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08600000007

第7章 生物学研究(6)

《本草衍义》的作者寇宗奭是一位药材辨验的专家,同时也是阅历广泛的学者。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特别推崇孔子所说“君子有所不知,盖缺如也。妄乱穿凿,恐误后学”的实事求是态度。正因为如此,使他的著作在生物观察、纠正前人的不实之词方面显示了较高水平。

在动物方面,作者通过实地观察,证实前人所谓有三足虾蛛(蛤蟆)和鸬鹚繁殖时“口吐其雏”的说法都属无稽之谈。

在植物方面,作者能抓住植物的一些具体特征去辨别。如用茎和叶脉之间的不同,区分兰和泽兰。对寄生植物如菟丝子和桑寄生根的着生方式有出色的观察。对植物生长、发育、生殖、分布现象都加以关注和探索。他注意到百合的珠芽,指出这种“子”不生长在花中,对这种不花而“实”的现象表示困惑。他还仔细地比较了植物须根与块根的形态差别。他曾通过简单的解剖实验来加深对花的认识;观察到今天称之为无限花序的一些特征。作者还用花的差异来区别植物。《图经本草》在描述酸浆时,只谈到它的果实,而《本草衍义》则谈到种子。类似的例子还见于“榧实”等植物的记述中。在种子的传播和植物营养繁殖方面,寇宗奭也作过细致的观察。如书中“蒲公草”条说:“四时常有花,花罢作絮,絮中有子,落处即生。所以庭院亦有者,盖因风而来也。”在“白杨”、“景天”等条下,他记述了这些植物的营养体极易生根,指出这是它们容易繁殖发展的原因。此外,《本草衍义》还记述了不少生物节律现象、性别知识等,这些在古代植物学发展史中都有深远的影响。

进入南宋以后,在生物学方面值得一提的本草学著作是《绍兴校定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这部著作的插图据说准确无比。除此之外,1220年王介著的《履巉岩本草》也是一部类似植物图鉴的著作。它收草药206种,配有彩图。由于作者善书画,该书的图也比较生动精确。

从上面简单的论述可以看出,唐、宋两代的药用生物学成就是很高的,对我国古代博物学的发展有极深远的影响。这些成就的取得,与当时文化、科学技术的发达,统治阶级的提倡,社会风气的影响,官修著作和私人作品的互相推动都有密切关系。

《离骚草木疏》

这部书是专就《离骚》中所涉及的草木加以注释。作者是南宋的吴仁杰,字斗南,河南人,淳熙进士,历官罗田县令、国子学录。书成于庆元三年(1197)。作者在书跋中写道:“少喜读离骚文,今老矣,犹时时手之。不但览其昌辞,还以其竭忠尽节,凛然有国士之风。每正冠敛衽,如见其人。凡芳草嘉木,一经品题者,谓皆可敬也。”所以他“按尔雅神农书所载,根茎华叶之相乱,名实之异同,悉本本元元,分别部居,次之于椠,荟萃成书,区以别矣。”这说明写作的目的是要继承《离骚》以芗草为忠正,莸草为小人的用意,把《离骚》所记草木“别流品,辨异同,薰莸即判,忠佞斯呈,用补刘杳旧疏之亡,因以畅其流芳遗臭之旨。庶几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清代鲍廷博语)所以,对所记草木55种,按芳草、嘉木到恶草的顺序排列。在前三卷列荪、芙蓉、菊、芝、蘭、石蘭、蕙芷、茞、杜蘅、蘼芜、杜若、芰、蘦;荼、薜荔、女萝、菌、茹、紫、华、瓜、莼、蘋、蒿、苴、蒌、、胡、绳、芭、茅、揭车、留夷;橘、桂、椒、松、柏、辛夷、木兰、莽草、楸、黄棘。第四卷列薋、、葹、艾、茅、萧、葛、篇、荠、樧,以表达存善去恶的寄意。最后列众竹中“最下”的篁竹。这种排列在分类没有什么意义,但就各卷的内容看,第一卷多记芳草,第二卷多记木类。草木有别。每卷中不少植物是按形态相近而排在一起,有一定的意义。更主要的是,在对各种具体植物形态描述和特征鉴别方面有所增益。

例如“荪”条,根据生活环境不同,把菖蒲区分为“生下湿地者曰泥昌、夏昌;生溪水中者,曰水昌;生石上者为石菖蒲”。对石昌蒲又按叶形、花色区分为三种:“生蜀地,叶作剑脊而无花,一也;生阳羡山中,不作剑脊有花而黄,二也;生茅山溪石上,亦不作剑脊而花紫,三也。”区分是很细致的。对兰与泽兰区分说:“兰草生于水傍,叶光润,尖长有歧,阴小紫,花红白而香,五六月盛。”“泽兰在水泽中及下湿地,苗高二三尺,叶尖,微有毛,不光润,方茎紫节,七月八月开花,带紫白色……”根据茎形和花色、花期区分兰科的兰草和唇形科的泽兰,是正确的。再如兰与蕙相似,以着花多少相区别:“至其发华(花)、一干一华而香有余者兰也,一干五七华而香不足者蕙也。”又对马兜铃科杜蘅的记载:“叶似葵,形如马蹄,以生山之阴水泽下湿地。”“似葵而香”、“根粗黄白色,春初于宿根上生苗,高二三寸,茎如麦藁粗细,每窠上有五七叶,或八九叶,别无枝蔓,又于叶茎间罅内芦头上,贴地生紫花,阇,结实如豆大,窠内有碎子,苗叶俱青。”对杜蘅的多年生草本、肉质茎、丛生叶、紫色花等特征,描述得十分清晰,并且将它与独茎四叶白花的及已和花深紫、味极辛的细辛相区别,也很恰当。书中对前人的误断也多有匡正,例如“樧”条:指出王逸把樧和与之相似的茱萸定为一种是错误的,认为樧应该是椒属的蔓椒即野椒;把艾与白蒿定为一种也是错误的,认为艾与白蒿只是相似,艾茎类蒿而叶背白,白蒿是叶上有白毛,似细艾。

《尔雅翼》

罗愿在南宋淳熙元年(1174)编著的《尔雅翼》,是继《埤雅》之后,对动、植物研究更为深入的重要专著。罗愿字端良,徽州歙县人。后学方回说他7岁就写过青草赋,“即冠,数日不妄下一语,精思如此”。孝宗时,为鄂州守,淳熙十二年卒。《尔雅翼》是他39岁时写成,96年后由王应麟刊印。王称这本书“即物精思,体用相涵,本末靡遗。”给予很高评价。《四库提要》也评价说此书“考据精博,体例谨严,在陆佃《埤雅》之上。”

关于这本书的写作,罗愿在自序中说:“因《尔雅》为资,略其训诂山川、星辰;研究动植,不为因循。观实于秋,现华于春,俯瞰渊鱼,仰察乌云,山川泉壤,遇物而欣。有不解者,谋及匆薪,农圃以为师,钓弋则亲。用相参伍,必得其真。此书之成,为《雅》羽翰。”对写作目的说得很清楚,写作态度非常可贵。

《尔雅翼》共三十二卷,编排是:“《释草》(八卷)、《释木》(四卷)、《释鸟》(五卷)、《释兽》(六卷)、《释虫》(四卷)、《释鱼》(五卷)。体例仍沿用《尔雅》。其中记草名120种、木名64种、鸟名58种、兽名85种、虫名40种、鱼名55种,共423种。接近《尔雅》名数,比《埤雅》多出很多。在考证上更加精细,引据精确,持论谨严,把当时知识与亲自经历和民间资料结合起来,把进行动植物名实考证,较前人有较大发展。

《释鱼》中记鳜鱼“巨口而细鳞,髻鬣皆圆,黄质章皮,厚而肉紧,取食小鱼。夏日好藏石罅中。”对形态和生活习性,记得都很具体。还注意到不同鱼类有不同食性:“鱼虽一类而所食不同:鲩惟食草,鳟食螺蚌,屿乃食鲩矣。”

《释木》记椰:“椰木似槟榔,无枝条,高十余寻。叶在其末,如束蒲。实大如瓠,系在树头,实外有皮,如胡桃,核里有肤,白如雪,厚半寸,猪膏味,美如胡桃。肤里有汁,升余,清如水,美如蜜,饮之可以愈渴,核作饮器。”从茎记到叶、从果外记到果内,剖析清楚,历历如绘。

《释草》纠正郭璞《尔雅注》所说女萝和菟丝是一物之误:“今女萝正青而细长,无杂蔓,长如带也”,“今兔丝田野墟落中甚多,皆浮生蓝麻蒿上”。对于旋花科菟丝子的寄生性说得很清楚。

《释虫》纠正郭璞、陆机、樊光把蜉蝣当成蜣螂的错误说法:“按今水上有虫,羽甚整,白露节后即群浮水上,以千百计。”忠实于自己的亲自观察。他还全面描述了果蠃,说果蠃就是细腰蜂。同意陶弘景所说的细腰蜂生子如粟米大,置房中,捕取草上蜘蛛或青虫塞满房中就封闭作为幼虫的食粮。认为陶氏之说“实当物理”。还公正地评论说:《诗经》的记载并没有错,只是说“果蠃负之”,并没有说视它变成自己的幼虫。显然这是很客观的。

《尔雅翼》在《释草》里对兰和蕙加以区分,认为它们虽然都是香草,但有明显区别:“兰茎叶似泽兰,广而长节,节中赤,高四五尺”,“兰之叶如莎,首春则茁生芽,长五六寸,其杪作一花,花甚芳香,大抵生深林之中”,“蕙,大抵如兰,花亦春开,兰先而蕙继之,皆柔荑。其端作花,兰一荑一花,蕙一荑五六花,香次于兰。”显然比《埤雅》所记更进了一步。

《尔雅翼》并不把马从兽中分出,而是在《释兽》的大类中,有更小的分类,也比《埤雅》更细致。这是重视实践的结果。作者考核动植物名实的目的,虽然仍是作为研究经义的辅助;但实际上,已把动植物形态和分类的研究向专门化和深入化推进了一步。

《昆虫草木略》

郑樵(1102~1160),字渔仲,福建莆田人,是宋代著名史学家、博物学家。著有《尔雅注》三卷,在当时是一部很有见解的《尔雅》注本。但他的主要著作是多达二百卷的《通志》。这部著作主要是想集天下之书为一书,通古今之史为一史,以通史的形式记载历史上包罗万象的史事。《通志》一书的精华,在于二十略,二十略中有八略是郑樵首创的。其中的《昆虫草木略》专门研究动植物学。

郑樵在自序中说自己“少好读书,无涉世意,又好泉石,有慕弘景心。结茅夹漈山中,与田夫野老往来,与夜鹤晓猿杂处。不问飞潜动植,皆欲究其情性。”表达了他对自然和生物的喜爱和对自然界动、植物的具体观察。他认为当代“学者操穷理尽性之说,以虚无为宗,实学置而不问”是不对的。他主张实学,特别推崇学诗,认为“乐之本在诗,诗之本在声……声之本在兴。鸟兽草木乃发兴之本”。他说自己释诗深究鸟兽草木之名,是为了明孔子教小子之意。这就把鸟兽草木之学提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他认为“不识雎鸠则安知河洲之趣与关关之声”、“不识鸟兽之情况,则安知诗人关关呦呦之兴。”“不识草木之精神,则安知诗人勃然沃若之兴乎。”他赞赏陆机《毛诗鸟兽草木虫鱼疏》之作,但嫌它支离;他称赞《尔雅》为名物之宗,但觉得它失之希广。他深刻地指出:“儒生家多不识田野之物,农圃人多不识诗书之旨,二者无由参合,遂使鸟兽草木之学不传。”这种分析,无疑是十分正确的。因此,他说:“凡学之者,务在识真。”应该是“已得鸟兽草木之真,然后传诗;已得诗人之兴,然后释《尔雅》。”他著《昆虫草木略》就是为了会同。说明他研究自然界的鸟兽草木是为了社会的诗教,研究的根本要求是求真。强调社会教育效益,强调真实。这种认识,是可贵的。

《昆虫草木略》不仅从理论上提出了考核着录名物的一些基本原则,并在著作中运用和证实了这些原则。

首先,强调明名。郑樵在自序中说:“夫物之难明者为其名之难明也。名之难名者谓五方之名既不同,而古今之言亦自差别。是以此书尤详其名焉。”他力求对各种动、植物的正名、俗名、地方名和前人曾定名,尽可能集中起来,然后对照实物求得统一。例如:

《草类》:“芎曰胡、曰香果。关中者,曰白京;蜀道者,曰川芎。”“蛇床曰蛇粟、曰盱、曰马。《尔雅》所谓旰虺也。”指出它的特征是:“花白,子如黍粒,叶似芎而细,亦香。故有墙蘼之名焉。”“天名精”条,甚至列有“曰麦句姜、曰虾蟆兰、曰豕首、曰天门精、曰彘、曰蟾蜍兰、曰、曰茢薽、曰豨首、曰天蔓精、曰鹿活草、曰刘草、俗曰豨莶,又云大杴,又云地菘,《尔雅》云茢薽、豕首”等十七个别名,还引《异苑》所记刘宋青州刘僵射的故事以说明得别名的由来。“泽兰”条列:“曰虎兰、曰龙枣、曰虎蒲、曰水香、曰都梁香”等别名后,指出其特征和生境是:“如兰而茎方,叶不润,生于水中”,以解释取名的原因。

在对动植物区别分类和考证物名时,《昆虫草木略》重实地调查,在性状和习性的描记上也很精细。如:“虫鱼类”关于蝉的记述:“今就而验之有四、五种:有大如雀、黑色,其鸣震岩谷者是《尔雅》所谓蝒马蝉是也;五月以前鸣者,似大蝇而差大,青色或有红者,夜在草上,日在木上,声小而清亮,此则正谓之蜩;七月以后鸣者,似,色亦班,此则正谓之蝉,亦名蟟……立秋已后,青红二色者尽无之矣,独斑蝉盛焉。”这里,着重从形态、体色、习性和生态综合区分,相当科学。书中还指出:“蝉之类多,《尔雅》及他书多谬,惟陶弘景之注近之”。但他也指出陶说“七、八月鸣者,色青名蟟”是错误的,并指出产生错误的原因是“据当时所用之名物而言之,医家多用蝉蜕,而很有用蝉者。故不亲识其所用之名物,以意测度,又寻经引传以释之尔。”还指出:“万物之理若非的识其情状求之经传,展转生讹。况《尔雅》《玉篇》何可尽信。旧云蝉是蜣螂所转丸久而化成,至夏便登木而蜕,此说非也。”这种重视实证的科学求真态度,是非常可贵的。

同类推荐
  • 教你制作车辆模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小丛书)

    教你制作车辆模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小丛书)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小丛书:教你制作车辆模型(最新版)》不仅能丰富青少年朋友课余生活,提升其动手能力,同时也能够让其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协调发展,从而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 中国电视剧历史教程

    中国电视剧历史教程

    作为当今中国大众审美文化的一种重要艺术的电视剧,因其覆盖面之广、影响力之大,在整个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别的文艺样式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本书尝试以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的历史的观点,对中国电视剧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历史及其标志性作品作出独到的分析,注重探索电视剧艺术发展与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其他文艺发展的关系,注重阐明电视剧艺术发展自身的独特规律,观点鲜明,材料翔实,史识兼备,是研究中国电视剧发展历史和高等学校开设相关课程的合适读本。
  • 豪夫童话(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豪夫童话(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豪夫童话》讲述了出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小穆克》揭露统治阶级的不仁不义和对普通百姓的欺压,具有很强的人民性。《年轻的英国人》写一只猴子扮成绅士在上流社会厮混,受到市长等人的赏识,最后使他们丢尽了脸面。这篇童话辛辣地嘲讽了市民阶层盲目崇拜外国风尚、追求时髦的坏风气。
  • 格列佛游记(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格列佛游记(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春花秋实铸身心(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春花秋实铸身心(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学生时代,是一个充满理想的季节,也是人体发育的转折关键期,这一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生理变化,怎样面对生活和生理的各种烦恼,是决定青少年身心是否健康的关键。
热门推荐
  • 将门毒医大小姐

    将门毒医大小姐

    【正文已完结】上一世,他为她散尽荣华、倾尽天下、受尽凌辱,最后陪伴她惨死于宫殿门口,暴尸于午门之下。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她说:你输,我陪你东山再起!你赢,我陪你君临天下!你死,我陪你碧落黄泉!他说:为她,本王不惧一切,哪怕将这天下变为炼狱,只要她高兴就好!当王牌特工与她的腹黑病弱夫君再度携手踏进权力与权力的对决,特工与特工的较量,乱世风云,强强碰撞,山高海阔,长风激流,他们又将谱写出怎样荡气回肠的爱情诗篇?
  • 大明文士

    大明文士

    在平行世界的大明弘治年间,作为现代人的林云轩穿越而来。啥米?这个平行世界竟然没有史上的那些文人墨客。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等唐诗宋词的佼佼者统统没有,这下发达了咱也做一回风流才子。修身,咱这唐诗宋词随便抄;齐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治国,嬉笑怒骂笑傲朝堂;平天下,咱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书友交流QQ群:947634446
  • 代代永流传的科学养生智慧:你不可不知的24节气健康养生经

    代代永流传的科学养生智慧:你不可不知的24节气健康养生经

    本书融经典型、知识性与实用性为一体,阐述了24节气对人们衣食住行的影响,提醒人们应该顺应自然界气候变化的特点,坚持以“天人合一”的原则指导养生活动。
  • 跟我说爱我

    跟我说爱我

    在异乡的城市街头,一对多年不见的师生意外重逢,岁月把一切固有的秩序打乱,甚至颠覆了师生关系。《跟我说爱我》交叉写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命途。一个务虚的诗人。一个务实的商人。他们一同成长,彼此有个约定,一个求学,一个求财,看谁跑得更快。这注定是一场无法等值换算的比赛,而三位女性的出现,使得原本泾渭分明的命途不断博弈,两败俱伤,三位女性也先后沦为牺牲品。而新的背叛与救赎还在上演,直至殊途同归。
  • 万法之门

    万法之门

    天道在上。当知我心。我愿天下。人人如龙。生生不息。若有杂念。贪天之功。人神共诛。鬼仙共弃。
  • 重生辣妻是神医

    重生辣妻是神医

    大唐医女郑贵妃,重生到一千多年后的时代。医术已经妙手回春,奈何没有这个时代的文凭。行,那就参加高考!反正她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本来只想当学霸、发家致富、打坏人。没想却遇到了冷面顾少。郑:“我怎么遇到你这种人呢?”顾少:“大概是你前世拯救了人类吧。”郑:“……”顾少:“噢,你这辈子是医生,也拯救着人类。那么,我们下辈子还得遇见。”郑:“……”欢迎加入QQ读者交流群互撩:455430529
  • 为何父母会伤人

    为何父母会伤人

    本书作者对比中西教育理念,倡导一种适合中国人传统儒家教育下的新型家教关系,糅合心理学、教育学与佛教禅修的理念于其中,帮助家长寻找孩子不听话、叛逆的原因,以及家长在孩子幼年时应如何进行教育做出了细致入微的分析、探索,提出了很多新颖的见解与想法,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家长,都有着很大的启发教育意义,并帮助家长建立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健康的家庭关系,特别是针对传统意义上的“挫败者”(成绩差的孩子)的教育。
  • 他似星辰入我心

    他似星辰入我心

    她跟人打了一架,被迫搬到江家。他因为母亲要出国工作,也被迫搬到江家。初见时,他无奈只能走后门,却见到了那个躺在秋千架上姑娘,只一眼,便让他终身难以忘怀。初见时,她却没多看他一眼。——沐希,我遇见过千千万万人,唯有你,是我目之所及,便想与之共度余生之人。-江时江时,我怕黑怕孤独,以前怕,现在怕,以后有你在,我便不怕了。-沐希
  • 小麻雀的春天

    小麻雀的春天

    (宠文)她只不过被情势所迫,借用他一下,没想到却招惹了一个恶魔一样的男人,不止把她的男朋友给赶跑了,而且对她各种限制。某女大怒:“你有完没完?还有没有天理了?”而某男邪魅的靠近,笑得意味深长:“从今以后,我就是你的天……”(已有完结作品《昨夜星辰梦中花》,本书书友群317097924,扣门请写上书中任一人物的名字。)
  • 健康生活要知道的245种食物

    健康生活要知道的245种食物

    本书以方便普通家庭日常生活为主旨,通过传统中医药理论和现代营养 学两个途径,结合饮食知识和动植物营养学知识,对所选用的245种食物的 来源与科属、命名与别名、营养成份、药用功效、食用方法、药膳方剂、食 用宜忌等一一作了说明,使读者大众能够在轻松的阅读当中获得有关保健、 康复的知识和方法,从而达到在日常饮食起居中防病、治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