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74600000002

第2章 爸爸是扇门

这扇门颓然倒了。时间是2005年6月12日23点15分。

“父亲去世,我才知道父亲像一扇屏风把死亡和我隔开;父亲去世,我才看见了自己前途上死亡的海面。”

19年前,我翻译过井上靖写的《怀亡父》一文,里面的这段话我一直记得,只是把他说的屏风记成了是门。

爸爸是在5月30日下午住进医院的,当时天上下着小阵雨。120救护车开到家里,把他像粽子一样地捆在担架上,哥哥和我送他住进离家最近的民航总医院。一去就住进了监护病房,那时谁也没想到,爸爸此去就再没有回来。

爸爸的毛病是在肺上。他的肺年轻时就不好,经年地咯血,老年后似乎反而好些,好多年没有犯。前两年虽然又犯了这毛病,我们还是以为他能够好起来。记得15年前,妈妈也曾因为肺病住进医院,手术后一度情况不好,在监护室躺了近3个月之后,又奇迹般地回到了家人身边。我们期待爸爸也同样地创造奇迹,不,不是创造奇迹,因为谁也没有意识到他的情况有多么凶险,只想到他是积劳成疾,以为现代医学完全能够为他调理康复。

但是,爸爸的体能在快速地衰竭,每一天都明显地比前一天更弱,我们对幸运之神的期待,也一点一点地被粉碎。

守在病床边,眼看到生命的活力正在从他的身体中流去,不只一次,我感到自己生命的活力也在随之逝去。从他身上,我那么真切,那么频繁地看到了自己的未来;是真切地“看到”,而不是“想到”。爸爸真的就是那扇门,无论他和我是否清楚地意识到。

入院的第十三天,爸爸去世了。还有5天,就是父亲节。还有1个月零2天,就是他的生日。还有3年,他期待的奥运会就要在北京举行了。可是这些他一概不等了,他说走就走了。连他捐献遗体的愿望,也不及去办理和实现。

爸爸的双眼是完全睁开的,表情平静。我对他的身体相当陌生,他从来不打赤膊,不去公共浴池。也许就是这个原因,我现在仍然不能从容地面对他的身体。在为爸爸擦身的时候,我仍然担心冒犯他的尊严。看着护士把棉球塞进他的鼻孔,我感到自己的呼吸一下子被窒住了,我张开了嘴巴。虽然随即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觉,呼吸仍然是持续地不能自由。

有人说当编辑有三个境界:编辑匠、编辑、编辑家。我试将爸爸对号入座,却觉得意外地困难。可以说他是编辑匠,因为他做事举轻若重,连一两个字词、标点,都不敢轻易定夺,甚至有时下问于我;可以说他是编辑,因为他恪守本份,对作者、作品、读者毕恭毕敬,成绩也得到了认同;可以说他是编辑家,毕竟他经手编辑出版了中国现代文学中几位重要作家的作品,《鲁迅全集》而外,从《茅盾文集》到《茅盾全集》,从《巴金文集》到《巴金全集》、《巴金译文全集》等,恐怕不是机缘巧合所能解释。叠现在他身上的,还不止这些,编务、校对、出版等所有与出版业务相关的方面,都有他的影子。他为借调人员安排食宿,为作者购寄样书和催领稿费,为书籍画版式和设计装帧,联系印厂和纸张等,许多在我眼里是不该他做的事,他都踏实地去做,他就是这样去实现一个编辑的价值。

爸爸有个久已有之的心愿,就是把自己写过的东西也编成一本小书。因为各种原因,这个愿望到他去世也没有实现。也许是他太习惯了编辑的角色,转换这个角色在他竟成为难以逾越的障碍。也许是他内心对读者的尊重已经形成敬畏,很怕自己的作品虚耗了读者的时间和金钱。只有家人知道,他还是有小小的而又执拗的不甘心,他就带着这种不甘心离开了世界,终身只是一名编辑。

上世纪末,我有过短期出国的安排。行前曾把自己的若干小文留给他,当时以为是一举两得的事:爸爸惦记我的时候,看看这些稿子也算见字如面;稿子经他看过,再要结集出版也会略增光采。5年后回来问起,他答说还没有看过。这多少也在意料中:他的事多,想看的书报也多,年老多病,又为青光眼和白内障所苦。但是我知道,他在这样的境况里并没有停止看稿,并没有停止为人作嫁,只是这些“嫁衣”件件都另有去处了。这次整理他的遗物,赫然见到一只牛皮纸口袋,熟悉的笔迹注明是我的文稿,里面一页也没有动过。

爸爸自律甚严。他极力避免把工作关系扩展到人情关系。有这样一件小事,是爸爸去世后哥哥说起来的。爸爸前后做过编辑《茅盾文集》和《茅盾全集》的工作,与沈雁冰先生有20余年的交往。某次沈先生在谈话中提起了商务印书馆的王景云,他是大革命时代的上海工人领袖,上世纪20年代,他与沈先生同在商务工作。但是沈先生并不知道,爸爸正是王景云的长子。当时爸爸只是听着,并没有接过话题。不用问他为什么不说明这层关系,答案也许就是,他想不出为什么要去进行说明。

上世纪80年代初,他曾被推荐去接任负责一家司局级的研究单位,推荐人是在任的负责人,组织和人事关系已经进行到相当程度,但被他本人固辞了。他说自己不是那方面的专家,不胜任那项工作。至于眼见可以提高的政治待遇和物质待遇,并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后来爸爸虽然是以“局级待遇”离休,但是因为没有补过“实缺”,其间的差别不言而喻。

爸爸对哥哥和我的教育,就是简单地让我们知道他的期待。爸爸性情平和,但对他认定的事非常坚持。他对人的要求,很少是正颜厉色,但足够让人忌惮,他在我们眼中“不怒而威”。因为他要求别人的事,自身都做得无可挑剔。一些与爸爸共同工作过的人,也向我们说起过相似的感受。

我们成人以后,爸爸就很少再提对我们的期望。他常用的做法,是不时地拿一角剪报给我们看,其内容可能是谈励志和修养,可能是谈节俭和保健,他对我们的要求或者是批评,就都在里面。后来他对两个孙女也差不多是这样做,当她们长大到不再纠缠他戏耍的年龄以后,他就开始借剪报向她们说他要说的话。

爸爸的晚年,没有停止过做事。编辑《巴金全集》和《巴金译文全集》,都是在他离休后完成的,统共是43卷,此外还有《茅盾全集》和《瞿秋白文集?文学编》,也有20余卷。他只能挤出时间看书看报,也看我从网上打印下来的一些文章。他心重,无论家事国事,看到不如意者就丢不开,总是藏在心里;有些老友在他前面辞世,也总是带给他无法痊愈的伤痛。加上不紧不慢地缠住他的疾病,他显得精神不振和心情郁闷的时候相当多。但爸爸在忧郁中仍不失和善,是个和善的小老头儿。他穿着一成不变的蓝制服,衣服虽然干净,裤脚却经常显得不够长,他简朴得有些窝囊,是个窝囊的小老头儿。

最难和爸爸沟通的,在于对节俭的理解。我自认为是个相当节俭的人,大到反对住房装修,小至排斥使用手机之类。但是爸爸的节俭和我不是在同一层面上,他是小到一张纸、一段塑料绳也不肯废弃的。他平常服药,都会把说明书留下,放进旧信封保存起来,开始我以为他要记清自己都在吃些什么药,后来才发现,他是把这些说明书裁成一样大小,用铁夹子一夹,利用这些小纸头的背面,做成了便笺本。他书桌的一只抽屉里全塞满了绳头,他不时要捆扎书报,就把这些绳头接起来用。

我拒绝完全继承爸爸的价值观,但是我无法拒绝他给我的影响。这种影响,毕竟是开始最早、历时最长的,即使是在否定它,其中也自有继承。在爸爸身上我也领悟到,别指望儿女继承自己的价值观,承认这一点也许是痛苦的,但是不承认就会有更多的痛苦。

我不知道爸爸的生命已经临近尽头,但是我开始担心爸爸难以从这里走出去了。我不想把爸爸交给护工,我尽可能多地陪他;非常不巧的是,正有一部限时完成的译稿压在手里。

那天,我在他额头正中吻下去,然后看着他的眼睛说:“快点儿好啊,爸。”

这平常吗?是的,父子天性而已。这特别吗?是的,简直是有些震撼。一家人的性情都比较内敛,当然我也是。我从没有亲吻过爸爸,至少在自己的印象里是没有过。在我52岁、爸爸84岁的时候,这也算填补了父子关系的一项空白。

就是在今年,在他生病的期间,我第一次帮他洗脸和洗脚、剪指甲和趾甲,当我意识到所做的每一项都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的时候,我才明白我为他做过的事是何等地少。

去世前一月,爸爸基本失去了自理生活的能力。去世前几天,爸爸已经无力自行翻身,说话也气若游丝。但是在去世的前一天,他讲话忽然清楚了起来,从中午到晚上,从晚上到早晨,平素少言寡语的爸爸在不停地说话,我从没有见过他与任何人这样长时间地说话。医生、护士和我,都频频地去看监护器的屏幕,他的脉搏持续地高达150/分钟,但是头脑非常清楚,我们没有办法劝止他说话。

中间有过一次,他抬起右手,在空中顿了一下,说道:“和世界说再见了。”

爸爸走得安静,他的后事也同样办理得安静。他说了不留骨灰,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我们都照做了。他真的从这世上无声地消失了,他身后的安静和冷清,一如他的生前。这在爸爸,或许是求仁得仁,而在家人,却是在伤痛中添了酸楚。

今后,无论是喜怒哀乐哪一种感受,都少了一个与我分享的人。我自身的世界会从此变得不一样,我眼里的世界也会从此变得不一样了。从这一层意思说,我永远也无法从这个变故中恢复过来,这就是丧亲之痛。

爸爸不在了,却好像离我更近了。我没想到,爸爸走了以后,我反而更觉得他与我如此靠近。我清清楚楚地觉得他还在,正如我清清楚楚地知道他已经不在了。暂存他骨灰的那只盒子和那个厅堂,像图片一样印在我的脑海里,只要默想片刻,这张图片就会变成他本人,表情生动,宛如生前。而看到了他,就会想到他对我做人和做事的期望,虽然我不是完全接受他的价值观,还是会下意识地按他的想法,去检点自己的行为。

从这个意义上说,对我来说,爸爸从一扇门变成了神。

小麻雀在他窗前啾啾地喊。家里爸爸住的房间窗外,空调的室外机上,放着一只大大的铝盘。爸爸平日做的一件事,是定时地撒些小米在盘子里,有时撒过就去看书了,也有的时候,他会看着麻雀们来啄食。他走了以后,我老是不记得做这件事,老是听见小麻雀喊得急了,才想起来去做。小麻雀一定也能够感到,这世界不一样了……2005年7月29日写在爸爸的房间

同类推荐
  • 中国意象:回到时间开始的地方

    中国意象:回到时间开始的地方

    本书以中国意象为主题,以时间为轴心,在分秒间不停追赶,在流逝的光阴里惋叹,烘托出中国文人对时间的一种敬畏,一种反思。
  • 青春·情感卷(读者精品)

    青春·情感卷(读者精品)

    风靡全球的真情故事,感动一生的纯美阅读;润泽心灵的饕餮盛宴,惠泽精英的成功启示;突破困局的导航明灯,缔造成功的内在密码。最纯美动人的励志佳作,无可替代的生花妙笔,展现励志美文顶尖力量,最憾动心灵的饕餮盛宴,最荡气回肠的励志大餐,最酣畅淋漓的悦读。一则则故事,催人奋进,帮你梳理纷乱的思绪,找到人生幸福的密码;一篇篇美文,怡人性情,为心灵注入勇气和力量,带给你爱和希望。一部相伴一生的心灵圣经,一掬滋润心灵的智慧甘霖,在阅读中收获真知与感动,在品味中得到启迪到智慧。
  • 新民间故事

    新民间故事

    《新民间故事》为父子书之一。《新民间故事》以小人物的视角,叙述民间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这些故事,别的地方听不到、看不到。作者李民许现年六十四岁,一生历经坎坷,知道的故事也较多,他试图用夸张、诙谐的手法打造一个“民俗王国”。在这个王国里,人物个个性格怪异,事情件件蜿蜒离奇,这些人和事熙熙攘攘、热热闹闹,看似与我们无关,其实仔细阅读,就会发现每个故事都是一种人生、一段历史。
  • 愿你慢慢长大:给孩子朗读(朗读者系列)

    愿你慢慢长大:给孩子朗读(朗读者系列)

    本书是朗读者系列之一——《愿你慢慢长大:给孩子朗读》,收录了60多位中外作家的文章,泰戈尔、叶芝、林徽因、朱自清、圣埃克苏佩里……《愿你慢慢长大:给孩子朗读》适合表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对孩子降临的喜悦、给孩子呈现世界的渴望、让孩子成为更好自己的期待、与孩子共度美好时光的遐想……《愿你慢慢长大:给孩子朗读》一书除了收录著名作家的经典文字,对作者的主要人生经历和基本情况进行了概述,也对文字所创作的背景进行分析,还给读者提供了不少朗读的建议,让读者更立体地了解文字的内容,更顺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 月韵西昌

    月韵西昌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轮明月,不论圆缺;每一轮明月都是一个梦想,不论贫富。因为人生短暂,遨游宇宙的明月便有了传世的价值;因为沧海桑田,独立行走的明月便有了歌咏的榜样。何时醉酒邀明月,为孤独的心灵注入温暖的力量?应为落寞寻独处,为移离的诗意增添前行的勇气。
热门推荐
  • 许你一生不悔

    许你一生不悔

    人世间最珍贵的莫过于真情,连夕阳都被陶醉的近乎坠落。一次偶然的邂逅,注定了朴梓枫和苏若蓁一段不平凡的感情经历。而有夫之妇貌美优秀的苏若蓁,一直被丈夫路宇明金屋藏娇在家。即便丈夫有外遇,也没有接受朴梓枫的爱情。其实一次失误,身为豪门之女的她与现在疯狂爱着丈夫的付炀,阴差阳错地调了包,直到苏若蓁的血液病发作,才一点点地揭开身世之谜。也把苏若蓁从死神中拉了回来。在两个男人面前,她选择了离开。在地位和金钱面前,她选择了放弃。而最终在朴梓枫的执着下,他们走到一起。婚后又经历了一系列感情打击和公司破产的打击,坚定爱情的苏若蓁始终未放弃爱人。
  • 异海

    异海

    一场没有硝烟的别样战争,在一片有别于三维空间的异海展开。知晓全部秘密的美国人、以卧底身份参与其中的中国人、后来居上的苏联人、先下手为强的德国人,他们都明白:谁控制了异海的陆地,谁就能重建一个世界秩序。谁拥有神秘的怀表,谁就能在不同空间任意穿越,经历不同人生,体验不同时空。如果有一天,地球不复存在,究竟谁能在异海争得生存空间?如果有诺亚方舟,到底哪些国家能够获得珍贵的船票?
  • 大宋风雨情

    大宋风雨情

    主人翁在一次意外中穿越到了北宋,上演了一幕跨越时空的爱恋,因看不惯官员贪污受贿、欺压百姓、国家积贫积弱、被周边小国欺辱的局面,利用自己的智慧与勇气,一步步走上权利的高峰,随后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变法强国强军的序幕。疆土扩大导致与当时的欧洲强国所接壤,一场决定世界格局的对弈就此展开……
  • 告诉你一个亨利福特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亨利福特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亨利·福特的故事》由王志艳编著,《告诉你一个亨利·福特的故事》从福特的儿时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创立福特汽车公司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再现了亨利·福特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世界级的工程师和企业家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从中汲取他那种对自己的理想执著不懈的追求精神,以及坚韧不拔、勇闯难关的坚定信念。
  • 春天里

    春天里

    何梅英今年43岁。自从29岁那年被确诊为不孕症,挨丈夫的打骂就成了她的家常便饭。何梅英的丈夫叫王大吉,是一家4S店的油漆工。每天回到家,他的身上甚至头发丝里都藏着浓烈的油漆味儿。何梅英29岁以前,王大吉没碰过她一个指头,虽然那时候他也酗酒,但是喝多了,他只摔东西,比如碗、盘子,还有花甁……但是,自从得知自己将断子绝孙后,他就不摔东西了,改成打媳妇。他有他的账,媳妇打就打了,东西摔坏了还得花钱买。何梅英不是没想过离婚,可是她离不起。虽然王大吉也没有正式工作,但好歹有门手艺,有手艺就饿不死,他能吃干的,至少会让何梅英喝稀的。
  • 锦绣山河不如你

    锦绣山河不如你

    尘归尘,土归土。宇宙中最孤独的星球,终于有外来访客,你确定不是来耍我们的?
  • 总释陀罗尼义赞

    总释陀罗尼义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睡莲少年

    睡莲少年

    国内首部心理悬疑纯爱小说。“纵使青春密布最悲伤的梦魇,请相信爱是我们唯一的拯救……”沉默的反穿校服、反背书包的少女夏微识,在初夏的公交车站牌下遇见睡莲一般静美的少年俞北连。夏微识的沉默,是因为失去了语言能力。许多年前的秘密,被同一屋檐下的姐姐发现,她因此离家出走。俞北连喜欢上了这个藏有秘密的女生。他决定帮助她,恢复讲话的能力。他能够拯救夏微识么?16岁的夏天黄昏,他们拉勾承诺过,一百年不许变。但是,另外一个更大的谜团,藏在俞北连身上,此刻呼之欲出……
  • 万古羲皇

    万古羲皇

    神州浩土,神魔逐鹿,佛道争锋。天降浩劫,神州大地满目疮痍。万载之后,浩瀚神州再度焕发生机活力,而一位无名少年,在一隅之地的青阳城应运而生。传奇,就此开启。(已完本老书战天魔神,万世妖尊,共计九百万字,各位放心入坑。)
  • 厦台关系史料选编(1895—1945)

    厦台关系史料选编(1895—1945)

    本书选编了从1895年至1945年之间厦门与台湾关系史料,即台湾历史上的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厦门历史上的清末和民国时期厦台关系的重要史料选编。其主要内容包括:日本学者鹤见佑辅所著《后藤新平》厦台关系史料;日本外务省编纂《日本外交文书》1900年厦门事件史料;厦门台湾公会史料;《申报》厦台关系史料;《江声报》厦台关系史料;台湾民众在厦抗日斗争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