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43300000004

第4章 中国话剧九十年?——一份不可忘却的备忘录

话剧是舶来品,其来到中国到底为十九世纪末还是二十世纪初,这在戏剧史学界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欣逢今年中国话剧九十周年纪念,现发表中国话剧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陈丁沙先生的文章,一方面以纪念中国话剧近一个世纪的战斗历程,一方面也为人们研究中国话剧史立为存照。

——编者

为了振兴中国话剧,我非常赞成在今年举办若干大型庆祝活动,例如“纪念春柳社成立暨欧阳予倩从事话剧活动九十周年”等等;但是,应当避免直接提出“中国话剧创始九十周年”这个尚未获得确认的立论。我是中国话剧史的专门研究工作者之一,对此,我有责任就有关问题申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1957年,由田汉、欧阳予倩、夏衍、阳翰笙四位戏剧前辈联名倡议纪念中国话剧运动五十年。当时,正值春柳社诞生五十周年,也是欧阳予倩从事话剧活动五十周年,确切地说,这就是该倡议书的历史背景。欧阳老是当时中国话剧界资历最深的一位前辈,人们都不假思索地认为他是中国话剧的一部活的历史,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可惜的是,由于戏剧界的后继者对历史的研究不足,既缺乏准确的历史知识,又缺乏对史实的资料收集和研究论证,因袭下来,就误以为中国话剧创始于1907年了。

实际上,中国话剧的创始期,从萌芽到诞生,至少比春柳社早十年左右。如果可以往前再探索一段历史,大约又可以多追溯二三十年的考查期。

我是1951年开始追随张庚老师专门从事中国话剧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1952年,张庚老师在中央戏剧学院开设《中国话剧运动史》讲座。根据当时已经掌握的史料,他就认为中国话剧的创始期起码应当从十九世纪末的上海教会学校学生演剧算起,当时有史可查的演出实例,已能举出1899年上海约翰书院自己编演的《官场丑史》一剧。但是,张庚并未据此直接确定中国话剧就应创始于1899年,因为比这更早的学生演剧可能还有,只是未发现文字记载而已。况且,很多剧种都难以考证出是哪年哪月诞生的,这是个历史常识问题,要求具体确定中国话剧创始的年月反而是不科学的。

随后,1954年张庚在《戏剧报》上开始连载《中国话剧运动史(初稿)》,内容仍然坚持以上观点。

1957年内部刊印的《中国话剧大事编年》,有史可据的纪年也是从1899年演出《官场丑史》开始的。至于从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出现的、用英语排练西欧戏剧名著的历史记述,尚未包括在内。

以上是一位权威学者的主要论点和见解。

在此前后,1954年徐半梅(化名羊老伶工)在上海《新民晚报》连载发表了他的回忆录,并于1957年整理成《话剧创始期回忆录》专书出版。他老人家是中国早期话剧的实践者和历史见证人之一。他的史据和论据都认为中国话剧创始于十九世纪末(大约在70年代中叶至90年代末这二十多年之间),同时也没有提出创始的具体纪年,因为这才符合历史真实。

此外,在1957年1月,上海举办“通俗话剧会演”(随后还曾到北京等若干大城市巡回演出),当时还有不少健在的文明戏老艺人如董天民、徐半梅等人在座谈会上发言,纷纷确认中国话剧创始于十九世纪末。

还可以举出,1957年以后问世的《中国话剧通史》(80年代编写),《中国话剧史大事记》(50年代至90年代一直在编写过程中),这些论著都没有直接附和中国话剧创始于1907年的观点。

若然从今天回顾反思一下,1957年戏剧界四位元老的倡议,至少没有按其主旨那样,收集史料,展开对中国话剧创始纪年的论证,让更多的学者充分研讨,让史实说话;相反,在倡议后组织出版的三本史料集中,几十万字的所有鸿篇巨著,竟没有任何确凿史料能证明中国话剧创始于1907年,这已经是一种历史的遗憾了。

下面,我们不妨简要地提供若干有关的史料线索,以便进一步研究这一论题。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打破了清政府闭关自守的治国方针。欧风东渐,西方文化的影响开始对晚清社会发生方方面面的作用。

中国话剧的萌芽和诞生,正是中西戏剧文化撞击的产物。

具体有两件事特别起了作用。其一是外国教会学校在上海首先兴办起来,他们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练习英语会话,试行了一种名之为“形象艺术教学法”的辅助教程,具体办法是组织学生朗读西方戏剧名著,一人分配一个角色,由教师指导朗诵若干片断,逐渐发展为排练演出,并在圣诞节晚会上供全校观摩。到了19世纪八九十年代,教会学校学生演剧已经成了一种风气了。开始用英语演出,逐渐又发展为学生自己编演中国自己的生活,并且改为用中国话演出,这大概是19世纪末才出现的若干新情况。

其二,从十九世纪中叶起,上海出现了一个名叫A.D.C.剧团的演出俱乐部,是外国侨民组织的业余戏剧团体,每年也有三两次公演,当然是用英语演出。这个剧团在上海一直存在了几十年。它无疑对中国话剧的创始期也是产生过影响的,这应该也是十九世纪中后期的事了。

1904年,上海出版了第一本大型戏剧杂志:《二十世纪大舞台》。这是研究中西戏剧交流的一本重要刊物,虽然仅出二期便停刊了,但它也可以作为中国早期话剧的国内的历史见证之一,其出版年月就比1907年早多了。

1914年,朱双云编著出版了《新剧史》一书,这是中国早期话剧的第一部史书,其中的《春秋篇》(大事编年),记录下最早的一条信息,就是1899年上海约翰书院的圣诞演出。

还应当指出,春柳社的主要创始人李叔同(即后来出家的弘一法师),在他东渡日本留学之前,已经在上海参加过学生演剧,并且在1905年创作出版了一册新剧剧本:《文野婚姻》,其中包括有四个小戏。

事实上,继上海约翰书院之后,比春柳社更早得多的上海学生演剧比比皆是,不仅在教会学校是如此,就连中国人自己兴办的新学如上海育才学堂、南洋公学、民立中学、明德学校等等也纷纷兴起学生演剧。此外汪优游在上海创立的文友会(这是中国第一个业余新剧团体),它的成立也要比春柳社早三两年左右,这是有史可查的。继后,类似的业余新剧团体也纷纷出现,如上海沪学会演剧部、群学会演剧部、上海学生联合会演剧部、开明演剧会、青年会演剧部、商学会堂演剧部等等,这都是春柳社之前国内新剧运动的历史纪实。

其实,1957年四位元老发起的倡议,如果就其表面而言,也并未明确认定1907年是中国话剧的创始纪年,而是着重强调“继承革命传统”。研究中国话剧历史的许多学者,一直承认并强调中国话剧从开始就存在一条革命的红线,这无疑也是1957年倡议的主要精神。但是,如果要提倡继承革命传统,至少应当从19世纪末算起,而不是从1907年春柳社的演出算起!这里我们不妨再作若干简单的历史考查。大约在30年代初,早期话剧的活跃人物之一的汪优游,他发表的回忆录《我的俳优生活》,其中对1899年演出的《官场丑史》有比较翔实的论述。《官场丑史》的内容是揭露清朝政府的官场腐败的,它应该是中国话剧革命传统的最早的剧目之一,因此,要倡议继承革命传统,至少应当从19世纪末中国话剧的萌芽时期算起,而不是从1907年春柳社的演出算起,这是顺理成章的事。何况,在春柳之前,国内演出的新剧,绝大部分都具有类似的革命政治色彩,其中突出的有:《六君子》(1900年演出)、《义和团》(1900年)、《英军掳去叶名琛》(1903年)、《张廷标被难》(1903年)、《林则徐烧鸦片》(原剧名待考,1904年)、《捉拿安得海》(1905年)、《江西教案》(1905年)、《文野婚姻》(1906年)、《潘烈士投海》(1906年)等等。至于春柳社初期的剧目如《黑奴吁天录》、《热血》,当然政治色彩十分突出,无疑也是中国话剧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还有春柳同人回国之前,在国内已经非常有名气,影响十分巨大的进化团,它在辛亥革命时期演出的剧目,诸如《黄金赤血》、《共和万岁》等等,革命色彩尤为强烈。在《共和万岁》一剧中,甚至有革命伟人孙中山的艺术形象现身说法的戏剧场面,是中国话剧早期的典型代表作之一。在此前后,还有1909年创办的天津南开新剧团,在北方独树一帜,影响十分巨大,并且一直保持演出达数十年,是中国早期话剧历史中延续年代最长的一个戏剧团体。春柳社、进化团、南开新剧团都应该是早期话剧十分值得纪念的几个重要团体。不过,这些议论不免有些走题了。

中国话剧史是中国戏剧史的一部分,戏剧史又是艺术史的一部分,艺术史是民族文化史的一部分,因此最终也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一部分。推而广之,它是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不可分离的部分。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这个问题,一定要负责给子孙后代留下一部真实可靠的信史!

为了扶植话剧,振兴话剧,在今年下点功夫,举办若干比较大型的纪念活动和庆祝活动,是十分必要,非常重要的。但是,用什么名义,如何提法,却不能随随便便找个题目,特別不可以做虚假的文章,不能违背历史,不能产生误导历史的负面影响。

这是个十分严肃的原则问题。

最后,再强调重复呼吁一句:应当给子孙后代留下真实可靠的信史!

本文提供的,是一份不可忘却的备忘录。

(原载1997年10月2日《文艺报》)

同类推荐
  • 影响孩子一生的外国艺术名作

    影响孩子一生的外国艺术名作

    本书将百部外国艺术名著精华汇聚一册。外国艺术博大精深,时间跨度长,风格流派多,名家名作更是不胜枚举。怎样让广大读者朋友,尤其是青少年朋友能以最少的时间,去了解和欣赏外国艺术这一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提高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呢?本书精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外国艺术名作百余件,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对它们进行较全面的介绍,使读者朋友能够在轻松的阅读和欣赏中含英咀华,增知益智,并以此为阶梯,步入神圣的艺术殿堂。
  • 影视精品导视

    影视精品导视

    任何教材都是关于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不同的认识会有不同的知识体现,不同的理解也会有不同的知识追求。“影视精品导视”课程,是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影视类专业的基础课。
  • 《牡丹亭》与明清女性情感教育(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牡丹亭》与明清女性情感教育(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牡丹亭〉与明清女性情感教育》以汤显祖《牡丹亭》为考察中心,运用戏曲学、教育学、心理学、女性学、传播学、文化学等多种研究理论和方法,分析了《牡丹亭》所描述的两种情爱发生方式、感梦身亡和“发乎情止乎礼义”两种情爱实现方式,以及对明清女性产生的的情感教育与引导作用,从而揭示了明清戏曲女性情感教育的实施方式、文化内涵、基本特色和社会意义。
  • 认识古典音乐的40堂课

    认识古典音乐的40堂课

    古典音乐入门指南,30年教学经验凝结而成的经典著作。此书是台湾小提琴家、音乐教育家彭广林撰写的关于古典音乐的知识普及读物。书中通过对音乐知识、乐器和音乐家的全景介绍,让读者爱上古典音乐。当然,书中更是讲述了音乐家的趣闻轶事:据载,莫扎特当红时,演出一场音乐会的酬劳,大概可购买五至六台奔驰汽车,而他一天要演出三场!法拉利引擎装配完成以后,质检员们竟然是以小锤子轻敲引擎汽缸,再根据敲出来的音高,决定是否达到制造标准……看完这40堂彭广林富有个人特色的音乐课,你会发现,你以为很有“气质”、很难亲近的古典音乐,其实很有趣!让孩子爱上古典音乐一点都不难,你也会跟孩子一起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 胡考必胜:影视高考速成攻略

    胡考必胜:影视高考速成攻略

    本书从考试的实战需要出发,从考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对考试过程中将要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都进行了坦诚的、直言不讳的、一针见血的分析,对广大考生调整考前心态具有耳目一新的启迪作用和益智效果。本书是一部不循常规的备考战略和战术的总汇,也是一部对考生进行短期强化训练使之成功考入高等艺术学院实际过程的深度纪录。本书提供的成功经验与应变智慧,对于广大考生在时间紧、压力大的条件下“临阵磨枪”,具有不可替代的实用价值。本书所阐述的独具一格的影视评论与影视故事的写作理念与技巧,对于高等艺术院校影视专业的在校学生以及专业影视工作者或业余影视爱好者,也富于参考价值。
热门推荐
  • 1970年代,我当乡村教师(二)

    1970年代,我当乡村教师(二)

    1971年清明节过后,一位身材魁梧的青年走进了尚在村内的宋家沟小学。穿一身黄军装,身后背着方方正正的铺盖卷儿,因为没有帽徽和领章,一看就是退伍军人。向我们说,叫赵玉恒,公社教育组派到这里任教,说着,从身上掏出一张介绍信。我们看看,上面盖着公社教育组的大红章子。经过交谈,我们进一步了解到,这位赵老师26岁,是本公社后刘王庄人,1964年考入临沂师范,1968年参军,在部队干到副排长,因为当工程兵落下胃病,不得不转业,回本县加入了教师队伍。来宋家沟之前,刚刚结婚。因为在临沂师范上过学,并且当过解放军,我对很崇拜。
  • 小乌鸦长大记

    小乌鸦长大记

    《动物自立童话》之一,《小乌鸦长大记》是一部中长篇童话。乌鸦青青在没有出生时,爸爸就死于毒蛇的口中,是为了抗击毒蛇的侵犯而丧失生命的。从此,青青和弟弟黑不溜儿就靠妈妈哺育长大。妈妈在哺育孩子的过程中,也历经艰辛。在她外出寻找食物时,儿子黑不溜儿也在抗击毒蛇的入侵中,和毒蛇同归于尽了,只剩下了女儿青青……
  • 时间与昼1零境归来

    时间与昼1零境归来

    “未来的我们,会被时间遗忘吗?“拥有全世界又如何,我还是失去了你。”控制了时间,就握住了你的手……
  • 失落的幻想乡

    失落的幻想乡

    因为不明原因流浪在外的幻想乡众人,二次穿越的主角,风见家再一次出现新人,失去记忆的风见幽香,找回记忆与原因的旅程【这是不停穿越的物语】(有件事要说: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二设)〔还有一件事:就算作者看这个小说都觉得有点不行〕
  • 狠辣毒妃:狂傲大小姐

    狠辣毒妃:狂傲大小姐

    她是病弱,深居简出,无才无能,傲娇愚蠢的丞相大小姐。他是俊美不凡,丰神俊朗,才华横溢,富甲天下,武功盖人的绝世公子。谁又知道,他竟然是她。我欲问鼎天下,试问谁与争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惊才绝绝,绝色倾城,回眸一笑,试问,谁可比拟?
  • 谋夫记

    谋夫记

    最初是一场无奈的联姻,他无情,她不愿。然后是信仰的坍塌,他身陷囹圄,她脱身而出。最后是对弈和角逐,他誓死不放,她用力挣逃。总有一人要握住胜利的彼端。历尽千帆的莫念痕想要握住不易的执念,而世路已惯的夏云端则厌倦一切复杂的情感和人物,一个追一个逃,经过了阴霾和战火,终成倾城之恋。
  • 成大事必具的10种性格

    成大事必具的10种性格

    十大成功性格,挖掘你性格中的优势,改造你性格中的缺陷,教你成功。究竟什么样的性格才能有助于我们成大事呢?本书运用了大量生动而真实的事例,将有助于我们成大事的性格分为十类。分析这些性格与成大事的关系,目的在于帮助想有一番作为的朋友强化自己性格中有力的部分,弥补自己性格中的缺陷和不足。
  • 权少求娶:天黑说晚安

    权少求娶:天黑说晚安

    他是赫赫有名的陆氏财阀权二少,冷酷无情,却唯独对她上了心动了情。她使了十八般手段成功的和他结合,他却潇洒走人。“我们不般配。”“我们身高匹配,大小合适,深浅适中,哪里不配?”他追追追,她逃逃逃,日复一日,她忍无可忍的怒吼。“你到底想要怎样?“他淡淡勾唇,拥她入怀,“亲爱的,嫁给我。”她粲然一笑,“想求婚,请排队。”
  • 邪王的懒妃

    邪王的懒妃

    懒人系列终回本:常言,偷得浮生半日懒。当不能偷得浮生又想懒时怎么办?当然是光明正大地懒啦!从小懒到大的庄书兰就是这样想的!当前世成为记忆时,庄书兰更是决定将这懒人做到底。管他冷嘲热讽也好,闲言碎语也罢,她庄书兰不会因此而改变!且看懒人如何笑傲官场沉浮,冷看朝野纷乱!————情景一:“美男,来,给本姑娘笑一个!”一手托起某男精致的下巴,拇指轻刮着脸颊,“啧啧,这肌肤,比姐姐我的还要好!哎!平日里用的是哪个牌子的保养品啊?”……某男呆状,第一次有种叫耻辱情绪袭上了心头——他居然被一个还未并笄的小女孩子给调戏了!情景二:“跟了本宫,他日你就是一国之母,光宗耀祖!”某男拦下某女,半带着威胁地喝着。“光宗耀祖这件事,不归臣管,你去找别人吧!”轻弹去不知何时落在肩膀上的树叶儿,微微一笑,“时辰不早了,臣得回府休息了!”情景三:“你想从这游戏中退出?”媚眼一抛,却让人不寒而颤。“我还有权力说不吗?”某女惨淡一笑,带着狡黠,“既然是你将我带入这游戏中,你怎么可以置身事外?所以,我们成亲吧!”情景四:“……新娘请下轿!”第一声,无人答应……“请新娘下轿!”第二声,还是无人答应……“请新娘子下轿!”直到第三声时,轿里忽地传来慵懒的声音,“呀!我怎么睡着了?四儿,现在什么时辰?为何迎亲的轿子还不来?”————〖精采多多,敬请期待。〗————懒人系列:总裁的懒妻帝君的懒后懒凰天下风流佳人系列:风流女画师新坑:轻松+现代+都市+网游+青梅+竹马=恋上恶男友情链接:逍遥王爷的穿越妃本色出演绝焰煞神毒仙女帝许多夫————懒人的群:101128213152904369敲门砖:书中任何一人的名字
  • 妃同寻常之将军请入瓮

    妃同寻常之将军请入瓮

    宁七月乃是南昔国丞相之女,在她十五岁那年,被皇上冠上了“水性杨花”的名头,发配到了边疆阎亦千是南昔国骁勇善战、大名鼎鼎的将军,被百姓尊称为战王。传说他冷酷无情、杀人不眨眼,丰伟的事迹、战功却是数不胜数。谁知他背后的心酸宁七月被分配给了阎亦千。当年前丞相苏亦被陷害叛国,全家被诛,皇上把他发配到了边疆,怎料成为了阎亦千的师傅。世人称赞皇帝善良,怎知背后的荒诞。师傅遗诏仍写到对不起老友,没把七月一家子照顾好,这是他的心结。于是,阎亦千将宁七月收作贴身侍卫,传授她武功、知识、兵法……是谁先迷了谁的眼,乱了谁的心?* “我后悔了。”暗哑的嗓音入耳。宁七月很懵,后悔?QAQ后悔什么?不待她想清楚,下一秒,一个天旋地转,她趴在了阎亦千的身上。“唔!”一抹温热覆上了她的唇。七月脑中一片空白,却又似轰然炸开。阎亦千竟然亲……亲她了?就几秒简单的碰触,阎亦千放开了她,薄唇凑到了她的耳边,开口:“宁七月,本不想这么早暴露我的心,没曾想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