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清泉注视她许久,最终说道:“希望我没有看错你。你这种人,不在乎让天下人痛恨,却也绝不会容忍因毁约而让天下人瞧不起。你的要求我都答应!不过,太湖石之事,还有那些辽人,由你而起,你必须好好解决!”
姬瑶花一笑,“太湖石不过是一件小事,不足为虑。斡兀尔嘛,倒真是请神容易送神难。不过话又说回来,石师伯,以你的定力和隐迹潜踪的本事,连师父都缠不住你,还用得着怕这个蛮子的纠缠?”她又看看小温侯,“再说了,以斡兀尔那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蛮性,必定会被石师伯拖在宋土之上,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返回辽国,这似乎也没什么不好吧?”
石清泉与小温侯只能无可奈何地看着她率先走上了下山的路。
六、除却巫山不是云
一行人下山之际,山下等候的人群已经燃起了火堆。
姬瑶花方才那种流动变幻的神采,已然完美地隐藏起来,重新变为那个温婉端庄的女子,彬彬有礼地向大家做了解释:小温侯已经查明,抢走青苗玉、偷走太湖石的人并不是石清泉,而是有人故意栽赃陷害,石清泉决定与小温侯一同返京追查此事。
这个结局让大张旗鼓守在山下的各方豪杰及金陵捕快大为意外、若有所失,仿佛渔翁费尽心机撒了一张大网下去,起网时分量重得让人激动万分,结果却捞上来的却是一块大石头。
马云龙深感蹊跷,不过此时此刻也不便探问,好在石清泉一行要与他们同路返回开封,一路上想必能够找到机会问个清楚。
斡兀尔果然不死心地一路尾随。
远离金陵时,姬瑶花姐弟借口要与石头一道去追查那个真正的盗玉者,与他们告别。
小温侯策马踏上驿道之前,一种莫名的怅然陡然升上心头。姬瑶花此行的目标已经达到,她不会再出现在他的身边了吧?对于她而言,自己是否只是一个过客?但她留给他的,却是不能提、不能想的无限惆怅。
心中种种念头转过之际,他终于忍不住回头望了一眼。出乎他意料的是,他竟然迎上了姬瑶花恰恰转过头来递出的目光。
视线一接,两人俱是一怔。
姬瑶花先一步反应过来,不无仓促地立刻扭过头去。但这短短一瞬,足以让小温侯看到她脸上蓦地腾起的红晕,他心中不觉一动,嘴角便带上了笑意。
姬瑶花紧抿着嘴,感觉到了投注在自己背上的目光,恨不能狠狠掐断那令她窘迫不安的灼热视线。自己为什么鬼使神差地非要回头去看他一眼?
姬瑶光感觉到了她心中的不安,有些奇怪地看了看她。姬瑶花蓦地惊醒,向他嫣然一笑,只是这安抚的笑容不但没能让姬瑶光放心,反而让他暗自犯了嘀咕。这个笑容,怎么让他觉得她有点心虚的样子?
回到开封,石清泉自是入住温侯府的西园。斡兀尔就在附近寻了个客栈落脚,摆明了要盯紧石清泉。马云龙的案子尚未办完,不敢回开封府复命,眼见得又多了斡兀尔这个变数,朝堂上的大佬们不想影响两国邦交,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到头来还是落在开封府也就是落在他自己身上,于是他只好也在客栈住下,等着看石清泉和小温侯两人究竟在弄什么玄虚,也好就近看着斡兀尔,希望这个蛮子别在开封城里闯祸。
既入温侯府,石清泉自然要去看一看温侯府中名满天下的藏玉。
温侯府中藏玉并不太多,只是件件皆是人间难得一见的精品,另外还有一些尚未雕琢的璞玉,其中一块巨大无比的玉石,让石清泉也十分诧异,以为见所未见。小温侯笑道:“这块玉石我三年前就得到了,只因它的变数委实太多,所以直到现在也没有想出来究竟能够雕成一件什么物件,只好暂且放在这儿。”
石清泉端详良久,摇摇头道:“变数委实太多,何妨将它命名为‘七十二万种’?”
这个名字,十分贴切,小温侯略一思忖,便取过一支朱笔,在玉石底部写下“七十二万种”五字,放下笔,端详之际,不知为何突然想到姬瑶花。那水纹波光一般流动变幻、气象万千的风采神情,若是用“七十二万种”来形容,竟也是再贴切不过。
他出了一会儿神,才又听到石清泉的声音,“……这些年来,我之所以没有造访温侯府,主要是因我怀疑你是飞凤峰的弟子,不想招惹。飞凤峰五行属火,选弟子历来有四大标准,第一,要相貌出色,最好是非常出色,免得让其他十一峰的弟子给比下去,失了面子;第二,要性情刚烈,最好是性如烈火,但是又有很强的自制力,才不至于变成不可收拾的野火;第三,要有力量,最好是天生神力,才配得上飞凤峰的射日弓、穿云箭;第四,家中要世代习武,自幼就习得弓马娴熟,容易上手。普天之下,符合这四条标准的人还真不多。”
小温侯便是其中一个。
小温侯微笑,“我不是。”符合这四条标准的人,似乎并不只有自己一个吧?
石清泉看着他道:“既然不是,就离那群疯子远一点。”话一出口,他自己也忍不住哑然失笑,自己这个世人眼中的“石疯子”,此刻可不是正坐在小温侯面前吗?
笑完之后,石清泉正色道:“小侯爷,听我一句话,忘掉姬瑶花。”
小温侯脸上的微笑蓦地僵住,他以为自己掩饰得很好。
石清泉叹了口气,“至少离她远一点。神女峰的弟子,都不能以常情常理来揣测,一个个都像那条峡江,不论看起来如何风平浪静,谁也不知道水底下藏着多少暗礁,下一刻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掀起让人粉身碎骨的巨浪。就算姬瑶花能够修正神女峰心法,能够改变那令人不安的性格,恐怕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小温侯默然听着石清泉的感慨。话虽如此,离开巫山这十几年来,石清泉一直是孤身一人,这又是为了什么?难道不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吗?
第二天早上,青苗玉辗转被送到小温侯手中时,一封信也送到了马云龙手里。马云龙当晚前来拜访小温侯,小温侯与石清泉这才知道,原来这信居然是姬瑶花找的那个帮手写的。那人指称姬瑶花和石清泉同为巫山弟子,因为本门纠纷而对石清泉心生怨恨,扣留了他的亲人,要挟他听从指令,偷走本属于石清泉的青苗玉和禁宫中的太湖石,栽赃陷害石清泉,又对石头下毒,要挟石清泉将石头送给她驱使;现在他的亲人已经安全,而他为良心所迫,反复思量之后写下这封信,以便澄清真相,为石清泉洗清嫌疑。同时也告知马云龙,太湖石毕竟是贡品,事关重大,所以他并未带出宫,就放在当初收藏那尊太湖石的偏殿里的一个柜子中。
马云龙不敢怠慢,立刻进宫,果然找到了那尊被藏起来的太湖石,平平安安交了差事。想到小温侯至今还被姬家姐弟蒙骗着,又一番热心来告知小温侯,要揭开姬家姐弟的真面目。
石清泉和小温侯都觉得这封信的来历不可思议,以姬瑶花的手段,怎么会留下这么大的漏洞让人抓住?
更离谱的是,这封信的内容不知怎的泄露出去了,立时激起轩然大波。当初参与追缉石清泉的各方豪杰,深感上当受骗之耻,都叫嚷着要将姬家姐弟揪出来认罪赔礼。就连斡兀尔也大是不平,放出话来,要帮石清泉去教训教训那两头野妖狐。
流言越传越凶,小温侯也不可避免地成了另一主角——英雄盖世,却不幸被姬瑶花的美人计暗算,成了陷害石清泉的帮凶——那些津津乐道的流言传播者们,全然无视石清泉正住在温侯府这个事实。
石清泉拍着小温侯的肩笑道:“现在知道惹上巫山弟子的麻烦了吧?好啦,你这儿现在也太热闹了点儿,我住不惯,就此别过,以后有缘再聚吧!”
临走之时,石清泉取出了那块青苗玉,握在手中看了许久,终是将这块青苗玉留了下来。
小温侯目送他离去,心中约略明白他为何要留下这块玉。只是,眼不见,真的就能够心无挂碍?
等到流言详细到连小温侯送给姬瑶光一双血玉环以缓解寒疾的细节都风传江湖之时,小温侯最终确定,这是姬瑶花一手安排的,只是,他不知道她主动揭出真相,引火烧身,究竟想干什么。
而此时姬瑶花一行的马车正在驿道上慢悠悠地走着,姬瑶光歪在车中休息,姬瑶花和石头轮流赶车。这些年石头被石清泉粗养粗放,倒是练得什么都会一点,至少赶车比姬瑶花要熟练多了。姬瑶花干脆将马车交给了心不甘情不愿的石头,自己则笑吟吟地缩回车里。
驿道两侧,山林幽深,春暖花开,风软香细。斜阳之中,这情景无限美好,让伏在车窗边的姬瑶花忍不住叹息。
山林中远远传来尖细的鸟鸣,姬瑶花眉梢一扬,向石头说道:“前面找个岔道停车。”
在远离驿道的幽深山林中,姬瑶花吹响了清扬婉转的云雀哨。闻声而来的蒙面人,意外地看到在场的还有石头。姬瑶花轻轻一笑,石头还没回过神来,身后一只纤纤玉手已自他背后春风般轻柔地拂过,石头眼前一黑,便仰面栽倒在车中。姬瑶光被砸醒了,将石头挪到一边去,啧啧叹道:“这小子还真是沉得像块石头。”
姬瑶花下车,将一卷泛黄的书册递给那蒙面人。那人接过书册,略一浏览便收入怀中,望着姬瑶花,踌躇不去。姬瑶花本以为他会迫不及待地告辞离去,找个僻静之处将这书册好好研习一番,见他这番情状,心中微异,轻声问道:“关兄还有什么事吗?”
那蒙面人闷闷地问道:“姬姑娘,那封信……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姬瑶花诧异地扬起了眉。姬瑶光趴在车辕上,听到这句话,也颇为吃惊,眼珠转了转,嘴角一弯,又挂上了意味深长的微笑,随即伸手在姬瑶花右臂上轻轻点了一下。
姬瑶花没有理会他,定睛打量那蒙面人一会儿,接下来的话越发放柔了声音,“关兄,你毕竟是名门子弟,这件事情不算光明正大,将你拖进来,我们已是过意不去。虽然我们一直处处注意不留痕迹,只是这世上万事都有可能。万一将来有丝毫泄露,岂不是于你声名有损?现在诸事已毕,将真相揭示出来也无妨,此后关兄可放宽了心,做一个坦荡君子,岂不甚好?至于那些来寻事的人,真到了巫山,又能奈我何?还请关兄不必担心。”
那蒙面人低声说道:“只是……姬姑娘并没有扣留在下的亲人要挟在下,完全是因为在下……”
姬瑶花截断了他的话,“这不过是无关紧要的小事,关兄不必放在心上。关兄尽快赶回家去,就当什么事也不曾发生过,不要节外生枝,便是对我姐弟二人最好的回报了。”
那些爱管闲事的家伙,这会儿应该已经上路来找她的麻烦了,尽快送走面前这人,不让他与那些人打照面才是正理。不过此时此刻,姬瑶花忽然对姬瑶光算无遗策的头脑有了小小的怀疑,关玉峰这个貌似精明干练的家伙,居然会笨拙到当面向她质疑那封信的内容——如果他事先看了信,很可能根本就不会送吧?不知道这个小小失误还会有什么后果,该怎么补救才好呢?
不过姬瑶花温柔而不容置疑的话语,似乎已经让关玉峰无从提出异议,心中纵有许多言语,也始终没有勇气说出,只能讷讷地看着姬瑶花拍醒石头,策马离去,留下他怅然独立在深林之中。
别过关玉峰后,姬瑶花一行人弃车骑马,加快了行程,不多日已近巫山。姬家早有五名家仆带着一副竹滑竿在道口等候多时,姬瑶光连日骑马,神色甚是疲倦,毫不客气地坐上了滑竿,姬瑶花领着石头一起踏上了山道。
没有走水路,这让石头暗自松了口气。石清泉虽然很少与他提及巫山之事,石头也多少听说过峡江的滩险弯多、风急浪高。俗语道,欺山莫欺水,对于他而言,这可是至理名言。在这山林之中,即使处处是猿啼虎啸,也倍感熟悉亲切,连带着山谷中时时出现的急流轰鸣之声,也不那么令他忌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