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4700000003

第3章 儿时记忆(3)

三、荷塘与河沿

武定庵、三官庙、水月院,都地处通州新城南门的东南角,从这里进向城中心,半路上还有两座大庙,一是华严寺,僧房很多,和尚挂单的不少;二是城隍庙,道士主持,每年都有抬城隍巡城的活动,还都驻有军队(老百姓称他们为“老一军”),据说是老西(即山西)兵。祖父过早去世,我家只有大姐曾经是他的爱孙,那也只是她三岁时的事。父亲虽有旧学根底,却也没有文物考古的兴趣。从我家保存的房契上看,我推测,在通州作为繁盛的“漕运”终点时,我家这一带可能还是宗教香火胜地呢!只是由于漕运的衰落而破败了,并渐渐地变成了居民区。留在我想象里的胜地的遗迹,并非几座破败和失落的庙宇,倒是周遭的荷塘。其实,我称之为“荷塘”,只不过是因为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写得太美了,一种宁静的美,它的诗情化与人格化了的典雅意象和意境,使人沉浸在引起共鸣的自然美的感受里,秀色可餐,回味悠长。

自然,我当时面对那“荷塘”,却一点也没有这样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眼光。不过,留在我印象中的那个“塘”,规模却是要大得多。武定庵都把它叫做“莲花池”,莲即荷也。而那池的广大,据我今天的估计,约有二里长,又被人行大道和几座桥分开,大概有七八个“塘”。最大的一个塘,应是西邻水月院和武定庵的高坡,其东北已属旧城南门的地界。塘的中心还有一块圆形土堆,武定庵人都叫它“王八盖儿”,冬天是我们溜冰的憩息地。水面很宽大,夏天荷花开放的季节,红白相间的花苞与花朵,从浓绿的叶丛中亭亭玉立,占了大半个水面,真是艳丽极了!这当然不可能为我们这些小伙伴们所欣赏,相反,伤害“满湖佳丽”,倒是我们经常的作为。因此,我几次受到姐姐们的呵斥。七八个荷塘的水可能都是源自西关外的白河支脉,夏天多雨季节,溢出的水,就是沿着武定庵高坡下的水沟出“水关”而流入护城河的,所以,它是一股活水。所有的塘,花叶都十分茂盛,如果要去城中心,从武定庵出发,沿着水月院东墙小路,经过塘两边的大道,一直至城中心的大关庙(即关帝庙),终点处的小荷塘,也是在一座尼庵的前面。

这些荷塘,最早都是有人承包经管的。我记忆中是一位驼背的中年人,姓杜。平素只他一个人,在荷塘开花结实的季节,蹒跚地巡视着。这样多的荷塘管理起来自然很艰难,好在塘的周围居住的都是朴实的人群,对他既友善又同情,或许大家都对这荷塘美景有着自然的感受吧!在杜驼子不在时,都替他维护着荷塘,呵斥小顽皮们折毁荷花,偷摘莲蓬和荷叶。自然,杜驼子也绝非“满湖佳丽”的鉴赏人,而荷塘无疑每年都有经济收益。他护着荷花不被毁损,也不是怜香惜玉,正经的是为了她的果实。据说,几个荷塘能收获几万斤莲藕,就是绿油油的大荷叶,即使干了,也有人收购,特别是莲藕的收获季节,莲蓬已摘完,荷塘要放水,杜驼子自然也没有林黛玉欣赏“留得残荷听雨声”的雅兴,而且不只残荷尽除,就连荷塘也要遭遇深挖深掘的“浩劫”,这时总有几十人在工作,每个荷塘在上冻前都是坑坑洼洼,一片狼藉。杜驼子为了这一年的邻里的帮助,在第一遍收莲藕后,也允许孩子们去挖第二遍,其实,这也只剩下莲藕之中间节了,稍现藕形,却无藕味。我的二哥不知有什么窍门,每年总能挖到一两枝肥壮的白藕,这时,那荷塘更是不堪了。但我一直弄不明白,荷塘每年经受如此严重的创伤,究竟第二年是怎样平复的,虽然挖藕后,又会放水,且严冬成冰,可第二年夏天,那浓绿的荷叶又会布满全塘,在浓绿肥大的荷叶丛中又会有红白相间的“艳丽”俏立在水中,于是秋冬之季再受劫掠。年复一年,在我的记忆里,有那么两三年,荷的覆盖在那大塘的水面上还不断扩大。可日本鬼子一来,杜驼子也不再“承包”荷塘了。我不知那时的荷塘主人是谁,据我今天猜想,在这片寺庙围绕中间,遍植莲藕,可能和佛寺尼庵有关,因为佛总是要盘腿在莲座上,特别是中国本土创造的观世音菩萨,是个女体,并负担着多重“送福”的职责,即使在她云游天下的时候,足下也是离不开莲的,不过,武定庵、水月院都早已没有了尼庵,而且,连佛祖和菩萨都已无影无踪,当已不是庙产,那就只能是塘的中心所谓“教育馆”所属了。在日本侵略者统治下,这教育馆只剩下几个人看管书,哪有人来管荷塘!很快,荷塘便荒芜了,浓绿的水面缩小了,夏天再也看不到那遍湖“佳丽”,即使冒出几枝荷苞,也高不过荷叶,而显得孤零零的……

新中国成立后,我几次回家,荷塘已大部分干枯,最大的荷塘也只剩下一片水,只长着芦苇而没有荷了。20世纪90年代三关庙、武定庵、水月院都已被拆迁,而荷塘也被填盖成工厂了,90年代初我偶去天津开会,那时京津高速尚未建成,我回京顺路拐进城里,武定庵东口只剩下李氏家族的两棵树了。一棵是我家那棵果实甜脆的枣树,一棵是我祖辈义买存留的200年的古槐。我想,那枣树只是因为好吃而暂时存活的吧!古槐则是受到区政府保护而不准砍伐,现在已不知那古槐旁又耸立起什么样的楼台馆舍,都已不再是武定庵,不再有荷塘了!

通州人叫河沿的这块地方,坐落在清代皇上万寿行宫后门河对岸,所以,也叫它万寿宫,它之有名,自然不是因为它在河边,也不是因为它是皇上行宫,而是因为它是通州城唯一的娱乐场所。那里有戏园子,有书坊,空场上有变戏法的,有耍猴的,有拉洋片的,有摔跤的,也有临时摆下场子耍枪弄棒的,总之,这是个江湖流浪艺人卖艺的集中地。它濒临的这条河,横贯东西,从西水关到东水关,穿城而过,流向运河。在我幼时,它实已变成一条大“龙须沟”,我现在还没有考证出这条河姓甚名谁。河的北面是个空场,并不大;白天、晚上都热闹非凡。同时,伴随着人们的“娱乐”,也有各色小吃摊的叫卖,尽管有些酒摊,也撑起白布幔帐,有桌有凳,还是招揽不来阔佬,即使穿长袍马褂的穷酸,都宁肯进小饭铺,而不坐小酒摊。当然,所有小吃摊都不缺少顾客。只不过他们都是普通通州人和过往的贩夫走卒,花一两角或几大枚铜钱,或喝两盅二锅头,或吃碗馄饨、面茶、油炒面。至于我这类听蹭书、看蹭戏,溜来溜去的“小耗子”,身上顶多只有两三个“铜大子儿”(即铜币),只能喝碗豆汁儿,饶几根咸菜。我记得,那时流通的钱币“袁大头”、鹰洋、光绪币的银元和“法币”纸币同时使用。一银元或一法币,可换三百多枚“大子儿”。有一次,施大爷的学生隋大哥(河北省政府的秘书长)来看望父亲,给了我两块现大洋(银元),后来被母亲用20个“大子儿”换走,这样我还成了小伙伴里的“财主”。那一天,也曾在《三侠剑》说书场的大木盘里扔了两大枚,并坐在头排凳子上听了一回书。这是唯一一次在说书人打钱时,我没有溜号儿。

这河沿的娱乐场,并非都是江湖野班子在演出,他们只能在空场上租得一席之地,戏园子和室内说书坊,那都得在京城有点名气的角儿才够份儿。那时我对四大名旦、四小名旦、马连良、谭富英等一概不知,也不记得有什么名角到来引起轰动。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也不具备鉴赏古典艺术的能力。想混进戏园子听蹭戏,一是好奇,二是看热闹。只记得有一次混进去,戏将终场,演的是孙大圣闹天宫(新中国成立后的剧名改为《美猴王大闹天宫》),主角美猴王是姜铁麟演的,虽不能欣赏他的武打艺术,却很喜欢他挥舞金箍棒时的那种灿灿生光,虎虎生威。他当时很年轻,扮相也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新中国成立后,看过李少春同志的《十八罗汉斗悟空》。我虽对京剧艺术并无研究,可总因工作关系,看得多了,对它的唱、念、做、打,多了一点知识,少春同志作为多才多艺的大艺术家对美猴王的独特的艺术创造,当时已享誉国内外,自是我幼时所看姜铁麟的表演无可相比。但是,每逢我想到猴戏的时候,仍然会首先想到姜铁麟的表演形象,这大概正是鲁迅所说的:“唯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吧!”(《朝花夕拾·小引》)记不清是80年代哪一年,吴素秋先生有事来找我,也曾引起我幼时的记忆,还询问起姜先生的近况,据吴先生说,他的健康情况不好。他究竟是哪年去世的,我不知道,但他似是比吴先生年轻,而吴先生已年过八旬。虽不大出来,却仍健在。新中国成立后我虽没有再看过姜铁麟的演出,但他总是留给了我“京剧启蒙”的记忆。

其实,在民间艺术中,从幼时来讲,是评书和章回小说给我的影响最大,不管是自觉,还是不自觉,当我上大学中文系时,我爱上了宋元明清小说戏曲课,并在我近60年的工作与写作生涯中,留下了160多万字的笔迹,占我评论研究文字的三分之一,也总有这幼时“启蒙”的根因吧!

那“启蒙”虽然始于儿时为母亲夜读《三国演义》,同时也有着刘大爷和河沿露天场上的说书。因为室内说书坊是通州上等老太爷、太太们去的地方,每天有包车(拉人力车包月)拉来,或有跟班随行,室内洁净鲜亮,每张桌上都摆着干果盘,瓜子、花生、蜜饯和一壶好茶,供高贵听众们慢慢品尝,消遣时光。有时是说书,有时是唱大鼓,有时是说相声,来的总是从京城下来的有点名气的艺人。像戏园子一样,门口把守很严,孩子们溜不进去,只有在听众少的时候,守门的才会放人“顶缺”。在我的记忆里,我也就蹭进四五次,一次是听《三国》,那位老艺人的说书艺术,虽不及柳敬亭那样神妙:“柳生侈于口,危坐掀髯,音节顿挫。或叱咤作战斗声,或吁喁喁效儿女歌泣态……童仆以下,咸助其悲喜,坐客莫不鼓掌称善……”(王沄《漫游纪略》),但白文“刚口”,描述刻画,也有细致入微,生动感人之处。比如关于长坂坡这段情节,他就说得有声有色。可惜通州的上等人不太喜欢听《三国》,所以,他没说几回书,就因“不上座”而离去了。说相声的,我只记得,有个哑嗓儿的高德明来过通州。但也说的时间不长;这个上等人听的书场,经常是说唱大鼓书的女艺人属地,男艺人的说书,只有一位说《鬼狐传》(即《聊斋志异》)的陈志和,最受欢迎。我当时一般是听不太懂他说的是什么,但成年听众却反应强烈,他是一位说《聊斋》的名艺人。我只记得他的眼睛不大好,打钱时有人在前引路。新中国成立后,我在广播电台上还听过他说《聊斋》的段子。这引发了我的联想。因为《聊斋》故事最精彩的部分,大都是描写女性的美好与男女情爱的。蒲松龄老人运用的“拟古体”优美的文笔,把她们写得款款多情,艳丽动人,而陈先生能把蒲松龄简约而又内涵丰富的描写,化为现代的语言,含蓄而又酣畅地描述出他们的“儿女真情”,显示了说书人深厚的文化素养。不过,当时我蹭听的,只有《宫梦弼》的故事留有印象,这故事不涉情爱,歌颂的是一个义友,一个义妇,其描述的语言,时而义愤填膺,时而扼腕痛恨,时而充满柔情,十分引人入胜。

同类推荐
  • 万物有灵皆可师

    万物有灵皆可师

    百篇经典自然美文,尽写生命和爱的光芒。万物的真实样貌,比起诗人所能描摹的境界,不知要美多少倍。所以,就算你什么都不爱,也要爱自然,爱万物。作者华姿作为“当代散文十家”,最受读者欢迎的女作家之一,她的散文,被称为“经过大自然的朝露夕岚漂洗过”,“有一股浓烈的植物和大地的气息”。读起来,是一种与自然与外物身心结合的享受。
  • 相遇而已:我要的是那一瞬间,而不是永恒

    相遇而已:我要的是那一瞬间,而不是永恒

    韩寒、蔡康永、赵薇诚挚推荐,著名作词人姚谦首部人物随笔集,十年来,姚谦以其身份的特殊性,游走于不同的城市之间,穿行于过去和当下的罅隙中,以敏感而灵动的笔锋,写着世事的沉浮、人情的可贵、人与人相逢时所产生的霎那光亮。这本书记录的都是我过往心中的一道道风景——姚谦。赵薇思绪丰富而飘忽,像个诗人般的哲学家;张信哲恋慕旧物芳华,是个收藏家;袁泉沉静的外表下蕴含着惊人的力量;刘小东作画挥汗如雨,把我画成了一个清瘦的少年;与妹妹跃过大半生的青春与中年后的手足相依;那个没有被我签约的歌手,十几年后因为一首新歌再相遇,她却到了生命的边缘;与三毛谈笑宴宴,共话合作,转眼就阴阳两隔……姚谦说,没有与他们的相遇,也就没有现在的我。
  • 阿丽思中国游记(沈从文小说全集)

    阿丽思中国游记(沈从文小说全集)

    该卷本收录沈从文的长篇小说《阿丽思中国游记》《阿丽思中国游记二》和短篇小说集《好管闲事的人》。“阿丽思中国游记”系列长篇,是作者的一个创作尝试,沈从文模仿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奇遇记系列童话而进行的一个创新写作,借阿丽思之名游中国,用寓言故事等写中国现实,有一定的讽刺意味。《好管闲事的人》延续初期创作风格。
  • 戴望舒作品集:流浪人的夜歌

    戴望舒作品集:流浪人的夜歌

    本书收录了戴望舒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诗歌与代表散文。戴望舒早期诗歌伤感哀婉,意象朦胧、含蓄,抒发寂寥、惆怅、迷惘的情绪;后期诗歌表现了浓烈的爱国热情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诗风变为刚健醇厚,语言洗练质朴。其散文清新隽永、意味深长,同样有着浓郁的诗的味道。
  • YK作品精选集

    YK作品精选集

    该合集主要由作者YK的四本书组成。本书集结YK几年来在《红秀》,《广州日报》,《嘉人》,《希望》等时尚/生活杂志上发表的专栏,痛快淋漓,一针见血地分析男女关系中的方方面面,荷尔蒙拥护者,教我们科学地谈恋爱。
热门推荐
  • 营销的真理

    营销的真理

    一个真正从事营销活动的人是一个实践家而非幻想家。许多人有想法,但没有几个人能立刻将想法变为切实的行动,那是因为绝大多数的人没有真正地理解和认识营销,另外还因为人们对真正从事营销活动有一种恐慌,本书可以令你改变这一切。营销是充满了欢乐和痛苦的集合体,但正是这种多姿多彩诱惑着世界上许许多多的人愿意为之“献身”。
  • 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

    本书是根据各种希腊神话文献加以整理编著,最终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故事优美,语言动人,故事主线包括神的故事和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和冲突的故事,即英雄传说两个方面。神的故事突出反映了古代人类把自然现象形象化的丰富想象力,英雄传说则主要是对某些历史上的传奇人物及相关事件的崇拜和理想化。本书反映了远古人类的生存活动和与自然进行的顽强斗争。
  • 金钱的艺术:洛克菲勒的理财之道

    金钱的艺术:洛克菲勒的理财之道

    《金钱的艺术:洛克菲勒的理财之道》是一部完整展现洛克菲勒丰富人生经历和商战阅历的作品,将其身上所发生的逸事结合他的人生理念,生动揭示出令洛克菲勒受益一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解密其成功之道。所有的财富神话都有它背后的故事,洛克菲勒家族也是这样。洛克菲勒的巨额财富来源于他谨慎地利用每一枚硬币,一分钱也要用在恰当的地方,这也许是洛克菲勒构建起如此庞大的财富大厦的秘诀。而我们能看见这个智者留下的手记无疑是一种幸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可以看得更远。
  • 时空之诸界风云录

    时空之诸界风云录

    一部《玄黄宝典》,一尊无上大印,开启了一个穿越者的峥嵘岁月!“什么?我是萧家老四?萧炎是我三哥?”自此,萧玄黄便从斗破开始了他光(cao)荣(dan)的人生。欢迎添加书友群:686968842
  • 仲夏不见秋

    仲夏不见秋

    许玖蓁站在操场边的看台上,对着跑道下的江秋东喊着:“我喜欢你!江秋东!”江秋东转过头,接过旁边的同学递过来的水,有些懵懵地说:“你说什么?”“……”当时阳光在她的身后,把她每一缕长发都照得金灿灿的,好像也是因为阳光的缘故,她好像比每一天的她都美丽,“我说--许玖蓁喜欢江秋东!”“……”在九月里等了你那么多个秋冬,也只能做你的旧悦。
  • 如约而至

    如约而至

    警员遗孤徐约与冯宇忠谈着自以为细水长流的恋爱时,遇到一个“离谱”的人,名叫李朴。在徐约莫名其妙被绑架和被人侮辱以及深夜独自抓贼等等经历的时候,竟然都是李朴及时的出现帮她解决这些事情。而他与自己的好友伊夏竟是初恋,无意中得知了伊夏与李朴之间天大的误会导致分手……可是两人都已开始新的生活,而且她的生活不知为什么总是状况百出,竟然还有黑社会牵扯进来,冯宇忠和李朴可都是高干子弟,徐约到底跟黑社会有什么关系?
  • 喜欢我一下会死啊!

    喜欢我一下会死啊!

    我那么喜欢你,你喜欢我一下会死啊!李语桐最恨的不是风启航,而是处处都在捉弄她的命运。五岁的李语桐失去了记忆,改名换姓,有了新的家人,新的朋友,新的生活。但是她不知道,在很久之前有一个人已经将她深深的刻在了心里。可悲的是,那个人并不知道现在的她就是之前的她,而她也并不知道那个让自己嫉妒如狂的人,其实就是她自己。
  • 中国新生代农民工(英文版)

    中国新生代农民工(英文版)

    《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现状进行了全方位的记述。对这个数以亿计的群体存在的教育、就业、生存等诸多问题进行深入探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 成语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成语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一本好书,一生的财富。从远古的回顾到今天的眺望,经典的国学依旧熠熠闪光。《成语故事》这本书不但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学殿堂里绚丽夺目的瑰宝,几千年来广为流传。深刻的思想情感与内涵,让你在不知不觉间增长智慧,净化心灵。在这里,一篇篇精美的文字娓娓道来。回望经典,让昨天、今天与明天衔接成一条光滑的弧线,记录我们成长的足迹。
  • 雪中悍刀行

    雪中悍刀行

    这个江湖,有武夫自称天下第二一甲子。有剑仙一剑破甲两千六。有胆小的骑牛道士肩扛两道。但一样是这个江湖,可能是江湖儿郎江湖死,才初出茅庐,便淹死在江湖中。可能对一个未入江湖的稚童来说,抱住了一柄刀,便是抱住了整座江湖。而主角,一刀将江湖捅了个透!临了,喊一声:小二,上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