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23400000012

第12章 薛侃录(2)

先生说:“佛教着眼在没有善恶,就一切都不管,不能治理天下。圣人没有善恶,只是不刻意喜好,不刻意为恶,气节不动,然而遵从王的道行,待到达极致,就自然遵循天理,就能筹谋成就,辅佐帮助。”

薛侃问:“既然草不是恶的,那么就不应该除去草了?”

先生说:“这样又是佛教、道教的意见了。如果草对你有所妨碍,为什么不除去呢?”

薛侃说:“这样做就又是刻意喜好、刻意为恶了。”

先生说:“不刻意喜好或为恶,并不是完全没有喜好和厌恶,那就像是没有知觉的人了。所说的不刻意去做的人,只是说喜好为恶都要遵循天理。不除去这些,就又增添了一分意思。这样就和没有喜好或为恶一样了。”

薛侃说:“除草怎样才是遵循天理,没有其他意思呢?”

先生说:“草妨碍了你,天理来讲也应该除去,那就要这样做。偶尔虽然没有立即全部除去,也不成为心中的拖累。如果有一分在意的话,心体就会被拖累,就会有许多动摇气节的地方。”

薛侃说:“也就是说,善恶完全不在于物了。”

先生说:“只在于你的心。遵循天理就是善,动摇气节就是恶。”

薛侃录八

先生谓学者曰:“为学须得个头脑功夫,方有着落。纵未能无间,如舟之有舵,一提便醒。不然,虽从事于学,只做个义袭而取。只是行不着,习不察,非大本达道也”。

又曰:“见得时,横说竖说皆是。若于此处通,彼处不通,只是未见得。”

译文

先生对求学的人说:“做学问必须得有个头脑的功夫,才有着落。即使未能无间,如同舟有舵,一提就醒。不这样,即使从事于学问,也只是做个依意义沿袭而取的事罢了。只是做事不彰显,学习不察觉,不是学习的大本达道。”

先生又说:“见到真道时,横说竖说都是。如果在此处通达,彼处不通达,只是没有见得真道。”

薛侃录九

或问:“为学以亲故,不免业举之累。”[220]

先生曰:“以亲之故而业举为累于学,则治田以养其亲者亦有累于学乎?先正云:‘惟患夺志。’[221]但恐为学之志不真切耳。[222]”

译文

有人说:“想要做学问,但由于父母(主张)的原因,不免有科举的拖累。”

先生说:“由于父母的原因参加科举考试而妨碍了学习,那么,为了奉养父母而种田,也妨碍学习吗?前贤说过‘只担心失去志向’,只需要担心做学问的志向不真切而已。”

薛侃录十

崇一[223]问:“寻常意思多忙。有事固忙,无事亦忙。[224]何也?”

先生曰:“天地气机,元无一息之停。然有个主宰。故不先不后,不急不缓。虽千变万化,而主宰常定。人得此而生。若主宰定时,与天运一般不息。虽酬酢万变,常是从容自在。所谓‘天君泰然,百体从令’。若无主宰,便只是这气奔放。如何不忙?”

译文

崇一问:“平时总是说要多忙。有事情固然要忙,没有事情也忙。为什么?”

先生说:“天地气机,本来没有一刻的停止。然而有个主宰,所以不先不后,不急不缓。即使千变万化,但是主宰常定。人应这个主宰而生活。如果主宰安定时,就同天地运行一样不停止。虽然应对的方法千变万化,却常常是从容自在。所谓‘内心泰然,全身都听从心的命令。’如果没有主宰,只有气在心中四处奔流,怎么能不忙呢?”

薛侃录十一

先生曰:“为学大病在好名”。

侃曰:“从前岁,自谓此病已轻。此来精察,乃知全未。岂必务外为人?只闻誉而喜,闻毁而闷,即是此病发来”。

曰:“最是。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全是务实之心,即全无务名之心。若务实之心,如饥之求食,渴之求饮,安得更有功夫好名”?

又曰:“‘疾没世而名不称’[225]。称字去声读。亦‘声闻过情,君子耻之’[226]之意。实不称名,生犹可补。殁则无及矣。‘四十五十而无闻’[227],是不闻道,非无声闻也。孔子云,‘是闻也,非达也’[228]。安肯以此望人”?

译文

先生说:“做学问学最大的弊病就是好名。”

薛侃说:“自前年起,自我感觉好名的毛病已经减轻许多。最近仔细省察,才知道这个毛病完全没有去掉。岂止是仅仅做到外在不爱好名声的样子给人看就算是不好名了?只要听到夸赞就喜悦,听到毁谤就忧闷,就是好名的毛病在发作。”

先生说:“十分正确。名与实相对。务实的心重一分,求名的心就轻一分。若全是务实的心,就没有一丝求名之心。如果务实的心犹如饥而求食、渴而求饮,哪来还会有好名的功夫?”

先生又说:“‘担心隐没于世但是名声不相称’的‘称’字读去声,也就是‘名声超过实际情况,君子以之为耻’的意思。实与名不相符,活着尚可弥补,死了就来不及了。孔子认为‘四十岁五十岁而无闻’,(其中的“闻”字)是指没有闻道,并非指声誉。孔子说:‘是闻(闻道)也,非达(显达)也’,他怎么会以是否有名声而看待别人呢?”

薛侃录十二

侃多悔。

先生曰:“悔悟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若留滞于中,则又因药发病。”

译文

薛侃经常悔悟。

先生说:“悔悟是治病的药,然而重在改正错误。如果把悔悟念头留在心里,那么又会因药而生病。”

薛侃录十三

德章曰:“闻先生以精金喻圣,[229]以分两喻圣人之分量,以锻炼喻学者之功夫,最为深切。惟谓尧舜为万镒,孔子为九千镒,疑未安。”

先生曰:“此又是躯壳上起念,故替圣人争分两。若不从躯壳上起念,即尧舜万镒不为多,孔子九千镒不为少。尧舜万镒,只是孔子的,孔子九千镒,只是尧舜的,原无彼我,所以谓之圣,只论精一,不论多寡。只要此心纯乎天理处同,便同谓之圣。若是力量气魄,如何尽同得?后儒只在分两上较量,所以流入功利。若除去了比较分两的心,各人尽着自己力量精神,只在此心纯天理上用功,即人人自有,个个圆成[230],便能大以成大,小以成小,不假外慕,无不具足。此便是实实落落,明善诚身的事。后儒不明圣学,不知就自己心地良知良能上体认扩充,却去求知其所不知,求能其所不能,一味只是希高慕大。不知自己是桀纣心地,动辄要做尧舜事业,如何做得?终年碌碌,至于老死,竟不知成就了个甚么。可哀也已。”

译文

刘德章说:“听闻先生用精金来比喻圣人,用分两来比喻圣人的功力,用锤炼来比喻学者的功夫,是最深刻的。只是先生您说尧舜是万镒金,孔子是九千镒金,疑惑仍旧没有平息。”

先生说:“这又是从表面生发的念头,因此才替圣人争辩分两轻重。如果不从表面生发念头,那么尧舜比作万镒金不算多,孔子比作九千镒金也不算少。尧舜万镒金,就是孔子的,孔子九千镒金,也就是尧舜的,原本不分彼此,所以称为圣人的,只看精一,不看多少。只要内心纯粹天理的地方是一样的,就可以同样被称为圣人。如果从力量气魄上分辨,又怎么可能完全相同呢?后世儒者只在分两轻重上比较,因此流于功利。如果摒除了比较分两轻重的心,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力量精神上尽力而为,只在内心纯粹天理上用功,那么就人人自我满足,个个圆满成就,就能大的成就大的,小的成就小的,不必向外追慕,无不完满充足。这就是实实在在,明善诚身的事。后世儒者不明白圣人学问,不知道在自己心中的良知良能上来体会认知扩充,却去追求认知自己不知道的,追求胜任自己不能做的,一味只好高骛远。不知道自己是桀纣一样的内心,动不动要成就尧舜一样的事业,怎么能行呢?终年碌碌奔忙,一直到衰老死去,也不知到底成就了什么。太悲哀了。”

薛侃录十四

侃问:“先儒以心之静为体,心之动为用。[231]如何?”

先生曰:“心不可以动静为体用,动静时也。即体而言用在体,即用而言体在用,是谓‘体用一源’。若说静可以见其体,动可以见其用,却不妨。”

译文

薛侃问:“先儒认为心的静是本体,心的动是作用。这样讲怎么样?”

先生说:“心不能用动静来比喻本体和作用,动静是一时的。就本体而言,作用在本体,就作用而言,本体在作用,这就是所谓的‘体用一源’。如果说静时可见心的本体,动时可见心的作用,这没有问题。”

薛侃录十五

问:“上智下愚[232],如何不可移?”

先生曰:“不是不可移,只是不肯移。”

译文

薛侃问:“最聪明的人和最愚笨的人,为什么不能改变呢?”

先生说:“不是不能改变,只是不肯改变。”

薛侃录十六

问“子夏门人问交”章[233]。

先生曰:“子夏是言小子之交,子张是言成人之交,若善用之,亦俱是。”

译文

薛侃向先生请教“子夏门人问交”这一章的内容。

先生说:“子夏说的是小孩子之间的交往,子张说的是成年人之间的交往,如果能够好好分析利用,也就都是正确的。”

薛侃录十七

子仁问:“‘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34],先儒以学为效先觉之所为,如何?”先生曰:“学是学去人欲,存天理。从事于去人欲存天理,则自正诸先觉,考诸古训,自下许多问辨思索存省克治功夫,然不过欲去此心之人欲,存吾心之天理耳。[235]若曰效先觉之所为,则只说得学中一件事,亦似专求诸外了。‘时习’者,‘坐如尸’,非专习坐也,坐时习此心也。‘立如斋’[236],非专习立也,立时习此心也。‘说’是‘理义之说我心’[237]之‘说’,人心本自说理义,如目本说色,耳本说声,惟为人欲所蔽所累,始有不说。今人欲日去,则理义日洽浃,安得不说?”

译文

子仁问:“‘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先儒认为学就是效法先觉的做法,怎么样呢?”

先生说:“学是学习摒除私欲,存养天理。从事摒除私欲存养天理的事,则自然能修正于先觉,考证于古训,自然能下很多问辨思索存省克治的功夫,然而也不过是要摒除内心的私欲,存养内心的天理而已。如果说到效仿先觉的所作所为,就只论到了学习中的一件事,这也就像是专门向外寻求了。‘时习’就是‘坐如尸’,不是专门学习坐,而是在坐的时候修习内心。‘立如斋’,不是专门学习站立,而是在站着的时候修习内心。‘说’是‘理义之说我心’的‘说’,人心原本就因理义而喜悦,就像眼睛原本就因美色而喜悦,耳朵原本因音乐而喜悦一样,只是被私欲蒙蔽所连累,因此才会不高兴。如今私欲日渐摒除,那么理义就能日益普及润泽,怎能有不高兴的事呢?”

薛侃录十八

国英问:“曾子三省虽切,恐是未闻一贯时功夫。[238]”

先生曰:“一贯是夫子见曾子未得用功之要,故告之。学者果能忠恕上用功,岂不是一贯?一如树之根本,贯如树之枝叶。未种根,何枝叶之可得?体用一源,体未立,用安从生!谓‘曾子于其用处,盖已随事精察而力行之,但未知其体之一’[239],此恐未尽。”

译文

陈国英问:“曾子每日反省自身的功夫虽然真切,恐怕还不知道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的功夫。”

先生说:“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是孔子看到曾子没有抓住用功的要领,才教导他的。学者如果真能在忠恕上用功,岂不就是做到一贯了吗?一个基本的思想就像是树的根,贯彻始终就像是树的枝叶。没有种植树根,怎么会有枝叶呢?本体和作用出自同一源头,本体还没有确立,作用怎能出现呢!所谓的‘曾子在作用方面,已经根据具体事物精细明察、竭力而行,但没能明白它的本体’,恐怕还没有完全说尽。”

薛侃录十九

黄诚甫问“汝与回也孰愈”章。

先生曰:“子贡多学而识,在闻见上用功。[240]颜子在心地上用功。故圣人问以启之,而子贡所对,又只在知见上。故圣人叹惜之,非许之也。”

译文

黄诚甫向先生请教“汝与回也孰愈”这一章的内容。

先生说:“子贡博学多识,在见闻上下功夫。颜子则在内心下功夫。因此圣人询问子贡来启发他,而子贡所对答的,又仍旧只在知识见闻上。因此圣人叹息他,而不是赞许他。”

薛侃录二十

颜子不迁怒,不贰过,亦是有未发之中始能。[241]

译文

颜子不迁怒于他人,不重复犯过错,也是有未发之中的能力。

薛侃录二十一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欲树之长,必于始生时删其繁枝。欲德之盛,必于始学时去夫外好。如外好诗文,则精神日渐漏泄在诗文上去,凡百外好皆然。”[242]

又曰:“我此论学,是无中生有的功夫。诸公须要信得及,只是立志。学者一念为善之志,如树之种,但勿助勿忘,只管培植将去,自然日夜滋长,生气日完,枝叶日茂。树初生时,便抽繁枝,亦须刊落,然后根干能大。初学时亦然。故立志贵专一。[243]”

译文

“种树的人一定要培植树根,养德的人一定要修养内心。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在初生时剪掉繁余的枝条。想要德行盛大,一定要在初学时摒除对外物的喜好。如果对外喜好诗文,那么精神就会日渐流出到诗文上去,其他诸多对外物的爱好都是这样。”

先生又说,“我在这里论学,是无中生有的功夫。各位一定要相信的,只是立志。学者一心为善的志向,就如同树的种子,只要保持自然,只管培养下去,自然能够日夜生长,自然气象日益完善,枝干树叶日益茂盛。树木刚生长的时候,就抽出繁余的枝条,也需要剪掉,然后树根树干才能长大。初学时也是如此。因此立志贵在专一。”

同类推荐
  • 近思录:理学入门书(国学网原版点注,姜锡东审定)

    近思录:理学入门书(国学网原版点注,姜锡东审定)

    《近思录》是依朱、吕二人的理学思想体系编排的,从宇宙生成的世界本体到孔颜乐处的圣人气象,循着格物穷理,存养而意诚,正心而迁善,修身而复礼,齐家而正伦理,以至治国平天下及古圣王的礼法制度,然后批异端而明圣贤道统。全面阐述了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故此书实可谓囊括了北宋五子及朱吕一派学术的主体。
  • 天下第一法术:王阳明心法

    天下第一法术:王阳明心法

    王阳明的心学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心即是理”的人生论;“知行合一”的认识论;“致良知”的修养学说。他认为,心,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心外无理,心外无物,这也是其心学说的基本观点。知行要合一,言行要一致,每个人都要践行自觉的道德规范。任何外在的行动、事物都是受思想支配的,一切统一于心。善与恶产生的源头是人们自己的心,从“良知”出发,人人皆是平等的,凡人也可以成为圣人。
  • 大学·中庸(中华国学经典)

    大学·中庸(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牛津通识读本:尼采(中文版)

    牛津通识读本:尼采(中文版)

    1889年,尼采突然神智失常。此前,他的哲学几乎完全被世人忽视;此后,他逐渐成为各类人争相膜拜的偶像。然而,对尼采思想的解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尼采当年曾有预见:“最重要的是,不要将我和不属于我的思想混为一体!”本书通过对尼采生平与著作的探究,揭示了尼采思想中固有的模糊与歧义,并对百年来人们对尼采作品的诸多误读进行了梳理。
  • 道德经通解(平装)

    道德经通解(平装)

    本书稿是作者学习《道德经》一书的心得的总结,以讲座的方式呈现出来。作者结合现代人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将《道德经》中相关的语录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语言生动,说理明晰,既能帮助当代读者读懂《道德经》,也能帮助人们将其中的精华运用到生活当中。
热门推荐
  • 姜爷今天又帅炸了

    姜爷今天又帅炸了

    [1V1,身心干净]某一天放学,身穿蓝白相间校服的少女捧着牛奶咬着吸管。走廊上,操场上,一个个同样穿着校服的同学们脸色严肃认真的道:“宋嫂子好!”姜茶呆愣:“我没有谈恋爱。”在她旁边站着的少年阴邪一笑,慢悠悠的伸出手搭在她肩膀上:“每天喝我送的奶,每天帮你写作业,每天带你去吃好吃的,手机指纹是你的,家里的大门指纹是你的,银行卡密码是你设的,全校都喊你嫂子,你心里没点数?”姜茶瞄一眼手里的牛奶:“我有未婚夫。”#某一天。少年邪笑的拉住某人:“亲爱的未婚妻,喝杯凉茶可好?”病重的少女苦着脸:“我要退……”话未落嘴里被灌满了苦味,苦中带甜。 PS:本书不签约.作者已废(<( ̄3 ̄)>哼!)
  • 我是瓦尔迪

    我是瓦尔迪

    系统:我的目的不是培养星球上最出色球星,而是培养最逗比的球星瓦尔迪:我可以骂人么?系统:不可以瓦尔迪:%¥#@#¥%@逗逼日常:请在和皇马的比赛中完成两次“思考人生”瓦尔迪:我是超级巨星,我为绿茵逗比代言!VIP全订群:629072568读者QQ群:912454135有兴趣交流的读者可以加一下!新书已发布,《主帅直播攻略》,欢迎大家收藏!
  • 嫡女斗:重生之妖娆皇妃

    嫡女斗:重生之妖娆皇妃

    当见到柔弱的妹妹看着她残忍地笑着,当见到温柔缱绻的夫君看着她不屑一顾,她才知道,她不过是妹妹的替代品,她不过是他登上高位的垫脚石。尘世二十载,其实她只是任人操控的傀儡。幸得苍天垂怜,给了她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这一世,她决定严惩恶妹,报复渣男,且看她一步一步登上凤坐母仪天下!
  • 心理学与人生

    心理学与人生

    本书探讨人生中的重大问题与心理学的关系,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生命中的每一个环节,将这些生活中最容易被忽略,却往往也是最本质的问题提出来,然后进行思考和解答。
  • The Last Thing You Said

    The Last Thing You Said

    Last summer, Lucy's and Ben's lives changed in an instant. One moment, they were shyly flirting on a lake raft, finally about to admit their feelings to each other after years of yearning. In the next, Trixie—Lucy's best friend and Ben's sister—was gone, her heart giving out during a routine swim. And just like that, the idyllic world they knew turned upside down, and the would-be couple drifted apart, swallowed up by their grief. Now it's a year later in their small lake town, and as the anniversary of Trixie's death looms, Lucy and Ben's undeniable connection pulls them back together. They can't change what happened the day they lost Trixie, but the summer might finally bring them closer to healing—and to each other.
  • 六十种曲双珠记

    六十种曲双珠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螳螂警长克拉克(读故事学科学丛书)

    螳螂警长克拉克(读故事学科学丛书)

    螳螂警长是一个聪明而有知识的警长,他和有点呆笨的助手狒狒警官破了许多奇奇怪怪的案件,如被盗的MP3、古堡疑案、湖心岛的黄金、猪宝宝被绑架等一系列大案。通过破案过程,介绍了一些动物的特征,使读者对动物知识有更深的了解。
  • 风骚旨格

    风骚旨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神武战王

    神武战王

    圣域第一公子江辰遭心爱的人背叛,不幸陨落。灵魂穿越到五百年后,九天大陆一名同名同姓的少年身上。身怀至尊神脉,掌握无数秘典,江辰发誓要杀回圣域,手刃仇敌。
  • 农家商女,富贵多娇

    农家商女,富贵多娇

    穿成被父亲抛尸荒野的农家女,李多娇无家可归、无食果腹。不过无妨,街头大婶的馒头包子卖不出去了,她出谋划策,赚取吃的。富二代要创业,有资金没方法,她可以帮忙,从中抽取佣金……声名鹊起后,遭人对付?没关系,让你破产,直接从富人变负债人!父母亲戚纷纷赶来巴结?李多娇呵呵笑,所有曾经欺负我、抛弃我的,统统没资格!只不过那个粗犷霸气又英俊无匹的糙汉子,为什么总要求她帮忙赚钱?他已经富可敌国了!糙汉子:为了让你前半生没机会给别人挣钱,后半生只需要在我身边好好数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