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88400000015

第15章 崇蛇习俗

闽人崇蛇,习俗早已有之。《说文解字》称:闽是“东南越蛇种”。如南平一带有蛇王庙;漳州南门外有南台庙俗称蛇至庙;汀州府城、罗汉岭有蛇王庙,平原里有蛇腾寺;福州有九使(蛇精),由居于水上的人加以奉祀,平和人将蛇称为“侍者公”,蛇因此成为吉祥之物;此外,闽南还有蛇郎君的传说等,影响深远,有些地方至今还保留着有关于蛇的石刻等。

平和人称蛇为“侍者公”,首先要从象形文字方面来解读,“闽”字乃“门”内从“虫”,原指地处蛮荒之意。也暗示有“蛇”之意。

而“闽”之于福建,其实最早为族称,即福建最早时期,是土著民族聚居之地,也即是蛮人聚居之地。因此,“闽”亦称作“蛮”或“荆蛮”,后来也称“越”。

其次,据《史记》吴大伯世家条的“索隐”对“荆蛮”解释:“蛮者,闽也,南蛮之名,亦称越。”故又有人将它们合称为“闽越”。

然而,据史载,秦以前的福建,只称作“七闽”。《周礼》上有“五戎、六狄、七闽、八蛮”之说。“七闽”之说,据称,是因为福建在秦以前只有“七国”,即有七个部落的缘故。汉人南迁以后,也就是南宋时期,才称作“八闽”。

又据史载,北宋以来,福建有8个相当于府(郡)的行政单位。这8个相当于府的行政单位,历元、明、清几个朝代基本上无变化,所以“八闽”之称一直延用至今。然而,历史上的福建,也曾被称作“九闽”之地。史载,清朝康熙年间,福建除原有8个府的行政单位以外,当时的台湾府也隶属于福建管辖,所以,当时的福建曾被称为“九闽”。直到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台湾建立行省,与福建分治,于是“九闽”又恢复“八闽”。清以后,人们才习惯以“八闽”来称呼福建,一直沿用至今。

当然,平和人称蛇为“侍者公”,也确有其独特之处,其间发生的一些趣事,也确实耐人寻味,并引人深思。

刚开始之时,乃至到后来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有些外地来的香客,以前因没有见过这种蛇,如今猛然发现有蛇爬到床上与人共眠,或挂在床幔支架上,低垂着头并吐出蛇芯,吓得直喊救命,后来始知是遇到了侍者公,于是,满心欢喜,认为是个好兆头。据民间流传,只有福气的人才能见到侍者公。有些胆大的香客,干脆把侍者公围在脖子上以示运气好,还有的人干脆用手俸侍者公耍弄一阵子,照个相,玩得很开心。时至今日,侍者公被尊为吉祥物,闻名海内外。这里的人们禁忌打蛇,妇女们更是见蛇心喜。因此,这里的人们平时人蛇和平共处,蛇不怕人、人不怕蛇的佳话比比皆是。如果谁夜间走路不小心踩到蛇尾,被蛇咬了一口,也是一笑了事,从不对蛇报复。

蛇有时也会怕天气寒冷,还会钻进人的被窝里,蜷曲在主人的脚旁,与主人一起睡,恐怕也是侍者公与人为善佳话中的佳话了。

春天来了,人们经常可见几条侍者公绞在一起,周围的人都知道,那是侍者公在交配,遇上这种情况,人们就会赶快揪掉身上一粒纽扣丢去,以示忏悔,然后走开,当做没见到一般,总之,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

这种习俗,与人们普遍认为的那种“见蛇不打三分罪”的主张和作法,的确大相径庭,充分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力量与源泉,这是值得歌颂的。

三平寺崇蛇,具体到风俗习惯是这样的:三平寺附近分有两个社区,一个叫三坪社区,这个社区共有7个自然村,分别是:上境、黄陂、楼下、三坪、五山、下坪、浦口,居民约有2000人左右。另一个叫三关堂社区,分别是:三关堂、沙石尾、冬天尾3个自然村,居民约有1500人左右。在这两个社区里,多数村子都有专供奉祀的蛇神庙。没有蛇神庙的村子,也有蛇神“侍者公”轮祭形式。楼下村原有一座蛇神庙,后坍塌,村民就以“卜杯”的方式,将“侍者公”雕像按年轮祭于家中。

首先,在三坪社区,每年有两次祭祀圈的活动。第一次祭祀圈的活动叫“巡田青”,即祷神保护农作物免遭天灾兽扰。六月二十九日,从三平寺请出蛇神“侍者公”雕像、三平祖师雕像作陪,巡游诸村(社区最北边的合浦村除外),依序是:上境、楼下、三坪、五山、黄陂,最后到“毛氏洞”,然后返回三平寺。每到一村,该村设供祭拜。第二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是蛇神诞日游村:十一月三日是“侍者公”神诞,从十一月初一到初五“侍者公”巡游诸村。初一从三平寺请出蛇神“侍者公”雕像,到黄陂,初二从黄陂移至三坪,初三从三坪移至下坪,初四从下坪移至上境,初五从上境移至五山,初六从五山返回三平寺。在这一过程中,三平祖师雕像也全程陪同。“侍者公”每到一村,该村设供祭拜,当晚演戏娱神。有的自然村没有参加上述祭祀圈的活动,如楼下村、浦口村。这些自然村村民就参加黄陂村的神诞庆典,或只是在十一月三日神诞日各自在自家设供祭拜“侍者公”,延至十一月中下旬才择日从三平寺请来“侍者公”雕像以及三平祖师雕像,进行全村性的祭拜庆典活动。

其次,在三关堂社区,也就是三关堂、沙石尾、冬天尾3个自然村,蛇神祭祀圈的活动与三坪社区蛇神祭祀圈的活动有别,三坪社区蛇神祭祀圈的轮祭是循环式,而三关堂社区蛇神祭祀圈的轮祭是辐辏式。“大歇困”亭附近的“侍者公”蛇庙为三关堂社区3个自然村所共有,3个自然村共组“侍者公”蛇神祭祀圈。每逢各村的村庙“境主”神诞日,必请来“大歇困”亭蛇庙的“侍者公”雕像祭拜,当晚演戏娱神,次日送返。

而在这两个社区里,奉祀的蛇神(侍者公)是一样的,有两种:一种是“红脸”,另一种是“青脸”。前者擅长“行医”,后者擅长“念佛”。而在蛇神庙中,或“红”或“青”,未见两种蛇神合并供祭。在三关堂社区,3个自然村共有的一座“侍者公”蛇庙,位于“大歇困”亭附近。

总之,随着崇蛇习俗渊远流长传承下去,“侍者公”早已被村民们神化和人性化与人格化了,不再只是单纯的一种迷信和朝拜仪式。当然,其中并不能完全排除迷信的成分,但这或许已不是最重要的了,或许,最重要的应该也不只是朝拜仪式本身,而是这种奉祀形式延伸出来的积极意义和价值。当然,如果再追溯下去,这或许就是造神活动留下来的最大贡献与最值得思考的地方。

同类推荐
  • 王谢堂前的燕子:白先勇《台北人》的研析与索隐

    王谢堂前的燕子:白先勇《台北人》的研析与索隐

    经典的文学评论,伴随着经典的文学作品,总有阅读的必要。白先勇的短篇小说集《台北人》是一部深具复杂性的作品,问世三十年来,关于它主题与艺术手法的研究评论文章不可胜数。一九七六年结集的《王谢堂前的燕子》,其作者欧阳子作为与白先勇创办《现代文学》杂志,并共同赴美留学的同窗好友,有别人不易追赶的优势,由她来评论《台北人》,也是文坛的一道风景。欧阳子采用当时西方学术界影响至巨的“新批评”方法评论《台北人》,通过系统化的归纳,以“今昔之比”、“灵肉之争”与“生死之谜”等主题命意来讨论其含义和意象。三个主题互相关联,互相环抱,共同构成串联这十四个短篇小说的内层锁链。
  • 人物不打折扣

    人物不打折扣

    《人物不打折扣》收录了老舍先生描写人物的多篇经典散文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这些作品用有声有色、生动活泼的语言,刻画了当时一些人物的形象,在他所描绘的范围之内,将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及各种人物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在一起。让人在历史和现实之中品味生活人生百态。
  • 烟雨纷繁,负你一世红颜

    烟雨纷繁,负你一世红颜

    民国大师经典作品系列共十册,本册为民国大师张恨水作品精选集,张恨水是民国时期最受欢迎的通俗小说家,其散文也十分佳美,本书精选了张恨水的《两都散记》等精美小品文。读者可以通过这些文章了解当时社会及大师的思想,并在文章中了解大师的人生。
  • 白洋淀纪事

    白洋淀纪事

    《白洋淀纪事》是“文革”前孙犁文学创作的代表性作品集。《白洋淀纪事》即是“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贱”的作品。它从1958年问世迄今已有几个版本,多次印刷,成为新中国以来广为流传的作品集之一。今次新版,除了收入可以收集到的,“文革”前他所创作的所有作品外,还特地将他的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合在一起出版。《铁木前传》是他的代表性作品之一,要全面了解和认知孙犁的创作风格,不可不读它。读了这本书,读者就会很好地理解孙犁的那些自述和评论文字,同时,对孙犁和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以及他的文学创作,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基本的认识和理解,能从他的作品中汲取宝贵的精神力量。
  • 白天不懂夜的黑(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白天不懂夜的黑(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热门推荐
  • 简·奥斯汀信件集

    简·奥斯汀信件集

    奥斯汀在小说里探讨爱情与婚姻,那么生活中的她呢?她的信是我们现在唯一可以直接了解她的方式了。听她娓娓道来那些家长里短的闲言碎语、俏皮的玩笑,还有细腻的小心思。在通讯并不发达的年代,写信是便捷又神秘的沟通方式,就像我们今天用电话、短信、微信那样平常。奥斯汀的信有时候不是同一天写的,今天写一点,明天写一点,然后再一起寄出,有点像日记。信虽不及小说有章有法,却让我们看到一个更加真实的奥斯汀。
  • 醉梦大唐

    醉梦大唐

    一个不自知的穿越者,搅动了大唐五十年的风雨。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景泰蓝(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景泰蓝(阅读中华国粹)

    景泰蓝变化多姿,遗型淳厚,纹饰典雅,技巧精湛,色泽悦目,是我国数千年的工艺美术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珍晶,在当今依然绽放出炫目的光彩。《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景泰蓝》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
  • 和一只蚊子较上了劲

    和一只蚊子较上了劲

    一只蚊子幽灵般地介入了我的生活,起初我并不是很介意,直到它让我的生活变得杂乱无章后,才引起了我的重视。我是个职业诗人,已经出过八本诗集了,尽管都是自费出版的,让我倒贴了许多印刷费,但这并不影响我在这座城市的知名度。大家都知道我的大名叫郎一豪,笔名一嚎。我觉得自己就是一头孤独的城市狼,企图通过一声声干嚎把人们从欲望中唤醒。刚开始,写诗只是我的业余爱好,我的职业曾经是银行职员,在营业部数钱的那种。渐渐的,我发现数钱和写诗是两种非常犯冲的行当——数钱扼杀了我许多诗的灵感。
  • 拯救狼族特别行动(乔冬冬奇趣幻想系列)

    拯救狼族特别行动(乔冬冬奇趣幻想系列)

    乔冬冬是个五年级的男生,他调皮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幻想,乐于助人,总是希望遭遇新奇有趣的事情,于是在他的生活中,便有了很多好玩刺激的故事,以及好多稀奇古怪又真诚善良的朋友,正是这些事情和朋友,帮助了他的成长。本系列丛书正是描写了这样一个城市中的普通男孩在成长过程中的奇幻故事,第一季出版4本,分别是《电脑骑士战记》、《变形校车魔法师》、《72变小女生》、《拯救狼族特别行动》。
  • 迷途笔记

    迷途笔记

    "一次不同寻常的社会调查,开启通往未知迷途的神秘大门……“我”是一个研究“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生,跟随导师康锦一起经历了一场匪夷所思的社会调查。自称来自猎户座旋臂的农村妇女;把患了癌症的儿子制作成木头傀儡人的神秘老木匠;出没于黄河流域的神秘动物“水猴子”;“金店大劫案”中与警察交火的已逝者……各种神秘事件层出不穷,彼此间又有着若有若无的联系,一切线索都指向了一个神秘组织——“同门社”。随着调查逐渐深入,一个巨大的阴谋渐渐浮出水面……"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有的人失足摔断腿,有的人失足进了牢房,还有的人失足发了财。赵兵的失足偏偏与众不同,他穿越到了宋朝,成了一位皇子,皇帝的备胎。但他却没有赶上繁华富裕,可以醉生梦死的好时光,此刻蒙古人的铁蹄已经踏遍欧亚,大宋已经名存实亡。乱世求生,他身不由己的卷入朝廷的纷争,投身于充满悲怆的卫国之战中,搅动山河,改天换地……
  • 进化之途

    进化之途

    在核战后的千年,人类被迫生活在封闭的天幕内,整个社会文明结构倒退,在号称七贤者的巨型生化电脑的控制下,被作为生物母本保存。而在破碎的大陆之外,是由曾经被制造出用于战争的类人统治。一只寄生体,一个人类的少年,一段成长的经历,这其中又隐藏了什么秘密?这就是进化的历程。
  • 混在大马的日子4

    混在大马的日子4

    出国留学的去向要视留学生的目的而定——公派留学并且将来想成为教授的,英国是最佳选择;想学业有成外加移民的,自然是去美国,澳洲,加拿大;想以留学的名义打工为国家赚取大量外汇给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的,日本是首选;对于想趁着青春年少游山玩水,在自己的生命中留下些甜蜜回忆,再顺便镀层金的中国“游学生”们,风光秀丽的马来西亚实在是个不错的地方。马来西亚最大的私立学院——如来学院(这真的不是一间佛学院!)以‘爱玩’为第一主人公的‘有志青年们’的故事,嬉笑谩骂,待看人生。
  • 修行在洪荒

    修行在洪荒

    走过的路,是长长的路。行过的人,是消失的人。我从你的手心中醒来,在这个你的世界中长大,以至孤独。多少个日子了,我的心还能在为谁而跳动,触摸着你的手,传来的温暖,让我知道,我终还是一个人。在最后的时刻,让我离开吧!我受够了,我宁愿像你这样沉睡了等待她的回来,也不愿在忍受这样的离别孤苦……“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巧合实属意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