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74600000003

第3章 冯雪峰伯伯漫忆

冯雪峰(1903-1976),浙江义乌人。1919年考入金华省立第七中学师范科。同年秋考入浙江省师范学校,先参加“晨光社”,后又与他人结成“湖畔诗社”,遂以诗名。1926年开始翻译日本文学和文艺理论作品。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末开始与鲁迅频繁接触。1931年任“左联”党团书记,为鲁迅与瞿秋白建立联系。1934年参加红军长征。1936年奉派到上海开展工作,曾代表中共中央主持鲁迅治丧事宜。1941年被捕于上饶集中营囚禁两年。1950年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鲁迅著作编刊社社长兼总编辑。1951年调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1952年兼任《文艺报》主编,1953年当选中国作协副主席、党组书记。1954年后因《红楼梦》研究问题和“胡风事件”受批判,1957年被划为右派,1958年被开除党籍,撤销职务。1966年被关入“牛棚”。1969年去湖北咸宁五七干校。1972年回京安排在鲁迅著作编辑室工作。1976年1月31日去世。2月16日的追悼会,参加人数被姚文元限定在200人以内。1979年4月,中央组织部批准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关于冯雪峰右派问题的改正决定》,恢复党籍和政治名誉;同年11月17日举行第二次追悼会。

作品有诗集《湖畔》、《春的歌集》(均为合集),杂文集《乡风与市风》、《有进无退》、《跨的日子》、《回忆鲁迅》,寓言集《今寓言》、《雪峰寓言》、《雪峰寓言续编》,电影文学剧本《上饶集中营》,论文集有《鲁迅论及其他》、《过来的时代》,《鲁迅的文学道路》等。198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完成了《雪峰文集》四卷本出版工作。

快30年没见了,任寰和我重在星巴克聚首。他早已把家安在了剑桥,这几年又回乡来捞世界了。这家伙还是那么博闻强记,稗官野史和文人政要的逸闻,都是他爱聊的话题。和其他同学一样,他非常自然地聊起了当年到我家借书读书的故事,中间还提起了我们对冯雪峰和曹禺等几位伯伯的议论,这些事若无人提起,我自己多已淡忘了。

冯雪峰伯伯频繁去我家里,是在他70岁前后、我20岁上下的那几年,从年龄上说我们差不多是相隔一代的人了。他容貌清癯,是个温和慈祥的老人。

我隐约知道,冯伯伯早年与爸爸(王仰晨)的私交比较泛泛甚或并非融洽,他们相识于1946年的上海,10年后在北京成为出版社内的上下级同事。那时冯伯伯的处境早已开始不妙,很快就被定为“右派”,继而被开除出党。在党内的会上,全体出席者都举了手,包括被开除者本人。爸爸也举了手,却在日记里写下了自己的困惑和迷惘。这种源于朴素感情的困惑和迷惘,或许就是他们之间消弥隔阂并且友情日深的基础。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他们又共同经历了“五七干校”的岁月。

从干校回京后,爸爸在鲁迅著作编辑室负责,冯伯伯本是社里的老领导,此时却被安排在鲁编室做了普通编辑——还不止是普通编辑,更是一位被限制在家里看稿的编辑,原因是他去出版社上班“影响不好”。冯伯伯1958年被开除出党之前,已有31年的党龄。1961年给他摘去了右派帽子,但无形的帽子仍在头上,“仍在人民手里”。他已不是党员,甚至已不能正常享有一个公民的权利,工作对他已是一种恩惠。

冯伯伯家住在北新桥,我家住在南河沿。从他家到我家,市内公共汽车大约是6站地,两地之间没有可以直达的汽车。据我所知,冯伯伯为免换乘之烦,有时索性安步当车。参加过红军长征的他,尽管已年逾七旬,也未必就肯输给这段都市坦途。所不同者,彼时心中有理想,身边有同志,他知道自己是为什么要跋涉,是要走向何方。而此时的他,知道自己是要走向何方么?来找爸爸固然是有工作要谈,然而恐怕也是为了寻找能接纳自己的同志。当有一位同事乃至一个家庭给他认同、愿意接纳他的时候,自然成为他非常想去的地方。爸爸后来回忆说:他从未向我诉说过他的寂寞,但是我知道,他是寂寞的。北京对他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他可以到处游走,但是没有什么地方会接纳他,就像一个幽灵,无法进入真实的有生命的世界。要努力保持做人的尊严,他只有矜持这一件武器,他生前最后的作品《锦鸡与麻雀》,仍能出现那种不无倨傲的自我隐喻,会不会就是此时走在街上形成的想法?

那时家里住平房,是个破落的四合院。爸妈和我们兄弟住两间北房,奶奶住两间西房,爸妈来了客人,我通常是拿上自己的书,躲到西房里去看。如果是爸爸的客人,连妈妈也常是躲出去和邻居聊天,或是躲到西房这边来。冯伯伯来时却稍有不同,妈妈一定要亲手奉上一杯茶,稍稍陪坐一会儿。冯伯伯多是估摸着爸爸下班到家的时间来访,有时他来得稍早或爸爸回家稍迟,也有我在家,那时我已经把兵团战士的荣誉抛弃在黑龙江边,回到家成了爸妈的食客。冯伯伯每次来总是坐在一个固定的位置,那是长沙发靠近写字台的一头。我知道沙发的那个位置已经有些塌陷,也知道冯伯伯是个很有来历的老头儿,但是从没有感到让他坐在那儿有什么不妥。他坐在那儿显得很安逸,也许他真是很满足,为了有这么一个不是自己的家却经常能容纳自己的地方。在爸爸妈妈都未到家的时候,他或是我都不用费力找什么话题,他就是看报纸或是看自己带来的材料,我就是看自己的书。那个年龄的我,从不关心冯伯伯找爸爸谈些什么,鲁迅的作品我也看过一些,但是编辑注释的事情让我觉得枯燥。现在试去回想和冯伯伯有过什么交流,已经很茫然了。

从现存的几封冯伯伯写给爸爸的信上看,那时搞鲁迅著作的编辑注释,差不多是他们的全部工作,甚至是全部生活。冯伯伯虽然“在野”,却为鲁编室的工作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他每周至少也要到家里来一两次,以保持必要的沟通。单位和邻居中都不乏政治嗅觉灵敏者,开始啧有烦言,使爸爸像“文革”初期那样,再度过上了头皮发紧的日子。鲁编室的孙用伯伯,也是与爸爸走动较多的一位客人,但他偏爱写信,来家里没有冯伯伯频繁。好像冯伯伯和孙伯伯之间,过从也很密切。哥哥的印象是,这两位老人有时在这里遇见,就会坐到很晚,有时随爸爸送客走出院门,在如磐的暗夜和昏黄的街灯下,看着他们渐远的背影,心上是一片苍凉。

冯伯伯1975年因肺癌做了手术。他生病住院期间,医院遇事就会通知出版社;而出版社并不出面,只是转而通知爸爸。爸爸乐于为冯伯伯操办这些事情,单位里也同样乐于让他去操办这些事情。爸爸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时常下了班先不回家,去医院或是去北新桥看望冯伯伯。他还找到国家出版局,为冯伯伯寻求联系疗养的可能,代陈回到党内的愿望。爸爸这一时期的通信,不断与黄源、唐弢、楼适夷等几位伯伯说到冯伯伯的病情,他对自命是冯伯伯的朋友却托故不去探病的人,相当不以为然。1976年1月,周恩来总理去世的消息带给了冯伯伯最后的打击。当月下旬,爸爸两次去过冯伯伯的家里探望,后一次的隔天就是阴历除夕,冯伯伯在这天病危被送进首都医院(协和医院在文革期间的名字),出版社照例打来电话通知爸爸,时间是晚上8点钟。冯伯伯在农历乙卯年的除夕夜晚进入弥留,在丙辰年的元日午时撒手人寰。

爸爸一直陪在病房,并亲手为冯伯伯净身和更衣。

冯伯伯的追悼会在1976年2月、1979年11月开了两次;第二次的追悼会,原定要在4月里开的,因为悼词中的意见分歧,一拖就是半年。冯伯伯的晚年,真不知是生活在人间还是鬼域,直到他已入鬼域,也还躲不过人间的鬼魅。记得萧三先生送给他的挽联是:“尊敬一个忠诚正直的人,鄙视所有阴险毒辣的鬼”。这也让人想到我们民族的前朝旧事:宋代有岳飞,先被高宗赐死,21年后再获孝宗下诏平反;明代有于谦,先在英宗复辟时被弃市,7年后再获宪宗下诏复官赐祭。我知道这属于不伦不类联想,一位革命导师有言在先:“所有的比喻都是蹩脚的”,我不是想说他的话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只是想说,为同一个人开两次追悼会也是很蹩脚的事情。

此文写到中途,意外地发现正临近了冯伯伯过世30周年的日子。那么,我作此文的时候,想必也有研究者们正在作文,想必冯伯伯的名字将再次与他的业绩联系在一起,被赞誉为皑皑的雪峰。作为一个曾在山脚边淡然经过的人,一个无为的后辈,我从没有试图抬头去仰望和攀登雪峰,现在偶然将这些浮光掠影的记忆形诸文字,完全是由少年时的同学任寰所引发,此文他也会看到,不知他又会说什么。

同类推荐
  • 月光下的灯影

    月光下的灯影

    梁思成的才华不在徐志摩之下。他是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先驱,直到今天,他40年前的作品,仍被世界建筑界认为是经典之作。走遍中国山川,又曾到西方游学的梁思成,毕竟有不同的心胸。徐志摩飞机失事后,梁思成特地赶去现场,捡回一块飞机残片,交给自己的妻子。据说林徽音把它挂在卧室的墙上,终其一生。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心灵世界,在那心灵的深处,不见得是婚姻的另一半。
  • 唐代分韵诗研究

    唐代分韵诗研究

    分韵是中国古代文人雅集时使用最多的诗歌创作方式,其作品即是分律诗。虽由唐前的“赋得诗”发展而来,但唐代分韵诗不仅在题材内容、艺术形式和韵字选择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而且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显示出明显的发展痕迹。分韵推动了唐诗的进步,促进了唐诗流派的形成,并且为分韵诗在宋代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上世纪以来,分韵诗创作一蹶不振,但只要从现在起积极培育人才,不断拓展分韵创作的空间,分韵诗必将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 你来过,愿记忆终究美好

    你来过,愿记忆终究美好

    《你来过,愿记忆终究美好》——收录了石评梅的大部分散文及小说作品,介绍了石评梅自身的情感苦旅和内心的彷徨与迷惘,揭示了“五四”时代知识女性在情感与理智冲突中的挣扎,言语之间充满了对爱情的追求、光明的渴望,以及对妇女解放和社会解放的呐喊,折射出鲜明的时代精神。
  • 一脉风骨

    一脉风骨

    这是由徐怀谦编写,全书共分6个章节,旨在警示国人,大力提倡读书。具体内容包括《艺术家的童心——读丰子恺〈缘缘堂随笔〉》《猛虎与蔷薇——读余光中散文》《蓝田日暖玉生烟——臧克家散文的艺术特色》《寂寞学术悲凉人生——读〈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不是我,是风?——读〈反思郭沫若〉》《同样是书生——读周一良〈毕竟是书生〉《文化的良心——关于〈不合时宜的思想〉与〈思痛录〉》等。
  • 郁达夫作品集(3)(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郁达夫作品集(3)(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热门推荐
  • 战帝系列(五)

    战帝系列(五)

    尤无几顿觉这是他生平所遇到的最可怕攻击之一!战传说的剑法具有常人根本无法想象的穿透力,让他人在战传说的剑前,会不由自主地感觉到无论以何种方式,都难以改变他洞穿一切的剑势……
  • 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

    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

    20世纪的后二三十年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转型期,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在西方国家,这一时期高等教育经历了“高校管理革命”后,走上了市场化和商业化的道路。由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大学获取公共资金额度的逐渐减少,寻求更有效的管理方式和经营方法以促进大学的发展成为了改进大学管理模式的重要手段。
  • 神舞良玉

    神舞良玉

    祖上助先皇开疆,一门两百余年荣光,良玉身为将门嫡女,却与时下帝都那些闺秀不同。传闻她三岁习武,五岁掌家,待人和善,不知多少人感叹,可惜她是女儿身。七岁入得太学读书,识得两个皇子,一人幼时便被冠以天才之名,以母亲姓氏为名,风头无两,谁曾想,一夕之间,身染剧毒,目不能视,从此只身常与水榭碧湖相伴。还有一人是北帝醉酒方才留下的血脉,却是在其母逝去时方才知道其存在,面若好女,身量瘦削,这是良玉初见时于他的印象,明明是皇子,衣衫上却还打着精致的补丁。一夜之间,神武一门祖上荣光尽灭,成了通敌叛国的罪人,父亲死不见尸,母亲身着朝服带着他们在朝堂泣血而歌,却不过是落得发配苦寒之地的下场。谁能料缘分深浅
  • 盛唐纨绔

    盛唐纨绔

    贞观四年,突厥刚败,大唐江山美伦如画。皇家有女(李丽质)萝莉初长成,杜家有妹(杜小妹)小鸟依人心,李靖家的纨绔子弟李三郎,拐着整个时代私奔,朝着盛唐大世前行……
  • 掌控:如何在人际交往中取得主导权

    掌控:如何在人际交往中取得主导权

    从工作中的上司、客户、同事,到家庭中的父母、情侣、亲戚,以及日常人际交往中的朋友、对手和陌生人……掌握并运用本书中的社交技巧,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你都能够巧妙逆转被动局面,摆脱人际交往中的困局,快速、果断、从容不迫地取得主导权。即使你的对手比你强势得多,你也能在交锋中处于不败的境地,以四两拨千斤之力化解困境。另外,本书对“人际界限”这一主题进行了详细而生动的阐述。缺乏界限感,是人际关系陷入困境的根源。人们往往认为人与人之间关系越密切越好,而事实上,人们生活中的许多矛盾正是由于与他人太过亲密而造成的。
  • 德赫瑞姆的领主

    德赫瑞姆的领主

    穿越成为一名倒霉的贵族,领地都被换成了一个破败的小村庄。米斯特表示不亏,只要有系统在,早晚能打造成自己的安乐窝。“就叫德赫瑞姆吧。”米斯特拍了拍村口的木桩。“快来人啊!领主大人被埋了!”群号【七三四六零六八二八】
  • 再见故宫

    再见故宫

    时光漫游于幽深的宫殿,古老壮美的风景翩翩掠过,历史再一次回归寂静,朱红宫墙角落一处青苔的叹息,恰梦醒时分,大幕落下。百转千回,一代代王朝更迭,一朵朵娇颜零落。生命陷落于紫禁城,在限定的街巷内行走。或徐或疾,唯殊途同归。紫禁城,就像一出真实的幻梦。它是历史留给后人的恢弘乐章,提醒我们正经历着世间变幻和无常。
  • 妾微凉

    妾微凉

    洛家富可敌国,滔天权势。唯有一女,名唤微凉。初次的相遇,豆蔻霜华,她婉转的唇角,他肆意的笑容。微微有些迷茫了她的双眼。是谁说这个世界什么你都能够争到,除了死去的人。他的双眼藏着另外一个人得影子再见时那个爱笑的少年神情冰冷“我娶你。”甚至不曾问过她的意愿她对他的恋眷显露太过所以她连拒绝的权利都没有“我知道你喜欢我,甚至是爱我,但是我的妻子永远都只会留给她。”一个人的爱情到底能够付出到什么时候你要你的滔天权势,恋着一个逝去的身影微凉成全你,微凉要的只是一点点的眷恋当那双手选择了握住灵位,选择放弃了她的手的时候这个世界已经没有洛微凉。。。。。。。。。。。。。。。。。。。。。。。。。。。。。。。。。。。。。。。。还想说句就是,文的风格,毕竟不可能每个人都喜欢,喜欢的朋友,我也很开心,能够一起慢慢的延续故事。如果不喜欢的朋友,我并不勉强,毕竟不可能每个人都满意,也请表拍砖,直接可以点右上方的小叉,谢谢,我辛苦写文并不是让人没事来喷的。
  • 太上求仙定录尺素真诀玉文

    太上求仙定录尺素真诀玉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恋人是只狐

    恋人是只狐

    疑惑少女倾伊人是一名普通高三学生,父亲早逝,伊人这个名字是妈妈在伊人出生前取的,本来希望伊人将来可以长得小巧,可爱,可天公不作美,伊人一出生就满身胎记,只有半边脸正常,一直被人嫌弃,直到有一天,偶然穿越异界,缠上冷漠妖狐。就是要缠着你!“狐神大人,回不了家,你要包养我”[好喜欢]“哼,愚蠢的人类”[怒]……………………[上一世,你收留了落难的我,却又被迫离我而去;这一世,我愿不惜一切代价找到你,只为能守候在你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