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25900000004

第4章 问题的提出:有无中国模式(1)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一直处于敌对状态。20世纪70年代开始,关系才逐步改善。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领导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经济实现持续高速稳定发展,中国人民走上富裕之路。在此过程中,中国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包括发展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中国的国家形象大大改善,国际地位迅速提升。与此同时,在国内进行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基本形成并日臻完善。这是中国模式问题的最新发展背景,也是探讨中国模式问题的基点。

第一节 “北京共识”:中国模式问题的提出

中国模式问题,根据目前掌握的材料,首先是由国外学者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并明确提出来的。早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东西方“冷战”,一些国外学者不仅关注东、西方发展模式问题,而且开始关注“后工业社会”发展问题,这其中包含了对“中国模式”的初步探讨。根据中国学者的研究,最早探讨中国发展模式的也是美国和以色列的学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教授吉尔伯特·罗兹曼在20世纪70年代末编著的《中国的现代化》一书中,就集中分析、探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有利因素及主要障碍等问题。以色列学者艾森斯塔德在1968年出版的《传统、变革与现代化——对中国经验的反思》一书中,从传统社会文化的秩序特征以及中国社会变迁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发展的路向问题。国外学者的这类研究,可以说是当前中国模式问题研究的前奏。

一般地说,中国模式问题真正得到关注,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事情。特别是雷默提出“北京共识”,中国模式问题才成为一个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1978年以来,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并不断取得巨大的成功,中国的发展开始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俄罗斯的“西化”式改革并不是很成功,于是,中国模式问题便变得越来越热。1993年4月,美国学者乔·克莱因在分析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时就把“渐进性改革”列为首位,并把它同俄罗斯的“休克疗法”对峙起来。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1993年年度报告指出:中国循序渐进地实行市场经济的改革战胜了苏联集中推行的休克疗法。1998年美国《洛杉矶时报》记者亨利·朱发表文章认为,在今天全球陷入经济动乱之时,世界各国的领导人和经济学家正在重新评价对自由市场的看法,这时,中国模式看起来是十分明智可取的。[1]这一时期的文章,关于中国模式研究的重点,集中放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与前苏联、东欧国家的市场经济改革的比较研究方面。

在西方的研究论著中,有许多用来形容“中国模式”的词汇,例如,市场社会主义、后社会主义、威权资本主义等,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学者乔舒亚·库伯·雷默提出的“北京共识”。雷默2004年5月7日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文章,把中国模式概括为与“华盛顿共识”相反意义上的“北京共识”。同年5月11日,英国著名思想智库——伦敦外交政策中心发表了雷默题为《北京共识》的论文,由此引发了中国模式热。

雷默认为,中国模式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和社会需要、寻求公正和高质量增长的发展途径。他把这种发展途径称为“北京共识”,并把它定义为: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试验;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循序渐进、集聚能量。雷默认为,中国的崛起正在通过向世界展示新的发展和力量原理重塑国际秩序,中国发生的事情正在改变国际发展、经济、社会以及政治的整个图景。[2]

雷默的研究报告很快引起国际社会的积极反响。2004年5月20日,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网络版发表题为《中国将以自己的方式改变》的文章,称赞中国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推进政治改革果断明智。2004年5月24日,墨西哥《每日报》发表题为《中国:亚洲的地平线》的文章,认为中国奇迹是依照自身情况理智制定社会经济政策的结果。2004年5月27日,英国《卫报》发表文章,认为中国的崛起为其他国家提供了除西方发展模式之外的一个强有力的选择。

“北京共识”命题的提出,使人们从更宽广的视野来研究中国模式问题。即从与“华盛顿共识”相对应的角度来研究中国模式问题,进而探讨人类社会发展模式问题。人们从当代科技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大背景着眼,从各国最新发展现状出发,开始重新审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其他社会发展模式的优劣,试图对当代社会发展模式问题提出新的看法。

这一讨论过程,可视为中国模式问题正式成为国际性热点问题的过程。也可视为将中国模式问题泛化为重新探讨人类社会发展模式的新起点。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发展模式问题的关注进一步升温,更多的学者加入到中国发展道路和中国经验的讨论中来,涉及的问题越来越多、讨论也越来越深入。“中国模式”成为国际媒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

第二节 焦点问题:有无中国模式

“北京共识”提出后,在中外学者关于中国模式问题的讨论中,很快出现了一个焦点问题,即有无“北京共识”?这个问题在国内外有不同的解析。

一、有无中国模式:中国模式问题的国外解读

(一)中国模式的国外解读

中国模式在国外有许多种解读,根据本书的主题以及上面的分析,下面侧重分析三种主要观点。

1.承认中国模式的存在并关注其创新点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以上述“北京共识”概念的创造者雷默的观点为代表。此外,一些专家学者发表了许多与雷默相近的观点。比如:美国智库之一的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对“中国模式”作出了如下的解读:“中国模式”最重要的原则是经济改革优先。这一模式不但解放了官方意识形态,而且也保留了被称为“经济稳定器”的主要银行与大型国有企业。此外,地方政府享有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的自治权。换言之,“中国模式”是实用、自由和市场竞争力的结合体。

布鲁塞尔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主任乔纳森·霍尔斯拉格认为,“中国模式是上个世纪以来最为成功的”。他认为,“中国模式”的成功经验主要有4条:第一,通过将廉价劳动力与东亚市场充裕的资本相结合,为中国打开了一扇独特的机遇之窗:一项被证明非常有效的战略;第二,中国进入全球市场后,继续实行开放政策,与许多19世纪的工业化国家相比,中国的过渡期治理则相当成功;第三条是成功的外交;第四条经验也是最为重要的,是中国人民巨大的创造力。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国际著名中国问题专家郑永年认为,“中国模式需要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尽管中国模式表现在方方面面,但其核心是中国特有的政治经济模式,这两个方面互相关联互相强化。中国的成就是因为这个模式,而这个模式中的很多因素如果失去平衡,就可能导致模式的危机和衰落”。[3]

显而易见,上述观点是研究者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以关注社会发展模式研究的态度来研究中国模式问题并承认中国模式的客观存在。

2.不承认中国模式的存在,或者极力贬低中国模式

在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总是有一些人习惯于从“冷战”思维出发,对中国的发展抱有敌意。他们或者不承认中国模式的存在,或者极力贬低中国模式的创新性和先进性。美国右翼智库企业研究所2007年底出版的《美国人》双月刊发表的署名文章,对“中国模式”作了这样的分析:中国模式有两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效仿自由经济政策的成功要素,……第二部分就是允许执政党保持对政府、法院、军队、国内安全机构以及信息自由流动的牢牢控制。”他们认为,描述这一模式的一个较为简捷的方式是:经济自由加上政治压制。他们不能否认中国经济的长足发展,只好通过强调中国的经济发展是模仿西方市场经济的结果,同时强调中国存在“政治压制”,甚至干脆说中国存在“专制”、“独裁”来贬低中国模式。他们不能不承认中国模式的存在,但是极力贬低中国模式。

而有的学者,则不承认中国模式的存在。2010年2月18日美国《华盛顿日报》网站发表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媒体研究员本杰明·泰里的文章《思想斗争迫使西方后退》,文章援引剑桥大学太平洋研究项目主任、尼克松研究中心著名研究员史蒂芬·哈尔伯的话说,“中国带来的经济和军事挑战十分严峻,必须予以密切关注……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认清或明确中国所构成的观念挑战,它的市场权威模式比美国的产品、也就是市场民主对第三世界政权更富有吸引力……”。“哈尔伯主张设立一个专门针对中国的中央政策部门并改组国家安全委员会来‘处理重大威胁,A级和B级的。中国是A级威胁’”。[4]2010年3月23日,日本《富士产经商报》发表文章认为,“北京共识”“实际上并不存在”。“认为中国‘将取代华盛顿共识,是可复制的经济发展模式代表’的观点并没有理解该国的复杂性,‘北京共识’这一假说也没有考虑到中国国内外对中国政治经济体制本质的不同见解”。[5]

显而易见,上述观点是按“冷战”思维从东、西方社会发展模式相互斗争角度来看待中国模式。笔者撰写本书过程中,正好发生了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欧美国家又借撞船事件鼓吹“中国威胁论”。[6]怀疑中国、唱衰中国、否定中国或捧杀中国和误导中国,等等,是西方一些人的惯用伎俩。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和发展,必定会招致非议,13亿人口大国的现代化,必定会引起一些人的不快,这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最自然不过的事情。

3.关注中国模式的发展,重视中国模式对世界的影响

这方面的文章很多,以一些有敏锐观察力的官员和著名学者的观点为代表。2003年4月29日《苏维埃俄罗斯报》发表的《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访华之后》一文指出,“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公式:社会主义+中国民族传统+国家调控的市场+现代化的技术管理”。文章援引久加诺夫的话说,不仅俄罗斯共产党,整个俄罗斯社会都应当从我们的近邻中国的发展中汲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这对理解15年来世界发生的根本变化至关重要。[7]2004年底,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季塔连科在《远东问题》第5期发表了《中国现代化经验的国际意义》一文,认为中国实现现代化、成功解决深刻的国内及国际矛盾的经验,不仅为发展中国家树立了鲜活的榜样,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现代化模式,更为它们发展与中国的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中国改革开放理论避免了社会主义危机,提出了解决中国国内和国际发展之间的社会经济矛盾和不同文明冲突的最佳模式,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西班牙驻华使馆前商务参赞、西中企业家委员会主席恩里克·凡胡尔在西班牙皇家埃尔卡诺研究所网站7月31日发表文章,题目是“北京共识:发展中国家的新样板?”文章说,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可能结果之一是“中国模式”的浮现。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北京共识”可能会最终替代声名狼藉的“华盛顿共识”。虽然因为中国的发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点,“中国模式”很难被复制,但中国经验仍有许多可以借鉴的地方。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在题为《中国新经济模式将使各方受惠》的文章中指出,中国正在试图摆脱一直实行的出口带动型增长战略。……“它正努力建立世界水平的体制”。[8]

上述权威学者关于中国模式的论点,从一个层面说明,中国模式的存在是不容否认的;它对世界的影响也是毋庸置疑的。

(二)国外学者热衷研究中国模式问题的缘由

国外学者为什么关注中国模式问题,这很难准确解答。一般说来可作如下解释:

1.出于对东西方社会发展模式比较研究的需要

历史地看,国外有相当多的学者特别关注人类社会发展理论问题的研究。自文艺复兴以来,具有世界影响的创新性概念和社会发展理论——诸如《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后工业社会”理论、“第三次浪潮”理论、“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地球村”概念、“经济全球化”等等,都是欧美学者提出来的。20世纪60年代国外学者关于中国现代化问题的研究,就是这种学术性较强的发展模式研究。西方重视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的传统,也在一些官员身上体现出来。世界银行前行长、美国金融家沃尔芬森在回答记者关于民主与扶贫的关系时说:“有证据表明,透明度和民主也是有作用的。但是,也许这不是唯一行之有效的制度。如果拥有一个像中国那样有效的政府结构,就会有一个较好的结果。必须考虑到地方文化和历史。”这也可以视为从社会发展模式比较研究角度看待中国模式问题的具有权威性的观点。

同类推荐
  • 罗素:唤起少年中国

    罗素:唤起少年中国

    1920年,罗素来到中国作了一年的讲学,对中国文化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性格特征、行为习惯作了大量深入的考察和研究,他以自己特有的睿智、远见和洞察力,对传统的中国文化和文明作了深层的分析、透视,站在全人类文明进步的高度,评析了中西文明的特征、优劣和价值。他当时在中国各地的演讲以及回国后不久就出版的有关中国的著作(后来结集为《东西方文明比较》),受到我国进步人士的热情欢迎和赞赏。孙中山先生称他是“唯一了解中国的外国人”。在20世纪20年代,也是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年代,罗素对未来中国的走向作了许多天才的预言。本书从这一角度摘选了罗素的众多言论以及同时代中国名家对其的评价。
  • 人生之鉴

    人生之鉴

    人来到这个世上,从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育,组织的培育,到自己的社会实践,都是围绕着怎样做人、如何做事,说到底人生在世得让自己能活出个人样来。人生成败三分在于做事,七分在于做人。做人是以做事为前提的,做事是为了做人。做人的素质,是通过做事的质量来衡量的,人生的精彩源于做事的精彩。做大事、做好事、做成事,是做好人的标志。做一个好人不一定能做一名称职的官、百姓拥护的官,做一名好官,必须先学会做人。
  • 汉语的世界:中国文化演讲录

    汉语的世界:中国文化演讲录

    本书是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熊召政先生的新演讲集,内容涉及语言、文学、历史等领域,如文学的江湖、茶中的故乡、兴亡千载说昭君、苏东坡的历史观、汉语的世界、不住象牙塔要坐冷板凳、文化自信是一切自信的前提和中华传统文化对当今世界的影响等。
  • 教育的挑战:别忘了教育是什么

    教育的挑战:别忘了教育是什么

    本书对教育问题做出的深度剖析,按照教育挑战的八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结合实际指出我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也针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提供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是一个多年项目的成果,旨在探讨如何根据当代中国急剧的社会变动,特别是近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的经验事实,从理论的角度认识文化与社会转型间的关系,转型的性质和动力,特别是实现转型的机制和未来走向,足资借鉴。
热门推荐
  • 名人传记丛书:德川家康

    名人传记丛书:德川家康

    名人传记丛书——德川家康——从夹缝中崛起的“时代终结者”:“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我的保定,你的诺丁汉

    我的保定,你的诺丁汉

    故乡与作家,游离胶着,剪不断,理还乱。然而,离开故乡,反观故乡,回归故乡,似乎又是文学创作所必取之径。黑马此书,以故乡为主题,收入其所作乡愁随笔及其所译劳伦斯有关其故乡诺丁汉的散文多篇;回忆保定老城里成长的人情世故,译介英伦小镇诺丁汉中的爱恨离愁,于宁静恬淡中寄寓深沉情思,在理智与感情之间寻觅自己的心灵故乡。在文化消费异军突起的当下,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相信唯有不忘初心,铭记自己方寸间最为瑰丽的风景,方能走得更远。
  • 誓不为妃:娘子太腹黑

    誓不为妃:娘子太腹黑

    前世自己投错了胎,才会有那般恶毒的姨娘、狠辣的庶妹、冷情的夫君!今生能得重活一回,便应该活得风光又自在、扮猪吃老虎、各个都击破!可惩恶除渣不重要,要紧的是她终于找到此生良人。顾潇然一笑:无情最是帝王家,我誓不为妃,只选择你!某丞相紧握着她的手一叹:惆怅,该怎么继续宠你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王爷缺挂件吗

    王爷缺挂件吗

    [已完结]穿越成小姑娘,身有怪病,父母双亡,各房欺压,肿么办?抱棵大树好乘凉。“世子,抱了,要负责。”“被抱的是本世子。”“那我给你负责。”“你确定?”成亲后,月简兮才知道负责两个字是多么的博大精深!妈蛋,这棵大树她要退货。
  • Happy Days

    Happy Days

    Happy Days was written in 1960 and first produced in London at the Royal Court Theatre in November 1962. WINNIE: […] Well anyway - this man Shower - or Cooker - no matter - and the woman - hand in hand - in the other hands bags - kind of big brown grips - standing there gaping at me […] - What's she doing? he says - What's the idea? he says - stuck up to her diddies in the bleeding ground - coarse fellow - What does it mean? he says - What's it meant to mean? - and so on - lot more stuff like that - usual drivel - Do you hear me? He says - I do, she says, God help me - What do you mean, he says, God help you? (stops filing nails, raises head, gazes front.) And you, she says, what's the idea of you, she says, what are you meant to mean?
  • 雷武

    雷武

    这个世界上,谁都有可能背叛你,即使是曾经的兄弟。只为了一棵五百年的雪参,他被兄弟破碎丹田,夺去性命,随后将他踢下山头,谁料神秘雷种进入他心脏,死而复生,易经洗髓,获得天雷淬体决。极大造化助他淬炼身体,吞下雪参可以重塑丹田,心脏中的雷种可以吸收纯化灵气。曾经背叛他之人,都会遭到他惨烈的报复,进入内门,红颜相伴,提升实力。以雷电之力淬体,以坚韧之心立世,一代强者,自此成就!
  • 快穿攻略之黑化BOSS请淡定

    快穿攻略之黑化BOSS请淡定

    【甜宠1v1。虐渣攻略,两不误,欢迎入坑!】猫筱筱意外契约系统,穿越大千世界攻略黑化boss。自从绑定系统之后,她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不但输了人,还丢了心......? 新书发布! #大佬的戏精夫人成了顶流# 敲甜巨宠,记得支持我喔~
  • 穿越阴阳师之我为邪派

    穿越阴阳师之我为邪派

    昔年,始道化身少年,行走九州,纵横大陆。暮年,天道破界虚游,留下五仆,镇守莽荒。此空间,此界,五仆之一弱水大帝,以百世轮回,力证帝位,是为传奇!PS:(希望各位能够看得出我对主角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不要求各位能够看懂,但请求各位能够保持正确的态度来看待主角。)?PStoo:(这就是正版,虽然Wrongcharacter很多.......)此书下陆界有毒,谨慎食用!
  • 国民初恋之男神太高冷

    国民初恋之男神太高冷

    莫小晴,莫墨两家共同的大宝贝,是个漂亮得不可思议的娇娃娃。季慕晗,特种部队炝狼队长亦是季家独子,好看的不食人间烟火。她喜欢上他的时候,只用了不到两秒钟。一眼入魔。心魔难除。莫小晴就此缠上了他。那个眉眼间总是覆盖着北极冰雪的男人。所有人都觉得他们两个人不适合。乔迁安:莫莫,他不适合你,他的心太冷,捂不热。墨亭棋:小宝贝天生就是应该被人捧在手心里宠着护着,可他不会。莫言雨:小妹,哥哥只希望你能幸福,可他给不起。就连季慕晗也总是把推开。“我没时间和你玩这种毫无意义的过家家游戏。”可她喜欢呀!她喜欢那个义无反顾将她护在怀里的他。她喜欢那个会为她挡子弹,为她跳水的他。她喜欢那个眸子凉薄,骨子里却总是热血沸腾的他。所以她的世界多了一个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男人。季慕晗,我喜欢你,只喜欢你,你能不能也喜欢我?好。简介无能。蕊蕊这次的这本书主要就是写女追男,这次的男主可能性格上会冷很多,但因为男主是军人,三观正,在女主的锲而不舍的攻略下,被成功拿下。照样延续宠文风格。喜欢女追男风格的小仙女们快快入坑吧!!
  • Kaffe Fassett: Dreaming in Col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