀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演讲);第四次一九三六年(赴美出席太平洋国际学会大会及哈佛大学三百周年纪念会);第五次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六年(赴欧美从事国民外交工作,一九三八年至一九四二年出任驻美大使,以后在美讲学)。

此时由于政府军事失利,胡先生的声望在蒋、宋诸人的心目中急遽升高,当年自以为能“呼风唤雨”的宋氏兄妹此时皆有“一筹莫展”之感,而对胡先生的国际声望,非常向往而寄以莫大希望。在一九四八年及一九四九年间,蒋公多次希望胡先生参加政府工作,如出任国府委员或外交部长、驻美大使、考试院长、行政院长等职,甚至愿以总统高位相让。但胡先生始终不愿放弃其独立自由之身份,每次皆严词拒绝。直至一九五八年始接受“中央研究院”院长之任命。蒋公对胡先生虽然十分信任与尊重,但当其“政权”稳固之时,即对胡先生的“诤言”与“忠告”,置若罔闻而自行其是,实一憾事(如一九六〇年的雷震案及“修宪”与三任“总统”案)。

《传记文学》第二九八期(一九九〇年十二月号)“胡适之先生百年冥诞特辑”中,有石学胜《胡适与蒋介石》一文(按即该刊主编刘绍唐先生所写),从最近出版的胡适日记手稿中摘出多篇胡适“诤言”,如:胡劝蒋要勇于认错,要下诏罪己,不要“修宪”,不要连任第三任“总统”,要把国民党分成几个政党,要容忍反对党,要废除总裁制,要和平转移“政权”,要考虑继任人选,要有言论自由,要有一千个诤臣等,无一不是铿锵有声的忠告,无一不是符合世界潮流的智者之言,以胡适的智慧与勇气而不能感动蒋介石发愤成为历史上的伟人,实是中华民族的大不幸!石学胜之文,是研究胡、蒋关系的第一手资料,值得细读。

胡先生在美国的声望,从两则新闻可见一斑。一九三八年九月他出任大使时,《纽约时报》刊出详介他的文章,说:胡适以外,没有人更够资格向美国说明中国情形,同时向中国说明美国的情形,“胡适不是狂热分子,他是言行一致的哲学家。他的外交必定是诚实而公开的。他将有很大的贡献,使中美两国人民既有的友好关系更能增进”。

在胡先生去职时,《纽约时报》于一九四二年九月三日发表短评,表示惊讶,说:“重庆国民政府寻遍中国,可能再也找不到比胡适更合适的人物。他一九三八年来美上任,美国友人对他期望甚高,而他的实际表现,却又超过大家对他的期望。他在美国读书、旅行、演讲,对美国文化之熟悉犹如对其本国文化之了解。他所到之处,都能为自由中国赢得支持。如果说对于他的去职深感遗憾,尚不足以表达我们的心意。”

美国国务卿赫尔曾在回忆录中批评胡先生说:“在遇到有关中国事务商讨,如果与胡先生的想法不合的时候,总会使对方感到困扰。”赫尔认为胡先生是一个十分坚持己见的人(从胡、赫两人多次谈话记录中,很可看出胡先生的择善固执与赫尔的容忍让步)。但在胡先生卸任时,赫尔却在记者会上公开赞扬这位中国大使,把胡先生描述成华府外交团中最有能力、工作效率最高,又最受人敬重的一位使节。

出长“中研院”

一九五七年十月间“中研院”院长朱家骅辞职,于十一月间胡先生继任。我在十一月初为施肇基“大使”回忆录为序事,去看胡先生。胡先生看到我,非常高兴。他亲手调制了两杯鸡尾酒,要我陪他共饮。然后他问我对于他今后出处的看法。他说:“这里朋友,多劝我仍留纽约。也有劝我留在纽约遥领‘中研院’的事。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我不赞成。”

我说:“朋友劝留,当然是好意。因为在纽约耳边清净,远于是非。不过胡先生一向是人在纽约、心在台北的。纽约之于先生,好像是一个‘租界’。先生最近的心境,好像已无心久住租界了。”

胡先生说:“未必,未必。你说下去。”

我说:“先生最爱住的是北平,往年在国内也是北平住得最久,只因军阀盘踞时期,才在上海‘租界’暂住了几年。现在北平正在清算‘胡适思想’无法回去。目前国内可住之处,当然就是台北了。虽然自从去年‘《自由中国》’半月刊祝寿专号发行以来,引起了军方‘围剿’的风波,先生回去定居,这些妄言谬论会稍稍收敛。台湾究竟是以自由民主为号召的地区,多少总得装点门面。况且,‘中研院’是蔡先生首创之业,先生有承传的义务。史语所的藏书,对先生著述有用。而胡师母晚年颐养,也是在台北可得到较多亲友的照顾。”

我讲到这里,胡先生轻微地叹了一口气,然后说:“我们再喝一杯酒吧。”这时胡先生的眼神中似有几分寂寞与惆怅。我因还有他约,就匆匆告辞了。

次年四月胡先生回台就任“中研院”院长后,曾对好几位朋友说:“安明是劝我回来最热心的人!”其实,胡先生为“《自由中国》”半月刊朋友们争取言论自由的努力奋斗,操心不已,早已不能安心久住纽约了。

一九五八年四月十日胡先生就任“中研院”院长的那一天,蒋公亲临致辞,希望“中研院”负起复兴民族文化之艰巨任务,早日完成“反共抗俄”的使命。胡先生答词,则说:“中研院”的任务应该走“学术”的路,从提倡学术来“反共、救国、建国”。显然与蒋公的期望有不同的看法。接着,胡先生举了法国科学家巴斯德以学术成就所得替国家偿付了战债的实例。他又继续举了美国芝加哥大学及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创校的经过及其成功地改变了整个美国学术风气的实例。

学术“建国”

胡先生对于学术“建国”有具体的想法,可惜终身未得行其志。但在院长任内,曾推动成立“国家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并拟定“长期学术研究计划”,设立学术补助费以及客座教授制度等,颇得吴大猷先生的称赞。

吴先生在《胡适百年诞辰怀思》文中,申述胡先生在其生命最后四年中(一九五八—一九六二)对台湾学术及科学发展的大贡献,深致怀念。文中述及胡先生在“政府”预算之外,于一九六〇年七月亲向美国“亚洲基金会”商得四万五千美元为“长科会”设立十五席研究教授,为期三年,每人每年一千美元。另又以三万美元设立“中研院”物理科学访问讲座一席,为期三年,每年一万美元。真可谓尽心尽力,以罗致人才发展科学为职志。胡先生于一九六〇年一月二十九日在“国家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中以《发展科学的重任和远路》为题做业务报告,并提示今后发展科学的方针。报告中对于民众了解台湾当前发展科学的实况,很有帮助。

就在胡先生就任“中研院”院长时,忽然出现了一本《胡适与国运》的小册子,有人说其出版是基于“学术研究”的动机,事实上那是对胡先生人身攻击的文字,与上一年军方所出《向毒素思想总攻击》小册子异曲同工。事后,“行政院新闻局长”沈锜曾发表谈话,指《胡适与国运》攻击胡适,“并未载明出版时、地及发行人,显系触犯‘出版法’有关条文之规定”。

一九六二年二月十六日“《民主中国》”五卷四期曾登有一篇以牟力非署名的《为什么反胡适》,讲:“从胡适与国运开始,大家即已经知道在‘反胡’‘剿胡’的背后,有一座反胡司令台负起反胡、剿胡的指挥重责。他们不惜乘胡适心脏病突发入院治疗之机,调动‘质询’部队和‘反洋’大军向胡适展开夹攻。……查遍历史,却找不到这种反人性的狠毒手法。”(原文由胡颂平收入《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第305页)

修正“出版法”

就在胡先生就任“中研院”院长的时候,“出版法”修正案闹得满城风雨。记者问他的意见,他说:“任何不经过司法手续而径由行政官署对出版机构加以警告、停刊、撤销登记的处置,总是不好的、危险的,甚至根本‘违宪’的。欧美各国都没有出版法。美国宪法人权条款,甚至规定国会不得制定任何法律,限制言论出版的自由。”

一九五八年五月二十七日,他在“《自由中国》”欢迎会上演讲时,也说:“现在为什么要修改‘出版法’?恐怕是有人觉得争取言论自由太多了,所以有些人想要阻止它。无论旧的‘出版法’也好,新的‘出版法’也好,都不能阻止我们争取言论自由的努力。”

六月十二日,他又在一场晚宴中表示,如果国际上知道台湾觉得现行“出版法”不足控制,还要通过修正加强控制,这个修正案如果通过,不只是台湾的损失、“政府”的损失,也是国民党的损失。希望“立法院”不要通过,或者由“政府”撤回。过了几天,“立法院”终于通过了“出版法”的修正案。

“修宪”与“三任”

一九五九年十一月,胡先生托张群秘书长约见蒋公,张知胡意,要劝蒋公勿竞选三任“总统”,故不愿代胡约期晋见。胡先生乃托张秘书长转告蒋公几点意见:

(一)明年二三月间,“国民大会”开会期是“宪法”受考验的时期,不可轻易错过。

(二)为台湾长久计,盼望蒋公给民众树立一个合法地、和平地转移“政权”的风范。不违反“宪法”是合法的。人人视为当然,鸡犬不惊,是和平的。

(三)为蒋公千秋万世盛名计,盼望蒋公在一个月内做公开表示不要做第三任“总统”,并宣布其继任人选。如果“国民大会”能选出其期望之继任人,他将以全力支持。

(四)如果国民党另有主张,则应用光明正大的手段明白宣布,绝不可用报纸上登出的“劝进电报”方式。这种方式对蒋公是一种侮辱,对国民党也是一种侮辱,对我们老百姓也是一种侮辱。

张允代为转达,并说蒋公自己的考虑,完全是为了:(一)革命事业没有完成,(二)对“反共复国”有责任,(三)对军队有责任。

胡先生说:在西安事变时,蒋公没做国府主席,也没做总统,全国人谁不知道他是中国的领袖?如果蒋公能明白表示他尊重“宪法”,不做第三任“总统”,那时他的声望必然更高,他的领袖地位必然更高了。

但是第二年(一九六〇)三月八日“国民大会”通过修正临时条款:“‘动员戡乱’时期,‘总统副总统’得连选连任,不受‘宪法’第四十七条连任一次的限制。”于三月十一日明令公布修订。三月十七日,“国大”正式公告蒋中正为“中华民国”第三任“总统”候选人,二十一日当选,五月二十日宣誓就职。

早在一九五二年九月十四日,胡先生即曾写八页长信给蒋公,劝蒋公要勇于认错,要下罪己诏,要把国民党分成几个独立党,要容忍反对党,要废除总裁制,要和平转移“政权”,要考虑继任人选,要有言论自由,要多读中共的书,等等。这次竟然修订临时条款,就任第三任“总统”了。胡先生多年来的苦心忠言,可说是一句也未蒙采纳。

“《自由中国》”与雷震

到了一九六〇年九月四日,雷震涉嫌“叛乱罪”被捕,被提起公诉,经过“军法”审判于十月八日判处有期徒刑十年。“《自由中国》”半月刊也被停刊。

胡先生那时正在华盛顿出席“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会议,闻讯后,连续致电陈诚,表示雷震应交“司法机关”审判,“军法机关”不得用刑审,不得妄造更大罪名。他说雷震批评“政府”及谋组反对党,都不该构成“叛乱”罪名。胡先生在美国接受记者访问时,也说:雷震以“叛乱罪”逮捕,实出人意料之外。

不久,胡先生回台,面告蒋公:“‘军法审判’的日子是十月三日,十月一日才宣告,被告律师只有一天半的时间可以查卷及调查事实材料。十月三日开庭,如此重大案件,只开了八个半钟头的庭,就宣布终结了!就定八日宣判了!这是什么审判?”他告诉蒋公,他在美国,实在见不得人,实在抬不起头来。蒋公说:雷震背面有“匪谍”,“政府”不能不办他。蒋公又说,他也知道这个案子会在外面发生不利的反响。但一个政权有它的自由,有它的自主权,不能不照法律办事。其实,胡先生并没有要求“政府”不照“法律”办事,只是觉得此案应交“司法机关”规规矩矩地公开审理,取得公信,不可由“军法机关”一手遮天地胡搞!

根据胡颂平所编《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胡先生在此次谈话中,还向蒋公表示,希望“国防部”的复判,不可草率。不料“国防部”的复判,仍处雷震十年徒刑。以后,胡先生和许多朋友做了一些请示特赦的努力,也都没有结果。一九六一年七月二十六日,雷震在狱中度过六十五岁生日时,胡先生写下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桂源铺》绝句一首送给雷震为寿。诗曰:“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胡先生最爱此诗,以其为“权威与自由斗争”的象征。胡先生在束手无策之余,只好以此诗来称颂雷震在争取言论自由上的成就与奉献了。

同类推荐
  • 云萝姑娘:庐隐作品精选

    云萝姑娘:庐隐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江上数峰青

    江上数峰青

    散文是一种轻灵而又自由的文体,为我国历代文人墨客所喜爱。数千年来,流派异彩绘呈,名篇佳作迭出,一直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道亮丽景观。为展示当代散文创作,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中国文学事业的不断发展,我神隆重推出一套“当人散文大家精品文库”丛收。经过严格遴选,进入本套丛书的作家,都是当代创作颇丰、名满文坛的散文大家。这套丛书,每人一卷,每卷精选20余万字。这套全书,风格迥然,特色鲜明,令人赏心悦目,美不胜收。读者可以一览当代散文大家的不同风范。
  • 辽海文坛漫步·白长青文集

    辽海文坛漫步·白长青文集

    该书是作者的文艺评论集。作者系辽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原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作者是我省改革开放以后,较早地从事东北现代文学的学者之一,尤侧重于对“东北作家群”创作的学术研究。在美学研究方面,对于文学创作的审美本质,进行了专题性的研究,此外,对辽宁当代作家的创作,也给予高度关注,发表了大量的评论文章,在此基础上,作者还较早地开展了对辽宁地域文化的特征的研究,出版了专门的学术著作。收入本书的文章,基本是作者近年来新发表的,还有一些是过去已经发表却没有被收入集子的文章。
  • 远去的故乡(高平作家丛书)

    远去的故乡(高平作家丛书)

    路遥之后的农村,经过了百年的喧哗,最终沉寂下来。这种变化很让人伤感,但也给后世留下了许许多多可供思索的空间。这时候,在城市的某一个角落,有一批人在思念楼层下覆盖的麦田和田野上刮过的爽风。韩慧就是其中之一。迅速逝去的东西似乎唤醒了身体里沉睡已久的某些东西,这些东西非常熟悉,比方承担、责任、修平治齐这些非常非常传统的意识,同时又是如此陌生。爆炸式汹涌而来的信息,令人眼花缭乱俗世风景,在内心形成的冲突不言而喻。但是,唤醒的东西无疑是急迫的,那就是表达的欲望。
  • 苏轼文集4

    苏轼文集4

    苏轼作品集,历代有不同的编法。大致说来,主要有诗集、文集和诗文合集三种编法。
热门推荐
  • 假妻真爱:误惹不良帝少

    假妻真爱:误惹不良帝少

    突然发现自己成了另外一个女人,自己的老公也变了,这是不是意味着做梦还是穿越?路小丫就这么神奇的被人当成了另外的女人,豪门少奶奶,英俊多金的老公……梦一般的生活让她慢慢的对那个腹黑霸道的帝少不能忘怀的时候,灰姑娘始终还是灰姑娘,她被打回了原形……刚失去了孩子,那个女人说:“不要再让我看见这张脸!”她的脸就那么变成了另外一张脸,在黑暗中度过了两年痛不欲生的生活,支撑她的唯有报仇的信念……涅槃归来,她成了微笑女神二妮,她要的就是将那个男人抢到自己的手里,她要夺去那个女人最在意的一切!
  • 嫡女盛世倾城

    嫡女盛世倾城

    穿越就算了,竟然还摊上那么个姨娘,渣爹?!得亏她不是吃素的,不管这群姐姐妹妹以前是如何极品,如今面对她,呵呵,对不起,老娘不吃这一套!想欺她?跪下来!想辱她?拿命来!且看21世纪女主,如何捣乱这天下!
  • 至尊管家

    至尊管家

    三大国家,彼此争锋,强者为王,胜者为尊。而一位世家的管家,从离开孤儿收养院之后,踏入了广阔的世界,走上了步步崛起的道路。隐仙,黑暗,大夏,三皇帝国,属于你的世界,开启征程吧!
  • 总裁快回书里去

    总裁快回书里去

    小说里出来的总裁伤不起,空有一副好皮囊,绣花枕头一包草;创造他的作者更伤不起,郭安安仰天长啸,早知道他会从我的书里蹦出来,吃啥啥不剩,干啥啥不灵,还有一副臭脾气,我一定会给他技能加成无数点,性格加成无数点啊!
  • 如果爱情不曾离开

    如果爱情不曾离开

    【内容梗概】为爱远渡重洋的李陌10年后事业有成,为爱回国。工作中偶遇昔日男友万里,此时的万里已是持重沉稳的成熟男子,尽管已有妻室,依旧年轻追求者众多。心如死灰的李陌心知万里对自己的好,但她并不愿成为破坏他人家庭的第三者,在一个人再也撑不下去的时候,他选择了儒商岳秋山,一个像爸爸一样保护她的男人。可是感情终究没有办法将就,在万里遭遇事业的低谷时,李陌毫不犹豫出手相助,一番周折,终于看清了自己的内心。而不再意气风发的万里是否愿意接受转角的爱情。。。【推荐语】褪去青葱少年的模样,内心依旧炽热。我在原地等你,与爱归来。
  • 女王系统:攻略男神计划

    女王系统:攻略男神计划

    穿越成为草包·快乐源泉·女王,系统还想她称霸世界,千澜表示:系统你就想着吧。但是——所有人都以为会篡位的大殿下说:我的王,愿意为你献上生命。(千澜:???你冷静点)明明是出来打酱油,却以为被觊觎了的王の男人说:虽然我是你得不到的男人,但这世界我可以帮你去夺。(千澜:……快闭嘴)无敌可爱属性的大佬说:我想保护你,一直。(千澜:!!!)长着反派脸的某萧姓正派人物说:别bb,指哪打哪。(千澜:你还说你不是反派!)……后来,千澜戴着王冠坐在宝座上,霸道总裁式开口:呵,男人。还不是我自己打下江山。一个成长的故事。点击阅读→【叮——女王演绎法则进度:1%。盛大的世界将向你开启,亲爱的少女。】
  • 庐隐作品集(三)(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庐隐作品集(三)(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北方的天气真冷,现在虽是初春的时序,然而寒风吹到脸上,仍是尖利如割,十二点多钟,火车蜿蜒的进了前门的站台,我们从长方式的甬道里出来,看见马路两旁还有许多积雪,虽然已被黄黑色的尘土点污了,而在淡阳的光浑下,几自闪烁着白光。屋脊上的残雪薄冰,已经被日光晒化了,一滴一滴的往下淌水。背阴的墙角下,偶尔还挂着几条冰箸,西北风抖峭的吹着。我们雇了一辆马车坐上,把车窗闭得紧紧的,立刻觉得暖过气来。马展开它的铁蹄,向前途驰去,但是土道上满是泥泞,所以车轮很迟慢的转动着。街上的一切很逼真的打入我们的眼帘
  • 杀戮游戏

    杀戮游戏

    野生动物学家阿克塞拉·德恩致力于保护濒危物种——雪豹,既不允许偷猎者捕杀,也不允许英国军方为反恐把猎豹作为诱饵。但她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卷入了一场三十年的冲突,这场冲突可能导致两个大国之间的战争!英国陆军特种兵泰·邓普西正在阿富汗偏远地区追踪俄国恐怖分子,邓普西以前历次任务全都圆满完成,但是这一次,俄国人绑架了阿克塞拉,邓普西被迫在职责与良心之间做出选择。他决心不顾一切,一定要救出这个意志坚定而又脾气火爆的女人;然而这样又会引发一系列致命的事件,将会暴露一个长期成功隐藏的间谍;该间谍为了完成使命,将会扫清一切绊脚石!
  • 异界之武斗之神

    异界之武斗之神

    一个人来到异界,因为无法修炼就被无视,欺负……心里满是不甘,但机缘巧合竟然在穿越时打通了自己的绝脉,后有遇到已经死了的武神强者傲天得到了空间戒指与绝世好剑等一系列宝物,就在实力慢慢提升之时却得罪了星辉学院院长耶律文才而被废掉修为。然而这并不能阻止他前进的道路,一位造成他穿越的超级强者出现并赐予了他《惊神录》与神兽,不过从此他的使命就不在是游戏人间了。
  • 中国人的心理医生全集

    中国人的心理医生全集

    本书为了使读者能够深刻理解有关问题,配以各种事例加以诠释,使得讲解生动有趣。有人说,一本书可以救助并成就人生。一个选择,决定一条道路;一条道路,到达一方土地;一方土地,开始一种生活;一种生活,形成一种命运。进入经济时代,本书作为心理健康的一个“瞭望台”,希望那些正在寻找幸福和快乐的人,能够真正地感受和品味平凡人生的魅力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