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41400000008

第8章 茅台酒(3)

经营智慧——精益求精,持之以恒求质量

卓越品质,独一无二

茅台有着神秘悠远的历史,茅台酒是中国国酒。建国以来,无数次重大活动,茅台酒都被当作国礼,赠送给外国领导人。自古而今,向往茅台、赞美茅台的文人墨客不计其数。毫不夸张地说,茅台酒的每一个细小的“侧面”都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故事,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与人文价值。犹如中国发给世界的一张飘香的名片,具象的茅台酒和抽象的“人文”,在以醉人的芳香让世界了解自己的同时,也将中华酒文化的魅力和韵味淋漓尽致地展示给了世界,让其了解了中国、中国文化。

到20世纪90年代末,茅台酒已连续14次荣获国际金奖。从1953年开始通过中国香港和澳门转口销往国际市场以来,茅台酒出口已遍及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创外汇1000多万美元,成为中国出口量最大、所及国家最多、吨酒创汇率最高的传统白酒类商品。

茅台酒因何如此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原来,茅台酒从古至今一直拥有着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卓越品质,它的生产工艺古老而独特,既继承了古代酿造工艺的精华,又闪烁着现代科技的光彩。

茅台酒出产于贵州仁怀市赤水河畔茅台镇,这里群山环峙,形势险要,是川黔水陆交通的咽喉要地。赤水河水质纯洁清甜,含有少量矿物质,正好酿酒,茅台酒也因产于黔北赤水河畔的茅台镇而得名。这里地处河谷,风速小,十分有利于酿造茅台酒微生物的栖息和繁殖。

茅台地区特殊的气候、水质,独具匠心的酿酒工艺,早为古人所知并加于总结。清道光年间的《遵义府志》载:“茅台酒,仁怀城西茅台村制酒,黔省称第一。其料用纯高粱者上,用杂粮者次。制法:煮料和曲即纳窖中,弥月出窖烤之,其曲用小麦,谓之白水曲,黔人称大曲酒,一曰茅台烧。仁怀地瘠民贫,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这段记载,准确地描绘了当年茅台酒的品牌、酒质、制作工艺及生产规模。

茅台酒以优质高粱为原料,用小麦制成高温曲,而用曲量多于原料。用曲多,发酵期长,多次发酵,多次取酒等独特工艺,这是茅台酒风格独特、品质优异的重要原因。酿制茅台酒要经过两次加生沙(生粮)、八次发酵、九次蒸馏,生产周期长达八九个月,再陈贮三年以上,勾兑调配,然后再贮存一年,使酒质更加和谐醇香,绵软柔和,方准装瓶出厂,全部生产过程近五年之久。

茅台酒生产工艺的季节性也很强。茅台酒生产投料要求按照农历九月重阳节期进行,这完全不同于其他白酒随时投料随时生产的特点。采用九月重阳投料一是按照高粱的收割季节;二是顺应茅台当地气候特点;三是避开高营养高温生产时节,便于人工控制发酵过程,培养有利微生物体系,选择性利用自然微生物;四是九月重阳是中国的老人节,象征天长地久,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当年周总理曾给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方毅下达了一个任务,叫他复制茅台。据说当时方毅副总理带了一批人把茅台酒的所有流程工序和设备,甚至制酒的老师傅都带走了,连茅台酒厂的灰尘也装了一箱子带走(据说那里面有丰富的微生物,是制造茅台酒所必需的),在附近到处找,找了50个地方,最后在遵义找到了一个山清水秀、没有工业污染的地方,把茅台酒的流程工序全部展开,用当地非常纯净的水,利用灰尘中的微生物重新制作,一共进行了9个周期、69次实验,最后直到1985年宣布失败。这充分证明了茅台酒与产地密不可分,茅台酒不可克隆,为此茅台酒2001年成为我国白酒首个被国家纳入原产地域保护产品。

正是这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卓越品质,让茅台酒成了稀世珍品。再加上几百年的文化底蕴,更是让茅台酒无可替代。2007年以来,茅台集团继续打造老字号文化品牌,演绎着国宾文化礼仪的平台。茅台人以“迎宾酒”作为茅台系列产品的名称标识,意在传承历史久远的中华民族文化中的“敬重友情”的人文意识,营造“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的和谐品牌形象……

茅台酒被誉为国酒、礼品酒、外交酒。它酒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丰满、回味悠长、空杯亦能留香,其优秀品质和独特风格让其他白酒难以望其项背。

激烈竞争,反道而行

中国的股票市场上,谁是价格最高的股票?不是出现在最热门的银行、证券、能源、IT、医药、房地产,而是白酒企业!

2006年春节过后,作为老字号的贵州茅台走出一波火箭发射行情,一度接近60元。这一切源于这家生产“国酒”茅台的企业,在春节过后宣布其产品价格上调15%。整个茅台的价格上涨甚至拉动了股票市场上“自主定价权”概念个股的集体上扬。于是,一个以酒文化滥觞的国度,在资本市场上,酒业居然大放异彩。

白酒消费市场在改革开放后曾一度快速成长,1996年达到年产801万吨的顶峰。之后,白酒产销量近10年来总产量降幅过半,以至于被人们悲观地称为“夕阳工业”。

但高档白酒却是个例外。跟众多消费品行业截然不同的是,竞争各方在价格上的竞争非但没有杀低价格,却是反其道而行之——竞相提价,茅台运用的便是这种提价策略。多年来,国内两大高档酒龙头——茅台和五粮液双峰对峙,热战不断、冷战不绝。

提高价格来竞争,这听起来似乎有悖常理。其实不然,在高档消费品市场,高价格几乎成为高品质、高身份的唯一标签。茅台酒的经营者当然也看透了这一点,像茅台这样身份显赫的老字号企业,一向是不屑于染指像“高额开瓶费促销”、“高额买断酒店的酒水供应”这类所谓“无序、恶性竞争”的,但这种姿态不仅使自身的市场份额被挤压,更为一批角逐高端市场的白酒新贵们腾出了成长的温床。例如,以前最知名的国产香烟当数中华、熊猫等几个品牌,近年来一些地方卷烟厂推出超过百元的极品香烟,很快瓜分了高档消费市场,所以曾经的知名品牌已不再是当然选择。茅台酒不愿重蹈其辙,因此采取了提高价格的战略来竞争高档消费品市场。这样一来高档消费品的消费弹性就非常低,因为没有替代产品,无论价格上涨空间还是市场反应,都很难有理性的估计和分析。

茅台其实也面临着这样的威胁。尽管自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之后,其“国酒”之尊一直无人撼动,1998年茅台首推“年份酒”,进入21世纪之后,虽然80年陈年茅台每瓶售价高达3万元,50年陈年茅台卖到6000元,但年份酒的销售收入只占总收入的10%左右,贡献了销售收入90%的普通茅台,近年来市场价格一直落后于五粮液,而且水井坊、国窖1573等品牌依靠高价格战略,也逐渐跻身于第一阵营,茅台如果再不发力,在“不买最好,只买最贵”的消费逻辑之下,难保高档香烟的故事不在它身上重演。

所以2006年春节过后茅台再次提价,这是贵州茅台继2003年提价后的再次提价。这次涨价是因为中国的高档酒市场供求关系,特别是像茅台这样品牌的高档酒逐渐成为一种稀缺资源。

但以高价格打造大品牌之路能走多久?中国著名品牌专家、营销专家通过与XO的比较得出的答案是:茅台与XO分别是中、西高档白酒的典范,什么时候普通茅台酒跟XO卖到同一价位,就说明涨到位了。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品牌经济已引起业内的高度关注。历史悠久的贵州茅台跟随市场步伐,多年来致力于提升品牌价值,充分展示了国酒茅台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竞争力。

例如,早在2003年,茅台集团就曾经采取了一个很有智慧的举动,即协办素有好评但日渐艰困的“人民文学”刊物,这项活动,被大陆媒体誉为“酒业第一品牌与文学第一品牌的联谊”,成了一段新闻佳话。文人都是爱喝酒的,而文人或纯文学的刊物,又向来是乏人问津的,正所谓曲高和寡。因此,这项结合十分有意义,不仅各取所需,也相辅相成。此举使得文人对茅台的印象更好了,平时在字里行间,经常褒奖茅台,而茅台本身,也愈发得到社会的好评,因而形象加分,财源广进。发行“人民文学”所需经费,对茅台集团而言,实在是九牛一毛,但这件事本身却有很大的意义,诚如茅台集团董事长李克良所言:“作为一个品牌,茅台本身就有极高的文化含量,它不仅是工艺,更是历史和文化。”茅台集团把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视作一项重要的企业精神和社会责任。如今茅台酒已认清,经济与文化,企业与文学艺术的交融与结合,是“历史的必然”,因为“文化的繁荣需要资本的支持,而企业的品牌感召力,也需要文化的底蕴”。茅台集团更明言,市场经济是“文化含量很高而且会越来越高”的经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将带来更多人气,而品牌也更有亲和力。

数百年老字号不倒,数百年风华更茂。这是茅台一笔无可比拟的财富,更是一种难以超越的殊荣!由此观之,国酒茅台,实至名归!

同类推荐
  • 你的炒股纪律价值百万

    你的炒股纪律价值百万

    本书详细总结了股民必须遵守的100条炒股纪律,为股民筑起了一道道堤坝,堵住利润的流失,挡住亏损的侵袭。不遵守它们,你可能一亏再亏,甚至倾家荡产;能遵守它们,你肯定能化险为夷,亏少赢多,成为股市上真正的赢家!赢家眼里只有规则,输家内心常存侥幸。希望读者能通过阅读本书,渐渐地减少“侥幸心理”,成为一个理性的“规则”坚守者。更希望股民能理解并执行书中的各项纪律,也希望本书能给广大股民带来真正的启迪和帮助。
  • 行动:企业绩效的唯一源泉

    行动:企业绩效的唯一源泉

    随着西方一些先进管理理念的渗透,随着中国企业家越来越热衷于搞理论“研究”,有一种危险的趋势正在席卷着整个中国经济舞台。可以说,这种趋势对一个企业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负面影响,是致命的。这种趋势,就是脱离了实践,片面强调管理理论,甚至于“只刮风不下雨”的管理行为。
  • 试错:企业与员工双赢的人性化管理法

    试错:企业与员工双赢的人性化管理法

    试错,并不是倡导明知故犯,而是鼓励发现和创新,以一种更加积极的心态和巧妙的方式应对错误。看似一种放任式的野蛮化生长管理法,却蕴含被忽略的丰富智慧。本书跳出“零缺陷”等制度管理、人本管理的误区,从允许试错、鼓励试错、绿灯思维等角度,揭示企业推行试错文化的必要性和价值。书中精辟的观点和案例,能帮助企业和员工正确审视错误,化解制度和人心的对抗,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改善个人工作思路,最终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成长和利益双赢。
  • 中马企业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中马企业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中马企业会计准则比较》主要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通过比较分析中国与马来西亚现有的会计准则,试图揭示中国与马来西亚在企业会计准则方面存在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为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和吸引马来西亚投资提供会计技术支持。同时,本书也为国际会计比较理论研究者、会计专业学生等提供帮助。本书的出版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目前国内对中国与马来西亚会计准则比较的研究空白。
  • 总经理把私营公司做大做强20个绝招

    总经理把私营公司做大做强20个绝招

    本书基于大量成功的私营企业成长和发展的经典案例,全面到位地提出了私营公司总经理如何把公司做大做强的20个绝招,几乎涵盖了私营公司发展壮大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难题及其解决方案,希望能给广大私营公司总经理提供一些启发与帮助,并从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真正把公司做大做强。
热门推荐
  • 先秦至唐五代语气词的衍生与演变

    先秦至唐五代语气词的衍生与演变

    本书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每个语气词的发展演变过程都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分析,其中不乏精彩的论述。如“者”和“好”,本书对它们演变的语境进行了深入考察,指出“者”从表自指演变为语气词,关键在于其所在的小句属于话题句;“好”由形容词演变为语气词,则源于所在小句的主观化。其他如“尔”、“焉”、“已”、“里”、“在”等词,书中对它们历史演变情况的揭示也相当有启发性,值得重视。
  • 太古儒尊

    太古儒尊

    得上古诸子百家修炼秘术,修儒家浩然正气,练道家神通秘法,兵家阵法,医家炼丹,墨家炼器通通信手拈来!麒麟为臂,朱雀为翼,玄武为身,青龙为腿,白虎为首,成就无上肉身。一语灭诸神,一拳破乾坤!
  • 天台宗未决

    天台宗未决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复制沃尔玛

    复制沃尔玛

    沃尔玛公司由美国零售业的传奇人物山姆·沃尔顿先生于1962年在阿肯色州成立。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沃尔玛公司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私人雇主和世界上最大的连锁零售企业。《复制沃尔玛》从销售理念、服务措施、物流模式、管理风格、市场竞争力、产品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等这几个方面复制沃尔玛的成功经营理念。《复制沃尔玛》由吕叔春主编。
  • 名卿绩纪

    名卿绩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王的爱情

    大王的爱情

    小苏的理发店是春天开张的,已错过了过年的好生意。可决定权不在他那里,而是在过年之前租不到价格合适的房子。后来,小苏的妈妈遇到了同村的张红霞,和她说了儿子的事。张红霞很是热心,过了几天,她就给小苏说定了大王馒头店边的房子。这房子本来是买桐油麻绳什么的杂货店,后来生意不行了,店主就去了上海,跟着儿子生活了,钥匙就在大王那里保管着。张红霞跟大王一说,还顺便说了租金问题。大王开始不同意,怕影响她家的馒头生意,更怕把人家的房子弄坏了。后来听说是开理发店,倒是不会把房子搞坏,就同意了。
  • 带血的玉环

    带血的玉环

    却说春秋时期,吴王阖间欲称霸巾原,便积极广罗人材、屯兵备战。这天,他率众来到太湖,高坐在楼船上,观看孙武指挥的水兵演阵。锣鼓声中,三百条战舰正在变换队形。忽然,从渔船丛里冲出一只柳叶轻舟,如离弦之箭,径直奔向阖间的楼船,如入无人之境。闽阊被这意外的事件闹愣了,文武大臣个个神色惊慌,众武士纷纷挺起戈矛。阉间的女儿玉儿忽闪着黑亮的大眼睛,饶有兴趣地看着小舟上的那位粗壮机敏的小伙子。
  • 起天地之轮回

    起天地之轮回

    无所谓正义,无所谓仁慈,无所谓对错!在这弱肉强食的世界,要想活下去,唯有坚强起来,一路杀伐下去。
  • 解救金发女友

    解救金发女友

    “姑娘啊,姑娘啊,漂亮的姑娘啊!”我扯起嗓子朝那些来巴尔的摩臭名昭著的街区寻找刺激的男人们喊道,“这里有金发女郎、黑发女郎,还有红发女郎。趁她们热情似火,赶紧来吧!”1947年,也就是二战结束的第二年,这里唯一穿制服的就是警察以及来自港口的几名外国水手。“她们就在里面,就在这儿,请你进来吧。伙计们,来吧!九个漂亮的姑娘,可只有八件漂亮的衣裳!”星期一的夜晚对我来说十分漫长,大概也只有我还在跟人逗乐。在作为私家侦探忙碌了一阵之后,我遇到了业务上的淡季。于是,万纳西俱乐部业余守门人一职便成了我维持生活开销的临时差事。
  • Shadow of Apollo

    Shadow of Apollo

    When her gorgeous stepmother, Sylvia, makes plans to marry Glavcos Kyrou, an older, wealthy Greek gentleman, Jenny can't help but disapprove. Glavcos is domineering and arrogant--and Sylvia is clearly only after his money. Glavcos'son, Daros, is devastatingly handsome--and Jenny falls helplessly in love. But Sylvia is not immune to Daros'undeniable magnetism, and soon she has her eye on the son rather than the father. Sylvia always gets the man she wants--this time, will she take Jenn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