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82100000007

第7章 千年军事强国(1)

拜占廷的军区制

拜占廷军区制又称塞姆制,是7至12世纪在拜占廷帝国境内推行的一种军事和行政制度,即按军区、师、团、营等军队序列管理帝国各级行政区域。这种军政兼容、兵农合一的制度促进了拜占廷农兵阶层的形成和发展,对加强拜占廷国防力量,稳定社会经济均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拜占廷军区制的发展大体经历了试行和推行两个阶段。7世纪中期以前,军区制还仅在拜占廷个别地区试行,此后便在整个帝国境内推行。

军区制是由6世纪末拜占廷的“总督区”演变而来。当时,帝国大部分地区推行省区管理,仅有迦太基和拉文纳两城由总督统辖。这两个总督区是拜占廷中央政府控制西地中海霸权的立足点和重要的贸易港口。

早在4世纪,迦太基即发展成为仅决于罗马的西地中诲第二大城市。公元533年,拜占廷军队重新控制该城以后,它更一跃成为非洲大政区的首府和当地谷物出口的集散地。而位于意大利中部的拉文纳在4、5世纪日耳曼各部族入侵西罗马帝国的战乱中逐步取代罗马和米兰的地位,成为意大利首府和拜占廷帝国在意大利的前哨站。公元540年,拜占廷军队重新控制拉文纳之后,更确定了该城在西地中海的重要地位。由于两城重要的政治经济地位和特殊的地理位置,它们都于6世纪中期被确定为总督区。其管理上的特征是军政权力合一,由总督区首脑“总督”控制。这种体制有别于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时期拜占廷地方军政权力分离的省区管理。

总督区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军区,并在拜占廷全境广泛推行,其原因在于当时拜占廷帝国面临周边民族军事入侵的巨大威胁、边关吃紧等各种不利形势。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时期,拜占廷边疆地区,特别是东部边境便遭到外族不断入侵。查士丁尼一世死后,局势进一步恶化。当时,波斯军队从东面侵入拜占廷帝国的亚洲属地,先后夺取了叙利亚、大马士革、耶路撒冷等重镇,兵抵博斯普鲁斯海峡。同时,阿瓦尔人和斯拉夫部落从北面大举南下,侵入帝国腹地。西哥特人则在西面夺取了拜占廷帝国的西班牙属地,伦巴德人也迫使拜占廷人在意大利的势力仅限于拉文纳城内。

7世纪中期,随着阿拉伯人的兴起和扩张,拜占廷帝国的东部局势更加紧张,四面告急,战事不绝,朝野上下惶惶不可终日。在当时的情形下,人们以为“世界末日来临了”。

正是在这紧急情况下,皇帝伊拉克略一世(610~641年在位)开始逐步建立军区。最先建立的军区有亚洲领土上的亚美尼亚和奥普西金军区,其后,基维莱奥冬、阿纳多利亚、色雷斯等军区也分别建立。上述几个亚洲军区在反击波斯人入侵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皇帝伊拉克略一世屯兵东征、最终击败波斯人的基地。

自7世纪中期,军区制在帝国境内逐步推行。至8世纪中期,拜占廷大部分国土均被置于军区制管理之下,全国共建立六大军区,即除了上述五个军区外,还有位于巴尔干半岛的希腊军区。此后不久,又逐步组建起海上军区,用以管辖爱琴海上大小岛屿。

拜占廷军区制的推行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不仅仅是通过皇帝的一道命令完成的,它是经历了摸索和试行的过程。军区制在行政管理和军事指挥方面的优势并不是从一开始就为统治集团所认识。当时,拜占廷帝国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原驻守北非、两河流域、巴尔干半岛北部地区和意大利的军队纷纷撤向帝国腹地。这就促使帝国必然对其京城附近地区的驻军和防务重新进行部署,军区制的推行由此孕育而生。

同时,7世纪前半期的边疆危机和拜占廷帝国在北非、西亚和巴尔干部分领土的丧失,也使拜占廷帝国原有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不仅作为国家税收和兵力主要来源的小农大量破产,小农经济全面衰退,而且作为国家统治阶级基础的贵族及其大地产也遭到毁灭性打击。

因此,军区制的推行同时还意味着拜占廷社会经济结构的重新调整。在此过程中,拜占廷王朝采取了三项重要步骤,最终确立了军区制,也完成了社会经济的调整。

第一,各地区分别建立新军区。

第二,建立军区内部组织系统,理顺军事等级关系。

第三,以田代饷,建立军役地产,进而形成农兵。这一步骤是军区制最终形成的关键,因为军役土地制造就了一个农兵阶层,他们成为军区制的基础。

军区制的推行使拜占廷帝国以巴尔干半岛为中心的疆域逐步稳定,国力有所恢复,不仅在对波斯人的战争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而且迫使已经进入巴尔干半岛的斯拉夫人臣服,成为拜占廷帝国的臣民。同时,拜占廷人凭借逐步恢复的经济实力和外交活动,实现了与阿瓦尔人等其他民族之间的和平。以此为起点,拜占廷帝国在其中期历史中获得多次重要的军事胜利。

拜占廷军区制从其出现到瓦解共经历了大约500年的时间。在此期间,军区制对拜占廷历史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一,军区制适应拜占廷帝国对外战争频繁、边防危机日益严重的形势的国情,通过地方统治机构军事化,部分地解决了兵源和财源枯竭的困难,缓和了外族入侵的危机,为拜占廷军事力量的复兴创造了条件。

7世纪,拜占廷军队击败波斯人,打垮阿瓦尔人,征服斯拉夫人,并将处于极盛时期的阿拉伯大军扩张的势头阻止在小亚细亚和东地中海一线,使危如累卵的形势发生根本好转。这一系列军事上的成就不能不归功于军区制的推行。不仅如此,以7世纪的胜利为基础,拜占廷军事力量得到调整和加强,因而,8、9世纪期间在对阿拉伯人的战争中获得多次重要胜利。同时,拜占廷军队在防御斯拉夫人入侵和征服保加利亚人的长期战争中也屡屡获胜,并最终击垮称雄一时的保加利亚王国。

第二,军区制的推行促使小农经济勃兴,国家税收增加,有力地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同时,军区制带来的安定局面又为以君士坦丁堡和其他城市为中心的工商业的繁荣发达创造了有利的内外部环境。

小农经济是拜占廷国家的基础经济部门和税收主要来源,学者们估计,拜占廷国家收入的95%来自农业,仅5%来自城市工商业。纵观拜占廷历史,国家年收入的数量时有起伏,但以军区制推广的几百年为收入最高的时期。在拜占廷历史的早期,税收是以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改革为基础的,主要包括土地税和人头税。这两种税收直到拜占廷帝国末期仍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只是征收的形式有所变化。作为国家主要纳税人的小农除定期缴纳土地税和人头税外,还负担各种不定期征收的非常规税。军区制促进了小农生产率的提高,使他们有能力完成苛捐杂税。在年景不利的时候,连保制也能帮助经营不善的农民渡过难关。军区制的推行使拜占廷帝国在较小的领土上获得了较多的收入,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军区制对拜占廷农业经济产生了有利影响。

军区制的推行对拜占廷工商业发展也起了间接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小农经济的复兴为工商业的发展创造了物质基础。拜占廷农村与帝国境内大小城镇均保持密切联系,小农经济不仅从城镇市场上获得必需的手工业品,而且为城市手工业者提供农副产品。小农经济的复兴意味着城乡间更频繁的物资交流,同时也意味着工商业获得了更大的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军区制下相对安定的环境有助于工商业的发展。拜占廷工商业在8世纪以后趋于繁荣,城市发展更加迅速,君士坦丁堡、萨洛尼卡、特拉比仲德等城市都名列中世纪欧洲最大城市之列。特别是首都君士坦丁堡,由于其工商业投资环境得到改善,这座连接东西方贸易的桥梁充分发挥出它的地理优势,成为地中海世界最大的商业中心。一时间,君士坦丁堡百业俱兴,商贾云集。到9、10世纪,商业活动处于鼎盛。

第三,军区制通过推行军役土地制和屯田稳定了拜占廷社会各阶层,使人口流动中的无组织状态得到控制,缓和了尖锐的社会矛盾。

查士丁尼时代,拜占廷政府便采取措施限制人口流动,以稳定社会各阶层。《查士丁尼法典》严格规定军人的后代只能当兵,农民的子孙必须从耕,并以削夺隶农迁徙自由的方式将他们固着于土地。但是,这一政策并未奏效,破产的小农大量逃亡,或涌入城市寻求生路,或避走山林结草为寇,或铤而走险聚众起义,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当时规模最大,几乎推翻查士丁尼一世统治的“尼卡”起义的主要力量就是以来自各地的破产农民。类似的大规模起义和暴动在当时史不绝书。军区制则通过军事和经济制度的改革,使农民有地可种,有家可归,在安定的环境中从事生产。这一制度从解决小农生计和加强地方管理入手,重新调整了拜占廷社会各阶层的关系。

如果6世纪中期以后,斯拉夫人各部落从多瑙河一线南下巴尔干半岛也被视为一种盲目的人口流动的话,那么,拜占廷政府采取的移民政策便是将这种无组织的人口流动重新组织于军区中,并通过保留和推行斯拉夫人的农村公社制,因势利导地化解了由斯拉夫人大规模流动引起的社会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军区制不是以严酷的立法实现社会各阶层和居民职业的固定化,而是通过制度的创新改革,着重解决占人口大多数的小农的生存环境问题,从而为社会稳定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四,军区制的推行必然会造成以大地产为后盾的军事贵族的兴起,他们形成了与中央集权抗衡的地方分裂势力,甚至凭借军事和经济实力左右朝政或改朝换代。这是军区制对拜占廷政治生活产生的消极影响。如前所述,大地主对小农土地的侵吞是小农经济衰败的重要因素,但是,小农经济的破产同时也刺激了大地主的发展。这种互为因果的关系在10世纪的拜占廷政治生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当时,一些皇帝认识到保护小农对于维持统治的重要意义,因此采取立法措施限制大地主的扩张。他们往往以小农保护者的形象出现,斥责大地主“像瘟疫和坏疽一样降临到不幸的村庄,吞食土地,侵入村庄的肌体,将它们逼近死亡的边缘”。但由于其阶级局限性,统治者不可能会由衷地为了农民的利益疾呼,他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这一矛盾不可能得到彻底的解决。

公元922年的法令明确规定,小农及其所在公社享有优先购买、租用田产和农舍的权利,严禁大地主以任何方式,包括遗赠、捐赠、购买和承租等,接受贫困小农的田产;还规定,过去30年期间以任何方式得自于农兵之手的军役土地必须无条件归还其原来的主人。

公元996年,拜占廷政府再次颁布类似的法令。从表面看来,是为了保护小农经济,实际上,这些法令具有瓦解地方分裂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意义。然而,拜占廷统治者未能真正采取措施打击大地主,一方面,皇帝们要借重大军事贵族的政治势力,维护其统治;另一方面,打击大军事贵族意味着削弱军区制,小农经济也难保存。特别是在大地产贵族势力已经相当强大的情况下,对他们的真正打击就等于取消军区制,以农兵为主的小农亦将走向同归于尽的道路。

因此,上述立法并未真正贯彻,而皇帝们对小农经济的瓦解也是不可阻档。他们对小农处境的恶化听之任之,只是发布几项立法而己,并没什么切实可行的办法。这样,小农的地位未能加强,他们在各种灾变动乱的打击下,处于随时被吞并的境地,即便法令暂时为他们提供种种优先权,这些似乎都形同虚设,最后他们也只能将土地自动放弃或转让给大地主。

大军事贵族凭借经济实力拥兵自重,直接参与皇室内讧,有的甚至爬上皇帝宝座。自10世纪末,军事贵族便形成强大的政治势力,与中央政府的官僚势力争权夺利,明争暗斗。这两大政治势力之间的较量就构成了拜占廷帝国晚期国家政治生活的主线。10世纪末,羽翼已丰的军事贵族就以小亚细亚军区为基地发动叛乱,其中又以巴西尔二世统治时期的“两瓦尔扎斯叛乱”影响最大。

11世纪期间,军事贵族的叛乱愈演愈烈,他们不仅兵临首都城下,而且推翻当朝皇帝,自立为帝。在这一时期,至少有五位皇帝是以哗变的方式爬上皇位的军事贵族。

拜占廷帝国末代王朝统治时期,最有实力的军事贵族约翰·坎塔库震努斯(1347~1354年在位)左右朝政数十年,他曾以其雄厚的家资帮助安德罗尼库斯三世(1328~1341年在位)在王朝内战中击败老皇帝,登上帝位。

安德罗尼库斯三世死后,他重金雇用土耳其人,击败对手,自立为皇帝。

显然,以大地产为基础的军事贵族对中央集权的削弱是晚期拜占廷帝国内乱不断、最终灭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军区制是拜占廷帝国经历其早期历史中长期动荡,军事和政治经济管理制度演化的结果,是拜占廷统治阶级通过种种尝试而渐臻成熟的成功改革。军区制适合当时帝国的形势发展,缓解了紧迫的危机,成为此后数百年拜占廷强盛的基础。

军区制给拜占廷带来一系列社会稳定发展的显著效果,所以很快便成为推行于全国的管理方式。但是,军区制的发展也有助于以大地产为后盾的军事贵族的产生,这种侵蚀小农经济、与中央集权相对抗的武装割据势力的兴起是推行军区制的必然副产品。因此,军区制从其形成之初自身就孕育着深刻的矛盾。

同类推荐
  • 帝国往事(605—758):隋唐大繁华背后的暗伤

    帝国往事(605—758):隋唐大繁华背后的暗伤

    中国的7世纪和8世纪,也就是隋唐之交的百年。在那里,盛世就像是一个精心炮制、虚幻而又深刻的镜中世界。在这本小书里,你看见的同样是帝王将相,可又不是你所熟悉的面孔。在那散落的尘埃里,隐逸着别样的风情。它不仅仅属于某一个人,更属于投身其间的每一个人。它对你的魅惑有多大,你对它就有多少的好奇与怕。历史不是帝王将相的功德簿,更不是这个大帝那个大帝的起居注。对于那些毫无头绪的历史叙事,那些天地间的号哭、月光下的阴谋、酒宴上的酣畅,无不是人情利害在时间里降妖捉怪。对于那些历史上肯定发生过而史书没有记载的事情,你要看到它们,嗅到它们,最好能触摸到它们的心跳。
  • 皇朝大人们

    皇朝大人们

    一直在犹豫踟蹰,怎样才能向今天孜孜以求的年轻人准确地说明创作的用意,选取历史上二十多位声名显赫的大人,堆砌起这几十万字,并非志在作传,——叙写他们生平的文字早已汗牛充栋,我只是像本山大叔小品里那个光头的王小利一样,抢过话筒来要往祖坟上刨。功名利禄人人向往,有人所向披靡,有人却捉襟见肘,在这条荆棘遍布的仕途上奔突驰驱,是需要些内力和手段的。信仰固然重要,谙熟政治的波诡云谲,厘清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才是宦海弄潮的基本功。我们都被正统的文字蒙蔽误导了,信以为“天生我才”。剥开灵魂给你们看看,但求后来人少走些弯路。这或许正是书写他们的初衷。为不致寂寞生涩,我不时伴着现时的影像前行。
  • 龙武华夏

    龙武华夏

    话说明世宗嘉靖皇帝统治期间,日寇席卷中原,使得中土之地生灵涂炭,而嘉靖皇帝却始终沉溺在温室之中,而在边关的戚继光却率领着自己的戚家军与日寇血战,成为了当时史上抗倭第一大英雄。然而日寇席卷中原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在戚继光还很小的时候,中原大地上的江湖却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那是在一个让人感到飘飘欲仙的地方,这里被人们称之为世外桃源。
  • 重生之我为唐王

    重生之我为唐王

    “我愿重回盛唐,再铸华夏辉煌!”唐朝,无数华夏儿女心中魂牵梦绕的梦,开元天宝年间,古代中国王朝最为巅峰的朝代,华夏民族称雄于世界的时代!!然而天宝十四载,安禄山举兵反唐,大唐辉煌不再,华夏民族从此再难崛起,重生在这样一个朝代的李清,当然不会允许这样的悲剧发生!神秘缥缈以守护华夏汉族为己任的昆仑一脉,亦正亦邪与世隔绝的川蜀唐门,忠心护主令人闻风丧胆的四灵之卫,精通暗杀之道的幻影楼与暗影门,精彩的场面,诸君请看!!
  • 汉武帝与中外朝制度

    汉武帝与中外朝制度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汉武帝与中外朝制度》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黄老学说与独尊儒术、建立中外朝制度、削弱相权、一代雄主的功过是非等内容。
热门推荐
  • 扑朔迷离的化学宫殿(科普知识大博览)

    扑朔迷离的化学宫殿(科普知识大博览)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世界上那形形色色的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这个自然科学中最根本的问题,在古代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公元前5世纪,我国的大学问家庄子就说过:"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意思是说,一尺长的短棍,若每天截取一半的话,是永远也截取不完的。
  •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第二十册《黄檗无念禅师复问》,内容含《醒昏录》。黄檗无念禅师撰,明闻校订。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刊行。黄檗无念禅师,名深有,明末著名禅师。深得憨山、袁宏道、李卓吾诸人之推崇。本书卷一至卷三为作者回答友人询问佛法禅理与生死问题的回信,卷四至卷六收《醒昏录》、法语、酬问、牧牛图颂,及传记资料等。
  • 系统之美女天后

    系统之美女天后

    她是一个丑小鸭,但却梦想成为白天鹅。有一天,她因为一次心善,得到一个系统,从此开启了她不一样的人生……
  • 凤九卿.3

    凤九卿.3

    边境一役胜利后,几人本欲重返朝廷,但途中突生变故。凤九卿不过是想女扮男装上台为中原男子挣个面子,却引得那名张扬跋扈的女子芳心暗许,非她不嫁。好不容易脱身,在回京途中,凤九卿竟发现老父被囚,民众的生活也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她一路顺藤摸瓜,竟发现是太子从中作梗。轩辕容锦功高震主,不仅太子想除去他,就连当朝皇帝也对他十分忌惮。老谋深算的凤九卿利用自己的智慧帮助轩辕容锦一一化解,但轩辕容锦不能理解,为何她为自己打下了天下之后,却要不辞而别呢?
  • 奥特兰托堡

    奥特兰托堡

    《奥特兰托堡》诞生于1764年,作者是贺拉斯·华尔浦尔。这篇小说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哥特小说。小说表现出对中世纪的缅怀,对理性主义的反叛、对主观想象的追求。开拓新的题材,发掘“怪诞”的审美价值,解放为理性束缚的想象力,探索哥特小说的写作技巧。《奥特兰托堡》开创了一个新的小说流派,对18世纪后半叶及以后的小说、影视创作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 亡夫要出棺

    亡夫要出棺

    死而复生?不,他根本就不是人!他说我是他前世亡妻,他沉睡百年只为再次遇见我。可爷爷说,人鬼殊途,人鬼殊途,不可能有好结果。他说,就算有一天全世界都反对我们在一起,我亦不离不弃,岁月相随。
  • 点石成金:企业培训实务

    点石成金:企业培训实务

    本书内容包括:培训的目标与作业流程、如何做好培训需求分析、如何制订企业培训计划、员工在职培训的技巧、如何培训管理人员、培训讲师的授课技巧等。
  • FW计划

    FW计划

    苏季跟风下了最近很火的游戏——FW,没想到竟然很幸运地获得经验加成,得到传说中神秘的游戏头盔,由此打开了通往未世新纪元的大门。只是一切当真会这么巧合吗?几个月前不辞而别的男朋友在游戏中出现,自己的闺蜜和兄弟也进入了游戏……真相还需要不断摸索......
  • 体育与健康课改论

    体育与健康课改论

    《体育与健康课改论》是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以及编者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精神实质的把握,针对当前一些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实践的一些错误进行理论的评述,并试图以正视听。全书共分16个章节,具体内容包括对“淡化竞技性运动技能”的质疑与解析、论运动技能教学和体育运动乐趣的关系、论体育课与促进学生健康的关系、刍议体育学习方法等。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全唐诗话

    全唐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