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67400000003

第3章 欧战后中国社会文化思潮的变动(2)

如果说,上述西方战后文化观念的变动,是体现了克服自大心理以平等待人的取向,那么,东方的变动取向则是体现了克服自卑心理以自立立人。列宁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唤醒了东方民族。战后东方民族的觉醒不仅表现为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同时还表现为文化民族主义的凸显。毛子水的《师友记》记载说,梁启超赴欧考察,后即在巴黎近郊的美景村开始准备写文章,其目的在为中国谋出路,尤其是为中国文化谋出路。[19]而泰戈尔则告诫说:东方民族要自立和助益世界,首先就要对自己的文化有信心,要“获得精神自由,与西方人同站在文化的水平线上——假如这一着失败,东方人珍贵的遗产,怕就要消灭,因为单模仿西方是无益而且可笑的”。[20]很显然,从泰戈尔到梁启超,东方的有识之士正是从欧战的烈焰中感悟到西方文化必有所短,东方文化自有所长,因而认定东方民族的出路在复兴固有文化以裨益世界,而不应是盲从西方。不管他们的文化运思实际上还存在着多少误区,其基本的理路并不错。泰戈尔有一个生动的比喻,他说:真理和鸟一样,有时在天空翱翔,有时也须躲在巢里。巢的需要是无穷的,其建筑的法则是永久的。数世纪以来,东方人不曾留心给真理建一个巢,她单凭两翼一味追求“无限”的境界,结果掉到了地上,受了伤,疼痛着求别人的救助了。“但是,如果因此便说天空的翱翔者与巢的建造者,这两个是永不会联合的,这话是对的吗?”[21]比喻切当与否,姑且不论,但泰戈尔渴望东西文化平等对话的殷殷之情却是跃然纸上。梁启超主张借助西方文化来扩充中国固有文化,再以中国文化去助益西方文化,并使二者化合成全新的文化以造福人类,应当说,其文化取向与泰戈尔是相同的。梁漱溟相信中国文化的复兴意味着世界文化的“中国化”,有失偏颇,这是近代中国文化民族主义发展到最高峰的一种情绪化的表现,受到了时人的批评,但人们又多忽略了这样一点:他不仅主张“承受”西方文化,而且其世界文化“三种路向”说,又是以否定“西方中心”论,肯定文化多元发展为前提的。欧战后在东西方分别出现了一部都主张多元论的有影响和引起了激烈争论的文化专著,即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与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这也许是偶然的巧合,却具有象征的意义:“西方中心”论已告动摇,世界文化对话的新时代正在到来。

世界文化走向对话,其外烁特征是否定“西方中心”论,承认世界文化多元性和东西互补。此一文化观念的变动在战前已露端倪,但它在东西方具有确定的形态和表现出明确的趋向却无疑是在战后。“西方的没落”、“欧洲文明的危机”、“世界化”、“东方文明的复活”、“复兴中国文化”、“中国化”等等新的语言符号在战后纷纷出现,本身就说明了这一点。它是西方资本主义文化衰堕和东方民族文化主体觉醒的产物。固然,真正实现世界文化对话,不是轻而易举和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各国人民逐渐学会消除敌意、隔阂,实现和谐相处的长期而曲折的过程。对西方民族来说,真正彻底地消除民族优越感和霸权观念,诚恳平等地与东方民族和谐相处,谈何容易!同样,对东方民族来说,复兴固有文化以助益世界的目标是揭出来了,如何处理古今东西的关系,避免颂古非今和隆东抑西而陷于自我封闭,所面临的误区正多。但是,尽管如此,世界文化对话的时代毕竟已经到来,它不能不影响到战后中国社会文化思潮的变动。

[1][法]韦拉里:《韦拉里论理智之危机》,吴宓译,载《大公报·文学副刊》,1928-03-05。

[2][德]雷赫完:《孔子老子学说对德国青年之影响》,吴宓译,载《学衡》,第54期,1926-06。

[3]王光祈:《德国人之倾向东方文化》,载《亚洲学术杂志》,第2期,1921-11。

[4][印度]泰戈尔:《东与西》,愈之译,载《东方杂志》,第20卷第18号,1923-09-25。

[5]君实译:《新欧洲文明思潮之归趋及基础》,载《东方杂志》,第16卷第5号,1919-05-15。

[6][英]罗素:《中国问题》,秦悦译,153页,上海,学林出版社,1996。

[7]伧父:《大战争与中国》,载《东方杂志》,第11卷第3号,1914-09-01;第4号,伧父:《大战争之所感》,载《东方杂志》,第11卷第4号,1914-10-01。

[8]瞿秋白:《饿乡纪程——新俄国游记》,见《瞿秋白文集》(一),26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

[9]胡适:《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见《胡适文存三集》,卷1,3页,上海,亚东图书馆,1924。

[10][英]雷蒙·威廉斯:《文化与社会》,高晓玲译,374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11][美]马文·佩里主编:《西方文明史》,下卷,胡万里等译,368页、454~455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12][德]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导言》,齐世荣等译,34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13][美]葛达德、吉朋斯:《斯宾格勒之文化论》,张荫麟译,载《学衡》,第63期,1928-05。

[14][英]查理·弗兰西斯·爱金孙:《西方的没落·英译者第一卷序言》,9页。

[15]《斯宾格勒西土沉沦论述详》,载《大公报·文学副刊》,1928-02-13。

[16]蔡元培:《五十年来中国之哲学》,见高平叔编:《蔡元培全集》,第4卷,381页,北京,中华书局,1984。

[17]高宝寿:《最近文化史之趋向》,载《东方杂志》,第20卷第13号,1923-07-10。

[18][印度]泰戈尔:《东与西》,愈之译,载《东方杂志》,第20卷第18号,1923-09-25。

[19]毛子水:《师友记》,138页,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8。

[20]化鲁:《台莪尔的东西文化联合运动》,载《东方杂志》,第20卷第2号,1923-01-25。

[21][印度]泰戈尔:《东与西》,愈之译,载《东方杂志》,第20卷第18号,1923-09-25。

二、马克思主义者、西化派、东方文化派

欧战成为世界历史发展转变点,包含着两大特征:一是世界文化走向对话;一是十月革命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人类历史进入了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二者自有其内在的联系。缘于国人对此感悟不同,战后中国社会文化思潮面临着新的变动。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几与欧战同步。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既奉西方文化为圭臬,为了保持自己所崇敬的西方文明的圣洁形象,最初总是把这场残酷的战争说成是代表西方文明正宗的法兰西文明与德国****即正义与邪恶间的较量。这说明他们不仅未能看清欧战的实质,且未感受到世界潮流的变动。但是,战后强权主义有增无减的现实,尤其是受俄国革命的感召,以***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的左翼,开始转向以俄为师,接受马克思主义。早在1918年***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文中,即已感悟到“桐叶落而天下惊秋”,法兰西文明已成明日黄花,俄国革命则若春天的惊雷,预示人类文明的发展正经历“绝大之变动”。其后他又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重要文章,更进一步明确指出了欧战是“资本家的政府”间的不义战争,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则开辟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同时,他第一次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向国人作了全面的介绍。***开始由一位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了马克思主义者。在***等人的影响和带动下,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和社会主义的团体像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纷纷涌现出来。当时有人这样写道:“一年以来,社会主义底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底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西也是讨论鲍尔希维克主义,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的历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中国,仿佛有雄鸡一唱天下晓的情景。”[1]尽管其时许多人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尚属幼稚,但***等人的实践毕竟表明,“五四”后的新文化运动已超越了自身,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运动了。

与***等人相反,以胡适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的右翼,对欧战后世界潮流的变动,却是无动于衷。丁文江以为西方政治家、教育家缺乏科学知识的修养才是欧战发生的真正原因,吴稚晖干脆说欧战的发生,是贫穷的东方民族引起的,“是余中国人之罪”。这类说法很能代表这部分人的见解与心绪。胡适信仰实验主义,在政治上坚持自由主义,主张“好人政府”和由一点一滴做起的社会改良主义,反对俄国式的“过激革命”。他强调“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目的是反对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一次,胡适经俄国赴欧,***曾让人劝他不要西去,径直回国。但胡适不能听,坚持“往西去”,经由美国而归。此事具有强烈的象征性。***等人转而“以俄为师”,胡适等人却坚持“往西去”,以美国为师,新文化运动队伍的分裂便成了不可避免。1919年夏,在***、胡适之间发生了“问题与主义”的著名论争之后,新文化运动中的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两派,终归分道扬镳。

战后,新文化运动的分裂固然引人注目,但东方文化派的异军突起,也同样令时人刮目相看。所谓“东方文化派”,并无明确的界定,它是其时持论激进的年轻的马克思主义者用以泛指欧战后力主反思西化并以复兴中国固有文化为己任的一派人,意存调侃与贬斥。例如,邓中夏说:“这一般新兴的反动派,我们替他取一个名字,叫作‘东方文化派’”。[2]其主要的代表人有:梁启超、张君劢(玄学派),梁漱溟(后来的农村建设派代表),章士钊(1925年创办《甲寅》杂志,又称“甲寅派”代表),吴宓、胡先骕、梅光迪(1922年创办《学衡》杂志,又为“学衡派”代表)等。东方文化派内部派别林立,个人情况也多不同,但他们对于战后世界潮流变动的感悟,理路相类:欧战是西方文化过于趋重物质文明而忽略精神文明的必然结果。西方文化破绽百出,相形之下,东方文化趋重精神文明是其优长,自有它独立的价值。东方文化派同样主张社会改良,抵拒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东方文化派各人开出的救治中国的处方不尽相同,如“走孔子的路”、“以农立国”、“农村救国论”等等,但强调从东方文化吸取诗情却是共同的。

同类推荐
  • 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本书是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组织撰写的一部多学科融合的学术著作。实现文明史既是人类的创造史,也是人类的演进史这一观点,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分别对应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社会的组织方式以及人的心灵世界,展示其错综复杂的关系,做出总体性的描述,以突出是华民族的创造力以及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过程。本书将中华文明分为四个时期,以中华文明史上重大的转型作为分期的依据,细致地描绘了各个时期文明的特点、亮点,及其承上启下的关系,彰显那些对文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探讨对文明发展起关键作用的各种因素,从而全面论述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历程,提示了若干发展规律和历史经验。本书力图将中华文明放到世界格局中进行考察,写出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进程中所处的地位。在论述中充分注意文物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的结合,力求史笔、议论、才情三者相结合。本卷函盖先秦文明。
  • 超级跑商系统

    超级跑商系统

    穿越古代,带着超级跑商系统。白手起家,跑商赚钱。成为一方首富只是时间问题,成为一国首富也指日可待,成为全球首富当然也不是什么梦想。本书完全架空历史,与任何朝代无关。休闲轻松向,喜欢厚重历史文的请绕道。
  • 考古发现未解之谜

    考古发现未解之谜

    人类总是充满好奇心,富有求知欲望,不仅对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和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具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对世界上许许多多的未解之谜都充满了好奇心。这是人类的心理特征,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基本动因。从地球到宇宙,从自然到历史,从科学到艺术,在这许许多多的领域中,无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未解之谜”。
  • 苟在汉末

    苟在汉末

    凡穿越众,有三思。一曰喜:或为弃旧,或为觅新。二曰惑:路茫茫,何以生,何以死。三曰憾:既得陇复望蜀!得之愈多,失之愈多,得其形者,终失其神,不如弃之!近闻查良镛先生去世,余悲痛万分,忽欲投身刀笔,有感则行。记得幼年时读三国演义,罗老先生挖了一堆的坑,当年百思不得其解,遂在本书中多有个人浅见,后学末进还望诸位书友斧正。
  • 极品农民三国游

    极品农民三国游

    为钱财小农民盗墓,无意中穿越到英雄辈出的三国,面对狡诈的曹操,满嘴仁义的刘备和勇武过人的小霸王,还有娇美如花的貂蝉、大乔、小乔,他能在这乱世中存活吗?看当代农民耕种三国,最终抱得美人归的另样穿越!
热门推荐
  • 狂凤逆天

    狂凤逆天

    绝世杀手一朝穿越,成了陆家痴傻大小姐,带着绝世外功强势回归,这一切会有怎样的逆转?欺负我?打的你满地找牙!来阴的?我让你哭爹喊娘!只是,那个外表谪仙不食人间烟火的美男!你你你!这条破亵裤是怎么回事!!!“留给你做纪念……”“变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风萧雨瑟醉云烟

    风萧雨瑟醉云烟

    被誉为大周战神的羲亲王宇文轩自少时踏上战场起,便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战争令他成名、令他成长,但也让他无法见上父亲最后一面,甚至为抵御外敌而不惜逃婚。可是在那次战役后,回到京城的却是他冰冷的棺木……
  • 汤姆·索亚历险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

    汤姆·索亚历险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天才王女:皇夫婚夜不欢愉

    天才王女:皇夫婚夜不欢愉

    当年青梅竹马,他们曾两小无猜,双双被家族遗弃流放边城生死契阔,八年相约。再见时,他们已不见少年时的模样。她是无冕女王,他是黑白两道的至尊当天真与无邪哔了狗后,一个腹黑没人性,一个扮猪吃老虎明枪暗箭,环中环,计中计。强强对决,鹿死谁手?朕的王女好强悍,斗破龙榻不欢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神隐风暴眼

    神隐风暴眼

    欢脱的唐嘉上和内向的凌野是好到几乎可以穿同一条裤子的朋友,在广州炎热的夏季里,有一种不安的悸动充斥在这城市。全城黑暗,使徒夜战。命运之轮已然转动,少年们本想顺流而行,却不得不用力奔跑在逆流的路上。
  • 士冠礼

    士冠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福缘仙途

    福缘仙途

    灵潮渐起,万物复苏,一切从头开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天下谁主沉浮?雁南城里的一户寻常人家,天姥山中的两处普通势力,从无到有的清河派,艰辛坎坷的掌门路,有情有义的三兄妹,一同得道的一家人。从年少轻狂到看尽沧桑,信天道轮回却多有无常,福缘未尽,仙途不止!
  • 午夜撞见狄更斯(狄更斯离奇小说集)

    午夜撞见狄更斯(狄更斯离奇小说集)

    《午夜撞见狄更斯(狄更斯离奇小说集)》由胡明媛编译,书中的故事都是查尔斯·狄更斯的经典之作。在这里,完美的逻辑推理、精致的全面构思,以及引人人胜的紧张情节,让人紧张、兴奋、恐惧,又按捺不住想要继续读下去。在这里,不只有悬疑和惊悚,更有对黑暗社会的揭露和对人性的刻画。尽管每个故事的场景设置和逻辑安排常令人不寒而栗,但是隐藏在其中的诙谐幽默和喜剧色彩让狄式惊悚悬疑小说带给人的不仅仅是心脏骤然紧绷,更有对人性的深刻反思。在一个个看似怪异荒诞的故事背后,深藏着社会中的荒谬和冷漠,也隐含了人性中的贪婪与险恶,当然也有真挚、善良和温情。这本《午夜撞见狄更斯(狄更斯离奇小说集)》适合离奇小说爱好者阅读。
  • 万皆灵

    万皆灵

    愿世间万物都有灵,愿世间万事都有它的结局,不论是否遗憾,它都是人生的一部分……
  • 白色讲义

    白色讲义

    杜拉斯打开公文包,拿出一摞手稿来:“夏哀先生,这就是我的新作《白色讲义》,请您不吝指教。”他将手稿放在客房的小餐桌上,坐下来。有几页稍散乱在外的,杜拉斯就用手指拨弄回去。这件事情他做得非常细心,从上往下,一张一张地完成,并且只用食指。夏哀先生一边看着,一边将写字桌那侧的扶手椅挪过来。椅子很重,杜拉斯专心于自己的事,也没想到要过来帮帮忙,而且,当他感觉到对面有人坐下时,便也在身旁的餐椅上坐下了:“在我看来,交给出版社的原稿就是尸体。当然,是艺术化了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