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23500000103

第103章

【記】此文正明。棄之一字。乃治病之良方也。前文是病。今文是藥。謂此貪欲重者。由妙欲為食。當用不淨觀治。止觀云。以其向言五欲為淨。愛着纏綿。今觀此身。乃是膿囊血袋。從頭至足。無一可欣。厭惡心生。何有智者。當樂是耶。故用此觀。為治貪之藥。此蓋若去。心即得安。次二句治嗔蓋。謂此嗔恚多人。由憎相為食。當用慈心。滅除恚火。良以恚火。能燒二世功德。人不喜見。毒害殘暴。禽獸無異。生死怨對。累劫不息。即世微恨。後成大怨。今修慈心。棄捨此惡。觀一切人。猶如父母親想。悉令得樂。云何於彼而生怨對。作是觀時。瞋心即息。安然入定也。次二句棄睡蓋。謂此睡蓋多人。由以五法為食。所謂懞憒。不樂嚬欠。食不平等性。心羸劣性。今當精進策勵身心。用毗鉢舍那觀棄之。謂加意防擬。思惟法相。分別善惡之法。弗令睡蓋得入。又當選擇善惡之心。令生法喜。心既明淨。睡蓋自除。莫以睡眠因緣。失二世樂。徒生徒死。無一可獲。當好制心。善巧防御也。次二句。棄掉悔蓋。謂此掉蓋多人。由四法為食。所謂親里尋。國土尋。不死尋。念昔事尋。當用數息棄之。以此掉散甚利。來時不覺。於久始知。今用數息。若數不成。或時中忘。即知已去。覺已更數。數相成就。則覺被伏。若不治之。終身被蓋也。次二行。總示棄疑蓋者。謂此三疑在懷之人。由三相為食。以緣起為治。治此三疑。有總有別。總者。當念此身。如大富盲兒。雖然其家具足無上法身財寶。為煩惱所翳。道眼未開。不得了了知見真如庫藏。功德法財。若欲受用。要當治此翳眼。於是晝夜觀法緣起。終不放捨。此是總棄三疑也。次又無下。是別一棄疑自者。謂我無始所積習因。有何一定。世出世間二種善根。或曾習過。如人負債。重者先牽。即今現得人身。正好修行。以求出世。豈可自疑。以致失時失利。古云。此生不度何生度。又云。人人鼻孔撩天。個個脚跟點地。彼既丈夫我亦爾。不應自輕而退屈。何得自疑身非道器耶。二棄疑師者。謂我今愚癡無智。正須依人求法。且上聖大人求法。不取於人。如雪山。從鬼請法。天帝。拜畜為師。我何許人。敢疑師耶。大論云。弟子見師過者。若實不實。其心自壞。失法勝利。故空聲告言。莫見師過。應念薄福。不值于佛。今值惡師。不應見過自妨般若。若師有過。不預於我。我從師求般若。如狗皮囊。盛好寶物。不以囊臭而棄其寶。經云。依法不依人。有何疑焉。三棄疑法者。謂我今法眼未開。不能別其是非。豈能量其深淺。唯應憑信而已。論云佛法如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故當信法而弗疑也。上來所明三疑須棄。其中師法。亦當善為別擇。便不染於邪師邪法。若師法正。依法修行。爾時三疑。均當棄也。或謂。宗門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今何棄之。答。當知明理真疑不可無。暗事邪疑不可有。故當棄之。

【備】宗門以疑為方便門。此不同也。釋棄五蓋竟。

四調五事。

第四調五事。謂調心。不沉不浮。調身。不緩不急。調息。不澀不滑。調眠。不節不恣。調食。不飢不飽。

【註】止觀四(二十九)云。土水不調。不任為器。五事不善。不得入禪。眠食兩事。就定外調之。三事。就入出住調之。調食者。增病。增眠。增煩惱等食。則不應食也。安身愈疾之物。是所應食。略而言之。不飢不飽。是食調相。調眠者。眠是眼食。不可苦節。增於心數。損失工夫。復不可恣。上訶蓋中。一向除棄。為正入定障故。此中在散心時。從容四大故。各有其意。略而言之。不節不恣。是眠調相。三事合調者。三事相依。不得相離。初入定時。調身。令不寬不急。調息。令不澀不滑。調心。令不沉不浮。調麤入細。住禪中。隨不調處覺當檢校。調使安隱。若出定。從細至麤。備如次第禪門也(文)。

【記】禪門云。如陶師調泥。使不強不輭。然後可就輪繩亦如調琴。先應調絃。令寬急得所。方可入弄。出諸妙曲。今亦如是。五事和適。則三昧易生。博物志。皇甫謐。問青牛士。說養生法云。人欲常勞。食欲常少。勞無過極。少不至虗。去肥膩節酸鹹。是則俗養生法。常令自勞。豈志道者。過食懈怠。非惟失利而已。亦乃增病損生。尼犍經。尼犍答嚴熾王云。波斯匿王。食啖大過。身重懈怠。現未失利。故謂不飢不飽。是食調相也。又增一經云。佛在祇園說法。阿那律於中多睡。佛訶云咄咄何為睡。螺螄蚌蛤類。又問云。汝為畏王法。畏賊盜而出家耶。答。不也。我厭生老病死。故求出家。既信心堅固而出家者。佛躬說法而眼睡耶。那律座起白佛。自今已後。形融體爛。終不於佛前眼睡。因七日不眠。便失雙明。佛言。勤加精進者。與掉戲相應。懈怠懶惰者與結使相應。汝行中道。汝當寢息。何者。一切由食存。眼以眠為食。乃至意以法為食。涅槃以不放逸為食。我無放逸。得至涅槃。答云。我不敢違。後得天眼。則至眠是欲界報法。既未得禪。但可調停。不可苦節也。若恣意閑眠。則有二失。一者增於心數。二者損失工夫。亦須調停。復不可恣也。是眠調之相。次上訶下行半。明上下文意之別。三事合調者。止觀云。蓋如初受胎。一煖。二命。三識。煖是遺體之色。命是氣風連持。識是一期心主。托胎即有此三事。三事增長。七日一變。合三十八變竟。三事出生。名嬰兒。三事停住。為壯年。三事衰微。為老耄。三事變滅。名為死。既始但相依不離。故身識心此應合調。不應別說。但有初中後方法不同。入住出形相有異也。初入定調三事者。行人欲入三昧調身之宜。若在定外。行住進止。動靜運為詳審。若所作麤獷。則氣隨麤。以氣息麤故。心散難錄。兼復坐時煩憒。心不恬怡。是以雖在定外。亦須用心。逆作方便。使動靜詳審。舉要言之。不寬不急。是身調相。第二調息有四。一風。二喘。三氣。四息。守風則散。守喘則結。守氣則勞。守息則定。前三不調。心亦難定。若欲調之。當依三法。一下著安心。二寬身體。三想氣徧。毛孔出入。通同無障。若細其心。令息微微。然息調。則眾患不生。其心易定。舉要言之。不澀不滑。是息調相。第三調心有二。一調伏亂念。不令越逸。二當令沉浮寬急得所。言沉者。若坐時心中昏暗。無所記錄。頭好低垂。是為沉相。爾時當繫念鼻頭令心住在緣中。浮者。若坐時心神飄動。身亦不安。念在異緣。是為浮相。爾時宜安心向下繫緣。制諸亂念。心則定住。此心則易安靜。舉要言之。不沉不浮。是心調相。欲入定時。從麤入細。身為麤息居中。心最細。此則入定初方便也。住禪中下。明住定調。謂住禪中三事不調。心不入法。如調琴入弄。後不成曲。即知絃軫差異。遂覺而改之。此是住定時調三事也。若出定下。明出定調。謂欲出定時。應先放心異緣。開口放氣。想息從百脈隨意而散。然後微微動身。此為出定調身息心之方便。以從細出麤故也。已上三事和適。是名善入出住。偈云。進止有次第。麤細不相違。譬如善調馬。欲出而欲住。是也。

【註】輔行四下(二十三)云。故禪門中調身云。夫坐者。先須安處。使久無妨。若半跏。以左壓右。牽來近身。使與左右[月*坒]齊。若欲全跏。更[跳-兆+必]右以壓左。寬衣帶。周正身。弗使坐時更有脫落。手以左壓右。重累相當。置右脚上。亦令近身。當心安置。挺動支節。七八許度。如按摩法。弗曲弗聳。正頭直項。令鼻對臍。不偏邪。不低昂。身如矴石。無得騷動。無寬急過。是身調相。調息者。身既調已。次開口吐胸中氣自恣而出。使身中百脈處。皆悉隨氣出。次閉口鼻中納清氣。如是至三。若息已調。一度亦足。次閉口唇齒纔相拄。舌向上齶。閉眼纔令斷外光。次簡息風氣。息若調者。則易入定。次調心者。一者調亂。令不越逸。二者調心。令沉浮得所。若心沉時。繫念鼻端。若心浮時。安心向下(云云)。

【記】念誦經云。全跏諸佛坐。半跏菩薩坐。大論問。有多坐法。何故但示跏趺。答。最安穩故。攝持手足。心不動故。魔王怖故。偈云。得道慚愧人。安坐若龍蟠。見畫跏趺坐。魔王亦驚怖。不同俗坐及異外道翹立等。是故但示跏趺坐也。釋調五事竟。

五行五法二。初總牒。

第五行五法。

【註】止觀三(十一)云。上二十法雖備。若無樂欲希慕。身心苦策。念想方便。一心決志者。止觀無由現前。若能欣習無厭。曉夜匪懈。念念相續。善得其意。一心無異。此人能進前路。一心。譬船柁。巧慧。如點頭。三種。如篙櫓。若少一事。則不安隱(文)。

【記】此總釋行五法也。初二行。反顯意。輔行云。若無二字。通徹於下。謂若無樂欲希慕。合無樂欲。若無身心苦策。合無精進。若無念想合無念。若無方便。合巧慧。若無一心。止觀無由現前。合正行不成。備上二十法。若無五法。尚自不成。況二十中闕。或全無五法耶。若能下行半。順釋意。輔行云。若能二字。亦當通徹下五句。依次對合。五法咸有也。一心下一行。法譬合明。輔行云。前喻導師。事悉整。而不作。作不殷勤。不存作法。作不方便。作不專一。則事無成。初不作。譬無欲。作不勤。譬無進。不存作法。譬無念。作不巧便。譬無慧。作不專一。譬無一心。則事不成。譬正行不成。禪門云。巧慧者。行人初修善時。若識內外方便。巧而用之。不失其宜。疾得禪定。故名巧慧也。

二別示五。初示樂欲法。

一欲。欲離世間一切妄想顛倒。欲得一切諸禪定智慧門故。

【記】欲者。欲離愚散之倒。欲得定慧之門故。大論云。欲者。欲從欲界到初禪是也。禪門云。欲者。秪是大志成就願樂之心。不應於用心時。起希望憶念之想。若希望心起。則心不澄靜。三昧無由得發也。

二示精進法。

二精進。堅持禁戒。棄於五蓋。初中後夜。勤行精進故。

【記】精進者。欲界難過。若不精進。不能得出。如叛還本國。界首難度故。大論云。施戒忍。世間常法。如客主之禮。法應供給。見作惡者破治。不敢為罪。或力少而忍。不須精進。今欲生般若。須因禪定。須大精進。身心急著。乃得成辦故也。

三示念法。

三念。念世間欺誑。可輕可賤。禪定智慧。可尊可貴。

【記】念者。常念初禪。不念餘事。餘事者。定慧之外。皆名餘事。即世間五欲雜染之情也。

四示巧慧法。

四巧慧。籌量世間樂。禪定智慧樂。得失輕重等。

【記】巧慧者。分別初禪。尊重可貴。欲界欺誑可惡。初禪。謂欣上勝妙出。欲界。謂厭下苦麤障。因果合論則有十二觀。與外道六行。同名異義。但外道專為求禪。佛弟子用邪入正。無漏心修。還成正法。是為巧慧也。

五示一心法。

五一心。念慧分明。明見世間。可患可惡。善識禪定智慧功德。可尊可貴。

【記】一心者。修此法時。一心專志。不涉餘緣。此之一心。乃決定之一心。非入定之一心也。示行五法竟。

三結意。

此二十五法。為四教前方便故。應須具足。若無此方便者。世間禪定尚不可得。豈況出世妙理乎。然則明教既漸頓不同。方便亦異。依何教修行。臨時審量耳。

【註】止觀四末云。此二十五法。通為一切禪慧方便。諸觀不同。故方便亦轉。譬如曲弄既別。調絃亦別(文)。

【記】此節結釋從通轉異也。輔行云。一切者。亦不出世間及以四教。以世禪四教觀解。導此二十五法。則所為皆別。故曰亦轉。然圓教用此為方便者。如止觀云。今用此二十五法為定外方便。亦名遠方便。因是調心。豁然見理。見理時。誰論內外遠近。大品云。非內觀。得是智慧。非外觀。非內外觀。不離內觀。不離外觀。及內外觀。亦不以無觀。得是智慧。今且約此明外方便也。然不可定執而生俱非。且寄未見理前。須立二十五法內外方便也。若解此意。浮沉得所。內外俱成方便也。弄曲者。即正曲之弄。名弄曲。以喻觀法。調絃者。即正曲之序。名曲序。以喻方便。略釋方便助行開二十五竟。

二觀法正修仍開十乘二。初總標法被四機。

次明十乘觀法。亦四教名同義異。今且明圓教。餘教例此。

【註】大本十乘。雖通四教。但十法名同。偏圓義異。今簡偏明圓。故云且明圓教。輔行五上(二十六)云。觀法非十。對根有殊。雖復根殊。但是一不思議觀。觀不思議境。乃至離愛。不離境故。又次位下三。雖非觀法。並由觀力相從名觀。故名十觀。又備此十。令觀可成。故名成觀。亦名成乘。前之四法。用無前後。通塞等三。成就前四。次位等三。以判前七。(文)。

【記】此明觀法十義。初二行。明觀不離境。是故成十。又次下。明後三法共成十觀。又備下。明成觀成乘。須備十法。前之下。明成判各有能所。謂前四法為所成。中間三法為能成。總前能成所成七法為所判。後之三法為能判也。

【補】用無前後者。如觀不思議境時。了達心佛眾生同體。自與菩提心相應。觀境現時。了達此心常寂常照。自與妙止觀相應。自能徧破一切。故前四法用無前後。成就前四者。若觀境時。不能念念相應。或有雜念間隔。或於觀智起着。或道品調停未善。或於正道多障。乃用通塞等三。故曰成就前四也。

【註】輔行七下(二十七)云。故知前七正明車體。及以具度。後三只是乘之所涉。若無所涉。運義不成。是故十法通名乘也(文)。

同类推荐
  • 杜阳杂编

    杜阳杂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张炎词全集

    张炎词全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东原录

    东原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鉴诫录

    鉴诫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千岩和尚语录

    千岩和尚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御制广寒殿记

    御制广寒殿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萨诺亚舰娘领域

    萨诺亚舰娘领域

    轰鸣燃烧的巨舰大炮,穿梭天际的战机,嘶哑破音的怒吼,分崩离析的钢铁……交织的思想,乱世的战场,用这生与死的战火冶炼出最沉重的勋章……这是一个关于大海的时代,一个关于舰娘的时代,也是无数提督所向往的时代……【书友群:萨诺亚之环512230258,入群问题是本书你最喜欢的角色名】
  • 毛泽东与西游记 封神演义

    毛泽东与西游记 封神演义

    在毛泽东喜欢阅读的古典文学名著中,《封神演义》占有特殊位置。他读《封神演义》虽不及《三国演义》和《红楼梦》那样,当作政治、军事书来读,也不像对《西游记》、《水浒传》那样,对书中故事时常运用,随手拈来譬解事物,解释道理。从目前看到的史料中,毛泽东谈起《封神演义》的时候不算多,但是,毛泽东却熟读这部书,对书中故事有自己的分析,并且用他这种分析,讲述重要道理。
  • 吃货王爷首席妃

    吃货王爷首席妃

    严瑾,X组织最年轻的首席女特工。坑蒙拐骗偷,无所不精!竟以最雷人的睡觉方式穿越到了云府二小姐云雨柔身上。云雨柔人如其名,柔弱无能,面对命运的无奈选择撞墙而亡。命运的轮盘辗转,当严瑾成为云雨柔之时,便是云府的不宁之日。圣上下旨要她嫁与九王爷为妾?好,她嫁!她就不信自己混不成个正妃。嫡姐想嫁完美的五王爷为妃?好,她折!她就不信自己折不了这个恶姐姐的幸福。爹爹想帮二娘赶走母亲?好,她毁!她就不信毁了你们云府,你们还能得瑟的起来。她机关算尽,怎么就算不出自己的夫君是个吃货啊!!吃货九王爷与完美五王爷真的是兄弟吗?这差距也忒大了吧!要不,她还是放弃九王爷改去勾搭五王爷吧?什么?不可以!凭什么?就凭你那庞大的身躯?惊人的食量?笑话,你也想坐上那把龙椅?还是省省吧!免得坐塌了!“如若不离不弃,它日我当了皇上,你便母仪天下!”呃,这个条件好诱人啊!要不,咱们就来个强强联手?你负责算计,使阴谋,布陷阱。我来负责坑蒙拐骗偷。天啊!!眼前的这位高大颀长的俊美男子真是她的那位吃货老公吗?好嘛!她承认这样的他确实很帅,但是她也好念他那胖胖的肚肚啊!爱妃,想胖很容易的,要不你也来跟朕一起畅快的吃吧,让我们做一对快乐的胖子!不要啊,她才不要胖胖的!本文一对一,强强联手,腹黑且温馨!欢迎入坑!!
  • 海贼之天赋系统

    海贼之天赋系统

    他并不想被悬赏通缉,也不想当海贼,但如果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当海贼的话……那就让这个世界,天翻地覆吧!…………………………书友群:580391329
  • 上海滩之青梅煮酒

    上海滩之青梅煮酒

    炮火纷争的年代,可怜的爱情如梦幻泡影。但很久以后,秦太太还是会想起那个如雨后修竹一样带着高贵气质的男人,那个总是傲慢又傲娇到不可一世的男人,那个不爱交际又独断专行的男人,第一次询问了她的意见。你愿意和我共度余生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大家评大家

    大家评大家

    新文化运动以后,现代文学领域涌现了一大批散文名家——鲁迅、周作人、林语堂、老舍、丰子恺、郁达夫、朱自清、徐志摩、沈从文、郭沫若、茅盾、曹聚仁、钱玄同、郑振铎、施蛰存、聂绀弩、邵洵美、林徽因、俞平伯……他们的文学成就,如一座座高峰令后人仰止。本套丛书汇集了这些名家的散文经典,从他们优美而富于深意的文字中,我们将体会大家的情怀,品读他们生活的那个民国时代。
  • 姐姐太勾魂

    姐姐太勾魂

    她是护国将军府的嫡女,正正经经的嫡女,却是自小被母亲送往峨嵋山,习得一身武艺。侄子成亲,嫂子信到峨嵋山,她收拾包裹回将军府,身上带着师父交待的秘命,将失踪已久的大师姐带回峨嵋山。以为是最简单的事,不料,侄子的婚宴里,方家的嫡长子,年方十八,美艳绝伦,却如稚童一般,不谙世事,她一时糊涂,惹下终身的麻烦。婚宴上的插曲,惹来皇帝陛下的赐婚,她护国将军府的惟一嫡女,得嫁于方家长子为妻,她不屑于这门婚事,却不得不从,自古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她嫁了便是!嫁就嫁……从此逍遥江湖已经是路人!!!!!片段一:方二夫人言笑宴宴,指着前面一字儿排开的美貌少女,“秋娘,从这里面挑几个吧,挑的是慎哥儿的通房丫头,也还得你这个做妻子的看了满意才成。”她面上摆着恭敬,细细地看过这一字排开的少女们,个个跟嫩葱似的,“请二娘坐,这几个到是好的,据儿媳所知,父亲房里未得侍候的人,儿媳若为夫君留下通房,未免是有些拂了父亲的面子……”片段二:方二夫人:“秋娘自入门来,未有身孕,这是我娘家的侄女,不如让慎哥儿纳了她,也好早日为方家开枝散叶?”秋娘长袖掩面,一副哀凄状:“二娘说的是,秋娘入门半年,未有身孕是秋娘的错,还让二娘让秋娘自请下堂去……”“娘子姐姐!二娘是坏人,慎儿要娘子姐姐……”片段三:“娘子姐姐,慎儿的衣服破了……”某人扑入她的怀里,把破的衣服硬是举到她的面前,鼓着腮帮子,一脸的愤怒。她拉着人上马,直奔书院,纤手轻弹,“清风书院”的匾额掉落下来,摔得四分五裂。“娘子姐姐,慎儿好难受……”他红着个小脸儿,眼神迷离,把她的手硬往身上拉去,胡乱地攀住她的身子乱扭着。她手足无措,纵有千般武功,拿他没辙。片段四:她手里持着长剑,对面站着的男子,貌美绝艳,对着她一个字一个字地说出冷绝的和话,她的嘴角渗出鲜血,身形微颤。“你还我夫君来……”她一口血喷出,盯着面前的男人,明明还是那张脸,早已经不是腻在她怀里的人,心里的疼,让她不由自主地发颤。无视面前的长剑,他上前一步,一身的白衣,月光下的身影拖得极长,那双手轻触她的脸,似情人般地低喃出声:“娘子,为夫的来了,娘子为何要拿剑对着为夫的?”《高门弃妇》作者:凤九弥《头牌少夫人》作者:寻回犬《女公子》作者:太阳太亮《皇上贵性》作者:凤九弥
  • 来到木叶当剑客

    来到木叶当剑客

    火影忍者已经完结,馒头此生无悔入火影,月光疾风一个配角,如果疾风一直活着,那么火影会有什么样的结局。自来也,鼬,卡殿,长门,弥彦,小楠,斑爷……他们是否会有不一样的人生,新书奉上希望大家能大力支持。小馒头不胜感激!!!不喜欢就不要看,勿喷,谢谢
  • 中国历史战争大事详解:近代战争史(下)

    中国历史战争大事详解:近代战争史(下)

    该书主要讲述了中国近代史上反抗列强侵略和争取土地完整的主要战争,包括收复新疆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护国战争、抗击沙俄等历史事件。