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32300000005

第5章 经述(3)

事物存在的基本形式是时间和空间,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展开的,如农业中的粮食种植活动,就可以分解为松土、播种、施肥、灌溉、收割、打碾等多个环节。如果不在一定的时间播种,或者把收获和施肥的次序颠倒,那么粮食种植就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

从社会角度看,科学、严谨、规范的程序有利于实现和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反之则会带来损害。我们的身边不乏不讲程序、不重程序的事情。为政者,如果能时时处处记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的道理,凡事遵循自然规律,严格按照程序办事,那么,加快发展,为民造福“则近道矣”。

【史例解读】

物有本末

墨子是中国先秦墨家学派创始人,中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科学家。

有一次公输盘给楚国制造云梯这种器械,制成后,要拿去攻打宋国。墨子听到后,就急急忙忙从鲁国动身,走了十天十夜,到达郢都,去见公输盘。

墨子见到公输盘后说:“北方有人欺侮我,我想借助您的力量杀掉他。”

公输盘不高兴了。

墨子说:“请让我奉送给您十金。”

公输盘说:“我是讲道义的人,绝不能平白无故杀人。”

墨子站起来,拜了两拜,说:“请让我说几句话。我在北方听说您造了云梯,要拿去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有的是土地,缺少的是民众,如今去杀害自己缺少的民众而争夺自己并不缺少的土地,不能说是聪明。宋国并没有罪而要去攻打它,不能说是仁爱。懂得这个道理,却不据理力争,不能说是忠诚。争论而达不到目的,不能说是坚强。自己说讲道义,杀少量人还懂得不合理,却要去杀众多的人,不能说是明白事理。”

比扁鹊医术高明的医生是谁?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说:“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说:“我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二哥治病,是在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扁鹊治病,是在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魏文王说:“你说得好极了。”

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数人均未能认识到这一点,等到错误造成了重大伤害才寻求弥补,有时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始终坚持自己的志向

王浚(206-286),字士治,弘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南)人。西晋著名军事家。官至抚军大将军。王浚博通典籍,姿容修美,只是不拘小节,不为乡邻所称。年长以后,幡然悔悟,毅然改变原来的处事风格,严格要求自己,变得通达事理,胸怀开阔。

历史之所以引人入胜,往往是由于其中人物非同寻常的言行和经历。王浚在还未得到任用而僻处家乡之时,在家中造房子,就表现出他的远大志向。据《晋书·王浚传》说,他“开门前路广数十步”(在宅院门前开辟了一条数十步宽的路),乡人不解,问:“你在家门口修这么宽的路有什么用?不是过分了吗?”王浚说:“以后成就事业了,仪仗扈从出入方便啊。”人们听了之后冷笑而去。

王浚对乡人的嘲笑并未表示出不快,他只是引述《史记》中的话:“陈胜不是说过‘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话吗?”以此来重申他的志向。

王浚的婚姻也颇具传奇色彩。凉州刺史徐邈的女儿才貌俱佳,贤淑有主见,一直没有遇到如意郎君,待字闺中。一次,徐邈在家中设宴款待宾客。他的女儿在内室观察,她指着一个人对母亲说:“就是他。”她遴选的如意夫君就是王浚。而当时王浚还只是一名地位低微的小吏。

王浚初为河东郡从事,为羊祜所赏识,转巴郡太守、广汉太守,有“惠政”。迁益州刺史,泰始八年(272),晋武帝司马炎谋攻东吴,经羊祜推荐,授王浚龙骧将军,监益、梁诸州军事。奉诏修建战舰,训练水师,做战争准备。史书说当时的“舟楫之盛,自古未有”。280年,王浚率军沿长江东下,开始伐吴之战。当年三月,王浚大军开进吴国都城建业(今南京),东吴政权宣告结束。王浚在平吴战役中立了大功,又升迁为抚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特进散骑常侍、后军将军。

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写道:“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说的就是王浚攻陷吴国都城的历史事实。

“大行不顾细谨。”做大事的人,不必在那些小节上浪费精力和时间,更不必在意别人的讥嘲与评价,尤其不要受那些目光短浅之人的风言风语的干扰,只是向着自己的目标不懈努力。

知敌之帅,料战争成败

田忌,生卒年不详,名忌,字期,又曰期思,封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南),故又称徐州子期。战国初期齐威王时的名将,后因和齐相邹忌不和奔楚国。

有一次楚王问田忌:“齐国和楚国交战,楚国如何才能取得胜利?”

田忌答道:“齐国如果派申孺为将,楚国出动5万人马,派上将军率领。齐国如果派田居为将,楚国就出动20万人马,派上将军率领。齐国如果派眄子为将,楚国将应该出动全国的兵马,由大王您亲自率领,我跟随相国上将军担任左司马,这样才能够使你幸免于难。”

没过多久,齐国和楚国爆发战争。齐国派申孺为将,率大军进攻楚国。楚国按照田忌的说法,出动5万人马,派上将军率领。战争开始不久,楚国就斩申孺首级而归,齐军大败。

齐王大怒,派眄子为将,率领大军大举进攻,楚国按照田忌的说法出动全国兵马,并由楚王亲自率领。田忌跟随相国上将军担任左右司马,全力以赴,楚军刚刚抵挡得住,双方打成平手。

楚王于是问:“先生为何很早就知道结果呢?”

田忌回答说:“我不过是十分了解齐国的将军而已。申孺傲慢自大,嫉贤妒能,因此必然失败。田居尊重贤者却轻视普通人,因此与他交战可能会一胜一负。而眄子不同,他既尊重贤者又爱护普通人,所以眄子带领的队伍必然会团结一致,这也正是楚国要全力对付的原因。”

贾诩能预知追敌时机

贾诩(147-224),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军事家、谋士。三国时期被称为毒士,鬼才,善用计谋,被称为三国最聪明的人之一。先在李傕帐中任谋士,后又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在宛城用他的计策打败了曹操,张绣兵败后他劝张绣随自己归降曹操。

当初,曹操征伐张绣时,围攻不久便领兵撤退。张绣想去追击,贾诩说:“不能去追击。”张绣不听,果然失败回来。贾诩说:“赶快再去追击,这次肯定能取胜。”张绣于是集合起散乱的士卒,再次去追击曹操,果然取胜了。胜利归来后张绣问贾诩:“第一次我用精兵追击曹操的退军,而您却说一定要失败。我撤退回来,第二次又以失败的士卒追击胜兵,您却说一定能取胜。两次的结果都像您说的那样,为什么两次都不合常理,却都应验了呢?”贾诩说:“这个容易解释。军事形势纷纭,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将军虽然善于用兵打仗,但不是曹操的对手。魏军刚刚撤退,曹操一定守在部队后面。你的追兵虽然精锐,但为将的既然不是对方的对手,士卒就不用说了,因此知道你一定会失败。曹操进攻你的时候并无失策,但还没有全力进攻就撤退了,一定是因为曹操后方出现了问题。曹操既已打败了你,一定会轻军快进,留下大将守在后面。留在后面的将领虽然勇敢,但不是你的对手。所以即使派失败之兵追击也能取胜。”张绣因此佩服贾诩的才能。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典句札记】

这一小段采用先果后因的顺序,主要讲的是自身的修养和所要做事情的那种由内而外、由小到大的层进关系:认知到诚意、正心、修身,修身后才能够齐家、平天下。

诚信是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所在,是社会发展的基石。

历史在不断前进,人类也在不断进步,这是不可抗拒的主流。但是,在前进的潮流下,也会产生不和谐的芜杂,比如诚信的缺失。处于后商业时代的人们,急于聚敛财富,一切唯钱是举,越出了基本的道德底线,欺诈造假、见利忘义、损人利己,这一切随处可见。它对社会所造成的伤害,我们感同身受。这不仅是一种倒退,更是人性的堕落。

《程氏遗书》中说:“学者不可以不诚,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其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这些道理,值得我们深加体味。

【史例解读】

用黑白豆检验修身

赵叔平,北宋人,自幼学习刻苦,天圣年间一举考中进士。他一生注意品德修养,乐善好施,受到世人好评。

赵叔平认为,人生一世应该多做善事,不做恶事。无论做善事,还是做恶事,都受思想支配。因此,他特别注重正心克己,不断清除私心杂念,使善心永远战胜恶意。

为了检验自己的善恶之心,赵叔平曾找来三个器物,用一个器物装黑豆,一个器物装白豆,中间的器物空着。头脑中若有一善念萌生,他就取一个白豆投入中间的空器物中,若有一点儿私念或恶意,就取一个黑豆投入中间的空器物中。到了晚间,再把空器物中的白豆和黑豆倒出来数一数,以检验一天中的善念和私心杂念各有多少。

第一天过去了,赵叔平数了数空器物中的白豆和黑豆,结果是黑豆多而白豆少。知道自己克己修养功夫还差得远。

第二天,赵叔平又数了数空器物中的白豆和黑豆,仍然是黑豆多而白豆少,但和第一天比起来,黑豆少了一个,白豆增加了一个。

第三天,仍然是黑豆多白豆少,但和第二天比起来,黑豆又少了一个,白豆又增加了一个。

过了一段时间,白豆和黑豆一样多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白豆多而黑豆少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空器物中只有白豆而无黑豆了。赵叔平的心中只有善意而无私心杂念了。

赵叔平就是这样严于克己,只要头脑中私心杂念一闪,就要立即去掉,永远使心地纯一为善,一辈子不做坏事。

正人先正身

封轨,字广度。北魏时渤海人。沉谨好学,博通经传。性格方直,为时论推重。官至征虏将军。

封轨与光禄大夫武邑孙惠蔚志同道合,相互见重,引为挚友。惠蔚经常赞叹封轨:“封先生对于经义,不只在于章句解说中有独特的见解,尤其能够把握宏旨脉络,统括思想,在这方面我不如他,差距很大啊。”

封轨自律严谨,节操高尚,仪容整洁,威仪堂堂。于是就有人说:“有知识的人大多不修边幅,您这个贤达之士为什么与众不同?”封轨听了笑着说:“修养高尚的人使自己的衣服帽子整洁端庄,目不斜视,行为庄重,这是应该的。为什么非要做出蓬头垢面的样子,才认为是贤德呢?”非议他的人听了之后,很感惭愧。

封轨深为尚书右仆射郭祚所了解。郭祚常对儿子郭景尚说:“封轨、高肇二人,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将来必然重用。我平生不轻易推荐人,而多次推荐这二位,不只是为国进贤,也是为了你们兄弟将来有榜样和依靠。”封轨以方直自业,高肇也以风概立名。尚书令高肇官拜司徒,高肇送迎往来,而封轨竟然从不往见。高肇四顾不见封轨,回到家后,自叹:“我一生自以为没有违越修养的原则,今日举措,不如封先生很多啊。”封轨以“务德慎言”作为修身之本,认为“奸回谗佞”是世间最大的祸患,因此著有《务德》《慎言》《远佞》《防奸》四篇戒铭,可惜其文字未能传载于典籍。

太和年间,封轨官拜著作佐郎,很快又升任尚书仪曹郎中,兼员外散骑常侍。封轨曾奉命出使高丽,高丽王云恃其偏远,借口卧病不愿亲自接受诏令。封轨正色诘责,喻以大义。高丽王云于是北面拜受诏书。此前,契丹掳掠边境居民六十多人,又被高丽掳掠东归。封轨发出公文声讨,高丽王云当即全部给以资费送回。有司奏称封轨远使绝域,不辱朝命,并使边境居民归来恢复生产,功宜加爵封赏。世宗下诏官升一级,转考功郎中,除本郡中正。渤海太守崔休调任吏部郎官,以其兄政绩考核事请托封轨。封轨说:“法者,天下之平,不可因旧交亲情而使之有所亏损。”崔休叹服其正直和坚持原则的精神。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典句札记】

此句把上处章节的话,按照先因后果的方法运用正写的顺序来叙述,也是讲通过认知从而修身,修身而后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致知”在儒家的道德观中,“物”是指“天下事物之理”,“格”的意思是穷尽。就是说我们要研究探求一切事物的规律,这叫格物。“致知”是指更深地发展我们的知识学问。对外界事物进行深入的认识,使我们对一切事物都能够明了,这叫“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还有另外一种解释,即指格除物欲的蒙蔽,推致自己的良知。唯有摒除物欲,我们才能使自己的心灵回归本真。

同类推荐
  • 山海雅韵

    山海雅韵

    从吴越文化的荟萃,到历代文人雅士的遗韵,金山的海派文脉源远流长,历久而弥新。数千年的人物风流,可制皇皇巨著,而薄薄一册解读的只是金山文化发展的脉络和其中一些刹那的闪烁。跟着本书去了解、熟悉金山的前世今生,比如:明长城“金山卫”砖刻与金山的故事、上海硕果仅存的最后一座渔村、妈祖文化在上海的发端演变……与此同时,可边读边走去看看:最具吴越文化交融特色的千年古镇枫泾、黄公望潜心绘制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的吕巷……放下书本,可以去尝美食、看农民画展、听金山故事……
  • 医疗保健与传统节日

    医疗保健与传统节日

    本书介绍了古代兵勇的有关内容。具体内容包括:春节的饮食与保健;元宵节的活动与饮食;清明节的习俗与疾病;端午节的医疗保健;中秋节饮食重时令等。
  • 海怪简史

    海怪简史

    《海怪简史》讲述中国古代海怪故事,全书分为外篇和内篇,外篇为来自底层的海怪,它们身上带着原始的野性,千百年来,它们的故事在民间秘密传递。内篇所记则不乏上古帝王苗裔、龙宫皂隶。可见,前者是“体制外”的海怪,后者是“体制内”的海怪,前者比后者可爱,故有此前后之序、内外之别。在当下,重新审视本民族关于海洋的本质追问,承续洪荒年代的奔放想象,无疑是告别平庸与浮泛的一条捷径,亦是物质年代的自救方式。
  • 中华民俗万年历(1930-2120)

    中华民俗万年历(1930-2120)

    本书采用世界通用公历和农历相对照,并用图表形式详细列出每年的年月日和二十四节气,简单明了;时限为1930—2120年,共190年,时间跨度大,查找方便,实用性强。本书在浩如烟海的中华传统民俗文化中进行了重新梳理和精选提炼,让包罗万象的传统文化更鲜活、更实用。并根据今天老百姓的实际生活需要,编写了涵盖面非常广的生活实用百科知识,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难题。本书包括天文历法、传统节日、生肖星座、民俗礼俗、民俗禁忌、民间传说、养生保健、居家风水、吉凶趋势等内容。本书编写体例简洁,语言通俗易懂,以契现代人的阅读口味,是老百姓居家必备的工具书。
  • 红巾军起义

    红巾军起义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红巾军起义》以清新的语言、扎实的史料,简明而不失其要地讲述了元朝末年张士诚和方国珍发动红巾起义的全过程,以及朱元璋参加红巾军并建立明朝的始末。
热门推荐
  • 侯门女先生之继母难当

    侯门女先生之继母难当

    她,韩莘菲,穿到寒门小户,寡母孤女,无奈之下,只好女继父业,去东平侯府做大小姐的西席女先生。岂料,无意之中,救得公主,机缘之下,获封郡主。作为细作,被皇后嫁给东平侯爷周士昭为继室。推荐一米的新文,《庶女贵妾》,为了生母,小小庶女的她,哄生父,斗嫡母,惊嫡姐,与众庶姐妹虚与委蛇…纵是贵妾,那也是独一无二的!请继续多多支持一米哦!他,周士昭,东平侯爷,冷冽高深,捉摸不透!主动请求赐婚。只是,承诺一双人的他,真的是莘菲的良人吗?看处于两方势力的夹缝中生存的莘菲,如何化被动为主动,智斗皇家,借力打力,取得祖母信任,收服婆母,联合妯娌,收拾妾侍,教养继子继女,玩转大昊王朝!
  • 迁魂换命

    迁魂换命

    只有一人灵魂的双胞胎。姐姐的男盆友爱上了妹妹,却左右了两人的生死!迷雾重重,最终能活下来的只有一个人!“我生下来是双胞胎,24岁时我妹妹死了,我成了我姐姐。”活下来的会是谁呢?
  • 天君套路深:爷要回农村

    天君套路深:爷要回农村

    本文古言+现言,女扮男装,1V1,甜宠文。墨熙染一朝穿越成婴孩,辛苦奋斗二十年,终于熬成人人敬仰的战神王爷。一道坑爹圣旨让她成了笑柄。他,世人眼中的天君,高不可攀。在她眼里,他腹黑,傲娇,无耻,不要脸。她追他,他傲娇不接受。她放弃,他却像狗皮膏药日夜缠着她。她为躲避“饿狼”逃之夭夭,他却算计她进入学院。一路打脸、虐渣,外加无下限秀恩爱。
  • 妈咪,你要爱爹地!

    妈咪,你要爱爹地!

    与慕少言离婚的第三十六天,许若妍很郁闷的被医生告知——她有宝宝了。仰头呈四十五度凝望天空,无语凝噎。她千方百计与他离婚,结束这段利益联姻,唯独漏算了这个意外宝宝的到来。******商场霸主,百花丛中的翩翩公子慕少言终于栽在一名充满神秘气息的女人裙下。为了她,不惜砸下百万名车豪宅,只为博得美人一笑。甚至不顾家人劝阻,一意孤横与家中未曾谋面的妻子离婚,只为与佳人双宿双飞。无奈阴沟里翻船,眨眼间百万名车豪宅已易主,美人芳踪无影。*****五岁大的两个宝宝睁着无辜的大眼,无视于眼前男人寒霜似的脸庞,朝着另一个气质高贵的美男欢呼,“爸爸!”慕少言瞪着两个豆丁大的小家伙,那张可爱无比的小脸完全是自己的缩小版,再瞧瞧那美男身边站着浅笑吟吟的女人。不禁恨恨的磨牙,很好!当年不但把他耍得团团转后跑了,还是带球跑了。再次相见,许若妍挽着好友的哥哥,笑眯眯地开口,“前夫,你好!”瞬间,某男表情千变万化。
  • 别害怕你所向往的生活

    别害怕你所向往的生活

    60万册畅销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作者、治愈系天后林特特新作。送给一直被生活怠慢的你:一直被生活怠慢的人,怎样才能让自己活得漂亮?故事中没有高帅富的成功,也没有白富美的幸福,更没有鸡血,有的只是普通人面对生活的勇气和智慧,助你和自己的心愿在一起,学会跨过自己这道坎儿,实现可操作的、你所向往的生活。那些你曾经害怕的、受辱的、拧巴的、困惑的和坚持的,都将成为你驾驭生活的资本和勇气。面对生活的怠慢,这些故事可以给你温暖,给你方法,给你盔甲和武器。
  • 建议改名都是假的

    建议改名都是假的

    第一次见面是在病房。刚过五岁生日不久的戴卿,百般不解。为什么?待了12个月的‘小哪吒’红红的,还皱巴巴的,像个小猴子。你是小太阳吗?有点丑,我不接受可以吗?第二次见面。妈妈骗人,小太阳没变白不过软软的有点可爱。她怎么这么爱笑?有什么好笑的?第三次没见上面听说,芹芹阿姨一家把字典都快翻烂了。还没取好名字。于是妈妈的提案被采纳了。小太阳的姐姐一块儿被改名了。舒窈晞吗?好像还不错,舒窈纠兮,白露未晞。你是我要的小太阳吗?第四次见面。舒窃晞?不是说叫舒窈晞?原来你真的是偷来的小太阳。作者脑洞清奇,有的时候可能有点像神奇的马丁。都是正常操作。
  • 正源略集

    正源略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历代碑铭

    历代碑铭

    文学乃是以语言为工具的、以感情来打动人的、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历代碑铭》中记载的这些凝聚着深邃而精湛智谋的碑铭,演出了一幕幕精彩绝伦的历史大片,绘制了一幅幅色彩绚丽的历史长卷。成为了人们至今仍津津乐道的历史绝唱。
  • 情殇之豪门爱恋

    情殇之豪门爱恋

    如同一具行尸走肉,浑浑噩噩的头脑还未完全清醒。昨天是她毕业的日子,她却被亲哥哥金文宇贩卖到了夜总会,成了妓女。莫名被夺去初夜,可她却不知道那个男人是谁!姓什么,叫什么,多高,多胖,只知道他有一张俊俏到自愧不如的脸。全身酸痛,毫无力气,金不瑶一个瘫软蹲坐在石阶上,脑海在不断回放昨夜那无休止的缠绵。欢爱,是让人兴奋的,可却是让金不瑶感到惧怕的。她不知道那一个晚上被要了多少次,只知道每一次长……
  • 知行合一王阳明,修身养性曾国藩

    知行合一王阳明,修身养性曾国藩

    本书集王阳明和曾国藩的精华于一炉,将他们立世、做人、修身密切相关的语录精华采撷,并配以通俗易懂的文字进行解释,辅以经典的古今中外事例论证。对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