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11100000006

第6章 节日礼俗(1)

【春节的起源】

对于中国人来说,最隆重、最热闹、最喜庆的日子就是春节了,它起源于原始社会的“腊祭”。人们经过一年的辛勤劳动,在岁尾年初之际,用农猎收获物来祭祀众神和祖先,以感谢大自然的恩赐,逐渐形成了庆祝岁首的风俗。

春节,我国城乡张灯结彩,常举行一系列喜庆活动,如放鞭炮、贴春联、贴年画、舞龙、舞狮、吃年糕等。宋代宰相王安石有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年初一早晨人们相见,总要以“恭贺新禧”、“祝君如意”等来互相祝福。

春节的命名始于1913年。当时任内务总长的朱启钤先生向袁世凯提出一个《定四时节假呈》,“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凡我国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给假一日。”“夏节”、“秋节”、“冬节”则没有放假休息。这一制度一直沿用下来。

【春节拜年的习俗】

大年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关于拜年习俗的由来,有这样一个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怪兽,头顶长独角,口似血盆,人们叫它“年”。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它便窜出山林,掠食噬人。人们只好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饱餐后扬长而去,人们才开门相见,作揖道喜,互相祝贺未被“年”吃掉。于是拜年之风便流传开来。

【春节守岁的风俗】

守岁,即除夕之夜人们通宵不寐,要聊天、放鞭炮、打牌、包饺子……

守岁习俗最早始于南北朝,梁朝时便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古时,守岁也叫“照虚耗”,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春节扫尘的由来】

每临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进行一次大扫除。人们喷刷房子,清洗家具,拆洗被褥,古称“扫年”。

春节扫尘,不只是为了干干净净过新年,它还有些来历讲究呢!

“扫年”习俗起源于尧舜时代,由古代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中演变而来。到了唐宋时期,“扫年”之风盛行。据宋人吴白牧《梦粱录》记载:“十二月尽……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以祝新岁之安。”至今民间还流行着“腊月二十四,掸土扫房子”的谚语。

在民间还流传着一则传说。扫尘习俗是因佃农为迎接玉帝的年粮而来。早先,这里的佃农一年忙到头,除纳粮交税外,所剩无几。他们祈求灶王爷在腊月二十三日上天奉本时多说好话,以便玉帝开恩,从天仓拨点恩赐,在除夕前降下年粮——米雪,让他们饱饱地吃顿团圆饭。为了迎接玉帝的恩赐,佃农们每年都在腊月二十四日前,将宅院里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以迎接天赐年粮。这样年复一年,春节扫尘的风俗便一代代延续流传下来。

【除夕年夜饭】

阴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夜叫做除夕。“除”谓去也,“夕”则指夜晚。除夕本意就是把本年中最后的一夜去掉,有除旧布新的意思。最通常的是这天晚上全家人要聚集在一起,高高兴兴、团团圆圆地吃一顿年夜饭。在北方这顿饭一定要吃饺子,在南方这顿饭菜色十分丰富。绍兴称吃年饭为“分岁”,得有十碗头的菜,其中有几样富有特色的菜。杭州、苏州、上海等地的年夜饭,“蛋饺”是少不了的,这象征着“元宝”。用鸡蛋做皮,中有肉馅,皮是蜡黄,馅是粉红,再放点碧绿的菠菜和白晶晶的粉丝,盛在砂锅内热腾腾地端上桌,不但中看又中吃,仅此一品就增添了不少节日的温馨气氛。还有肉丝炒笋丝,“丝丝齐齐”,即是诸事顺心、样样齐备的意思。肉丸一碗谓之“团团圆圆”。再有一碗猪头肉(叫“元宝肉”),一碗酱蛋烧肉(酱蛋一定要每人一只,不能少了,谓之“子孙万代”),还有绝对不能少的一碗胖头鱼,端上之后,不能吃鱼头鱼尾,谓之“有头有尾”。“屠苏酒”是不论老少,不管善不善饮都得抿上一点的,食罢屠苏,满脸绯红,欢声笑语,春意盎然。

年夜饭末一道菜通常是鱼,通常是不吃完它或者一口也不吃,取“年年有余”、“吉庆有余”的喜兆。“鱼”、“余”同音,这种“有余哲学”的思想意识是孔夫子时代以前的一位思想家和政治家——齐国的晏婴留给后人的,他的《晏子春秋》特别提到当时的古老礼俗——吃鱼不要翻过面。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诗礼之家都告诫子弟,赴宴时务要守这个规矩。孔子要他的弟子“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孟子奉劝战国诸侯耗用国家人力财力不要“竭泽而渔”,都是这一系列的看法。

【除夕压岁钱】

每到除夕之夜,小孩子将会得到长辈给的压岁钱。为什么过春节的时候要给孩子压岁钱呢?

这里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传说,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的年三十夜里出来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三下,孩子吓得哭起来,然后就发烧,讲呓语而从此得病,几天后热退病去,但聪明机灵的孩子却变成了痴呆疯癫的傻子了。人们怕“祟”来害孩子,就点亮灯火团坐不睡,称为“守祟”。

在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掌上明珠。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逼着孩子玩。孩子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拆开包上,包上又拆开,一直玩到睡下,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到枕头边。夫妻俩不敢合眼,挨着孩子长夜守祟。半夜里,一阵飓风吹开了房门,吹灭了灯火,黑矮的小人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头时,孩子的枕边迸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缩回手尖叫着逃跑了。管氏夫妇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大家也都学着在年夜饭后用红纸包上八枚铜钱交给孩子放在枕边,果然以后祟就再也不敢来害小孩子了。原来,这八枚铜钱是由八仙变的,在暗中帮助孩子把祟吓退了,因而,人们把这钱叫“压祟钱”,又因“祟”与“岁”谐音,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称为“压岁钱”了。

在我国历史上,很早就有压岁钱。最早的压岁钱也叫厌胜钱,或叫大压胜钱,这种钱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是为了佩带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这种钱币形式的佩带物品最早是在汉代出现的,有的正面铸有钱币上的文字和各种吉祥语,如“千秋万岁”、“天下太平”、“去殃除凶”等,背面铸有各种图案,如龙凤、龟蛇、双鱼、斗剑、星斗等。

唐代,宫廷里春日散钱之风盛行。当时春节是“立春日”,是宫内相互朝拜的日子,民间并没有这一习俗。《资治通鉴》第二十六卷记载了杨贵妃生子,“玄宗亲往视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之事。这里说的洗儿钱除了贺喜外,更重要的意义是长辈给新生儿的避邪去魔的护身符。

宋元以后,正月初一取代立春日,称为春节。不少原来属于立春日的风俗也移到了春节。春日散钱的风俗就演变成为给小孩压岁钱的习俗。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是这样记载压岁钱的:“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

到了明清时,压岁钱大多数是用红绳串着赐给孩子。民国以后,则演变为用红纸包一百文铜钱,其寓意为“长命百岁”,给已经成年的晚辈压岁钱;红纸里包的是一枚大洋,象征着“财源茂盛”、“一本万利”。货币改为钞票后,家长们喜欢选用号码相连的新钞票赐给孩子们,因为“联”与“连”谐音,预示着后代“连连发财”、“连连高升”。

从上面的叙述中不难发现,压岁钱的风俗源远流长,它代表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它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

【鞭炮的由来】

无论是过年过节,还是进学升迁,以至大厦落成、结婚嫁娶、商店开张等等,只要为了表示喜庆,人们都习惯放鞭炮来庆祝。

这个习俗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荆楚岁时记》曾经这样记载,正月初一,鸡叫头一遍时,大家就纷纷起床,在自家院子里放爆竹,来逐退瘟神恶鬼。

当时没有火药,没有纸张,人们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这当然是迷信,但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

到了汉代,鞭炮又被人们称为“爆竿”。大概是将一支较长的竹竿逐节燃烧,连续发出爆破之声。《早春》诗句:“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写的就是当时春节燃烧竹竿的情景。

魏晋时,炼丹家经过不断的化学试验,发现硝石、硫磺和木炭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能引起燃烧和爆炸,于是发明了火药。有人将火药装在竹筒里燃放,声音更大,使得火烧竹子这一古老习俗发生了根本变化。北宋时,民间已经出现了用卷纸裹着火药的燃放物,还有单响和双响的区别,改名“爆仗”。人们还将许多小型爆仗像长鞭似的串在一起,称为“鞭炮”,使之点燃之后,响声不绝。鞭炮的名称,沿袭至今。

【春节对联喜盈门】

春节贴对联是我国流传至今的一个传统习惯。春节来临,在家门口贴上一副对联表示喜庆,祈祷来年平安幸福。

最初,人们在桃符上题词,称为题桃符。如“姜太公在此,百无忌禁”或“有令在此,诸恶远避”等一类压邪话和符咒。接着又有人在题桃符基础上题联语。联语从内容和形式来看,都是吉语佳话,文字工整,长短对等,又讲求对仗。这种做法到五代又有了新发展。在西蜀亡的前一年(964年),后蜀皇帝孟昶在除夕之日令学士辛寅逊在桃板上题词,以贴寝门,因嫌题词对仗不工,就亲笔写成一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两句桃符诗就是后来大家公认的我国最早的一副对联。自此以后,到宋代,对联开始兴起。苏东坡访王文甫,就曾赠王一副“门大要容千骑入,堂深不觉百男欢”的对联。但当时的对联还称桃符。王安石有《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桃符改称春联是明代的事情。公元1368年,明太祖帝居金陵(南京)时,除夕之夜,令公卿士庶之家都贴春联,过年时还曾亲自微服出行,逐门观看,以为乐趣。并趁兴亲笔题联,一赐大官陶安:“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一赐某平民屠户:“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从此春联才在广大的农村和城镇普遍盛行起来。

春联,作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逐渐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后来,它不仅冲破了一般的喜庆范围,进入名山大川,佛殿书院,清泉仙洞,画阁芳园,亭榭馆所,而且应用到宗庙祭祀,寿诞生辰,营建修造,落成迁进,出行远游,入学考第,送往迎来……总之,一切大小事务,都有品题赠答。小至婚丧嫁娶,记事抒怀,大至国家大典,政局分争,无不应用。寿联、挽联、贺联、名胜联、宅第联、答赠联、中堂联,名目繁多。

【过年贴窗花】

关于过年贴窗花的民俗,古代就有“门窗贴红纸葫芦,逢节过岁收瘟疫”的说法。民间窗花是一种民居门楣的装饰,在辞旧迎新的年俗活动中应用格外普遍。目的主要是辞旧迎新,讨个吉祥。

窗花艺术的题材十分广泛,有人物、花卉、走兽、文字吉祥图案等,而综合人、鸟、花、虫、文字于一幅画面的形式则更为多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大概要算喜字窗花了。喜字窗花一般为新婚洞房而剪,但新年又是很多新人成婚的佳期,所以喜字窗花也就常作为新年装饰。喜字的原型,民间解释为“葫芦”,葫芦多籽多福,自古以来即是生命和生育的象征。所以喜字这样一个又有葫芦形状,又代表喜庆含义的文字,自然成为窗花艺术的题材。喜字窗花一般都剪成“双喜”,除了专用端端正正剪出的喜字外,一般的双喜都是文字与花纹的综合。在喜字的图案处理上,艺人们各自显示出他们的想象力,斑马虎头、石榴桃花、双鱼莲花、蝴蝶瓜藤、万年青、龙凤蝙蝠等各种形象都被用进喜字图案中,这些都是民间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爱恋、婚姻、生育、得子喜祥寓意的象征,其画面大胆精致,巧妙严谨,吉祥如意,充满平和之气。

窗花是很合适北方室内装饰的一种形式。北方干燥多尘土,民居建筑多为窗棂木格,为了防尘,人们就在窗格上裱一层白纸,红艳艳的窗花贴在白窗户纸上,既喜气又好看。镂空的窗花还可以让阳光射过照到室内,干燥少雨的气候,使得窗户纸可以保存相当长的时期,窗花也就能保存得较久。每年除夕除尘掸尘之际,陈年的窗花也陈旧褪色了,于是再换上新窗户纸和新窗花,一次次地把村宅民居衬得红红火火,因此深得人民群众的喜爱。窗花艺术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也就获得了生机勃勃的艺术生命,在我国各地民间几乎都有品味、格调、样式、花色不尽相同的窗花艺术,而且各地都形成了自己的剪纸艺术风格,窗花艺术成为了民间数量多、流传广的艺术形式。

同类推荐
  • 俗语

    俗语

    本书收入的是从传世的文史典籍中搜集整理的俗语,并加以必要的注释和例句。所收俗语包括:拔出萝卜带出泥、白日做梦、包子有肉不在褶上、醉翁之意不在酒等。
  •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依内容分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等等,共三十六类,每类收有若干则,全书共一千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特性。
  • 百家姓

    百家姓

    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 了中华姓氏的起源、类别、特色、郡望和堂号,以及中华百家姓。
  • 历代赋评注(宋金元卷)

    历代赋评注(宋金元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天下第一奇书:智囊大全集(白话译本)

    天下第一奇书:智囊大全集(白话译本)

    本书是一部上至治国安邦的经国大略,治军作战的用兵良策,决讼断案的明察睿智;下至治家理财的精明算计,立身处世的生活锦囊,逢凶化吉的机敏权变;甚至于宠宦奸臣的阴谋诡计,损人利己的狡黠小慧,无所不包的奇书。
热门推荐
  • 故梦幽幽

    故梦幽幽

    21克是灵魂的重量。21克是新生儿心脏的重量。21克承载着我们生生世世最重要的记忆……她是幽冥地府的神,是断送人前世过往的孟婆,她本是赢了东岳大帝的一个赌,被默许逃到人间,玩上个几十年……人间的几十年,她对许多人都动了心,她自诩每一段都是刻骨铭心……她曾以为她是滥情之人,却不想,竟是那个最专一的人……原来,生生世世桩桩件件,都是他……喜欢小淋的书,或者是对小淋的书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都可以添加小淋的书友群哦。【漠小淋书友群】161880013
  • 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当代中国人文大系”是一套开放性的丛书,殷切期望新出现的或可获得版权的佳作加入。弘扬学术是一项崇高而艰辛的事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学术出版园地上辛勤耕耘,收获颇丰,不仅得到读者的认可和褒扬,也得到作者的肯定和信任。我们将坚守自己的文化理念和出版使命,为中国的学术进展和文明传承继续做出贡献。
  • 致我们不愿辜负的未来

    致我们不愿辜负的未来

    15个最暖心的励志故事,有关青春、有关责任、有关未来、有关梦想。千万网友力荐,在迷茫时必读的温暖文字!人生充满未知,每一个努力的人,都会得到未来对他最美的回赠!包括人气网络名篇《青春不怕岁月长》《未来太远,现下就是永远》《一起欣赏这世界全部的漂亮》。关于“暖读”:希望它是可以让你按自己的心情随拾随读的书;希望它是在你等车、排队、疲惫时陪伴你的朋友;希望它是在你开心或悲伤时想起的文字。“暖读”——献给所有时光中的私语者,献给有故事的人。
  • 甜宠入骨:总裁求放过

    甜宠入骨:总裁求放过

    他温柔体贴,风度翩翩,是她心中最理想的模样。白栀本以为这个将她宠入骨的男人终究会成为自己的归宿,可是在某天的时候,她发现他们竟然有过那样的不堪。“你可以当那一切都没存在过。”看着男人的温和,白栀只感觉自己的心被生生的撕裂。她从未看清过他,她爱上的也不是真正的他。“放过我”听到白栀的哀求,男人的笑容里多了讽刺。“我说过,不会放过你第二次……”--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决战世界元

    决战世界元

    在本轮金融危机强力催化下,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呼声日高,已经成为国际金融界不容蹉跎的特大议题。本书深度剖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积弊痼疾和不可持续性,论证创立超主权“世界元”为全球化时代货币发展必由之路,着重探讨美国和中国在这场货币体系划时代大变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独立使用主权货币的现实条件下,作为“世界元”的初级阶段,作者倡议以超主权的“初级世界元”为国际通用支付手段,与各种主权货币并行不悖,相辅而行。
  • 大唐新史

    大唐新史

    我们真的比古人聪明吗?侯大宝认为这是在自欺欺人。他以为凭一千四百年后的见识能在大唐呼风唤雨。现实却是被鄙夷的一无是处。
  • 大理行记

    大理行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虚空藏菩萨经

    虚空藏菩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星星是有颜色的吗?

    星星是有颜色的吗?

    《最给力的科学书:星星是有颜色的吗?》向孩子展示了生活中的种种奇迹:多彩的植物家族、缤纷的动物乐园、神秘的天文奇观、美丽的地球家园、奇妙的人体世界。无一处不蕴藏着科学的奥秘。这些奥秘既能帮助孩子拓宽眼界,又能让他们在愉快的阅读中插上奋飞的翅膀。
  • 重生大海蟒

    重生大海蟒

    海洋自古就被一层神秘的面纱所笼罩,即使是我们现在的科技也无法将其揭开。传说中的海洋巨怪,神秘的幽灵船,多如繁星神秘诡异的失踪事件。一切的一切都吸引着我们去探索和了解,跟我一起进入那神秘莫测的海洋深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