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50300000005

第5章 文学消费与文学出版(2)

引进畅销书机制,将文学纳入大众文化格局。“畅销书”当然不等于文学作品,在许多情形下,更偏向于通俗文学,包括介乎文学与非文学之间的大众文化作品。所以,文学出版部门大量编辑、出版受读者欢迎的通俗文学作品,以期成为畅销书。自80年代开始,众多文学出版部门便纷纷引进西方与港台早已实行的畅销书机制,而到了90年代,则已蔚为大观。有人将大陆自80年代至90年代初的畅销书现象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1983):悄悄兴起的公案小说热、外国文学名著和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热;第二阶段(1984~1989):这一时期畅销书的主体是新武侠小说(梁羽生、金庸、古龙等著)、言情作品(三毛、琼瑶、岑凯仑等著)、纪实文学、外国通俗畅销小说和人体画册;第三阶段(1989~1992):这一时期,典型的畅销书现象有以蔡志忠漫画热为代表的古籍今译热,古典文学名著、外国文学名著热,“寻找毛泽东”思潮所激发的毛泽东传记、回忆录、研究论著热,等等。90年代以后,文学畅销书开始逐渐转向当代作家的原创作品,如王朔小说、余秋雨文化散文、《废都》、二月河历史小说、新生代作家尤其是女性作家的“私人小说”、“官场谴责小说”,等等。这些作品,从文学理论意义上也许可作“雅”、“俗”之分,但当文学出版部门将其作为畅销书推向图书市场时,它们统统都被纳入了大众文化的格局。事实上,其中的大部分作品,就其创作动因、体裁、形式特征、题材、主题、内容所体现的俗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出版运作、包装宣传、读者认同心理和在图书市场上的畅销等方面来看,无疑都打上了鲜明的大众文化印记。正是文学出版领域畅销书机制的引进,打破了文学雅俗之间的界限,使文学与非文学之间的边界也日益变得模糊,充分显示了大众文化多元、庞杂、折衷的特征和后现代文化的消费品质。由此影响甚至改变了一些作家的文学观念和创作方式、审美追求与价值标准。畅销书所产生的影响和带来的丰厚报酬使他们认识到:“写作,在今天是一种经济体制范围内的职业,或者至少是一种有利可图的活动,而经济体制对创作的影响是不能不论的。”[43]于是,他们自觉地将创作作为一种职业,努力以自己作品的通俗性、可读性、趣味性、时尚性去迎合大众文化图书市场,以期成为倍受大众读者(文学消费者)青睐的畅销书作家或自由撰稿人。

充分利用“名人效应”,出版品牌图书。图书市场如同其他商品市场一样,名牌是一面不倒的旗帜;所不同的是,后者的名来自生产厂家或公司的商标,前者来自作者个人的名气。德国最负盛名的通俗小说作家海茨因·孔萨利克,书界人士认为他的名字就像是一种商标,他的书就是一种名牌商品。崇拜名人,是读者最深层次的心理情结之一,作家知名度是影响文学图书发行量的首要因素。正是看准了这一点,近年来各家文学出版部门纷纷将出版古今中外的名作家作品作为重头戏。尤其是那些昔日很有名气,后来由于社会政治的原因被打入冷宫,现在又得到重新肯定的名人名作,更给人神秘、好奇感,因而更成为文学出版部门的抢手货。如现代文学史上的林语堂、梁实秋、张爱玲、苏青、周作人、沈从文等人的作品,多家出版部门重复出版,被收入各种各样的小说、散文、随笔、杂感选集中,由此进一步调动了读者“发现”这些作家的兴趣。正如罗贝尔·埃斯卡皮所言:“作为在一个新的历史环境中重新阅读的可能性的存活,是以在市场上维持书籍供应这种存活为条件的。”[44]

当然,出版部门更看重当代作家的“名人效应”。一位出版界人士坦言:“作家也有自己的品牌,像余秋雨、王朔、贾平凹等人,并非每一部作品都能达到一定的高度,但实际上每出一部书读者都想买来看。只要能拿到他们的作品,就像印钞票一样。”[45]事实也是如此,在当代文学作品普遍滞销的情形下,近年来余秋雨、王朔、贾平凹等人的作品印数经常在几十万册。对于这些名牌作家而言,图书市场不仅没有使他们感到文学生存的困境,反而使他们跻身于先富起来的人之列。但是,当出版部门将眼光只是盯着名人时,那些文学上的新人要想通过发表、出版作品崭露头角就显得非常艰难,一部分人为了成名,不择手段,使尽浑身解数;而更多的人则自生自灭。然而,文坛仅是几位名家在驰骋,书店里仅是几位名家一本接一本自我重复的书,又谈何文学的繁荣和后继有人?

如果说,一些文学出版部门着重“名人效应”,不仅在于作家的知名度,同时看重作品本身的质量——而且,一般而言,这两者大致上是能够一致的——那么,某些文学出版部门为影视明星出书大开绿灯,则完全是利用“名人”的商业效应了。近年来,“明星出书”成为大众消费文化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凭借荧屏而出名的明星们现在又凭借图书欲给自己罩上一层文化光环。出版社之所以投其所好,对本来属于“文人”圈外,与写书无多大关系的明星们情有独钟,一遍遍地上门约稿、催稿,不遗余力地为他(她)们出版一本又一本的书,有的甚至再版三版,以至产生“明星是出版界的新宠”之类说法,无非是看中明星们的“知名度”在图书市场上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利润。至于明星们写的书质量如何,出版部门似乎很少考虑。《文汇读书周报》于1997年3月份曾经开展过一次题为“明星与书”的“点题征文”活动,收到大量读者来信或短文。与以往讨论不同的一个特点是,对明星的书的看法,几乎90%以上的读者来稿都保持一致。这个看法就是:明星的书质量较差,有的甚至是伪劣产品,明星出书现象堪忧。[46]这里实际上是向某些出版社提出一个问题:在利用“名人效应”占领图书市场的同时,是否还要顾及精神产品的社会效应和追求出版的标高?

出版部门与作家联手策划组织,共同生产适合图书市场需求的作品。好的选题是出版社在图书市场上占领摊头的首要条件,而在出版部门之间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光在屋子里冥思苦想或等作者上门送稿很难高人一筹,必须有更富于创造性的策划、更独特的视角、更新颖的出版方式。在这种出版理念的指导下,许多出版社更加重视策划在出版中的作用,改变了传统的组稿、编稿方式,将静态出版变为动态出版,使出版部门与作家之间处于一种为适应图书市场需要而结合的契约关系或雇佣关系。较早的如“布老虎丛书”的出版就是这方面的典型现象。据这套丛书的总策划声称:他几乎介入了其中的每一部小说的创作,从主题到情节,从故事框架到语言叙述,他的主张占了相当大的分量,而他的这些主张都是为了迎合一部分人的需求和书的销售前景产生的。[47]近年来,各家出版社“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纷纷进行各种所谓创意性的策划出书活动,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云南人民出版社的《走进西藏》文化丛书、中国青年出版社的《走马黄河》文化丛书,等等。这类策划出书活动的程序一般是:出版社定好选题和策划方案,然后物色作家,前期投入,组织他们按照出版意图写作。无论活动方式各有何种区别,最后都还是落实到作品在图书市场上的好卖。对于许多按照自己意愿写作却苦于无法出版或出版后在图书市场上作品受冷遇的作家来说,他们十分乐意听命于出版社的安排去作“命题作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出版方式不仅使一些出版社在图书市场上有了竞争力,也给一些作家带来了机会,但也由此使文学更加依附于文化市场,听命于出版商,作家已经很难像80年代那样底气十足地宣告坚持自己的创作个性和主体精神了。文学从昔日的领导、群众、作家“三结合”创作,到今天的出版商策划、组织,作家写作,的确完成了一次蜕变,一次从政治到经济的转轨,文学似乎永远走不出“遵命文学”的宿命。

充分利用大众传媒进行宣传、炒作,不断制造热点、现象,为图书发行促销。进入图书市场的出版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看重图书的宣传工作,但出版部门无论是从性质上还是经济条件方面,都不可能像企业和公司那样进行“广告大战”。于是,他们充分发挥了与新闻传媒关系密切的优势,借助新闻界,通过各种方式、途径,达到宣传图书、图书促销的目的。一是借助电视。电视是当今影响最广泛的大众传媒,出版界虽然不可能像商品那样直接在电视上给图书做广告宣传,但或是通过有关文艺类综合性专题节目让图书“亮相”,如《文化视点》、《读书时间》等;或是敏锐地抓住收视率高的电视剧播放时机,迅速出版相关书籍。近年来在图书市场上的许多畅销书,如《围城》、《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省委书记》、《手机》等都是由于电视剧的播放才使之畅销的。在这一过程中,出版图书周期之快,令人咋舌。二是利用新闻。围绕着某部作品或某位作家,制造热点、现象、争议、官司、事件、花絮,由此吸引读者注意,谓之“炒作”。近年来,文坛上许多所谓热点、现象,如“二王之争”、“余秋雨批判”、“酷评”、“美女作家”、“韩寒现象”,都不仅仅是文学行为,而是由出版界与新闻界、文坛联手制造的,其结果获利的往往是出版界,使一大批文学价值并不高的图书炒热而成为畅销书。其情形,正如罗贝尔·埃斯卡皮所言:“文学出版社逐渐通过非文学的动机来争取文学读者,诸如习惯赶时髦,炫耀性的消费,以及那种语言的言外之意,即饱含结构的边缘地带的巧妙运用或是文化上的犯罪现象。”[48]三是利用书评鼓吹。从出版发行的角度来看,“文学批评的真正职能在于为读者大众选取样本书”。[49]文学意义上的批评家只能在很小范围内影响读者,而且这些读者往往可能是文学趣味鉴赏者,即“借阅者”而不是书籍购买者,因为文学批评确立的价值标准、审美趣味往往与大众文化消费者不一致,而且这些文章又多发表于发行量极小的文学专业报刊。因此,出版部门需要的是面向图书市场的书评家而不是文学象牙之塔里的批评家。书评目前在我国虽然没有形成像西方那样对图书市场的影响力,如《纽约书评》等,但对大众读者选购图书也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出版部门越来越看重书评在促销图书中的作用,他们不仅通过大众报刊,而且通过网络发表宣传自己图书的书评。如前述《走马黄河》文化丛书,出版社在由美国独资的网络公司“博库(北京)公司”上进行宣传,开设“行走文学”网页。一些出版社不仅有自己的书评杂志,还雇佣了一批专门为他们图书发行服务的书评家,而其中不乏曾经在文坛上小有名气的文学批评家。有的出版社高价组织书评,高价请名家写书评,有的书未出书评已刊登,书评越来越趋向新闻化,追求快捷、及时。书评的文化内涵日益淡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变相广告宣传。而对于某些格调不高、质量低劣的图书的廉价吹捧,如前述对明星们出的书,更是对读者起着误导作用。看来,如何让书评既面向图书市场,又保持自身的文化品位和阅读指导价值,的确是摆在出版部门面前的一个问题。

同类推荐
  • 历史的足迹

    历史的足迹

    王世敬先生是一位善于思考和勤于动手的科学家。他享受国务院授予的特殊津贴,曾多次获得国家和省级的奖励。王世敬先生不仅发表了许多学术价值高的论文,而且还写成了一部值得反复阅读和深思的书——《历史的足迹》。从书中可以看到一位科学家、知识分子的缩影,也可以看到我们国家的一个缩影。
  • 那坨坨的果子红了.散文卷

    那坨坨的果子红了.散文卷

    本书共收录中宁文学创作者创作的散文69篇。作品大多以杞乡厚重的历史人文和民族风情为底蕴,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诗化的语言和情感,记忆时代变化,关切民众疾苦,关注人生内涵,从超越现实融通心灵的视角和高度,帮助民众纠正价值取向偏差,为社会、为民族、为促进区域经济和谐发展提供了精神食粮和智力支持。
  • 语言与存在:探寻新诗之根(京华学术文库)

    语言与存在:探寻新诗之根(京华学术文库)

    本书主要围绕“语言”和“存在”两个层面展开讨论。书中,著者将“语言”和“存在”这两个不可分隔、相互依存的范畴称为新诗之“根”,并以之作为透视新诗诸种问题的切入点:在分析新诗语言时隐含对现代人生存状况、文化处境的关切,在探讨新诗的存在主题时多从语言层面入手。这样的思路集中体现在前二辑论文中,分别着眼于新诗语言及相关问题的总体论述,和诗人个体、诗歌文本的具体剖析。
  • 军旗下的方队

    军旗下的方队

    本市包括“军事博物馆上空的五星”“永不泯灭的将帅之星”“军旗上写满了烈士的名字”“长枪、大炮也属于女兵”等内容。
  • 草叶集(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草叶集(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美国现代诗歌之父沃尔特·惠特曼是十九世纪著名的诗人、人文主义者。由于早年受到民主主义者托马斯·潘恩和爱默生的深远影响。1839年起,他开始进行文学创作。1850年,开始在报纸上发表自由诗,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自由民主生活的赞颂。
热门推荐
  • 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先秦卷

    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先秦卷

    本丛书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以民族道德传统的形成、发展、演变和弘扬为基本线索,按不同的历史时期深入考察中华民族的道德生活历史。
  • 在任何场合都能说对做对

    在任何场合都能说对做对

    《在任何场合都能说对做对》分为“说话”和“做事”两部分。说话部分聚焦于训练说话的态度和方式,态度要真诚,说话要婉转,讲究分寸和策略,争取做到话语既出即到位,一句话就能打动别人。做事部分则聚焦于指导做事的方法和技巧,如不轻信各种场面话、打破思维定式、善于变通和创新等,在充分展现自我能力的基础上,让别人知道你是一个有能力、做事大方得体的人。《在任何场合都能说对做对》所提供的说话办事技巧涵盖工作、交友、恋爱等各个方面,因而可以帮助你更加自信地在任何场合说对做对。
  • 误入总裁房

    误入总裁房

    失恋的她,误打误撞进了他的房子,交了二千块钱的租钱与他‘同居’,闯入了他的生活,打乱了他的计划与步调。原来一切都是他设计的温柔陷阱和报复游戏他设计单纯的她,让她进了他的房他设计无辜的她,骗她上了他的床他设计善良的她,诱她坠入他的网他一步一步将她引入自己的天罗地网,让她成为恩怨的附属品俗不知这个爱情的圈套,伤害最深不只是善良无辜的她还有作茧自缚的——他当一切化为云烟,他才赫然发现,他步步经营的情网也网住了自己的心……【注:本文男主强,女主更强,大虐不多,小虐不断,虐男为主,口味独特,基调温馨】★☆☆★★☆☆★★☆☆★★☆☆★★☆☆没有激情四溢的文字,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只想用平实的文字为相爱的人划一个美丽的符号,搭一道七色的彩虹。本文过程小虐,基调温馨,文笔轻快,结局团圆。此文是一个独立的故事,也可以看作是《总裁的弃爱》的第二部。宣传星辰的新——总裁的艳俘】【作品简介】五年的沉淀,原以为已经洗净铅华,不谙世事,却不曾想到一次意外的多管闲事却把自己推至了风口浪尖,成为了他的俘虏,陷入一场蓄意报复的游戏里……【片断一】“还以为真是什么冰清玉洁的公主,原来也不过残花败柳。”新婚之夜风流成性的他弯起嘴角,一脸的鄙夷与嘲讽。十根颤抖的手指拾起那散落在地上的衣襟,眼睛里依然是冰冷与漠然。从此他夜夜声歌,她独守空房,甚至还要为他收拾烂摊子……【片断二】他食指与中指间夹着烟,面上尽是揶揄:“想见弟弟,可以,那看你今天晚上能不能取悦于我。”“我不会。”她回答得干脆利落。“哼,不会。”他近到她跟前抬起她冰冷的脸:“有其母必有其女,我记得这可是你母亲的拿手好戏。”【片断三】他拿着化验单提起她的玉脖,恶狠狠的问道:“孩子呢,告诉我孩子呢?”“拿掉了。”她答得云淡风轻,心里却有血一般的液体在流……“没有我的允许你有什么资格自作主张?”他狂怒的嘶吼,眼睛里装着火焰,似乎要将她淹没。“我只不过是帮你减少了一道不必要的程序罢了。”她面无表情的拨开他扼在她脖子上的手。……【片断四】抱起弟弟的尸体,嘴角挽起一道绝望的笑,她知道从此没有人再能禁锢她的身体,曾经冰冻的心也开始发酵……“不许你走。”他横身拦在她的面前,眼睛里闪着灼痛她轻笑,没有回答,右手的尖刀划过左手的腕,殷红的血渍滴溅落在她白色的衣裙上,如她的笑容一样凄美而让人心慌……
  • 有酒十章

    有酒十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凤还凰:佳本盛装

    凤还凰:佳本盛装

    秦淮很郁闷!上辈子鸡飞狗跳的宅斗逼得她只能假作男儿身。上戏园子看一眼心上人,硬生生是成了断袖!皇帝老儿一道圣旨,她还得变身谦谦驸马……公主粘着她,一个不高兴就告白,秦淮秦淮,本宫爱你到死!行行行!你爱你的,我爱我的。好不容易穿个女装见一回心上人,居然还要先扮一回公主的假想情敌!罢了!本小姐不玩了……戏园子门口,秦淮搭了三尺高台,对着里面一阵高喊,“沈云英,你到底要不要娶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邂逅大师

    邂逅大师

    在书业和读者中颇具影响的“文汇原创丛书”,又推出新作,本书就是其中的一本,记录了著名报告文学作家贾鸿图近年来游历世界名胜之地,每每“邂逅”那些大师的经历。在人生中,与大师同行,你会像钢铁一样坚强,你会像大海一样坦荡,你会因像他们一样献身自己热爱的事业而永远幸福。
  • 无敌辣条系统

    无敌辣条系统

    天道有轮回,傲世长于眠,我欲长生去,命定不由天!白字当头,王字垫下,单字为皇,皇权在手,天下无双。天恩浩荡,浩气长存,天地初开万物灵长,生灵是为人,精气是为妖,人善智,心善,妖善力,嗜血,人妖自诞生以来,斗争不断,妖以人为食,人以妖为敌,连绵数千年。
  • 弃后归田:携子寻良夫

    弃后归田:携子寻良夫

    前世的她,卧底特警,却惨遭背叛。穿越成为一朝冷宫废后,有一个三岁的儿子。为了生活柴米油盐她出宫‘谋’生。为了生活在一个太平盛世,她小心翼翼的为帝王家出谋划策。大隐隐于市,科考选举,教书育人。小隐隐于林,策马江湖,柴米油盐。PS:穿越,乔装改扮,爽文,妈咪宝贝,女强,种田文,柴米油盐,淡定从容
  • 冷宫公主种田记

    冷宫公主种田记

    推荐新文《快穿之女配的悠闲生活》,快穿+种田,求支持~投胎成冷宫公主,一出生就被丢到了宫外,沈思思欲哭无泪,好在有了随身空间,空间在手,吃喝不愁,她努力奋斗,凭着智慧和空间带着家人发家致富,当终于让吉祥三兄弟出人头地,养成成功能挑一个顺利嫁了时……宫里却找到了她,要逼着她去和番邦的小王爷和亲。【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