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23500000105

第105章

三善巧安心止觀。謂體前妙理。常恒寂然。名為定。寂而常照。名為慧。故經云。安置丹枕(車內枕)。

【註】輔行五中(十七)云。善以法性自安其心。故云安心。(文)大意六云。安心者。先總。次別。所言總者。以法界為所安。以寂照為能安。若知煩惱及以生死。本性清淨。名之為寂。本性如空。名之為照。此煩惱生死。復名法界。此即法界體用互顯。體是所安之法界。用是能安之寂照。所言別者。雖復安之。彌暗彌散。良由無始習性不同。故今順性逐而安之。謂宜聽宜思宜寂宜照。隨樂隨治。隨第一義。何以故。有因寂照。而善根增長。有不增長。有因寂照煩惱破壞。或有不破。見理亦然。或聞思而回轉。或聞思相資。未可卒具細尋方曉。(文)今文略明總安心。故云常恒等也。

【記】此釋善巧安心法也。初行。略引輔行總釋。大意下。詳示總別安心。先兩句。標示。次四行。釋總安心。輔行云。初總安中。只是止觀先重明法體為所安。法體者何。即妙境也。若知煩惱生死本性清淨名寂者。此釋能安之寂。即止觀文云。無明癡惑。本是法性。以癡迷故。法性變作無明。起諸顛倒善不善等。如寒來結水。變作堅氷。又如睡來。變作有夢。今當體諸煩惱。即是法性。不一不異。雖顛倒起滅。如旋火輪。不信顛倒起滅。唯信此心。但是法性。起是法性起。滅是法性滅。體其實不起滅。妄謂起滅。只指妄想。即是法性。以法性繫法性。以法性念法性。常是法性。無不法性時。體達既成。不得妄想。亦不得法性。還元返本。法界俱寂。是名為止。如此止時。一切流轉皆止也。本性如空為照者。此釋能安之照。止觀云。觀者。謂觀察無明之心。上等法性。本來皆空。下等一切善惡妄想。皆如虗空。無二無別。乃至云法界洞朗。咸皆大明。名為觀也。此煩惱生死復名法界者。此明止觀體一。釋所安法界。別無有體。即以前來所體以觀。復名法界也。用是能安之寂照者。雖云寂照。其體無別。止觀所謂止秪是智。智秪是止。不動止。是不動智。不動智。是不動止。輔行釋云。不二而二。寂照無殊也。即此法界體用互顯等者。雙明止觀同照法性。法性本具寂照之用。故能從體明顯用。寂照不離法性之體。故以寂照為能安。而正於法性也。如云不動智照於法性。即觀智得安。亦是止安。不動於法性相應。即止安。亦是觀安。無二無別也。次五行。釋別安心。先行半。明別安之由。先敘別意。謂雖以法性安之。彌暗。對觀言也。彌散。對止言也。良由無始已來。習性不同。或習聞法。或習坐禪。或習止。習觀。種種不同。故今以四悉。遂其所願。逐而安之也。即止觀云。夫心神冥昧。梭利恍惚。梭。疾也。汩起汩滅。難可執持。倐去倐來。不易關禁。雖復止之。馳疾颺炎。雖復觀之。暗逾漆墨。加功苦至。散惑倍隆。敵強力弱。鷸蚌相枙。既不得進。又不可退。當殉命奉道。薦以肌骨。誓巧安心。方便迴轉。令得相應。成觀行位也。謂宜下。標起四悉止觀之相。如止觀化他文中。有八翻為信行人。隨四悉檀說止觀安心。有八翻為法行人隨四悉檀說止觀安心。輔行云。四悉信法止觀之相。為後來者作化他說法式也。宜聽宜思者。即信行法行之不同也。止觀云。自見法少。憑聞力多。後須聞法得悟。名信行。憑聞力少。自見法多。後須思惟得悟。名法行。遠討源由。久劫聽學。久劫坐禪。得有信法種子。世世重習。則成根性。各於聞思開悟耳。師應問云。汝於定慧。為志何等。若言我聞佛說。善知識者。如月形光。漸漸圓著。又如梯[柷-口+登]。漸漸增高。巧說轉人心。得道全因緣。志欣渴領。如犢逐母。當知即是信行人也。若言我聞佛說。譬如明鏡。其體不動。色像分明。水淨無波。魚石自現。欣捨惡覺。如棄重擔。當知即是法行人也。法行則宜思。信行則宜聽也。宜寂宜照者。即止觀云。或隨便宜。以止安心。或隨便宜。以觀安心是也。以上是為人悉檀。隨樂等。是三悉檀。即止觀云。或隨樂欲。以止安心。或隨樂欲。以觀安心。或隨對治。以止以觀安心。或隨第一義。以止以觀安心。是知逐其根性。於一人所。則有八翻安心。信行法行。合十六翻安心也。何以故下。是總徵。具用四悉所以。如文可見。次五句釋宜寂照。文中具有世界。生善。破惡。入理。可知。次二句。釋宜聞思。或聞思而迴轉者。止觀自行文云。眾生心行不定。或須臾而鈍。或須臾而利。任運自爾。非關根轉。亦不數習。或作觀不徹。因聽師悟。或久聽不解。暫思即決。是故更論轉根安心。若法行轉為信行。逐其根轉。用八翻悉檀而授安心。若信行轉成法行。亦逐根轉。用八翻安心。得此深意廣略自在說之。轉不轉。合有三十二安心也。又四轉中云。若法行心轉成信行。信行轉為法行。皆隨其所宜巧鑽研之。自行有三十二。化他亦有三十二。合六十四安心也。聞思相資者。若法多信少。名信資法。信多法少。名法資信。既云相資。乃是信法二行俱有益也。如止觀云。信法不孤立。須聞思相資。謂法行則以聞資思。信行則以思資聞也。就相資中。復論轉不轉。亦有三十二安心也。化他相資。亦有三十二。合六十四。并前合為一百二十八安心也。止觀文云。止若離三諦。無安心處。若離止觀。無安心法。若安心於諦。一句即是。如其不安。巧有方便令心得安耳。又以次第三觀。顯不次三觀。各有一百二十八。則有五百一十二翻論止觀安心也。末二句。結略勸尋廣文。今文下。是結指之辭。

【註】安置丹枕者。文句五(二十七)云。若車內枕者。休息身首。譬一行三昧。息一切智一切行也。

【補】此以一行三昧。發明安置丹枕義也。言一行者。謂直緣法性也。止觀云。但繫緣法界一念。法界繫緣是止。一念是觀。以雖繫雖念。不出法界。雖止雖觀。寂照同時。云一行也。

【註】丹。即赤光。譬無分別法也。妙樂六(二十四)云。智首行身。三昧如枕。所息得理。法理而然。赤光等者。無他法間。名無分別。以光譬智。故云智光。朱正紫間。故以赤表無雜之光。南山注經音云。西方無木枕。皆以赤皮。內著綿毛。用倚臥也。赤而且光(文)輔行七下(二十七)云。若車內枕。休息眾行。即安心也。

【記】此釋經文丹枕義也。初一行。引文句正釋。妙樂下。轉釋。輔行下。會釋。意謂內枕休息。即安心也。

四破法徧。

四破法徧。謂以三觀破三惑。三觀一心。無惑不破。故經云。其疾如風。

【註】大意七云。眾教諸門。大各有四。乃至八萬四千不同。莫不並以無生為首。今且從初。於無生門徧破諸惑。復以無生度入餘門。縱橫俱破。令識體徧(文)。

【記】止觀云。破法徧者。法性清淨。不合不散。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非破非不破。何故言破。但眾生多倒。少不顛倒。破顛倒。令不顛倒。故言破法徧耳。上善巧安心。則定慧開發。不俟更破。若未相應。應用有定之慧。而盡淨之。故言破耳。又不思議境。一境一切境。一心一切心。橫豎諸法。悉趣于心。破心。一切皆破。故言徧也。謂以下。略明豎以攝橫。三觀下。點示橫豎一心不二。無惑不破。則無法不顯。遮照自在。惑破能前進。能破無頂墮。即是破法愛無明。入薩婆若海。發真速疾。名其疾如風也。言眾教諸門大各有四者。止觀文云然破法。須依門。經說不同。或文字為門。大品。四十二字是也。或觀行為門。釋論。明菩薩修三三昧。緣諸法實相是也。或智慧為門。法華。其智慧門是也。乃至八萬四千不同者。此擴充諸門。謂眾生有八萬四千煩惱塵勞。諸佛有八萬四千波羅密門是也。莫不並以無生為首者。止觀云。無生門。能通止觀。到因到果。又能顯無生。使門光揚。止觀是行。無生門是教。依教修行。通至無生法忍。因位具足。今且從初于無生門徧破諸惑者。止觀云。一無生門。從始至終。盡其源底。豎破法徧是也。以無生度入諸門者。止觀云。二歷諸法門。當門從始至終。盡其源底。橫破法徧是也。此即依餘門修此一心三觀。亦能徧破。故曰度入。縱橫俱破令識體遍者。止觀云。三橫豎不二。從始至終。盡其源底。非橫非豎破法徧也。豎則論高。橫則論廣。豎來入橫。無橫不高。橫來入豎。無豎不廣是也。

【註】輔行七上(六)云。今一心具三。破次第之三。故云一心三觀。破豎通塞。三觀一心能破橫者。彼橫三觀。離屬三人。並在初心。故三不合一。今以三祇是一。破彼分張之三。故云三觀一心。破橫通塞。應知一心三觀。與三觀一心。言互理同。為破橫豎。翻對而說(文)。

【記】此引輔行。以交互發明橫豎通塞。初以破次第豎通塞。以一心三觀者。見思分段生死為塞。從假入空觀為通。無知方便生死為塞。從空入假觀為通。無明因緣生死等為塞。中道正觀為通。別人次第修破。名豎通塞。問。此三塞法。破所當然。通法亦必破者。何耶。答。此三通法。修之雖能破於三惑。乃是次第三通。若校一心。通猶成塞。故豎通漸入。雖屬一人。前後次第。三時各異。以各異故。故非一心。故今以一心三觀。破豎通塞也。次二行半。以三觀一心。破分張之三橫通塞者。苦集為塞。道滅為通。無明十二緣為塞。無明滅為通。六蔽覆心為塞。六度為通。此通亦須破者。以三觀破三惑。雖本是通。既離屬三人。而不知三觀一心。則通又成塞。今以三觀一心破之也。應知下。勸辭。意謂一心三觀。三觀一心。此二語者。為破橫豎。彼此交互而顯。理宜意會可耳。

【註】八正道中行。速疾到薩婆若。故云其疾如風。

【記】此以一心三觀。收功速疾。從因至果。在八正道中行也。

五識通塞。

五識通塞。謂苦。集。十二因緣。六蔽。塵沙。無明。為塞。道。滅。滅因緣智。六度。一心三觀。為通。若通須護。有塞須破。於通起塞。能破如所破。節節檢校。名識通塞。經云。安置丹枕(車外枕)。

【記】五識通塞者。謂苦乃集家之果。集乃苦家之因。因果相牽。是生死因。名塞。此塞須破。十二因緣。如十二重城。緄定行不能進。六蔽。蔽行人之心性。塵沙。障行人之道眼。無明。翳法性之妙理。為塞。道乃滅家之因。滅乃道家之果。因果相通。則能至乎寶所。滅因緣智。則能明心見性。六度。度生死此岸。到彼涅槃彼岸。一心三觀。破見思塵沙無明為通。若通須護。有塞須破。於道滅中。而生執著。名為塞。此塞須破。于通起塞。能破如所破。節節檢校。名識通塞。

【註】大意七云。雖知生死煩惱為塞。菩提涅槃為通。復應須識于通起塞。此塞須破。於塞得通。此通須護。如將為賊。此賊豈存。若賊為將。此將豈破。節節檢校。無令生著。著故名塞。破塞存通。非唯一轍。有心皆爾。念念常須檢校通塞(文)。

同类推荐
  • 幻师颰陀神咒经

    幻师颰陀神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Letters to His Son

    Letters to His S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玄肤论

    玄肤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CRICKET ON THE HEARTH

    THE CRICKET ON THE HEARTH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六十种曲红梨记

    六十种曲红梨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蒹葭堂杂著摘抄

    蒹葭堂杂著摘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第一权少是忠犬

    第一权少是忠犬

    撩上帝国第一权少什么感受?那就是多了一只忠犬!
  • 乞丐王妃:腹黑邪王天天宠

    乞丐王妃:腹黑邪王天天宠

    鸡飞狗跳江湖路,各色帅哥来相助;花样除弊又创新,带领丐帮成大神;腹黑邪王默默守,剥皮拆腹落入口;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乐府古题要解

    乐府古题要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金色梦乡

    金色梦乡

    我的名字叫做田园美嘉,由于美嘉和蜜柑的发音很像,所以也经常有人叫我蜜柑。父亲在镇上一个罐头加工厂里当会计,每天的晚饭时间,都要听在电视台担任编导工作的母亲讨论新闻,这已经成了家里的惯例。今天也毫不例外。“现在我才觉得,当初没留在东京,回老家是对的。”母亲喝了一口鳟鱼煮的汤,一脸心有余悸地說,“最近大都市的年轻人,真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怎么了?”父亲往玻璃杯里倒了一些啤酒,心思好像根本不在谈话的内容上。“最近东京那里,流行一种组织呢,”母亲說得神神秘秘,“一些极端的青年聚集在一起,尽弄些见不得光的东西。”
  • 云熙传奇

    云熙传奇

    她本是紫月国皇帝之女,却因母后如霜重男轻女将之抛弃。被抛弃的她摇身一变成了天刹国将军之女,全家的疼爱造就了她刁蛮任性的性格。他是紫月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燕王,可心中却只有复仇和妹妹。本是两条完全不相交的平行线,却因种种原因搅在了一起。得知她的真实身份,他含泪给她喂了忘川水,而后自己也饮了忘川水。他说:他日再见,你我便是仇人,不要再遇见我,如果真的遇到了,记得避开我!
  • 五毒大小姐:七殿下,抱个大腿

    五毒大小姐:七殿下,抱个大腿

    上一世,她为了那个人呕心沥血,却只落得诛九族的下场。重活一世,无论付出何等代价,她都要断了那人登上皇位的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伴我秦时

    伴我秦时

    一段看不见终点的秦时之旅,一场可预见结局的生死之战,一位无剑胜有剑的月下剑客。新书《武夫三十年》已发。本书暂停更新,以候沧海。
  • 时间陷阱

    时间陷阱

    这是一本邪典悬疑故事集,分为“怪人”“怪物”“怪事”三部分,现实主义的叙述,搭配最邪典悬疑的情节,让平凡的生活萌生出一丝不寒而栗的恐怖。书摊上的旧闹钟、床上的枕头、生日蛋糕上的蜡烛、普普通通的一列火车、现实中忽然觉得似成相识的某个场景或梦的片段……这些生活中很常见的东西,却隐藏着最可怕的秘密——闹钟可以致人衰老,枕头可以吸食精髓,蜡烛熄灭足以致人死命,火车陷入无限的时间循环,梦的片段如操纵傀儡般操纵一个人自动走进死地……平淡的生活就这样忽然进入恐怖之地。
  • 明伦汇编皇极典法令部

    明伦汇编皇极典法令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