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李嘉诚决定要将青洲英坭公司私有化。当时,在这个过程中,李嘉诚依然遵循舍小取大原则。李嘉诚收购的价格也比市场价格高出13%,从而让这场收购十分顺利。
1992年,李嘉诚又决定全面收购嘉宏国际,当时收购的价格是每股5.5港元,比其时价要高出32%。这样诱人的价格对那些股东来说无疑是天上掉馅饼。于是他们欣然接受,同意李嘉诚的收购。
李嘉诚这样做不但让小股东们得到了切实的收益,而且还让李嘉诚和股东实现了双赢。经过这一系列的收购之后,李嘉诚旗下的长实、和黄和港灯等上市公司的总市值上升至全港之首。
从李嘉诚的这些举措中都能看出,他是一个舍弃小利而赚取大利的商人。虽然商人以利为重,但是不能见利忘义。李嘉诚认为,做投资、生意不只是依靠精明的算计,更需要有良好的信誉。只有合适地照顾到对方的利益,在利益面前让三分,才能获得更多利益。那些只喜欢眼前利益、贪小便宜的投资人,最终失去的终归是大利益。因此,李嘉诚也曾告诫自己的儿子这样一句话:“如果可以赚到十分利益,那么只取九分,将一分让给对方,这样的投资才能越做越大,越来越长久。”而我们每个投资者也应该从李嘉诚身上学会这种舍小取大的本领。
一、投资要坚守利益均沾原则,才能赢得更多合作机遇
李嘉诚认为投资做生意就需要坚守利益均沾的原则,这样才能获得更多合作机遇。
很简单,举一个例子,如果你与他人合作,每次都让对方获得意想不到的利润,那么下次他还会找你合作,而且他们还会希望继续和你合作。如此一来,你就会有做不完的生意,利益也赚不完。而反之,如果你很在意小钱小利,不给对方一点利益,那么对方下次不可能再找你。由此你的生意也会越做越少,越做越窄,直到堵死自己的赚钱通道。
正因为有这样的眼光和胸怀,李嘉诚才被人们赞誉、追捧。如今我们来看,李嘉诚之所以能够成功,可能并不在于他有多么深厚的经济基础,或者有什么样的投资秘诀,重要的是他舍得小利润,懂得利益均沾的道理。
二、拿出部分利益给对方,才是最后的大赢家
1987年,九龙湾一块地皮面临拍卖,因为地理位置优越,因此很多地产商都决定来竞拍。这其中就包括李嘉诚和香港著名地产大亨胡应湘。李嘉诚早年曾结交胡应湘,而且两人有些交情。但在拍卖会上,两人却因为这块地皮而对抗叫价。
当时这块地皮的底价是2亿港元。从一开始,竞拍场面就很火爆,胡应湘最先喊出2.15亿港元。紧接着,很多地产商纷纷加价,当竞标达到2.6亿港元的时候,李嘉诚喊出了3亿港元的价格。胡应湘也并非平庸之辈,他沉着应对,又叫出3.55亿港元的高价。很多地产界的大亨也都纷纷加价,竞拍价格不断升高。
就在人们在为拍卖而叫板的时候,李嘉诚身边的得力助手周年茂悄悄地来到胡应湘助手的身边,对他说了一番话。随后,胡应湘居然退出了竞标场地,不再应价。就在竞拍场面十分激烈的时候,李嘉诚突然报出了4.95亿港元的天价,令当时在场的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最终,李嘉诚获得了这块地皮的拥有权。然而,令人惊叹的是,李嘉诚随后宣布,这块地皮是自己和胡应湘一起所得。原来,这才是胡应湘为什么会“乖乖”退出竞标的原因。虽然李嘉诚决定和胡应湘共享利益,但终归李嘉诚获益最大。
在这个过程中,李嘉诚只是拿出了一部分利益给胡应湘,让他放弃和自己继续叫价。这一招不但给李嘉诚在竞标中创造了很大的回旋余地,而且最终也帮助李嘉诚成功拿到地皮。因此,在生意场上,有时候表面看起来并不占优势的事情,对自己以后的投资和发展都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李嘉诚投资经
俗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在生意场中也是一样的道理。李嘉诚告诉我们,作为一个投资者、商人,一定要懂得利益共享,否则会很容易失去合作、失去投资机遇。舍得让出一部分利给对方,不但能够赢得对方支持,还能获得商界赞誉,给自己留下美名。如此一来,就能将投资做大,做得更长远。
以退为进,看似让利实则赢利
投资要从大处着眼,不要只顾自己眼前利益,更不要斤斤计较,如果对方无利可图,那么自己也将无利,只有舍得让利才能让自己获得最后的大利。
——李嘉诚
曾经有人问李嘉诚,从商六十余载,最令自己感到有成就的投资和交易是什么。当时,李嘉诚的回答是在20世纪70年代成功获得香港地铁公司位于中环的一块地皮的事情。这个过程充分运用了李嘉诚的投资策略和以退为进的方式。
中环是香港最繁华的地方,可以说是集政治、经济、文化等为一体的地域。这里有享誉香港的金融街,还有很多政府部门,也有人们十分欣赏的很多文物建筑。所以,中环成为众多地产商心目中的宝地。1975年,香港地铁公司成立,这也预示着随着香港的繁荣,中环的发展将更加有前景。因此,李嘉诚从这一刻起就一直密切关注着地铁的信息。
果然1977年,香港地铁公司开始发出招标信息,计划原址拆迁后重新建造一些物业和建筑。这个计划令当时香港30多个房地产大亨都为之一振,也包括李嘉诚。他们早已对这个项目充满期待,尤其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地产公司。该公司当时被认为是最为有实力来夺得这次竞标的企业。
李嘉诚当时的想法是,一旦竞得了这块地皮,不但会为公司带来丰厚的利润,还能让长实的声誉得到提升。因此,李嘉诚决定破釜沉舟,投入到这块地皮的争夺战中。
然而当时的长实与这些地产商相比实在是十分卑微,不但实力不足,而且声誉也不响亮。李嘉诚为了赢得竞标进行了周密的调查,他发现地铁公司是以高利息的贷款来支付相关费用的,而且地铁公司内部也出现了很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因此,现在急需现金回流来偿还高额的贷款。而这也是为什么地铁公司会在这时想以这个计划来获得更多的利润。
当时,李嘉诚了解到这个情况之后,虽然认为自己实力不足,但还是愿意冒险一试。于是他紧急筹备大量资金,并且不断与地铁公司方面洽谈。最终李嘉诚向地铁公司呈交了一份详细的提议。
提议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满足地铁公司急需的大量现金,长实提供所有的建设费用。商厦建成售出之后,利益由地铁公司和长实共同分享,其中地铁公司51%,长实49%;一旦商厦出售与预期计划的金额不符,所有的亏损由长实承担。
这份提议对香港地铁公司来说,无疑是一根救命稻草。而且李嘉诚在提议中打破了彼此分半获利的惯例,主动让出了1%的利益给地铁公司。同时长实还能解决当前地铁公司急需的大量现金。于是,地铁公司很快就签订了这份协约。
这次投标的成功足以让李嘉诚和他的长实在香港一战成名,成为华人的骄傲。
当然,从李嘉诚的角度来说,这次竞标自己是付出了较大代价的。首先,自己为了筹集大量现金付出了很大代价;其次,让出了1%的利益给对方。虽然代价巨大,但是李嘉诚的收获颇丰,他轻而易举获得了中环地皮,成为了地产大亨,令长实名声大噪,为日后赚取高额利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所以,看似让利的行为,在李嘉诚的计划中,实则是赢利的体现。这也是李嘉诚以退为进的典型投资案例。这也给了我们每个投资者一个新启示:不要在乎眼前的小利,在合适的时候,能退则退,厚积薄发,才能获得大利。那么具体的方式是什么呢?
一、投资要从大处着眼,退进可变换
在李嘉诚的创业历程中,他曾经做过很多以退为进的事情。比如有一次李嘉诚与汇丰银行合作竞得一块地皮的秘诀就是让利给银行,自己看似是退,实则是赚取大利。难怪“李超人”曾说:“投资要从大处着眼,不要只顾自己眼前的利益,更不要去斤斤计较,如果对方无利可图,那么自己也将无利,只有舍得让利才能让自己获得最后的大利。”
1978年9月,李嘉诚帮助包玉刚收购怡和系管理的九龙仓时,也是以这样的做法成功的。最初李嘉诚是想要收购九龙仓的。但当时包玉刚的船运业即将向港口业发展。因此李嘉诚就做了“退让”计划,将九龙仓让给了包玉刚。而包玉刚当然也没有“亏待”李嘉诚。他不但让李嘉诚净得了一大笔资金,还在以后多次帮助和记在投资、交易中获得成功。因此,从这一点来说,李嘉诚着实没有亏损,而是大赚了。
所以,投资需要从大处着眼,眼前的退让,可能会让你有所“亏损”,但是这种退让也着实是为日后的收获留出余地。真正能够得到大利的人,往往是那些甘愿在幕后,用退让获得声誉的人。
二、吃点亏,往往能够得到更多合作的机会
李嘉诚在投资中从不为了当前利益而不顾一切,甚至有时候,李嘉诚甘愿放弃某些利益。而按照他的话来说就是吃点亏没什么,日后会有更多合作的大好机遇。李嘉诚的这种道理也不是常人一朝一夕就能体会的。想要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个道理,且来看一个简单的商业寓言故事。
有一个年轻人向一位商圣请教如何成功的方法。商圣拿出了三块大小不一的蛋糕放在年轻人面前对他说:“如果每一块蛋糕都代表一定程度的财富,你选择哪块?”年轻人迅速地拿起最大的那块蛋糕。这时,商圣笑着对年轻人说:“好的,那请吧。”于是,年轻人便拿起这块最大的蛋糕来吃。这时商圣却吃起了最小的蛋糕。没多久,商圣就吃完了小蛋糕,然后又拿起剩下的最后一块蛋糕吃。这时,年轻人终于明白了商圣的意思。原来商圣吃的蛋糕虽然没有年轻人的大,但最终却比年轻人吃得多。如果每块蛋糕都是一定程度的财富,那么商圣最终得到的财富将远远超过年轻人。
这个故事无疑与李嘉诚的那种以退为进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也告诉我们,想要取得投资成功,就要学会放弃,只有放弃眼前的小利,才能得到更多的大利。
李嘉诚投资经
在投资中,很多人的目光只是停留在眼前的利益上,不管做什么都不舍得让出小利。事实上,如果真的这样,那么也会失去长远的利益。而李嘉诚告诉我们,只有舍得让利,才能获得大利。有时候,看似是让利,但其实是投资者为自己继续获得更多利益和更多支持合作的体现和准备。
避实就虚,迂回之中取得战果
我的投资看上去是直接出击,但其实我很害怕碰到坚石,所以我不会拿鸡蛋去砸石头。
——李嘉诚
纵观李嘉诚的投资路线,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样一个词语:避实就虚。没错,他的很多成功投资都是按照这个方法来迂回投资,获得胜利的。比如,他在塑胶花做到一定规模时,敢于放弃塑胶花,投身到当时人人厌弃的地产行业,而几年之后却成为了香港地产大亨。
再比如,在香港地产发展到火热程度时,他又看好了内地市场,于是斥资在内地多个城市兴建楼盘、大厦、公寓、酒店等。当内地的房地产又火热起来时,李嘉诚又投资众多科技、娱乐产业,带动了一系列的文化发展。而在2013年,当所有人都在投资内地楼市时,他却又抛售内地房产,转而投资海外市场,大量收购破产企业、公共事业设施、房产等。也许,你永远猜不透李嘉诚下一步的投资打算是什么。但我们知道的是他永远在赚钱。而这其中,我们不得不说的,就是他避实就虚的迂回投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