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10900000006

第6章 导论(5)

在《文化的定位》中,霍米·巴巴提出了二元对立之外的知识与抗拒的“第三空间”——“既非这个也非那个(自我或他者),而是之外的某物”,即一个被书写出来的模糊混杂的空间,从而揭示穿越种族差异、阶级差异和文化传统差异的文化认同的“阈限”(liminal/liminality)。霍米·巴巴指出,第三空间通过“确保文化的意义和象征手段没有原始的统一或固定性,使民族性、社群利益或文化价值的主体和集体经验得以被协商”(注:Bhabha,H.K.The Location of Culture.New York:Routledge,1994.p.37.)。

事实上,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是由“杂糅性”(hybridity)策略开辟出来的一块协商的空间。霍米·巴巴将杂糅性这个带有贬义性质的生物术语引入文化研究领域,并用于描述在政治对立或不平等的状况中文化权威的建构。他这样阐述杂糅的意义:“殖民杂糅不是一个发生学问题,也不是两个不同文化之间身份的问题,后者作为一个文化相对主义的问题重新加以解决。杂糅是一个殖民再现和个体化的问题(problematic),它颠倒了殖民主义否定的后果,使他者‘被否定’的知识进入支配话语,并离间了它的权威的基础——它的肯定的法则。”(注:Bhabha,H.K.The Location of Culture.New York:Routledge,1994.p.114.)换言之,杂糅既是殖民话语生产的符号,同时又构成对殖民话语的颠覆。霍米·巴巴认为多种文化彼此混杂,并在跨越文化疆界的过程中迸发新生的意义。通过这种混杂化的文化差异的协商,松动了文化本质主义的霸权,解构文化“本源”迷思;在殖民意识中发现、撕开裂缝,挑战殖民话语中的自我/他者、东方/西方、中心/边缘的严格分野,进而颠覆文化民族主义者对种族、血缘和语言“纯正”的盲目坚持,以对抗本质主义的偏见,挑战整体性的西方文化霸权话语。

在身份建构的问题上,传统的文化身份观带有本质主义色彩的固定认同,即自我在某一特定的传统与地理环境下被赋予一种固定不变的身份和属性。后殖民话语拒绝这种始源性的固定的民族文化身份认同,这也成为少数族裔打破主流社会强加在他们身上的文化刻板形象的理论依据。霍米·巴巴本人亦质疑在二元对立的意识形态框架下带有拜物教性质的身份认同。他提出,今日文化的定位不再来自传统的纯正核心,而在不同文明接触的边缘处和疆界处有一种富有新意的、“居间”(in-between)的、杂糅的身份正在形成;所有流散的族裔(包括身处多元文化社会中的移民)只能处于一个“文化之间”的世界,即第三空间,在矛盾的冲突和传统中创造自己的身份认同。霍米·巴巴在这里旨在张扬一种少数族裔的独特的文化视角,因为“最真的眼睛也许属于移民的双重视角(double vision)”,“民族”文化“越来越从被剥夺的少数族裔的视角生产出来”(注:Bhabha,H.K.The Location of Culture.New York:Routledge,1994.p.68.)。换言之,当一个人属于不同的文化,能够运用多种语言的时候,就不会被囚禁在一种语言、一种文化里,而是跟它们保持一定距离,去审视这些问题。这种距离感使得他能够将语言和文化看作一个整体,超越它们各自的文化束缚。总之,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和杂糅策略给遭遇身份建构难题的第三世界的子民和寄居在欧美国家的少数族裔带来了启示。

(六)斯图亚特·霍尔的后殖民研究对文化身份的阐释发挥

斯图亚特·霍尔(Stuart Hall)是英国伯明翰学派的创建者、思想集大成者;也是当下最活跃的“公众知识分子”以及最负盛名的后殖民理论思想家。在霍尔从事学术研究40多年的时间中,他充分利用所掌握的各种思想和理论,以当时英国所处时代的语境为切入点和起始点,把“文化霸权”和“接合理论”充分用于其理论的建构中,为我们认识霍尔的思想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地图。总体上讲,霍尔的思想可以被划分为两个重要的阶段,前一阶段主要是围绕伯明翰学派的理论和实践建构。后一阶段霍尔特别关注其文化身份、表征差异、他者等主题,这与当时国际国内的大环境有密切关系。因为20世纪80年代是作为后结构理论、后福特主义、后殖民理论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时刻,霍尔以其自身的文化身份为思考问题的主体性认知视角,把“他者”理论纳入其思想建构之中,为我们深刻诠释“他者”理论内涵以及为它与表征差异的关系提供了认识版图。对霍尔而言,他其实从走出加勒比海和牙买加的那个时刻开始,就一直在双重身份和被“他者”的景观中来回穿梭,不断地转换其身份和角色。所以,斯图亚特·霍尔对身份问题、“他者”理论的思考既是亲历者,又是见证者,还是代言人,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和可行性。在当下的文学与文化理论研究中,他的很多与后殖民问题相关的著述被纷纷收录到各种理论书籍和教材之中,霍尔被视为与法农、萨义德、斯皮瓦克和霍米·巴巴等学者齐名的世界级的后殖民理论大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他站在学术的最前沿,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身份为思考问题的小语境,以后殖民理论为大语境,从现代性出发,使“他者”理论的内涵不断丰富,从现代社会延伸到后现代社会。他通过表征理论和表征差异把身份、族性、种族、主体性、表征、霸权、话语权、差异的政治、接合的政治、表征的政治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纳入“他者”理论和“他者”景观之中,为我们深入、透彻思考“他者”理论注入了新的内涵。就表征的内核来看,霍尔认为,“在文化中的意义过程的核心,存在着两个相关的‘表征系统’。通过在各种事物(人、物、事、抽象观念等)与我们的概念系统、概念图之间建构一系列相似性或一系列等价物,第一个系统使我们能赋予世界以意义。第二个系统依靠的是在我们的概念图与一系列类符号之间建构一系列相似性,这些符号被安排和组织到代表或表征那些概念的各种语言中。各种事物、概念和符号间的关系是语言中意义产生的实质之所在,而将这三个要素连接起来的过程就是我们称为‘表征’的东西”(注:Hall,Stuart.Represention:Cultural Representation and Signifying Practice.Sage Publications Ltd.,1997.p.19.)。所以,从本质上讲,我们思考“他者”就是思考“他者”背后所蕴含的表征差异的“意义”。“在表征中,一种差异似乎吸引着其他差异合起来就构成一个他者的‘景观’。”(注:Hall,Stuart.Represention:Cultural Representation and Signifying Practice.Sage Publications Ltd.,1997.pp.231~232.)这种认识充分展示出“他者”理论与表征差异两者之间密切的关系,应该是一种有机的统一体。

在“表征差异”中所体现的“他者”是霍尔思考族裔散居文化身份认同理论时最耀眼的主题词,身份认同的差异性使文化表征在现实实践和表意实践中的“意义”变得更加灵活,更加具有弹性。具体来讲,“表征差异”指的是“一个”中的“许多”,拒绝僵硬地把多元的族群分割为截然分开的二元对立的统一体。身份认同的差异性完全打破了传统的二元对立和简单的对与错关系。不再回避黑人的身体、黑人的肤色、黑人的文化、价值和信仰,通过致力于黑人性(Blackness)的文化表征。这种策略性认识和思考是通向表征差异中“反表征”的具体体现,也是通向“表征的政治”的必由之路,是一种夺取表征差异所赋予的“意义”的永无休止的斗争和斗争场域;最终形成一种在“表征差异”影响下的“新世界文化在场”的格局,这种在场充分认识并肯定族裔散居文化身份认同的“多元性”“混杂性”“差异性”以及“再接合性”。

霍尔以其独特的身份体验在借鉴前人对“他者”研究的基础之上对族裔散居文化身份进行创新性的探讨,他把身份认同从“共性”和“统一性”的基本框架中解脱出来,走向差异性、非本质性、动态性等多元的文化表征。这一族裔散居文化认同与西方主流世界通过权力话语和表征实践掩盖和消解少数族裔的文化身份认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对照,在霍尔的整个理论体系中变得更加有价值和意义,也给少数族裔文学的发展和研究注入更多的活力。在霍尔文化表征中占据重要位置的“族裔散居文化身份论”为我们认识和关注少数族裔文学中的“身份认同”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认识维度和新的理论视角,进一步加深了我们思考后殖民文学的意指实践指向和意义指涉。

综上所述,福柯的权力运作机制和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为揭示西方列强国家推行文化帝国主义、文化殖民主义的伎俩和本质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法农、德里达、斯皮瓦克分别从心理学、解构主义等角度揭示了殖民地文化如何造成后殖民主体的分裂以及西方逻各斯中心主义赖以生存的逻辑,包括其政治制度和语言结构,为批判西方中心主义、文化霸权主义、种族压迫和后殖民主体的身份问题提供了理论启示与思考。萨义德打破东西方非此即彼的对立冲突模式,坚持反本质主义的基本立场,消解“西方中心主义”的一元思维,倡导一种多元共存的文化身份观,为文化身份研究提供广阔的思路与视野。还有霍米·巴巴引入了主要来源于弗洛伊德、拉康和法农的精神分析法和取意于德里达的“书写”模式阐述了认同不是一个确定的、现在的位置的简单认同,而总是既双重又分裂的;身份正如书写一样可以反复但不可能完全重合,没有什么可以充当它的中心,一切带有本质性的归属都难以成立,同时也清楚地说明了一切固定的集合和霸权的不可能性。霍尔将表征理论贯穿于其对文化身份的研究中,通过研究表征在文化身份认同中的运作方式来解释文化身份的形成过程,分析占据统治地位的民族是如何试图运用表征策略将有色人种变为被排斥在它们自身之外的“他者”的。与此同时,霍尔从表征内部入手,也在不懈地寻求争夺意义的策略。总之,他们深奥、新颖的理论给面临文化认同问题和身份困惑问题的人们和关注及研究身份问题的学者带来了启示和解决的策略。

第四节 后殖民语境下的流散与文化身份

当今世界,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带来更为广泛的移居行为,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全球性的流散现象。伴随这一现象的涌现,文学领域的流散写作应运而生,一大批自愿或被迫放逐的作家便自觉地借助文学媒介来表达自己无根漂浮的生命体验,以其独有的文学特质构筑了当今世界文学一大景观,并呈现出异军突起之势,日益受到全球学界的关注。近年来,有流散背景的作家纷纷捧回的文学领域的最高奖项——诺贝尔文学奖充分体现了全球对当代方兴未艾的流散写作表示了极为浓郁的兴趣。

与传统作家不同,流散作家在跨界生命体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身的跨界优势,积极跨越传统意义上种族、国家、语言和文化界限,在进行创作时自觉地将故国文化与移居国的文化相结合,从而使其文本呈现一种多元杂交的新文化景观。这种新文化给予流散文学旺盛的生命力,给予世界文学新鲜的血液,使文学创作得以不断地传承、发展和创新。就像在流散书写中充满了两种异质文化相互对抗又相互渗透的张力一样,流散作家也体验着两种文化冲突所带来身份归属统一性的分裂。因为他们遭遇三重困境:离开了故土、进入陌生的语言、处于文化与自身不同的人群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身份认同的危机,如身份缺失、文化疏离感、深度精神挫伤等。

同类推荐
  • 像时光一样漫长

    像时光一样漫长

    《像时光一样漫长》作者吴明泉的文字里,可以看到很多矛盾:低与高的矛盾,低姿态的叙述和目光向上的注视;冷与热的矛盾,调子的冷静和情感的温暖;简与繁的矛盾,简朴的文字和丰富的意味。所以,读这些文字,一定会让你心中涌过一股复杂的滋味,看到幽暗中的一丝光,感受到简单中的一种力量。
  • 敝帚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敝帚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内容主要概况:春风沉醉的晚上、采石矶、血泪、逃走、烟影、西溪的晴雨、海上、远一程, 再远一程、沧州日记、杭州的八月、北平的四季。
  • 无用是书生

    无用是书生

    《无用是书生》选取历史上的一群特殊知识分子,意在通过对他们人生命运的解剖,探求其悲剧原因中有多少是种必然,多少只是偶然,多少原本可以避免,并以此照见我们今天的立身处世。近20位历史上的文人,大体每人一篇——既非人物小传,也非名人逸事传奇,而是一个齐整的散文系列,作品每每从独特的角度切入,紧扣人物一生中重要的“点”进行叙述、铺陈、议论,读罢可思、可感、可叹。《无用是书生》由诸荣会编著。
  • 将军的故事:丘东平作品精选

    将军的故事:丘东平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这正如泰戈尔在谈到文学与我们人类未来的关系时所说:“用文学去点燃未来的万家灯火。”
  • 我读:我想和你一起虚度时光

    我读:我想和你一起虚度时光

    《我读:我想和你一起虚度时光》是由梁文道主讲的书评集。用理性、简洁、直白的方式带领读者领略好书的神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作者、写作背景、内容分析等角度,多侧面呈现一本书的精妙!主讲人梁文道品味独到,是广为人知的“说书人”,他兴趣广泛、涉猎颇广,每一本书都经过自己的揣摩、消化吸收,最后形成了真实而中肯的评论,沉稳客观地把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与你私享,让你领略读书的美好,在独处时亦不会孤寂,获得心灵的慰藉。
热门推荐
  • 妖孽帝尊:强宠杀手特工

    妖孽帝尊:强宠杀手特工

    她28世纪杀手女王,意外掉落涯底,砸醒了沉睡九千年的绝世美男。亿万年前,娘亲,你眼睛里有鼻屎!快抠抠。熙夜,就算天崩地裂宇宙尽毁万物即灭,永生永世也无法消除我对你的恨若可以,本尊宁颠浩瀚,也不愿伤你一毫女主:爱财腹黑,冷酷绝情,爱恨分明,强迫症式护短。行世亦正亦邪。为人唯亲则强,唯友则义,唯爱则重。男主:腹黑果决,手辣阴狠,对世无情。却唯独对女主情深似海,亘古不变。情隐于心不善表达,让人揪心的魅力男人。这是一本由爱情、亲情、友情与仇恨编织成的层层千丝网的故事,最后又将结成怎样的千千结呢?
  • 相和歌辞·婕妤怨

    相和歌辞·婕妤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豪门霸少:老婆别太拽

    豪门霸少:老婆别太拽

    冷旭尧看着床上躺着的一双人,心中的怒火达到了顶点,“穆念微,你说回来有重要的话要告诉我,就是要告诉我,你给我戴了绿帽子?”穆念微在冷旭尧的怒吼声中,醒了过来,迷茫地看着眼前犹如怒化的狮子般的冷旭尧。不明白冷旭尧这怒火来自哪里。直到顺着冷旭尧的目光,穆念微往自己身边看去,居然有一个男人跟自己同躺在一张床上。穆念微下意识往自己身上摸索,惊觉自己身上未着寸缕。“旭尧,你听我说~我~我不知道怎么会这样。你听我解释!”“解释?都让我捉奸在床了,还解释什么?穆念微,你真让我恶心。”冷旭尧甩开了穆念微的手,转身就走。“旭尧,你别走,听我说···”穆念微顾不得会走光,赶紧伸手去拦冷旭尧。“别碰我,我嫌脏。”
  • 带上包子闯关东

    带上包子闯关东

    一觉醒来,她由城里的女学生变成了地主家聋哑小媳妇;三年的记忆丢失,反倒是多了个“傻”丈夫和一对刚出生的儿女。婆婆不疼,小姑不爱,还摊上了一个禽兽不如的公公……还好,她是装聋作哑,他是装傻充愣,就连两个小包子也是又聪明又懂事!师兄出卖,妯娌欺负,公公不轨;还有个留洋归来的女人抢她男人?人不欺我,我不欺人;人要欺我,我灭了你!生逢乱世,军阀抢劫,家生内鬼;又逢灾荒,家涂四壁……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咱们拖家带口闯关东!地主欺负,小惩大诫;胡子打劫,谢谢送财;军阀骚扰,滚走不送;看虎妮如何带着男人包子,乱世中在长白山下开创一片平静的乐土!★★【情景一】:晚上,男人搂着她,两人暧昧的躺在被窝里:“媳妇,听你的话,俺今年种了好几亩的地瓜!”“媳妇,俺跟你保证,俺跟那个清荷没啥关系,俺也不知道她为啥粘着俺!”“媳妇……哎,你明明听不见,俺为啥就是想跟你说话呢?”尼玛,谁说我是聋子了!你说就说,手能不能给我老实点?怎么白天看着那么正经,晚上怎么就变成了个流氓了?【情景二】:刚到东北,先遇上了胡子:“此树是我栽,此路是我开!”“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大哥,这个已经过时了!”儿子乖巧地接了一句。女人摇着手里枪,“正好我们闯关东没有钱,你给我们借点?”【情景三】:一排穿着军装,带着军帽的土兵来到虎妮家小院:“虎……虎妮,俺……俺们团长看……看上你……了,要娶你当……当四姨太!”话落,园子里的男人拿着镐头就出来了:“什么,想娶俺家女人,先问问俺的镐头!”“孩儿她爹,俺跟你说过多少次要文明!上次团长他们来送给咱们的枪和子弹不是还在吗?”“孩儿她娘,你说是他们上次还抢东西时被你抢下来的抢?”“没错,这次记得要先把保险栓给打开哈,射的准点,我和孩子等你忙完了吃饭!”男人取来枪一看,哪里还有那群土兵的身影?(男女主干净,放心跳坑,竹子接着!本文由真实故事改编,仅以此文,献给我的外曾祖母,一个带着全家闯关东的山东女人!)推荐:《非常俏果农》楼观台:农女发家正能量,科技种田,智斗亲戚,顺便个拐帅哥做上门女婿!【情景】男人一身戎装,身边带着一位美娇娘:“果果,爹爹回来了!”“叔叔,你找我爹爹吗?我爹爹已经死了哇!”“什么?我明明还活着呢!你身上可是流得我的骨血!”
  • 品读李叔同的人生智慧

    品读李叔同的人生智慧

    他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是宗教泰斗,更是博古通今的国学大师。通过他,人们可以看到一个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和文学于一身的全才,更能找到获得智慧人生的航向,他就是李叔同,法号弘一大师。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是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国际上声誉甚高的知名人士,也是温暖人生的智慧之光。弘一大师一生风雨历程,其人如历史,其言如溪潺。其品格、处世之道、为人之道、学习之道、人生态度等,皆是智慧的光芒,能让我们与幸福相近,与成功携手。
  • 君倾世:冷面鬼医

    君倾世:冷面鬼医

    现代的天才医生和天才暗杀者,竟然返老还童的穿越到玄幻世界!她是一双妙手医白骨神出鬼没的鬼医,是一个性格冷漠,美艳无双且实力强大的天才少女;遇到了一个同样冷漠强大内心却无比纯情稚拙,因凶狠残忍的名声而被所有人们所惧怕的修罗。偶然的相遇,修罗却不再是修罗。他被少女吸引,笨拙的靠近,喜欢,想要占有而不自知。而她扬起明媚的脸坚定的说,“我只属于我自己,我只要自由。”
  • 皇后你别逃

    皇后你别逃

    依依望着镜子里的自己,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任谁一醒来发现自己突然借用了别人的身体,多出了一段不属于自己的记忆,都是无法以平常心待之的。前一刻,刚进入全息游戏《仙魔世界》的传送阵准备去往魔神殿,下一刻醒来却成了高氏秀容,宝亲王爱新觉罗弘历的使女。
  • 巅峰

    巅峰

    何少华刚升任公司董事长,就遇到了一系列管理危机:产品广告涉嫌虚假宣传、关键生产技术被竞争对手剽窃、企业资金链面临断裂……原来这一切都是别人设下的圈套。公司二号人物为了谋位,处处使绊,恨不得将其置于死地而后快。在危机四伏中何少华对外见招拆招,利用“内鬼”将异常风险转嫁给了竞争对手;对内打破原有管理模式,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就在他一步步杀出重围、绝处逢生时,没想到又遭人诬陷……巅峰就在前面,人人都想登上去,然而,故事往往不在顶峰之上,而是在攀登的途中……
  • 管理越简单越好IV

    管理越简单越好IV

    一句话,简单,是效率、速度、高度和质量的代名词。管理大师杰克·韦尔奇对管理的理解是“越少越好”。他对“管理者”重新进行了定义:过去的管理者是“经理”,表现为控制者、干预者、约束者和阻挡者。现在的管理者应该是“领导”,表现为解放者、协助者、激励者和教导者。韦尔奇的“不去管理”,并非认为管理者可以自由放任,而是强调不要陷入过度的管理之中。
  • 王国维:一个人的书房

    王国维:一个人的书房

    王国维是中国著名历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新学术开拓者、连接中西美学的大家。他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领域成就卓著。他博学强识,并世所稀,品行峻洁,如芳兰贞石,令人久敬不衰。《王国维:一个人的书房》收录的就是他的自述文、交游文、散记,以及为各类古籍和甲骨考据著述写的序跋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