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18300000002

第2章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体现了道家思想顺应、尊重自然规律的传统。他们主张与大自然和谐共处,无为而无所不为。

世上的事就是这样,当你只是为获得而去获得时,成功总是那么遥远;一旦你超越了功利的目的,顺其自然而为,成功或许马上就会出现在你的面前。许多时候,“不做什么”比“做什么”更重要。

1.一切都要顺其自然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箴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德经》

【译文】

“道”,是不可以用言语来说明的,否则,它就不是恒久的“道”。“名”,是不可以用文字来表述的,否则就一定不是恒久的“名”。

【解读】

在老子的思想中,“道”不仅是其哲学体系的总称,也是具体研究对象的代名词。可以说,《道德经》这部著作的所有观点都是围绕着“道”这个概念展开的。

从象形字的角度来看,“道”表示人用脚在大路上行走。古代的交通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开辟出一条道路很难,所以很受重视,甚至有祭祀“道路神”的仪式。老子从有形的道路开始研究,逐渐把“道”拓展为无形的道理、方法、规律。

今天,我们可以通俗地说,“道”就是事物的规律性,而规律是不可见的,是人无法控制的。因此,老子认为,“道”是虚无的,无法说清楚、讲明白。如果能说清楚、讲明白,那显然就不是正常、恒久不变的道了。

那么,什么是“名”呢?根据老子的主张,既然能说出来的“道”并不是真正的“道”,充其量也只能称其为“名”。说得通俗一点,“名”是自然运行的“法则”,而“道”是更深层次的根源。

比如,爱情是存在的,有时候让人心花怒放,有时候让人肝肠寸断。“爱情”两个字就是对这种男女之间感情的一个描述,是一种“名”。我们能感觉到它的存在,能把具体的感受说出来,但很难用文字确切地表述出来。用文字给爱情下个定义,很难,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理解。至于爱情深层次的根源,则涉及“道”的学问。

由此可以看出,老子抓住了一个最普遍、最根本的问题:世间一切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消亡,都是在时间、空间、环境等外界要素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完成的。因此,对待任何事情,或者做任何事情,都要合乎自然,顺应人情,从而减少失败的要素。听任自然,顺应原本,是老子的大智慧。

【智慧人生】

每天日出日落,一年四季变化,这都是规律。一颗种子从发芽到开花、结果,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衰老,也是规律。

建造一座大楼,复杂的施工过程中有许多操作技巧,这就是门道。商场上投资办企业,有许多潜在的规律可循,这是经商的智慧。

总之,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找到固有的规律,按照内在的逻辑去操作。只要顺其自然,便可一顺百顺,一通皆通。

最顶级的设计师

一片宏伟的办公楼群竣工了,负责园林管理工作的人找到建筑设计师,问:“人行道应该铺在哪里呢?”

“把大楼之间的空地全种上草。”建筑师给出了这样的回答。园林师还要问,建筑师转身离开了。

不久,楼群之间的土地上长出了小草。每天来这里上下班的人很多,草地上踩出了许多小径。走的人多,小径就宽;走的人少,小径就窄。远远看去,这些羊肠小道非常好看。

接着,建筑师找到园林管理人员,让他们沿着这些踩出来的痕迹铺设人行道。这是从未有过的优美设计,最大程度上满足了行人的需要。

抓住人生的每一个机会

早就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但是她还是独自一人。在同学的帮助下,她和一个男人在咖啡馆里碰面。

他的条件很不错,唯一让她不满的是他性格比较腼腆,不爱说话。先试着交往吧,她这样想,也这样做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对她关爱有加。在心底里,她也有莫名的感动。同学催她抓紧结婚,但是她梦想着更浪漫的恋爱,希望他有更出色的表现。

看着她不温不火的态度,他有点失落,再后来放慢了追求的脚步。最后,他连电话也懒得打,两个人最终分道扬镳。

直到这一刻,女孩才知道自己太固执了,然而一切都晚了。她曾放下往日的矜持,尝试着联系他,约他,不过始终没有成功。

2.凡事欲速则不达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箴言】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道德经》

【译文】

翘起脚尖想站得更高,反而站立不稳,一步跨作两步想要前进更快,反而不能前行。

【解读】

踮起脚尖来,就不能站得稳固。即使是练过功夫的人,也无法长久站立。这就是“企者不立”的道理。

所谓“跨者不行”,说指迈开大步走路,只能持续一会儿,时间长了肯定受不了。如果迈开大步去远行,那是自取颠沛之苦。

老子用“踮起脚尖走路”、“迈开大步远行”这两个行动,现象地说明了好高骛远注定要失败。“企者”,就是好高,“跨者”,就是骛远。如果把最浅近的、基础的都没有做好,偏要向高远的方面去求,不是自找苦吃,就是甘愿自毁。

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这样,你越急着弄明白,结果越糊涂;你越想达成某个目标,往往事与愿违。所以,暂时放下疑问,也许等头脑冷静后,事情就会弄明白;暂时忘记目标,先寻求实现目标的途径。一切都顺其自然,各种难题反而容易得到解决。

今天,人们把时间看做金钱,一切都讲求速度,于是就有了“速食面”、“速成班”,以及对“捷径”、“瞬间发财”的疯狂追求。至于身边功利、短视的行为,也就见怪不怪了。

在急功近利的趋势下,人们反而不容易吃到健康的食品,不容易实现更大的成功,即使发财了也难以延续财运。这一切都验证了“欲速不达”的逻辑。

正所谓“性急招损”,急切追求的结果是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损失,有时甚至是巨大的损害。比如,领导者做决策,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选准目标,进行全面的调查,还要研究复杂的环境。如果寄希望于一步跃升,一口吃个胖子,到头来必然导致指挥上的失误、行动上的误途,让自己陷于被动局面,错失发展的良机。

至于日常生活中,更不能太急躁,免得增加情绪上的紧张,以致破坏正常的关系,把事情搞砸。比如,教育孩子的时候,你指挥命令他,他根本不不听,也不愿服从;这时候,不妨放下你的高见,让孩子去碰碰钉子,通过自发行动来体会做事的逻辑。否则,一味地呵斥孩子,只会增加他的蛮横与固执。

【智慧人生】

肉要用小火慢慢地炖,才会好吃;拜师学艺,至少要三年四个月才会有成;任何工匠,讲究的是慢工出细活。凡事欲速则不达,然而这套宝贵的生活哲学已经快被遗忘。

今天的人们追求“速度”,不再脚踏实地,不再按部就班,处处显得毛躁马虎、急功近利。于是,出售的产品质量降低了,生活的心情紊乱了,一切都乱了套。

老子总结出了急躁炫耀的行为:自见、自是、自伐、自矜,认为他们对于“道”来说,都是废物剩料,会扰乱人的心绪,是让人厌恶的东西。

在着急往前赶路的时候,不妨停下来看看这个世界。看看自己有没有迷失方向,看看身边的风景。急于成功的人,别忘了日本名将德川家康的一句名言:“人生必须背负重担,一步一步慢慢地走。”

永远不要帮倒忙

小孩在草丛里发现了一个蛹,于是把它捡回家,想观察一下蛹是如何羽化成蝴蝶的。过了几天,蛹上出现了一道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长时间,身体似乎被什么东西卡住了,一直出不来。

小孩于心不忍,决定助它一臂之力。他找来剪刀,把蛹剪开了,帮助蝴蝶脱蛹而出。但是,稚嫩的身躯显得那么臃肿,翅膀还很干瘪,根本飞不起来。

再等等吧,过一会它的翅膀一定会自动舒展开,到时候就可以自由飞翔了。小孩这么想着,耐心地等候。然而,他的希望落空了,没有羽化成功的蝴蝶永远停留在了现在的样子,它已经无法继续变化了,注定拖着臃肿的身子、干瘪的翅膀,爬行一生。

大自然的道理是非常奥妙的,每一生命的成长都充满了神奇与庄严,瓜熟蒂落,水到渠成,都有内在的规律。蝴蝶一定要在蛹里痛苦地挣扎,直到它的双翅强壮了,才会破蛹而出。小孩善意的一剪,反而帮了倒忙,害了它一生。

爸爸教儿子开车

看着儿子长大了,马上要步入社会了,爸爸十分欣慰。这一天,他对儿子说“我教你学习开车吧。首先必须牢记一点,你不要管这车是什么牌子,值多少钱,这和开车没关系,你只要记得一样,遇到状况,就踩刹车。”

练习了好长时间,儿子成功地把爸爸的爱车开到了路上,正在高兴的时候,结果不小心撞到了路牌上。顿时,儿子吓得一句话也不敢说。爸爸看到这种情况,说了一段非常有真谛的话:

“孩子,你看到了吧,不刹车就会失控,而失控时最坏的情况是,你无法预测到失控以后会发生什么。开车是这样,做其他任何事情也是如此。你要记住,在不清楚周围情况的时候就要刹车,随时刹车!”

人们总是急着到达目的地,就像开车一样在路上飞驰。殊不知,这样做很危险。控制好速度,记得随时刹车,就可以随时知晓自己在哪里,清楚目前的环境和状况,永远处于安全的状态。

3.提供帮助,而不是去控制

——生而弗有之,为而弗持之

【箴言】

生而弗有之,为而弗持之,长而弗宰之,此之谓玄德。

——《道德经》

【译文】

创造他但不占有他,塑造他但不认为是自己的功劳,培训他但不去主宰他,这便是最高的“德”。

【解读】

做人做事,人们都是朝着一定目标而去的。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由于急功近利,由于自以为是,由于缺乏智识,常常出现适得其反的结果。究其根源,在于违背了做人的原则、做事的尺度。

古时候,宋国有个农夫,总是担忧自家田地里的禾苗不长高。这一天,他逐一拔高了禾苗,到了傍晚才十分疲劳地回到家,高兴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咱们家的禾苗长高了不少!”儿子听了他的话,第二天一早就到田里去看,结果禾苗都枯萎了。

这就是《揠苗助长》的故事,它提醒我们,凡事都要顺其自然,你可以帮助禾苗施肥、浇水、松土,但是不能人为地拔高它,以为这样会长得更快。

生活中,仅仅有美好的愿望还不够,掌握做事的智慧更加重要。老子说:“生而弗有之,为而弗持之,长而弗宰之,此之谓玄德。”意思是,创造他但不占有他,提高他但不认为是自己功劳,培训他但不去主宰他,这便是最高的“德”,是做人做事必须遵循的大道。

以领导者为例,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离不开领导之道。那么,这个“道”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帮助下属获得成功,而不是与大家争功。对此,TCL集团常务副总裁袁信成曾经谈到职业经理人获得成功的自我修炼艺术,其中包括:不与员工争利、不与下属争权、不与同级争功、不与上司争名、忠于团队组织、帮助他人成长等理念。这与老子倡导的领导人之“德”是一致的。

从作物的生长,到人的管理,都应该提供支持和帮助,让他们按照自己的逻辑和轨道运行,而不是试图控制他们。利欲熏心的人之所以四处碰壁,不仅因为他们私心作祟,还在于他们失去了做事的冷静和理智。

【智慧人生】

控制欲潜藏在每个人的潜意识里,也表现在许多人的行动中,只不过有大小、多少的差异。但是,这种控制融入了过多的个人情绪、利益,往往与真实的状况背道而驰。因此,如果不懂得限制这种力量,会让自己处处受到反对、掣肘。

如果你有力量和能力,并获取了相应的权力,那么在发挥个人影响力的时候,请倾向于提供帮助,而不是努力去控制他人。这样做,多多益善。

比如,对领导人来说,其地位、权力很容易让他产生优越感和满足感,并不自然地与下属“较量”。比如,在一次工作失误中争执谁对谁错,为了顾及自己的权威而损害下属的利益……要知道,这是种做法很危险。

英国卡德伯里爵士认为:“真正的领导者鼓励下属发挥他们的才能,并且不断进步。失败的管理者不给下属决策的权利,他们喜好奴役别人,不让别人有出头的机会。这个差别很简单:好的领导者让人成长,坏的领导者阻碍他们的成长;好的领导者服务他们的下属,坏的领导者则奴役他们的下属。”

面对你的下属、朋友、孩子,给予支持、帮助和理解,而不是去控制、呵斥,他们才能接受你中肯的意见,乐于得到你的援助。这样做,符合人心,也顺从人性。

别控制你的孩子

有一天晚上,妈妈辅导女儿写作业。她认真地讲解每一道题,可是女儿显得不耐烦,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显然,妈妈生气了,这孩子太不懂事了,于是把书本一推,气呼呼地离开了。

女儿自知理亏,悄悄地走回房间。后来,妈妈推开房门,只见女儿低着头,轻声哭泣着。她走过去,抱住孩子:“是不是很伤心?怪我刚才态度不好,让你受委屈了。可以原谅妈妈吗?”女儿抬起头,破涕为笑:“妈妈,是我不好,下次我一定认真听。”

后来,每次辅导功课的时候,女儿都认真地听,母女之间那份默契让人羡慕不已。有时候,双方产生分歧时,妈妈都会放下架子,用一种商量的语气和孩子交流。在这种平等的关系中,她们会无话不谈。

家长教育孩子,不应该用自己的态度、情绪左右孩子,尽管初衷是好的,但是强硬的做派,以及不容易被接受的方式,都会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在双方建立起隔阂。多体谅孩子的情绪,帮助他们认识、理解这个世界,而不是掌控他们的人生,这是每个家长应该牢记的一点。

汉武帝帮助卫青功成名就

历史上,汉武帝韬光养晦多年后,终于登上王位。在人才使用方面,他有章有法,不但把董仲舒、东方朔拉入麾下,还精心培养了卫青、霍去病等一代名将。

原来,卫青是平阳公主家的骑奴,善剑术而通兵法。汉武帝没有因为他出生卑微而弃之不用,而是让其在羽林接受严格而系统的军事培训后委以重任,直至做到大将军。

登上王位以后,汉武帝更加重视优秀人才的开发,他发现卫青的外甥霍去病有大才,就竭力帮助他成长。后来,熟悉卫青作战方式的赵信投靠匈奴,汉武帝就派霍去病上阵,使匈奴摸不透汉军的战术。

创造他但不占有他,提高他但不认为是自己的功劳,培训他但不去主宰他,汉武帝无疑是这方面的领导专家。他培养卫青等人的作战意识和战术手段,却不在具体问题上发布命令,真正实现了人尽其才。

卫青、霍去病能够成为一代名将,与汉武帝善于使用人才密不可分。反过来,有了可供使用的将帅,汉武帝才开创了大汉雄风,卓绝千古。

4.功夫到了,事就成了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箴言】

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言希声,大象无形。

——《道德经》

【译文】

纯真的品质仿佛似污染,大方之形仿佛似无棱角,贵重的器物总是花费很多时间才能做成,真正有本事的人反而很少说话,真正的大道反而是看不见的。

【解读】

《史记》记载,孔子曾经拜访老子,向他请教“礼”。老子说:“一个聪明而富于洞察力的人身上经常隐藏着危险,那是因为他喜欢批评别人。雄辩而学识渊博的人也会遭遇相同的命运,那是因为他暴露了别人的缺点。因此,一个人要懂得节制,不可处处占上风,而应行事谨慎。”

人生在世,不必过于张狂,遵守本分最好。即使自己付出了很多,并没得到应有的回报,也不必耿耿于怀,而应虚怀若谷,继续朝着取经的方向努力,终有一天会迎来胜利的时刻。

对“大器晚成”的人来说,最可贵的不是他们最终抓住了成功的机会,而是他们始终坚守,默默无闻地付出,才有了最后的成功。在这里,“晚”是指时间,准确地说,是刻苦努力的时间。无论年龄大小,只要为成功付出了相当努力,就有望成功。

姜子牙80岁当宰相,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20年临池学书,是大器晚成的代表。他们的故事提醒我们,“成”和“功”有着密切的关系,成是功的积累,功是成的基础。成功对于懒汉来说是自私的,对于奋斗者来说又是公平的。

既然成功需要等待,那么在胜利没有来临之前,还是努力行动吧。真正有作为的人,都不会把时间浪费在夸夸其谈上,他们坚信行动会带来福音,并孜孜以求。让成功自然而然地降临,这的确是一种智慧。

因此,老子提出了“大音希声”的观点。他劝诫人们:为人宁可保持沉默寡言的态度,不骄不躁,宁可显得笨拙一些,也绝对不可以自作聪明,喜形于色,溢于言表。

在老子看来,“道”永远隐藏在世间万物之中,它不会明明白白地显现给人。要接触“道”,必须从内修开始,从自己的心灵开始去发觉,去照见。循“道”而行的人,会拥有良好的开端和完美的结局。

【智慧人生】

人就如一棵树,根深土厚,则茁壮茂盛,必成参天大树栋梁材;根浅细土贫薄,则生长无力,恹恹欲睡,到老也是又细又矮的小材料,只能够个扁担的料罢了。因此要想成为撑柱国家的栋梁,必须进行艰苦持久的“培土固根”。

爱因斯坦所说:“成功=X+Y+Z,X代表勤奋,Y代表努力,Z代表少说空话。这也许就是成功的最好的答案。”

李时珍跋山涉水,数十年如一日地搜集整理,笔耕不辍,才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司马迁游历名山大川,博览经典秘籍,忍辱负重,才有《史记》的诞生。凡事只要有恒心,并且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就一定可以成功。

积极进取,永不言败

阿伯拉罕·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但是他的成长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艰辛。多年的磨砺,正是他塑造优秀品格和顽强毅力,最后问鼎总统宝座的重要原因。

1832年,林肯失业了,这显然使他很伤心,但他下定决心要当政治家,当州议员。糟糕的是,他竞选失败了。在一年里遭受两次打击,这对他来说无疑是痛苦的。

接着,林肯着手自己开办企业,然而还不到一年,这家企业就倒闭了。在以后的17年间,他不得不为偿还企业倒闭时所欠的债务而四处奔波,历尽艰辛。

随后,林肯再一次决定参加竞选州议员,这次他成功了。他内心萌发了一丝希望,认为自己的生活有了转机。

1835年,林肯正式订婚。但是,离结婚还差几个月的时候,未婚妻不幸去世。这对他精神上的打击实在太大了,他心力交瘁,数月卧床不起。1836年,医生告诉他患上了神经衰弱症。

三年以后,林肯觉得身体状况好多了,决定竞选州议会议长,不幸又失败了。1843年,他又参加竞选美国国会议员,但这次仍然没有成功。

数年间,林肯饱尝了无数失败和落寞:企业倒闭、未婚妻去世、竞选败北。但是,他凭借执著的性格,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他告诉自己:胜利来临之前,必然要有黑夜。1846年,林肯又一次参加竞选国会议员,最后终于当选。

此后虽然风波照旧,不过林肯始终没有放弃,一步步接近总统的位置。直到1860年,他终于当选为美国总统,成为历史上少有的英雄人物。

一个人克服一点困难也许并不难,难的是能够持之以恒地做下去。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就已经非常优秀了,这其实是迈向成功的大道。

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十九世纪末,古巴处在西班牙的统治之下。当时美国要赶走西班牙人,于是双方爆发了美西战争。美军为了取得胜利,需要与活动在古巴丛林中的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共同抵御敌人。就这样,罗文上尉受美军司令委托,负责把一封信送到加西亚的手里。

接受命令以后,罗文没有提任何要求,就开始了送信的任务。他花费20多天的时间,徒步走过了危机重重的地区,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成功把信交给了加西亚。

美西战争胜利后,人们推选最大的功臣,结果当选的不是美军司令,也不是加西亚,而是上尉罗文。正是他忠诚敬业地执行好好自己的送信任务,才使双方实现了军事上的配合,最终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

当初,罗文没有见过加西亚,也不知道他的确切位置。但是他没给自己找借口,更不畏惧古巴丛林中的敌人,以及随时可能遇到的危险。他自始至终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把信送给加西亚。他下了很大工夫,最终成功了。

5.用心体会“无”的境界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箴言】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道德经》

【译文】

要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要以不发生事情的方法去处理事情,要想做得有滋有味,必须觉得以往无味。

【解读】

老子主张顺其自然,在“有为”与“无为”之间掌握做事的技巧,把握二者之间的平衡。按照“道”的智慧,“有为”必须建立在“无为”的基础上。

接着,老子指出要以“无事”的态度去办事,即“事无事”。“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也哉?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而邦家滋昏;人多知巧,而奇物滋起;法物滋彰,而盗贼多有”,显然,“无事”比“有事”更容易达到“事”的目的。

对于调味这件事,老子也提出了辩证的观点,即维持原味。在这里,用调味时维持原味,暗喻顺应自然,正所谓无味就是有味。

“无为”、“无事”是老子的基本观点,其重要性往往被后人忽视。在此,我们必须谨记老子“以无事取天下”的教诲,从客观条件出发去行事,只要功夫到了,自然水到渠成。反之,刻意为了达到某一目的才去做事,往往事与愿违。

认真去做,但不要刻意追求,渴望成功却也接受平凡,这是道家思想的华丽之处。它契合生活的时序,正所谓不是一切努力都有结果,但是不努力就一定不会有结果。

生活的味道是怎样的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会。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说“平淡天真,自然浑成”,这是对画的境界追求,未尝不是对人生的希冀。老子提倡“无味”的境界,是一种真实的生活态度,也是对生命状态的真切描述。

【智慧人生】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高度概括了《道德经》一书的思想,指出了“道”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人们把握道家思想的重要指针。

许多时候,人们办事情要首先想到不该做、不能做的情形。这就是不去做什么,是“无”。了解了这个规则,懂得做事的禁忌,才可能在后续工作中施展才干,大开大合。否则,走错了方向,违反了禁忌,注定要吃大亏。

萧规曹随

曹参是西汉著名的宰相,但是他嗜酒成性,无论白天还是晚上都喝得酩酊大醉。文武百官看他日日饮酒,不理政事,都来劝说他。结果,曹参摆开酒席,请大家喝酒,众人根本没有劝说的机会。

后来,汉惠帝知道了这件事,暴跳如雷。于是,汉惠帝召见曹参,质问他究竟怎么回事。宫殿上,曹参摘下帽子,然后跪倒谢罪说:“请陛下考虑一下,关于圣明英武,陛下能比得上高帝吗?”

汉惠帝说:“我怎么敢和先帝相比呀?”接着,曹参又说:“那么,请问陛下,我的才能比得上萧何吗?”

汉惠帝说“萧何是先帝的肱骨之臣,你好像也比不上他。”曹参说:“说得好啊。先帝和萧何平定了天下,制定了明确的法令,咱们只要遵循这些法令去做就行了,就可以确保天下太平。不需要再设定额外的法令了。”

听到这里,汉惠帝终于明白曹参的良苦用心了。曹参之所以终日饮酒作乐,看似荒废政事,其实是按照先朝的律令行事,天下之事没有可以忧虑的。

对此,文学家扬雄说:“萧也规,曹也随。”“萧规曹随”的成语,就是由此而来。曹参担任相国,主张清静无为,这合乎道家的学说。百姓脱离了秦朝的酷政以后,希望能休养生息,曹参的主张正好迎合老百姓的需要,所以天下人都赞颂他。

管理中的“流程再造”

从1998年开始,张瑞敏在海尔集团正式推行“流程再造”。具体来说,每个人都直接面对市场的销售利润,从而打通员工与市场的壁垒。依靠这种企业内部的“压力传导机制”,员工开始进行岗位“自我管理”,人才的潜能和优势被充分释放出来。

“流程再造”,说到底是让员工树立“人人都是管理者,都是重大决策参与者”的工作理念。通过这种合理的授权,让员工不再接受领导者的管理,而是通过自我管理提升竞争力,实现效益最大化。

众所周知,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关键是如何发挥团队成员的创造性。老子说:“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意思是说,事物发展都有自身的规律,我们要尊重它的内在逻辑,别去干涉,不做没有价值的事。

张瑞敏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不去主动指挥、命令员工干什么,而是设计好岗位要求,让员工自动自发地做事,在不被管理的基础上实现了有效的自我管理。

6.顺势而为,大有作为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箴言】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道德经》

【译文】

这是大自然的规律,多余了就减少一些,不足了就补充一些。

【解读】

大自然有自己的运行规律,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多余了就减少一些,不足了就补充一些。通过相互补充、盈亏变化,使大自然保持着动态的平衡。人们只有按照特定的趋势办事,才会收到良好的预期。

在老子眼里,自然界的一切现象,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自然界的一切现象,诸如昼夜的交替、四季的变化,它们都是均衡统一的;而这种均衡统一,既不是外力作用的,也不是人为造成的,而是自然而然,由自身运动表现出的一种互补、和谐、均衡。

这种普遍的规律,其实是一种“势”,也就是大自然的情势。对人类来说,做任何事情必须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掌控好态势,善于顺势而为。

对此,《孙子兵法》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扩弩,节如发机。”

湍急的流水飞快地奔流,以至能把巨石冲走,这是流速飞快形成的水势;鸷鸟高飞猛击,以至能捕杀鸟兽,这就是短促迅猛的攻击节奏造成的。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他所造成的险峻兵势是惊险逼人的,所采取的进攻节奏是短促的。险峻的兵势就像张满的弓弩,短促的节奏就像击发弩机,把箭突然射出去。

大自然有自己的发展态势,人的成长与发展也有内在的情势可循。具体来说,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他所处形势的帮助。许多时候,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使自己的发展方向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就会自然而然地获得有益的资源,掌握有利的局面。

汉语中有一个词汇叫“水到渠成”,它表明事物发展都有自己的规律可寻。为人处世的时候,一定要善于借助事物内在的力量因势利导,才容易获得成功。就像大禹治水一样,采用疏导的方法,按照水的走势采取措施就容易驯服它,否则逆势而行,就会碰壁。

【智慧人生】

当年,大禹治水的时候,就在掌握水的运行规律基础上采用“疏导”的方式,一切顺乎自然,结果成功化解了水患。“疏导”,而不是采取“堵”的方式,坚持推、拖、拉的做法,借力用力,这种措施往往是最合理、最圆满、最有效的。

在成功治水的基础上,中国人形成了疏导洪水的思想,并得到了历代统治者的重视。由此可见,无论办任何事,都要根据可以取得成功的形势,来寻求易于成功的方法,从而花费较少的力气取得较大的成就。

淝水之战求之于势

西晋灭亡以后,前秦政权建立。秦王苻坚统一北方,与南方的东晋王朝形成了对峙局面。公元383年8月,苻坚率领百万大军南下,分三路攻打东晋。东晋派遣谢石、谢玄率兵八万抵抗秦军。

东晋兵力、粮草供应不足,处于不利局面。苻坚稳操胜券,干脆派朱序前去游说,劝晋军投降。朱序原来是东晋防守襄阳的将领,他向谢玄透露了秦军兵力部署,并建议晋军迅速出击,先击退敌人的前锋。

晋军迅速出击,取得了洛润之战的胜利,大败秦兵。与此同时,晋军水陆并进,准备全线反攻。面对沿淝水西岸布阵的秦军,谢玄采用激将法,提出让秦军后撤,让出一块地方一决雌雄。

符坚果然中计,他的设想是趁晋军渡河的时候发动攻击,一战定乾坤。结果,秦军人心不稳,刚撤退就阵势大乱。晋军乘势抢渡淝水,展开猛烈攻击,结果秦军人马相踏,溃不成军。就这样,几十万秦军纷纷逃散,听到随风吹来的鹤叫声也以为是追兵来了。

淝水之战,弱小的东晋军队之所以能战胜强大的前秦军队,是因为谢玄等人利用渡河之机一鼓作气战胜敌人,从而借助有利态势赢得了先机。

道家主张效法自然,顺势而为,对此孙子也说过类似的观点:“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

先布局后造势

1924年,胡宗南报考了黄埔军校。起初,他因为个子矮小而被辞退,后来得到廖仲恺的赏识,才被破格录用,分在第一期第四队。

这次有惊无险的经历,让胡宗南明白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为了自己的前途,他决定主动出击,提早布局。

有一天清晨,胡宗南上茅厕路过操场,隐约看到两个人在跑步。听声音,其中一个人肯定是当时的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原来校长有清晨跑步的习惯,想到这里,胡宗南有了主意。

第二天黎明,胡宗南早早地来到操场跑步。过了一会儿,蒋介石果然也来了。看到有人抢在自己前面,蒋介石随口问了一声:“谁?”胡宗南高声说:“报告校长,是一期学生胡宗南。”从此,胡宗南天天早起跑步,每次都向蒋介石报告自己的名字。

渐渐地,“胡宗南”三个字在蒋介石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后,胡宗南多次得到提拔重用,都与蒋介石的赏识密不可分。

相比其他人,胡宗南抓住机会,巧妙布局,攀上了蒋介石这个高枝,在不显山不露水中青云直上,实现了顺势而为的策略。

智者把握机会,圣人创造机会。懂得谋势、造势的人,会打造属于自己的人生传奇,在有生之年大有作为。

7.“无为而治”的学问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箴言】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道德经》

【译文】

治理天下应该不求有所作为,如果事必躬亲,经常有事需要处理,就不能有效治理天下了。

【解读】

“无为而治”,是老子的基本思想之一。在这里,“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要遵循大千世界的规律,尊重人的个性,有所为有所不为。

人生当中,如果有人想无所不为,那么最终的结果就会一无所为。这提醒我们,凡事都要有所取舍,不可太贪心、贪大。

无为而为,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即暂时的“不为”是为了长远的“为”;表面的“不为”是为了实在的“为”。在中国历史上,许多深谙“无为”智慧的人都建立了非凡的功业。

西汉初期,整个国家陷入了百业凋零的状态,同时北方匈奴的威胁依然存在,发展经济、安定四方成为汉代统治者的首要任务。当时,文帝与景帝都认识到了“顺民之情,与之休息”的重要性,纷纷制定了休养生息的治国方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西汉的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家实力逐步壮大。

休养生息作为一种治国之道,其思想基础就是无为而治。老子在《道德经》中这样描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此外,“无为而为”有时候是客观形势逼迫着你收敛锋芒,藏而不露,以求安身立命、以得来日重图大业。这其实是我们常说的“韬光养晦”智慧。

【智慧人生】

老子认为,一切有为之治都会使天下之人“淫其性”而“迁其德”,因此“君子不得已而临莅天下”就应当“莫若无为”。无为,然后能无不为;无为,然后能有作为。统治者应该以清静无为、无欲无争规正自身,人民就自然地回归于纯朴,社会就自然地趋于安定,自会呈现国富民安的太平世界。相反的,如果事必躬亲,经常有事需要处理,就不能治理天下了。

有为与无为两个看似相反的作为,其实是相互贯通的。顺应客观,无为而治,并非完全听天由命,任人摆布,而是在顺应客观的同时,主动地、有策略地、乐观地、自觉地去驾驭现实环境中所遇到的矛盾,并制定合理的方针、策略。

所以,“无为而治”,其实是貌似无为,实则有为,眼下无为,长远有为的一种为政策略。有所不为的性格,才能够资格谈无为而治。对领导人来说,你无为,你的下属就会无不为;你无言,你的部属就会有很多话;你无能,你的部属就会很能干。你所要看的是他们做得对不对,而不是跟他们去抢工作做。

“无为”父教成就哲学大师

在中国学术界,梁漱溟是一个奇人。他中学没有毕业,却在北京大学担任哲学教授数年,出版了多部专著。这一切,离不开梁漱溟的自学,尤其是其父的无为而治。

回忆起父亲的家教,梁漱溟说那是“完全宽放的”。早年,他有点儿愚钝,而且比较固执,但是父亲很宽容,不去责骂他。

九岁那年的一天,梁漱溟发现自己积攒的一串铜钱不见,于是大哭大闹,跟家里人胡缠蛮搅,闹了好几天。第二天,父亲在院子里的桃树枝上发现了那串钱,知道是儿子贪玩弄丢了。但是,他没有训斥儿子,只是写了一张便条,最后一句话是“小儿始自知其糊涂”。

梁漱溟在桃枝上看到钱,果然非常惭愧,而他看到父亲的便条,深深懂得了自省的重要性。这种“无为而治”的教育方式贯穿梁漱溟的一生,使他的心智很早就成熟起来,其见识也超越了常人。

晏子的有为与无为

晏子,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家,胸怀大才,立志干一番事业。恰巧,齐景公命他去治理东阿,于是他高兴地走马上任了。

结果,三年之后,那里的人纷纷向朝廷告状。齐景公非常生气,连忙把晏子召回来,准备罢免他的官职。晏子果然很有头脑,他对齐景公说:“臣已知错,请大王再给臣三年的时间,那时候自然有人说臣的好话。”

就这样,晏子又得到了一次机会。果然,又过了三年,齐景公听到了称颂晏子的话,于是召晏子入朝,予以封赏。

没想到,晏子不肯接受封赏。齐景帝询问缘由,晏子说:“第一次去东阿,我让人修筑道路、主张节俭勤劳、严惩贪污,结果坏人、无赖、权贵纷纷责骂我。第二次,我采取了顺其自然的作法,结果那些责骂我的人高兴了,到处颂扬我,您也信以为真了。三年前,您要处罚我,其实我该受赏;现在您要封赏我,其实我该受罚。大王,这些就是我不能接受封赏的原因。”

听到这里,齐景公恍然大悟,认为晏子是一位有德有才的良臣,于是拜他为相。果然,在晏子的治理下,齐国实力大增,成为一个强国。

前三年有为,晏子遭遇了挫折;后三年无为,晏子谋划着更大的作为。这种顺其自然的策略,显示了晏子高深的政治智慧,值得后人研习、借鉴。

同类推荐
  • 鬼谷子全书

    鬼谷子全书

    《鬼谷子》作为一部谋略学的巨著,一直为中国古代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读,在今天,它的思想精髓被广泛应用于内政,外交、军事、商务及公关等领域,为当代政界、商界等领域人士所必读之智慧法宝。
  • 周易与人生

    周易与人生

    《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典籍,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其中的《易经》约成书于殷周之际,《易传》约成书于战国时期。汉代立经学博士,《周易》被奉为经书。此后的两千余年间,它一直稳居封建时代主流学术的核心地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
  • 国粹解人生:传统文化中的生命智慧

    国粹解人生:传统文化中的生命智慧

    本书精选我们所熟知的国粹经典,比如古代图书典籍、种类不同的戏曲、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武术、中医、民间艺术以及传统的建筑、服饰和烹饪等,根据与之相关的故事和它本身的特点,发掘国粹中所蕴藏的传统智慧,探寻个中滋味,让读者领悟立身处世的道理。
  • 正义为何如此脆弱(悠斋书评及其他)

    正义为何如此脆弱(悠斋书评及其他)

    从根本上说,正义的实质内涵体现为权利与义务的对等交换。说得再直接简明一点,所谓正义,就是相互性基础上的利益交换。社会制度和伦理规范的正义直观上表现为社会权利和义务的公平安排或分配。但社会不是抽象集合体,它是由诸多个人在一定共契上组织成为的生活共同体,其组织结构及其运作凭借或通过诸如国家政府、社团组织机构或特定的社会管理机构得以实现。
  • 浙东学术(第二辑)

    浙东学术(第二辑)

    本书收录论文10篇,包括:古代政治哲学研究文《<唐虞之道>与王权转移的多重因素》,系统论述朱熹《家礼》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的《儒教仪礼研究的现状与课题》,主张摆脱从“心性论”的视域来研究孟子的《孟子性善论刍议》,何善蒙副教授所著的《荒谬:在加缪和庄子之间》,四篇以浙江学术为主的地域研究文和两篇与佛教有关的作品。
热门推荐
  • 傲世之破晓

    傲世之破晓

    当25世纪杀手之皇坠落异世,落入帝王之手,怎样的的风云涌动
  • 告诉你一个安徒生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安徒生的故事

    本书从爱迪生儿时的生活写起,一直写到他所创造出的伟大作品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再现了安徒生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伟大童话作家不平凡的人生历程,并体会他执着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 冷情少主心尖宠

    冷情少主心尖宠

    你有没有爱过一个人?你有没有恨过一个人?五年前,一场大火毁了他的婚礼;五年前,他的未婚妻留下只言片语,说是因为妹妹的屈辱和伤害,她才离开。那场大火里,他失去了亲人,也失去了爱人,可罪魁祸首的妹妹,却从此没了踪迹……五年后,他找到了她,圈禁成女佣,至此诱身、骗心,折尽她身上的羽翼。他发誓,一定要让她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屈辱和伤害!什么是生死不如!可到最后,他却发现,他爱错了人,也恨错了人!暗夜魅宠,几番轮回,如今,谁是谁的心尖宠?谁又是谁的心头刺?
  • 此致,爱情

    此致,爱情

    一桩军婚外加一位高深莫测的中校先生,随之而来的,是一场跨越婚姻的攻坚战;2012特别珍藏军旅文;一部教你降服冷酷兵哥哥的驯夫宝典;最甜蜜温馨的情感励志喜剧情。有人说,婚姻就是一座围城。若真是如此,那嫁给一个军人,就是给这座围城多筑了一道墙。梁和生命中最晦暗的时候,顾淮宁走进她的生命。顾淮宁,职业军人,持重沉稳,拥有简单的爱情观和婚姻观。婚后,两人别别扭扭地相处,自认为相处和谐,却都有隐藏很深的秘密。
  • 恋爱求教帖

    恋爱求教帖

    关蔚绫,轻宅女,假正经,小浪漫,死傲娇。毕业几年,兢兢业业厮杀职场,落得个不上不下,不温不火的小经理职位,每天安安静静平平淡淡地挤地铁去搬砖。某日,昔日好友发了一段微信,将一个温厚木讷,不善辞令的大龄男青年送给她。关蔚绫发现,微信聊天,额,有点难度,于是在网上发了恋爱求教帖,在线等教程……还望各位大神指点一二,下一句我回什么呀???
  • 快穿系统:男主又重生了

    快穿系统:男主又重生了

    沈白璃的任务是扮演书中某个人物走完(女配/炮灰/女主/路人甲/反派)一生的经历,然而剧情总是崩……有人问:“请问你作为维护剧情的反面教材有什么感想吗?”沈白璃:“我只想说……MMP哦!男主全都是重生的,剧情不歪到九霄云外去才怪……啊!”(被某人脱走)男主:“嘘。”沈白璃“我叉#&amp;#&amp;&amp;……”本文又名《我又拿了女主剧本》《夭寿啦,剧情又崩了》世界一,吸血鬼管家(√)世界二,丧尸王,救世主(√)世界三,你不是我哥(√)世界四,帝国元帅(更新中)
  • 来从无安处

    来从无安处

    我从来都知道这里不是我的家相识相恋然后…就没有了
  • 孔氏南宗与浙西南社会变迁研究

    孔氏南宗与浙西南社会变迁研究

    南宋初的孔氏南渡无论在孔氏家族史还是在中国文化史上都具有重要影响。在近900年的历史中,孔氏南宗不仅在孔氏家族中具有特殊地位,而且积极主动地融入当地社会文化之中,孔氏南宗文化逐渐衍化为浙西南地方文化极具特色的组成部分。本书在考察浙西南地区生活世界及文化传承的基础上,着重就孔氏南宗的符号特征与文化意义、政治思想与政治活动、教育思想与文化教育活动以及宗族文化与宗族活动进行了专题研究,深入探讨了孔氏南宗与浙西南社会文化演变的互动关系。从而揭示了孔氏南宗的精神内涵及文化价值。
  • 猎杀者

    猎杀者

    秋生从醉八仙酒馆里走出来,已经深夜了,上弦月像小船停泊在幽暗的天空。他刚刚喝了一大壶黄酒,身上有些发热,大口吸着有些发凉的空气,转头四顾,这座江南宁静而诡异的古镇,正浮动在薄薄的月光里,远近衰败的房屋,印着岁月斑驳的痕迹。“奇怪,太奇怪了。”秋生自语。秋生在家开一个小杂货铺,每天早上九点开张,晚上九点打烊,日子过得平静而普通。有一天夜里他突然失眠,觉得冥冥中有什么人在召唤他,便离家出走,追着那个声音星夜兼程,仿佛是一个去朝拜的信徒,不停地走啊走啊,当他走进古镇那一刻,这个声音告诉他,他如期抵达。
  • 我不想有这个系统

    我不想有这个系统

    捡到一部手机后莫名其妙被系统绑架,不完成任务弟弟就得消失?莫凡:“求求你放过我啦,我不想做任务好吧!”系统:“不要,就因为在人群中看了你一眼,我就爱上了你!” 莫凡:“……我真的不想要这个系统。” ps:群号:807596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