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五先生早年家境尚可,只是他的大哥十九岁考中秀才,两个月后却暴病去世。一位算命先生说,王家十世未出读书人,此番又出现这等事情,看来王家子弟不宜读书。受此影响,王云五只念几年私塾,父亲不再让他读书,而让他白天学徒,晚上去夜校学一点英文,未来应付从商需要。没想到王云五天生是读书种子,勤奋好学,进步极快,到十八岁时,英文程度已经非常好,被英国人办的同文馆聘为教生,类似于助教;十九岁时,被中国新公学聘为英文教师。由于做教师收入很高,父亲也不再干预王云五之学习与工作。
此时王云五打算边工作边学习,然后出国留学,没想到他二十岁时,二哥又不幸去世,家中只剩下他一个男孩。父母渐老,王云五不忍心再离开家,只有选择自学之路。而他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就是钻图书馆。他回忆,自己最早接触图书馆是在十六岁,他做同文馆教生时,准许读英国老师的私人藏书,读到许多原版名著,从此深深地爱上图书馆生活。一九二四年,在他担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期间,东方图书馆落成,他出任馆长,他说这是一生中,最让他感到荣耀的事情。直到晚年他还叹道:“真想不到后来我竟成为全国最大之私家图书馆主持人。”但是,一九三二年“一·二八”事变爆发,日本人将东方图书馆炸毁。王云五痛心疾首,第二年就提出建立“复兴东方图书馆基金”计划,成立五人委员会:胡适,蔡元培,陈辉德,张元济,王云五。到一九三七年,新藏书又达到三十余万种。
另外,王云五私人藏书也很多,在上海曾经达到八万余册。一九四九年离开大陆,藏书尽失,最让他晚年惋惜。后来他在台湾藏书也达到四万余册,建有三个书房:外书斋、内书斋和疏散书斋。一九七〇年,王云五在台北成立“云五图书馆基金会”,自己拿出一百万元新台币,买了一所房子,将藏书全部放入,对公众开放。他还留下遗嘱,待去世后,将现住所也为云五图书馆所用。
一九七七年,王云五九十大寿。他在台湾声望极高,蒋经国亲自为他祝寿。王云五登报声明,诸方其他贺礼一概不收,只收取为云五图书馆捐赠的图书。一时被台湾各界引为美谈,赠书故事极多。比如蒋纬国写上贺寿信,并赠书十二册,信中写道:“岫老世伯大人赐鉴:夏日宣丽,河山生辉。每念硕德博学,不胜敬慕。阅报载,月之十六日欣逢世伯大人九秩大寿,岳军伯等筹办祝寿茶会,为仰赋大人节约简朴,勤学励修,教人诲勉之一贯风范,仅欢迎赠书,用供‘云五图书馆’公开阅览。近日友好相见,尝以此事相谈,不仅以大人之道德文章,做人处世,引为典范,受益良深;尤以近年来蒙指导《中国历代战争史》之修订,嘉惠后学,永存史页。际此佳辰,仅以至诚,恭祝: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学问济世,德业共仰。敬此奉上拙作(十二)册,谨请教正,专此,恭祝寿安晚蒋纬国敬启民国六十六年七月十六日。”
再如苏雪林赠书一册,写上贺信,无标点,雅趣极多,请读者试标点赏阅:“岫庐前辈先生阁下敬肃者久违杖履时仰松柯阅报本月十六日为先生九秩寿辰当卫武纳训之际值伏生传经之年鲁国灵光举国共望艺林尊宿环宇同钦大雅扶轮延文化之命脉等身著述不朽于立言诚为历史少有之奇人百世难逢之人瑞庆云遥睇喜抃无穷祗以道阻且长未克抠衣升堂奉觞上寿欲具菲仪以当芹献又闻不受礼品惟书籍等类则例外兹奉新出版自选集一册为先生所办图书馆增沧海之一粟此后若再右拙作梓行自当源源奉呈并祈指正专肃恭叩松龄千春福安百倍后学苏雪林拜贺七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