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94500000003

第3章 推开迷失世界微敞的门——犯罪心理学导读(2)

第四节 并非混血儿的边缘学科——犯罪心理学特点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 荀子

犯罪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只有近百年的历史,它在我国的传播比欧美国家要晚一些,但是我国对犯罪心理的探讨却由来已久。

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11世纪,周公旦就曾对犯罪的心理原因、犯罪动机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而在春秋战国时期,更是有了诸子百家关于人性善恶的论战,这也就是现实意义上的对犯罪心理形成原因的探讨。孟子认为人都是有“恻隐”、“羞恶”、“是非”心的,有一些人做坏事,是因为他们受到了不良环境的影响。孟子说:“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荀子则认为,人生来就有“好利”、“疾恶”、“好声色”的不良本性,只有“师法”,也就是进行遵守礼义法度的教育,才不会作恶。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了“性三品”说,他认为“圣人”天生性善;“斗筲之徒”天生性恶;“中民”则既可为恶,也可为善,关键在于对其是否进行教化和以刑罚威胁。除此之外,还有“身教胜于言教”;“子不教,父之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的说法。

上述 “性善论”、“性恶论”、“性三品说”等都对人性的本质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尽管观点不尽相同,但都强调了人的本性会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这也就表明了环境、教育、法制等都会对人的本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由此可见,我国历史上许多政治思想家和学者已有关于犯罪心理的精辟见解,只是始终没能形成一门专门的学问。也就是说,犯罪心理学并非是什么混血的边缘学科。

由于犯罪心理学在我国一直未能形成一门系统的独立学科,20世纪30年代前后,西方的犯罪心理学开始传入我国。当时,我国的一些学者翻译出版了一批西方犯罪心理学著作,也有学者撰写出版了自己的犯罪心理学著作,甚至形成了一支犯罪心理学研究队伍,成立了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学术团体——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专业委员会。除此之外,对犯罪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也形成了一些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如罗大华的“犯罪心理内外化机制”、“犯罪心理结构论”、“犯罪综合动因论”,李世的“聚合效应论”,高锋的“多元犯罪心理观点”,等等。

古今大师

荀子,即荀况(约公元前313 年~公元前238 年),他是我国先秦时代集大成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同时也是这一时期的一位重要的犯罪心理学家。与我国许多古代圣贤一样,荀子对犯罪心理学的研究也是从与犯罪原因有着密切关系的人性论入手的。而以“人之性恶”为核心的犯罪原因论和以“化性起伪”为主要内容的犯罪预防论最终成了荀况完整的犯罪心理学思想体系。

第二回 我是谁,谁是我——犯罪心理实质和基本特征

第一节 为什么只有我犯罪——犯罪人走向犯罪的心理历程

将邪恶的产生归结于超自然的因素是没有必要的,人类自身就足以实施每一种恶行。

——约瑟夫·康拉德

刘某今年36岁,父母都是在机关任职,他是家中唯一男孩,另外还有两个姐姐。因是唯一的儿子,父母从小对他娇生惯养,而他学习一向很差,还养成了好逸恶劳恶习。他平日里总是一副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面孔。

18岁那年,通过父亲的关系,刘某进了当地的一家工厂当了工人。不过,刘某一向好享受,根本不用心思干活,整天游手好闲。有一回,他在路边的小摊上吃饭,结识了几位从劳教所放回来的社会不良小青年。这几个小青年曾因盗窃被劳教几年,跟刘某一样好逸恶劳,整天在工厂附近惹是生非。刘某和他们臭味相投,很快成了“哥儿们兄弟”,没事就扎堆在一起。

一个月后的一天,当刘某再次向这几位“好友”诉苦无钱消费时,这几个人教唆他说:“啊呀,你傻啊!守着个大金库也不知道好好利用。你们厂里的东西哪个拿出来不是钱啊!”刘某一听,顿时“领悟”过来:原来,财源竟在自己身边啊!

自此,刘某学会了偷窃。起初只是偷厂里的东西拿出去卖,然后与几位“好友”大吃大喝。尽管开始时感到恐惧、紧张,但几次得手、尝到甜头后,他的胆子越来越大起来,心想:“反正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谁知道是我干的啊!”后来他先后多次撬开厂长的办公室门、宿舍门进屋盗窃,累计金额10万元。正当他陶醉于自己“高明”的作案技巧时,警察在一次蹲点行动中抓获了他。

为什么同在一个家庭里,只有他走向犯罪道路?为什么同在一个单位,只有他能与那些劳教所放回来的人混在一起?这些都说明什么呢?下面我们来对犯罪人的心理进行分析。

首先,心理的实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其次,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但这种反映不像照相机、镜子一样机械、消极、被动的反映,而是积极能动的反映。当然,这样的说法比较抽象。具体到本案例的犯罪人刘某身上,这种积极能动的反映就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有选择的反映,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相同的教育环境下,为什么是同一家庭的兄弟姐妹,姐姐们能健康成长,而犯罪人刘某却走向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虽然说,不同的个体由于出身不同、结交朋友及社会生活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其价值取向、认识角度的差异总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对同一个事物的反映常常表现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且,即使是同一人,在不同的环境和身心状态下,对同一事物反映也有差别的。

二是心理活动对自己的行为活动有巨大的指导、调节作用。人在反映客观事物的同时,还在积极地改造客观世界,使之更好地为自身服务,同时人的心理在实践中也得到发展。本案例中的犯罪人刘某,在心理上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家庭的溺爱使其产生好逸恶劳、好吃懒做的个性品质,正是由于这些不良的个性品质使他有了不良社会交往。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良交往只能使其不良个性越变越坏,最终形成犯罪心理,由初犯变成惯犯,这都体现了犯罪人心理的主观能动性。

从犯罪人刘某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犯罪心理实质也遵循着普通人的心理实质,都是对客观环境的反映,只是反映的内容不同,而犯罪人的大脑往往偏向于对客观现实中的不良因素的主观能动反映。因此,对于犯罪心理产生的根源,我们要到客观现实中去寻找,客观现实中存在的诸多不良因素是导致犯罪心理产生的根本原因,而犯罪人已形成的心理如不良个性特征、行为习惯等,直接影响他对外界客观现实的选择。这样我们便能理解为什么在相同环境下,绝大多数人不犯罪,而只有少数人犯罪。

知识链接

劳教所是劳动教养管理所的简称,是对违法人员强制收容教养的场所。其主管部门是劳动教养管理局。

劳教所接收的违法人员可分为以下三种:

1.成年人劳教所。其所接收的对象是年满十八周岁的成年男性违法人员。

2.未成年人劳教所。其所接收的对象是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违法人员,也称少年管教所。

3.女子劳教所。其所接收的对象是年满十八周岁的成年女性违法人员。

一般来说,对违法人员的劳动教养由地、州、市所设立的劳动教养委员会决定,而且对违法人员的劳教决定不是刑事处罚,是行政处罚。

第二节 我是谁,谁是我——犯罪人的认识特征

别忘了我看不到我自己,我的角色仅限于看向镜子里的那个人。

——JacquesRigaut

2001年的一天上午,某市一名14岁中学生在伤害他认定的“仇人”老师后在自家的房梁上自缢身亡。

死者小诚,男,初二学生。他的害人和自杀动机,我们可通过他留下的遗书加以了解。这封不过几百字的遗书,读来却让我们感到深深的遗憾和心痛,遗书的内容如下:

“妈妈、爸爸:我走了,因为我在学校淘气,把钢笔水甩在了语文老师的身上。我其实只甩了一次。但老师不信我,非说以前有人甩的也要我承认。我很委屈。老师还说如果我不承认,就和我没完没了。还说我是人渣,没人性。我实在受不了了。我夜里一闭眼就看见她骂我。如果她不相信我。我就只有拿死来证明。我大了,有自尊了。她让我失去了自尊,失去了人格。失去了我内心最宝贵的东西。你们不用伤心。我就是变成鬼,我也一定会缠她一辈子。你们好好对姥爷和大娘。还有我曾经交往的同学与老师。我以后会在未知世界中看着你们,保佑你们。妈妈,如果你再想不开的话,我会死不足惜的。一定要坚强。我爱你们!永远、永远!再见!儿2001年1月30日夜。”

案例中那位老师语言和行为过激实属不该,可是小诚的做法也实在令人遗憾和心痛!这样的事件原本是可以避免的。可是,年幼的小诚认识方式过于偏激,“认准了理”,非要以激烈的行为结束这一切。透过小诚这个案件,我们看到,一些案件的发生往往与当事人认识方式的偏激密切相关。其结果往往使行为人当时“认准了理”,觉得非这么行为不可,但事实上害人又害己,最终后悔莫及。

认识方式的偏激性是犯罪人的认识特征之一,除此之外,犯罪人的认识特征还有以下几种:

1.认识内容的错误性

如错误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大量调查研究表明,绝大部分犯罪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种种错误观念:在价值观方面,认同“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钱就有一切”等;在人生观方面,认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等;在友谊观方面,认同“哥们儿义气就是友谊”等;在英雄观方面,认同“20年后又是一条好汉”,由此而“不怕死”,敢于向社会正义、法律挑战等。

如错误的法律意识。据一些调查表明,绝大多数犯罪人不同程度地存在错误的法律意识。主要表现为不了解或没有正确理解有关的法律规定或对法律的蔑视,明知某行为为法律所禁止,仍无所顾忌地加以实施,视法律为儿戏,相信自己能逃脱法律的惩罚。

再如反社会的犯罪观。在错误的世界观支配下,在违法犯罪活动中,不少犯罪人形成了错误的犯罪观。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将犯罪作为人生目标而追求之。犯罪人在违法犯罪活动中强化了犯罪心理,在与其他犯罪同伙交往中受到了肯定和鼓励,从而对犯罪行为的认识发生了质的变化,罪责感、畏罪感越来越淡薄,倾向于认为谁犯罪经验多、犯罪手段狠、犯罪后果严重,谁就有“本事”;甚至谁被抓获次数多、蹲监狱的时间长,也成了炫耀的“资本”。二是“犯罪有理”论。许多犯罪人将犯罪原因推向社会、推向他人,很少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总认为自己犯罪是社会环境所迫,是他人造成的。简言之,自己“犯罪有理”。这类犯罪人犯罪前普遍缺乏动机斗争,犯罪中会表现出心狠手毒、穷凶极恶,犯罪后认罪伏法的态度也难以形成。

2.认识能力(智力)相对低下

首先,很多犯罪人往往对法律的认识不够,并且不明事理。

其次,犯罪人不仅法律认识不强,实际社会知识、经验水平也明显不足。如他们的实际文化水平普遍低于学历水平,许多常识性的东西都不了解。

再次,犯罪人中有一些智能低下者。尽管智力的高低与犯罪没有必然联系,但调查表明,犯罪人中有不少智力低下者,其比例数高于正常社会人群。国外有不少学者认为智能低下者犯罪率较高。如日本学者平尾靖认为,智力低下者容易产生感情冲动、自暴自弃、自卑压抑、性格乖僻等心理特征,因而也容易犯纵火、暴力伤害、强奸、猥亵等类罪行。我国也有学者在小范围内作过一些调查,犯罪人中,确实存在一部分人表现出智力低下的特点。如头脑简单,看问题停留在表面,思维判断推理能力差,不愿独立思考问题等。

3.“聪明反被聪明误”

近些年来,高智能犯罪在我国已露端倪。例如,利用计算机、手机等高科技产品进行贪污、诈骗犯罪,窃取计算机内的情报资料,给计算机输入病毒,利用计算机制作、传播淫秽图像,网上贩毒,以营利为目的伪造国家货币和信用凭证,等等。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年轻人中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知识的比例和绝对人数的增多,高智能犯罪也将会越来越占据一定比例。这些犯罪人对自我认识偏颇,甚至自以为聪明,觉得“技高一筹”,殊不知“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知识链接

犯罪画像:根据犯罪的特征对犯人的人格特质、认识特征、行为倾向、地理位置等做鉴别判断的过程。

心理学尸检:对死者的人格画像和认识特征进行重构。这种死亡后的心理分析,就叫做重构心理评估或不明死因分析,也就是心理学尸检。

上述两者的区别在于,后者画像的对象是已故之人,并且其身份已确知。

第三节 芝麻小事引发的血案——犯罪人情绪情感特征

你要做一个勇敢的少年人,不可为一些芝麻小事在那儿大惊小怪。你知道,弱者在这世界上是不好过日子的。

——亨利克·彭托皮丹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即便是犯罪人也不例外。只不过,犯罪人相对于一般人来说,普遍缺乏正义感、同情心、怜悯心、良心与道义等。而这是由犯罪人需要层次的低级性所决定的。犯罪人的情绪情感大都建立在低级的需要基础上。其突出表现:一是情绪情感围绕吃、喝、玩、乐等低级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发展变化,醉心于各种感官刺激所带来的情绪体验。二是追求哥们儿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不讲道德,不讲正义。

同类推荐
  • 行动的策略(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行动的策略(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马斯洛对人的动机持整体的看法,他的动机理论被称为”需要层次论”,这种理论认为,人类动机的发展和需要的满足有密切的关系,需要的层次有高低的不同,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向上依次是安全、爱与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 与心灵对话:改变你一生的60个心理实验

    与心灵对话:改变你一生的60个心理实验

    《与心灵对话:改变你一生的60个心理实验》精心寻觅了许多实验,让读者在自然和社会两个层面,透过有趣的林林总总的实验,实现对自我认识的感悟与提升。读经典实验,你会有一种破译成功人生密码的惊喜和幸运。
  • FBI微动作心理学

    FBI微动作心理学

    任何一种动作都可以是人们了解他人内心世界的途径。语言可以伪装,但人类的行为和眼睛动作却很容易在不经意间泄露一个人的内心秘密。无论他隐藏得多深,都能透过肢体语言发现其中的端倪。因此,想要更多更快地了解他人,拥有更顺利的人际交往,就要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只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能够掌握识人的本领。我们编写本书的目的也在于此,希望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能从中学习到一些识人的技能,从而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更加游刃有余。
  •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把握青少年心理规律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把握青少年心理规律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把握青少年心理规律》针对青少年朋友当中存在的厌学、耐挫力低、不适应集体生活、处事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帮助青少年朋友走出困惑,身心得到良好发展。
  • 女人心理全攻略

    女人心理全攻略

    女人是感性的,相对于男人而言,女人更需要了解自己、了解他人,所以女人要懂心理学,要用心理学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女人心理全攻略》从心态、自我提升、职场、社交、爱情、家庭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详细剖析了各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效应,通过大量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心理学对女人工作和生活的影响。通过阅读《女人心理全攻略》,女性朋友们将能掌握各种心理技巧,从而收获美好的人生。
热门推荐
  • 聊将锦瑟记流年

    聊将锦瑟记流年

    在《聊将锦瑟记流年》中,安意如以她那一贯细腻优美的文笔,通过对于黄仲则诗歌和人生经历的精辟评析,并将其与秦汉以来最优秀的诗人、最经典的诗词作对比,真实重现诗歌圣子不世出的才华、悲惋曲折的一生。
  • 灾劫世界

    灾劫世界

    地球末世,人类遭遇异族灭顶之灾。申城人类在困境中建立最后的防卫区,凭借能力者和军方与异族一决死战保卫人类火种。
  • 冠心病食疗药膳

    冠心病食疗药膳

    药膳治疗是冠心病的一种有效的防治手段,本书收集了防治冠心病的数百种药膳方剂,每一种药膳都取材容易,制作简便,尽量保持药物和食物的原汁、原味,以发挥药膳的功用。让读者在家里即可自己动手做出美味健康的冠心病食疗菜。
  • 重生空间之商女擒冷王

    重生空间之商女擒冷王

    无忧无虑的白富美萧云夕,在经历父母突然离世,亲舅变脸出卖,逆袭逃脱之后,好不容易半工半读完成学业,正准备大展拳脚,创造属于自己的巅峰人生,怎奈一场空难,将她打回原形!来到没电视、没空调、没电脑的异世,没关系,咱是适应力超强的小强!缩水成手不能提、肩不能抗的小包子,没关系,咱就当重温一回童年!哥哥瘦弱,娘亲包子,外家极品,没关系,咱有华夏五千年的智慧结晶,有穿越福利—鸿蒙空间,斗得了极品,发得了家财!可是.....哎哎哎!那个冰块脸,麻烦你离本小姐远一点,本小姐今年才四岁,不约好么!
  • The Faith of Men

    The Faith of Me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离那儿不远有个养老院

    离那儿不远有个养老院

    我站在这里,突然产生了奇怪的被遗弃感、失控感,以及隐隐的被期待感,这期待是眼前这些植物造成的,似乎正是经过我从城市中心里带来的一双眼睛的注视,它们瞬间被解放了。不然它们终究会寂寞地自生自灭。当然这可能只是我的一时臆想。只见野草溢出花坛,在花坛外面建立了根据地,一直延伸到花坛之问的空隙,它们挤占了部分道路,但依然有路通向大门,以及楼后面。这些草中居然有大量的灰条草,那是晋南乡村常见的一种草,在城市里很少见到。
  • 总裁校花赖上我

    总裁校花赖上我

    【鱼人新书】杀手兵王楚楠归隐花都来退婚,刚下火车就被抓去冒充霸道美女总裁的男友!我可是来退婚的,你怎么都赖上我了呢?【鱼宝宝书友1群333702438(已满),鱼宝宝书友2群417723151】
  • 此去共浮生

    此去共浮生

    十几岁的年纪,会那样喜欢一个人,又那样恨一个人吗?顾屿不知道,他只知道作为私生子,他尝尽了世间的人情冷暖,米沉是第一个走进他的世界,情之所起,此生便不能再忘。黎岸舟不知道,他是恨米沉的,一夜之间家破人亡,这都是米沉父亲的杰作,可是手握米父受贿证据的他,却害怕这个他从小喜欢的女孩和他一样没有了家。可最终他仍将这个用骄傲守护的女孩推入了深渊……当青春落尽,那些被压抑、被伤害的昨天,是否会让他们遗失了彼此?
  • 食仙

    食仙

    庖刀司命,剁妖断鬼。瓮中奥妙,亦能证道。掌中乾坤,两般天地。财侣法地,诸般皆得。千年传承的金牌厨师苏择,是一个现代的修真者。在一次网友聚会时,他居然捡到一个异界?!从此修真不用愁,一界在手,天下我有。修真境界:炼精化气——练气化神——炼神返虚——体虚合道PS:已完本《卑鄙在汉末》,《天国降临》。读者群:《东厨居》:20722203二群【食仙居处】:124386998
  • 不拖延的心理学

    不拖延的心理学

    拖延是可怕的敌人,是时间的窃贼。它会损坏人的性格,消磨人的意志,使人对自己越来越失去信心,怀疑自己的毅力,怀疑自己的目标,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让人变得一事无成。《不拖延的心理学》从众多心理咨询领域中汲取的丰富理论和经验,对拖延问题进行了一次仔细、详尽、有时也颇为幽默的探索。从科学里汲取力量,终结掉拖延对你的干扰,你可以活得更精彩,再不用承受那些常与无必要的、自寻烦恼的拖沓相伴而来的痛苦。这样,你就会在需要的时候尽快地爆发出潜力。你也会有更多的时间来娱乐,同时,从拖延中抢回更多的时间,也会让你的工作完成得更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