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20700000008

第8章 1-2岁(5)

女儿讲话算是比较晚的。虽然她讲话比较晚,但是我们要求她讲话要有主谓宾,也就是说一句完整的话,比如:我要吃饭,我喜欢小狗。不允许结结巴巴地表达。“说一句完整的话”,这句话是我们常常提醒她的。这个提醒的结果就是,她能够非常流畅地表达某件事。“这小孩讲话像大人呢!”意思是说这个孩子讲话很有逻辑性,很有系统。如果说我们有什么更重要的建议,那么让孩子说一句完整的话。从孩子现在的语言表现来看,这个提示对她发展语言能力的确起了很大的作用。

一个月,在人的一生里,实在是短暂的时光,但就是这一个月里,她学会了最基本的语言,能够两个字两个字地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了。当年海伦·凯勒不就是这样从她的家教莎莉文小姐那里学会了“水”等各种词汇,从此结束了又盲又聋又哑的人生,成为美国历史上与爱因斯坦同时代的伟大人物吗?没有教育,就没有她的人生。她只能在动物一样的生活里延续无知的生命。

11.教婴儿学嗑瓜子

4月1日 星期四

在公园玩,最吓人的是看到瓜子壳就捡起来往嘴里送,而动作之快,让你防不胜防,所以,从公园回来后,我用了近两个钟头来教她辨别什么是瓜子,什么是瓜子壳,但她一会明白,一会糊涂,我想宝宝挺聪明的,怎么这个瓜子问题就那么难呢?

宝宝拿着瓜子壳,用手把它折断,然后给它扔掉,然后捡起瓜子送到嘴里,看她那么认真,还能批评她吗?可是,她这么办也嫌麻烦,干脆连壳一块往嘴里送吧,她可能看姥爷就是那么往嘴里送的,她心里一定在说,你们大人可以那么连壳吃,为什么不让我们小孩子这么吃呢?宝宝到现在为止,还是没学会吃瓜子,如果不是怕卡着她,那么也就不用这么费事去教她了,她长大了自然会的。

5月12日 星期三

再谈宝宝嗑瓜子:宝宝现在不再捡地上的瓜子壳吃了。她知道一次拿一粒瓜子,把尖的那头放到嘴里,不是用牙磕开,而是把尖咬掉,然后糊里糊涂地再把两节瓜子吐出来。她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因为我们大人嗑瓜子,牙齿和舌头怎么配合的,这个在口腔里的活动宝宝看不见,她没法模仿,所以能模仿到前一步,模仿的那么准确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宝宝这么嗑瓜子,费了好大劲可还是吃不着瓜子仁,后来就急眼了,不是把瓜子扫得满地,就是抓一大把填到嘴里,乱嚼一下就吐出来。所以,现在我把瓜子磕开,但不仔细看,好像还是完整的,宝宝就会慢慢剥开瓜子,把瓜子仁取出来,她做得很认真,看她吃到瓜子仁到嘴里,我真高兴,宝宝已经能够分辨壳和仁了。

《姥姥研究孙儿日记》

谁会在乎一个不到一岁半的小孩是不是会嗑瓜子呢?如果她想吃,就剥好了给她吃就行了!如果她胆敢捡地上的瓜子吃,打手!打一次不行,打两次,外加大声地呵斥!教她学习嗑瓜子,太麻烦了吧!况且,卡着了怎么办?这是一种思维,是消极的被动的思维。

另一种就像姥姥的做法一样,想尽办法教孩子自己学会嗑瓜子。

这是我意想不到的,一岁五个月,女儿就学会嗑瓜子了。不少东北人大门牙上都有小缺口。东北人喜欢嗑瓜子,因为长年累月嗑瓜子,大门牙就被瓜子壳磨出了小缺口,那得嗑多少瓜子才能磨出那样的缺口啊!可见东北人对瓜子的偏爱已经到了毁掉牙齿也在所不惜的程度。

哪个大人敢让这么小的孩子嗑瓜子呢?真是闲着没事干了。我们买玩具的时候,都能看到玩具包装上的提示,说玩具的小零件,容易让3岁以内的小孩窒息。姥姥的胆子可够大了。这使我想起妈妈教宝宝了解开水的事儿。姥姥告诉宝宝开水很烫,因此,当舅舅灌开水的时候,宝宝离得远远地看,姥姥就把她使劲往前推,姥姥越是推,宝宝越是往后退。姥姥加劲儿推,宝宝使劲退。

我也想起表弟的孩子,不到3岁,有一天我在他家里看书写字。他觉得很好玩,就站到椅子上书架上拿笔筒。方方的笔筒比他的手要大好几倍,他的小手刚好抓住一侧,我眼睁睁地看他拿下来,准备放到写字台上。我屏住呼吸看着他,没敢说话,因为我知道,他正全心全意于那个笔筒,如果我大呼小叫地不许他拿,他肯定会分心,分心的结果是笔筒会立即掉到地上。最后,他把笔筒安全地拿到了写字台上。小孩子处理事情,比我们想象得要好,她们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无能。同一天,他在床上玩。写字台上放着我们吃完的巧克力盒子。他玩着玩着突然说要尿尿,说话的同时,就已经把裤子褪下来了,她妈妈听到了说,完了,他说尿就会立即尿。可是说时迟那时快,他抓起桌上的空巧克力盒塞到了他的小鸡鸡下边,接住了尿。我看着他那千钧一发的动作,感到万份不可思议,不到3岁的小孩,解决危机的能力太强了点吧!要知道,那盒巧克力是我头天带过来的,我们当天才一起吃完里面的巧克力。也就是说,这之前,绝对没有人教过他用这东西接尿。永远别小看小孩子。这就是我得出的结论。

12.宝宝是淘气的孩子吗

4月1日 星期四

我们的宝宝是属于淘气的那种孩子吗?我认为不是,宝宝只不过是个好动的孩子,她精力太旺了,所以她要找事情做,她不能傻呆呆的不动啊。

《姥姥研究孙儿日记》

别人总认为宝宝是个淘气的孩子。姥姥一开始也这么认为,但是后来她不这么看了。其实,好动是孩子的本性。不让孩子动,就是在扼杀孩子的本性。多年前,一个好朋友对我说:“一只狗,它是你的宠物,但更重要的是它是狗。一个孩子,ta是你的宝宝,但更重要的是ta是孩子;一个女人,她是你的妻子,也叫老婆,还是孩子的母亲,但更重要的她是女人;一个男人,他是你的丈夫,也叫老公,还是孩子的父亲,但更重要的他是男人。我们容易惯性地按自己的身份来确定他人的身份,而忽略他人本来的面目,如此而产生不理解,甚至误解。”

我们的确很容易按照自己的惯性来理解别人,尤其是对孩子。《圣经》的《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篇里有段话说得好,“我作孩子的时候,话语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丢了。我们如今仿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这段话,说得非常客观。我们大人因为忙于生计,是很少有时间想想自己做小孩子时候的事情,即使想起来,也只是同学聚会上的感慨。实际上,如果我们好好想想,对我们理解孩子的行为会大有帮助呢!

写到这里,女儿把《东方红校报》塞给我,告诉我“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希望我能停止打字,看看报纸。想不到上边就有一篇朋友写的《来吧,让我们再做一次小孩》。她曾经听过我的子女教育讲座,孩子上小学六年级了。她写道:“每个人都有一次童年,而且每个人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快乐童年,读《绝对小孩》的过程中,我的许多记忆也一点点地被掀起来,首先是女儿长大的点点滴滴:手拿金箍棒、把自己的亲人当成妖怪打的小小人儿;没事偷偷玩虫子的小丫片;整天穿着小兜兜喊要当哪吒的小淘气;拖着大串小汽车的小脏孩……

再想想自己的童年,虽然没有什么娃娃、电动玩具,却也有它的与众不同之处,我们也有我们那个年代的快乐。随着诸多的记忆从脑海中一点点清晰、模糊、再清晰,让我再一次看到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原来我们每个人童年时的那个孩子,并不像我们以为的那样脆弱,比起大人,小孩子甚至在心理上更强韧,尤其是她们的本能。你会发现面临各种抉择时,小孩永远能最快作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定,这是大部分成人无法做到的。因为孩子的选择是他内心真实的需要。

《绝对小孩》的自序说:每个人都有一次童年,每个人也都会长大。我们每个大人每天都以各自努力的方式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小孩每天却以她们各自不可思议的方式活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我们让我们自己的内心每天再做一次小孩,生命的不可思议每天将会在我们身上再流动一次。”

说得好,正是这样。孩子,就是孩子,他们是一群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成长变化的人。

13.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4月3日 星期六

晚上,大家都在干自己的事,宝宝自己在尿盆里撒了尿,她自己去倒尿,可能是没抓住盆,撒了一地,不好意思似的。我表扬了她,说宝宝真行,会自己倒尿了,真是好宝贝。晚上宝宝洗澡,还是老习惯,进去就不愿出来。

4月11日 星期日

宝宝现在撒完尿在地上,她自己会主动找抹布把尿擦掉,已不需提醒。

5月3日 星期一

早上,宝宝起来后,玩了不一会儿,就坐在自己的便盆上拉了屎和尿,我和姥爷表扬她,她很高兴,但又有点不好意思似的走到另一间屋去了。

5月6日 星期四

海霞要给宝宝捡纸尿裤扔到垃圾桶里去,我说海霞不要惯坏小孩了,宝宝能自己做的事就让她自己做好了,然后我就表扬宝宝,说宝宝是好宝贝,自己会把纸尿裤送到垃圾箱去,宝宝捧着纸尿裤,高高兴兴去了,一会儿就回来了,我说宝宝真好。

《姥姥研究孙儿日记》

宝宝在一岁四个月的时候,就要自己倒尿盆了。而我知道的一个男孩子,到了6岁,每天早上和晚上还是躺在被窝里,由父亲把尿罐塞进被窝,放到他的小鸡鸡下边,给他接尿,帮他倒掉。他的父亲认为,这是对孩子的爱。这是典型的溺爱。在我看来,一个6岁的男孩子,每天早晚自己到厕所里去尿尿,是太应该的了。前一阵子,有人呼喊“拯救男孩”,我看按照这样的方式教育下去,男孩是需要拯救拯救了。一个人有手有脚,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要尽量让他自己做。爱孩子,是要把她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来对待,而不是小鸡小猫,不是把她看作一个宠物。

就在我编辑这本书的这段时间里,一个下午,我开车带9岁的女儿及其美术老师去郊外爬山,女儿在车上说,“现在很多小孩害怕当小孩,有些小孩害怕当大人。小孩恐惧当小孩的原因吧,是因为大人把她们当宠物。”

虽然我对她的这番讲话感到有些惊奇。但是早在这之前我听到过她跟比她大一岁半的好朋友讨论上帝是否存在这个宗教问题时,我就知道她小小的脑袋里已经开始思索一些最基本的哲学问题了,所以我也不怎么感到意外。但是,她所说的“大人把小孩当宠物”倒确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难道不是吗?她的观察很是入木三分呢!只不过她的成长不是那样,她是被当作一个“人”来对待的,是按照“人”的成长轨迹来培养的,在这样一个尊重人权的家庭里,她没有机会被当作宠物或者被压迫的只能听从大人命令而不能自己动脑子的奴隶。

写到宝宝尿尿的事,就让人想起她14个月的时候,还不怎么懂得该尿在什么地方,但她知道要尿尿了,赶快从床上爬下来。有两次,去朋友家玩,在床上和小朋友玩得好好的,忽然急急忙忙爬下床来,蹲在地上,大大地尿了一泡,让我们和朋友都很感动。她知道不要弄脏人家的被子。可是,在家里玩得尽兴的时候,她就忘记了,有时候站在那里就尿起来,哗啦啦,裤子从里到外,床单被子就都要洗要换。她能想起来时很喜欢到马桶里去尿尿。可能觉得那样更正式,更像个大人。

小孩和大人一样,如果太集中精力干一件事情,有的时候连厕所都不想去,她大概就是这样吧,所以每每尿了裤子,我们都只笑笑,从来不会责备她。

14.尊重幼儿的个人意志

4月4日 星期日

宝宝最近不爱交朋友了,更不愿去亲别人了,她到公园后,会按自己的意图办事,想强加于她,要去哪儿,那可不行,得听她的,她不想去,你拉她都拉不住,你要抱她去那儿,她会挣扎着下来,然后朝自己的目标走去。现在就是爱往她舅舅舅妈的床上去,因为站在床上可以拿到窗台上的书、围棋子、化妆品等许多她认为好玩的东西。前几天,就把一整卷手纸撕得碎碎的,姥爷看见了说:你是耗子,要絮窝抱崽是不是?

4月16日 星期四

宝宝是个铁手腕的人,别看只这么点大,但谁也别想欺侮她,凡是她摔倒过的地方和碰过她的地方,她都要狠狠地打它一下。我家的东西没几样没惹着她了。晚上睡觉,她好几次碰到床头,床头是铁的,碰的可能痛一些,宝宝先是哭,然后就狠狠地打一下她碰的地方。当然这是她在床上翻滚,还没睡着时的表现。若是睡觉时碰到头,就会哭一气。

要是她爬到哪儿去,比如沙发上,椅子上,不管上面放有什么东西,有时上面有衣服、书报之类,她会风卷残云似的,眼睛看都不会看一下的,通通抓起来往地下一扔,动作可敏捷了,那动作有几分像她妈妈,有几分像她姥爷。她将来不管干什么,恐怕一切障碍都会被她扫除干净,她容不得它们存在。她想要什么,不达目的也不罢休,得不到就哭。她要拿到手的东西,你要硬跟她夺,她会拼命跟你抢。你别想抢下来,除非你拿另一种东西跟她转换,那还得变戏法似的,动作要快一点,否则还是不行。

4月28日 星期三

宝宝现在穿鞋穿得还很利索,当然是穿比较大的鞋。吃饭要自己吃,虽然要掉很多到地上和桌子上,但毕竟大部分能送到嘴里。现在更有主意了,她正在干什么事时,你就别想叫动她,你叫她,她好像听不见似的,根本不理你。

《姥姥研究孙儿日记》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叛逆!”“现在的孩子,不听话。”这是许多家长的感叹。是孩子叛逆吗?是孩子不听话吗?什么是叛逆?叛谁了、逆谁了?叛的是什么命令,逆的是什么旨意?我觉得家长更应该把问题掰开来这么分析,一件一件事去分析,而不是笼统地认为孩子叛逆。孩子为什么不听话?是孩子糊涂,还是家长不懂跟孩子沟通?是家长知识面太窄,不懂孩子的心灵世界,还是孩子真的就不讲道理?需要认真考察一下。

同类推荐
  • 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创建和谐的亲子关系

    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创建和谐的亲子关系

    “拿他没办法!”……如果你正在为孩子的拖延为题而苦恼,这本书或许能够帮到你!台湾心理咨询师和亲子教育专家童利菁告诉我们:停留在出现问题的思维水平上,不可能解决出现的问题。如果不了解孩子拖延背后的心理动因,“催”只能让孩子更慢,父母更抓狂。其实,每个拖延的孩子内心并不想拖延,甚至会因为拖延而恐惧和焦虑,他们也担心做不好招来责罚,影响自己在父母和老师面前的表现,最重要的是削弱自己的自尊和自信力。本书从儿童情绪科学角度入手,深入了解孩子焦虑和恐惧的原因,有针对性地纠正孩子的拖延问题。这样,大人才不会为孩子抓狂,孩子也能健康开心地成长。
  • 好教师,也是好父母

    好教师,也是好父母

    本书为广大家长朋友提供了九对优秀教师父母成功育儿的典型案例,每个案例皆由两个部分组成:育儿经验——优秀教师父母回忆教育孩子的历程,并提炼值得与家长共享的成功经验;教育十问——优秀教师父母解答家庭教育的十个关键问题。
  • 拿什么保护你,我的孩子

    拿什么保护你,我的孩子

    孩子走在马路上,有交通危机的顾虑;孩子去上学,有被大孩子欺凌的可能;现在更有被报复社会的极端人员危害的可能;孩子去游乐场游玩,也会发生无法预知的危险等等。身为家长的您,不可能每天24小时一直守护在孩子的身边保护他。即使发生意外时您在孩子身边,也有可能和孩子一样不知所措。所以,家长除了要教育孩子自我保护的概念,也要跟孩子一起学习预防发生意外的方法,以及一些简单的急救方式。本书介绍了如何防止交通意外,在校园、游乐场、家庭等各种环境下的意外发生及预防。针对孩子已发生的几大意外作说明,让父母,老师以及孩子可以清楚了解各种意外发生的预防。这是一本让孩子了解危险,远离伤害,家长和老师们必备的书。
  • 0~6岁儿童情绪管理百问百答

    0~6岁儿童情绪管理百问百答

    想让孩子更加快乐,在未来能够成功,那么就必然要让孩子成长为一个高情商的、能够很好地引导自己情绪的人。但宝宝闹起脾气来,让许多父母都束手无策。如果没有好好对待宝宝的情绪,采取呵斥、压抑,甚至无视的态度对待这些情绪问题,将会对宝宝的成长造成极大的危害!本书以百问百答的形式详解日常生活中最常碰到的儿童情绪问题。问答设置不仅局限于直接的情绪问题,更从生活细节着眼,将日常生活中能够引发孩子情绪波动或向负面发展的事也进行了一一阐述,给爸爸妈妈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情绪管理生活实践课,教会父母如何通过日常小事引导宝宝的情绪,养出自信、乐观的高情商小孩。
  •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改变教养方式,熊孩子变乖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改变教养方式,熊孩子变乖

    新时代的父母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影响,于是他们煞费苦心,为孩子付出了很多,可结果却发现,孩子离自己期望的目标越来越远,甚至还出现了“问题孩子”,以致有的孩子从此感到痛苦、困惑、茫然……探究其根源,“问题孩子”无疑是父母的教养方式有问题引起的。因此,父母改变当前错误的教养方式,抓住孩子敏感期,让一个不听话的熊孩子变成品行兼优的乖孩子,迫在眉睫。
热门推荐
  • 完美绅士

    完美绅士

    职场女王暗恋自己上司告白失败,国际雇佣兵出身的俊俏保镖男主走进她的生活,保护她、治愈她……
  • 爱上你,我有罪

    爱上你,我有罪

    当老公带着小三逼我离婚的时候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有些爱,是永远得不得回报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江风烈

    江风烈

    作者简介:王芸,中国作协会员。迄今已在《小说选刊》、《人民文学》、《新华文摘》、《中国作家》、《青年文学》、《小说月报》等刊发和转载了近两百万字散文、小说。部分作品入选《二十一世纪年度小说选·二〇一〇短篇小说》、《二〇一〇中国短篇小说年选》、《二〇〇三年度中国最佳短篇小说》等三十多种选本,曾获第七届屈原文艺奖人才奖、第三届湖北文学奖等。出版有散文集《穿越历史的楚风》、《接近风的深情表达》、《经历着异常美丽》、《纯洁与斑斓》等。湖北省作协文学院第七、八、九届签约作家。上 部那一天空气里弥漫着一股铮铮的气息。
  • 千古苍天

    千古苍天

    大道茫,天地苍;世间万物,魂宿之乡;云中多圣贤,史上留美名;天机从来埋骨,晦远不识归途;漫漫长夜多少事,千古谈笑皆恩仇。人世长,岁成殇;青丝滑落,只余空响;年少向来痴,运命本无常;遥想峥嵘往事,苦叹海中之桑;淡淡墨色疏远离,一曲终了人间荒。
  • 情调女人·情调生活

    情调女人·情调生活

    追求生活品质、注重个人享乐,有品味地进行文化消费,这就是情调女人的情调生活,纯粹而美好。本书提品味出女性在生活、精神上为了追求生活最高品质的细节。可能在书中可以找到您生活的情调,或许您还不够满足,不仿来读本书,将会带你在书中这种前卫和时尚情调生活中遨游!维生素的作用是调节机体生理,使人保持平衡健康。如果你看了本书,正如得到了平时缺乏的维生素,使你得到纾缓、轻松。
  • 别了,美利坚

    别了,美利坚

    一个怀揣美国梦的埃及年轻移民为了获得联邦教育贷款,谎称美国公民身份。这个冒失之举不但让他身陷囹圄,刑期结束后还被宣判不得再入境美国。五年后,这个埃及学生在世界一流学府加州理工学院获得了博士学位,但是美国司法系统的不公造成了他和身为美国公民的女儿骨肉分离,不得团聚。《别了,美利坚》通过作者的真实经历控诉了美国司法系统对刑满释放者的终身歧视,以及美国移民法让家不得团圆的种种不公,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在逆境中自我救赎、坚持信念、勇敢前行的真实经历。本书在科研界中引起重大反响,美亚上更是有数百条评论褒贬不一,围绕塔梅尔博士的生平与美国政府的移民政策展开激烈讨论。
  • 嘉平关纪事

    嘉平关纪事

    一场尘封十年的旧事,让嘉平关城笼罩在阴霾之下,家国之情、兄弟之谊、恋人之爱该如何取舍,面对家国安危,众人的命运又该何去何从......
  • 我自逍遥也

    我自逍遥也

    一代恩怨,一代情仇。一位不服天命的少年,如何逆天改命……伏魔卫道佑众生,合纵连横叙六韬。万象攻御医蛊中,阴阳神算通天道。神艺屠龙非我愿,天下庸人知之少。寻仙寻梦终成空,无心无我自逍遥
  • 这是一个用刀的主角

    这是一个用刀的主角

    当你毫无防备的重生了,你发现能做的太少了
  • 虐心两分半

    虐心两分半

    后悔的事有太多,可世间又没有后悔药……是命运的捉弄,还是彼此的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